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费:陶朱商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9:54:16

陶朱商道

2010-06-11 19:59:17|  分类: 商道 阅读9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商业经营活动来达到“快捷地致富”的目的呢?

    司马迁说:善于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人,首先要善于选择人才和选择时机。也就是说,时机和人才是相当重要的两个因素。有了这两个因素,再加上足够的商业智慧,便可以在商业领域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了。

    什么是足够的商业智慧呢?司马迁说:“富者必用奇胜!”这个“奇”,便是切实可行的、出人意料的、屡用不败的商业智慧。这种商业智慧是商家在所有商业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是打开财富宝殿的金钥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实战经验的总结,是所有商业经营谋略的焦点所在。

 

陶朱公范蠡论经商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他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人称陶朱公。

  范蠡看到越王勾践运用计然的理论治理国家,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十分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种,越国只动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取得了如此满意的效果,我打算也用这些策略来发家致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范蠡改换姓名,到了齐国就化名为鸱夷子皮,到定陶又化名为朱公,乘坐扁舟往来于江湖之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范蠡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有各样的用途,发生战争需要军备,日常生活需要各种货物。透彻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掌握商品流通的规律。作为生意人,要懂得储备各种货物——干旱时期要生产舟船,洪水时期要备好车骑。农业生产变化无常,丰收时要多留储备粮,以备灾荒时用。粮食价格要保持合理标准。粮价低,农民受害,失去种田积极性,田园荒芜,杂草丛生;粮价高,商人没有收购能力,粮食卖不出去。只有让农民和商人都得利,粮食交易市场才能兴旺。这既是商经,也是治好国家的重要道理。

  商品的质量要完善无疵,手中的资金要不停地周转。买卖货物,要注意其特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尽快脱手。只有掌握了市场的供求情况,知道哪种商品过剩,哪种商品短缺,才能对其价格贵贱了如指掌。凡商品贵到极点必反贱,贱到极点必反贵。掌握住这一规律,对于贵的商品也可以像对待粪土似的尽快出手,对于贱的商品则可视如珠玉一样收取过来。经商者手中的资金不要闲置不用,要使其像流水一样运转流通。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春秋末期,自由经营的私商兴起,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获利赚钱,就必须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揣度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变化,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范蠡是那时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营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的“有余”和“不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他认为具体从事经商的人应该在某种货物价格昂贵时,就要像对待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从贱买贵卖的经营中获利。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效用的好坏,即使用价值的高低。效用好,使用价值高的,质量就佳,反之就是劣。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当时当私营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兴起以后,范蠡就引用计然之策,提出“务完物”的口号,要求质高货真,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提出“腐败而食之货勿留”,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商训陶朱公商训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商场教训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则失事多。

工作要细心,粗糙则出劣品。

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五字商训分别为: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材,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陶朱公商训

物以稀为贵 人弃我取 人取我弃

囤积货物 垄断居奇 把握时机 聚散适宜

在商海的经营中他将计然之策运用于商业实践,大致有五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市场行情,如阴阳五行,轮回循环,变动不居;大地时旱时涝,谷物时丰时歉。旱时造舟船,涝时修车马,以备后乏,这是万物之理。

其次,知道战争要爆发,就要积极做好战备;了解各类货物为人需求的时令,才能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

再次,商品价格,瞬息万变,物价贵到极点,必然下跌,贱到极点,必定攀升。当商品昂贵之时,就应毫不犹豫迅速抛出,视之如粪土而不惜;当商品低廉之际,又要毅然乘时买入,视同珠玉而倍加珍惜。

第四,积贮货物,务求完好,以防日后滞销。易腐易蚀的货物,即使价格再高,也不要长期存留,不能轻易囤积居奇。

第五,水纳百川,奔流不息,方能汇成大江大河。货币也是一样,如果让资金积滞不用,就会成为一堆死钱。只有使它周转不息,才能变成与日俱增的利润。

范蠡经商的诀窍,在于运用市场价格变化来掌握供求关系,采取“贵抛贱收”的经营对策,他说:“贵上极则反贱,下贱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商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少了,商品就会积压,这时就要及时降价推销。而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多了,商品就会少起来,价格就会上升,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把商品抛出销售,以免积压。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又要抓紧时机,及时把商品购进。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春秋末期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楚人范蠡,人称“陶朱公”,不但政治上谋略过人,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是当时最有钱的人,更是中国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以至于后来世世代代的中国文化里,都把“陶朱公”当成富翁的代名词。当时齐国人闻名想来请他为相,更有很多人羡慕他的富有,因此向他请教致富之道。

这当中有个鲁国人叫做猗顿,原来是在担任雕刻陶砖的工作,手艺很好。有一天,范蠡来向他订购一块陶匾,很急,猗顿说,他愿意漏夜雕刻,到天亮时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条件是范蠡要告诉他致富的秘诀。

范蠡同意了这个条件,因此到天亮时,猗顿完成了陶匾的雕刻工作,范蠡也兑现了他的诺言,他告诉猗顿:“致富的秘诀是:你赚的钱中有一部份要存下来,然后要用钱赚钱。”

“财富就像树一样,从一粒微小的种耔开始成长,第一笔你存下来的钱就是你财富成长的种籽,不管你赚的多么少,你一定要存下十之一二。”

一年后,当范蠡再来的时候,他问猗顿是否有照他的话去做,把赚来的钱省下“十之一二”。

猗顿很骄傲的回答,他确实照他的方法作了,范蠡就问:“那存下来的钱,你如何使用的呢?”

猗顿说:“我把钱给了对门的泥瓦匠,因为他要旅行到北方很远的地方买回稀有的珠宝,当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将把这些珠宝卖很高的价格,然后平分这些钱。”

范蠡责骂说:“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为什么买珠宝要相信泥瓦匠的话呢?你存下来的钱已经泡汤了!年轻人,你把财富的树连根都拔掉了。下次你买珠宝应该去请教珠宝商,买绸缎去请教绸缎商,别和外行人合伙做生意!”

正如范蠡所说,泥瓦匠被人骗了,买回来的是不值钱的玻璃,看起来像珠宝。猗顿再次下定决心存下所赚的钱的十之一二。当第二年范蠡再来的时候,他又询问猗顿钱存的如何?

猗顿回答:“我把存下来的钱借给了铁匠去买青铜原料,然后他每三个月付我一次利钱。”

范蠡说:“很好,那么你如何使用赚来的利钱呢?”

猗顿说:“我把赚来的利钱拿来吃了一顿丰富大餐,并买了一身很体面的衣服,我还计划买一匹好马来骑。”

范蠡笑了,他说:“你把存下的钱所衍生的子息吃掉了,你如何期望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能再为你工作,赚更多的钱?只有当你赚到足够的财富时,你才能尽情享用而无后顾之忧。”

又过了二年,范蠡问猗顿:“你是否达到梦想中的财富?”

猗顿说:“还没有,但是我已存下了一些钱,也不乱花钱。我将存下的钱交给牧羊人,让他们多买羊崽,卖了钱分给我一半。这样我就可以钱滚钱,钱又滚钱。”

范蠡又问:“好极了,那你是否还会向泥瓦匠请教事情?”

猗顿说:“有关盖房子的事情请教他能得到很好的建议。”

范蠡说:“好了,你已学会了致富的秘诀。首先你学会了从赚来的钱省下钱,其次你学会了向内行的人请教意见,最后你学会了如何让钱为你工作,使钱赚钱。也就是说,你已学会如何获得财富,保持财富,运用财富。”

后来猗顿在十年之间,赚取了可比王公的财富,成为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陶朱公的理财哲学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想要致富就必须学会获得财富,保持财富和运用财富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来赚取收入,但是一定要存下一部分钱作为本金,比如剑桥大学就鼓励学生存下十分之一的钱,这样财富的雪球才能滚起来。

而存下来的钱要学会运用,首先就是要学会保护它,不要想一下子获取暴利,只有在开始进行投资的时候遵循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摸清滚雪球的法则,然后自己慢慢学会驾驭和运用,这样不断地思索、学习和实践,才能像陶朱公一样成为受人尊重的智慧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