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 child video:当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都争着去当官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6:21

当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都争着去当官时……

2008年10月27日07:39 [我来说两句50] [字号: ] 来源:上海商报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营造一个鼓励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积极“下海”创业或投身科技、人文、艺术等专业领域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25日零时截止,据初步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 预计到26日审核完,人数将突破百万大关,远超2008年的80万。前段时间深圳出现的40个大学教授竞争一个处长岗位的新闻,亦是当下我国公务员热的真实写照。

  公允地说,报考公务员热并不值得过度地惊讶,自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连银行保安员都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上岗,公务员“铁饭碗”令青年才俊趋之若鹜,岂不是更可以理解的事情?然而公务员热逐年增温,今年“高烧”到如此温度,在金融海啸横扫寰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大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生存艰难的当下,颇值得人们对此进行一番冷思考。

  涌入报考公务员热潮的这批青年的父辈大学毕业时,正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大学毕业生乃凤毛麟角,尽管彼时的大学生是政府统分的,但多数被分配到党政机关的毕业生未必是学习成绩和各项表现最好的,而分配进大型厂矿的毕业生占大多数,且和进机关的同学相比,并没有失落感。原因很简单,是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地位使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直接产生财富的生产第一线最先受惠,企业在“按劳分配”原则指导下发放奖金,技术人员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党政机关的人员俸禄微薄,且当时党政廉洁之风普遍较盛,权力寻租的空间有限。因此一些党政机关的年轻人生活质量不仅不如厂矿里的技术人员,甚至不如街头的个体商贩。

  今日中国公务员的待遇高吗?如果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那么会有人找出无数条理由反证它。事实上,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并非外人想象的那样高,他们也有难以为外人道的艰辛。但公务员热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职业必定有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吸引力,因为多数人是经济理性人,趋利是人之本性。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公务员加薪的说法屡次引起舆论关注,公务员的明收入和隐性收入也常成为各大网络论坛的热门话题。这说明公务员的待遇引起了其他行业人士的“眼热”甚至“眼红”。比单纯的公务员工资收入更让艳羡的,这是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基本无失业之虞,而且其风险是可知的,这个职业的抗风险能力远非其他职业能比。一般说来,企业规模越小,抗风险能力越差,街头小摊说关张就关张,而公务员是政府的雇员,只要雇主不解雇他,那么他所依靠的东家,在今天中国的政治体制下,是最可靠的。理论上说,经营风险应当和收益成正比,但在中国这一理论未必有效。民营企业的风险最大,但其收益前景日见萧条。一些垄断能源、交通、电讯的国有大企业,风险小收益大。而制定公共政策、收取赋税的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相比,风险更小,但收益不差。尤其一个强势政府,对公共事务过多的掌控,其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过大,如果再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体制,很多年轻人必定看好公务员职业的“期权”。

  中华民族是个政治早熟的民族,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创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和成熟的政治文化。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古代中国人过于看重当官,社会精英几乎第一选择就是应科举当官,使中国经济和文化长期处于僵化停滞状态、中国政治制度难以有变革的内驱力一个重要的原因。2500年前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与人者食与人”,成为后世中国社会的“铁律”。一个社会中教育水平最高、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都去当官,而不是直接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这样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必然不会太强,也很难成就我们中国的比尔·盖茨或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