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会爬树吗:企业责任顶起震后救援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44:33
强震发生仅5分钟,日本公用电话的国内通话自动转为免费。以此为代表,众多日本企业甚至来不及计算自身损失,就纷纷启动应急救灾机制,完全不需政府发出号令。这些举动并不是善心大发,临时起意,而是深入肌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在发挥作用。[特刊: 地震“塑造”日本]
 
服务业第一时间减免费用,银行仅凭身份证可借走10万日元
此间媒体报道,震后第二天,饮料公司三得利宣布地震期间所有旗下的自动贩售机,只要按键就可免费获得罐装饮料;便利连锁企业7-11和全家宣布免费提供食品和饮用水;连锁电器站Bigcamera提供免费手机电池;全日空航空公司宣布到4月15日,免费为一切救援物资提供国际、国内航线的运输,免费为救援人员提供座舱席位。日本NTT移动通信利用小区广播技术持续向信号覆盖范围内所有手机发送灾害信息服务,主要通讯商还免除网络通信费,提供报平安与灾情通报的留言版;如果受灾的人找不到存折或储蓄卡,大部分银行允许客户仅凭借身份证,就借走10万日元。 [详细]
加入国民节电计划,零售商旗下3500家店铺停止商品展示用电
上述措施都是日本企业运用各自资源,在震后第一时间参与社会救助的表现,其发生机制首先源于规范的制度设计。日本地铁里的自动贩卖机平时就有说明:一旦进入紧急时期可被设定为向避难人群提供饮水。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响应政府节电计划,钢铁工厂限产或停工;索尼实施“不加班日”政策,东京总部限制使用电梯和空调;零售商永旺公司旗下3500家店铺停止使用商品展示的电力,关掉室外广告灯;多家银行暂停部分自动提款机服务。在这一切之后,才是各类企业、慈善基金捐钱捐物援助灾区的行动。[详细]
地震后第二天,便利连锁企业7-11宣布免费提供食品和饮用水。
 
尽“忠”耻“商”,国家观念是国民道德核心
日本企业无论何时都把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尽忠放在首位,这与日本传统文化观是一致的。明治维新后尽忠对象从封建主君转移到对天皇,二战后天皇从“神”变成了人,对天皇尽忠的思想内化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尽职尽忠。与此同时,传统日本人耻言富贵,“商”一向被视为民之末而受到鄙视。在“义”与“利”对立语境中,“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从儒家经典《论语》中提炼出“士魂商才”、“义利合一”的理念,即不应否认工商谋利活动有正当价值,但必须用伦理道德进行规范指导,从而为工商人士树立了追求利润的动机。[详细]
公司人占比近3成,企业成为国民和政府的中介体
在日本1.3亿人口中,3700万人作为“薪金生活者”供职于大大小小的公司,每个家庭都与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集团主义的国民性格,日本人将企业视作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终生依托的归属集团。在奉行终身雇佣制的日本,许多公司职员自称为“丰田人”、“三菱人”或者“松下人”,员工宿舍的生活,员工家属康乐活动会,婚丧喜庆之贺礼、讣仪等都是公司制度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国家和社会通过企业与普通国民发生关系,企业承担着政府“代理机构”的功能。[详细]
离开社会,公司将一事无成
既追求利润又与社会共生,日本公司的社会化决定了其日益重视社会服务的取向。历经“失去的十年”,日本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离开社会,公司将一事无成,并且开始尝试付诸行动。松下和索尼致力于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研制开发,铁路公司则积极研发电气和柴油兼用的小型机车。东京三菱·UFJ银行集团就曾提出,鉴于过去数年已经消化巨额坏帐并扭亏为盈,依据服务社会方针,一律免除个人用户在本行支店间转账手续费。这就可以解释日本企业在震后种种细致入微的救灾行动不仅是无私奉献,更多的是作为社会重要组成的责任和义务。[详细]
多家超市加入全民节电计划,停止用于商品展示的电力。
 
百大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全球领先
日本企业内部关于社会责任的制度化规范来源于2003年起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责)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2009年的调查显示,日本国内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发布CSR报告的数量接近饱和,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另据一份中日企业社会贡献对比的调查,日本企业捐献的主要动机是履行社会责任(86.1%)、服务社区(75.2%)和体企业管理理念(36.9%)。而中国企业捐赠的主要动机有提升企业品牌(71.3%)、履行责任(38.9%)和政企关系(37.7%)。民营企业还有树立企业家形象(29.1%)和满足企业家个人价值观(25.8%)的考虑。[详细]
CSR部门、捐赠委员会在企业预算内的权限很大
从捐赠参与率来看,95%的日本企业都有过社会贡献。在日本企业内部,CSR部门、捐赠委员会在预算内的权限很大,雇员在企业捐赠决策中的影响力也很大。日本享有宽松的捐赠免税制度,企业捐赠不问用途,几乎都可免税,免税额度的计算以总资产和销售利润加和为基准,使企业在亏损时仍能继续捐赠,而且还圈定了上万个全额免税的受赠主体。[详细]
救灾不是赔本生意,社会责任投资创造经济效益
毕马威的报告中还关注到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据调查,54%的G250(全球500强中的前250名)企业表明社会责任能创造商业机会或财务价值。他们认为,这可能来源于效率提高或风险规避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或者是回应社会或环境挑战而形成的新产品或服务所创造的新价值。业内人士指出,社会负责并非一定要在财务上有所付出,也不是一种3个月的投资,而是长期的事业。
具体到日本,该国的社会责任指数MS-SRI于1993年创立至2006年的累计回报率已超过东证股价指数(TOPIX)5倍之多。MS-SRI指数是从日本国内上市公司中筛选出150家在社会层面获得较好评价的优秀企业,将它们指数化后得到的数据,而东证股价指数则是全面反映日本股票市场动向的标杆性指数。这也意味着,日本企业致力于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正持续获得经济回报。[详细]
以NTT为首的日本国内各大通信公司均迅速开设了免费的“平安留言”服务。。
 
对内确保每一个职员安全
互联网企业Groupon日本公司投资人田中章雄日前分享了地震发生后48小时内,Groupon日本高层的紧急应变过程。公司首先确认职员的安全并保证员工能安全回家,他们让骨干职员间相互告知各自的紧急联系方式,并组织了销售经理等人去联系我们在日本的所有职员。然后将办公室作为临时安置所,并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让那些离家很远的员工可以逗留。[详细] 对外专注于帮助其他人
田中章雄称,日本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企业捐赠诸方面的建设,众多企业均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部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在遭遇重大天灾的时候,不用等到企业负责人审批,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企业捐赠或者适当救助。Groupon日本为此取消了正在进行的80笔交易,他们的解释是“这不是赚钱的时候,而应该专注于帮助其他人。”随后联系红十字会向网友发起募款活动,并承诺Groupon日本将捐出与筹得善款等额的捐款,承担通过信用卡捐款所引起的费用。[详细]
 
Groupon日本发起网络募款,并承诺捐出与筹得善款等额的捐款。
救援不仅仅需要钱,公益不仅仅只是捐钱。突发地震对日本社会的每一个组成细胞都给予了最严厉的考验。但对于凝聚这些细胞的企业而言,他们显然早有准备,从善心到善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一丝不苟的恢复着民众对于国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