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svs灯亮是什么意思:长春老建筑物语—国都规划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31:59
长春老建筑物语—国都规划的特点

        关于长春的这个《国都建设规划》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业界的广为关注并加以研究。客观地说,关于这个规划的反映基本都是正面的。它在整体布局上、新老城区结合上、道路广场架构上、公园水系的利用上、未来发展空间上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合理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功能定位是这个规划的特点之一。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广场设置方面,先是定位几个大型广场并确定它周边的功能定位。大同广场(现人民广场)设计直径300米,作为经济中心;安民广场(现新民广场)设计直径244米,作为政治中心;新京南站广场(现西解放立交桥处)作为交通中心;南岭广场(现体育学院占地)作为体育文化中心,力求使重要的建筑物适当分散配置,构成城市的各次中心。在道路布局上,以大同大街(现人民大街)为南北轴、兴仁大路(现解放大路)为东西轴,辅之以主要的干线道路,将上述广场有机结合。各道路尽可能直角交叉,在斜向道路上(特别是现工农大路以南部分),将整个城区的方向随路布向,也照顾了东北气候特点的面向西南、更多采光的要求。

                                        1933年的时候,尚是一片旷野的人民广场

                  1934年的冬天,警察署已经完成,这张照片拍自于国都建设局楼顶

        而在道路的细节设计上,规划分为干线(20~60米)、支线(10~18米)、辅助线(4~8米)等三种制式。在干线和支线道路上,均为人车分离,即10米以上的马路均设人行道,而26米以上的干线路,更是用绿化隔离带区分了快慢车道。尤其是顺天大街(现新民大街),路宽60米,其中间有16米宽的“散步道”,这种散步道的设计是非常有特色的,即分隔了车流,在车流量继续增加时,保证了道路的可调整空间。

        说到道路,顺便说说长春街道的名称。当初各道路是仿照纽约的命名方法,南北为“街”、东西为“路”,宽38米以上的道路称为“大街”、“大路”,而辅助街路称为“胡同”。具体名称是“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和国都建设局长阮振铎共同商定的,基本都是中文里吉祥的字眼。比如“大街”有大同、万寿、承德、长春、顺天、东盛等;“大路”有兴安、兴仁、至圣、安民、盛京、民康等。可能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吧?有些街路的名称至今没改过,像康平街、清明街、安达街、北安路、锦水路、隆礼路等等。还有一些改动,应该说也算改得巧妙吧?“同志街”,原为“同治街”;“红旗街”,原为“洪熙街”;“兴安大路”跟“西安大路”,挂在嘴上差别不大!

         作为这个规划的另一个大特点是水系的合理利用。当时,长春自火车站往南,有五条水系都是自西向东流向伊通河。就是现在的胜利公园水系、杏花村和牡丹园水系汇集后的儿童公园水系、朝阳公园及动植物园水系、南湖水系。说利用的比较合理,就是因为实行了城市排水管道的雨、污分流。将雨水管道与公园水系的建设相结合,在适当的地方挖土填坝,形成人工湖,即可作为雨水的调整池,也是城市供水的临时水源地,同时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亲水公园。这种设计,在当初是世界上少见的,而日本根本就没有。

 

                          这是南湖大坝的初始模样,远处可见综合法衙的办公楼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长春诞生了不少人工的湖面。最大的就是南湖公园(当时始称黄龙公园),当时在安民大路(现工农大路)一侧建了一个宽15米,高10米的大坝,形成了一个湖面面积近百公顷的人工湖。另外大同公园(现儿童公园)、白山公园(现仅剩杏花村部分,原一直连到皇宫后御花园)、牡丹公园(也是西接地质宫广场)、顺天公园(朝阳公园并东通到动植物园)、动植物公园、黄龙公园等等。在国都建设的一期工程项目中,公园和运动场面积占新建20平方公里的12%,这是个很高的比例。到1940年时,长春的绿地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人均31平方米,已经远远超过日本的状况,甚至已经达到欧美先进城市的水准。应该说,在很长时间内,长春被称为“北国春城”、“森林城”,跟这份《国都建设规划》具有相当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