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商务通在线聊天代码: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05:59
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作者:谢正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3    更新时间:2007-4-23

■湖北省公安县倪家塔小学 谢正明

  “智慧和人格在数学活动中生成”。细酌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数学课《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让我深刻领悟了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于细微处品不凡。

  师:(出示两根长20厘米和24厘米的铁丝)哪一个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生:24厘米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生:长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生:还可以说周长长的面积就大。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师板书:“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

  赏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经验性结论”。这里伏下的是一个智慧囊。

  师:这句话你们验证过吗?没有验证过怎么知道他的结论是否是对的?你们会验证吗?

  赏析:教者把引起学生心智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即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上。

  生:用求面积的方法来验证。(教师分发方格纸,学生画长方形进行验证,然后学生汇报)

  生1:我认为是对的,长是9厘米,宽是1厘米的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而长是9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面积却是27平方厘米。27平方厘米大于9平方厘米。

  赏析:这是一个有智慧的学生,他把两种长方形的长都定为9厘米,然后再进行比较,实际上他做了一个控制变量的工作。虽然这属于无关变量的控制,但折射出来的却是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生2:我认为不对,都用24厘米的铁丝来围,如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就是35平方厘米。比27平方厘米大。

  赏析:这个学生的发言有三个内涵:一是把生1的智慧进行迁移,把周长变量控制为等长来比较面积;二是思维有了一个移位,用事例验证了一个副命题“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并由此推理:因为周长相等时面积不一定相等,那么周长不同的面积就更有大小不同了,所以说“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大”根据不足。三是验证了一个逆向否定命题“面积大的周长不一定就长”。

  生3:我认为不对,如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比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大。

  生4: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

  赏析:这就是儿童思维的特点:当一个经验出现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判断,当两种矛盾的结果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重新思考,得出第三个答案。这是儿童认识由片面向全面的发展过程。

  生5:可以把结论改一下:周长长的面积就可能大。

  赏析:学生的思维有了进步。

  师:周长小的长方形面积也可能就大啊!

  生6:不一定大也不一定小。

  赏析:学生思维已发生了偏离——由讨论对错转向表述现象。

  师:你的话我无可指责。回过来,黑板上的结论是对还是错。

  赏析:教师很理智,也很机智,教学到了该“收”的时候了。

  生7:错的,因为它(指结论)说得很肯定。

  生8:“就大”(指结论中的词)就是“一定大”。

  赏析:学生思维明显转向,科学思想的严谨性在內化。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学生的思维、认识立刻清晰明亮起来。这就是心智训练的结果。

  师:24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多少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生边说师边在方格纸上演示)

  生(急切举手):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赏析:这是思维的火花,像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一样。有了思维的训练,有了心灵的触击,才有智慧的生成。

  师:理一理他的思维,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周长相等不一定面积相等。

  第二,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面积就越大。

  ……

  数学教学就是要抓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作出的数学思考。潘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上,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引发出“经验性结论”到学生明晰概念,其过程是一个触动心灵、生成智慧的数学思考过程。学生经验性推理结论出现后,受到了教师的质疑,于是学生开始验证,验证中收集了各种事实,看到了明确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与学生经验性的推理结论不符,因为他们坚信“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一定大”。这个推测不是勉强说的,而是经过思考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接受的态度,但又不能不承认事实。教师看准了这一触点,教学由此展开,伴随而来的学生的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