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激励游戏:知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7:25

知识论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分支。目前知识论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目录

  [隐藏] 
  • 1 知识的定义
    • 1.1 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
    • 1.2 定义知识的麻烦
    • 1.3 先验与后验知识
    • 1.4 知识与信仰
    • 1.5 区分知道与能不能做
  • 2 证实的理论
    • 2.1 反理性主义
    • 2.2 理性
    • 2.3 分析及综合陈述
  • 3 知识论的理论
    • 3.1 经验主义
    • 3.2 观念主义
    • 3.3 朴素现实主义
    • 3.4 现象论
    • 3.5 理性主义
    • 3.6 具象主义
    • 3.7 客观主义
  • 4 当前的理论
  • 5 知识论和认识论
  • 6 参见
  • 7 外部链接与引用

[编辑]知识的定义

[编辑]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

关于知识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书中他发展了知识的定义。我们知道,想要被定义为知识,它必须是真的,并且必须被相信是真的。苏格拉底认为这还不够,人们还必须为之找到理由或证明。

柏拉图将知识定义为被证实的真实的信仰(被相信的事物)。

这个定义暗示我们不能因为相信一件事并且那件事是真实的便说我们知道这件事。一个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病人相信他很快会康复,即便日后事实如此,我们不能说这个病人知道他会好,因为他的相信在当时缺乏证实。

因此知识由于证实而区别于人们所相信并且真实的事。认识论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恰当地证实真实的相信。人们有时将这称为证实理论。

《泰阿泰德篇》中的定义认为我们可以相信一件事而不去知道它。它暗示我们可以相信一切我们所知道的事。这样,我们知道的事是我们相信的事的子集。

[编辑]定义知识的麻烦

在哲学史上大部分时间,知识意味着被证实有绝对真实性的相信。任何缺乏绝对真实的都叫做可能的观点。这种观点至少在伯特兰·罗素在20世纪早期的作品哲学的问题(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中还很流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种观点开始失去了人们的关注。

在1960年代,埃德蒙德·盖蒂尔(Edmund Gettier)批评《泰阿泰德篇》的知识定义。他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所相信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实,但没有到达绝对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认为这个人并没有得到知识。

[编辑]先验与后验知识

西方哲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种:先验与后验。

先验意味着仅凭推理得到的知识(先于经验观察),而不受直接或间接经验(这里经验通常指通过感官对于世界的观察)的影响。

后验指其他种类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的得来和证实需要借助经验(经验观察之后),也被称作经验性知识。

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是否存在先验综合知识。概括地讲,理性主义者认为存在,因而就要面对“先验综合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相反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外界经验的体现,并不存在先验综合知识。

经常被认为有着首要地位(priori status)的知识领域是逻辑和数学,他们探讨的主要是抽象的、形式上的对象(客体)。

经验主义者否认这些领域有前知。两个较著名的反驳是这些知识都是通过经验得来的(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及这些领域不构成真正的知识(如休谟)。

[编辑]知识与信仰

知识既是真的,又被相信是真的,是交集。

在详细考虑知识的定义之前,区分相信的具有轻微不同意义的两个含义是很必要的。第一个含义是在某事缺乏足够证据时仍相信它的真实性。在此意义上,一个人可以在意识到自己找不到足够证据的情况下相信 幽灵或一些类似的现象。一个人可能会说“我知道行公路没有坐飞机安全,但我就是不相信”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惧。

第二个含意中,相信某事就意味着认为其是正确的。相信一件事就是单纯通过思考。哲学家们在探讨知识时运用的就是这种相信。这里的逻辑是,一个人想了解一件事物,就必须相信它是真的。

如果有人说“我知道A,但我不相信它是真的。”从深层含义来讲,这个人自相矛盾。

知识与信仰及观点不同。某人声称他相信一件事是事实,当然他有可能犯错误。对于知识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小明认为一座桥是安全的并试图通过它,不幸的是,小明的重量使桥坍塌了,我们可以说小明相信桥是安全的,但他错了。但我们不能说他知道桥是安全的,因为桥并不安全。如果一件事想成为知识,它必须是真的。

同样的,两个人可以相信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但他们不能知道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例如,小明可以相信桥是安全的,而同时小刚相信它不安全。但他们不能同时知道两件相互矛盾的事。

[编辑]区分知道与能不能做

若小丽说:“自由式是最快的游泳姿势。游法是摆动双腿,及手臂向前面划出近圆状。”

依小丽的说话来看,小丽可能具有相关自由式的知识并真的会游自由式。若小丽的知识单是从百科全书中得来,她就没有游自由式的技能。换句话说她有命题性知识,却没有任何过程性知识;也就是知道理论,但不会做。

[编辑]证实的理论

[编辑]反理性主义

有些试图证实知识的方法是非理性的,他们拒绝承认证实必须遵从逻辑或推理。虚无主义开始是一种唯物主义政治哲学,但有时会被重定义为知识不可证实这一明显荒谬的理论,这一论调的荒谬之处在于它自相矛盾地声称人知道知识不可能,但也许对于虚无主义者来说,自相矛盾也许并不重要。

神秘论 利用非理性的手段来到达相信,并认为相信的事物就是知识。例如,根据自己的情感而认定某事的真实性被认为是认识论神秘主义,而通过推论逻辑和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则不是。一个人相信某事存在只凭个人的愿望就是一个例子。撕着菊花花瓣并念着:“他爱我/他不爱我”也是一个例子。此例中的神秘主义体现在女孩首先假设了撕花瓣的方法有预言的能力而不需要理性的证据。在这两个例子中,人们的相信不通过理性的手段证实。神秘主义并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神秘主义。

[编辑]理性

如果一个人不拒绝理性,但仍认为知识不能被证实,他就被叫做怀疑论者。怀疑论者认可推理,因此他们可以用逻辑论证他们的观点,因此他们有更坚实的哲学基础。

例如,根据后推理论,我们可以要求任何陈述的证实。如果证实以陈述形式存在,我们可以再要求这个陈述被证实,如此下去。这似乎导致了无止境的后推。

想验证每一步的论证是否令人满意是不可能的,这样一连串的论证就导致了怀疑主义。

另外,我们可以声称有些陈述不需证实。认识论的历史大半部分演绎着针锋相对的哲学观点争论某一种知识有着特殊地位的故事。这种观点叫做基础主义。

我们也可以认为一陈述必须被另一陈述支持这一假设是误导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入后推的怪圈。连贯主义认为一陈述不可以被其他知识的一个小小子集而证实,而应该被整个集合证实。也就是说,一个命题如果与这个系统中所有知识相统一,就可以说它被证实了。这既避免了后推的怪圈,也不用特别指出某一陈述的特殊地位。

[编辑]分析及综合陈述

有些陈述看起来只要人们理解了它的含义就不需要任何证实。例如“我父亲的弟弟是我的叔叔”。哲学家将这样的陈述叫做分析式,更确切地讲,就是宾语的概念包含在主语里。如上面的例子,叔叔(宾语)的概念包含在我父亲的弟弟(主语)中。数学陈述通常是分析式的。

为了将分析性概念扩展到关系命题以适应数理逻辑的要求,规定如一命题的分析性仅来自其形式(即逻辑词项的意义),则此命题为句法分析命题。如:所有的单身汉是单身汉。如一命题的分析性不仅来自其形式,也来自非逻辑词项的意义,则该命题是语义分析命题。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的。语义分析命题可以通过定义替代转变为句法分析命题。如将单身汉定义为“未婚成年男子”,替代得到句法分析命题“所有的未婚成年男子都是未婚的。”

综合陈述,主语与谓语相互独立。如:“我父亲的弟弟超重”。

由于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有学者否认语义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间存在明确划分,或干脆否认存在语句分析命题。另有学者认为应当以连续的命题序列代替传统对分析与综合的截然两分。

休谟已意识到这样的分别,但这种分别是康德清楚地提出的,后来由弗雷格(Frege)给出了更明确的形式。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指出分析式陈述没有表达任何观点,也就是没有告诉人们新的东西。虽然他们不需要证实,他们也不具有知识性。

[编辑]知识论的理论

[编辑]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者声称知识是人类经验的产物。朴素经验主义者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需要在现实中论证,然后依据它与事实的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应该持有此理论,自此,经验哲学的核心问题变成了检验这种相符度。

经验主义与科学有密切关系。虽然科学的效力毋庸置疑,在哲学上科学怎样和为什么起作用引起了争论。科学方法一度因为其保证科学实验的成功而被人所钟爱,但现在科学哲学所遇到的问题使人们更加偏向于连贯主义。

经验主义经常与实证主义相混淆,但后者更强调人对现实的看法,而不是人在现实中的经验本身。

[编辑]观念主义

观念主义认为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观念构造。乔治·贝克莱、康德及黑格尔持不同的观念主义观点。

[编辑]朴素现实主义

朴素现实主义,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认为存在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并且我们的感觉由那个世界直接引起。它以因果关系基础,认为一件事物的存在导致我们看见它。这样,世界在被人们认知的同时保持着原样---与它没有被人们感知时一样—相。相反的理论是唯我论。朴素现实主义没有将心理学上的感知考虑进去。

[编辑]现象论

现象论从乔治·贝克莱的观点“感知到的便是存在的”中发展而来。根据他的观点,我们不能认为我们看到的事是独立于我们感官存在的个体。他认为真正存在的只有感官本身。

[编辑]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者相信有并不来自感官经验的前知或先天思想。这一点可从很多经验中看出。这些思想可能来自于人类脑的结构,或者它们独立于大脑存在。如果它们独立存在,当它们达到一个必要的复杂程度时就能够被人类所理解。

理性主义者的观点可以被浓缩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这里怀疑论者可以看到他们怀疑这一单纯的行为暗示着有怀疑者存。斯宾诺莎建立了其中只有上帝一件事物的理性体系。莱布尼兹建立了一个有无限多他的单子的体系。

[编辑]具象主义

具象主义或表现现实主义,与朴素现实主义不同,只可以感知到它的表现。换言之,我们看到的世界及事物并不是它们本身,只是内在的虚拟现实的复制品。所谓的感官之纱使我们不能直接感知世界。

[编辑]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 是艾茵·兰德的认知理论,与朴素现实主义相类似。她也认为我们通过感官从外在世界获得知识。客观主义未经加工的感觉信息会自动地被大脑融入感知的对象,这时意识去感知信息,而不是以任何方式创造或发明。一旦我们意识到两个实体彼此相像,而与其他不同,我们就可以将它们看作一个种类,这个种类可以将同种类的所有实体囊括,这样我们的意识就可用一个词将本无限的实体包含。客观主义拒绝纯粹的经验主义,它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客观的概念而超越感官的层次。它也不承认纯粹的 具象主义和理想主义,它认为我们感知到的才是现实,谈论感知不到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编辑]当前的理论

现在的知识论理论以基础主义及连贯主义做基础。

苏珊·哈克(Susan Haack)试着将这两种学说融入她的 基础连贯主义(Foundherentism), 她通过调和这两种理论而使她自己的理论更为可信。她的理论在她的书证据与置疑:认识论的重建(Evidence and Inquiry: Towards Reconstruction in Epistemology)。

依靠主义包括依靠经常发生的事来做预测。(如,一个会说俄语的人可以用俄语来证实自己)。 这里有两种可靠证实的方法。 外在的(可靠,如:医生替我检查) 内在的(不可靠,如:依靠我内在器官的感觉)。

[编辑]知识论和认识论

目前有关“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知识论与认识论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但两者也存在一些重要区别。他们认为,知识论是关于思维活动的内容,而认识论是关于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说法,认为知识论和认识论所指相同,是包括以上两者的一种整体概念。

[编辑]参见

  • 本原
  • 美学
  • 常识
  • Episteme
  • 伦理学
  • 证据主义
  • 知识
  • 形而上学
  • 获得知识的方法
  • 本体论
  • 哲学
  • 科学哲学
  • 理性
  • regress argument
  • 自我证明
  • 科学教育
  • 社会知识论
  • 批判理论
  • 美德知识论
  • 后现代主义
  • 后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