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班级口号16字押韵:许杰:中国教育的疼痛与价值的拷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4:03
许杰:中国教育的疼痛与价值的拷问
发布时间:2011-04-07 来源:华声在线 类型:时事评论
");}-

文/许杰

  网络上时不时曝出学生事外死亡事件,让人震惊之余,亦倍感痛心疾首。日前,微博上又传出两则消息称。一名山东高二学生,在被班主任叫出去单独“谈话”时突然死亡,而整个过程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话居然把人谈死,真是话如投枪,千古奇“谈”!网友将其称作史无前例的“谈话死”。另一件发生在福建省浦城县一名中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叫去办公室意欲何为,大概中国学生都明白其背后的猫腻,老师肯定也不会很现代化,唾面喷沫之后,又把家长找来,学生向班主任道歉,老师不接受其道歉,依然咬牙切齿,面如金纸,学生神经崩溃,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跳楼身亡。至于事件的起因若何,自有司法机关调查真相,但结果只有一条,那就是花朵凋零了。嗟夫!令人何其痛哉!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其优劣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为何关于学生自杀与杀人的负面新闻总是层出不穷,是不是也要层出到大家伙都伸腿瞪眼,才善罢甘休也哉乎?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如果化验结果表明都正常得不得了,那为何,我们的内心却总是感到阵阵疼痛?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又在哪里呢?

一、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拷问。

中国的学生历来是一个困惑的群体,也是最无奈的群体。孔老师曰:“学而优则仕”。打从娘始里一出来,就恨不得将所有中华文明全装进尊脑,不光中华文明,连爪哇国的文化也一同囊括。一俟长大点,那就不得了矣,起早贪黑,读得口吐白沫,两腮生疮。十年寒窗苦,一朝功名来。 《劝学文》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呜呼哀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及第、做官,功名利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诱惑如此之多,能不令大人神往,叫小孩把屁股磨烂,眼睛看得1800度近视者,又几希。于是乎,天下学子,为着一这个宏伟的目标,坚定不移,忠贞不渝,历经无数暴力的洗礼,人性的阉割、剥夺与异化,慢慢蜕变成学习的机器,非真实地生活,被动、教条、无奈,不会思考,不会争辩,不能反思,不敢实践,变得没有思想,表情漠然,未老先衰,全心全意步调一致地挤上独木桥。这一切的伟大成就,盖高考之功效。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比鸡还早,睡得最晚,比狗都晚,每天背着个雷人的巨无霸书包,里面装着书山题海,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着长大。学生成为了考试的机器,不要保养,也不必维修,俨然是一台台超负荷运转的永动机。一到考试,如大敌当前,生死攸关,成绩单决定论,一考定终身,童趣与青春都付诸洪乔。学习压力之大空前绝后,心理压力之大还是空前绝后。身体上的伤害,尚可求医问药,最伟大的伤害是精神上个性上的伤害,那才是要命!学校和家庭只关注分数几何,排名几何,清华北大考了几个,谁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焉,个体差异焉,生活技能的培养焉;哪还有什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考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也使学校无暇顾及培养学生人格和综合素质,造成中国青少年普遍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专家忧虑,心理失衡会使部分人以极端手段解决问题,这不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的主因,也使得青少年自杀率不断向上攀升。这是怎样的悲哀和伤痛啊!许杰先生所在的县城,有一位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曾经一次在班上随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想自杀的,请举手。”结果,噼哩啪啦,台下一片春笋。老师目瞪口呆,痛哭流涕。想不到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煞费苦心,到头来却是竹蓝打水,失败得如此彻底,能不叫人心酸落泪,两眼冒火哉?

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拷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薪火传承的火炬手。吾友韩老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似乎就是那个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只知道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千人一面,千遍一律,严肃有余,个性不足,成年累月,板着面孔,好象谁欠着他老人家一百块钱不还,还随时准备开口再借。也难怪董洁女士因其太无趣而被赵本山先生取了个“董老师”的绰号。 感情这老师还是无趣的代名词。许杰先生从来没有想到老师不敬,反倒认为是这世界是最可尊敬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特别在重大的灾难面前,我看到老师用脆弱的身躯,为学生扛起一片生命的蓝天,我总是唏嘘感叹,领导走了,你不能走;别人可以活着,你不能活着,你一活着,也会被唾沫星淹死。当前教育制度下,老师更要承受太大太多的压力,一会是评级评先,一会上级检查,一会又统考排名,一会是进修培训,还得随时看领导眼色,上级嫣然一笑可以三月不知肉味,上级一生气得提心吊胆好几宿……七折八腾,乱七八糟的事儿倍多。教育也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质疑,被斥责,被声讨。就是顶着个钢盔,也叫人心理不安。

据说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调查显示: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某县一初三班主任因不堪承受压力,先割腕、再割脖子,用的还是自己做饭的菜刀,决绝地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么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素质教育吗?还是升学率那把无形的悬剑?教育走向教育的反面,升学率反而比健康与生命重要,这样的考试比起古代的科举制度又何异哉?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轻一代美好的心灵。倘若这工程师自身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谈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关照?这与问道于盲何异哉?

三、对家庭教育的拷问。

中国传统历来是重智育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水平,孩子甫一诞生,就一门心思想到养儿防老啦、出人头地啦、光宗耀祖啦,父为子纲啦,听话才是好孩子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啦……等到孩子上学了,那更不得了,婆罗经念得比释迦牟尼先生都勤,三天不念口生疮,三天不打手发痒。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日益激烈化,很多孩子不得不从小就疲于奔命,家长们也在有意无意间做了不少拔苗助长的帮凶。有些采取高压大棒政策,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传统教规,只要孩子一次成绩不好,或犯了什么鸡毛蒜皮的错,便好象谁踩了他的尾巴似的嚎叫起来,杀气腾腾,兼板子飞舞,鸡犬不宁。有些家长则视孩子为心肝宝贝,恨不得掏肝掏肺,孩子说要星星月亮,家长大人必定修梯搭架,噌噌噌地义无返顾。这正如同小孩养小鸡,必然会养死,他不是不爱,他太爱了,但他不会爱。有些则是放野牛型的,曰“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对孩子不闻不问,打架逃学,偷扒盗窃,上网游戏……等到有一天被警察逮去,方才七魂出窍,四脚朝天。咦,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比什么都重要,盖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也就是教育孩子学做人。

三、对独立人格培养缺失的拷问。

卢梭先生说:“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造就人”。当然不是名人焉,不是伟人焉,不是比尔·盖茨焉,不是奥巴马焉,(教育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这么多的功效,要真有这么大能量,许杰先生早就伟大得丁当响矣,丁当得联合国都不得安宁),而仅仅是人。中国的教育中最为缺乏的是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教育,这也是造成一些青年人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作为生命的独立个体,人应有其完全独立的精神价值,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行为准则,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当一个民族背离了教育目的太远的时候,危机也就显现。嗟夫,没有独立人格,谈何社会责任感?缺乏个性,欲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也是痴人说梦;一个人才匮乏的民族,遑论发展,就是存在都不容易。叫人抽筋的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群体性、共性取代个性,个性的张扬却往往被压制,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作为文明传承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基本要务,只有健全人格,才会增强抵御社会各种风浪的能力。像美国对小孩子的教育,一般来说,教给他怎么样来作独立的判断,就是独立人格的形成,在中国青少年当中普遍是一个缺项。

四、对教育体制方面的拷问。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纵观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喊了多少年,素质教育更是半天云里响炸雷,惊天动地,结果却是打响雷不下雨,一场虚惊 。(许杰先生这话可能有点言重,阁下学校搞的素质教育有声有声,当然不在此例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改革,摸来摸去,仍然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窠臼,古代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再度借尸还魂。郑观应先生曰:“虽豪杰之士,亦不得不以有用之心力,消磨无用之时文。即字字精工,句句纯熟,试问能以之刈安国家乎?不能也。能以之怀柔远人乎?不能也。一旦业成而仕,则又尽弃其所学。呜呼,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天下之无谓,至斯极矣。”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和高考定终身的模式依然如故的进行着。所有的教程、学校的好坏、教育质量的评定都看考试的分数和学生入学率,甚至就是重点学校入学率。反观西方一些国家(没有崇洋媚外之意)的考试成绩仅供升学的参考,其招生参考大量的平时成绩积累,而不是由一次性考试成绩来决定的。如果中国高校招生建立都在校长写推荐信的基础上,会腐败到何种程度?实难设想。媒体上报道的一些招生黑幕,也无非是冰山一角,如果真潜到水下面去瞧,准叫人心如火焚,魂飞魄散。但在它们那里几乎无人质疑与诟病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制度太依靠诚信了。而我们连想都不敢想效法此法,一提起就叫人吓一裤子尿。

如前所述,中国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当中的病灶不除,恐怕疼痛非但不会减轻,还会痛得让人满地打滚。许杰先生谨此呼吁教育界有志之士,“为了学生”,为了“救救孩子”,多动动尊脑,多找找疼痛发生的原因,发病的原理和规律,努力消除疾病,弥补缺失的功能,保持中国教育的身心健康。如此,则功德无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