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柠个人资料简介:《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九(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3:25:27

《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九(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3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上面这一段,是说一般读书人跟平民所造的不善的恶业,从「知过不改」一直到「侵凌道德」,总共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过,在此地我们用这一点时间做一个总结。下一段是讲「杀生之恶」,是另外讲一桩事情。人一定要觉悟,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促,纵然活上一百年,也不过只有三万六千日,所以实在是非常短暂。三万六千日,实际上真正能让我们自己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每天睡眠八小时,就去掉三分之一,一万二千天就没有了。除了你的童年、老年,实际上诸位仔细算算,人生在世真正能够工作,时间很少很少!一百年的寿命,充其量你只能够使用十年,十分之一。这么短促的时间,何必要造业?

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种种难遭遇的机会,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好好的利用这个机缘修福。不造业,就是修福。人道的寿命短,看看六道里头其它任何一道,都比人道寿命长。也许诸位以为这个话不尽然,我们看到许多畜生道的小动物是朝生暮死。没错!这些小动物愚痴,坚固的执着它的身形、它的习性,所以很不容易脱离畜生身。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了个故事,祇树给孤独园一窝蚂蚁,佛看到了,笑笑!弟子们看到佛看这个蚂蚁在发笑,问他什么原因?佛就说了,「这一窝蚂蚁,七尊佛出世过去了,它还没有离蚂蚁身」。不是说蚂蚁寿命长,死了以后还在这个窝里面投生蚂蚁。什么原因?执着,「一切法从心想生」,它不觉悟,以为那个身就是自己的身,以为那个生活环境就是自己生活环境,生生世世作蚂蚁,生生世世离不开它的巢穴,很可怕!

所以古圣先贤慈悲到了极处,都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何必说这么多话,写这么多字,累死了。自己为什么不图个清闲自在?为什么苦口婆心的教别人?纯粹是利他。这个恩德之大,可惜的是世间这些众生愚昧,不认识恩德。你看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圣贤,他图我们什么?我们今天对他们纪念、祭祀、恭敬,其实这都不是他需要的,他不是为这个,他什么都不为,希望众生好,学好向善,不要堕在恶道受苦。真正是佛家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条件,对我们什么希求都没有,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敬圣敬贤,实在讲是尊敬自己的德性,是尊重自己好学,这个里面的意思很深,现在世间人懂得是愈来愈少了。为什么?没人讲了,也没有人肯做。

我们有幸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大乘,七十年代英国人汤恩比宣说,能够挽救二十一世纪,帮助二十一世纪的,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国孔孟的学说。西方人听到这个话,有相当程度的警觉,我们看出来了。英国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已经有佛经的课程,这是他们警觉了。澳洲在跟进;我们上一次到澳洲去,澳洲政府官员还一再拜托我们,希望我们给他编一套幼儿园跟小学的课本。天主教的教宗,要求他们神职人员与佛教对话,都是受到汤恩比的影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继承的就是大乘佛法跟儒家的文化,我们修学比他们来说,缘殊胜多了。语言、文字、意识形态比他们容易,他们要突破这些难关,才能够窥见大乘与儒家的教学。我们今天生在其中,应当知道认真努力,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古人常讲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这个比什么都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我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学些什么?确定自己这一生努力的目标跟方向,这样才能有成就。如果这一生当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活到老还是一事无成,这叫真可惜!

我们的生活环境很苦,世间法都不是真实的成就,儒跟佛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世间法再辉煌,昙花一现,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世间人追求这种虚伪,不切实际的。唯有大圣大贤他们清楚,他们明了,他们追求是真实的;真实是道德,道德仁义是真实的。我们要以这个做目标,仔细思惟自己的根性,上台讲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舍己为人,慈悲心!你没有这个心,你的学问不能深入,不能透彻。自私自利是重大的障碍,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那个慈悲心是根本,学教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我们仔细观察,从释迦世尊起,到历代的这些弘法的祖师大德,如果没有慈悲心,他弘法利生效果有限,影响面不大;真正有卓著成就的,都是大慈大悲。这是具备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一定是师承,这一条难!师承是对老师绝对的尊敬服从。老师是过来人,他把他的经验心得传授给我们,我们对他不尊重,不肯依照他的方法去修学,那怎么会成功?那只有自己去摸索,这个难!所以善学的人,一定是借重老师的经验成就,以他做基础,完全继承他的长处,再改正他的缺点,学生就超过老师了。这是儒、佛代代相传,都是用这个方法教导,时代才进步,文化水平才不断向上提升。所以尊师重道要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在讲台上弘法利生,做不到。

第三个条件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期的熏修。一门深入,要深入到什么程度?深入到见性,是以这个为标准;在我们教下讲,就是深入到圆解,大开圆解。这个现象就是这一部经通了,通是通了性、见性,一切经都通了,任何经典展开,里面的义理,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佛法通了,世间所有法也通了,这是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如果不循着这个原理原则,自己要想去创新,那相当不容易。这个原则原理,在佛门里面用了二、三千年,这三千年当中,无论在家出家修学成就,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都是遵照这个路走的,我们想舍弃古人的道路,自己另外开一条路,这个事情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认真断恶修善,把自己恶的习气,对佛法,对善法,对善友,那种不相信,不肯定,犹疑不决,这都是恶,要真正改正过来,要培养自己成功的条件。

成功还要得到外缘的帮助,内有亲因,外头要有外缘,外缘里头最重要的,中国谚语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我们就知道「人和」比什么都重要。人与人之中决定不能够结怨,念头都不能有,我们行菩萨道,我们学佛。别人对我们有埋怨,我们对他决定没有丝毫怨怼的意念,意念都没有;我们学佛,他没有学佛。佛家称修行人、称菩萨为「仁者」,仁者在佛家里头是最尊敬的称呼,释迦牟尼佛称这些菩萨都称仁者。仁者是什么?仁慈的人,具足菩提心、慈悲心的人,这个人称仁者。中国儒家讲「仁者无敌」,儒家给「仁者」下了个定义,敌是什么?跟人家对立,如果你跟任何一个众生有对立,你就不仁。仁者,确实只有一个真诚仁慈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怎样会形成对立?主观观念太强,不肯让人,就跟人对立了,彼此不相让;两方面有一方面退让,问题马上化解了。谁肯退让?佛菩萨肯退让。佛菩萨随顺性德,凡夫随顺烦恼,烦恼不会退让,性德就退让了。烦恼是恶,性德是善。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古圣前贤的教诲,都是随顺性德,我们要懂得,要认真的学习。

积德累功,方法无量无边;教化众生的事业,也是众志成城,不是一个人独立能做得到的。大家晓得弘法很重要,如果没有护法,没有护持外面的条件,弘法的人也是丝毫不起作用。你们在我这一生当中,你就会看得很清楚。我这一生遇到三个好老师,老师是指路,路是要自己去走,走这条道路需要人帮助,就是护法。我要得不到韩馆长的护持,这个大家很清楚,我只有两条路好走,一个就是赶经忏,另外一个就是还俗,没有别的路好走。你想发心讲经,谁请你讲经?谁让你讲经?护持的人就太重要了。我在台湾得到韩馆长的护持,三十年讲台没中断。往年在香港讲经,每年去一次讲一个月,香港有个雷居士护持,我在香港讲了七、八年;雷居士往生之后,没人再请就断掉了。香港回归我去参加,遇到老同修:「法师,你好多年都没有来了。」我说:「不是我不来,没人请我了。」在新加坡,你们想想如果没有李木源居士,新加坡这个地方我们没有立足之处。所以护法不在多,真正有个得力的大护法,弘护要配合,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

所以我们自己想想,如果我们自己真正发心弘法利生,讲台上条件不够,做护持的工作,真正发心来护持,这样密切的配合,佛法就兴旺,众生就有福,功德决定是相等的。千万不要误会,台上讲经法师的功德大,我们护持功德小,没那回事情,一样大。就跟一只手表一样,上台讲经是表面上的指针,里面螺丝少一个,它就不灵了,所以功德是平等的,没有大小。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互助合作,光大佛法,利益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这样做一个总结。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六十一节: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这是恶报第四个段落「杀生之恶」。『飞』是飞鸟,『走』是兽类,『蛰』是还没有出生的小动物,『栖』是栖息,像鸟栖息在树枝,兽栖息在洞穴。『伤胎破卵』,「胎」是走兽,「卵」是飞禽。杀生,古时候过游牧的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在中国,古圣先王打猎的时候有「网开三面」,这是仁慈,绝对不是把这些禽兽一网打尽。那个心、行为,设身处地的想想,别人伤害我的时候,我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别人杀害我们的亲属,甚至于杀害我们自己身体,决定是怀着深仇大恨,报复的心理永远不会消失。

学佛的人都明了,人不是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了了,这个事情就好办。现代的人迷信科学,说信仰宗教的人是迷信,这个话实在是太武断了。我们冷静思惟,这个话讲不通。佛告诉我们,这是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面想神,就有神出现;你心里面想鬼,就有鬼出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有许多的念头,我们自己都不能够觉察。微细的念头从哪里来的?无量劫以来累积来的。佛给我们说得好,阿赖耶识就像一个仓库一样,无量劫来你的念头统统在里面落下了种子,种子遇缘就起现行,非常微细。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我不想,有没有这个事实?还是照样有。我不想是我现在没想,我这一生没有想,前生有没有想?所以现在人迷信科学,不相信天地鬼神的报应。

而实际上在西方世界,鬼神报应的事情,我们常常听说,常常在报纸新闻里面看到。他们也报导,说这是科学不能理解的,科学不能理解的事情多了。这就说明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今天还在摸索,还在推测。知识的领域是没有边际的,今天科学的成就是有界限的。不仅是佛法,所有的宗教家,都具有真实智慧,许许多多宗教家都有相当深度的定功,虽然他不是像禅宗盘腿面壁,他心地清净,清心寡欲,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看得非常淡薄,这种人就有定功,定是清净心,清净心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障碍,六道里面他能看得到天道,他能看到鬼道,他能够看到地狱道。这是什么?时空的维次突破了。功夫愈深,突破的层面愈大,愈深愈广,深广无际。佛法的殊胜,佛的定功达到究竟处,时空的维次破尽了。

佛告诉我们,这种功夫,这样的见解智慧,不是他独有的,他也不能够独占,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法讲是平等的。问题是你现在的心是乱的,只要你能够恢复平静,也像他一样清净到极处,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明了了。所以佛菩萨跟我们说的,都叫我们去证明、证实。我们可以证实,他说的不是假的。怎样证实?「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你就了解事实真相,了解六道里面因果报应,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人不但不能杀害众生,戒经上常常劝导我们,恼害众生都不可以,无意尚且不可以,何况有意?起心动念,都有报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自然然他就断恶修善了。

人生在世间,上古时代他们就懂得选择居住的环境,生活环境。什么是好环境?谚语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我们选择生活环境的指针。哪个地方是好环境?人和,这个地方的人和睦,这个地方的人和善,这个地方的人仁慈,不伤害众生。前些年我初到澳洲,听说澳洲人爱护动植物。修路要砍树,修公路要砍树,看到树上有鸟窝,这个树就不能砍,要等鸟长大,等它飞走再砍,有的时候等好几个月,我们听了深受感动。其它地方,好象这是公家的工程,哪里顾及这个。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观察,你就晓得那个地方人的爱心,对动植物尚且如此,那何况对人?所以这个地方是好的生活环境。那个时候馆长我们一道到澳洲去参学,馆长看了之后,她说这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非常羡慕。她感叹的说,可惜她在美国投资了,在美国建了道场。

所以我们选择生活环境,选择居处,第一个条件是人和,这个地方的人非常善良,非常和睦。在虚空法界里面人和达到至善,诸佛都赞叹给我们介绍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我们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要想想是不是做到了上善?如果做到上善,那就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的,十念、一念必定往生净土。如果不是上善,起心动念还是恶念,言语造作还是恶行,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样的人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古来祖师大德说的,人家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无量寿经》往生的条件说得很清楚,上品、中品、下品,讲「三辈往生」是上中下三辈,都是说的八个字相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就是「止于至善」。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的善心。《观无量寿佛经》上世尊给我们讲的菩提心,「至诚心」是真诚到极处,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要用这个真诚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欺骗,这是真诚,决定没有虚伪。「深心」,深心是真诚心的自受用,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才是深心。古人有解释「好德好善」,这是深心。什么是德?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是德。什么是善?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善,有这个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要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实,落实才是发愿回向。

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你只具备了一半,你还缺一半,你怎么能往生?换句话说,菩提心具足了,就决定有资格往生。后头为什么还要一向专念?你要不一向专念,我有这个资格,我不想去,那也没办法!所以发菩提心,你的条件具足了,一向专念是我愿意去,我有条件又愿意去,那当然就往生了。因此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信愿是什么?信愿就是菩提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的条件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他这两句话说得好。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慈云灌顶法师教给我们「十念法」就可以了。早晨念十念,灌顶法师教给人的一念是一口气,一口气里面佛号不拘多少,念十口气,这个时间不长;晚上在睡觉之前也修十念法,这个人决定往生。符合经典里面的教导│不间断,每天都做,一天不缺,一生不间断。这个十念法好,时间短,你念佛的时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教给同修的,用的十念法是十句佛号,更简单,更容易受持,一天修九次。有许许多多同修用这个方法,这对于工作繁忙的人,不耽误他的工作,效果很殊胜,这都是说明发心重要。唯有发心念佛才能往生,要断恶修善,知道什么是恶的根本,什么是善的根本。会修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心,是一个善良的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至善。以这个至善的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那叫修一切善。

不但是动物,连植物都不可以伤害。佛家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很茂盛,你从它上面经过踏它,你就不仁慈,你没有慈悲心;花开得很好,你把它摘下来,没有慈悲心。所以戒经上告诉我们走路,有路一定要走路,不能够走到草地上;除非这个地方你必须通过,又没有道路,行,这个是有开缘。如果这个地方有路,你再踏生草,你就破戒,你就伤了慈悲心。这些微细小小戒,几个人还记得?还个人还能遵守?草木尚且爱护,那动物哪有不爱护的道理!我们今天采取素食,这是大善,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可是不是在饮食的时候,有意无意还要伤害一些小动物,还要使一些动物生烦恼,我们立刻要警觉到,这是我们的过失,知道忏悔,知道改过,这样就好。好,今天时间到了。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五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前面讲过:

【射飞逐走。】

这四句。这四句是讲「杀生之恶」。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宗教,这些宗教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没有一个宗教不劝人戒杀的。「杀、盗、淫、妄」不但是佛家的根本戒条,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基本戒条,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世出世间古圣先贤,我们一定要尊重,尊重他的德行,尊重他的学问,尊重他修学的功夫,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高级的宗教,没有不修禅定的。我们知道定中有境界,正如同一般人作梦,梦中有境界,梦中的境界是阿赖耶识意识里面的习气种子起现行,这是虚幻不实。可是定中的境界跟梦中境界完全不一样,定中往往能够看到过去,看到未来,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也看到他方世界。佛家讲的六道轮回,其实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几乎所有宗教共同的见解。他们怎么发现的?是在禅定当中见到的,不是一个人见到的,许许多多人见到的。我们能不能见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修定,修清净心,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半年到一年,你就能够见到饿鬼道。

我过去出家时候有一个同学│明演法师,跟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那个年代他跟曲良光(?)老居士学密,大概一年的时间,他告诉我,他在打坐的时候,在用功的时候,见到鬼道。鬼道里面生活状况跟人道相仿佛,他说在下午五、六点钟,这街上就有鬼走路了,那个时候是鬼道的清晨,数量不多,到夜晚十点钟之后就很多了,很热闹,人鬼杂居,人看不到鬼,鬼看不到人,他藉这个修持的功夫见到了。初见到的时候也害怕,到以后习惯了,习以为常,彼此也互相不干扰,而且居住在一起。他那时候住在一个,那个地方修建一个塔,塔没有修成,只盖了两层,大概是由于经费短缺就停工了,他就住在那个塔里头,我叫它做半塔,那个里头也有几个鬼住在那里面,他们相安无事,彼此用功。所以跟鬼打交道,不难!比其它道容易多了。只要小小有一点定功,这个境界就能突破,那不是作梦,作梦不可能天天梦到一样事情,他那个定功是见到那个鬼,天天见到,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宗教那些领导人,那些教主、大德,都有相当程度的定功,所以他们对于六道情况,了解得很清楚,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可是这些人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世尊出现为我们讲经说法,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不但有六道,还有十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在其它宗教说得少,那是要有更高的定功,世间定功达不到。世间定功在佛法里面讲四禅八定,要想突出六道,了解六道以外的状况,《楞严经》上讲的,你定功还要向上提升,九次第定这超越六道了,才能见到四圣法界。这个能力,佛说得好,是我们一切众生自己的本能,并不是他有特权,只有他见得到,别人见不到,不是的。佛说每个人都能见到,你现在见不到,是你的能力受到了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习气,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你有这些习气把你的本能障碍了,道理在此地。

如果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了、舍弃了,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了解六道的状况,知道六道里面的因果关系,诸圣先贤教给我们的这些教训,我们就懂得了,句句是真实话。杀生是要偿命的,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彼此互相都有业缘,缘很复杂,不是单纯的,佛把复杂的因缘归纳为四大类: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每一条里面都是无量无边,佛经里面说得清楚,说得透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物的关系,都离不开这四缘,有缘这就相遇,但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觉悟的人,如何把恶缘转变为善缘,把善缘转变成法缘,这个要智慧,没有智慧做不到。冤结要化解,所有一切宗教圣贤都是这样劝导人,「冤家宜解不宜结」!父子、兄弟都是缘份,缘份遇到时候,这是在一家相聚,纵然在这一生遇不到,还有来生,还有后世,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现在我们看这个社会,常常听到儿女不孝,兄弟不和,这是什么缘?当然是不善的缘,不善的缘如何能够变善,这是教学,教化。我们听了圣贤的教诲,心里明白了,觉悟了,纵然过去有恶缘,想想也就算了,把报复的念头放下了,怨恨的念头消除,这样才能够生起悲悯的心、慈悲心,来看待一切众生,看待一切冤亲债主,我们自己才能超脱,才能把自己的心性不断向上提升,这是自求多福。

今天我在此地看到,中国汕头有一位董小瑛居士来了一个传真,他现在家里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解决困难真正有效果的方法,求佛菩萨。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们「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要真心求,要发愿求,自然就得感应。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要能辨别,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是真心,为自私自利这个心是妄心。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总算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四弘誓愿大家都念得很熟,「众生无边誓愿度」,有没有真正想想这句话的意思。「众生无边」决定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民族的界限、国家的界限,一律平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在里面。「度」是什么意思?度是为众生服务的意思。所以真搞清楚了,我们人活在世间,要跟诸佛菩萨一样,要与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一样,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社会安定,为世界和平,为众生幸福。

这个希求要落实,那我们就真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为世界服务,没有私心,没有希求,没有任何条件,这是圣人,这是贤人,这是为所有一切宗教公认的。我们以这样的心愿求佛菩萨,求一切神明,都会得到帮助。绝对不是说,我要信这个教,神才帮助我,才保佑我;不信这个教,神就不保佑我。那是人的观念,那是错误的观念,我们在许多宗教经典里头,它没有这个说法。真正能舍己为人的人,这个人有福,并没有说是一定要信教才行。典籍当中有很多精彩的教诲,当然连佛法也不能避免,传的年代久了,不免后人有自己的意思加进去,这是难免的事情,我们要有智慧,要能看得出来。从什么地方看得出来?大公无私,那这个是圣贤的教诲。如果里头带一点私心的,可能是后人加进去,那不是佛菩萨的话,那不是神明的教训,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去仔细观察。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求佛、求神明保佑,求的方法,我们要与佛菩萨,要与天地鬼神,同一个善心,同一个善愿,同一个善行,人的心善、念善、行善,就能得诸佛菩萨加持,天龙善神保佑。一切为众生,不为自己。

家里面家庭养儿育女,如果说是「养儿防老」,这中国人常讲的,这是私心,这得不到佛菩萨保佑的。你养育儿女是为社会,好好的教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社会服务,为众生造福,你有这样的心愿,你能够做到,认真负责的做到,这是大贤。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得很多,世界的安危,印祖说女人做一大半的主宰,但是这个话真正懂得的人不多。祖师说得好,家有良妻,他才有善良的人出来;有贤母,才有孝顺的子孙出现,贤能的丈夫,孝子贤孙,必定为社会、为众生造福。这些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从哪里来的?母亲教出来的,所以贤妻良母是社会之宝,国家之宝,众生之宝。这个话我们在佛门听到,儒家听到,其它宗教里头也是这个说法,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许许多多宗教领袖彼此没见过面,没在这里开过会,过去这个社会闭塞,其它宗教的典籍我们也不容易看到。现在科技发达,信息发达,我们有这个缘份接触到许许多多宗教,一看,大家都同样的见解,同样的想法,同样的看法,同样的作法,我们这才肯定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的教诲是真实的。我们要求法,要探讨,要明了,要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自求多福。这也就能够利益社会一切众生,达到我们为社会、为世界、为众生幸福,达到这个目标。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六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六十二节:

【愿人有失。毁人成功。】

从这以下有八节,都是说的「柔恶」,刚柔两种。批注里面告诉我们,「人之有失」,这是一桩不幸的事情;这个「失」是有过失,或者是遇到了损失。人在遭遇到这些不幸事情的时候,贤人君子看到了、听到了,总是有怜悯之心,决定不会有幸灾乐祸,这种心理是不善的。太上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个也是恶,虽然没有在行为上,这个起心动念就不善了。一个人在世间,灾祸是不能够避免的,这是什么原因?无量劫来,六道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行为,决定是恶多善少。我们在佛教典籍里面,最常读的《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众生烦恼的心所有二十六种,善心所只有十一种,可见得烦恼是恶心所,比善心所多了一倍还要超过。又何况恶的习气胜过善的习气,所以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好的修持功夫,「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说的话是真实的。

不但佛法如是说,其它宗教里面也是这个说法,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幸灾乐祸是很不好的一个习气。看到别人有难,看到别人有不幸了,他在那里拍掌大笑。这些情形,从小朋友就可以看见,对于人的成就、善行,赞叹得少;看到人家有不幸的时候,表现出这种心态,很多很多!我们自己细细的想一想,自己在童年的时候,在做学生时代的时候,是不是常常有这个现象?当我们自己遇到不幸的时候,别人用这种心态来看我们,我们自己作何感想?能够想到这一层,才知道恶作剧对人心灵、精神上的伤害,这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毁人成功』,「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毁坏,一个是毁谤。「成功」,功不论大小。在经营的人都希望他有成就,尤其是这种功是为社会、是为众生的,固然这里面因缘非常复杂,个人经营的事业,哪一个不希望有成就?我们要是毁坏,这是造业。事业的成就必有前因,毁坏的人只是做增上缘,帮助他也是增上缘,毁坏他还是增上缘。实在讲对于经营事业的人,究竟有多么大的伤害,阻挠是有的,破坏在佛法里面讲是不可能的。你把他的成就延缓,这个有可能;真正是阻挡,那不可能,那违背因果定律了。所以真正通达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人心就平了。他过去种的善因,这一生当中一定有善的果报;现前善的果报被人障碍了,也许五年、十年之后,他善果报还是会现行,这个道理要懂。

如果我们以善行,成人之善,成人之美,我们自己的修德,何必去造业?成人之恶,这造业!障碍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的恶事,我们自己在造业了。如果人家这桩事情是造福社会的,是有益于众生的,那你就要看他影响的大小,影响时间的长短;如果影响的面大,时间长,这个罪业就造重了。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自己有意无意造的这个业,大概是不会太严重,那是我们自己想错了;想错了,往往就做错了,到自己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所以人一定要有慈悲心,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心动念要常常知道省察,我应不应该有这个念头?应不应该说这些话?应不应该做这个事情?下面一句:

【危人自安。减人自益。】

这个意思都很明显,都不难懂,而且常常是我们所犯的。遇到有危险的事情总是叫别人去,有利益的事情,总是希望自己多占一点便宜。『减人自益』就是损人利己,都是错误的观念。这个批注头一句说得好,「千经万典,只论个心字」,这不仅在佛教,所有一切宗教,说实在的话,都论一个「心」字。宗教能不能够和睦相处?族群能不能够团结?从佛法的理论来讲,决定是可能的,决定是肯定的,只要大家觉悟了,只要大家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可以说世间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说,正如我们站在各个不同的方位看一桩事情;事情只是一桩,我们站的方位不相同,所以大家看的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譬如像这个茶杯盖,我们这边拿着,你们两边的人看,这边人看是突出来的,这边人看是凹进去的,那两个打架了、争论了,永远谁也不服谁,没有看到完整的。再翻个面掉过头来看,大家问题不都解决了吗?每一个宗教里面看的神、看的上帝就这么回事情,其实是一个。

佛法讲得圆,讲得透彻,佛给我们讲到最极究竟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个心,一个智慧。所以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不就全部都包括了。这个事是真的,《华严经》上说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心,「识」是自己的识,离开「心识」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佛法讲到真的,真谛都说自性,三宝讲自性三宝,念佛的人讲自性弥陀,自性净土。那我们这个世界,你要是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岂不是自性娑婆,自性释迦。延伸到其它的宗教,你也就懂得自性上帝,自性基督,你就恍然大悟,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放下了。

妄想分别执着是从哪里来的?只看到局部,没有看到圆满,是从这里发生的。这个我们叫误会,佛法里面所说的偏见,没有见到圆满。所以佛法的教学是圆满的,不是偏在一边的,这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佛法讲修行证果和证道,果跟道就是事实真相;真相明白了,妄想分别执着尽了。可是怎样了解事实真相?必须要破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要放下,愈淡薄你明了的事实真相就愈多,愈深入。坚固的执着,严重的分别,障碍我们的智慧。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带来的。智慧是能证;法界,也就是事实真相,是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为我们说出,是他证得了,勉励我们自己也要证得,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

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诸佛如来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一切众生,而且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这我们凡夫无法理解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体,大乘经上讲的「法身」,一个法身,像我们的身体一个身体。一个身体有一部分有痛痒了,有麻木了,我们其它的部分要不要帮助它?我们左手这个地方麻木了,右手自自然然去帮助它,还要谈条件吗?还要索取代价吗?佛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体,所以无条件的去帮助他,这才说出利益众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但是一切众生无量劫来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法界是一个整体,所以看到左手有痛苦,右手不肯帮助它,帮助它要谈条件,要代价,要问「我为什么要帮助你」?不知道是一体。

佛家讲的「无上菩提,究竟圆满」,就是真正彻底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些过失自自然然就没有了;不了解事实真相,才会产生这些过失。所以佛教导我们认识事实真相,才知道怎样帮助自己,怎样使自己得到真实的利益;没有别的,就是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确实有一些迷失自性的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菩萨在所有一切帮助当中,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明了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的,真实的慈悲,无尽的慈悲。我们自己修学、修养,也是以这个为中心,这个方向目标就正确了,这一生才可能得到成就。方向目标错了,在大乘佛法里面不相应,所成就的不是佛法而是世法。佛法是觉,世法是迷,不同地方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七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7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着看《感应篇》第六十四节:

【以恶易好。以私废公。】

六十五节: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我们看这两段。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犯,所谓挑剔。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的差别,就在此地。觉悟的人,是为众生活在这个世间;迷惑的人,是为自己利益活在这个世间。为自己利益活在这个世间,当然他要受轮回果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六道轮回是他的家。如果为众生活着的,一切为众生,六道跟他就不相干了。所以迷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遇到好的总是要自己占有,把次一等的、不好的推给别人。我们很冷静的观察就能看到,看到之后回头想一想,我们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又如何?有没有犯这个恶?所以冷静想一想,自己就明白了。我们是轮回中人,还是真的所谓极乐世界的人?如果真的是极乐世界的人,到这个轮回里面来,是帮助别人的,所谓是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要拿行为表现给人看,世间人贪爱,我们施舍;世间人要好的,我们要不好的;样样东西你们不要的,我来要,你们要的尽量的供养你们。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僧团里面出家人穿的衣服叫粪扫衣。什么叫粪扫衣?人家穿破旧的衣服不要了,丢到垃圾堆里面去了,出家人把它捡起来,里面还可以用的这一块的布,剪下来,裁下来,拼拼凑凑这样缝一件衣。所以我们看出家人披衣一块一块的,那一块是什么?是到处捡来的。因此质料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穿起来很难看,必须重新染一染,所以叫染色衣。这是世尊、佛菩萨做了榜样给我们看,教化世人,这一个恶的习气才能够断绝。

『以私废公』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点地位,有一点权势,就尽量来利用,利用自己的权势,求取自己的利益。贿赂,不错,是人家送来的,接受贿赂在佛法里面是盗戒;我没有去偷盗,他送来的,他不是甘心情愿送来的,他是有求于你,不得已而送来的,盗戒。盗的手段很多,方法很多;换句话说,凡是不应该得到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你得到了都叫盗戒,偷盗戒。「以私废公,以恶易好」,要看这个事情的大小,影响面广狭、影响的时间长短来结罪。所以在佛门里面,前面我们曾经读到「壅塞方术」,我跟诸位报告过,这一些几乎每一句都有连带关系。

像我们现在流通佛法,无论是流通经书,流通录像带,我们以这个做例子。这些事情大众委托你去办,这涉及到钱财,你如果偷工减料,在这里面以这些财物据为己有,这个罪过已经很重。我们印书,你有没有认真去选纸张,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考量有很多方面,如果希望这本书能够传之久远,那你一定要想到纸张要好,要能够保存年代久。西方人的纸张,现在高级的是圣经纸,可以保存两百年;通常一般的纸张,它的寿命顶多是一百年,到那个时候这个纸变成粉了。但是中国的纸张,中国纸张没有外国纸张那么好看,可是耐久,中国的毛边纸可以保存五百年,中国的宣纸、连史纸,连史纸不知道你们懂不懂?连史纸很薄很软,都可以保存一千年。所以我们要印书,有没有考量到这些地方。如果这是善本,希望它保存永久,这个书给谁?给人家图书馆里面收藏,这是传之永久,我们对纸张就要考虑,不能计较成本。如果说为普及,这是为宣传,希望大家很多人都能够得到,那纸张差一点没有关系,量要大,所以考量重点摆在那里。我们要怎样去做,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人家拿在手上时候能生欢喜心。用钱,一分一毫都不能够糟蹋,糟蹋都是造罪业,所以公私要分辨得很清楚。

佛祖不但教我们要修福,最重要的要惜福,这个世间知道修福的人,有;知道惜福的人太少太少了。可以说在开发中的国家懂得惜福的人愈来愈少,未开发的那些地区,懂得惜福的人很多。为什么?物资非常缺乏,所以对于物力还能够爱惜,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汇编》里面的批注,他举了个例子,「以恶易好,如铁易金,石易玉」,这些事情多了。尤其现在的商场,这个还没有什么,把铁镀成金,当作金子骗人,把石头当作玉骗人;人家欢喜买玉的,骗他也无所谓,反正他有钱。可是造业最深重的是造些假药,这个罪过重,这是眼前虽然图一点点小利,决定堕阿鼻地狱。你卖假药,你是害命,这个罪过大了。凡是于众生百姓生计的这一方面,你要是「以恶易好」,这个罪就特别重。因为它是生活所必需的,生命所依靠的,修德都要从这个地方来做功夫。

此地引四祖一段话,这是禅宗的,「境缘无好丑,好丑从心起,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佛法修的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你心里面还有好丑,还有好恶,这是你的烦恼现前,自己一定要觉悟,这在造业。这里头还有一段故事,元晓法师这是韩国的一位高僧,唐朝时候人,这也是净土宗的大德,他到中国来寻师访友,吃了不少苦头,夜晚睡在郊外坟地,半夜渴的时候没水喝,看到坐的旁边有水,他把这个水捧起来喝,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时候,起来一看这是死尸流下来的水,他这时一看到这个,心里就觉得恶心。然后就豁然大悟,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美恶自我,何关水乎?」他喝的时候不晓得,以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第二天早晨一看,不对,是死尸流的,泡在水里头,从这个地方觉悟;一切唯心造,你心清净平等,死尸的水也是很好喝。所以「以私废公」,完全顾虑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方便,不顾大众,自己多一分方便,大众就受一分损害。

这个地方很简单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概念,我们是学佛,还是愿意继续不断再去当凡夫?如果要愿意学佛,要作佛,众生第一,一切为众生,舍己为人,活在世间都是为众生,一定要读经,要解义,要依教奉行,在生活当中去修,离开生活,没有地方修行。修行,就是说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过来,叫修行。诸佛如来所表现的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最完美的德行,没有一丝毫缺陷。我们凡夫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学佛菩萨那种行为。学佛菩萨我们要记住,不是跟那个人学,他的行为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我们跟他学,就是我们自性的流露,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佛法决不是说牵着鼻子跟他走,不是的,那个错误了。是他见性了,我们没有见性,我们学他这个模样,自己会见性。所以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见解,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听从佛的教诲这叫皈依。从哪里皈?自己要晓得。从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从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皈依,依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初学佛没有见性,一定要用这个方法。下面一句:

【窃人之能。蔽人之善。】

『窃』是偷窃。他举的例子,也举得很好。譬如「窃人之文,以为己作」。这个事情自古以来也常见,别人写的文章,他据为己有,把人家的名字去掉,用自己的名字来发表,人家辛辛苦苦经多少年研究的,发表一篇论文,结果被别人窃取了。我在美国洛杉矶就见过,赵立本居士,他是个大学教授,多少年努力辛苦,写出的几篇论文,结果发表一看,不是他的名字,别人的名字。所以他非常不平,以后工作辞掉了,去开餐馆,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我。诸如这一类的,冒别人的功劳,古今中外,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这是自欺欺人。我们仔细观察,看看他有没有好的结果,大部分晚年都遭遇到果报,纵然这一生当中没有败露,《感应篇》里面讲得好,天地鬼神,你能够瞒得过人,瞒不了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真有,不是假的,那不是吓人的。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懂得。

尤其我们生在现前这个时代,诸位只要冷静观察各个方面信息的报导,我们就明了我们现在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还不觉悟,还在那里造孽,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个后果会很快就要到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共业所感,我们能幸免吗?如果要求幸免的心,有这种念头,那也是个错误。所以我们很清楚,不可能幸免,我们怎么办?我们一定顺从佛菩萨的教诲,活着一天,这一天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不怕死。人哪个没死?死很平常,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世间人不懂,我们懂,抓紧机会断恶修善,你就决定正确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搞清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舍己为人,为他们服务。你诚心诚意为他服务,他未必感谢你,可是我们知道应该要做的,一定要做,我们并不求人家感激,只把我们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我们本份事情就是舍己为人,为众生服务。在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断恶修善,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我们能这样做,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的菩萨道。所以经不可以不读,理不能够不解,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定要依教奉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四八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48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在居士林,偶然之间看到洛杉矶的一份杂志│《慕西》,里面有一个统计表,从统计的数字,实在是令人感到非常忧虑,也会让我们立刻体验到这个世间灾难不能避免了。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自求多福,还得要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当前的急务。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不但是佛菩萨这样教我们,我们读读其它宗教的书,几乎每一个宗教都是这样教导。从佛法眼光当中来观察,每一个宗教的教主,我们肯定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就如同《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许多神众一样,我们看到天众神众,全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他们的说法虽然不一样,你仔细再一观察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不是教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教条也几乎是相同的,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是基督教跟天主教,他们的「十诫」跟我们的「五戒十善」,可以说是完全相同。近似天主修学的那些原则,跟我们佛法讲的「净念相继」,也完全相同,我们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们也是这个要求。只是佛法讲得透彻,将所以然的道理解释明白了,我们能够深信不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灾变?世间会有这么许多不幸的事情发生?今天早晨傅居士告诉我,纽西兰的南面大水,澳洲外围发生六?五级以上的地震,看到全世界的灾变,我们要提高警觉。圣贤的教育不外乎三桩事情,我们讲得很多。第一桩说明人与人的关系,现在我们不懂,不知道做人。中国谚语讲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能把人和处好,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为什么我们跟一般人不能相处?相处不好?这是大问题。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把这个问题认真去考虑过,这是真正的学问,真实的功夫。如果真的是个善人,人人都想接近你,人人都想亲近你,人人敬爱你,依止你(在佛法里面讲)。如果我们想替人家服务,人家还拒绝,那要回过头来认真去检讨;我们热心想去帮助人家,为人家服务,人家还拒绝。如果不检点,不反省,我们自己的过失永远不知道,过失不知道是从哪里改起,就无从改起了。改就自己向上提升一层,改进,进就是进步,超凡入圣。

凡圣的差别,最简单的说法,凡人是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圣人恰相反,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六祖惠能大师就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遇到一切事情,他自己反省,过失决定在自己这一边,佛如是,世法也如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舜王,尧、舜、禹、汤,「二十四孝」舜王是摆在第一位,中国讲孝道,没有不说大舜的。舜为什么给我们孝道做第一个好榜样?就是他不见别人过。我们从历史上记载,他处的境是逆境,极恶劣的人事环境。他的后母,父亲听后母的话,后母生的这个弟弟,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他自己心目当中,觉得他父亲、后母、弟弟都没有过失,过失在自己,为什么我会叫别人讨厌?连父母兄弟都讨厌?天天反省,天天检讨,天天改过,终于父母兄弟对他都好了。不但一家人感化过来了,邻里乡党,到最后感动国王,尧王听到有这么一桩事情,尧王把女儿嫁给他,王位让给他,这是圣人,凡圣差别在此地。

凡人就说自我,我是老大,我没有过失,统统是别人过失,这是凡夫;圣人是一身过失,罪业我的,别人都没有过失,这是凡圣的差别。世出世间圣贤,不但是教我们,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菩萨自行化他,自度度他,我们就以舜做个例子,舜能够天天反省、天天检讨、天天改过,他成为圣人,他自己度了,他的父母兄弟也度了。如果不是父母兄弟用这种恶劣的态度,他怎么会成为大圣?他成圣人那个功德从哪里来的?父母兄弟给他的。所以自己成圣,他的父母兄弟也是圣人。如果自己处在逆境,起了恶念,自己堕落,他们也一同堕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在经上讲,菩萨成佛的时候,大地众生同成佛道,这句话你就懂得了。菩萨怎么修成佛的?一切众生做增上缘。他把他的烦恼习气断尽了,在哪里断的?就在环境当中断的。无论是顺境逆境,菩萨所修的是真诚,别人用虚伪对我,我真诚对他;别人以真心对我,我也用真心对他,永恒不变。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悟心,修慈悲心,如果没有这些人事物质环境,你到哪里修?所以自己成佛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千万不要贡高我慢,懂得人伦的道理,人与人应该怎么相处?古人告诉我们:真诚、谦虚、卑下。儒家讲的礼,礼的精神就一句话,「自卑而尊人」,这是礼的精神,把别人抬上去,自己在下面。佛法里面,诸位在《华严》里面就看得很清楚,你看《华严》五十三参,每一位菩萨都是自己非常谦虚,尊重别人,无量法门当中我只知道一个,其它的那些善知识他们知道得很多,我比不上他们,哪有一个贡高我慢的?哪有不谦虚的?我们没见到。这个病根是什么?病根就是自我,这是一般哲学里面讲的,可以说六道凡夫,都是以自我为宇宙的中心,生起贡高我慢。所以佛法高明,高明在哪里?佛法高明在无我,这是真高明之处,无我!所以佛法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佛法的中心是法身、是自性,法身遍一切处,自性非空非有,这才真正讲到了根本处。可是我们要能证得,如果不能证得,我们就不得受用。

要想证得,要真修!佛给我们铺好了一条道路,只要我们循规蹈矩,依教奉行,我们不难契入诸佛的境界。佛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佛华严」,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生活是舍己为人。我们讲「舍己为人」已经错了,凡夫的观念,没有自己舍什么自己?人就是自己,为人就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的法身,为自己的慧命。所以说舍己为人已经落到第二意了,不是正觉。什么是自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所以他不是以自我为本位,他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本位,这是凡圣在理念上不相同的地方。所以学佛特别是大乘,一定要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森罗万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换句话说,森罗万象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所以在行门上、功夫上,从哪里下手?从礼敬下手。十大愿王,礼敬诸佛,那个「诸佛」,情与无情统统是诸佛。

我们到锡克教的祭坛,我跟他们一样跪下来拜,你们感觉得奇怪,我觉得那是诸佛如来的应化。我也曾经跟你们讲过,有人问我念佛怎么个念法?我告诉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我是这么念佛。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每个众生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围在我的周边,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你把我看作凡夫,我把你看作阿弥陀佛,你们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心现识变的,这个哪里能假得了!你要肯定,要契入,我们真诚恭敬心才能生得起来,无量劫来的烦恼傲慢习气才能够化解,融化掉了;再有一个心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第二条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现在大家不知道跟环境相处,去破坏环境,很多人说地球生病了,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古时候人,我们从许许多多文学作品里面去看,爱大自然。现在为了自私自利,破坏大自然,错了!我们对不起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会报复,洪水、地震、飓风是自然环境的报复。不要错看了,佛经里面讲树有树神,花有花神,山川都有神祇,你爱它,它也爱你;你爱护它,它供养你,这个事情不是假的。树木花草、山川大地,我们常讲有灵气,灵气从哪里来的?有神明主宰,所以要懂得怎样跟自然环境相处。第三是人与天地鬼神的相处。我们说得近一点,就是人应该如何与各种不同宗教的相处。第一条教我们人与人如何相处,要是把它扩大,就是人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种族如何相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三桩事情,你要是明白了、通达了,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都过到幸福美满,这是圣贤人的教学,我们要懂得。

今天世间人不懂,我们很难过,但是佛已经跟我们说了,《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先人不善(无知)」,就是上一辈,「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你就不要怪他了。我们看到佛这几句话,我们心就平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的修学,我们很幸运遇到佛法,不遇到佛法,也没有人教我们,我们也跟人家一样的无知、愚昧,天天造业。所以想到这个地方,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才是政事、文学。可见得德行跟言语是多么重要!我们今天这两种教育没有接受到。心是个好心,表现的态度言语,使人家产生误会,使人家产生反感,一定要学。所以上一次我跟大家提到,现在教小朋友的《弟子规》,我们能把《弟子规》学会,就不得了!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教小朋友,小朋友怎么会服气?你教我这样做,你都没有做到,你来骗我。自己做到了,给他做个好榜样,大人所做的跟这里所讲的一样,他相信了,他能接受;自己做不到,叫别人这样做,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我们要记住,要认真,要努力。好,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