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家住建部吗?:浅谈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40:15

预拌混凝土是指集中搅拌以商品形式出售给用户使用的新拌混凝土,具有工业化、专业化大生产的特点,质量相对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更稳定,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也有利于节约水泥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粉尘、噪音等环境污染,有利于文明施工和提高工程质量等许多优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材料,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型工程、高层建筑以及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衡量混凝土的质量,除了设计要求的强度、抗渗性,施工要求的和易性或可泵性以外,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强度富余系数、强度标准差等等也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称其为混凝土生产水平。强度标准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进而影响强度富余系数的大小,这与混凝土搅拌站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以及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应处于中心地位,各方面都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

 一、 预拌混凝土的特点

    1.时间概念强,其产品是特殊的“鲜货”,不能较长时间贮存,自搅拌开始至初凝之前必须浇捣完毕。

    2.是“半成品”,从出厂开始至形成最终产品需较长时间(如通常以28天强度作质量验

收) ,其产品的最终形成必须依靠搅拌站与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质量结果不能在出厂时马上准确地检测出来。

    3.是机械化生产工艺,每一个生产环节均应保证连续正常运转,以免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

    4.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如原材料质量、计量、配合比设计、计划调度、生产工艺与设备、施工条件、人员素质、操作技能、管理水平、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甚至交通、气候等情况,都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因此,管理商品混凝土质量,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必须按照“三全”(全员、全面、全过程) 的思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试验检测手段及管理方法。这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以下,我仅就影响混凝土生产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措施,供大家参考。

1  原材料的选用与管理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在选用材料时,应以其性能价格比为依据(以每m3 混凝土的综合材料成本来分析) ,而不应仅仅注重其每一种单一材料的单价,这样才能选取到具有良好技术经济效益的混凝土生产材料。

    1.1  水泥的选取及管理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立窑水泥由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大部分存在强度低、稳定性差、控制手段缺乏、管理落后等问题,对这类水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批储存及检后使用(如安定性、凝结时间或28天龄期强度检验) ,实际上多数是即进、即入库、即用。因此,为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及提高生产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 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水泥。使用水泥切忌“朝三暮四”,不同厂家的水泥其成分及性能都有一定的差别,经常更换水泥牌号,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熟练掌握和使用。

    (2) 尽可能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总体来讲,旋窑生产的水泥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旋窑厂,其水泥质量稳定,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有利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

    (3) 与水泥生产厂家保持良好的联络,及时将使用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并要求其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等,以利于搅拌站及时采取相应的工艺应变措施。

    (4) 将水泥强度富余量、水泥强度标准差、标准稠度用水量、初终凝时间、对多数减水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

    (5) 运用统计方法对水泥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调整的依据。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控制,才能使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做到优选水泥品牌,严控水泥质量,混凝土的生产水平才可能获得提高。

    1.2  集料的选取及管理

    在选择集料时应注意集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这些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含泥量偏高,为保证原来的混凝土配制强度,需增加大约5 %的水泥用量;若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易造成堵泵,并且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砂、石集料的质量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砂、石分批堆放, 分批检验,分批使用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此外,在砂、石存放场所搭设防雨棚,稳定砂、石的含水率,也有利于混凝土生产水平的提高。

    1.3  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4  掺合料的选取及管理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掺合料有很多种,粉煤灰由于价廉物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形成的工业废渣,在其形成过程中一般未采取任何质量控制措施,因此性能指标波动较大,对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不利。此外,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因此,选用粉煤灰应选择相对固定的厂家,并应首选大型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因为其货源供应充足,质量波动相对较小。

    1.5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取及管理

    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掺量小、价格低、影响大的特点,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大部分外加剂是复配制成的水剂产品,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往往受检测手段限制,仅能对其部分指标值(如比重、含固量、pH 值、水泥净浆流动度等) 进行简单的检验验收。然而,复配的外加剂组分较复杂,通常加入了不同化学成分的缓凝剂、引气剂、早强剂、保塑剂等组分,对这些掺加的组分,外加剂生产厂家往往不在说明书上说明,这样造成使用上较难把握。同时,外加剂还存在与水泥相容性的问题,通常外加剂说明书给出的技术指标值及质量检验结果都是相对于基准水泥而言的,实际使用时这些数据仅起参考作用。因此,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及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售前、售后服务。

2  设备管理

    预拌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及规模经营,它的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要靠配套齐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设备完成,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及是否正常运转对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效率及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设备实行强有力的管理。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两个因素主要是设备的计量准确性及搅拌的均匀性。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由于采用了机械或电子称对混凝土生产所需的材料进行精确的计量,混凝土能够按配方严格的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并且使工程技术人员在混凝土中应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可能,也使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成为现实。因此,预拌混凝土在质量方面相对于现拌混凝土有明显优势,这个优势建立在精确的计量之上,假如没有可靠、精确的计量系统,混凝土的质量将难以保证,其优势也不复存在。

    混凝土中各种物料在体系中分布的均匀性对混凝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通过机械搅拌将各种材料均匀拌和是目前主要的方法。搅拌不均匀的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强度偏低、坍落度偏小、粘聚性差、泌水量大、难泵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局部混凝土无强度或局部缓凝的严重质量事故。

    在设备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砝码校验

    定期对称量系统用砝码校验,遇质量异常波动时应即时复验,以保证混凝土按配合比准确地计量,同时必须保持控制室、各称量控制系统的清洁,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生产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搅拌机维修保养

    认真做好搅拌机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搅拌桨及其附件的完好,保证搅拌系统各项使用功能的正常。在生产中应确保混凝土有足够的搅拌时间,切忌一味提高产量,随意缩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2.3  搅拌车无搅拌功能

    在混凝土生产中,切忌一点就是不要错误的认为: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的车鼓一直在转动,因此可以缩短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的车鼓虽然在转动,但是它的搅拌机理与搅拌机大相径庭。混凝土在搅拌机中受到强力的作用,体系中的物料发生了相对位移、而且作用非常强烈,这种强力在强制式搅拌机中来自于搅拌桨的转动,在自落式搅拌机中来自于物料被提升后凭自身下落的重力。混凝土在搅拌车车鼓中的状态看似自落式搅拌机,但是由于混凝土几乎充满了搅拌车的车鼓,而且车鼓的转动速度也比自落式搅拌机慢得多、因此混凝土受不到强力的作用,物料之间的相对移动很微弱,实际上混凝土在搅拌车车鼓中是相对于筒体整体移动的,搅拌车车鼓转动对混凝土所起的作用只是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层、离析,搅拌作用微乎其微。

3  组织机构的作用

    在混凝土搅拌站建立完善的行政组织机构及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构对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行政领导的质量意识,企业的生产水平也取决于行政领导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混凝土生产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材料、运输、销售部门共同努力,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的质量改进活动而实现,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实现的,它需要行政领导强有力的支持。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试验室通常扮演了质量管理机构的角色。它与建筑公司试验室或质检站试验室的性质和作用有很大区别,其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压试件、拉钢筋、发报告”,它的工作侧重点不是检测,而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核心技术部门,在质量控制、新产品技术开发、成本控制、技术服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其人员素质、试验设备、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代表了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和企业形象。因此,必须在试验室人员及试验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给予重点保证,一个工作卓有成效的试验室,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所降低的综合材料成本将会明显大于在加强试验室人力、物力方面所增加的固定投入和管理费用,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中必须牢固确立试验室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以充分确保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整个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以及现场施工处于严密的控制状态。

4  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的素质不高,没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旺盛的工作热情,没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即使有上好的设备和原材料,也生产不出优质的商品混凝土。此外,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地方性材料以及商品混凝土使用对象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原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质量监控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许多时候还需靠人的实践经验作出即时的分析和判断,它以理论为指导,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学科。因此必须重视人的管理和培训。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 责任心

    充分开展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开展质量教育,使企业的领导者、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工种的员工充分认识到: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企业信誉、经济效益和法律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岗位经济责任制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岗位对商品混凝土质量应负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

    2. 技术水平

    必须选用胜任的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 作为技术带头人和质量管理者。一个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又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技术负责人对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免重大质量事故、有效解决质量问题、开展新产品技术开发工作、降低综合材料成本、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及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技术力量、质量控制水平等方面直接代表了企业的实力和形象。

    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及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对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及其它工种人员开展商品混凝土的基本知识教育,使全体员工都了解商品混凝土的有关知识,并且熟练地掌握各个岗位应该掌握的技术技能和把握质量控制的关键。

5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比和相应的严格管理制度,即使有优质的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也不可能生产出既优质又经济的商品混凝土。因此,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均应高度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控制管理。下面结合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及施工工艺等特点谈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管理的一些问题。

    5.1  掌握必要的基础资料

    在设计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前,必须掌握下列情况:

    (1) 尽可能掌握工程概况和技术要求(如:是否是大体积混凝土,是否有早强或缓凝的特殊要求,是否要对水化热及温度进行控制,在抗渗、抗裂、补偿收缩等方面有无特别规定) 。

    (2) 必须掌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及其波动情况、供应能力和价格等技术经济数据。

    (3) 必须掌握施工工艺(如:泵送或非泵送、水下浇筑、自流平密实等) 、运输距离或时间。

    (4) 必须掌握季节和天气情况(晴雨天、温湿度、日夜温差、风向、风速等) 。

    (5) 必须掌握本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设备类型、人员素质、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等情况。

    (6) 必须尽可能掌握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和操作水平等情况。

    (7) 必须尽可能了解施工部位在混凝土质量验收评定中是采用统计方法还是采用非统计方法,以采用合理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δ值(即确定有合理富余量的配制强度) 。

    只有掌握住上述情况,才有可能确保设计出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并且经济合理。

    5.2  配合比设计的管理

    关于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管理,笔者强调以下几点:

    (1)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对象———建筑工程的情况十分复杂,每一个工程由于设计、施工、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均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因此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水泥制品厂(如:管桩厂、电杆厂、构件厂等) 不尽相同,后者的混凝土配合比较单一且相对固定,而前者则品种较多,牵涉面广、变化调整频繁、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结果的因素更多,其配合比(基准配合比) 必须由专人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理论设计计算,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本企业的工艺设备及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商品混凝土行业特点进行试验及调整,并在生产中进行动态控制。

    在配合比设计中切忌照搬别人的配方,混凝土的生产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分条件及场合的生搬硬套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的事故不胜枚举,教训深刻。因此混凝土在生产前必须经过严格而系统的试配试验,并且区分试验室与现场施工环境的差别,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由试验室通过试验取得的成果,还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 审核后才能应用于生产,未经审核的配合比不得使用。

    (2)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途中的交通状况、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工地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技术负责人在整个过程中起领导作用。

    (3) 对工程上应用的配合比进行数据统计,宜给每一个配方编一个不重复的编号,以利于质量追踪和信息反馈,并按工程单位分列存挡、备查,不得涂改或丢失。

    对长期停止使用的配方,在重新使用时应重新进行试验,复核该配合比的重现性,避免因原材料变化而造成质量事故,确保万无一失。

    (4) 科学合理的使用掺合料能够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应努力探索外加剂、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材料的双掺或多掺技术,掺合料的添加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也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质量,在这方面应做到胆大心细。

6  生产工艺的管理

      本文所指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堆放贮存、投料、计量、搅拌、出料和运输等五个部分,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管理是技术质量管理的基础,而技术质量管理则是企业的工作中心,只有两者高度紧密结合,在富有效率的协调统一指挥下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生产出优质、稳定、可靠又经济的商品混凝土。

    现将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6.1  原材料的堆放贮存

    (1) 砂、石堆场必须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在使用铲车上料或皮带上料时易造成砂、石含水率波动较大,水灰比不准,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强度都无法保证。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在堆场加装遮雨棚,或者分批进仓贮存,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等稳定砂、石含水率的措施。

    (2) 砂、石必须按品种、规格分隔堆放,严防混料,避免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执行。

    (3) 各种材料应标识清楚,特别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贮缸,进料口应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或受污染。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出现由此而产生的重大质量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6.2  准确无误的投料,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1) 生产前应先由试验室检测砂、石的含水率,同时观察砂的细度模数、级配及石的粒径、粒形、级配等情况,相应调整生产配合比。

    (2) 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如上料系统的设备(螺旋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搅拌机出料闸门及下料闸门等) 运转是否正常,尤其要注意外加剂秤斗的下料闸门是否关严,以避免因外加剂超掺而造成混凝土数天不凝结以至报废的重大质量事故。

    6.3  准确的计量,是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实施的关键,也是商品混凝土的突出优点之一。

    (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进行操作,并由电脑控制系统控制生产,实时记录称量数据,以备核查。

    (2) 每月定期用砝码对电子称量系统进行校验,以确保达到GBl4902 —94 规定的计量精度。

    6.4  应视搅拌机的类型、实际搅拌效果、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宜充分利用搅拌车在搅拌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搅拌效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缩短搅拌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搅拌叶片、衬板的磨损程度。

    6.5  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及操作员必须经常目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发现异常现象须立即进行检测。试验室除随机抽样实测坍落度,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外,还应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 遇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出厂。

    6.6  商品混凝土与现场搅拌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混凝土的运输。而从搅拌机出料到施工入模,应避免产生离析、分层、大幅度降低流动性以至凝固等现象,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为此必须有先进的运输车辆将混凝土运至工地。应着重控制以下四个方面:

    (1) 控制运输时间。为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从搅拌至入模不允许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视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坍落度大小和气温等情况而异,一般运输时间宜控制在2 小时内,从装料至卸料一般不得超过4 小时。

    (2) 搅拌车装料前必须倒净搅拌筒中的积水,出厂前可用少量有一定压力的水冲洗料斗和下料溜槽,但应控制水量:在运输过程中和卸料时,不得随意加水。

    (3) 重载搅拌车的筒体不得停止转动,以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等现象。

    (4) 及时清洗搅拌车筒体,时间间隔应控制在搅拌车每次从工地返回时,若工地较近则不超过4 小时,避免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挂壁,影响装载数量及质量。

7  商品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混凝土工程技术是一项材料科学和施工技术紧密结合的应用科学,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如何,最终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的工作性以及入模成型后硬化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商品混凝土在现场的质量管理及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因素须严格控制:

    1.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尽量为用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技术服务,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本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特点,将商品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如缓凝时间、浇注振捣成型方法、强度增长规律和养护要点等) 和供料速度等情况及时知会施工单位,并建议其对混凝土施工操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商品混凝土知识培训,使得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熟悉这一材料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搅拌到浇筑的间隔时间,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意义重大。因此要求调度和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路途的交通情况,与工地加强沟通,妥善安排车辆,并且提醒工地做好一切施工准备工作,保证搅拌车到达现场后,能够及时浇筑。通常,泵送施工应在45 分钟内卸料结束,直卸(塔吊) 施工的应在60分钟内卸料结束。

    3.搅拌车到达现场后不准随意加水,卸料时如果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可采用减水剂后掺法,添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和少量水,在搅拌筒内进行2 分钟的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方可卸料。

    4.混凝土取样应随机进行,并在一车混凝土卸料过程的1/4~3/4之间取样,施工单位应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否则该试件强度不能作为判定商品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5.对浇筑的现场混凝土,应进行充分的湿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防水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为了控制好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搅拌站宜派出现场服务员或技术人员,监督、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并及时与搅拌站各有关部门联系、反馈信息。

8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管理

     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直至施工的全过程中,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1. 把好五关、监督三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厂,确保商品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

    2. 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对原材料和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3. 反馈信息,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9  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明日的市场。混凝土搅拌站应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要求、用户施工的环境等情况来提供优质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最终目标是使用户用得开心、用得放心,同时也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