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原装包: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6:00:42

 

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1) “华尔街风暴”给了中国

发表日期:2009-3-13

 

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1) “华尔街风暴”给了中国创造世界货币的机会 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  2008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经历了天灾人祸之后,又卷入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当中,进而伴生了实体危机!华夏一片萧条的景象,有人曾经这样感慨:“现在走在大街上都能闻到经济萧条的味道!” 而2007年十月份A股筑顶时中国股市里还能“听取牛声一片”!短短的一年,体会了冰火两重天的感受 (1) “华尔街风暴”给了中国创造世界货币的机会 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形成了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也就在那次会议上,美元得以独霸天下。在当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是挂钩的,一美元差不多值一克黄金,全世界人民与国家都信任美利坚会坚守这一承诺,人们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称美元为“美金”。可到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竟然取消了这一承诺,使美利坚合众国“印纸币”成为了“产业”,也就是美国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打开印钞机,而无需考虑他国。但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地位,世界不得已容忍了承诺的取消,可人们依然寄希望于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和人类“正义的领袖”,应该有他的地位约束力与道德约束力。但是,美利坚合众国只受自己的法律约束,不受人类道德约束,20世纪60年代末期,欧洲要求把美元兑换成黄金,美利坚合众国不仅没有兑现一克黄金,反而说:“货币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美利坚的承诺只是一句谎言而已,最终左右世界经济霸权的核心要素——世界货币——美元,无理智地增发、无节制地扩散,无限制地掠夺世界资源。这种置法制、道德、正义、权益于不顾的行为,会让自己面临灭顶之灾,更难以接受的是把那么多无辜的经济体和善良的人们拖入了深渊。在时间刚迈入21世纪第八个年头,华尔街就用悲鸣敲响了警钟。 如今,美国的第一个高科技的泡沫已经在2001年破灭了,第二个房地产泡沫也已经破灭了,第三个美元的泡沫也即将破灭。美元泡沫破灭以后全世界用什么样的货币替换?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状况最好的国家,在本质上与“二战后”的美国十分相似,但我国的经济质量与国力还不能支撑自己成为世界领袖,中国也没有充当世界经济领袖的愿望,人民币目前还不足以成为世界货币。但为了正义与未来,为了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和货币秩序,中国必须说话。因此,中国应该以正义、公平和稳定的名义站出来,与世界各国一道制订世界货币新秩序,在经济国际化大趋势条件下,既要当自己国家经济的主人,同时还要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主人之一。应该说,“华尔街风暴”给了中国创造世界货币的机会。
:2009-3-13

 

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2)美元地位和人民币的话语权 金融危机下,中国走向哪里? (2)美元地位和人民币的话语权 金融危机对美国实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美国霸权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但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第一大国的地位和根基并没有动摇,有很强的危机修复能力;美国的GDP是欧盟、日本和中国三大经济体的总和,相当于日本的三倍、中国的五倍;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具有世界地位;美国制造业的绝对和相对的生产率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世界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美元世界,美国依然是主导,欧元也好,人民币也好,暂时还不具备叫板的资本和条件。但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问题,人民币正迎来历史性的机会。中国应该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的话语权。  2009年2月7日,香港《大公报》刊发署名林华的评论文章《人民币扮演“乱世英雄”?》 一文,文章借用分析人士的话说,2009年是国际货币多元化重构的一年,金融危机带给美元的震荡给多种货币提供了扩大话语权的机会。因此,中国应该继续人民币改革,从而让人民币在这个乱世中脱颖而出。 文章当中说:  一种货币“硬化”的过程,必然需要另一种货币的“软化”为代价,而这种软硬的转换,一晃很可能就是上百年的跨度。除此之外,另一个因素或许更为重要,即人民币最终将走向哪里、实现怎样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想好。 从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动作频频。不久前,中国已与俄罗斯等周边8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周边化”进程悄然起步。与此同时,要求人民币区域化、跻身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呼声也空前高涨。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货币需要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力量做后盾。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稳定的政权、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与广度、债券市场落后、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没有完成。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体制而言,人民币尚不具备成为区域化、国际化货币的实力。 话语权已扩大 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2008年年末美元指数的反弹幅度最高竟达到15%;日元兑美元全年上涨了18%,日元兑欧元上涨了22%。2008年美元与日元的完美表现,使得2009年的美元、日元腰板挺直。 尽管如此,但2009年的美日强势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两种货币都存在无法回避的致命伤。对于美元而言,美国政府的几次大手笔救市所造成的财政“亏空”将会是其上升途中的最大绊脚石。 对于日本,一个依靠出口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方式的国家来说,本国货币的过快升值不会是一个长期利好的消息。有消息称,日本央行非常担忧日元飙升的问题,因此可能会数年来首次采取公开干预的措施遏制日元涨势。 1月15日,欧洲央行再次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2.0%,进一步打击了市场的信心。欧元成为了2009年承压最重的主要货币。作为一个刚刚诞生十年的货币,欧元目前陷入了一个内忧外患,双重夹击的棘手考验中。 美欧货币的交替贬值对2008年全年升值了12.66%的人民币形成了围攻之势。对于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的中国来说,应该早做布局,以求突围。分析人士指出,2009年是国际货币多元化重构的一年,金融危机带给美元的震荡给多种货币提供了扩大话语权的机会。因此,中国应该继续人民币改革,从而让人民币在这个乱世中脱颖而出。 去年12月以来,中国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方面动作频频。 去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促进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进行了磋商。此前中俄已经进行了5年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尝试。 去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或38万亿韩圜(合28.29亿美元)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开启破冰之旅 有关专家指出,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及金融往来密切,产业间的依赖性也很强。在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仍持续的当下,中国央行此举不仅对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及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有重要的作用,也令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历史意义非凡。本次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以单一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及当作储备的缺陷越来越大。在反思危机产生根源的同时,各国都提出了加强国际间监管及扩大国际货币种类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分析人士表示,该措施可有效规避人民币和韩圜未来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稳定了金融市场。同时,中韩双方在获得互换资金后,有利于双方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费用。 近来,有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尽快提升人民币地位,最终使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货币。 专家们对人民币的热情很高。但是,树立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显然不是一回事。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宏伟目标的诗意描绘,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解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方式方法、时间以及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从历史以及现实环境看,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必定遥远而艰难,情况的复杂性也不能有丝毫的低估。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最主要的障碍包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中国维持持续的贸易赤字以输出人民币,这与中国现行经济结构或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 贸易赤字是货币输出的主渠道,但是贸易赤字意味着一国就业岗位向境外的转移。 目前中国国内消费投资比例严重失衡,投资拉动当前经济增长但导致产能的巨大扩张。换言之,在消费比例大幅度上升、服务业迅速崛起之前,中国不存在大规模输出人民币的机制。 人民币亚洲区域化过程将受到国际分工体系的限制。目前中国处在产品国际化生产的垂直分工体系的中端,从亚洲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欧美国家。通过对亚洲国家的贸易赤字输出人民币的同时,我们将在对发达国家的贸易盈余中输入更多美元。如果不用美元而是直接用人民币支付从亚洲国家的进口,那将积累起多得多的美元储备。 国际化难题多 假定各国居民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选择,建立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而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基础上,那么中国作为亚洲国家债务人的负担将不断上升,而作为美国的债权人的权利将严重缩水。这无疑是双重利益受损。 

从历史上看,美元取代英镑、法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其间还借助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运气”。一种货币“硬化”的过程,必然需要另一种货币的“软化”为代价,而这种软硬的转换,一晃很可能就是上百年的跨度。除此之外,另一个因素或许更为重要,即人民币最终将走向哪里、实现怎样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