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her, ,,,,than. .:各地考古发现及其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0:46:30

由于中石器时代是连接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时期文化,所以它的文化面貌必然兼有两者各自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应该显示出过渡时期本身的鲜明特色。中国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既具有世界上其它地区同一时代文化的共同因素,又具有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亚地方特征。在中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月状分布地带,因山川地貌、植被、动物群落和温度、降雨量等条件的不同,各个遗址反映的文化面貌和经济状况也有所差异。
  陕西大荔沙苑地区发现的 20 多个细石器地点,考古界命名为“沙苑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确定的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考古工作者在沙苑地区多次复查,共采集文化遗物 8600 余件,其中选定出细石器、石片和石核标本可达千余件。这里的细石器两面加工的比较少见,有较多保留着原来的岩面,石片石器多采用直接打击法和具有单面加工的特点,因此沙苑文化的年代包括了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遗存,距今8000—10000 年左右。
  内蒙古阴山地带,在呼和浩特市以东的保合少、卓资县三道营、武川县大青山、乌盟哈达图和四子王旗、巴盟乌拉特中后旗等地都发现了细石器和石器制造场,其中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阴山山脉东段,尤其是大青山一带的山坡上。这些遗址和石器制造场很可能不完全属于一个时代即旧石器时代之末或新石器时代早期,而主要代表着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即中石器时代。从自然地理条件、不与磨制石器共存、不与陶片共生和石器本身的制作技术看,这一带是中石器时代猎人经常活动的地方。
  内蒙古东部海拉尔松山一带发现的大量细石器和打制石器,比阴山地带的遗存更为丰富。这里发现的中石器时代遗物,以代表性的扁体石核和完全采用直接打法剥片的石片石器为特征,充分显示了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石器制造技术的过渡状况。以船体形为主的扁体石核属于较为原始的形制,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可能距今八九千年。
  广东南海西樵山遗址,是华南地区发现的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遗存。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之后,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多次到西樵山进行复查和试掘,这里石片碎屑漫山遍野,其中包括大批典型的细石器,也有一些磨光石器和粗陶片。一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根据各种资料的综合对比,这一带遗址中含有中石器时代的遗存是没有疑问的。
  末次冰川之后,西樵山一直处于陆地环境之中,石器发现地点有一些分布在山麓,一些分布在山上,从埋藏环境和发现情况看,不象是原生的,而是由山上被流水冲刷下来之后在山麓重新堆积的。这种冲刷自晚更新世至5000 年前,至少有两次大的沉积,大约经历了距今 12000 年至 5000 年左右的漫长岁月。所以,广泛分布在十几个地点而风格又有差异的西樵山地区石器遗址,大体经历了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不同阶段,有的遗存也可能会延长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其中发现于老洪冲积扇内的石器,时间不会晚于 8000 年前。
  西樵山遗址诸地点为探索自独石仔、黄岩洞等中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广东省西部发现的阳春独石仔和封开黄岩洞等洞穴遗址,是比较可靠的中石器时代材料。独石仔遗址是云雾山脉支系中二叠纪沉积岩洞穴,山下有漠阳江和西山河环绕,文化堆积分上、中、下三层,至 1978 年共进行了三次科学发掘,获得遗物 400 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独石仔遗址的年代距今大约 13000 年。这里发现的打制石器方法简单,均用单面打击法,多无第二步加工,因而器身保留着大部分砾石面,种类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器、石核和砾石制成的石锤、石砧等。这个遗址发现了少量磨制石器,其中有几件还穿了孔,并发现了骨锥、骨镞等。洞穴内全部堆积厚 2.8 米,证明这里人类居住、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从生产工具看,采集和渔猎是当时人类主要的生产活动,原始农业还没有发生。
  1978 年发掘的封开黄岩洞遗址,位于狮子岩孤峰山麓,山下有渔捞河流过。洞穴内有一条长 18 米,宽 2.5—5 米的廊道,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的栖身。在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一件穿孔石器和一件残缺的磨制石器,还有十余种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灰烬等。这个洞穴在 1961 年曾首次发现过一批石器,其后又发掘出洞口胶结堆积中的两具人类颅骨化石。碳 14测定数据分别为距今 10950—11930 年,除去石灰岩地区标本的偏老误差,实际应为距今 9000 年左右。黄岩洞中的三处堆积和洞厅两边支洞里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可能有时间上的差距,即支洞里的黄色砂土堆积属于旧石器时代之末。而覆盖其上的灰褐色堆积与其年代相差不远,出土了小石英石片、人骨、烧土及豪猪、鹿、野猪、鱼、螺蚌等,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在黄褐色砂土堆积中除发现大量打制石器外,还有一件穿孔石器和一件残缺的磨制石器,年代可能更晚一些。
  云南省先后在元谋大那乌等八个地点发现了相当于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旧石器时代“元谋人”产地附近也发现了细石器。元谋细石器的近百件标本,原料主要是脉石英、石英岩和矽质岩,类型包括各种石核、小石叶、尖状器、雕刻器和刮削器等。这些细石器具有明显的陕西沙苑文化细石器的特征。在保山市的羊邑新寨也发现了类似的细石器,说明中石器时代的猎人在云南有较多的活动。
  西藏高原也发现了中石器时代猎人的遗迹。那曲的黑河以及聂拉木县、申扎县和双湖地区都采集到一批属于这一时期猎人们用过的细石器,有的用来切割野兽的皮肉,有的用来制作弓箭。其工艺传统与风格与黄河流域、北方山地所发现的完全相同。
  中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大自然和人类本身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越来越温暖而干燥,许多冰冷的湖泊开始变成潮湿的沼泽地,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覆盖荒野,人们的主要活动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山麓洞居转变成在森林、草原和湖泊、沼泽进行狩猎捕鱼,随处搭盖草棚以蔽风雨,过着迁徙性很强的定居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前所未有的打制石斧开始出现,以便砍伐树木,构筑简易的房屋;弓箭也因此发明了,以便在追逐中获取更多的猎物。在逐渐定居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不仅驯养了狗,而且开始尝试将野猪和野羊圈养起来以备饥荒。就是在这个时期,血缘群婚开始向对偶婚过渡,族外婚制越来越迅速的形成,从而构成了新的氏族和家庭关系,迎来了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代的早期农业社会。
  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经济生活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来源的。从中国各地发现的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看,无不是适于渔猎和采集的场所。海拉尔松山是一处水草丰美的湖泊地带,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在海拉尔河和伊敏河汇流的地方,有一片冲积平原,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散布着一些固定沙丘,生长着樟子松林或灌木林。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披毛犀、猛犸象、原始牛出没,从地理环境上今天仍可以看出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初期的湖泊遗迹。中石器时代的猎人就活动在这里的湖旁高地上,猎捕野猪和斑鹿,捕捞水中的鱼蚌。陕西渭水下游与洛河交汇的沙苑地区,中石器时代也是多沼泽和草滩、沙丘的地带,各种兽群在这里栖息,十分适于狩猎。一直到历史上的汉唐时期,这一带仍然水草丰美,宜于放牧,唐代因“其处宜六畜”而置“沙苑监”于此,是一个重要的牧场。总之,凡是发现中石器时代猎人遗迹的地方,其自然条件都是适于渔猎和采集经济发展的。
  由于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和高度采集经济流动迁徙性很强,决定了当时各个地区、各种氏族群体有比较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因此显示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一致性。又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尽相同,而氏族的血缘纽带对每一个氏族成员具有强大的束缚力,使得这种交流又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并造成了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地域性差异。正是这种经济的文化特色,导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中心、多色彩、多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