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作文150字四年级: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6:37
 

收稿日期:2003 - 04 - 07.

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资助项目(2002AA414310)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970036) 。

作者简介:钱亚东(1977 - 09) ,男(汉) ,江苏人,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产品数据管理、

网络化制造等。

文章编号:1000 - 2995(2005) 01 - 006 - 0094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钱亚东,李 晓,郑国君,顾新建

(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7)

摘要: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识管理) 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

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

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

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知识交流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 年预言的那样:“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

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21 世纪是知识经济

的时代,今天知识的确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

素。知识管理( KM , Knowledge Management) 正是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理念, KM 就是运

用集体的智慧提高集体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

途径。其目标是为了促进企业内知识的获取、存

储,发展、传递和共享等,以提高企业知识资源的

利用率。

知识管理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研究课题之

一,出现了大量与知识管理相关专著、杂志、文章、

国际会议以及知识管理网站等,知识管理在当今

企业的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90 年

代后期以来,知识管理模式已经广泛渗透到欧美

企业中,据报道,到20 世纪末,51 %的美国企业已

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国内许多企业如华为公司、

中远集团等也开始了知识管理的尝试,但是对企

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既没有展开,也没

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隐性知识的管理上,

目前还不能给企业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方

案,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支撑工具还缺乏较为

深入的研究[1 ] 。

1  KM必须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和

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2 ] 。显性知识指有形

媒体所携有的知识,是可以被进行编码和度量的、

可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而隐性知识看不见,摸不

着,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它们根

植于个人行为、经验和知识情景中,与人类的思维

活动紧密相连,难以编码和度量,是计算机不容易

直接处理的知识。

显性知识易于识别、分类和处理,分布式存储

管理、群集系统、InternetPIntranet 、数据库、群件、文

第26 卷 第1 期

2005 年  1 月

               

科 研 管 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 . 26 ,No. 1

Jan ,  2005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档管理、智能搜索等信息技术都被广泛应用于显

性知识的获取、管理、传递和共享利用等方面(但

要明确一个概念,信息管理并不等同于知识管

理) 。企业通过完善的知识库、内部网、Email 系统

和闭环反馈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显性知识的管理

和共享[3 ,4 ,5 ] 。事实上目前的一些知识管理使能工

具在显性知识管理方面已做的相当成功,例如,作

为企业有形知识库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类知识的

管理,它包括技术数据参数、结构图纸、原理图和

相关科技理论等,通过相应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可

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审批、变更和存储,这样不仅

可以指导现行生产,还可以在后续维护及研发中

随时随地进行追溯和共享,在成员与项目实践的

结合过程中,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将知识从掌握

它的员工那里分离出来,由个体知识转换为组织

知识,最后进一步充实,并固化为企业知识库,从

而逐渐使企业知识资源得到更新、完善和共享,这

是现代制造企业基于产品的一种偏重显性知识的

管理。由此知识可以在企业组织中广泛传播,不

再局限于少数人之间,福特公司的知识复制系统

(见图1) 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1  福特公司的知识复制系统

然而企业中还有大量的知识是依赖于个体或

一定社会和文化背景,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之下的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比外显的知识往往更加“有

用”,因为它们反映了人类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真正

的判断。隐性知识和人类个体的思维、智慧是密

不可分的,离开了人的思维隐性知识将不再成其

为知识,20 世纪70 年代在施乐公司(Xerox) 的Pa2

lo Alto 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了图形接口计算

机的关键要素,可是施乐的经理层对这项可能成

型的独立技术研究接触不多,不能正确评价“有用

的知识”,进而采取了一种轻视的态度。而苹果公

司(Apple Computer Inc. ) 经理人Stev Jobs 到该中心

参观后,理解到它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收集了被

施乐轻视多年、而且是施乐投资研究的成果用到

苹果公司,制造出了Macintosh 个人计算机。

目前KM实践中最困难的也就是对隐性知识

的共享和管理,它已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的交

流与共享受到员工价值观念、心理、企业文化和体

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实,隐性知识的管理就是

人才的管理,而人又是如此的复杂,知识管理的困

惑也常常在此。从企业对员工雇佣的角度看,员

工的劳动、工时和智慧是企业所需要的,其中员工

的智慧宝贵却难以管理,目前企业管理只能在对

前两者有所作为[6 ] 。但企业在利用员工智慧上的

努力是值得的,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企业智慧的竞争,而员工个体的智慧是企业

智慧的源泉,它们往往和开拓创新联系在一起,它

们将最终形成企业智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显性知识是“露出海面冰山的一角”,

那么隐性知识则是“潜藏在海面下冰山的大部

分”。目前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反映出对显性知识

的偏向,它们易于衡量、控制和过程化,而且很容

易储存和在线传输。现代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仅

仅停留在显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隐性知识对于

企业的创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7 ] ,只有充分考虑

隐性知识的交流、激发、共享和流动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知识管理。

2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及管理

框架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隐性知识的转

化,隐性知识的转化其实是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

组织之间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中既伴随着前

期隐性知识的交流、振荡和激发等活动,也包括后

期知识管理团队(包括知识分析师、知识主管

等[8 ] ) 对知识的界定、分类以及管理等内容,它的

整个转化历程如图2 所示。

第1 期钱亚东等: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95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  企业内隐性知识转化历程

  在企业内隐性知识转化前期存在许多障碍:

(1) 隐性知识存在垄断性,拥有隐性知识的

人不会主动传播,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

又能带来某种收益的时候;

(2) 隐性知识在获取和交流方面存在障碍,

不易于在大范围和正式场合进行交流,在现实企

业中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有

效的交互;

(3) 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受到企业组织机制

的束缚,在传统企业组织机制下,员工难以突破岗

位对个人的约束而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

(4) 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还受到企业文化氛

围的影响,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之所以赚钱,并不

是因为麦肯锡中的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本事,有的

职员可能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麦肯锡有一个知

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知识管理平台,进入这个平

台就如虎添翼(一旦离开这个平台谁都干不了什

么) ,这就是所谓的互补性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我国企业缺乏类似文化氛围,好多员工都在积累

如何使企业依赖于自己,而不是自己依赖于企

业[9 - 11 ] 。因此,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着方方面面

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隐性知识的管理不仅需要技术工具,还需要

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和共享共赢的企业文化氛

围。例如,利用某些技术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把员工工作中不愿透露或不可言明的知识存贮下

来,比如,当一个拥有很多客户的员工离开时,公

司可能会随之失去一大批重要的客户资源,然而

使用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就可以将每个员工

的交易行为、客户资源在企业知识链中都记录下

来。但是,隐性知识的主观性特点使它们难以完

全用系统逻辑的方式处理或储存,加之隐性知识

的动态特性,更多的隐性知识必须通过与知识拥

有者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得到。因此这类知识的

思想火花也只能根据需要动态产生,隐性知识管

理系统必须为实现共享隐性知识提供精神上的鼓

励、工具上的便捷(如建立企业隐性知识交流平

台,隐性知识必须依靠适当的交流场所,在不同员

工之间的脑力激荡下才能表达,这种表达是将隐

性知识转变为可操作的显性的知识的必经阶段) ,

并将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及时的转化为企业内的显

性知识加以管理,同时通过企业显性知识管理系

统及知识内化系统再转化为企业员工的隐性知

识。另外激励机制和知识转移战略也是隐性知识

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若知识转移的后果是失

去了工作机会或增加了额外劳动,那么就会遭到

员工的抵制,还有可能导致隐性知识管理的失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如

图3 所示。

隐性知识管理其实是知识在个人之间以及个

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化过程,但从严格意义上来

说,隐性知识是由个人创造的。企业要做的是为

隐性知识的激发、交流和共享提供相应的平台和

管理工具。

3  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

我们创建了知识交流共享平台,主要为隐性

知识提供交流共享管理工具。隐性知识是一种非

结构化的个人知识,需要提供一定的工具和机制

帮助促进用户交流和共享这些知识。该交流平台

能够为员工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知识交流的环

境,使员工在”你问我答”中实现知识的共享。系

统不仅保存交流所形成的文档,还能捕捉交流和

互动的线索,保留知识的语境。此外,考虑到知识

推送及交流的其它现存工具如Email 、newsgroup

 · 9 6 · 科 研 管 理2005 年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等,该知识交流平台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可继承性以及与其它知识管理工具软件的兼容

性。

传统的软件系统大多采用的客户/ 服务器(即

CPS) 结构已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而借助网络技

术,可以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大范围内的智力资源

并可以构建更加普及易用的使能工具,因此我们

采用了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即BPS) 的模式来构

建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系统开发工具采用了

JSP +JavaBeans + Servlet ,并配以Java Applet 实现,

平台体系结构如图4 所示。

3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框架

4  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该知识交流平台具有如下的主要功能和特

点:

3 在客户端允许用户在网站上进行线程化

的讨论;

3 允许用户在交流的同时粘贴附件,丰富了

隐性知识交流的内容;

3 中英文搜索可以快速为用户定位到自己

关注的主题,搜索使用了apache 提供的lucene 搜

索引擎,lucene 是一个纯Java 的高性能的全文搜

索引擎;

3 提供在线实时交流,用户可以召开电子会

议,在线讨论和解决问题;

3 使用手机短信、Email 支持知识推送功能;

3 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例如我们采用领

域专家积分制、隐性知识著作权等激励形式,使它

们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3 知识专家地图功能,为根据专家积分情况

评出的专家建立知识地图节点,节点的属性包括

了专家的联系方式、知识结构、成功案例以及专家

对自己各知识领域的自评价(满分是10 分) ,用户

第1 期钱亚东等: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97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可通过关键词对知识地图中的专家进行查询;

3 平台采用缓冲机制,可以承受大访问量,

同时能保持快速反应;

3 平台的客户端与管理端分离,保证了平台

良好的定制和可扩展性;

3 清晰的权限机制为平台基于角色的管理

提供了有力保证;

图5 为进入知识交流平台系统后的界面,主

要有电子公告、实验室通知、研究方向论坛、知识

地图、系统管理、知识评价、短信平台、在线知识交

流、实验室共享知识资源以及中英文搜索等功能

模块。

5  知识交流平台系统界面示例

  该平台自2002 年10 月在实验室启用以来运

行良好,由于平台激励机制健全,用户登录踊跃,

目前已成为作者所在实验室成员学术上的“家”,

成为大家遇到问题后首先前往寻求帮助的地方,

这些问题就像磁铁一样将各种经验、知识从各自

隐藏的地方吸出来,从而实现了个体隐性知识向

组织知识的转化。该系统还对显性化后的知识进

行了界定、分类以及管理。

4  结束语

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外重要研

究课题之一,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目

前一些知识管理使能工具在显性知识管理方面已

做的相当成功,但是由于隐性知识与人类的思维

活动紧密相连,难以编码和度量,计算机不易直接

处理,所以给隐性知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结合对KM中隐性知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本

文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提出了企

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基于此框架,作者开

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对

企业KM中隐性知识的管理作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  左美云. 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 ] . 科学决策,

2000(3) : 31 - 37.

[2 ]  M. Polanyi , The Tacit Dimension ,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

L. Prusak , Editor , Butterworth - Heinemann , Woburn , MA

(1997) .

[3 ]  R. P. uit Beijers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 sized companies :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entrepreneurs[J ] .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 2000 , 4 (2) : 162 - 179.

[4 ]  王如富,徐金发等. 知识管理的职能及其与组织学习的关

系[J ] . 科研管理,1999 Vol . 20 No. 4.

[5 ]  陈志祥,陈荣秋等. 论知识链与知识管理[J ] . 科研管理,

2000 No. 1 Vol . 21.

[6 ]  Kevin. 知识管理帮助企业雇佣员工头脑[ N ] . www.

amteam. org. 2002 - 10 - 7.

[7 ]  Alberto Carneiro , How 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luence in2

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 [J ]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2

ment . Vol . 4 , No. 2 , 2000 , p. 87 - 98.

[8 ]  Applehans Globe , Laugero. Managing Knowledge : A Practical

Web - Based Approach [M] . Published by Addison - Wesley

Longman(1999) .

[9 ]  张维迎. 互补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快讯周

刊[N] . 2001(44) .

 · 9 8 · 科 研 管 理2005 年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0 ]  张望军等. 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 ] .

科研管理,2001 Vol . 22 No. 6 P. 90 - 96.

[11 ]  樊耘,张灿等. 组织学习的困境、对策及生态学的启示[J ] .

科研管理,2002 Vol . 23 No. 4 P. 102 - 107.

Research o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rnet - based exchange platform

Qian Ya - dong , Li Xiao , Zheng Guo - jun , Gu Xin - jian

(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7 , China)

Abstract : 21st century is the epoch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knowledge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duction factors in enterpris2

es. KM(Knowledge Management) , especially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KM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capaci2

ty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mainly analyzed and presented. Firstly , the paper illumi2

nates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oth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in KM. Secondly , the transforming course of tacit

knowing of a enterprise and main obstacles in tacit knowing management are further analyzed. Finally , a framework o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proposed and an internet - based platform of tacit knowing exchang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latform has a sound effect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knowledge management ; tacit knowledge ; tacit knowledge exchange

来 稿 须 知

1.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可靠,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公式正确。稿件内容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 稿件内容尽量控制在8000 字以内,并有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中英文作者单位名

称、作者简介(姓名、出生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称或职务、研究方向) 。

3. 稿件敬请打印一式两,一份有作者单位、姓名;一份不要作者单位、姓名(便于匿名评审) 。如不能打印,请采用16

开方格稿纸书写,务必字迹工整、清楚。

4. 参考文献请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顺序标注. 著录格式为:对于期刊引文:

(1) 作者姓名. 论文提名. 期刊名称. 出版年,卷(期) :页码. 对于著作引文:作者姓名. 著作题名. 版次(第1 版省略) .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请用单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刊

文献类型标识M C N J D R S P

5. 著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通讯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

6. 若论文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支持,请注名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7. 本刊对拟登稿件保留删改权或退作者补充、修改,不愿删改者请在投稿时声名。

8. 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寄出3 个月后未收到录用通知的,请自行处理。

9. 稿件一经刊用,即按规定酌付稿酬并赠当期刊物。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更希望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人员在

我刊发表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

《科研管理》杂志可从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 - 505 ;每册定价12100 元,全年定价72 元。也可直接从编辑部

订阅,本编辑部常年办理订刊事宜。

通讯地址:北京8712 信箱 北京海淀中关村东路55

联系电话:62555521  E - mail :KYGL @mail. casipm. ac. cn

联系人:王萍

邮  编:100080

第1 期钱亚东等: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99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