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的含义是什么:【深度76】女大学生:宁做三奶也不嫁穷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33:24
农村妹泣血宣言:宁做三奶也不嫁穷人
网友 居委会阿姨 发表于:2008-09-08 09:47已有188条跟贴
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骂我,但请有精力想骂我的人仔细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考虑我是不是该骂?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很多人会说农村有什么不好,那是您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因为没有公路,那个村庄离最近的汽车站也要二十公里左右,进出村以前都是靠走,后来依赖自行车。村里的街道同样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风一吹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并且泥浆里还有随处可见的牛粪、马粪、驴粪、猪粪、羊粪和鸡鸭粪便等,因为在哪里牲畜没有圈养的习惯,并且排便都要赶到大街上,怕脏了自家的院子。村里的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吃过新鲜的蔬菜,因为哪里的土地只生产萝卜和白菜,当然还有红薯,如果红薯也算蔬菜的话。所以他们只能吃腌萝卜和腌白菜,别跟我说为什么腌不炒呀,谁都知道炒的比腌的好吃,但为怕费油他们轻易不炒菜,除非过年或者家里来了亲戚。我是到了大学才在食堂里吃了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医疗保障就更别说了,象我的爷爷,生病了只能等死,因为没钱看病。后来终于送到医院了,差两块钱的医药费医生就不给开药,那还是国营的卫生院呢,我们全家人都给医生跪下了还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爷爷死在了医院里。真别告诉我农村在发展,至少我小到现在近三十年了还没有看到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有任何变化,我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能不能看到。
我出生在70年代末,家里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加上我共五个孩子。如果有人问没钱怎么还生那么多孩子,那你一定不了解目前中国的现状,目前能超生的都是真正的有钱人或者真正的穷人。生孩子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点:一是农村没有任何娱乐,白天干活,晚上上炕(用土做的床),除了生孩子没有其它的活动了。其实他们也不想要,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有效的避免方法,我亲眼看到我的母亲怀孕后用绳子勒想流产和吃烟灰避孕;二是农村传统的观念和环境所决定的。农村都是粗重活,家里没有男人不行。农村人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生不出男孩子要被人欺负的。在我妈妈没有生我弟弟之前,家族里的人经常打骂我妈妈,村里的小孩子也经常欺负我,骂我是:绝户头(就是因为没有男孩子,这户人家从你家这里绝了)。
别跟我说农民善良,因为穷和狭隘,他们的善良是相对的。那时候家家都有向个孩子,个个都为生存挣扎,谁顾谁呀?我清楚地记得五岁的时候,父母都下地干活让我带着妹妹在家里看家,有个邻居来借菜刀并顺手拿走了我们家做饭的锅,后来我父母回来给他要他死活不承认,害得我被母亲打了一顿,我们家也好长时间没有锅吃饭。还有一次我九岁的时候一个人下地干活,亲眼看到村里的一个大嫂偷隔壁堂叔地里的棉花,后来堂叔来了当场抓住要把她带到村里示众,她就求堂叔放过她,说她可以陪堂叔睡觉,于是他们就在棉花宽衣解带。那个时候他们以为我小不懂,我也是后来才懂那个场景的含义,不过每次想起来都感觉恶心。后来还是因为这件事,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可能是堂叔告诉的别人,但那个大嫂以为是我告诉了我妈妈而我妈妈告诉的村里人,所以找到我们家站在门口骂了好几天街,后来还找机会在我上学的路上把我打了一顿,撒烂了我的嘴。妈妈看到放学后嘴破了就问怎么回事,我说不小心摔的,因为我不怕说出来,怕妈妈去找他们吵架引起更大的战争,那个时候妈妈带我们姐弟几个已经够累了。唉,不说了,总之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农村人也并不是善良的代名词。
我是我们那个村也是全乡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在那个男孩儿都无法读书的地方我一个女孩子能读到大学实在是奇迹,这一切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个退伍军人的,算是村少有的见过识面的人,所以才可能送我去读小学,初衷也可能只是想让我识个字出门能分清男女厕所就行了。当时村里一块走十几里路去小学读书的有十几个孩子,但都没读到小学毕业就不读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读书用功极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代表学校去区里参赛的,爸爸可能从我身上看到了走出农村的希望;二是我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在课堂上编草编。就是那种用麦秸杆编成的辫子是做草帽的原材料。那时候一盘辫子买两毛钱,我一天可以编五盘。我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就是编辫子。也就是说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挣钱,所以才有可以读下去。但为了我的读书,三个妹妹全部付出了缀学的代价,我最小的妹妹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瘦弱的爸爸拉车她推车,一车砖要拉两公里远给两毛钱。因为那时候我上了中学,离家远了要住校,不能编草瓣了。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因为我跳过好几级,我是个很早熟的孩子,我知道读书太不容易了,只有少读几年才能快点出来挣钱,读大学的时候我才十六岁。
最新评论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参加某单位的中秋茶话会,有人问我对“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看法;当时我楞住了,因为我真的不知有这个话题。后来有人告诉我,原来网络上一名署名出身农家和上过大学的女孩在某网站发帖《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结果竟然引来很高的点击率,而且支持她的网友占到绝大多数。
是啊!中秋佳节就证明了这个话题,看我们社会的富人全部是欢天喜地购买月饼;干什么,去送礼。送给谁,什么人都有;惟独就是没有穷人的。而穷人连生活都困难,还有谁愿意一个月不吃饭而去买月饼吃;因为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只能买一盒低档月饼。而富人家的月饼盒子就不少,所以整盒没有动而丢掉的是正常现象。如此说来,做三奶的起码其家人还有月饼吃;而嫁给穷人的却只有操心生活费的命,根本没有追求现代生活的情趣。
我们知道二奶是台湾老板带给大陆的产物,他们因为不愿意住酒店和耐不住远离老婆的寂寞;开创了在大陆买住房找二奶的先例。虽然这是需要花钱的,但比他们嫖妓女和住酒店便宜;于是大陆到处出现了二奶村。当然更重要的是大陆太穷,台湾老板的一餐饭可以使我们一家人吃一年。于是一些穷人的女孩子见致富无望,只有自动加入到二奶的行列。这里面的确有不少人使其原来贫穷的家人致富,结果刺激了更多的贫穷人家把希望寄托在女孩当二奶而致富上;当然更刺激了台湾人到大陆找二奶的欲望。
由于改革的目的是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我们当官的先富起来了;他们富起来了干什么,就是学习现代生活;于是台湾老板的二奶生活方式很快普及,我们社会的官员也就从暗地里养情人到明目张胆地养二奶了;于是更多的漂亮女孩暗地里成了官员的二太太。要知道我们社会的官员二太太也比台湾老板的二奶强,因为这个二奶有权;而台湾老板只能给钱。在权力的欲望下,更多的人竞争我们官员的二奶了;于是三奶四奶也就顺理成章了,某单位一个腐败分子竟然有17个情人;真是中国特色。
有人说这是不劳而获的思想作怪,其实是我们社会的悲哀;因为我们社会的两极分化是客观事实,而且没有公平的竞争途径。比方说我们竞争公平的高考,结果毕业依然难找工作;而那些没有通过高考的官员,竟然能用公款而拿到EMBA文凭。也就是说,工作竞争不公平;连文凭的竞争同样是不公平。如果是一个农村贫穷家的女孩背债上了大学,而大学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工作;结果不仅不能改变家中的贫困,反而连债务都难还。这时如果有二奶或三奶的需求,有谁能顶住这个诱惑;因为首先是能还清债务,而且还能为家中赢得一份满意的收入来源。
有人说那也不应该当二奶或三奶呀,可以找一个好老公呀;去年不是有个小女孩就说过,有知识不如有个好老公。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社会现在真的进入到门当户对的时代;婚姻实际是资源共享的平台。看我们有很多贫穷人家的男孩子找了官员的女孩,实际是相互利用而已。官员看中的是你的知识与能力,你看中的是对方的社会关系;如果一个贫穷人家的男大学生又找一个贫穷女大学生的话,你们就只有一辈子挣扎的命;因为关系是富裕的同胞兄弟,贫穷人家自然也就远离了关系。没有关系,你用什么创造财富;因为我们社会的关系就是财富,所以我们才宁可要关系也不需要人格。
我们同样看到,我们社会自从有了下岗政策后;领导玩弄下属女性就变得相当容易了,而且还有些女下属主动送给男上司;因为下岗就全家人遭殃,而做情人只是人格受损;但利益却没有少。如我单位下岗的女工只有每月200元的生活费,而在职的工资最少也有每月5000元;这也是我们单位现在领导人人有情人的原因。
我见到这位女孩的文中写道:“家里共有五个孩子,身为老大的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是啊!假定她真的当了二奶或三奶,肯定还是她家的福音;因为后面的妹妹和弟弟就有社会关系或财富,自然也就会比她这当二奶或三奶的姐姐混的好;说不准她家还真的就跻身于中国官场或富人行列。如果“牺牲一人,而救活全家人”,这还是成功之路;所以才会继续有人步这个后尘。
我们不要高谈阔论“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什么思想,但它却是我们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且还不可能消失的思想与观念;这不是个人的错,而是我们社会的悲哀。如果我们社会公平,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竞争都当官的话;我们还需要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致富的话,我们这些漂亮的女大学生能给台湾老板做二奶吗;也不会给我们当官的做情人。说实话,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的不公平;不公平才能产生畸形观念与思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又有谁能放弃自己的人格而去做二奶和情人呢。
时代产生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我们这个畸形的社会还有多长,这才是大家担心的。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是底层贫民无奈的呐喊!
华商报9月9日报道 出身农家上过大学的她发帖《宁做三奶,不家穷人》,3天引来70多万高点击率.产生共鸣、支持她的网友占到绝大多数,但并非支持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
应该感谢网络使这个贫困的农家女孩有了一个发出声音的平台,她的那篇帖子的确让人震撼,让我们看到了偏僻农村的一个缩影,让我们了解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现状。笔者对这个女孩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示赞赏,因为她一个人的声音代表的是一个阶层。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是最没有话语权的,尤其是一些偏僻的贫困地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也不懂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生活的现实只能使他们偏安一隅。就是因为这个女孩是他们全村也是全乡最早也是曾经唯一的一个女大学生,这才使她有机会走出山村接触外界的机会,这也才使她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那篇极具纪实性的帖子反应出了偏僻农村百姓疾苦生活的现实,也折射出农村大学生的生存困境。在偏僻的农村,只能靠种地为生,紧紧靠那一亩三分田(有的地方地更少)很难维持生计,有很多农村的青年很小就外出打工,他们因贫困上不起学,没有知识,也没有任何的技能,只能考出苦力赚取微薄的收入。在外面打几年的工以后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贫困的地方,继续走父辈那条没有多少希望的老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也是偏僻农村的孩子唯一的与富裕地区的孩子进行平等竞技的机会。但是迫于贫困的现实真正能够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偏远农村的孩子太少了,然而现在让我们更痛心的是即便是靠读书上了大学后,依然有那么多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没有摆脱贫困的命运,他们深深陷入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之中。
现代社会就业压力骤增,已经出现大学生过剩的局面,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已经演变成了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竞争。只要有关系有钱找个好工作相对要容易的多,但是那些农村的出身的大学生要钱没有钱,要关系也没有关系,也没有工作经验,他们身上又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压力之大,生活之难可想而知。对于偏僻农村的家庭来说这唯一的希望似乎也要被这个不公平的就业扼杀掉。农村家庭供应一个大学生是很艰难的,四年以后不欠账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就像发帖的女孩所说的,为了她读书她三个妹妹付出了辍学的代价,一家人供她读书。如果她再不能挣钱养家,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变化是很小的。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GDP增长了多少倍,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了,我们的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了等等。可是依然有那么多贫困地区的百姓食不果腹,这难道不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吗?传媒整天在吹,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多厉害,贫困地区的百姓生活又有多少改善呢?就像这位发帖的女孩说的那样,他们怕生病,她就亲眼看到她爷爷因没有钱治病而死在医院里。农村没有社会最低保障,医疗合作也是虚晃一枪,越是贫困的地方各项政策越不健全。如今,看病越来越贵,上学也越来越贵,CPI像脱了缰的野马在疯长,可是收入却比眉毛长的还慢。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当然,不同的地方农村的发展的情况的不一样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先要解决贫困地区的生活问题。只有吃上饭了,吃饱饭了,才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建设新农村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我们相信这个“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女孩是一时的冲动,也正是她的冲动才有这么多人的关注。真诚的希望她的冲动所产生的影响力能够给她及贫困地区的百姓带来好的开端。
贫困是做三奶的理由吗?
因为我经常徘徊在百度风云榜中,所以其实在昨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一个农家姑娘写的——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文章,看完后,本来想为文的,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
不过耽搁了也好,我可以想的更清楚些,我该表达什么的观点。先把《宁做三奶,不嫁穷人》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梳理一下:
一、父母心心苦苦供我读书,为了我能够上大学,家里妹妹们纷纷辍学,最小的妹妹甚至才七岁。
二、父亲本来没打算让我读大学,但我学习奇好,而且我在上学的时候自己也打工挣学费。
三、大学的时候因为我省吃俭用,而且总穿旧衣服,同宿舍的一个女生的家长听说后找到学校甚至说出了不要自己的女儿和小乞丐住在一起这样极伤我自尊心的话。
四、毕业后我们因为不包分配,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并能够挣钱供弟弟读大学,我去上海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月薪1800元,不包吃住,而我每个月要用1000元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800元留给家里用。
五、奥运期间,因为我的身份证到期了,没有办,所以我被公司开除了,现在心灰意冷而且生活没了着落。
六、和我从山里同时出来的两个女孩儿,一个做了二奶,现在生活无限风光,而且每个月还有一万元的零花钱,另一个做了小姐的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也不愁钱花。
结论:所以我想做三奶。
昨天我看完后,我真的觉得她可以去被人包养,因为她的理由真的很充分,我甚至想留言鼓励她去做二奶,不过,我真的庆幸我昨天没有写这篇文章,因为通过今天一天的思考,我明白了其实她的解释很苍白无力,而且她的受挫能力真的太差了。
我记得在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里曾经有这样一句台词:
人其实生下来就是受苦的。
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女孩儿一定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听过这句台词。其实,不可否认是我们国家虽然某些地区仍然非常贫穷和落后,但相对于以前,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只要努力了,生活就会过的好一点,如果你一直努力,幸福生活终有一天会降临到你身边的。
晚清的时候,我们做了八国联军的二奶,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中国灿烂的文化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所以说二奶绝对没有姑娘你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关于你所诉说的诸多理由,只能说明你现在生活的的确很苦,但是你是一个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应该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其实,国家让我们读书,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希望我们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更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决心信心以及增加挫折的抵抗力。
在我上学的时候流传这样一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我想你的所谓的困难和革命前辈比起来,一定是小巫见大巫了,革命前辈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呢?为得就是不在做别人的二奶,而你竟然打出旗帜说要做别人的三奶,如果革命老前辈在九泉之下有知,我相信:
他们一定会死不瞑目的。
姑娘,我知道你受了很多苦,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你,幸福生活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只要我们能够承受住挫折,我们以后一定会过的幸福的。
中国古语有云:靠山倒,靠人倒,靠自己最好。所以你可以想想:
山都不可靠,有钱的男人能靠的住吗?
最后,我祝愿姑娘你早日走出消极的漩涡,早日在困难的沼泽中站立起来,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是永远不会被困难所打倒的。
在文章的结尾,送你一句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刺痛我们的眼睛
网友“我是农家女”9月6日下午新浪杂谈版发了题目为《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帖子,在论坛迅速蹿红,并被搜狐、猫扑等各大论坛疯狂转帖。带着无奈,甚至有些绝望,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奋斗,还有其间的挣扎。(9月9日
《华商报》)其中的很多事实可谓触目惊心,如“上大学后才吃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换来我的学业”等,字字血泪。上班后工作也是屡屡不顺,甚至到了连交不上房租快被赶出去冻死饿死的境地。她认识的几个姐妹,境况则大不相同:有的嫁给了有钱人,过得舒舒服服;有的嫁给了打工仔,一场大病生活几乎崩溃。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她发出了绝望的呐喊。
短短的几天的时间,就有近18000名网友参与了此新闻的网络投票。结果有点出乎意料,46%的人认为这是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奈呼唤,而不是不自尊,不自爱。在教师节的今天,讨论这样的话题,确实有些沉重,不过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它。
大学一度是万千学子向往的天堂,可是进入天堂是要付出昂贵成本的。笔者一名亲戚的儿子,今年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一般的专业,报名时学费是4500,住宿费是1200,书本费是1200,不加上其他杂费就是近7000元了。一年7000,四年光这费用就达到28000。再加上生活费,购置学习用品的费用等等,四年读下来起码得50000.这还是最便宜的算法,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笔者非常清楚大学生的费用情况,一些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或者是一些二级学院一年的学费就达到10000甚至15000元,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四年下来,不要个上十万是读不下来的。
而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支付这些费用基本上就只能靠家长了。城镇里面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还好说,可占国家60%以上的乡村家庭其困难就不用说了。2007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410元。也就是一个家庭即使是不吃不喝也要几年的收入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考虑到很多乡村家庭有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同时读书,那这个家庭的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再碰上天灾人祸,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即使这些学生能够坚持读完四年,等待他们的工作收入又会很高吗?并不是,看看这些年媒体的报道,什么“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生”,“大学生工作零报酬”等大行其道。一个大学本科生出去即使在发达城市,一个月也就2000多元。想想大城市昂贵的房租,生活,交通,通讯等,哪一个不是一大笔开销。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这点钱即使再节省也就能省个几百元钱,前提还是不能生病。要靠这点钱来还债,或者去结婚买房,那只能是奢望。
知识改变命运。这当然对,但如果你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上大学,你很快就会发现,知识确实能改变你的命运,但只能改变你一个人的命运。与此同时,沉重的经济负担会使得你的家庭从此家徒四壁,风雨飘摇,陷入绝望。
农家女“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表白生生的刺痛了我们的眼球,她背后其实站着数百万相同命运的人。在教师节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师的同时,也不妨把目光投向这些学生们,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问问自己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陈明)
厦门网统计
[新浪杂谈] 不嫁穷人谁也没惹怒——驳子夜墨客

司马长舌 [2008-09-14 03:11:26]
·不嫁穷人谁也没惹怒——驳子夜墨客
·做大国臣民,你准备好了吗?
·被人玩弄了还要赞美,天理何在?
·很少的一篇严肃,献给国足
评心而论,子夜墨客在他的《不嫁穷人惹怒了谁》一文中,大部分花边观点还是正确的,比如对于“宁做三奶,不做穷人”的语法结构的分析,比如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句的现实性解读等等小处。但观一文而重在题旨,技术水平再高,如果搞错了方向,也只能是把子弹射到别人的靶子上,是断断拿不到金牌的。
子夜是在该文的第三小段偏离方向的。子夜问“倘若有富人可嫁,为何一定要嫁穷人呢?”这句话初看起来很对呵,但细嚼嚼就不是味了。一则是犯了非黑即白的毛病,完全否认了反命题也正确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倘若穷人也可嫁,为何一定要嫁富人呢?有没有不嫁富人而嫁穷人的呢?不是一两个,有的几巴是。这个恕不列举,自己在你身边找。再则,这“可嫁的富人”是怎么样的一个“富人”呢?是貌赛潘安才比子建的富家公子哥还是为富不仁长着斗鸡眼儿嗞着满嘴大黄牙的土财主?
子夜在接下来很果断地说出了一个他相信:“无论是已经遭遇生存困境的农家女,还是社会上的其他女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不愿嫁穷人的。且不说……容颜摧毁殆尽。”不可否认,这的的确确是“绝大多数”待字闺中的女孩子的共同心声。但这能说明什么?现实生活?我们暂且怱略择偶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不讲,按子夜的逻辑,难道把百分之百的妇女,平均分配给只占百分之二十的富男?那喜儿还猫山洞干屁,干脆嫁给黄世仁算了。
现实的残酷不是社会的悲哀,是教喜儿们认命吗?
在该贴的第四段,子夜君开始进入主题了。“ 不嫁穷人,惹怒了那些甘于贫穷且引以为自豪的人,更让那些甘于贫穷的人觉得是在看不起穷人”。我不知道子夜墨客这个判断是怎么得来的。那些“甘于贫穷”并“引以为自豪”的穷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表达他们的愤怒的?网络吗?难不成他们一边握着锄头或者一边端着要饭的碗一边坐在电脑前表达他们的愤怒?
“这是人类的一种生活陋习,一种甘于贫穷、好逸恶劳的惰性……”那嫁给富人算什么?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借力打力?是我们应该大加弘扬和提倡的人类伟大的壮举?靠,不着边,不靠谱吧有点儿。
“穷人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思维、意志和能力。想富并不容易,它是需要付出辛劳和代价的”这句话你说对了,这正是“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谬处。做人先丢了自己,嫁不嫁到富人家早已没什么意义。只是很遗憾,这个正确的观点却是子夜君该文的花边。
“三奶”背后站着残缺的权利
http://view.QQ.com  2008年09月10日08:34   东方网  吕频

农村女自曝宁做三奶不嫁穷人 坦承堕落无奈(李媛 绘)

原贴:农家女: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漫画/王启峰
吕频 北京性别研究学者
9月6日,一篇名为《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帖子出现在某门户网站,迅即被转发至各大论坛,截至9日上午11时,该文点击率飙至80多万,跟帖3000。该帖作者自称出身贫困农家,虽上过大学,但由于专业不好、英文不好,只能找到月薪1800元的工作,又看到身边有人和穷人结婚因而背起沉重负担的例子,由此劝告像她一样的农家女们:“要嫁就嫁得好一点”、“哪怕做二奶,也千万别嫁给一个跟你一样穷的人”。(9月9日《华商报》)
为博取眼球,一些网络写手总是喜欢在论坛上发一些很有眼球的“经历”,比如前两年一个“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名叫“易烨卿”的“贵族”后裔在天涯社区谈论贵族生活,轰动一时,连《南方周末》都花费头版篇幅,予以报道。随手检视网络论坛,博得极高点击率和阅读量的,不乏一些诸如叙述黑社会经历、与风尘女子交往经历等常人不易置喙的话题,观者一时也难辨真假。照例,这个署名为“我是农家女”的网民所述经历,也引致一些网友的怀疑,如果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那不过是文学爱好者编排的悲惨故事而已,网友大可一笑置之。
但如果将作者的“经历”视为一段社会研究的文本,那么,对这段文本稍做分析,就可发现,今天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几乎所有困境,诸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缺乏、学费昂贵、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等等,这篇帖子几乎无一遗漏,都涉及了。一个弱者如果不幸全部遇上这些倒霉事情,那简直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实在太有戏剧性了,在一定意义上,这篇“经历”简直就是一部贴近现实、活灵活现的影视剧本,很少有人不感兴趣。就此而言,对“她”的兴趣,对很多人来说,毋宁说是对自身际遇的兴趣——有多少人能够挺直腰杆说,自己已经圆满解决了上述所有难题呢?你没有解决,那你就该有或多或少的“同病相怜”在内。至于在细节上质疑其“经历”的真实性,在观者看来,似乎显得细枝末节,无关宏旨。
观者同情“我是农家女”是这篇“经历”博取眼球的原因,而我认为,“她”悖于主流的观点应该有更高的眼球度。
我们的社会,一向乐于推崇逆境奋发、凭借加倍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典型。然而这种推崇,往往在以“成功”论英雄、肯定个人超常付出的同时,却忽视了检讨机会是否平等、权利和保障缺失对当事人是否造成损害。由此传递的潜台词是:无论是否拥有支持性的环境,你都应该、都可以取得“成功”。而“我是农家女”却告诉人们,对于“她”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恰恰在他们当中,更多存在着像她这样仍在苦苦挣扎的弱者,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成为励志榜样。
而励志榜样的故意存在,却遮蔽了“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窘境,并且使问题的延误至少找到了道义上的借口。剥开事情的本来面目,这样的“经历”所提出的疑问就应该是:为什么社会至今仍存在出身的鸿沟,弥合鸿沟还需要多久?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理应得到机制性的修复,而不是指望个人凭借自身奋斗去克服——绝大多数人都并不具有超常的天分和毅力,也不会特别幸运,但无疑都仍有权享受一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宣言,或许又要让一些道德家感慨世风日下、女性道德的堕落。且慢扣上这种帽子吧,要知道它不过是源自从来都有的社会规范:与男人的关系决定女性的命运,她们可以通过这种关系谋取更好的生活,甚至有时这是她们仅有的机会。作为一时惊人之语,这种话更应该被看成是对社会排斥的想象性反抗:如果我得不到自立谋生的机会,那么我为什么不寻找其他的可能?并非道德对弱者奢侈,而是道德所依附的体制没有给弱者足够的生存空间,就此应该拷问的,不是弱者的道德自持,而是背后的体制。
“从历史的眼光看,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印象;但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作的挣扎奋斗。”美国学者孔飞力在《叫魂》中对乾隆盛世的描述,或许也很适合挪用于今天的中国:人人都想挤上那奔向富裕的列车,上了车的人害怕被抛下,赶不上车的则难免沮丧失望,自怨自艾。在这轰鸣声中,弱者的悲叹只能丝丝可闻,但他/她们确实在那里,他们同样属于中国的现实。
不幸不是宁做三奶,而是不嫁穷人
http://view.QQ.com  2008年09月15日10:13   中国网  庄华毅
"农家女"在网络上带来的喧嚣迟迟未能落幕,她"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宣言仍在亢奋着无数人的神经。令人失望的是,大多数人只是关注她该不该为了金钱去忍受做"三奶"的委屈,而很少人指出,二奶也好,三奶也好,首先是一种破坏他人家庭、伤害另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的行为,跟偷盗、抢劫甚至杀人一样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国家法律规定,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事实婚姻)的,就构成重婚罪。我们可以同情当二奶的人,包括同情小偷、强盗、同情杀人犯,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甚至为他们经受过的委屈而流泪,但不意味着我们同情他们的犯罪行为,更不是认可他们伤害别人的权利。
有一篇评论说二奶后面站着的是残缺的权利,笔者想说的是,当二奶当然残缺,但绝不是权利,无论从法律上,道德上,都没赋予她侵犯别人,伤害另一个女人,伤害无辜的孩子的权利。最广义的说,人有支配自己的权利,前面说的盗、抢、杀,都包括在这种广义的权利内,但在我们正常的表述中,没有这样的权利。
做没有权利去做的事情,带来的不仅是辛酸、委屈、羞愧,还必然给自己的生活留下各种隐患,在生活上、心理上、法律上,有时甚至是生命上要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笔者这么说并不夸张,"色"字头上一把刀,本就容易带来各种冲突,何况挑战法律和道德的男女关系,自身就行走在阴暗的危险边缘,就处在各类眼光的窥视与觊觎中。这几年因为二奶问题而引发的各种纠纷与刑事案件,难道还少吗?羡慕二奶的心态,明显是那种"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的心态。
前面说的是针对"宁当三奶",接下来看"不嫁穷人"的荒谬之处。
首先,"农家女"的不幸不是嫁穷人给她带来的,她是个大龄的单身女子,没有哪个穷人娶了她给她带来不幸。其实"不嫁穷人"的呼声是"农家女"的一个朋友说喊出来的,她的这个朋友是个穷人的妻子,经过农家女的转述,她的情况既特殊,背景也模糊,可信度更低,对网友也没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她的"不嫁穷人"的感慨却被移花接木到"农家女"的身上,用"农家女"不幸的程度来感染网友,为这个"不嫁穷人"的感慨赢得同情。嫁穷人可能会有很多不幸,但一般会不幸到这种程度吗?至少"农家女"的帖子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这里明显存在着感觉上的错位,不管发帖者是不是有意的偷梁换柱,网友们因为同情没嫁给穷人的"农家女"而去同意另一个人感慨的"不嫁穷人",可看做荒谬之一。
我们姑且认为"农家女"所说都是事实,她作为一个90年代中期的本科大学生,在职场奋斗十年以上,现在上海只有1800元的月薪,连基本的医保也没有,而且这样的工作还是朝不保夕的,那她无疑是职场上非常失败的失败者。她近年来的不幸,明显是职场的极度失败带来的,跟嫁给穷人何干?再说了,她以三十岁以上的大龄,还没有可以为她担当的男性朋友,这样的女性,诚然可能更专注于职场而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好的话,也可能因没有稳定的港湾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看来"农家女"更大的可能是后者。也就是说她的不幸,来源于职场的失败和婚姻的尚未成功,这与"不嫁穷人"何干,以上可看做荒谬之二。
在笔者看来,"农家女"的不幸,恰恰是因为"不嫁穷人"。如前所述,没有正常的婚姻生活,本身可能就是她职场失败的原因之一。另外如果她好好嫁给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穷人,她帖子里面的一些不幸根本不会发生。她竟然每天只吃一顿饭,缺乏营养到饿昏在大街上,试想如果好好嫁一个哪怕穷一点的,怎么会让自己的妻子这样子呢?如果两个穷人抱成团,面对残酷的世界,即使在经济上也更有保障的,起码有一个偶尔失业的时候,还有另一个可以艰难支撑一下,不至于过分的狼狈潦倒从而一败再败,心态上也比较自信平稳一点,稳定发展的可能性肯定更高。还有,穷汉都有一些穷哥们,这边有难那边帮一下,虽然不一定都很肝胆,但多少的互济作用还是有的,长期来很多穷人就是在这样的互济中相扶前行,虽未必大富大贵,却也可衣食无忧。
"农家女"单身一人,事实上是远离了这样的互济机制,所以一有波折起伏,就会潦倒,就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付出更惨重的代价。最简单的,她缺乏营养昏在大街上,又被医生宰了1000多块,如果她在这样的互济机制内,失业或其他困难下虽然会拮据,也不至于要潦倒到昏倒的程度,这1000多块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如此看来,她的不幸,确实是因为没有一个穷人来当她的丈夫,现在她反而喊出了"不嫁穷人"的呼声,可以看做荒谬之三。
然而这样一个破绽百出,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的帖子,竟然在网络世界引起那么广泛的同情,其背后的社会心态不得不让我们惕然。贫穷确实很可怕,但也不能把贫穷带来的不幸不分青红皂白都推到和穷人的婚姻上吧?人穷人喊打,难道已经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了吗?
一夫一妻制,既是对女性基本尊严的保护,也是对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保护。"宁当三奶,不嫁穷人"呼声,不仅反映了个别女性对这种基本尊严的放弃,更是富者在最基本的私人生活及繁殖后代延续生命的权利上对穷人的一次剥夺。这样的呼声在社会上成其气候,只会让穷人的处境更加恶劣,心态更加急躁。我们必须看到,穷人为改变命运铤而走险不惜犯罪的可能,和"宁当三奶,不嫁穷人"被认可的程度是成正比的。笔者不禁担心,这样一个荒谬的帖子引来的同情和喧嚣,莫非预示着一个贼娼当道的时代正要向我们露出狰狞的面孔?
宁做三奶 不嫁穷人
(2008/09/15 13:00)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坦承堕落无奈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这个9月6日下午发在新浪杂谈版的帖子迅速蹿红,并被各大论坛转载,短短3天点击率飙至70多万。争议声中,大部分网友对这位身在上海的农家女的无奈发出共鸣,在该网站9月10日所做的调查中,18856名网友中有68%对发帖者表示理解。
“上大学后才吃到生命中第一根油条”
“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骂我,但请有精力骂我的人仔细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考虑我是不是该骂。”一开始,她这样说道。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女孩,家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用她的话来说,那是一个“真正的农村”。没有公路,离最近的汽车站还有20公里。
在这样的一个村子中,村里人一年到头几乎没吃过新鲜的蔬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那里的土地只生产萝卜和白菜,二是这两种菜通常也腌着吃。村里的人怕费油,轻易不炒菜。所以“我到了大学食堂才吃到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
她的家庭,共有五个孩子,身为老大的她,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由于没钱治病,她和家人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死在了医院。
“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换来我的学业”
作为全村乃至全乡最早的、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能读到大学,少不了全家人共同的努力:三个妹妹全部辍学打工,最小的妹妹七岁时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我是农家女”上大学时,还是公费,只要考的分数够高,学费还可以承受。所以卖掉家中一头大肥猪换来的600元钱,让她能够顺利入学。
求学之路的艰辛,家庭背景的贫寒,让她在学校里“每天吃馒头咸菜,只穿校服,更不懂用什么化妆品”。她说自己到了大学才明白“穷是多么可耻的一件事”,曾经,有个同学的妈妈找到学校要调宿舍,说她的宝贝女儿不能跟一个小乞丐住在一起……
“毕业后的多次失业最怕的是生病”
好不容易毕业了,学校不再包分配。“我是农家女”只能自己找工作,只能留在城市,因为读了那么多年书,再回农村会成为反面教材,成为村里人“不让自己孩子读书的借口”。
后来弟弟也考上了大学,为了弟弟的天价学费,为了母亲的医药费,她辗转过很多城市,做过很多工作,却渐渐感到绝望。“一个长得不算好、英语又不好(我们农村的学校是不教英文的)的女子想找个能挣钱的工作太难了,我又不想去放纵自己,所以一下子感觉没了目标,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最终,听说上海工资高,她到了上海,找到一份公司文员的工作,一个月1800元。每月交给家里800元,合租房加上水电600元,剩下400元留做生活开销。她说自己最怕的是生病,一次因为营养不良晕倒,被送到医院后花了一千多元钱,“没病死差点吓死”。
“生活重压下的堕落是一种无奈”
可是,就这样一份对一个“年近三十,长得不算漂亮,学中文,不懂英文的女子”来说还算满意的工作,也在8月份因为身份证的问题丢掉了。她说自己下个月交不上房租就要被赶出来了,她可能会饿死冻死,在没死之前总结一生——“归根到底都是穷”。
再看看一起到上海的几位农村女孩,几年中的变化,更令她感觉堕落是一种无奈:除她之外的三个女孩,一个做了香港人的二奶,住高楼穿名牌吃大餐,每月还有一万元零花钱;一个在夜总会做了小姐,虽然被唾弃,但至少不担心吃住了;一个嫁了同是农村来的打工仔,两人在上海月收入一共5000元,本来日子还算幸福,可老公的一场大病,让生活变了样。一个人的工资,应付开销,应付治病,还要应付老公家人,要寄钱回去,因为她的婆婆说,“儿子也是全家人辛苦供出来的,不能挣了钱不管家里”。
所以,这个女孩忠告“我是农家女”,要嫁就嫁得好一点,至少有个房子,不用生活在随时都有可能被赶上街头的恐惧中。要不就别嫁,不嫁一个人受穷,嫁了两个人一起受罪,说不定还得承担另外一个人的穷。哪怕做二奶,也千万别嫁给一个跟你一样穷的人。
最后“我是农家女”说,不做二奶是因为没有机会,因而才会有这个帖子的题目。■
回应质疑
“我发帖并不是想博取同情”
11日,网友水妖联系到“我是农家女”。她说:“我后悔发这个帖子了。”她现在最害怕的事情是身份曝光,让父母家人难堪。
“对于质疑的声音,我没必要解释。发帖时有些冲动,没有目的。”她不愿说出自己的身份,就叫我“农家女”吧。她说自己失业了,生病也不敢去看,怕没地方住、怕没饭吃、怕饿死,感到很绝望,才发帖发泄一下,没想到引来这么大的反应。
虽然有很多网友跟帖,表示要帮助她,给她提供工作机会,但她没有和任何人联系。“怕到时候说不清楚,我只有谁都不联系。”
“农家女”说,自己的真实情况比帖子中所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家乡在河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看到她的有关报道后,央视《大家看法》栏目联系她做节目,可能会拍摄她家乡真实的画面。
“我还没想好做不做节目。”“农家女”说央视还在和她沟通。
“我不想要资助,只想有个工作机会。”“农家女”说,她不愿再做文员,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尝试一下销售,以前卖过保险的经历也许能帮她。问她,如果西安有机会,是否会来工作?她迟疑了一阵说:“那么远,我没有路费。就算去,我也想自己挣路费,不想接受别人资助。”■
网友热议
支持方:你会比别人更自尊不可能做二奶三奶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帖子发出后,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虽然有反对的声音,可更多人对楼主“我是农家女”表示了支持。这些支持,并非源于对标题观点的赞同,而是对她的现状表示理解,希望能鼓励她走出低谷。
网友们认为,她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的确存在的,的确在一些边远的地区,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人的想像。
没有被占用:我觉得你写的这些很真实,也很感人,尽管有一些笔误。为你的坚强加油!也许是因为你活得太无奈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jiangtong4650:你写的农村现状及农民性格很真实,同情你的处境。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她的经历并不是个案,而是不少70年代生的人共同的感受。“同是70年代出生的”: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不知道,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遭受的打击——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大学时,正赶上国家经济方向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阵痛之中,思想转变也要有个过程。
“看明白了,你不可能做二奶三奶。”“欢迎你来唐古拉”是理解她的网友之一,他说:看了你的经历,你和你的家庭,一直那么坚强过来的,很佩服你的父亲,他能坚持到你们姐弟俩都考上大学。从小吃这么多苦,我想你的性格内向而倔强,你会比别人更明白自尊的意义。
除了对她精神上的支持,一些网友还付诸行动,伸出援助之手,希望能够帮她找到一份工作,以解她燃眉之急。
批评方:实在是拿无聊当有趣!
mutougade:实情,实话,能理解,但请你还是往好处看。一步错步步错。
风十三:照这个逻辑,女人还可以做二奶,那农村出来的男人该怎么选择?这些人的命运不是更悲惨么?人要勇于奋斗进取,二奶有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几年的青春换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悔恨!
朱朱: “我是农家女”,让我告诉你,不要怨天尤人,靠贫穷吸引人的神经是不道德的!你们这些幕后推手由于对社会现象不满经常捧出“二奶”“三奶”这样满天飞的话题,实在是拿无聊当有趣!■
专家观点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背后站着残缺的权利
如果将作者的“经历”视为一段社会研究的文本,那么,对这段文本稍做分析,就可发现,今天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几乎所有困境,诸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缺乏、学费昂贵、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等等,这篇帖子几乎无一遗漏,都涉及了。就此而言,对“她”的兴趣,对很多人来说,毋宁说是对自身际遇的兴趣——有多少人能够挺直腰杆说,自己已经圆满解决了上述所有难题呢?你没有解决,那你就该有或多或少的“同病相怜”在内。
观者同情“我是农家女”是这篇“经历”博取眼球的原因,而我认为,“她”悖于主流的观点应该有更高的眼球度。
我们的社会,一向乐于推崇逆境奋发、凭借加倍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典型。然而这种推崇,往往在以“成功”论英雄、肯定个人超常付出的同时,却忽视了检讨机会是否平等、权利和保障缺失对当事人是否造成损害。由此传递的潜台词是:无论是否拥有支持性的环境,你都应该、都可以取得“成功”。而“我是农家女”却告诉人们,对于“她”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恰恰在他们当中,更多存在着像她这样仍在苦苦挣扎的弱者,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成为励志榜样。
而励志榜样的故意存在,却遮蔽了“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窘境,并且使问题的延误至少找到了道义上的借口。剥开事情的本来面目,这样的“经历”所提出的疑问就应该是:为什么社会至今仍存在出身的鸿沟,弥合鸿沟还需要多久?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理应得到机制性的修复,而不是指望个人凭借自身奋斗去克服——绝大多数人都并不具有超常的天分和毅力,也不会特别幸运,但无疑都仍有权享受一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的宣言,或许又要让一些道德家感慨世风日下、女性道德的堕落。且慢扣上这种帽子吧,要知道它不过是源自从来都有的社会规范:与男人的关系决定女性的命运,她们可以通过这种关系谋取更好的生活,甚至有时这是她们仅有的机会。作为一时惊人之语,这种话更应该被看成是对社会排斥的想象性反抗,就此应该考问的,不是弱者的道德自持,而是背后的体制。
“从历史的眼光看,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印象;但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作的挣扎奋斗。”美国学者孔飞力在《叫魂》中对乾隆盛世的描述,或许也很适合挪用于今天的中国:人人都想挤上那奔向富裕的列车,上了车的人害怕被抛下,赶不上车的则难免沮丧失望,自怨自艾。在这轰鸣声中,弱者的悲叹只能丝丝可闻,但他们确实在那里,他们同样属于中国的现实
相关链接:
长沙一美女大学生:我就喜欢做二奶 有错吗??(组图)
字体: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08-7-28 11:38 作者: Kevin编辑 来源: 网易论坛 查看: 345次
我是长沙的女大学生,我就喜欢做二奶,没人逼我,我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有错吗?喜欢有钱的,做官的男人有错吗?喜欢别人宠着,别人在我身上花钱有错吗?
对于那些黄脸婆,看她们的眼神,我就想说,惹着别人啥事了,有本事看好你家男人。
不论支持还是不支持.我们二奶已经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不然为什么会有天上人间俱乐部的存在,不是因为我们自甘堕落,我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是在堕落,我们很幸福的样子你们根本看不见,你们根本不懂得体会当二奶也是有幸福的.我们做二奶也是社会的需要,男人努力赚钱,升官,最终也不过是满足最基本的原始需求,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包装的多好,嗨!没办法,"一夫一妻"的产物,现在的社会就必须满足精力有剩的优秀的男人的需求.
买不起LV香奈尔,买不起
二奶得罪谁了?至于让你们这么大动干戈吗?我们想过的好,玩的潇洒,就靠家里的几百块钱去自食其力,看能行不?
放着好的身体,白白荒废,岂不是浪费.也对不起自己.


我就烦有些人站着说话不闲腰疼!
什么事都是相对的,不也说了吗,**也是人,起码还有个**吗!没经历过人家的事,没经历过别人的事情,别瞎咋呼!   看我们学校的男生,什么时候才能混出个人样.难道也要等上二十年三十年,等自己也变成黄脸婆.还不如趁现在年轻漂亮,早出道.   长沙真是太保守了,一点开放意识也没有.我只希望我们这些做二奶的女大学生,就想做家教的学生一样,有着正常的社会地位.别用歪眼瞧我们.   我做二奶,因为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