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艺轩:傅斯年:走出古城的传奇人生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01:53
 是他,在1919年担任“五四运动”学生游行总指挥;是他,主持发掘安阳殷墟,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是他,在重庆谈判中斡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他,就是傅斯年。
    “一、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敬礼。二、保护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图书馆。三、保护中国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聊城北街的住宅。”——这是1947年1月5日发表在延安 《解放时报》、重庆《新华日报》的《八路军解放聊城入城三项命令》。是什么让攻城的八路军对他这样敬重?
    然而,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却鲜有记载。这,又是为什么呢?

傅斯年铜像

傅斯年陈列馆内景

傅斯年陈列馆大门

傅斯年像

出身名门却自幼受尽苦难

    傅斯年族侄、聊城傅斯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傅乐铜向记者介绍说,在聊城古城北门路东,有一座占地20多亩的府邸,府邸坐南朝北,大门上悬挂“相府”匾额,大门两侧是康熙书写的对联:传胪姓名无双氏,开代文章第一家。这就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住宅。
    傅以渐去世二百多年后,也就是1896年,傅斯年诞生在这座已经衰败的相府里。虽然出生在名门望族,但傅斯年自幼受尽苦难。9岁那年,傅斯年丧父。此后,爷爷傅淦就成为童年傅斯年的依靠。
    傅斯年的启蒙老师是孙达宸。值得一提的是,孙达宸是聊城闻名的私塾先生,饱读诗书,终生教书。他所设立的私塾在现在的古棚街北首附近,离相府仅一箭之遥。1901年,5岁的傅斯年在爷爷的牵领下,第一次跨进学堂。
    1908年冬天,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蓝呢小轿,从天津来到聊城,过了北关桥,轿子在相府门前停下。这是傅斯年父亲傅旭安的门生侯雪舫登门拜访。对于傅斯年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此后,他被侯雪舫带到天津读书。天资聪明的傅斯年从此离开了聊城。傅乐铜说,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

“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总指挥

    1919年的5月,北京的迎春花已经盛开。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北京爆发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就是“五四运动”。
    早在1916年,傅斯年就考入北京大学读书。三年后的1919年,风华正茂的傅斯年不仅参加了震惊中外、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五四运动”,而且他还被推举为学生游行总指挥。
    巴黎和会上,中国在列强面前成为一只待宰的羔羊。被日本割占的山东,正是傅斯年的故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句名言激发出傅斯年强烈的爱国热情。
    “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严惩卖国贼!”在游行中,傅斯年与同学们挥臂高呼。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傅斯年带领学生直奔赵家楼胡同,控诉卖国贼曹汝霖出卖山东的真相。傅斯年带领游行学生冲进曹汝霖府邸,曹汝霖仓皇逃跑。愤怒的学生随之火烧曹宅,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考古发掘推翻“中国文化西来说”

    三百多年前的1625年,在中国西部发现了一通石碑。正是这通石碑,让世界开始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质疑。
    石碑上刻有叙利亚文字和汉字的混合文字,史学家称这通石碑为聂斯托里斯教石碑。正是石碑上的这种混合文字,让西方史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由西方传入的确凿证据。
    无独有偶,1921年,在河南仰韶村又发掘出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仰韶文化。此后,在陕西、甘肃等地也发现很多类似仰韶文化的遗存。
    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并没有给中国史学界带来惊喜,反而带来一种更大的迷惑。
    迷惑的产生源自这种古老的彩陶,因为在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彩陶与中亚、小亚细亚以及东欧发掘的遗物具有相似性,于是,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使“中国文化西来说”几成定论。
    对于傅斯年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像一根鱼刺扎在他的喉咙里,他一直在寻找突破。河南殷墟、山东城子崖考古发掘是中国考古界乃至史学界的两个“漂亮仗”。殷墟考古发掘,奠定了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而城子崖发现的龙山文化、夏代、周代城址和岳石文化堆积,填补了中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这再次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这两项考古发掘,也彻底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傅斯年主持、参与了殷墟发掘和城子崖发掘。有学者甚至认为,没有傅斯年就没有殷墟、城子崖考古发掘,没有殷墟、城子崖考古发掘,就没有现在的中国考古发掘。

重庆谈判时傅斯年穿针引线

    1945年7月的延安机场,迎来六位来自重庆的“客人”,他们是为国共合作而来。这六位“客人”中,有一位操着聊城口音的人,他就是傅斯年。
    傅斯年在北大读书时,曾与毛主席相识。这次他来到延安,第一次踏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在简陋的陕北窑洞里,傅斯年与毛泽东促膝相谈。傅斯年对毛泽东的胆识和人格非常佩服,并提出想保留一幅毛泽东的墨宝。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傅斯年,并疾笔挥就。“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就是毛泽东为傅斯年书写的墨宝。
    傅斯年为国共合作奔走,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挑起国内战争。1949年,蒋家王朝终被推翻。
    傅斯年随之迁到台湾,并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傅斯年因病溘然辞世。

今天的傅斯年研究逐渐兴起

    一生跌宕起伏,这注定了傅斯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特别是他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后,他的名字渐渐被淡忘。
    傅乐铜说,傅斯年在“五四运动”、考古发掘、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傅斯年的名字在一些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被客观地记载进去,这无疑是一个遗憾。
    但是,令傅乐铜欣慰的是,1990年,聊城傅斯年研究会成立,并举办了三届傅斯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傅乐铜还告诉记者,今年8月,在聊城还将举行傅斯年学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