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中弹出dialog: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47:39
黄宾虹《花卉》

黄宾虹绘画远溯宋元诸家,取法于先贤之所长而不墨守旧法,就此幅花卉而言,淋漓极致中,隐现沉着老辣,其用色之讲究,可谓美艳而不俗,写意而存真;墨色相间,或浓或淡,层次明快,有很强透视感,细观共享笔处,先后有秩,章法不乱,用笔之灵动,用色之苍润,格调之幽雅,极见成就。
清 蒲华《天竺水仙图》

此图工整、含蓄,不同于作者常见的豪放不羁、水墨淋漓的风格。一块峡峋怪石,拖笔烘染、坚实稳重;天竺、水仙、腊梅、万年青环绕四周,花叶纷披,枝干纵横,各尽其致。整幅构图严密,繁而不乱,疏而不漏。设色清丽,诗画交融,情意俱佳。
陆抑非《苍兰》

此作虽工笔重彩但仍富于秀丽文儒的气息,生动自然的穿插、精致而灵动的线条、艳丽而高雅的色彩、法度严密又不失性情的造型,“清绝秀巧,生意盎然”,画中墨石因构图需要而塑造,不仅稳定了画面,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蓝瑛《仿梅花道人山水图》

此图笔法方折挺利,构图造境,独抒胸臆。图中近景居中,杂树高大,聚点为叶,掩映潺潺流瀑、村舍;背景崇山叠岭,石骨嵯峨峥嵘,间以杂树殿字,饶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逸趣。虽为仿梅花道人之作,实则借古开今,自成一格。
明 唐寅 作品 《古槎鹳鹆图》

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树身以飞白写出,盘藤则用水墨阔笔。画面错落有致,神韵飞扬,为唐伯虎传世之精品。
清 雍正 书法

雍正书法追随其父,走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他的书法文雅遒劲、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概。就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十分突出。
何家英《静夜思》

透明纱帐、蒲扇和睡猫将人们带入画家营造的清凉夏夜中。独坐少女出神凝思,目光纯净。轻薄透明的纱帐与少女半隐半现的形态,构意奇巧,描绘灵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虚实变化和朦胧感,而且赋予了形象以“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的情调,意蕴幽婉,可谓是“迁想妙得”。
八大山人 作品 《双雀图》

画中双雀对立,似喁喁低语,画面的其余部分,一片清空,了无衬景。全画惜墨如金,以一当十,笔简形赅,笔尽而意周。
张大千 彩墨荷花

大千居士的这帧荷花以纯美清雅胜出,大有繁华落尽、洗尽铅华的感觉。画中荷花,一花一苞,一开一合;画中荷叶,高低错落,翻滚延展;绿的迷蒙氤氲托出红的高洁出尘。花红叶绿,摇曳多姿,一派夏日荷塘的烂漫色调,却经过清墨淡晕,反而有一种沉潜宁静的底蕴。
清 张熊《牡丹图》

此幅用恽寿平没骨法绘折枝牡丹一枝,风姿古媚,潇洒秀丽,后衬金盏菊一枝,色泽明艳。张熊,喜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绘画用色艳而不俗,带动了一批画家活跃于画坛,时称鸳湖派。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
启功《秋山》

此幅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与这仙境相对应的是建在水边的荒野村居、自横的小舟。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而温润的设色,又使这清静中多了种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使画家旷达、自然的胸怀尽寓其中。
南京博物院藏 张杰《花鸟图》

张杰,清代画家。江苏扬州人。工画花竹,尤长水仙。此画中牡丹花已经盛开,高矮错落,尽显国色天香之韵味。处的海棠花开似火,一对雉鸟一上一下停在枝上。整幅画设色考究线条流畅,充分发挥出工笔花卉刻画细致的特点。
谢荪《荷花图》

这幅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技法从宋代院体画中脱变而出,钩勒晕染,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构思别致巧妙,作品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明 陈洪綬《古梅图》

陈老莲此图绘枝椏上梅花繁生,著枝疏密得当,正反背侧相映。花瓣用墨圈画,线条遒劲圆润,以淡青衬底,烘托出雪梅高洁。描绘梅干,直中有曲,採浓、枯墨笔鉤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又以墨赭点苔,再以短皴笔触补其粗糙质感。
元 吴镇《墨梅图》

此画是古代传世名画之一。《墨梅图》水墨画兀突梅之枒杈,顿挫转折,虬干花疏。干枝飞白处,梅花圈点,笔法苍劲,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功力深厚。
清 恽寿平《春风图》

恽寿平作画兼采师法古人与写生态度。本幅画桃红柳绿的春日即景,以具覆盖力的矿物质顏料铅粉配以胭脂,描摹灼灼怒放碧桃花的明媚鲜研,杨柳则以对比性带有透明水感的植物性微黄汁绿色彩作为陪衬,表现早春新发芽叶的柔嫩飘逸。
吴昌硕《红梅图》

此图以赭石、水墨写山石竦立陡峭,气势巍峨。浓墨写梅干,渴笔写枝,虬曲盘折,动势飞扬。胭脂点写梅瓣,疏密变化,富有韵律。山石之硬朗更映衬出梅花之清艳。整个画面色酣墨饱,奇韵脱俗,可称书、画双绝。
齐白石《牡丹图》

此画款题“九十七岁白石”,是齐白石仙逝之年的作品。画中牡丹大笔重点,写意豪宕,动姿飞扬;不写枝干,只以墨点彩染,刻画出叶片浓郁苍翠之态,墨笔撇飞,便将叶随风动,风吹叶涌之神尽情描出。
明 魏学濂《荷花鹭鸶图》

图中碧荷舒卷如云,一白鹭曲颈缩首,正在岸边草丛中闭目休憩。画家以泼墨写出荷叶,以重墨勾筋描络,写中带工;双钩写荷花,璎珞飘摇。白鹭近似白描,不加晕染却生动准确。整幅画清新明快,是一幅写意佳作。
元 王冕 《墨梅图》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墨梅图》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清润洒脱,神韵盎然,是一幅不朽的传世名作。
明 沈周《玉兰》

古代宅院常种玉兰,象征“玉洁冰清”或“玉堂富贵”。早春玉兰往往叶未长而花先发,有“木花树”或“望春花”之称。本幅浅设色画写意白玉兰,以淡青色烘染背景,运用留白法突显花朵的洁白。画家使用粗硬短促的线条画枝皴干,并以长弧线做出花瓣的柔嫩质感,显得清淡雅致。
陶冷月《幽谷奇峰》

这是幅典型的陶氏融合中西的新中国画之作,从其所钤“苟全性命于乱世”一印判断,应是解放前作品。一条盘旋而上的石径,在嶙峋的山石间,逶迤远方。苍松挺立,涧水淙淙,山中烟云缭绕,在一派山静如太古的氛围中,力图令观者在婆娑明灭的光影中,产生恍如置身世外桃源的时空错觉.
明 蓝瑛《白云红树图》

此图是蓝瑛青绿山水画中的杰作。图中山峰白云缭绕,树木争奇斗妍,溪水明净,雅士幽赏。作者师法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法,画白云红树,远山近石,鲜艳夺目,颇为别致。
元 吴镇《洞庭渔隐图》

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
黄宾虹 作品《临流结茆图》

此幅是黄宾虹84岁时所作六尺山水,从大处看,崇山峻岭,云缠水绕,气韵生动;从小处看,水口的位置,留白处理乃至色墨点线在溪桥、茅屋、树石等不同对象上的不同笔法表现,都呈现了黄宾虹绘画技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展现了他的美学理念。
清 恽寿平《桂花紫薇》

本幅扇面分绘八月夏秋之季的花神--桂花、紫薇,花枝穿插缤纷艳丽,花瓣繁复重叠。花卉多用钩染,设色有层次变化,叶片采用没骨法,叶脉向背清晰,颇见写生之妙。画中自题“红薇晓艳,金粟秋香。”两种花卉相互竞艳,花香醉人。
王叔晖 工笔人物《西厢记·听琴》

王叔晖笔下的人物情浓意抒,优雅恬静,境韵悠长。崔莺莺清丽文秀、脉脉情深,红娘机敏善良、情趣盎然,张生痴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勾勒出传神的形态、动作、表情。她的作品“戏味”较浓,看她的画,就像在欣赏一出戏.
清 陈书《岁朝丽景》

此图为雍正乙卯年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移于瓷盆之中,并依高低比例与花色特性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之完美结合。石代表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张大千《瑞士胜概》

此幅绘起伏的重重山岭与丛树环绕着一处缓坡,林屋间云气弥漫,古朴的木桥架河而过。全画以湿笔为主,主要用线条勾勒物象,辅以皴擦,干湿之间,浑然天成。董、巨、大痴笔法,尽显其间,随心所欲而又有笔有墨。
王献之《东山松帖》

此帖是王献之所书写的一通信札,通篇寻绎不到精丽的笔法,谨严的结构,甚至有败笔、“失体处”,而它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美。读《东山帖》当味其高韵远致,若斤斤于笔墨形质,则如缘木求鱼。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17
明 徐渭《牡丹》

徐渭中年始学画花卉,涉笔潇洒,天趣灿发。本幅以水墨画写意牡丹竹枝,作风豪快。花瓣处可明显看出是以饱含水分的淡墨,笔尖端蘸浓墨点画而成,刻意利用水墨晕染的渐层变化。竹枝竹叶以带行草性质的书法线条写出,全画用笔劲利迅捷,是酣畅纵恣的率意之作。
清 颜岳《牡丹》

此幅写折枝牡丹,一支盛开艳放,一支初吐芳华,清姿艳态,娇美动人。花朵以淡墨勾描,以丹、铅二色晕染,写实生动。辅以深浅绿叶,以浓墨勾筋,线条圆润饱满,叶片清秀洒脱,疏密有致,为其花卉写生佳品之作.
居廉《扶桑图》

此幅是居廉的《花卉昆虫图册》中的一幅作品,写花卉草虫,栩栩如生。运用恽寿平之没骨画法写花卉,结合作者自己所创的撞粉、撞水技法,以产生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效果。昆虫多以工笔或兼工带写之法绘出,自然生动,写实准确。画面有清新活泼、文静抒情的意趣。
南宋 佚名 《霜桕山鸟图》

宋代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此图三只文鸟姿态各异,树枝一笔画出,用赭色构描叶脉与细枝。树叶、小果采用没骨画法。文鸟以中锋细笔丝出羽毛,用白粉、赭石、浓淡墨轻染,真实细腻,高度写实。构图疏朗,动静结合。
徐悲鸿 山水画《树下双人》

此图在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素描式光影效果,用笔轻快,保留了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最大限度发挥了国画用纸和用水的特点,注重烘染气氛,营造空间迷蒙清幽的气息。
唐寅《阳山积雪图》

此幅绘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远山,主峰高峙,千岩万壑,雪景寒林,静谧幽森,具高远深远之致,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气势和文人的宁静幽居。整个画面布局合理,构图严谨简括,画法工整,秉承范宽、李唐雪山形象,雪景森然浩茫;皴擦点染有致,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
恽寿平《牡丹》

此幅以没骨设色法绘紫、红、白牡丹三枝,或正或侧,俯仰掩映,曲尽其态。利用赋色的浓淡、明暗表现花瓣丰富的层次变化,而花叶之翻转向背、枝节细微部份都仔细交待,毫无松散之处。全图设色明丽鲜艳,于光辉灿烂中,别有一种清澄明朗、高雅脱俗之神韵。
曾巩《局事帖》

此件作品是书写在宋代印刷书籍纸张的背面,仍能看出图书印刷的字痕,根据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一书考证,该帖为曾巩在通判越时任上所书信牍,时间应在熙宁十年(1077年)之前,曾氏约50余岁,书法结字修长,笔划清劲,为曾氏存世罕见的墨迹。
八大山人《古梅图轴》

画老梅一株,主干空心,于一侧发出新枝,绽开花瓣数朵,虬根外露,也不画坡土,暗含着国土被清人所抢夺之意。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八大水墨,前承古人,后启来者。
唐 戴嵩《斗牛图》

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低前牛的后腿。双牛用水墨绘出,以浓墨绘蹄、角,点眼目、棕毛,传神生动地绘出斗牛的肌肉张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态、击者蛮不可挡的气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
唐太宗《温泉铭》拓本

《温泉铭》是李世民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书风酷似《晋祠铭》,雍容和雅,丰满润朗,跌宕留美,字势多奇拗。此碑书法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有人认为太宗书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间,但从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于王献之。现藏巴黎图书馆。
慈禧太后《牡丹图》

慈禧善画牡丹,也画得最好,画牡丹讲究的是,既要画出牡丹的富贵之气又不能媚俗。这幅富贵牡丹图慈禧画的尤为精彩,花叶繁茂,构图饱满,设色清丽,最可贵的是花的颜色用法适中,多一分则显媚俗,少一分则无韵味。
米芾《清和帖》

此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清 虚谷《菊花图》

此画中斜写黄白菊花于矮篱前绽放争秋。笔墨出神入化,侧峰逆运,淡彩焦墨,笔笔送到。黄菊枝叶以水墨晕写,而白菊却以青叶相衬,杆加赭色。两菊虽枝叶交杂,却密而不乱,层次分明。干笔疾劲,勾出矮篱,白花矮丛使画面稳定平衡。背景虽无它物,却充满空寥寂静之意。
元 周朗《杜秋娘图》

此图以唐代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
刘旦宅《嫦娥》

画中的嫦娥,怀抱玉兔,颦首低眉,双目似闭若睁,似在神思悠荡,又或是在怀念人间的生活。衣纹线条圆润流畅,若迎风飘荡,天衣飞扬,满幅生动。并辅以石青、赭石诸色,设色雅淡宜人。此作背景简略,配景寥寥,单纯中见丰富,只以墨色烘染云气,突出空灵玄幻的意境,衬托人物的高洁。
清 恽寿平《牡丹》

此幅画牡丹二枝,一朵含苞待放,一朵灼灼盛开。恽氏曾谓画花卉欲极生动之致,需各尽姿态变化,并要让观者似觉画上有花香拂面而来。全作以没骨设色为之,摒弃墨笔钩勒,直接用彩叠色渍染,再加钩画筋络轮廓,用色鲜明纯淨,风格独创。
吴昌硕 《花卉四屏》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明 徐渭《墨葡萄图》

徐文长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青藤画上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清 蒋廷锡《杜鹃》

本幅黑底彩绘杜鹃花,红绿交映,对幅金书,显得富贵喜气。虽然用色鲜艳饱和,但因衬以少见的深色背景,反而使画面沉静平稳,益发显得花色照人眼明。花瓣筋络与叶脉勾画仔细,花朵从瓣缘至花心用色渐深以营造立体感,可见画家对自然的入微观察。台北故宫藏。
宋 欧阳修《灼艾帖》

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和苏轼说的“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笔势险劲,字体秀丽”。北京故宫藏。
黄庭坚《苦笋赋》

黄庭坚以精於书法著称,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曾说:“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如。”山谷书法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受到极高的评价。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英俊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放的雅韵,充分发挥倾侧的动向美感。
岳飞《书谢眺诗》局部

此卷以行楷开始,行草体相杂。用笔精妙,点画圆和朴厚,锋芒古秀苍劲。笔法以颜真卿为基调,又掺以怀素笔姿,老练精熟地配合着挥运,字字行行纵横跌宕,笔飞墨舞。除有颜之“屋漏痕”之笔,尚有怀素布局的奇突、大小参差,丰腴厚重与轻瘦劲挺结合,交织成神情别具的岳氏书风
宋 马远《山径春行》

宋人画图,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其如此。春和景明,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在这幅马远的《山径春行》里,画中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正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
郑板桥《兰竹芳馨图》

此画写两山相对,悬崖沟谷之上,兰竹丛生,相对而发,遥相呼应。山石以枯笔写出,几点横皴,便描尽山势之险。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郑板桥一向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以期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在这幅画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李苦禅 作品

李苦禅的画以水墨为主,间作重彩写意,凝厚的笔墨与金碧的色彩相映衬而别具一格。章法上善于造势和处理结构线的矛盾,以增加画面的张力。李苦禅是一位继承了文人画传统,又为之注入了新时代气息的个性鲜明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赵孟頫曰:“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文征明《横塘图》

文征明作品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此作为其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宋徽宗赵佶《梅花绣眼图》

图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一只绣眼俏立枝头,鸣叫顾盼,与清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此图虽景物不多,却颇优美动人。所绘梅花为宫梅,此种梅的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这样的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好尚,显然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
清 弘仁《梅花图》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其在我国近代画坛上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此画仅绘梅花一枝,梅花几朵,老枝虬曲,却丝毫不影响其表现。题画诗为“吹灯转觉纸窗明,一树空朦夜雪晴。常拟抛书间半月,不妨闭户坐三更。冬春之际复何事,耕凿以先无此情。辛未成蹊生处远,板桥冻滑碍人行”。
明 陆治《花溪渔隐图》

此图为陆治的传世佳作,画江水一泓,三面山峦环抱,山村汀渚,花树缤纷。山下屋舍亭台,小桥横卧。一叶轻舟,划橹前行,静中有动。图中山石用秃笔勾轮廓,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树木用细笔勾皴,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画用笔劲峭,设色雅淡。
高剑父《丹山白凤》

此图山石画法采用斧劈皴法,笔法简略,用笔泼辣,画面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以白色绘凤,晶莹剔透,似有透明之感,更显现出凤凰的高贵神圣。头部刻划精细,传神生动。整幅画色彩单纯,却又韵味丰富,用笔豪放,有满壁风动之感。
明 董其昌《书画册页》

董其昌是明代万历后期(17世纪中叶)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员。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书平淡生秀;其画文静肃穆,温文尔雅,影响了此后三百年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文徵明 行书《滕王阁序》

此篇《滕王阁序》用笔清爽劲利,圆熟流畅,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淋漓痛快而富有韵律感,颇有《圣教序》意味。
李可染《漓江小景》

款识:世称桂林山水甲天下,吾曾多次前往写生。此图在象鼻山上南望得景,深感祖国河山之美,兹写其大意。金涛同志属正,可染作竟并记。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唐伯虎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此画以淡墨晕染,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右上有自题:“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清 吴熙载《花卉图》

此画中绘设色折枝月季,色彩浓淡得宜,充满生机。构图新颖别致,月季高低相应、疏繁相衬。以没骨赋彩写花,水墨勾叶,点染自然,秀逸脱俗。
何百里《花卉》

何百里作品受西洋绘画艺术之色彩影响,用笔、用墨淡雅、温润,画面恬静、清逸,生机盎然。
元 倪瓒《水竹居》

作品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永乐宫壁画(局部)

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 始天尊的情景,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明 唐寅《墨梅图》

唐寅的这枝梅花固然有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一面,但整个画面清新的意趣,却给人一种秀雅的美感。主干虬曲劲挺,用笔潇洒劲健。梅花疏而有致,错落组织自然,用浓淡的水墨点出,干净简练。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文人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
宋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被世人称行书精品。
八大山人《游鱼图》

此立轴只画一条游鱼,空无所依,白眼向天,不仅体现了中国画中以空灵、含蓄为最高审美的艺术法则,更透过游鱼的白眼将八大山人一己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永玉《红花翠鸟》

画作以率意的线条为骨骼,设色艳丽、浑厚而凝重,与传统的工笔画设色方法拉开了距离,加之布局构思的别出心裁,使画面的意境高古而隽永。画面中心的小翠鸟可谓是点晴之笔,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王羲之《七月都下帖》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清 石涛《游华阳山图》

画面虬松苍劲,山石以曲屈灵动、转折有致的线条皴出,并直接施以浅绛,给人以明快、亮丽的感觉。
张大千《石榴》

画面简练清雅,仅以一根茂繁的榴枝入画。枝头榴花则色泽鲜亮,展现无限生命力;榴实绽露,可谓“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令人垂涎欲滴。枝、叶、花、果和谐统一于画中,写意笔触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笔力峭拔,极尽蕴藉之致,当是晚年的精品之作。
明 唐寅《东篱赏菊图》

此图写赏菊之悠然。图中远山近石峻峭,一劲松高大虬曲,溪水泛波,仆童忙碌,两高士坐于石上赏菊言谈,乐在其中。此图山石勾皴,劲健峭利,坚凝厚实,全幅图挺劲而又秀雅。
齐白石作品欣赏

该作品较全面地体现了齐白石所画花鸟草虫的艺术特征。齐老作画从形似到神似,暗含着笔外之意、画外之境。画法上多为工中带写,写中带工,工写相衬,粗笔写意的花卉和细笔勾勒的草虫,相互衬托,相得益彰,这是齐白石作品的特色之一。
明 沈周《云际停舟图》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烦)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黄宾虹《北碚纪游》

这幅《北碚纪游》应为黄宾虹壮游巴蜀,摄山水之魂的一幅精心之作,笔墨精致,设色清雅;作品题跋为宾虹先生一首纪游诗佳作,诗收录进《黄宾虹文集》,题跋以行楷入书,起承转合,笔笔精到。
钟繇《宣示表》

此帖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
元 倪瓒《水竹居》

倪瓒,元代画家。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徐悲鸿油画《西泠印社》

画面取仰视的角度,使画中写有“西泠印社”四字的石阙与带有巨大飞檐的屋宇显得更为壮观。构图近、中、远景的层次非常清楚,石路、石阙、丛生的灌木、木构建筑的质感非常到位。笔触衔接自然而丰富。灰绿色调的把握极为成功,阴中带晴的天气很好地衬托出西泠印社的文化氛围
高剑父《罗浮香梦》

高剑父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他的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能将西方绘画的造型关系、色彩、虚实处理恰当地融入到创作中,因而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明 归昌世《风竹图》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 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明 文徵明《千林曳杖图》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东坡闲步图》

此幅为其中期人物画风代表作品。此时,他的人物创作一改往日人物多病态之美的旧风,变小巧为精密,变小乘为雄伟,寓革新于复古创作之中。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衬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
1、清 华嵒《墨竹》立轴

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慈禧 书法

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秦桧 书法《深心帖》

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
郑板桥 书法《吃亏是福》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板桥郑燮题”。做人要能吃亏,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丢掉应有的幸福。“吃亏”不光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笔下的动物形象怪异夸张,丑中见美,常常是白眼朝天,给人一种冷漠和孤傲的感觉,表达出一个流亡贵族对清朝统治者的鄙夷和不满,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几乎成了八大山人作品最鲜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明 文徵明《冰姿倩影图》

文徵明的这幅墨梅作品古朴质拙,韵高神清。枝干以墨笔直写,浓墨点染。梅花圈笔成瓣,墨点花心。以朗朗清气、疏影暗香,衬出梅的铮铮傲骨。是他的传世国画精品。
唐寅《墨梅》立轴

唐伯虎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其书法出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颇具功力。唐寅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为深刻,其有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元 李绗《双钩竹图》

此图画竹,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竹叶以墨色细加渲染,表现出阴阳向背。湖石团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画家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元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画作中“笔势雄伟”的代表,那么,《大岭图》则是“皴纹极少,笔意简远”的典范,属国宝级。
明 张瑞图《松山图》

张瑞图,著名书画家。此图画奇峰高耸,瀑布悬挂,云烟浮动,苍松挺立。作者充分利用薄绢质地,皴擦渲染并重,笔墨交融,浓淡渗合。
清 唐艾《荷花图》

此画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新荷残叶映带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飘动。呈现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幅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唐艾,工画荷花,与恽寿平齐名,世有“唐荷花”、“恽牡丹”之称。
郎世宁 作品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郎世宁的作品与清朝盛世的历史时期密切相关,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雍正 书法

据《清国史 世宗本纪》记载,雍正“书法遒雄,妙兼众体”。从此作来看,雍正的书法作品的确是经过了多年磨炼,有着深厚的功夫。从字体用笔来看,似乎临仿赵孟作品较多,但柔媚之中含有刚强之气,可以说是绵里藏针,这正体现出雍正的个性。
黄宾虹《霜容点碧岚》

此作无年款,画面章法大致出自黄氏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皴法以披麻为主,只是杂树草木施以点染,用力处在讲求“笔笔分明”,笔墨风格已从明人的“枯硬”向学习元人后的松秀转变,略现腴润;款书则稍带出锋,平整间见婉转秀逸。
陈之佛《海棠绶带》

此幅可谓是意韵酣浓。盛开的海棠花和牡丹妖娆艳丽,团花簇拥着一座山石,双鸟栖于其上,石头用着重色画出,花鸟用线遒劲有力,设色艳而不俗,画面充满着清新隽逸,雍容典雅,富贵祥和之气,令人回味无穷。
虚谷《花卉蔬果》

这是清代海上画坛杰出代表、徽州高僧虚谷的 花卉蔬果册力作。虚谷写蔬果花卉,出笔俐落,设色清新鲜丽,得物态之神妙,具出尘飘逸的效果。本册十二开,皆其典型果品花卉之结集,小品中极见自然传神。
潘天寿名作《记写雁荡山花》

这幅作品是潘老把岩石和野花作为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气。它们身体的青灰色与设色绚丽的山花形成对照,真实地表现了荒野山景中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情景。
八大山人的画

八大山人的画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就是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杨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唐寅《悟阳子养性图》

此画画前后两座茅庵,内有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遥望天空,神态深沉。庵后树木掩隐,小溪环绕,古老的石桥横卧,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杳无边际,笔简而意远。画尾有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辽宁省博物馆藏。
郎世宁《神骏图》

画中马的造型准确、比例恰当,三匹膘肥体壮的马姿势各异,俯首嬉游,自由舒闲,栩栩如生,神气毕现。背对观者的白色马匹可谓是“洋为中用”的完美体现,郎氏运用西方的透视原理将该马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整幅画作传达中国意境的同时又不失西洋趣味。
丰子恺《折荷图》

丰子恺通过两个“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的“小人儿”,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绝妙美境,再配以简洁明了、充满生机的景物,整个画境童意盎然,宛如初春的小雨,在一阵阵荡漾着乡间泥土芬芳的新春气息中,淅淅沥沥沁人心脾……
高剑父《南国诗人》

高剑父之画风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风格雄厚奇崛,奠定了自己“岭南画派”开山祖师的地位。《南国诗人》画一背手执书、高声吟诵的诗人,其形貌伟岸,白衫飘飘,刻画了一位风流倜傥的雅士形象。背景明月高悬,枯叶飘零,表明这是一个秋时月夜,也赋予了画面更深的意蕴。
齐白石作品《事事如意》立轴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提高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新篇章。此作品以写意为主,取谐音“事事如意”之意。
吴庆云《夏山烟雨》

近代以来,西洋画影响东方绘画益深,日本近代出现了受西画影响重视空气透视和光线、形体表现的新体,这新体又间接地影响了中国画。吴庆云曾负笈东瀛,受此风熏陶,将米点山水的笔法与重明暗和气氛渲染的日本新派画风相化合,作江南烟雨景致墨气滃然,于清末民初画坛独具一格。
梅兰芳作品

梅兰芳除了精于京剧表演,还擅长绘画、书法,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涉,是一位多面手。他早年花卉师从王梦白,人物画师从陈师曾、姚茫父。以后又受齐白石的影响,加上其自身艺术修养也非常深厚,绘画成就突出,尤以仕女、佛像、达摩最拿手,其作品清丽秀雅、神形兼备。
陈逸飞 作品《思念》

陈逸飞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郎静山 摄影作品《晓汲清江》

【赏析】郎静山于1934年开始创作集锦摄影,《晓汲清江》是他最早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性作品,曾经多次出版和参加国内外摄影大赛获奖。这幅《晓汲清江》反映了郎氏在集锦创作中,为了达到心目中“艺术之完璧”的效果,用不同的底片合成试验,苦心经营位置的过程。
唐寅 行书《焚香默坐歌》

【赏析】唐寅虽风流自赏,狂放不羁,但为人正直,始终以书画自给,“不使人间造孽钱”。此轴书法,流丽洒脱,外柔内刚,风神绰约。和他的诗一样,在通俗平易之中,蕴含着俊朗雅致的书卷气。出之自然,毫不造作,这是唐寅性格之美,亦是他诗书画艺术之美。唐寅作品传世不多而书迹更少,能得到后世的追捧,绝不仅仅因为他的传奇。中国嘉德470万元。
李可染《家住崇山茂林烟霞中》

【赏析】作品的画面结构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黑、满、奇、崛”的李氏山水风格在此件作品里得到充分的展现,崇山与茂林浑然一体,民居静静伫立于山间,烟霞环绕中升腾着氤氲之气。
陈逸飞 水乡系列《桨声》

【赏析】《桨声》画面取材是春日清晨的景致。在宁静、安谧、清新、高爽的格调中,船家划桨来。画家对色调的处理和光的丰富表现惟妙惟肖。画面笔触厚重沉着,富有肌理感,似乎倾诉着岁月磨蚀的沧桑和悠远,传达着画家对水乡的深深眷恋,是画家最成功的题材。
吴昌硕《四季花卉屏》

【赏析】吴昌硕以诗、书、画、印之精绝、学养之广博精深、绘画之高浑沉郁、境界之雄厚宽阔称雄于世,他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一座丰碑。所作花卉,色酣墨饱,雄健古拙,此《四季花卉》四幅屏条是其晚年作品中的入神精品。
清 刘期侃 指画《梅鹰图》

【赏析】此画中以指墨为法,写一鹰驻立于老梅枯干之端的雄姿。墨以浓淡相互衬托,粗放豪逸,又具写实效果,神韵备具。作品藏于上海博物馆。
王沂东 美丽乡村系列油画《探春》

【赏析】王沂东的作品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具有一种含蓄而动人的内在美。
张大千《嘉耦图》设色纸本

【赏析】张大千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他的荷花画虽近抽象,但有具象为基础,不失法度,有别古人,有别西画。
吴昌硕 篆刻

【赏析】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是深远的,他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程式和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的观念,开启了当代篆刻刀法多元审美的新观念。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书画印艺坛。
启功 山水《江南春雨》

【赏析】款识:释慧崇江南春小卷,淡远清新,是赵大年所从,出于常背仿之,至其诗句云,马防降来地雕盘,战后云,欧阳文忠屡称之,则非余所爱也。己卯冬日,苑北草堂主人启功。钤印:苑北草堂、启功、苑北。
陈逸飞《水乡》

【赏析】陈逸飞画水的用笔如行云流水,洒脱流畅,笔触有大有小。老墙上的斑痕更是手段老辣,有意到笔不到的感觉,笔触有时浑厚饱满象刀刻铁铸,有时枯稀松散象蜡浇泥涂,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千年沧桑,千年风雅,在陈逸飞的构图里用光、用色、用笔触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齐白石《七雄图》

【赏析】《七雄图》画七只于田野中觅食的雄鸡,或低头啄食,或相互对视,或伸颈远眺,雄强健硕,形神皆备。全画用笔的雄肆劲健,色墨淋漓,尤其是长长的尾羽,出笔爽利,力透纸背,最显功力。
文徵明 书法 手卷

【赏析】文徵明书法在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特有的风貌,有“明朝第一”之称。
雍正 书法《耕织图》

【赏析】《雍正耕织图》共有图46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画册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描绘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雍正在《耕织图》中的亲笔题诗,把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和文雅遒劲的书法相结合,诗、书、画达到完美的统一,堪称珠联璧合的宫廷艺术瑰宝。该图册46幅深藏故宫紫禁城武英殿,近三百年从未公开展示。
齐白石《四季平安》

【赏析】白石老人取四种植物分别代表四季,将其植入瓶中,取“平”谐音,寓意四季平安。玉兰开在春天,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牡丹象征富贵,仲秋桂花象征崇高美好,松树象征长寿。将其放入居家花瓶中有守住富贵,一家和气之意。寓意深刻,吉祥满纸,将所有美好的象征都集中在方寸之间。
李可染《人在万点梅花中》镜心

【赏析】虬曲的梅枝用浓墨勾出,鲜艳的梅花以朱砂点成,奠定了画面的红色基调。红梅花海中掩映的黑瓦长廊,廊中还有些许赏花的游人。背景衬以大写意泼墨画成的浓淡不一、形体简略的远山。画幅左上角留出一角空白,以行书题写了长短错落的画跋,书画结合,富有形式美感。
陈逸飞 油画《故乡的桨声》

【赏析】《故乡的桨声》精致依旧,创作上少了些对西方口味的刻意迎合,更显出陈先生的本真,用笔细腻灵动,挥洒自如。斯人已逝,桨声依旧,追求完美的陈逸飞依然活在他钟情的水乡世界中。创作于1983年。
潘天寿《映日》

【赏析】先生平生爱荷,喜画荷花,重在表达荷花的高尚品德。此画格局,造险而破险,用一片泼墨荷叶,横贯画面下方,用笔浓重豪放。以富有金石味的花梗,托起一朵映日红荷,以雄健有力的用笔,钩花点叶,表达“水色花光一片”的意趣。
清 改琦《仕女图》

【赏析】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造型纤弱秀美,衣纹细柔,设色清雅,具典型“改派”的仕女风格。改琦,清代画家,回族。他善画人物、花竹,尤以仕女画最为著名,数量较多。曾画《红楼梦图咏》50幅,镌版行世,笔下仕女形象柔弱削瘦,别具风格。
张大千《飞霞万里》

【赏析】张大千这位画坛的全才把中国画的地位领立于世界艺坛。泼彩山水应是其独步当今,开创先河。纵观飞霞万里图,石绿、花青、米白、水墨自上而下大气磅礴,气势淋漓,一泓秋水漫渡无边,苍翠之峦镶嵌着数点渔庄,熠熠生辉,好一个活脱脱的大千世界,令人拍案!
启功《竹石图》

【赏析】此幅取法宋元,造型严谨,类似水墨工笔。竹叶墨色浓淡相宜,笔笔力透纸背,虽不浓密却自有一股清健之气。竹后假山石以赭石完成,点以墨苔,益增其古雅之气。款题曰:“拔地掌天翠色寒,未能入手作鱼竿。丝纶百尺牵缠处,缛叶繁枝剪削难。”反映出画家对竹经冬不凋之气节的赞美。
张其翼 工笔重彩画《玉兰绶带》

【赏析】此图绘绶带与玉兰,玉兰一枝一花皆从生活中写生而来,其俯仰正侧皆有法度,笔力遒劲,设色大方。通过鸟嘴、尾羽,振翅的小虫和各种形态玉兰花的描绘打破工笔画中易出现的死板与僵化,从而使画面在清新艳雅的静美中融入一缕富有情趣的清风。
吴冠中《园林春深》

【赏析】《园林春深》是吴冠中喜爱绘画的题材之一,表现江南园林中较为多见的观鱼景观,透露江南园林之曲折与幽深。作者用丰富多变的点与线融入个性化的色彩,将园林的美景诗意化地呈现了出来。
赵孟頫《题陆柬之文赋卷》

【赏析】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但他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释文: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大德二年十二月六日,吴兴赵孟頫跋。
张大千《莲塘图》

【赏析】款识: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百年不饮将何相,况值新根琥珀黄。大千居士张爰。槎生仁兄法家正之。庚午十二月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签条:张大千莲塘图。癸丑九月谢稚柳题签。钤印:稚柳(朱)谢稚(白)
顏文樑《山林清溪》

【赏析】此幅风格秀丽精致,画面细微至水面岩石、远近树木之细微至倒影,旷阔至蓝天白云,将山林清溪绵延无尽的秀丽风景尽现眼前。在色彩与笔触的运用上,更将晴空的天际与葱绿交织的山林清溪以细腻洒脱的笔触完成。《山林清溪》是艺术家一生传世作品中极具代表的一件重要作品。
冷军 素描《关于蒙娜丽莎微笑的设计》

【赏析】冷军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上获奖,是中国当代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功夫深厚、技术高超,被誉为中国超写实第一高手,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化写实。
黄君璧《秋山积翠》

【赏析】此幅崇山叠嶂,山势连绵,飞瀑如练,为了表现秋山红叶,画家以赭石渲染山石,呈现出一派秋日层林尽染之美景。该画造境雄浑壮阔、绵密幽深,山石皴笔细密,用笔苍劲,气势雄壮。张大千先生非常推重黄君璧,曾说(山水画)“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
高奇峰《白马》

【赏析】高奇峰是“岭南三杰”中写生和表现能力最强的一位。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和日本画法,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色彩和水墨的渲染,笔法雄健、敷色湿润、形象准确生动、气氛轻盈活泼、真实而诗意盎然、极富时代感。孙中山曾赞许他的作品具有新时代的美,足以代表革命。
郑板桥 真迹《墨竹石》

【赏析】郑板桥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宋 赵佶《五色鹦鹉图》

【赏析】宋徽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他在书画上署名签字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
傅抱石《镜泊飞瀑》

【赏析】此幅气魄逼人,瀑布犹如天上而来,铺天盖地,飞流入溅,生如惊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得以最好的诠释。傅抱石用粗枝秃笔随意横扫,悬崖壁立之势力显眼前,这就是有名的“抱石皴”!近处山石之上,三五游人被这眼前大自然的雄奇所震撼,又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陶醉。
齐白石《广豳风图》

【赏析】老人画工笔草虫,非常细致,有细到纤毫毕现的程度。草虫的触须细而长,真有一触即动的感觉。这是细笔中形神兼备的表现,是详细地观察草虫动态之后才能描绘出来的。此册中双蜂扁豆,甲虫谷穗、墨蝶荷瓣、螳螂红蓼等用笔用色虽与晚年所绘工笔花卉草虫有所不同,却于朴拙中见真性情
陈逸飞 人物油画《琵琶女》

【赏析】陈逸飞的作品在写实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尤其是他的女子肖像系列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安静祥和,处处体现出他“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的艺术追求。画中人物无一例外地散发出一种端庄秀丽的气质,其中的江南水乡女子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哀怨、伤感与无奈。陈逸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艺术家的实力。早在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就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陆小曼《荻绪归飞》《春林散马》扇面

【赏析】陆小曼是书画家,也是民国时期海上才女,作为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的名字广为人知,但是对于她的书画作品,一直却没有受到收藏界的太多关注。近几年,陆小曼幽雅淡远的画风赢得了一些收藏者的青睐,她的书画作品价格呈现了不断抬高的势头。
慈禧太后 作品

【赏析】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的养母,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徐悲鸿《秋蝉》

【赏析】徐悲鸿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李苦禅《惟有秋色最惹人》

【赏析】他的作品继承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李苦禅先生笔下的花鸟画,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韵朴拙,笔法凝练简约,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
张大千《粉荷图》

【赏析】题识:船入荷花里,船冲荷叶开。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六十九 (1980年)夏仲拈白沙先生句写。八十二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庚申、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齐白石《游虾图》

【赏析】齐白石画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超越生活,概括简化,得传神妙笔。
李可染《牛背闲话》

【赏析】除了山水画,李可染亦以画牛著称。在这幅《牛背闲语》中,画家描绘了一种纯真的童年的记忆,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幽思,意境幽静温和,而造型严谨、笔墨精炼、极富情趣。透露出画家未泯的童心和对诗意田园生活的向往。
徐悲鸿《玫瑰》镜心

【赏析】玫瑰的枝叶、花朵完全出以写生,其颜色的深浅、花叶的阴阳、光线的向背、花瓣的舒卷乃至叶脉的回曲等的处理丝丝不苟、历历如新,显示了徐氏极为深厚的西画功底。此作是目前仅见的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的折枝构图与西方油画的写实描绘融于一炉的杰作。
唐寅《阳山积雪图》

【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其书法出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很有功力。
雍正 书法

【赏析】《夏日泛舟诗》轴代表了雍正书法的一般面貌。作品风格酣畅饱满,文雅遒劲,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寓神韵于笔墨之中,行笔皆在法度之内。丰子恺 作品《释迦牟尼佛像》

【赏析】佛诞日,是北传佛教纪念和庆祝佛教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公元前623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为净饭王之太子,天有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佛诞节又名“浴佛节”。
2、潘天寿 《鳜鱼图》
【赏析】潘天寿作画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此幅鳜鱼有八大遗韵,构图精简而意远,用笔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以凝炼和沉健线条将鳜鱼的姿态描写的栩栩如生。从此画中可以领略大师笔墨的苍古、凝炼和老辣。
吴冠中《雨后山泉》

【赏析】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中国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的现代造型观念,不同媒介的互溶,使其开创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和传统精神的艺术道路。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自立,也为读者建立起崭新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趣味。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赏析】5月11日,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将启程离开杭州,途经北京,前往台北,与《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合璧。两岸原迹璧合是近代中华传统文化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是对当代人中华文化信仰和使命感的召唤,也是两岸文化血脉贯通的序曲。
傅抱石《湘夫人》

【赏析】此幅中湘夫人侧身环顾,袅娜的衣裙皆作弧形圆转,簌簌如春蚕吐丝,柔而不乱,圆而不杂。皆具有古典风貌与韵味,更兼具魏晋与盛唐的遗风及美感,高古而清逸。其笔力、线条,皆轻灵挥洒。湖水中的波浪与飘落的秋叶相衬托,深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意境。
陈逸飞 作品《大提琴少女》

【赏析】《大提琴少女》被公认为陈逸飞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8年。身穿紫色晚礼服少女矗立大提琴后,让画面弥漫宁静平和、美丽圣洁的气息。琴身在柔和的光源映像下显得颇富质感,少女右手的拉弦在影暗的作用下显得若隐若现,给整个画面一种光影的平衡感觉。
林风眠《荷塘清韵》

【赏析】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虽然徐悲鸿建立了一个牢固的西方学院派的绘画基础,但林风眠的建树更多,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现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
王蒙《稚川移居图》

【赏析】元代国画大家、中国国画史上最具扛鼎地位的名家之一的王蒙名作《稚川移居图》将于6月2日现身春季拍卖会。保利方面称,这件画作是中国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的拍品,高达2亿元。
吴冠中《不争春》

【赏析】《不争春》画于1992年,这是吴冠中画的梅花精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著录,是吴冠中先生认为他画梅花最为精到的一件。所画梅花,铁枝繁花,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感。
张大千 泼彩《山水四屏》
【赏析】大千居士的泼彩画法,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富有气势和艺术感染力,画面的形象整体感强,色彩基调统一,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显示出清丽雅逸与细润华滋的独特神韵。
黄永玉 宣传画《猪羊肥大赛如牛》

【赏析】宣传画也叫招贴画,是进行宣传鼓动的绘画作品。标题醒目,主题突出,时代性强,政冶性浓厚,富有号召性,而且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通俗易懂。从大跃进时期宣传画可以看到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祝允明 草书《归去来辞》

【赏析】对于才子祝枝山的书法,历代俱有佳评,既继承了二王以来帖学的通畅、明快的笔法,又能抒发情性,畅抒胸臆,恣意挥洒,他的书法既有传统精髓,不狂怪姿肆,又有自己的风神气质,讲求风韵。
陈逸飞 油画《水乡·古镇水街》

【赏析】这件蓝色基调的水乡作品,人们看到的是温婉、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淡淡的写意,经西洋的画笔涂抹出来,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东方唯美:穿越古城的水街、晨曦的薄雾都凝成无法用文字陈述的梦幻般的“音符”。
八大山人《孤禽》

【赏析】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由于时代特点和身世遭遇,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
毛泽东 手迹

【赏析】毛泽东曾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这也许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书法理论。
齐白石《贝叶草虫》

【赏析】《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自创并独有的绘画风格与题材,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精细工笔描绘的工虫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熔于一炉,在神形并貌中达成高度的艺术再现。
徐悲鸿《饮马图》

【赏析】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马,笔墨淋漓潇洒,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达到了“尽妙”的境界,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为世人所称道和珍爱。
潘天寿《高瞻远瞩》

【赏析】潘天寿作画,构图喜偏重边角,充满视觉张力。采用硬毫笔作画,画中以方笔侧锋为主,显得十分刚劲,充满厚重感。浓重的墨色与“力能扛鼎”的线质,显示出潘老“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独特艺术品格。
郎世宁《黄刺么与鱼儿牡丹》

【赏析】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图册」共含16幅图画。分四时花卉,各幅间并缀以巨石、翎毛、小草,为融合中西画法的难得杰作,每幅均宽28.4公分,高33.7公分。
清 赵之谦《清疏图》

【赏析】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他把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以这种富有金石气的笔法勾勒,粗放厚重而妙趣横生。
启功《荷花》镜心

【赏析】--- 款识:白露横江晓月孤,篷窗断梦醒来初。荷香十里清难写,昨夜沉吟记已无。启功。
李可染 1978年作《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李氏所作山水画多以“墨色浓重”著称,唯“杏花春雨江南”在力求笔墨痕迹之余,用他那超越古今的用水用墨法,笔笔积染,为我们描绘一幅春雨初霁时的一片江南美景,予人深秀旖旎的视觉观感。
丰子恺 1948年作《春色满园图》

【赏析】“满园春色关不住”。丰子恺的画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动人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特点。
于非闇 工笔画《白莲蜻蜓》

【赏析】于非闇,著名工笔画家、书法家。他的工笔花鸟,线条挺秀工致有力,设色强烈而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作品思维灵活,艺术表现丰富,充满着健康饱满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对当代工笔花鸟画产生重要影响。
清 金廷标《罗汉图》

画罗汉一尊,袒胸赤足,依山盘腿席地而坐。旁边一童子炷香。山上白云缭绕,隐露山岩树枝,气氛非凡。上中有清高宗弘历题四言诗一首。人物面部勾线填色,衣纹流畅,顿挫有法。
王献之《余杭帖》拓本

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
何海霞《湘西不二门》

何海霞擅长山水画,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饱游沃看,师法自然。他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面貌多样,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致的小幅作品。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给了他不少灵感,其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蔚为大观。
齐白石《桃实图》

齐白石画桃,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后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与其画荷花所创的红花墨叶恰成强烈对照。此幅中,桃实的分布亦颇具匠心。
丰子恺 漫画欣赏

丰子恺的漫画原型来自生活,经过画笔的凝练,使日常所见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之相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此幅中的妹妹、弟弟、姊姊,即他的4岁小女儿软软、2岁儿子瞻瞻、6岁大女儿阿宝。他们随母亲到故乡看结婚,回到上海家中也结起婚来。好一幅情趣盎然的儿童生活写生画。
李苦禅《荷花翠鸟》

李苦禅的花鸟画以鹰、鹭等猛禽大鸟为主,接受齐白石影响而追求“意象造型”,即“不似之似”。此幅荷叶的水墨泼写,水鸟线条的拙朴;在荷花的表现上,采用写中略工的技巧,花蕊中点染花;而荷叶的脉络,则纯以干墨。在齐白石的拙朴、老辣之外更多了一点大气。
吴冠中《补天》

吴冠中:“画过一批人体后,忽一日,想起了女娲,女娲该是裸体的,裸体的女娲要补天,她用什么物质补天呢,她只有一个赤裸裸的身躯,于是她以她的身体补天。张开双臂,披垂了浓郁的黑发。张开的双臂与披垂的黑发构成了大大的十字架,她是耶稣。”
赵之谦《富贵眉寿》

此幅构图饱满,赋色艳丽,笔墨雄健,是赵之谦传世作品中极为精彩的巨制。作品笔力雄浑,真气弥漫,得力于书法之用笔。构图上枝干时而交错,时而分离,集密处与大块的留白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这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实出自于他的印章章法,也是他画梅常采用的构图法。
齐白石《竹圃晴岚》

此幅简笔画修竹,以点线形成灰色调,再以花青烘托,茅屋屋顶施以干笔枯扫,远山则是大块青花和赭石。整幅作品动与静、远与近、笔线与色块形成了质朴且奇异的结合,从而形成鲜明对比。而就是凭着这几笔单纯的笔墨,使得观者感受到了整幅画所洋溢着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启功 作品《朱竹映霞》

“雾散烟开竹几丛,朝霞午曝夕阳红。案头拾得勘书笔,抹出丹崖醉态浓。”
黄永玉《曝书图》

“东坡有晒书趣事,时人读的三两本书,亦搬上躺椅于院,干晒其肚皮,风雅不衰,端赖此辈也。”
吴冠中 名作《高原人家》

此作构图饱满,物象简练,具有半抽象的效果,以油画般的厚重笔触描绘出一处高原上的人家,黄土培出的泥墙以赭石用略带干涩的大笔扫出,然后用重墨写出姿态优美的婆娑树影,使柔和的墙面、天空与凝重的树木形成对比,最后用亮色点画出门里的几个人物,顿时使画面充满生气。
徐悲鸿《英雄独立》

徐悲鸿这幅小品,雄鸡昂首挺立有不可动摇之势,顾盼之间似在积聚着力量,准备引吭高歌,发泄出呼唤和期盼,如同威风凛凛的将军一般。观此幅雄鸡图,结构严谨,笔墨雄健,意境深沉,是徐悲鸿的一件画鸡精品。
姜国芳《宫门》

姜国芳成名之作,作品造型严谨,浓墨重彩,堪称中国的工笔画,而在描写事件上,也在“是与不是之间”。唯其如此,才使这件作品表达出思想的深沉,内含的充实,给观众留下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的是对紫禁城历史沉重的思考。
陆抑非《荷塘翠鸟》

此幅构图错落有致,停匀得当。中间部分花叶互拥,几欲密不可密,忽伸出一花一叶,亭亭玉立於上,并与左下角浮於水面的枯叶一高一低、一伏一立,上下呼应;叶梗和水草在其间穿插;一鸟一蜓一蛙,各择空间,自由自在。荷叶生动灵透,荷花娇艳丰腴,凝露绽放。
冷军 油画作品《雨香》

画面延续了冷军超写实的一贯风格,这几杆修竹几乎就是从他的画室中移栽而来,伸手可触,其乱真程度自不待言。近看画面的细部,仍然可见写意般自如的笔触,以及层次清晰的枝叶布局,丰富而细腻的色彩过渡,繁而不乱。
明 唐寅《骑驴归思图》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吴冠中《竹林人家》

此幅创作于八十年代,是吴冠中的一件山水精品,画中以其独特的笔法,画出北武当山的风貌,以极写实的画法画松树,又以国画的线条画出山的轮廓,是一种典型的中西绘画语言融合的画法,这在吴冠中的笔下也不是常见的。
林风眠《芦塘飞鸟》

明快鲜艳的萍叶和青绿的远山构成背景叙事;而朦胧、泛著浅淡的乌晕的远天,沉默的、墨色的、在风中摇曳舞动的芦苇,以及苇丛里疾飞而过的双鸟,组成主景叙事。而锋利的芦苇尖,戟指天空,锋利的芦苇叶,与其“摇”相呼应,则又暗示了一种顽强的、不屈的生命力形式。
黄永玉 作品《左看右睡》

黄永玉在宋文治册页上所画的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根据猫头鹰的习性而画。而这则成了他“仇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证明。“黑画事件”作为当时一场政治风波轰动一时,也堪称千年美术史上最荒唐的一出闹剧。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李可染所作山水画多以“墨色浓重”著称,唯“杏花春雨江南”在力求笔墨痕迹之余,犹带一点轻快的粉红色调,予人深秀旖旎的视觉观感。
林则徐 书法 扇面

林则徐的书法功底很深,笔墨轻重错落有致,加之清劲秀博之风,使其书法绝无矫揉造作,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令人肃然起敬
慈禧 御笔《葡萄图》

此幅绘一树藤蔓缠绕的老干葡萄,绿叶辉映、红实垂枝、硕果累累,是慈禧画作中的一件养眼之作。
于非闇《雪树寒禽图》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构图严谨,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齐白石《花鸟虫鱼册》

《花鸟虫鱼册》是齐白石绘赠叶浅予的作品,纸本设色,各纵33厘米,横41厘米,所绘都是齐白石最擅长、也是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花鸟虫鱼,水墨淋漓,栩栩如生。
苏葆桢《葡萄》

苏葆桢作品笔力苍劲,设色秀丽,生动清新,兼采中西画技之长,具有独特风格。所画水墨、彩墨葡萄,透明鲜活,被画界誉为“葡萄苏”。
吴昌硕《瑞木嘉卉圖》

吴昌硕擅长大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以石鼓文入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
李可染《阳朔一景》

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韵律感,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的巧妙运用,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
明 唐寅《事茗图》

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
清 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人物肖像画上并没有作者的款印,但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诗中可以确认画幅的作者是供职清廷的画家郎世宁;分析画面绘画风格时同样得出结论。
欧阳询《梦奠帖》

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吴冠中《思蜀》

“岁月流逝,年华匆匆,青春留蜀中。”此画吴冠中以最常用的灰白色调为基调,将情调画出来。点、线、面的运用使他的抽象有别於写实派,又区别於西方抽象派,而且也比中国传统写意派更具现代感和形式感,做到了“吴冠中式”的画风。
林风眠《瓶花》

静物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题材。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欣赏作品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桃源",一片充满情和爱的光焰,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
雍正 草书《王维五言律诗》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
张大千 泼墨荷花《九夏风荷图》

张大千先生所画的荷花在其花卉画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幅“泼墨荷花”尺幅很大,采用大写意的画法,用笔淋漓自如,造景清新动人,极富浪漫之感。其构图疏密有致,真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整幅画面气势宏大,艺术感染力很强。
唐寅《落霞孤鹜图》

唐寅(1470一1523)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陆俨少《五洩湖》立轴

陆俨少的山水画具有高华健拔的气势、变化无穷的笔墨、优美清远的韵味。他根据对大自然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创造出勾云、留白、墨块等技法,为中国画的突破与发展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董寿平《黄山春晓》

董寿平,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所写墨松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其山水画卷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追求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其间不乏诗意。
黄永玉《甲子金鼠》镜心

鼠图是有意趣的写意画,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鼠类可憎可怖的一面。黄永玉是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发现与挖掘老鼠之美感的艺术家。
张大千 泼彩山水

泼彩山水画法是张大千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他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他的泼彩巨制《爱痕湖》在2010年拍出1.08亿元。
八大山人 作品

八大继承和发扬了徐渭的大写意画风,能纯熟地控制水墨效果,既淋漓潇洒,又浑圆厚朴,对后世花鸟画影响极大。扬州八怪、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都从他那里吸取了艺术营养,堪称中国画坛之巨人。
傅抱石《镜泊飞泉》

此幅《镜泊飞泉》为抱石先生1965年所作,岩石和几处树木,均以重墨勾染,衬出水的明亮,顺水流势干湿并用,笔墨精纯,浑厚华滋,雾气苍茫,大笔挥洒,乃傅氏难得之精品。
明 唐寅《牡丹仕女图》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
张大千《临敦煌漠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

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安详,线条和谐且刚劲有力,劲秀绝伦。唐人观世音菩萨体态丰满,配饰和衣着轻盈华丽,神态安详。在敦煌壁画里,唐朝的人物和北魏的清瘦之相形成鲜明对比,该画给人一种太平、安乐之感。
怀素《论书帖》

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原迹都认定藏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晨报》2003年1月11日发表《成都商报》记者郭庄报导说,四川邛崃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刘仲能从成都地摊上购得的唐朝书法家怀素《论书帖》真迹。
郑燮《甘谷菊泉图》

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黄宾虹《漓江纪游》

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郑板桥 书法作品

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赵孟頫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吴冠中《只写自家春色》

作品以中国画特有淡墨营造了树影婆娑背景,然后采用匀、抹、点、挑等多种技法,以极富匠心的组合穿插充分强调墨与色的精妙构合。吴冠中在题言中所说:“辛夷乎?紫藤乎?老眼昏花谁管得!只写自家春色。”诗人般的旷达,返璞归真的性情,对艺术的痴迷,都集中在此画作中。
清 朱耷《彩笔山水图》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此图为朱耷70岁后所作的大幅山水画。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绢本。帖上并没有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该帖经乾隆二次题识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它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
徐悲鸿《秋蝉》

徐悲鸿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清 冷枚《连生贵子图》

这是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儿,组成“连生贵子”的吉祥含义。人物刻画十分工细,勾线填彩,设色浓丽。妇人的疼爱愉悦之情与小儿活泼可爱之态,刻画得十分准确。
郑燮《兰竹图》

此图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此幅即为佐证。
元 柯九思《横竿晴翠图》

古代传世名画。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张大千《闲吟策杖倚天风》

此幅是融金碧山水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颇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张氏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
清 石涛《千山红树图》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元 吴镇《墨梅图》

此画是古代传世名画之一。《墨梅图》是以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为主体,加上元人吴瓘、吴镇手笔,又配有宋元明清14人、33题咏,可谓一件难得的佳作。水墨画兀突梅之枒杈,顿挫转折,虬干花疏。干枝飞白处,梅花圈点,笔法苍劲,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功力深厚。
陆抑非《苍兰》

陆抑非以善花鸟名世,此幅作品是其中年时期的佳作,虽工笔重彩但仍然富于秀丽文儒的气息。画中生动自然的穿插、精致而灵动的线条、艳丽而高雅的色彩、法度严密又不失性情的造型。画中墨石因构图需要而塑造,不仅稳定了画面,也更衬托出苍兰优美的倩影。
徐渭《墨梅》

徐渭的写意画之所以能达到“旷如无天,密如无地”,“能如造化绝安排”的境地,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画中题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将具体形象难以表达的情感传达给观者,使花鸟形象充满情感。
林风眠《静物图》

林风眠力图把印象派的外光画法和中国的水墨画法结合起来,刻画物体在各种光线下的形态和色调,这在形式和色彩上更接近于西方的静物画,但墨色和笔墨的运用,画中情致的幽雅淡远又拉近了它们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距离。
陈佩秋《黄花青川》

该画取王维山水名诗《青溪》诗意,着力突出其“色静深松里”的苍翠之色和静谧境界。为了表现诗意中浓郁的色彩,她将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技法进行创造性地改造,采用大块面色彩渲染的手法。而画面中的水墨色皴既表现了她高超的传统功力,又以深沈的色彩烘托了诗意的幽深。傅抱石 郭沫若《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幅构图简洁有力,笔触雄劲生动,多层次的烘染使画面浑然一体。整幅章法新颖,构思独特,笔墨洗练,落款潇洒飘逸。傅抱石以其大胆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地表现出毛泽东诗中的气度和胸襟。“无限风光在险峰”不仅是一种风景,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写照。
董寿平《红梅》

董寿平擅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画梅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繁而不乱、简而有理。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枝、浑厚古朴。董寿平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简洁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风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
黄永玉《暑荷图》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源于他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黄永玉以油画、版画、插画的笔法、手法来渲染荷花的神韵而不是荷花的形似,以及荷花的光影关系,构图尤于随意中见匠心。此幅画作主体荷花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黄君璧《秋山红树图》

此轴采用全景式构图,崇山叠嶂,山势连绵,山间林木葱郁,飞瀑如练,溪流蜿蜒。为了表现秋山红叶,画家以赭石渲染山石,甚至直接以朱砂点树丛,呈现出一派秋日层林尽染之美景。该画造境雄浑壮阔、绵密幽深,山石皴笔细密,用笔苍劲,由是观之,黄君璧确为石溪传灯。
齐白石《东坡先生玩砚图》

齐白石画东坡玩砚,其意不在东坡“玩”,而在“平生君最轻余子”的骨气和性格。此图绘东坡黑髯,无冠,著长袍,席地而坐,头微侧,双手抚措一小砚,专心玩赏砚石之意。对东坡手姿、眼神及砚石形色的刻画,简洁真实,大写意要寓精于粗,诚如苏东坡所言“始知真放本精微”。
王原祁《秋林远黛图》

王原祁画最得康熙赏识,故进御者甚多。此幅落“臣”字款,自称“奉敕恭画”,当是应康熙之命而作的,故皴擦周密,构图饱满,丹翠错杂,富丽华美。墨与色相融相映,有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感。其上有乾隆御玺,可见曾经数代皇帝的欣赏。
李可染《黄海烟霞》

“有些极其美好、特殊的对象,一次是画不出来的,需要反复加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写生能力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写生过程中,随着对客观世界新的发现,应力求有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表现方法、新的创造,这样会不断促进创作的意象和表现力、感染力,促进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蒋兆和《志趣高洁》

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
徐悲鸿《春柳喜鹊》

以粗笔湿墨勾写喜鹊。长喙、身躯用淡墨渲染,表现出圆浑的明暗光感,鹊身局部还施以白粉,增强立体效果。柳条以纤线勾出,如丝发。柳拂鹊跃,充满融融春意。
赵孟頫《酒德颂》

此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此帖笔法纵逸,又是自家风貌,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赵氏书法的精品之作。正如帖后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不必以此论松雪。”
于非闇《牡丹双鸽》

此幅是于非闇专门画牡丹中最为名贵的“魏黄姚紫”。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么姚黄和魏紫就是“牡丹之冠”。由于牡丹为富贵之花,下有双鸽代表著和平,故此作暗寓“富贵平安”之意。
吴冠中 作品 欣赏 《湿地风光》

“艺术是无用之用,无为之为。真正的艺术品虽看似没有物质价值,却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八大山人《松芝图》

以阔笔大写意的画法,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造型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整幅画作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陶冷月《月光瀑布》

此作描绘清冷月光之下奔流的瀑布和岸边密布的树丛,秋意甚浓。迷蒙的云彩中掩映着一轮圆月,月光投在瀑布倾泻的地方,厚涂的白色让水面非常明亮,而淡黄的机理纹路又给水瀑染上了诗意的月色。光影的运用与瀑布的大弧度的描绘使人几乎能感受瀑布倾泻而下的强大力量。
元 王蒙《竹石图》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关山月《红梅积雪图》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红梅》苏轼
郭沫若《行书 水调歌头》

此作书写《欧阳海之歌》,郭沫若在1966年文革之前饱含热情地书写此卷,并将其寄赠好友龙潜,既反映出郭沫若当时的创作思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以书风而论,该作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情绪飘逸激荡,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郭沫若书法“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特征。
刘旦宅《赏秋图》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潘天寿《红荷晴霞图》

潘天寿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此幅仅画一片湿墨荷叶,一支曙红荷花,以张扬的姿态艳阳向天,花的形与神都不染俗气,是画品更是人品。画与人合,才是绘画的至高境界。
刘海粟《黄山天都峰》

“在宾馆作画,水墨和重彩均有。但为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十上黄山最得意的佳趣是: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黄山之趣,趣在微雨里;黄山之瀑,瀑在飞溅处。”-- 刘海粟谈十上黄山作画之体会。
范曾《刘伶像》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他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
元 王蒙《煮茶图》

王蒙的《煮茶图》是唯一一件流存民间的作品。王蒙尤擅画山水,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
白雪石《松山飞瀑》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他的一种独具风貌的桂林山水画法被称为“白派山水”。
林风眠《烟江双泊》

此幅彩墨结合,在苍苳浑朴的墨色外,以淡彩写轻岚入谷、浩淼江水。浓墨与淡墨晕染结合,开创性地塑造出山峰的体量转侧与光影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墨与光的冲突。画家将个人的心绪融入山水的意境里,使作品呈现出凄清、忧郁、遗世独立的东方韵味。
李苦禅《荷塘翠羽》

此图诚然是山野荷塘大景之一角:上部岩石、荷之花叶与下部岩头“夹出”“一衣带水”,突显出“画眼”翠鸟,其朱翠之色尤鲜,与荷花朱、黄之色对角呼应而不孤。复以萍点调整空白,以垂直错落之两丛水草增强静谧的感觉。此系作者从当年的西湖写生中创造的独特章法,境界自远于流俗。
潘天寿《秋意》

《秋意》首先大胆写绘出一支呈直角的菊花,使之填满了整个画面,这样的构图诗人觉得已入险境,无法收拾,而气势抢塞。再在右小角绘一些竹与兰,意态生动,即转危为安,画面物象的位置,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关系平衡,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和效果,即“化腐朽为神奇”。
俞致贞《芙蓉蛱蝶》

画家运用多次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芙蓉的自然形态,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芙蓉、树叶、蛱蝶的不同质感,个人风格明显。画中景物左顾右盼、彼此呼应、飘逸清新、生动传神。全幅作品用笔严谨,形象刻画细致入微,设色浓而不艳,典雅清丽,构图简明新颖。
李可染《青林夕照中》

此画采用画家后期常见的满幅式构图,山石只取截景,却让人感受到范宽式全景山水的力量,浓墨稍染藤黄、花青而成的巨峰扑面而来,构成画面中最沉稳部分。大面积浓墨表现巨峰,通过笔法穿插,使得山石中仍隐现空间;树的叶子点点沿树干而画,笔下一种毛茸茸的效果使画面极富生趣。
黄宾虹《峨嵋山色》

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山水画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此幅为八十以后所作,笔苍墨润,赋色沉厚,古意盎然,虽言拟宋许道宁笔墨,实则纯由己出。
清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

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张大千《白描 敦煌壁画 绿度母像》

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率家眷及弟子二赴敦煌临摹壁画。在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共临摹了敦煌壁画280余幅。其中,四川博物院现存180余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受赠了62幅。此帧即是其中之一。
高奇峰《白马》

借鉴日本绘画模式,黄叶飘零,秋林落日的场景溯源于日本京都派风格的影响,而画面萧瑟的气氛亦隐含了元曲名句“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意境。同时,画家吸取了西方坚实的写生技巧,运用光影、层层晕染背景及骏马纯白的身躯,一丝不苟地经营用色与构图,以突出马匹雄健高大及自若的神态。
米芾《德忱帖》

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着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着强烈的节奏感。
张大千《仿巨然晴峰图》

张大千的这件作品,是借元人《万山积雪图》的构图章法,融以巨然长披麻笔法与刘道士《湖山清晓图》水法并兼元人笔墨遗趣,“集其大成,自出机杼”,入古开今,借古开新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幅杰作。
溥儒《秋山泛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在此画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列嶂笃山木,悬泉俯细流。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画中所描写的正是诗中的意境。图中山峰树木点染繁密,利落清爽,富于生气,用色亮丽而不含火气,独树一格,蕴含着一种“出于笔墨之外”的高贵淡雅之韵。
丰子恺《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语出《论语·子罕》,意为越仰望越觉得崇高威严,表达对人或事极景仰之意,竺摩法师于画上题“高处不胜寒”,有释家自谦之意。画中绘一男一女,勒马而立,仰视悬崖上的红墙寺院,绿树环护,燕雀飞舞,一派祥和。
高奇峰《孔雀开屏》

高奇峰,晚清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雄狮猛禽。二高兄弟的山水画,可以看出马远、夏圭横砍竖劈的传统,以及日本画的影响。高剑父奇拔苍拙,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吴昌硕 作品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潘天寿《水天无际戏红霞》

画家以大笔淋漓的浓墨横向扫出荷叶,以淡墨写出亭亭的水草,以浓墨剔出水草叶筋,荷梗则以焦墨拉出,与顶端的红荷、嫩黄的莲蓬和焦墨花蕊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伸出画外的荷叶与荷梗,更得画外之境,所谓:“画得不多,空得很多;画内不多,画外很多”。
张大千《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很少有人问津。此幅既是金碧山水却又轻松明快,是一幅融金碧山水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一次成功结合。画面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令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
齐白石《大富贵》

白石老人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胭脂红泼写出盛放的牡丹和硕大的桃实,又以雄健凝练之笔勾画了一只观意瓶,一条腾云而起的祥龙,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从而也就传达了老人的美好祝愿。作于1948年。
康熙御笔“福”字碑

书写于公元1673年。周恩来总理将其命为“天下第一福”。康熙“福”字,左上角为汉字草书“一”,左下角为汉字草书“子”,右上角为汉字草书“多”,右下角为汉字草书“田”,合起来看是“福”,分开来读则是,一子多田。
蒋兆和《过年喜洋洋》

此幅寥寥几笔,墨染印韵,一气呵成于流畅之中,流露出画家的激动之情。甜美的笑容配以桃花般艳丽的毛衣,阳光、喜悦、健康,这一切都是画家对美好未来的预示!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通过小举动表现大事件,这是蒋兆和作品一贯的特征。
陈逸飞《水乡回望》

募然回首依然是那片多情的地方,那片迷离的波光,那条阳光下耀眼发白的石板路。激情涌动的笔触爬满水巷、岸柳、灰墙!回望水乡,阳光灿烂却人迹杳然,明媚热闹却又有一点寂寞一词凄凉、十分惆怅……
徐悲鸿《松鹤迎春》

全幅采用了大笔勾勒的技法,在讲究虬松与仙鹤造型准确的同时,注重依形而生、遣笔运墨的文人挥写特点,两只仙鹤并立于松枝之上,整体造型处理毫不拘泥,没有精细的刻划,却在大笔钩勒中尽现鹤栩栩如生的神态。作品洒脱大气,讲求形似,且形神俱佳等特征,传神于画外,极具感染力
郎世宁《仙萼长春图册 --- 牡丹》

郎世宁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张大千《富贵根苗》

画中以留白法显现猫毛的柔顺白亮,石头也以此法表现纹路,使得画面极富空间感,足显浓郁文人画气息。花的枝叶墨随笔出,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大笔挥洒后又细绘纹路,然后花团施以大面积的红色,以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综观全图,厚重与轻盈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别有一种戏剧性效果。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宋 马远《举杯玩月图》

马远,南宋画家。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用笔苍劲而简略,极其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
郭传璋《峨嵋重翠》

这幅《峨嵋重翠》是画家40年代登峨嵋山后所作。图中高峦重嶂,一望百里之遥,由近及远色泽递减,自然将峨嵋山雄峻苍翠、座地百里之势呈于画外。
长安画派 石鲁《赤崖映碧流》

这幅《赤崖映碧流》是石鲁进行中国画创新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笔墨新,构图奇,色彩的大胆运用而被世人所瞩目。用笔粗犷、墨色浓重的朱砂赤崖包裹着黄河之水滚泻而下,中间突入水心的山崖增强了流水的动势,浑厚的山石与柔弱的流水形成对比。
陈逸飞《早朝》

热烈浪漫又充满情致的黄金调子,显出夏秋之间成熟饱满的意韵,笔触如歌般地堆积聚集,光的流溢充孕,质感可触可摸,每一块瓦片、石头,和那波纹侧影,那船那桥那屋......以至于在暗处之中的窗,仿佛都在尽意地倾诉画家的无限乡情,可见其在挥洒之间的畅快,对之如饮纯酿,岂不醉人!
元 赵孟頫《人骑图》

图画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此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吴冠中 作品 --- 《嘉陵江边》

这幅看似宁静的画里充满了动感、光感和声感,枝条树冠被作者挥洒自如的画刀梳理得穿插交错、舒展流畅、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场面开阔高远、前后错落有致、光影明暗分明、内容丰富有趣、构图生动大气,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陈逸飞 西藏系列作品《雪景》

《雪景》中人物的线条、皮肤、服装和饰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藏民的粗犷淳朴与神圣的高原文化铸就了作品的浑厚气魄。画家用娴熟的技艺营造出大雪纷飞的场景,用构图、色彩和人物细微的表情实现唯美的效果。
潘天寿《露气》

《露气》构思新异,布局有出奇制胜之美。画面左上方以题识形成一长方形结构并钤以印章,使全局有起承转合的韵致。该画并未渲染露气,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点出了清露弥漫的气氛。
慈禧太后作品

《清宫遗闻》记载有光绪中叶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慈禧绘画书法基础并不太好,只是天资聪颖,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摸索,进步很大,尤其是缪嘉蕙等著名画家入宫指导后,书画水平日进。
颜文樑《夕阳艳雪图》

颜文樑的作品巧妙结合了古典的西方写实,色彩丰富的欧洲印象派和中国的传统艺术。他深邃的色彩表达,开辟了美丽活泼的自然风光,把人类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景观冥合。他虽不是印象主义的追随者,但也深入探索色彩应用理论,油画颜色丰富,形体高度概括等特点却是与印象派不谋而合。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局部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明 唐寅《山路松声图》

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山石悬岩陡峭,苍松虬曲, 山泉飞下,石道围栏弯曲,伴着松涛阵阵,有高士正携仆观泉听风,悠然自得,不禁令人留恋于此,画面既清润秀雅又浓重雄健。
李可染《喜迎春图》

李可染画牛,极富生活情趣,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张大千 《浮峦暖翠》

张大千晚年以六十年代泼墨、泼彩画风的形成为标志,泼墨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

唐伯虎,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据传其人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
颜文樑《浦江夜航》

画面精心刻画了云卷月移、水波微澜的浦江夜色。画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丝絮般的云层对月光的吸收,银镜似的碧水对月光的反射及熠熠闪动的微弱灯火之间所交织出的错综复杂、上下呼应的光色表现上,强调云层的冷与月光的暖、泊船的静与水波的动、浦江的沉穆与灯火的温馨等各种对比关系。
林风眠《清音自赏》

画中仕女婉娴优雅,盘膝而坐抚琴畅弹,轻轻低首凝望琴弦,形态优美。透过蜿蜒流动的运笔、浓淡相间自然顺势之用色,林风眠将仕女温文尔雅,潇洒自若的一面表露无遗,并将观者带到琴音袅袅之清幽韵律境地。构图与布局简洁雅致,毫无繁复花巧或矫柔造作,更显画家匠心独运艺术造诣。
清 居巢《五福图》

此图为作者中年之作。构图新颖,小石头旁放着一双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竹笼,笼中有五只小蝙蝠。以“石寿”、“五福”来“祝君”。画面活泼,寓意深长,有民间特点。
宋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此图是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而“崇山积雪,林木清疏”颇得李成的余韵。图中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上,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横,野水层层,如游今之泰山。运笔凝重细劲,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故疏而不薄。
于非闇《浓艳破狂愁》

画中盛开的牡丹娇柔妩媚,层层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色彩柔婉鲜华,笔力雅健雄厚,花叶与枝干穿插有序,主次分明,立体效果极佳,整个画面给人端庄秀丽之感。于非闇善长于表现形象的气骨,此作将牡丹花强烈的生命力表现的淋漓致尽。张大千《春枝栖禽》

此幅中的枝干,苍老挺拔,皴擦利落,与之相伴的一青翠风竹,细劲有力,用笔洒脱,别有韵致。一长尾鸟傲立枝头,不畏风霜,独行独往,英姿奕奕,颇见传神。
八大山人《游鱼图》

朱耷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
八大山人《孤禽图》

整幅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此画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明 董其昌《青弁图》

此图师董源画法,部分采用传统的笔墨结构,但此画面平面感强,山石屈曲的结构和笔致墨法本身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一种新奇感。作为作者胸臆外化形式的笔墨,具有了更独立的审美价值。属董氏传世名作。现流落于(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蔡襄《蒙惠帖》

“宋四家”中,从书法风格来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清 居廉《月季图》

此幅是居廉《花卉昆虫图册》中的一幅作品。此册共十二页,写花卉草虫,栩栩如生。运用恽寿平没骨画法写花卉,结合自创撞粉、撞水技法,以产生秀润亮丽、明暗参差的效果。昆虫多以工笔或兼工带写之法绘出,自然生动,写实准确。画面有清新活泼、文静抒情的意趣。北京故宫藏。
宋 米芾《紫金研帖》

从此帖中可以看到,米芾所谓的“刷”字,实际上是他令笔毫平铺纸上,以便运笔时能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且使书法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的美感。所以,米芾的这个“刷”法,是走向“尚意”之路以后技法上的新变化。
清 髡残《苍翠凌天图》

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乾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点苔,远山峰顶,以少许花青勾皴,全幅景物茂密,奥境深幽,峰峦浑厚,笔墨苍茫。南博馆藏。
陶冷月 《洞庭秋月》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此图以狭长条幅纵向构图近景起手处以湖滨景物为主体,中景为湖面,远景为云山,由近而远,由浓而淡,层层推进。在浩渺湖水之中,又特意以芦堤相隔,产生了形迹断而意脉不断,笔墨断而气势连的艺术效果。
赵孟頫《汲黯传》

《汲黯传》是赵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有轻裘带之风,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分讲究字的揖让。倪瓒评云:“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明 徐渭《黄甲图》

徐渭当年曾参加过抗倭斗争,而且敢于反对当时朝中重臣严嵩,傲骨铮铮的徐渭曾在牢狱中困顿多年。此图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质感、神态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呵成,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画上自题诗:“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诗意幽默。
柳公权《神策军碑》

此为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其笔法与结构极精炼而凝重,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清人孙承泽评此碑云:“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得意之笔。”
唐寅《东篱赏菊图》

此图描绘东晋陶渊明赏菊的故事。全图布局稳妥,笔墨明润爽利,层次分明,犹见来自于周臣的笔法。图左上题诗一首:“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
郎世宁《瓶花》

郎氏融合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透视法,绘牡丹以色彩深浅来表现层次感,叶面正反向背,叶脉勾勒写实,极富立体感。青花牵牛花纹折方瓶,两侧贴饰龙首双耳,以高光强调瓷器晶莹圆润的质感,敷色极具光影效果。瓶内植插罕见并蒂连理的牡丹,象征祥瑞吉兆,平安富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