春天后母心剧情介绍:《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七(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34:44

《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七(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一二八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2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二节:

【凌孤逼寡。】

五十三节:

【弃法受赂。】

世间最苦的人莫过于孤寡,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对于这些人要特别怜悯,特别的照顾。佛法里面的福田,这些人是福田里面的悲田。我们看到众生在遭难的时候,必须要想到我在过去曾经遭过这个灾难。我们在未来这样灾难困境,必定还是很多,只要不出六道轮回,肯定是不能够避免的。我们怎么晓得?我们从因果上去看。《了凡四训》诸位念得很熟,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我们自己造作业因注定的,所以这个非常公平。不是上帝定的,不是阎罗王定的,也不是佛菩萨定的,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遭遇这些苦难的人,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他过去一定造作这些业因。造作业因的时候,无知!我们今天有幸遇到佛法,能够受到一些圣贤人的教诲,我们明白了。明白了之后,对于这些苦难众生,一定要帮助他,要救度他,要照顾他,怎么可以欺负他?怎么可以逼迫他?欺负逼迫这些人,那个罪孽比欺负普通人要加很多倍,果报不堪设想。

昨天我们去访问基督教,参观基督教所办的这些社会慈善福利机构,我们看到他们的老人院,他们照顾一些乐龄老人,照顾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里面说,如果着相,这一些慈善事业是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他们所作所为就是无量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别,一个是着相修,一个是离相修,差别在此地;事相上没有差别,用心不一样。在事上做的,他们经验很丰富,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到人家去参访一次,就是上一堂课。昨天,他们教会会督,这是教会地位最高的;会督下面他们有会长,有牧师,它的组织一级一级分得很清楚;跟李居士的一番谈话,很重要!我昨天四面看,没有人把它录下来,这是我们访问的中心,是我们学习的课程。我们可以反复的看,反复的听,初学的同学可以放给他们看,非常好的教材。这就说明我们学佛的人,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心,到那里去看看就算了,不知道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去参观,都是去上课,都是去学习,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我们才有进步。

佛教给我们精进,精进从哪里来的?精进从这些地方来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与善知识这一问一答,记录下来都是经典。我们昨天去参访,一问一答没有人记下来。现在借重科技不需要记了,我们把它录下来,音声也录下来,现相也录下来,最好的教材了,我们不知道去采取。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吸取他几十年的经验,古人有所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这样宝贵的资料,我们不知道搜集。我们还常常发心要普度众生,拿什么去度众生?我们用古人的原理原则,用现行的方法手段,这样结合就契机契理。古时候的那些方法现在不适用,那些原理原则必须要遵守,契理!现代人做事的方法、手段,我们学会了,契机!这是在此地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不仅是我们正式拜访其它宗教,会学的人,像善财童子,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教材,都是菩萨学处。

他们这里面,基督教不是像我们说同参、莲友,他不是,他们是讲兄弟姊妹,就跟我们讲同参、同学一个意思,跟我也谈了很多。我也很诚恳的告诉他们:你们对于老人的照顾已经尽心尽力了,我们看了很感动,很敬佩,但是宗教家所做的事业,不能仅仅限于物质精神生活的照顾,不够!世间慈善事业做到这里,可以的。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他真正升到天堂;他们基督教升天堂。你要不能帮助这些老人升天堂,你就失职了,对不起上帝。所以我提醒他,对于老人要特别留意机会教育。我们在人家那个地方,一定要顺从他们,我们不能教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不可以的,这破坏人家的道场。道不谤道,行家赞叹!决定没有毁谤。你们要求升天堂,要帮助那些人个个都要升天堂,一定要对老人做机会教育,劝导他们,引导他们生起信心,增长信心。

为老人开示时间要短,一句废话都没有。他问我,我告诉他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一天当中至少做三次到五次的开示,一次不要超过十分钟,他听了很欢喜。讲长了,他嫌你啰嗦,他的精神也不够用,五分钟到十分钟最理想。帮助老人运动,我们昨天看到了。让老人看看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们要替他选,这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像上一次我们去访问天主教的老人院,他们的院长非常谦虚,来问我,我就跟他说了,我说你们物质生活照顾非常周到,天主教的确不错,有爱心,精神生活缺乏。他说我们也有,常常找一些年轻的学生、年轻人在这里唱唱歌,带领他们,他说他们不喜欢听。我说我也不喜欢听。现在年轻人唱的跳的,是噪音!我说你一定要懂得这个老年人是什么年代的人,你要拿半个世纪以前那些老歌来唱,他们就欢喜了,他们会怀念。不能用新的东西,新的东西老年人决定不能接受。

所以一定要想到他是什么时代的人,我们要给他什么样的娱乐。我们自己不懂,问问他,请教请教他,「你们喜欢听什么?喜欢看什么?」他会告诉你。你依照他们喜欢的去搜集这些资料,来帮助他们,他就欢喜了。你不了解老人的心情,所以你做的不但不能帮助他,反而使他听到见到,痛苦!他们这时明白了。我说你找,找那些古老的潮州大戏,他们这里潮州人很多,这个他喜欢看。所以决定不能搞现代西洋的这些东西,这对老人格格不入。所以我昨天到那里的时候,我说我们的「济公传」忘了带去,它会很受欢迎的,我们这里现在有很多。所以处处看,细心去观察,去学习。

昨天,李居士也透露了一个消息,我们要搞「多元文化村」。昨天人家问我们,各个宗教这些慈善福利,照顾老人,照顾病苦,照顾孤儿,很多!他问,你们佛教有没有做?要问你们,你们怎么答复?李居士说得好,事实!我们佛教每一个寺院都是养老院,每一个寺院都是社会慈善福利机构,比你们做的还要殊胜。我们这个老人在寺院是自由的,到居士林去看,确实如此。每天那么多老人到那边,他们聊天,他们在那里作义工,在那里洗菜,生活得非常快乐,供给那么多人吃饭,修福!厨房里作义工,修福!祖师也不例外,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在黄梅八个月,在碓房舂米破柴,也是干这个粗活,祖师!你们看到传记里面记载的,天台山国清寺寒山、拾得,厨房里打杂;丰干和尚干的活,跟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舂米、推磨。到以后人家才晓得,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佛菩萨在厨房里修福供给大众。我们看到这些事情不愿意做,佛菩萨做。所以我们照顾老人,跟他们照顾老人方法不一样,一面拣菜,一面念阿弥陀佛。这样念阿弥陀佛不要去拨念珠,摘一片菜,阿弥陀佛!洗一个菜,阿弥陀佛!你看看,是不一样。

我昨天晚上去看,我们居士林一楼也装上电视了,那电视里有讲经,听经、念佛、工作都在一起,还有这些老同参们,天天在一块聊天,比起他们办的老人福利事业,我们的确有我们的特色,我们也欢迎他们来访问,来看看我们这些老人生活。所以昨天我就想到,我跟会长讲,我要把我们这一边老人生活状况,小朋友生活的状况,「耕心园」小朋友生活状况,都要特别做一个光盘,送给其它各个宗教去看。他们平常跟我们不接触,不来往,不知道我们干些什么,只是在凭空想象,大概都是烧香拜拜,没有看到我们的内容。我们去访问他,我们看到他们的,他们没有看到我们的,互相的交流,互相的观摩。

对于鳏寡孤独,要特别的怜悯,特别的照顾;不但要照顾他,还要教导他。儒跟佛教导我们,儒家是说出来了,「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明显的教出来了。佛教了没有?佛教我们也是如此,散在许许多多经论之中。佛家最殊胜、最伟大的理念,是一切众生同一体,这个理念伟大!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心,一个自性,一个法身。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地方认知,就不是真正学佛。真正学佛,《华严经》上有条件的,甚至于你还有一个妄想,「这个佛殊胜,那个佛差一点;这个佛大,那个佛小」,你是凡夫,你永远不会觉悟,你的悟门堵塞了,这个我们要懂得。佛法是平等法,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要晓得是方便说,诸佛如来平等的。为什么说这个话?鼓励我们依靠阿弥陀佛,带业往生,这一生才能得度。如果不亲近阿弥陀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断惑证真,这个事情难了,恐怕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是诸佛如来不得已的苦心苦语,大慈大悲,我们要懂得。所以往生是不难,提高品位可不容易。你有正确的认知,知道佛法是平等法,对于提高品位就容易了。还有差别,还有等级,品位没有办法向上提升。

这是一封信,是吧?是他一封信,他寄来的是吧?带来的。你跟他讲都好,他平常习惯要是念阿弥陀佛,就一直念下去,不要换。平常念观音菩萨,就一直念观音菩萨,也不要换。随顺自己平常的习惯,这个功德利益最殊胜,诸佛菩萨名号对于任何人,男女老少,都有不可思议殊胜的利益。不能念太多太杂了,杂了效果就差。所以专一,专念观世音菩萨,行!专念地藏王菩萨,也行!念阿弥陀佛,一样行!要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二九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2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三节,这一节也只有一句:

【弃法受赂。】

批注里跟我们讲,从这一句开始到「见杀加怒」,都是刑事上讲的,法官判案,从刑法上说。可是不守法,接受贿赂,现在已经不只是这些办案的法官了。他也说得很好,「凡衙役书吏,亦在其中」,而不是专指刑官。现在在社会上,可以说是许许多多国家地区,舞弊贿赂的事情,已经是很平常了。甚至于社会大众也以为这是正常的,不足以为奇了,所谓是有权、有势、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事虽然如此,所谓聪明人会专法律的漏洞,所以我们也曾经听到人说,法律是为什么人制的?为好人、为守法的人制的,甚至于有人说是为愚人、笨人制的。殊不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凡是故意犯法的人,明知故犯的人,扰乱社会,使人民无所依归,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好,在因果里面说,这种心态、行为,天怒人怨。眼前虽然得一点小利,后来的果报不堪设想。

可是今天有几个人相信因果报应?有几个人相信有来世?虽然这些事情在科学里面,也有许许多多的证明,连西方外国人都用先进的科技,来探测所谓灵界的状况。最近这半个世纪来,成果也相当卓著,多少人看了这些事实真相,不能不信。虽然如是,一些作奸犯科之徒,还是不知道省悟,不知道回头,依旧是把眼前的利益看重,没有想到来日的果报,这是一个所谓麻木不仁。我们要觉悟,我们要明了。

世尊说法,所谓「三转法轮」,也就是说用三种不同方式来教诫众生。第一个叫「示转」,指示你、提示你。上根利智之人,佛一提示他就明白,就通达,就觉悟了。根性次一等的人,还不能觉悟,佛用明显劝导的方法,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世尊叫着当机者的名字;叫着名字给你讲,这是「劝转」。聪明人不必,不必叫名字,佛说话,或者是有一个动作、一个举止,他就明白了。这一次我们在吉隆坡做了两场讲经,头一天我去看现场,我在那个台上一坐,灯光照射那个灯太热了,两小时照下来非常辛苦。我在那里还叫着悟泓师,我说「你看灯光怎么样」?提示他。「很好,很好」!我为什么不提别的?实在受不了才问你怎么样,你上台在那里坐一下,你就晓得,你就感受,太热了!这是一提示,立刻就要知道,就要晓得。人家好不容易那么高的地方,装这个灯很辛苦,所以一暗示就应该懂得。

第三种教学方法就是「作证」。怎么作证?像那个光线讲两个小时,人昏倒下去了,大家才晓得这个灯太热了,第二天就不能讲了,这作证,给你做证明。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作证转的事迹,我们看到种种感应,那是作证转。这一次弘法时间虽然短,只有两天,也有许许多多的瑞相,很多人看见,都来告诉我。放生,看到阿弥陀佛;请法,见到佛光,许许多多瑞相,这都是给我们做证明的。尤其最殊胜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念佛同修往生的瑞相。如果大家再冷静仔细观察,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现在报得很快,这都是给我们做证明。我们听到了、见到了,要回头,回头是岸,人生很短。

昨天南京那边给我打个电话,南京一中有两位校长要到我们这儿来访问,星期六到达。其中有一位关校长跟我同班同学,我们在学校里不但同班,我们两个人同坐一个桌子,一张桌子两个学生坐。那个时候十几岁,现在都七十多岁了,想到当年就像在昨天一样,你说人生有什么意思?人生苦短。所以他来正好三十一号晚上到,恐怕他也不能听我讲经,第二天星期天我招待他一天,星期一我就要到香港去了。很好,叫他到念佛堂去念佛,他哪有这种机会?到我们这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到那里去念佛去,种一点善根,这个新加坡没有白来了。

种善因得善果,造作恶业必定有恶报,果报太快了,太明显了。所以我常常劝勉我们同学,做好事也要守法,不能说做好事我就可以违法了。违法是一种非常不得已,而且那是高度智慧,我们要没有智慧,也学菩萨权巧方便,往往后面惹了大祸,所谓「欲速则不达」。真正有高度智慧,通权达变,他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问题如何能够化解,他都很清楚,很明白。你问题来了之后,手忙脚乱,没有能力化解,这是决定错误。

一般同学们,听说这个事情功德大了,赶快去做,急功好利,心不清净。这种好事,说老实话,不如无事。为什么?这种的好事修福,果报是人天有漏福报,你一定会得这个福报的。得福报之后,你想想看你能不造业吗?我们看眼前这个社会,作大官的,发大财的,都是前生在佛门修福,今生他们有地位、有权势、有财富,他造的是什么业?希特勒前生大善,所以才能作国王,才能杀几千万人不要偿命。凡夫杀一个人,就要偿命,他杀几千万人不要偿命,你说多大的福报?富贵人家,天天吃众生肉,吃了将来要还债的,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吃它半斤,来生要还它八两,你说怎么得了!所以还不如贫穷人家粗茶淡饭,少造业。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透彻。所以佛教我们修善,上面有一句话你漏掉了,上面是一句什么话?「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就对了,这是菩萨行,菩萨的事业,离相修善。

唐朝时候,庞蕴居士表演给我们看,他那个就是教诫世间急功好利这一类的人。他为什么去做好事?希求果报,为求得好果报去多行善事,断恶修善。佛用这个方法来劝大家,是劝世俗人还没有念头脱离轮回的,所谓是下下根人,眼光短浅,没有想到脱离轮回,佛教给你这个方法。中上根性,佛一定劝导他,应当觉悟,应当要超越六道,永脱轮回,这是佛的真实慈悲。庞蕴居士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的什么?「好事不如无事」。他家里头也相当富有,他学佛开悟了,真正明白了,把家里面的金银财宝,装在一条大船上,船划到长江中心,把船砸沉,全部沉到江底,他什么也没有了。别人看到了问他,他说:「庞居士,你这些家产都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好事,救济别人?」他就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真正的好事。今天社会为什么这么乱?李炳南老居士说得好,社会上好人太多了。我们听了不懂,好人多不是好事,那太好了!他后头加了一句话,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好人好事」,然后把那个「好事」画一个圈,画个圈是什么?多音字,好人是什么?好(音耗)事。每个人都好(音耗)事,都抢着做好事,麻烦大了!

真正的好事,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慈悲心,你做的事样样都是好事,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这个不慈悲怎么说?喜欢你的人就慈悲,不喜欢的人就对他一点慈悲都没有,这个慈悲不是真的,这个慈悲不平等、不清净,佛家讲这是「爱缘慈悲」,这样做的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我们要懂得佛的真实义,开经偈上天天念「愿解如来真实义」,懂得真实义,我们才是佛的好学生,才能够真正依教奉行。

佛的教诲,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不是出于佛的意思。如果是出于他的意思,我们跟着他走,被他牵着鼻子走,这个不算好汉,那佛也欺负人。佛所有的教诲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没有自己的意思。真心,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诸位要知道真心都是相同的,妄心就不相同了。本性是一样的,习性就不一样。所以佛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教诲,我们顺从佛的教诲,就是顺从自己的真心本性。因此,我们对于佛法才心服口服,原来世尊叫一切众生个个顶天立地。

所以经论当中也常常赞叹,佛菩萨叫「无依道人」,依是依靠。真性没有依靠,妄心妄识有依靠,它要依靠真心,依靠真性,离开了真心真性,决定不可能有妄心妄识。所以一个是有依靠的,一个是没有依靠,没有依靠的是真正自己,有依靠的错了。我们在大乘法里面看到,一真法界没有依靠,十法界有依靠,六道有依靠。这些地方我们要多想一想,然后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断恶修善,怎样破迷开悟,多少自己会有一个概念。常常读经,常常看古大德的注疏、批注,知道自己怎样去做,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与经中教诲相应,就是与真心自性相应,这才是真实功德,不至于误会,不至于做错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这一段。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0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3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四段,这一段只有两句: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批注里面第一节我念一遍,「两讼在官,曲直未定,生死与夺,在吾一言,岂可轻忽。今乃曲直颠倒,非因受赂,即是徇情,否则率意鲁莽,有一于此,岂宜居官为民上乎」,这是举为官断案做一个例子,而其实这些事情,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犯这种过失。『曲』、『直』,也就是是非,如果没有真实智慧,很难断定。尤其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是没有智慧,没有学问,就很不容易判断;往往判断错误,就造很重的罪业,自己还不知道。

同学们念过《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对这些事情,说得很详细,说得很广泛,也说得非常深入。它的原则我们要学习,要能掌握到,那就是「是非」、「曲直」不仅仅是现前,要论它的影响深广。有一些事情眼前似乎是不利,但是将来的利益很大;在此时此处不利,其它的地方利益很大。我们有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佛说一切法,从空间上来讲,横遍十方,他要利益十方一切众生;从时间上来讲,竖穷三际,这个才是真实利益,永恒的利益。凡夫思考没有想到这么多,只想到眼前此时此地。此地,这个地区还很小,甚至于只想到自己一生,于我现前有没有利益?我往后的利益都没想到,这个眼光可以说是短浅到了极处。古大德教导学佛的同学要有「前后眼」,佛在经教里面更是教导我们「五眼圆明」,我们对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佛法,我们常常讲,常常提示。什么是佛法?真实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做佛法。人生是自己,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你能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环境,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一个人不认识自己,不明了自己生活环境,这个人叫凡夫。这一桩事情几个人认真思考过?认真去思量过?「我」是什么?什么是「我」?只有真正学佛的人,才会想这桩事情。这个身是不是我?身不是我,六道凡夫都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错了。因为这一执着,《金刚经》上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起来了。四相的根本,就是个我相;我相的根本,就是个执着。相宗讲得很好,末那是执着,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是什么?我爱、我见、我痴、我慢,「爱、见、痴、慢」这是我。

佛要不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成天就是生活在爱见痴慢里面。「爱见痴慢」,说实在话,就是平常讲的贪瞋痴慢,原来这个东西是我。人人都希求满足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果然满足了,阿鼻地狱去了,六道里头最下面一层。换句话说,贪瞋痴慢愈轻,就往上升;贪瞋痴慢愈重,就往下坠,六道就是这么一个现象。天道,贪瞋痴慢最轻的,无色界天最轻。色界天比无色界天重一点,欲界天又更重一点,修罗跟人道比欲界天又要重,愈重愈往下堕落;最重的,地狱道去了,阿鼻地狱。所以还要去搞贪瞋痴慢吗?

佛教人修行,修什么?修正你错误的见解。我见,就是见解,见解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爱见痴慢,这个人叫我执,执着爱见痴慢,永远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过这个日子,太辛苦、太可怜了。佛叫我们觉悟,叫我们回头;觉悟就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回头是再也不干了,把这个舍得干干净净。学佛的同修都希望放下,都希望把它舍掉,可是偏偏舍不掉。你舍掉,你就成佛了。佛跟众生就这一念之差,转过来,就转凡成圣,转迷成悟。为什么你转不过来?为什么你不觉悟?你的执着太重了,念念希求自己的利益。这个自己是私心、我爱、我痴、我见,念念为这个造业。大乘佛法,世尊教诲高明到了极处,迷惑到极深极重的人,如果能够相信佛陀的教诲,都能转得过来。你不相信,不肯学,那就没法子。只要你肯相信,肯依教奉行,凡夫一生成佛,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事实上也决定可以办得到。

佛怎么教给我们的?《金刚经》上教的就是极高明的方法。《金刚经》念的人多,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修学哪一个法们,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金刚经》上讲的原理原则,佛说了,发心度无量无边众生,这个心一发,念头就转过来了。凡夫念念都是为自己,现在把自己放下了,度无量无边众生是为一切众生,不再为自己了。肯为一切众生的人,把自己舍掉了,绝对没有一念为自己,这个人就转识成智,转迷为悟。要知道迷悟,为自己就是迷,为众生就是觉悟;为将来是迷,为现在是觉悟。这个话同学们能听懂吗?为什么说为将来就是迷?将来是「寿者相」,你四相没破。为现前,没有将来,「寿者相」就没有了,时空就突破了。

《华严》里面讲的「三际不离一念」,这话怎么说?悟了一念,三际就没有了;迷了一念,就变成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迷了才有。迷了一念,产生三际的妄念;觉了的时候,只有一念,决定没有三际。换句话说,觉悟的人没有十方,迷的人才有十方;十方三际都是在一念。一念能现,一真,一真法界,一真是境界,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你真觉悟了。所以迷的人,迷了能现所现,迷了能所是一,在这里头才产生十方三际这个错误的认知。《般若经》上讲得详细,讲得明白,这是是非曲直的根源。入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讲入法界,哪里还有是非?还有曲直?没有了。是非曲直对凡夫说的,什么是「是」?什么是「直」?与性德相应的是「是」、是「直」,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非」、是「曲」,凡夫哪里晓得?不明了事实真相,哪有不造业的道理!

可是你要知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属于万法之一,万法皆空,因果哪有不空的道理!为什么说因果不空?是说因果的相续不空,因果的转变不空,因果的现相还是空的,还是不可得。为什么?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但是因果相续的现相永远不中断,因果转变也是永远不中断。所以说因果不空,不是说因相果相,不是的,是讲它转变、相续。善因决定感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

佛菩萨心地清净,观照微密;众生起心动念造业之时,即是受报之时,这我们凡夫见不到。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现报、后报、生报,这一世的报应,来世的报应,后世的报应,这是讲的粗相。极其明显果报的现相,极为细密果报的现相,佛菩萨知道,跟凡夫讲他也不知道,他体察不到。实在讲,起心动念就是受报之时。佛家讲到极真实之处,跟人讲因果同时。所以佛家表法用花,用莲花,为什么不用别的花?莲花比较明显,花开的时候莲子就在里面,因跟果你都看到了。几个人一下省悟过来?莲花因果同时,哪一法不是因果同时?法法皆是,只是莲花的因果同时明显,一切诸法因果同时不明显,其实没有两样。我们怎样能够把是非曲直搞清楚、搞明白,至少你不造恶业了,你不会受苦报。

这一段解释讲得好,他说「曲直颠倒」原因大概不外乎三段。一个是什么?受了贿赂,昧着良心说话,你得到他的好处;第二个是人情,徇情,也昧着良心以曲为直;第三种原因是太草率、太鲁莽,没有认真去观察,太大意,把是非颠倒了,都是过失。看情节轻重,造作这个过失有大小不一样,看到这桩事情影响有多广,有多深远,结罪不相同,果报不一样。如果它的影响面愈广,时间愈长,你造的罪就重;如果影响是一个人,是一时,这个罪就轻,我们都要明了。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

特别是谣言,我们佛经上讲的无根的谣言,无根是什么?造谣生事,没有这个事实。谣言很可怕,古德常讲「谣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相信,不听信谣言。一个人来给你造谣生事,说一遍,没这个事情;第二个又来说一遍,也没这个事情;第三个人再跟你说,你就不敢说没有这个事情了;十个、八个人都来跟你说,你就怀疑了,是不是真有这个事情?所以大智慧的人,才能够面对着造谣生事不为所动。什么是大智慧的人?没有自己的人,没有私心的人,就不会为外面境界动摇了。诸佛菩萨不为所动,为什么?诸佛菩萨没有身,不但没有身,连命都没有,他的身、他的命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决定没有自己,所以才如如不动。只要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就不可能不为外境所动摇。

我们学佛的同修,要往这些道理深处、精微处去想,去观察,向佛菩萨学习,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转得过来,转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念念行行都与性德相应。为广大众生是性德,为自私自利是迷惑,这一点总得要辨别清楚。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31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五节:

【入轻为重。】

第五十六:

【见杀加怒。】

到这个地方,前面总有十二句。这十二句虽然说的是「仕宦之恶」,实在讲在现前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常常犯,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完成,年代相当久远了,那个时候的社会跟现代完全不相同。古时候,教育虽然没有现代这样普及,而实际上教学的效果,近代远不如古时候。古时候家庭有教育,父母、长辈普遍都有一个概念,给子弟、给年轻人做一个好榜样,都有这个概念。而机会教育尤其为国家各个阶层领导人所尊重的,极力提倡的,表现在戏剧、歌舞、音乐、美术,各个方面都含着有很深刻的教育,「寓教于乐」,不是以娱乐为目的,娱乐当中要达到教学的目的。

现代的社会不一样了,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科学、技术,古圣先贤的教育完全放弃了,这才造成现代社会的危机。我们都晓得,东方教育跟西方教育根本差别的地方,东方着重于道义,西方着重在功利。我们现在舍弃了道义,模仿西方人的,人人都变成急功好利。社会,在现在已经是人人都具有这么一个观念│竞争,不竞争就没有办法生存。竞争到最后是什么结果?整个世界同归于尽。争到最后就打,核子大战怎么发生的?竞争最后的结果。跟东方道义的思想不一样,道义思想是彼此礼让,哪有竞争的!中国几千年古圣先贤教人,都是忍让、礼让,从来没有听说过「争」这个字,这一争还得了?这是东西方在教学基本上差别的地方,我们要认识清楚。仁义道德可以能够维系社会长治久安,急功好利那是昙花一现,后面就没有了,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此地这十二句所讲的种种恶行,在今天社会上一般人普遍都犯了。

『入轻为重』是什么意思?批注里头讲得好,「书曰」,书经上讲的,「罪疑惟轻」,一个人有过失,犯罪了,我们应该怎么想法?不要去想「他犯的这个罪太重了,大恶不赦」,这个人心一点慈悲都没有,我们常讲「心狠手辣」,不是个仁慈的人。仁慈的人,看到犯极重的过,也要想这个过失不是很严重,处处往轻的地方去想。一个仁慈的法官来断这个案子,处处总希望把他那个罪洗刷干净,而不是看到犯罪的人,小罪给他罪加重。但是现在我们一般人对人,对自己重犯过失,自己可以原谅自己,别人小小的过失,就要把他那个罪过要加重多少倍。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个根源,实在说舍弃了自己传统的文化教育,受到外国人的影响。

外国人,我早年初到美国,那一边的同修告诉我,美国的政府,美国的海关,对于任何一个人他都怀疑,你是个犯罪的人,你是个行为不端的人,你要用种种方法证明你没有犯过罪,证明你自己是好人。因为他的观念就是你不是个好人,所以你要拿出种种证据,证明你是个好人,证明你没有犯过过失。这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中国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他看任何人都是坏人。所以人生在这个世间,生在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想到这些地方,看到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尊敬佛菩萨,佛菩萨在这个社会里面还一样信任,还一样慈悲救护。诸佛菩萨纯善无恶,帮助大家,大家对佛菩萨还是恶意相向,毁谤、陷害、扰乱,层出不穷。佛菩萨要像我们这个态度,「算了,走吧!何必在这儿多住?」可是佛菩萨不如是,怎么样的侮辱他,他承受,善心、善意、善行教化一切众生,还要受众生的侮辱,我们对佛菩萨不能不尊敬,不能不称赞。真的像佛经上讲的,他不是凡人,不与凡人一般知见,这是我们要学习,我们要效法的。

《无量寿经》上讲得好,佛说这一些众生「先人无知」,「先人」是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长辈,他的老师,「不识道德」;都被西方文明迷了,被功利主义迷了,被功利的意识形态迷了心窍,起心动念,自私自利。中国自古以来,诸位翻翻中国的典籍,没有「隐私权」这三个字。司马光告诉人,他一生「事无不可告人言」,坦白的,公开的,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别人,正大光明。外国法律上有「隐私权」,这是文化不同的地方,差异的地方。一个人一生当中,事事都要瞒着别人,都不能让别人知道,你说这种心情多苦闷!活得多可怜!不敢告诉别人,不能告诉别人的,当然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让人知道的!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细细观察,要好好的学佛。

昨天晚上念佛堂的法师、护法们,一定要请我吃晚饭,我跟他们聚会比较少,我同意跟他们做个聚会,也顺便跟他们谈谈怎样去念佛?念佛也不能为自己,我们念佛堂的设施,领导大众在那边熏修,为一切苦难众生。念佛要有感应,感应是从真诚心来的,有口无心,哪来的感应?口念佛号,心里头要想佛。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心里头想着,心里头常常有佛,念佛的功夫才得力。所以念佛不能不听经,不能不明白道理,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舍弃,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

昨天晚上我去看李会长,他告诉我上个月底他带了个团到中国大陆去朝山、参访,这个团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都是念佛念得不错的。结果在朝山旅途当中,看到同修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他说吃饭,圆桌有人就选座位。会长说:「你为什么要坐那个位子?」「这个位子安全。」「什么安全?」「那边有人上菜、端菜、上汤,不小心会把衣服染着搞脏了,这边不会。会长,你要坐这边来。」会长说:「你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从这些地方看自私自利。菩萨要把好地方让给别人,苦难自己来承当,这种人决定能往生。处处要占小便宜,这种人佛念得再多,李会长讲:「肯定你不会往生。」我们常讲起心动念为自己的人是凡夫,起心动念为别人的人,这个人是菩萨,迷悟就从这里看。上巴士,头一个上先去占好位子,所以从这些地方看,都不知道照顾年岁大的人。

你看李居士,他样样走在人后面,他不在人前面,他所赢得的是广大群众对他的尊敬,处处为别人。处处想到自己,占到有利的地位,把别人挤下去。不错,你是可以能够得利于一时,你轮回的日子有得过,三途的日子有得过。能在这一生当中,处处让别人,处处走在别人后面,眼前看到好象是吃亏了,将来决定得生佛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这个事实,要能够原谅一切人的过失,不要去责备别人。说个实在话,我们没有资格责备别人,为什么?我们自己本身有过失,本身没有过失才可以责备别人。谁没有过失?佛没有过失。所以菩萨见人都谦虚,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有惭愧心。如来果地才没有过失,可是诸佛如来责备人都非常慈悲,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去学习。

末后一句『见杀加怒』。这是讲犯罪了,判了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是瞋恨之心,这个心不好。古时候,执法的人员在执行处决死囚,都流眼泪,虽然他是罪有应得,但是总是不能忍心看到人家死。尤其是无辜的、冤枉的,更是令人痛心,千方百计去救护他,怎么可以还「加怒」?还动瞋恨心?这种心非常残酷,果报我们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遇难的人,应当要有怜悯心,应当要有同情心,要生救护心,这是仁心。贪瞋痴的心,是三途恶道之心。菩萨的心仁慈到极处,佛心是真诚平等,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知道如何去学习。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一段这是讲一般平民所造的恶。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二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3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五十七段: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这是恶报里面的第三段。这一段里面,文字一共到第六十句,五十七到第六十,到「侵凌道德」这一句。我读这一段经文,感慨非常之深;读了之后,仔细想想,经都不能讲了。圣贤的功夫,没有别的,就是在改过。批注里头说得好,一开端「文殊菩萨白佛言:少年造孽,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就是改过。圆悟禅师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唯君子能改过迁善,则其德日新。」什么是君子?在佛法里面,真正发心修行的人,这个人就是君子。佛法修学有三个阶段,天台家讲六即佛,「名字位」那是不能改过的,有名无实,决定不肯改过迁善,这种人是假的学佛,不是真学佛。「观行位」是真学佛了,观行位是落实,把佛陀的教诲去做到,依教奉行,这是观行位。我们念佛求往生,要做到观行位往生才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要是「相似位」,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分证位」则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要改,知过就是觉悟,这个人觉悟了;改过就是用功,功夫落实了。

我读了很难过,我刚才讲我不敢讲经了,我只有回去住小茅篷,闭关静修。为什么?跟我学的人不知道改过,不知道自新,我讲经说法全盘失败。我清楚,我明白,为什么还厚着脸皮在这里讲?没有机缘接近我的人,有不少人想学,我们利用网络、利用录像带传播,送给真正有心想学的人,为他们,所以厚着脸皮在这里干,不怕人耻笑。自古以来,唯有好学才对得起老师,而一个老师一生当中能收几个学生,太难了!现在人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也就能原谅我,不再羞辱我了。

过去我在全世界许多地方,说得好听一点,弘法利生的事业,自己总感觉得非常孤单,非常辛苦,没有志同道合的。所以每一次回到台湾,我一定去看老师,我总是劝老师,希望老师能多栽培几个学生,我们在海外能有点助手。老师也很感叹,是啊!许多年当中,每一次见面我都会提这个问题,大概总提了七、八次。最后老师跟我说:「我不是不栽培学生,你替我找学生。」从此之后,我不敢再说话了,为什么?我找不到学生。我才明白他,他不是不教,没有人学。学要真听话,真依教奉行。阳奉阴违,我们还干欺骗老师的事情,老师晓不晓得?晓得、明了。听李老师讲经的人,在台湾超过五十万人,常常跟他身边常随众二十多个人,一天到晚不离开老师的。这二十几个人,哪个真学,哪个假学,他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我也知道。李炳老在台中,后半生全部贡献在那边,真正跟他学的人,几个人?三个人而已,他已经就相当安慰了。

以后我到北京访问黄念老,黄念老是我在美国跟他联系到的,那个时候我是「美国佛教会」的会长,挂名的会长。那边同修对我很尊重,说他们要请一个密宗上师到那个地方来传法,跟我商量。我不同意,我说我们祖祖相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要再搞其它的。然后我就问他,这个上师从哪里来的?他说从北京。我就问他这大名。他说:「黄念祖。」我一听说黄念祖,这个人的名字我印象很深,从前李老师曾经跟我们提过。我就问了一声,我说:「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请他来。梅光羲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师,这是我们同门的,同门不管讲哪一个法门,路不会走错,不会指错。我们并不是排斥哪一个法师,我们怕把自己所修学的法门搞乱了,这是我们一个师承,他是夏莲居的传人,梅大师的外甥。我说这个人虽然没见面,知见一定不会错误,欢迎他来。

来了之后,他带了一部《无量寿经》的批注,油印的本子,钢版刻字油印的本子。我们晓得,那种印刷不会超过一百五十部,一百五十部以后就模糊不会清楚,所以数量很少,只带了一部。他把这本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我弘扬这部经,他也弘扬这部经,当时在全世界弘扬这部经的就这么两个人,所以看了非常欢喜。在美国没有机会见面,他在美国住一个月就回北京去了,所以我一定要到北京去看他。我们一见如故,同一个师承,他很感慨说:「李炳老有你这一个学生就够了。」我们跟一个老师,要知道老师的恩德,要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息灭贪瞋痴」,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我们贪瞋痴还天天增长,戒定慧忘得干干净净,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能够遇到这三个学生真正肯干。怎么干法?就是这两句,「知过能改,知善肯为」,没有别的。不能改过,不肯为善,这是自暴自弃,怎么能有成就?

我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承蒙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知道自己怎样修学。得韩馆长三十年的照顾,我们辛苦经营一个图书馆。韩馆长往生了,当时图书馆注册产权是用馆长的名字,走了之后,走得也很突然,就没能移交清楚,那么是她自己私人名字,当然继承是她的儿子。她儿子继承了这个产权,他不希望我们在那边继续再做弘法利生的事情,我们全部退出。我没有一句怨言,你们大家看到的,我对他欢喜赞叹,你们能学得到吗?你们能做到吗?我觉得高贵民的所作所为是菩萨示现,看看我们自己学佛功夫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放下了。所以我欢喜,我合掌赞叹,我心很平静,我欢喜让给他,不但没有怨言,一丝毫怨的念头都没有,这一关我很平稳顺利通过;通过这一关,样样放得下,分别执着断掉了。

你们同学听我讲经,也有人跟我说,说我讲经这个风格,馆长在世跟馆长过世之后,完全不一样,有人听出来了,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怎么提升?改过、放下,放下名,放下地位,放下权力,一切统统放下,你就成就了。还要抓得紧紧的,不肯让给别人,那是什么?抓住三途六道。昙鸾法师在《往生论》批注里面讲,末法时期修罗、罗刹太多了。什么是修罗?嫉妒、瞋恚是修罗。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嫉妒、瞋恚?什么是罗刹?贪瞋痴是罗刹。所以祖师讲这些话,我们读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是修罗、是罗刹,不要紧,回头是岸,这佛讲的。

一定要放下,为什么?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土耳其大地震,台湾的大地震,过去中国唐山大地震,那不就是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几秒钟身家性命全没有了,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佛讲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学佛人有智慧,什么是智慧?抓住现前这一刹那,成就就在此地,念头一转,超凡入圣。可是这个念头怎么转都转不过来,习气烦恼太重。

早晨忍师来问我,要我说他的过失。我告诉他,这从前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教导学生在学生什么时候?二十岁以下的可以教训他。二十岁到四十岁不能教训,要顾全人家的面子,只用暗示,不可以明说。四十岁以上的,他有过失都不能说了。古人处世待人的心态,四十岁以上定型了,暗示尚且不可,怎么能说?忍师超过四十岁,问我,那怎么办?读书,只有在读书里面,印光大师教给我们这三本书,好!《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天天读,读的时候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对照自己的言语造作,好的要保持,明天还要这样作法,错误的赶紧改,四十岁以上只有这个办法。所以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犯过失还有批评,这个人也是无知,没念过书;念过书的人不会说。

所以我们想想,从前弘一大师在南普陀教学,学生有过失,弘一大师一句话不说,这一天不吃饭。学生看到老师今天没吃饭,大概我们自己犯了过失了,自己去反省,去改过、忏悔,老师明天吃饭了。不知道改过,不知道忏悔,老师明天还不吃饭,后天也不吃饭,念佛往生了。不肯说你,说了有什么用处?说了又不能改。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学生有过失,年岁小的教教,讲经当中暗示,四十岁以上的人,决定不说。我跟他的时候还算不错,我跟他的时候是三十二岁,蒙他特别爱护,他还肯说。说了我们就能改,他还可以再说;说了不能改,他下次再不说了。

所以各地的同学,头脑一定要清楚,绝对不是跟在我身边的都是圣贤人,没有这个话,李炳南老居士跟到他身边都不能成就,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辨别这个人贤与不肖。千万不要误会,常常跟在法师身边的,这个人一定就了不起,这是你们的错觉。我今天不得已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千万不能产生错觉。为什么?误了你们自己的前程。这不是我一个,自古以来,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肯学,真正好学。我们常常围在李老师身边二、三十个人,这里面也有行邪道的,也有不如法的。黄念祖老居士曾经告诉我,他也有几位同学在佛教界里也负盛名,修学不如法,走上邪道,走到名闻利养里面去了,名字我就不必说了。他所说的这些人都不在了,都已经过世,黄老居士自己也往生了。

过去这样的情形,就常见,就不少,现在更多。什么原因?现在人烦恼习气比古人重,现在社会这些五欲六尘的诱惑,比过去增加许许多多倍,能在这个环境里把持得住,不是凡人。所以他依旧起恶念,造恶业,我们看起来很平常,不足怪也!能敌得过,那我们恭敬礼拜,他是圣贤降世,他不是凡人;凡人不能够避免这个过失的。我们清楚,我们明白,千万不要认为在我身边这些人各个都是圣贤,那你就完全错了。

我自己还是凡夫,我的好处能听老师的话,念念感老师的恩,不敢做对不起老师的事情,我的长处就在此地,我知恩报恩。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我念念不忘,我坐在这个地方,她的照片挂在我对面,我讲经我看到她在笑,我看到她的欢喜相。我决定得生净土,而且告诉同学,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往生。我是凡夫,业障深重,我能够修成这样,各个人都能修成,你们肯不肯干?凭什么有这个把握?凭放下,世出世间法我一法都不沾染,就凭这个。有一丝毫的沾染,你就去不了。「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染上一条,这个染是什么?念头,不是在行为,行为太粗了。念头上有那么一丝毫念头,你还没有放下,你就去不了。

所以恶报这是第三段,第三段是「世俗之恶」,世是读书人,俗是平民,一般读书、平民的恶,这是第一条。这一条要做不到,所有一切修为全是假的,你必定还是随业流转,该受什么报应,还是受什么报应,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认真去思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33

诸位同学,大家好!许许多多宗教的教学都讲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所以可以说,「知过」、「改过」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教化众生的枢纽,通一切法,也贯通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非是改过而已。佛家讲开悟,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就是功夫,就是修行,所以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位,只是改过自新而已。可是凡夫自己毛病很多不能觉察,这在我们讲席当中,给诸位同学提出报告过了。

古代的教学在世法、在佛法里面,我们都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德行摆在第一位。第二是言语,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第三是政事,政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教育,你在这个社会上学得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第四才是文学,文学是提升你的精神生活。儒家教学首先重视物质生活,物质生活能解决了,才能够提升到精神生活。佛家教学也不例外,也是从伦理开始。诸位读过《观无量寿佛经》,佛在经中讲的「净业三福」,告诉我们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这是基础。基础之基础是什么?孝亲尊师。佛第一句话就是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彻始彻终,从佛法初学,这是幼儿园,到佛法毕业你成佛了,还是这两句话。孝亲尊师做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所以人家要问佛法讲的是什么?这两句话答复他就圆圆满满。佛法所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千经万论,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就说这两桩事情。

所以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神道,跟宗教实在讲没有瓜葛,扯不上关系。但是今天佛法确实变成宗教了,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没有法子否定,它变了质。原本是一个社会教育,多元的社会教育,现在不幸而变成宗教,谁的罪过?我们佛门四众弟子的罪过。对于老师的教诲,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认真去了解,不能够依教奉行,只着重仪式、形式,这错了!连新加坡的纳丹总统他都明了,他告诉我佛教着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不是普通人能讲得出来的,内行人讲出来的。我对他非常尊敬,他对我也很尊敬。我们要着重实质,实质就是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经典是佛的教科书,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全世界古今中外,学术界、科学界、哲学界里面,包括一些宗教,都在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人都在摸索,摸索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论,所说的都不圆满,似是而非。真正的答案都在大乘经教里面,从前人知道,现在人不读书,不读佛书他怎么会知道?佛给我们说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佛叫我们去证明。佛家讲证道,证的什么道?就是把佛所讲的证明,它真的是事实。所以佛不是说了之后,你听我的,跟着我走,佛不如是。佛说出来叫你自己去求证,这个高明!怎么求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禅定。所以他教给我们「依戒生定,依定开慧」,智慧开了,你就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定功愈深,你的智慧就愈大,你所见的就愈透彻、愈明了,佛只是提供他自己修学的经验、方法给我们,我们要去照做。我们不做,决定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要认真努力去做,解行相应,相辅相成。

我们总结佛陀一代的教诲,佛教我们用真诚心,真心,决定不用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唯一真诚。真诚心遍虚空法界,满虚空遍法界,一个真诚心;心就是法界,心所现出的相分,就是法界里面依正庄严,你就能证得。清净心满虚空法界,平等心满虚空遍法界,慈悲心满虚空遍法界,那就是佛,那就是法身大士。所以心量不拓开,怎么行!怎样拓开心量?改正自己的过失。自己过失,过失的核心,过失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佛法讲的我执,起心动念为我的利益想,这是所有一切过失的根源、根本。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起心动念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着想,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学佛就要学这个。要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同一个理念,同样的宇宙人生观,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这是真实的。不是说我们放弃我们的,我们采取他的想法看法,那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不算好汉。

佛在一切经里面所说的理论、境界,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所以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证实这桩事情;然后你才真的觉悟了,恍然大悟。悟个什么?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很不容易体会,所以佛在经中用种种比喻说,用「梦幻泡影」这个比喻讲得最多。我们每一个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决定有自己,不可能说作梦没自己。自己什么?我执。梦中也梦到许多人,也有山河大地,等到你梦醒之后,你好好想想,梦中一切人从哪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从哪来的?梦中的虚空从哪来的?都是自己意识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己意识哪里有这梦境!你想佛跟我们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能现梦境的心是真的,所现的梦中境界是虚妄的,天天做的梦都不相同,但是能作梦的那个心相同。所以正在作梦的时候,我的心是什么样子?梦中境界就是自己的心,心已经变成境界了,心境一如,理事不二。

我们作梦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缩影,短暂的缩影,展开我们现实的环境,宇宙人生是我们心现的大的境界,比梦中境界大,比梦中境界广,但是要知道跟梦中境界无二无别。这个境界,今天科学家逐渐逐渐明白了,像爱因斯坦他所观察到的,这个世间有没有物质?没有,他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他说这个世间是怎么回事情?他说世间只有场。场是什么?能量。他的说法跟佛家法相唯识宗里面所讲的「识」非常接近。法相学家不承认所有一切形相的存在,他不承认。他说这些现相是什么?这些现相是识,唯识,识是能变,这些幻相是所变。《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现相是梦幻泡影。梦中你知道是梦幻泡影,清醒过来眼前的境界还是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

梦幻泡影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有觉迷,心要觉悟,变的境界非常美,非常殊胜。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球,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我们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诚实,所以变现染污的世界。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总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才教给我们改过修善。你有过失,变现十法界里面讲的饿鬼、地狱、畜生;你觉悟了,变现的法界是佛、菩萨、声闻、缘觉,一念觉迷。这些大道理,我们要细心去参,把它参透。参透之后,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无论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是佛华严,都是大方广,自在安乐。换句话说,那个念头转过来之后,过佛菩萨的日子,佛家所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证实了,我们证明了。

许多同学们学佛很多年了,不能说不用功,可是你始终入不了境界,原因在哪里?你没有落实,你没有去做。至于怎样落实?怎么个作法?下一个星期六我讲《无量寿经》,刚刚好讲到这一段,你们细心听。四十八愿第十九愿里面「发菩提心」,接着教给我们「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工作当中。过去我在美国,举了个例子│怎样落实在家庭主妇的工作里,家庭主妇每天做家事是行菩萨道,家庭就是道场,家里面所有的人是她度众生的对象。上一个星期我在吉隆坡,你们有许多人听到过,我跟李居士说明菩萨道的落实,酒店是道场,老板员工都是菩萨,每天住酒店的人,那就是有缘的众生,就是你度化的对象,道场不一定要建寺庙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是菩萨道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要是得到了、落实了,都是道场,都是菩萨。这才是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才是《无量寿经》佛所说的「一切皆成佛」。

佛是什么?佛是一个充满究竟智慧之人,这个人就叫做佛。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这个人叫佛。成佛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成就究竟圆满的生活,功夫都在改过自新,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要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修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34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这两句话,实实在在是世出世间修行的关键,问题就是知。『知』,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觉悟,佛法讲开悟、觉悟。什么是开悟?什么是觉悟?知过、知善都是觉悟,改过、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觉悟,修行就难了,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知,能够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无非是帮助我们知。见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没有见性的凡夫,凡夫诸位在经上看到有内凡、有外凡,都称作凡夫。内凡是六道以内的,六道凡夫称内凡;外凡是称四圣法界;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里面才叫圣人,那是见性,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凡夫,凡夫对于事实真相认识不清楚,所以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认识。

实在说,这几句话在层次上讲有浅深不同,最深的是辨别真妄;再下面一等,这是邪正、是非、善恶;最粗浅的是利害,这最浅近的。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有害,能辨别的人也不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言谈举止,犯的一些过失对自己有害。什么样的言谈举止对我们有利,什么样对我们有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利是什么?利是别人欢喜赞叹,用现在的话说,对我们有个好印象。别人对我们有好印象,我们做事就方便了,就会得到很多人帮助。害是什么?人家对我们坏印象,给人坏印象,将来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帮助,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教?诸位细细看看,现在「耕心园」教的《弟子规》。

最近「耕心园」要给小朋友做衣服,要找我去给他写几个字,他们把《弟子规》拿来,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们连这种常识都没有。这是教什么?这是教利害。教你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利?什么是害?《弟子规》上只教四个字:善、恶、利、害,我们真的要从头学起。那个《弟子规》叫忍师多拿几本来,我们每个人发一本,天天好好的念念。小朋友学了,学了还要教他,他会念,他会背,他会唱歌,什么意思他不懂,这个不行,要教。用最简单的言词,让小朋友能听得懂,学了之后他能做到,这个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只教他会念、会背,他做不到,这个教育是失败的,等于没有教。

所以「知过」、「知善」这个事情我们不能看轻,这是大事一桩。等觉菩萨还有过,还要知过,还要知善。他有什么过?我们在经上读到,他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有过,他还要去求学求知,如何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掉。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过,过尽了,善圆满了,所以等觉菩萨善还没有圆满,还有过没有除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虚心求学。《华严经》上诸位看到,文殊、普贤还是虚心在那里求学,我们怎么可以自以为学得不错了,自以为到家了,表现在外面的态度,贡高我慢,这个错了。

所以古圣先贤、儒家、佛家教小朋友,启蒙教谦让,《三字经》里面讲的「融四岁,能让梨」,那是教育。四岁小朋友就懂得谦让,哥哥大,吃大梨;弟弟小,吃小梨。现在教育不懂了,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儿子跟父亲争电视,都要看电视,儿子要看大电视,问他:「小电视在,你为什么不看?」「我要看大电视,你们大人看小电视」,你看看有什么法子!没有教养,不懂这个道理。这个社会竞争,这一竞争就糟了,社会永远动荡不安,彼此互相竞争,彼此不肯忍让,一点谦虚的心都没有,自以为是,别人都不如我。

我们今天是干什么的?我们学佛。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苦救难。苦难从哪里来?苦难从思想上来,从见解上来,今天想法看法错了,我们要想帮助他,自己先要做示范。释迦牟尼佛要帮助娑婆世界苦难众生,不能不示现苦行。学佛一定要过这么苦的日子吗?不需要。《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里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他为什么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把自己物质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给别人看;把精神生活提升到最高的标准。处处谦卑礼让,一切好事先让别人,自己退居在最下位。他要用世间人的话来说,他有没有得到报偿?这个报偿我们人人都看到,几千年之后,提到释迦牟尼佛,哪个不尊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哪一个善知识不肯依教奉行!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苦行得来的报偿,恩泽永留世间。

天人师范,天人导师,他是做给我们看的。最重要的是做给学生看的,我们这些作学生的人,都能以他做榜样,都能认真向他学习,我们再做给社会大众看。要真有这个心肯改过,真有心肯修善,这个人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真正有心改过修善。要想改过修善,就要求学。记住!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都有过失,都有修善的必要。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即使证得圆满的佛果,断恶修善还是继续在干,没有停止下来,这是为什么?这是为教化众生。佛,佛的恶断尽了,善圆满了,为什么还要示现断恶修善?那是教学。确确实实自己没有恶了,示现断恶;善圆满了,示现修善,慈悲到极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佛的恩德超过父母,没有能够相比的。佛恩之大,我们如何报佛恩?用什么方法报佛恩?报恩,你要知恩;不知恩,就谈不上报恩了。首先你要知恩。没有人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佛恩?佛对我们有什么恩?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奉行,这是真正报佛恩。

这两句八个字是总纲领,在佛法里面讲是大总持法门。佛法里面讲的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知,知过知善是看破;放下是改过修善,是功夫。所以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在心上,「知过能改,知善能为」,这个人就是圣贤。从哪里下手?佛教导我们从十善业道下手,这是教一般大众,教化一切众生。知过,什么是过?十恶是过。什么是善?十善是善。皈依佛门,发心做佛的弟子,佛对我们的教诫是三皈、五戒,这是根本。三皈是教我们回头,这里头也有过、也有善。什么是过?「迷邪染」是过。什么是善?「觉正净」是善,这个意思深,太深太深了!「迷邪染」的习气,无量劫就养成了。这一生可以说从父母生下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随顺「迷邪染」生活,错了!要知道要循「觉正净」。「觉正净」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觉正净」?佛在经典里面一切教诲就是「觉正净」。

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经典是我们性德的流露,我们决定不能把释迦牟尼佛看成普通的人,那你完全看错了。释迦牟尼佛是性德圆满的流露,谁的性德?自己的性德。我们睁开眼睛也看到芸芸众生在那里造作一些罪业,这芸芸众生也是我们自性流露出来,是自性「迷邪染」流露出来。「迷邪染」变成六道,「觉正净」变一真法界,变四圣法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这个道理深,懂得的人不多了。可是修学大乘,必须建立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在大乘修学里头才少障碍,才容易提升,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唯识学家,尽虚空、遍法界唯识,识是能变,境界是所变。性宗比相宗讲得更究竟,更圆满,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诸佛、法身大士是性德圆满流露,十法界、六道是性德里面迷邪染的流露。我们如何把「迷邪染」改正过来,皈依「觉正净」,这是你真正皈依了,依自性三宝,我们才能真正得度,究竟得度。所以「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三五集﹞

香港 / 档名:19-12-13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五十七节: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世出世间一切贤圣、各个宗教、诸佛菩萨,教化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这是所有宗教的一个共同点。从这个共同点出发,就能够融合世出世间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就能够融合成为一体了。善恶的标准很多,这是因不同文化而建立的,但是说到最精深之处,决定是相同的。这一句话我们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几次实在讲是不够的。我们仔细去思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天天都是讲这两句,千经万论不离这个原则。

过失无量无边,善行也是无量无边,世人愚昧认识不清,将是非、邪正、善恶颠倒了,这是大错,这是大过失。而诸佛菩萨、大圣大贤对于世人,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责备之心,这是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之所以称之为大圣大贤,就在此处,纯是一片真诚慈悲心,纯是一片爱心,见到世人即使造五逆十恶的大罪业,佛菩萨还是一片慈悲,还是一片真诚。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怪他,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世间人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善人,佛在经上说,《无量寿经》大家念得很熟,经上讲得很明白,「一切皆成佛」;《华严》、《圆觉》上说得更透彻,「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记住世尊真实教诲,「净业三福」末后一条教导我们「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发菩提心就是要发彻底觉悟之心,彻底觉悟!深信因果,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这个佛要怎么念法?前几天有位同修来问我,我也说过几次了,多说几遍加深诸位同修的印象。我念佛,我看到虚空法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一不是阿弥陀佛,人人皆是阿弥陀佛,事事皆是阿弥陀佛,物物皆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个念法。我从哪里学来的?从《无量寿经》上学来的,从《阿弥陀经》上学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是谁?就是当人自性。我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些事实真相,这才恍然大悟,尽虚空遍法界,《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相,他的名号就叫阿弥陀佛。所以我现在念佛跟从前念佛不一样,不是一个念法,念得身心自在,法喜充满。

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改过要从根本改,行善要从根本行,你的成就就快速了,哪里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众生作佛都在一念之间,就看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得过来。文殊菩萨向世尊请教,说得好!一个人少年造孽,到老时候修行,还能不能成佛?世尊答得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要用佛心,佛心就是用真心,用圆满觉悟的心来看人、看事。佛怎么看法?只论现前,不论过去。现前是现在,过去不要追究,过去不要去想它;想过去,想未来,都叫妄想。人如果生活在有过去、有未来这个概念当中,你就出不了轮回,就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六道轮回跟十法界,是众生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幻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佛讲的话是真实的。「梦幻泡影」你再要去想它,你再要去分别执着它,岂不是大错特错吗?你在加强三途六道,你怎么能够离开三途六道。

所以佛教我们,这是从根本上下手,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现前的境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做一个大转变,转凡心为佛心,转凡境为佛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佛华严的境界;这个转变就在迷悟之间,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佛菩萨在经论里头说得容易,我们听了也好象懂得了,其实不是真懂。为什么?真懂了,你决定就转过来了,这一点在我们修学心态上不能不留意,我们境界没有转过来,就是不懂;佛的教诲我们体会得不透彻,没有深入。如果真正明白,真正懂得,刹那之间就转过来了,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

转不过来怎么办?学,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学,认真努力去求学。怎么个学法?祖师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做戒定慧的功夫。戒就是守规矩,叫你一门,这是规矩。叫你长时间学一门,也是规矩。为什么叫你学一门,不叫你学多门?一门容易专心,容易得定。换句话说,容易断烦恼,断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用意在此地。等到你妄想分别执着真的断了,不再起来了,这就叫得定。定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凡是有分别,有执着,没有得定。定是平等心,定是清净心,有执着你就不清净,有分别你就不平等。所以这个方法是修定的方法,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楞严》上讲得好「净极光通达」,这个心地清净到极处。

那个极处也有浅深不同,这个我们在《华严》上看到,圆教初住菩萨他那个定就到极处,光通达了。光通达是见性了,那个光照破无明,见到自性。但是他的功夫浅,他才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往后去破尽四十一品无明,这是如来究竟果位。所以「净极」,极里面有四十一个等级都叫极,净极光通达。这个时候无量无边的法门全都通达了。要不要学?不要学了。为什么不要学?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一法通,法法都通;一门契入,门门都得到了。

这些道理我们今天都明白了,怎样去落实?那就看你自己的功行。功行说个实在话,就是要把你所解的、所信的,落实到生活当中,这是行。「信解行」融合成一体,就叫做证;证就是契入。《华严》末后一品「入法界」,怎么入?「信解行」融合成一个就入了,就证入。我们今天难在哪里?「信解行」是分做三个,它不是一个,所以永远不能够契入,永远得不到真实受用。真实受用是自在无碍,法喜充满。我们将世尊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归纳为十句。真诚充满虚空,周遍法界,真诚心;清净心,也是圆满虚空,周遍法界;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无一不是满虚空遍法界。落实到我们生活境界当中,看破也是遍虚空周法界;放下、自在、随缘,都是充满虚空,周遍法界,这叫念佛,这样念佛就成佛了。

我将我自己修学的这一点点心得,呈现给诸位同学,给大家做参考;也为大家做证明,「深信因果,念佛成佛」,千真万确的事实。功夫下手之处,「知过能改,知善肯行」。世尊教人善恶最低的标准,就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十六个字决定要落实。如果这十六个字不能落实,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得利益,都不能成就。上上法不离下下法,上上法跟下下法是一不是二。希望同修深深去思惟这个意思,认真努力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