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意义:毛泽东的军事“顾问”是黄埔高材生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55:57

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在东校场举行第四期学生毕业典礼,仪中有一个名叫郭俊英的学生走上阅兵台,代表两千六百余名四期毕业生发表演讲词。这位曾拒蒋校长委其秘书手令的演讲者.黄埔高材生,数年后却成了毛泽东的军事"顾问",他就是早已改名的郭化若将军。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名郭俊英,字化玉。福建福州人。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留校服务。北伐时任黄埔五期炮科中共支部书记兼炮科、工科党团书记,参加了攻打武昌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经党组织介绍赶往三河坝加入南昌起义部队。1927年被派往苏联入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肄业。1929年回国后,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二纵队司令部参谋,随军进军福建、东江,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年秋任纵队参谋长。1930年后任红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一军团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1932遭诬谄为托派分子被开除党籍,后调红军大学任教员。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任红军教导师参谋长、庆阳步兵学校教育长。1937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9月5日,毛泽东给郭化若写了一封信。

化若同志:

你暂一星期内勿去党校,帮助把红大教育工作改进一番。尔后你虽去党校学习,仍请你对军事教育作我的"顾问"(先生),因为你懂得这项,而我是不懂得的。你暂时去党校学习不是"解除军事",那天我已对你说了,军事需要你的地方是很多的。你的意见书我已交红大罗、莫、刘、杨五人阅看,阅后讨论请你参加。

毛泽东

五号早

郭化若从中共中央党校毕业后任军委军事编辑部部长,负责编辑《抗日战争丛书》和《八路军军政杂志》。他写了《抗日游击战争战术基本方针》一文,在《解放》第28期上发表。

12月28日,毛泽东又致信郭化若

化若同志:

你写战略,应找些必要的参考书看看,如黄埔的战略讲义,日本人的内外线作战(在莫主任处),德国克老斯伟资的战争论,鲁登道夫的全体性战争论,蒋百里的国防论,苏联的野战条令等,其他可能找到的战略书,报纸上发表的抗战以耒论战争 的文章通讯亦须搜集研究。先就延安城有的搜集(商借)耒看。你不担任何别的事,专注于战略问题的研究及编辑部事务,务把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耒。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八日

1938年2月28日,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纷纷在<黄埔>发表"对持久抗战的研究"的文章.

1938年1月27日,毛泽东再致信郭化若。(1937年9月——1938年5月间,毛泽东共致信郭化若八函)

化若同志:

政治工作意见很好,已交莫自己去改。

游击战争两文亦请你阅改,择其中较好一篇在明廿八日下午三时以前改好(不是提出意见,而是实行修改不妥地方)送我为盼!

毛泽东

一月廿七日

在毛泽东给郭化若开列的中外军事参考书中,尤其是兵学泰斗蒋百里将军的《国防论》值得一述。

1937年7月,蒋百里(1882.10—1938.11)将历年重要军事著述编成《国防论》,由庐山训练团出版,作为参训人员的辅导教材,全书约15万字。《国防论》汇集了百里一生军事著作的精华,对当时的国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述,被誉为"民国时期国防思想的奠基石"。该书出版时正值抗战前夕,由于敌强我弱,提出长期抗战的主张,见国人恐日心理相当严重,为此百里特地在《国防论》的扉页上写着:"万语千言, 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可屈服的坚强意志。

1938年5月,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进行"总结性解释"。尽管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就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朱德、张闻天、彭德怀、周恩来等也都先后对我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作过一些说明和解释。国民党著名将领蒋百里在其《国防论》一书中也曾提出过持久战思想,即"苦撑待变,以空间换时间,等待英美援助,以战胜日本"。但上述思想并不系统,也欠深刻,并没引起国人应有的注意和重视。

5月10日,当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常委会上指出"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后,便进入写作。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演讲《论持久战》。1938年7月1日,《论持久战》在《解放》杂志第43、44期(合刊)上正式发表。

有某研究者是这样评价《论持久战》的:"这一论著自1938年7月发表后,迅速传遍了中国。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都广为流传。即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产生很大影响。白崇禧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在其任桂林行营主任时,号召广西国民党军官学习《论持久战》。蒋介石也对《论持久战》十分赞赏,并将其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它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使抗日战争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当时的朱德总司令在《在论解放区战场》一文中指出:"我们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已将近八年了。在这八年当中,抗日战局经过了复杂的变化。但是变化不管怎样复杂,其发展过程,仍没有超过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三个阶段的科学预见。"陈毅元帅在《我们应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天才的著作《论持久战》,替我们指出了以弱敌强、转被动为主动、以分散对集中的正确路线。这是得力于二十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得力于对世界战争及世界革命理论的研究;更得力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与世界战争及世界革命原理的统一的理解。"

时公允而论,《国防论》与《论持久战》都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值得庆幸是1938年7月在毛泽东过问下,《论持久战》出版之时,正是郭化若恢复党籍之日。惊奇的巧合,其意可深可远,耐人寻味无穷。郭化若1941年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旋改任军事学院教育长。1944年创办八路军炮兵学校时任校长。1946年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前敌指挥所指挥。鲁南战役中参与指挥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战斗。后调任华东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纵队政委。率部参加了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政委,与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率部渡江后,与第十兵团发起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1950年兼任华东防空部队司令员、政委和第八兵团政委。1955年任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起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新教育教学法》、《军事辩证法》、《孙子译注》等军事理论著作。

 

90年代,当采访者向郭老将军求教:"毛泽东为什么要请您当军事顾问?您都做了哪些工作?关系如何?"问题时,万没想到郭老竞一口否定毛泽东曾请过他当军事顾问,让人愕然。是年代久远记不起耒了,还是"好汉不提当年勇"?采访者只好将毛泽东的亲笔信复印件拿出耒,郭老看了看却说:"那是毛主席谦虚。"说完只是微笑不语,其意味深长,真不愧是黄埔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