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温网第八冠视频: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5:24

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

在宁海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法制讲座

陈有西

2011.12.6

建设法治政府是时代要求

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求
三十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积累,从经改到政改
十七大提出的顶层设计理念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有法可依
国内环境要求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国际环境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
民智已开倒逼政府依法行政
新一代共产党人建功立业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

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国发[1999]23号)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重要任务

2004年3月,国务院公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正式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十年建成法治政府.

2008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2011年, 全国人大宣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
    ——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为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
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治安事件:针对公共场所、机关、学校的犯罪
经济问题:债务链、企业倒闭和重整问题
打黑问题:如何对待黑恶势力和民营经济
拆迁事件:土地财政下的公共政策
税收事件:征税权、用税权和社会负担

劳资关系:历史矛盾的积累和释放
腐败问题:保护干部和打击腐败
上访问题:诉求释放和法治终局
政治事件:改革焦虑、不满情绪与敌对情绪

变革时代的法治事件标本


通钢事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新思考
重庆打黑:民企行为的法律界线
宜黃拆迁:土地财政与社会公平
阜阳白宫事件:行政问责高压下的上访人致死
上海钓鱼执法:利益链条下的执法公正性
阜阳沙河酒业案:政府诚信与权大于法
山西煤矿国有化:法治失效与民企权益困境
都邦保险僵局解除:民企与政府关系
珠三角撤资:劳动合同法和公平与效率观

中国正在酝酿进一步的改革

今日中国的政治宽容和舆论环境宽松
        人民日报的不同声音
        中央党校的思想活跃
        左中右网站不同声音同时存在
        网媒干政现象方兴未艾(谢朝平.徐武.李庄)
        很多行政滥权现象得到及时纠正

        对待不同意见者的处理方式相对温和
        自发选举人出现并得到官方舆论的支持
        村级选举开始走向成熟
是乱象还是希望?
《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我们的改革开放》

       
政治开明的背景原因

高层领导班子的执政为民理念
经济改革三十年成功后的自信
政改滞后综合症反思后的共识
网络科技时代到来的政治公开局面
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倒逼维稳思路改变
改革三十年后的国民人文基础进步
体制内改革力量的上升 开明政治的共识


珍惜这种“思想僵持阶段”


善意地理解当前的政治局面
给当政者时间,理解改革的复杂和困难
中国是一艘慢慢前进中的航船
防止激进主义思维打破这种僵持
坚持改良和改革,防止不应付的代价
坚持探讨对话,防止社会陷入矛盾对抗
当前中国不具备完全否定现体制的力量

中国政治还会走向进一步的宽松

对高压维稳教训的反思和修正
官方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日渐丰富
国际社会在开放环境下对中国的影响

成文法体系为中国民主力量成长设计了通道。

《宪法》、《选举法》、《物权法》,

25个已经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

中共十八大前的政治开明迹象,新一代政治家产生
中国民智已开,中国不可能还有文革的思想基础和力量基础
不论什么样的政治力量掌权,大国政治不可能长期保持人治

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行政体制改革一再失败,

机构日益臃肿,食利阶层膨胀,公务员社会最热门

7800万党员,近2500万公务员和基层干部,

维持庞大的机构开支是当前中国的百病之源,

对底层民生越来越甚的抽取

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垄断、利益集团垄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社会分配不公的百病之源

中央和地方争利,

中央集权拿走社会资源性利益和税收利益,

地方政府转向卖地为生,

税外乱收费泛滥,是中国拆迁悲剧、官民冲突的直接根源

中国法律漠视私权保护,

法律界线模糊,网尽天下良民,

国民无恒产无恒心,是中国社会不稳的根本性根源。


变革时代的社会情绪


公权侵夺和公权腐败引致的仇官心理
权力获利和垄断暴利引致的仇富心理
高压维稳、作废法院引致的暴力心理
公权无德、篾视规则引致的对抗心理
舆论欺骗、虚假宣传引致的失信心理
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引致的浮躁心理
门阀观念、权力世袭引致的谀官心理

政治道德缺失扭曲中国政治

单纯向上负责会导致政治失去民心
向上负责导致政治人物丧失公共道德
向上负责导致急功近利、虚假政绩观
高尚宗旨与现实背离,导致公共政治中假话泛滥
公有制导致权力人摄取公共财富易如反掌
权力非民选,导致政治分肥公开化,只能有限反腐败,家法治国

社会稳定的应对方法

矛盾高发的原因:改革不配套
解决矛盾思路选择:高压还是疏导
行政问责是个双刃剑:瞒报与截访
群体性事件与恶性事件
法治解决与权力解决
法治解决与高压解决
法治解决与化钱买平安
法治解决与法庭的作用

依法行政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
中国社会的税收问题
行政权力的控制问题
社会民意的上达问题
行政问责与株连执法
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依靠法院还是依靠控制

中国法治环境与民营企业发展

私有财产权与民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回归
所有制理论和对资本价值的重新审视
两极分化、均贫富观念对民企业发展的影响
    意识形态  劫富观念  剥削观念  富二代  豪华车
原罪理论
 假冒伪劣  权力寻租问题  为富不仁(美女煤老板)  税收问题

行政权的制约,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法律界限,侵占问题,集资问题,涉黑问题,税收问题,土地问题
劳资矛盾。就业企求与管理效率问题;

企业负担与税收、五金;生产成本与就业贡献。
民企的传承问题,财富的传承、管理的传承

企业资金困局与解决方法

民间融资、银行融资、信托融资、

融资租赁、企业发债、上市融资

银行单一融资的利弊

银行的调控作用和逐利特征
中国商业银行的行政权特征

上市融资的优势和经验
上市融资的代价和劣势
现代企业制度的防火墻功能
政府的扶持和促进功能


民间金融问题和法律界线

民间资金链的断裂的法律后果
民间合法融资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存款
企业犯罪打击和企业经营保护
行政追缴和司法终局拍卖
国有公司与民营企业
计划经济权力和自由经济运营
所有制公平和所有制歧视

破产重整对处理企业危机中的作用

企业破产法是企业再生法
浙江省破产重整的成功经验
破产重整的债务处理方法
重整成功的几种方案
政府对企业危机的解决之道

中国的土地问题和拆迁矛盾

土地制度的沿革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政权问题
土地公有和土地流转
土地财政与国民负担
拆迁问题的根源是土地权问题
问题根源:行政化收回、市场化售出
眼前发展与长久民生

社会矛盾的治理方法

行政权和司法权
行政权的优势和不足
司法权的优势和不足
民事方式治理
行政方式治理
司法方式治理
          民事司法、行政审查、刑事司法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审查
司法权的终局性和救济性   

村级自治组织建设问题


宁海全县363个行政村中,361个村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360个村完成村监会换届选举。此外,全县426个社管会应换届选举,除了9个因县集中安排工作延迟换届外,已有411个完成换届选举。
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和民政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贿选、破坏选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加强对“五种情况人员”不能确定为候选人(自荐人)规定的宣传,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并将通告在各村张贴,做到人人知晓。在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中,通过宣传,使23名第八届的村民代表对照任职条件,主动退出竞选;有31名拟参加自荐竞选人主动归还长期拖欠村集体资金12余万元,1名第八届村主任因刑满释放未满5年,主动退出竞选行列。

变革时代的中国法院

法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衡器
一个国家法院为什么必须超脱独立
中国法院能否承担维护最后公平的功能
《宪法》司法独立原则
法官产生方式和管理方式
中国法院能力矮化的原因
重建中国法院权威是中国政改的必由之路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

今日中国:强势政府和弱势法院
市场经济为什么不能让政府说了算
为什么要让法院说了算(制度的科学)
今日法院说了能算吗
司法没有最后确定力的严重后果(上访、无公平标准)
社会的正统力量最终靠司法公正维系
司法腐败和无确定力必然导致天下不稳

县域治理的一些新动向

基层选举与村民自治
广东的放开社团登记探索
重庆的基层直选探索
浙江的民营经济放权
减少管理层级问题
精兵简政问题
干部执行力问题

结束语

提高领导艺术
坚持依法行政
贯彻民本理念
建设和谐社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