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x linux初始密码:“大阪维新”要当东京副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24:40

“大阪维新”要当东京副都?


  11月28日,日本第二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大阪府和大阪市举行选举,一举选出两名“大阪维新会”干部,即党代表桥下彻和党干事长松井一郎,分别当上大阪市市长和大阪府知事,既颠覆了既成政党的地位和势力,也结束了大阪发生的复杂的“百年之战”。这些,在国际间也许只是一件芝麻小事,但在日本则是一件“维新大事”。

  首先,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与众不同,不懂汉字的人基本上就搞不清楚,什么是“都、道、府、县”。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从1947 年开始实施新的制度,即将全国简化为 1 都(东京都),1 道(北海道),2 府(大阪府和京都府),以及43个县。市、町、村则是更小的行政单位。一级行政区的首长称“知事”,二级行政区首长才称“市长”、“村长”或“区长”。

  其次,大阪府是日本第二大的经济中心,而大阪府的核心则是大阪市。大阪市的财政收入占了大阪府的五分之二,同时行政区域也占了大阪府的三分之一。加上,大阪府的府厅就设置在大阪市内,这导致两个行政机构在许多方面出现重复和浪费。更由于都是民选的地方政府,加上人事上又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大阪市长没有义务要听从大阪府知事的意见。

  大阪府行政区有人口880 万,仅次于人口1300万的东京都和较小的神奈川县,不仅工商业发达,城市规模与重要性几乎可与东京都争一日之长短。因此不仅有长期的大阪府与大阪市的“百年之战”,还埋下了大阪要与东京平起平坐,或借口“维新”而要升级为副首都的活动。

  第三,大阪地区一个称为“大阪维新会”的地方政党,采用“地方包围首都”的策略,甚至通过“普京式选举法”,从大阪府知事摇身一变“降级”为大阪市市长,又从一分为二再实行双剑合璧,就此实现了“大阪维新”的合法第一步骤。不论这是“大阪都构想”,还是以“大阪维新”为起点,实现其进军中央政坛的最终目标,它都会给日本政坛带来不小的冲击。

谐星是进军政坛捷径

  现年42岁的桥下彻,2008年开始担任大阪府知事,他当时38岁,是日本最为年轻的知事,因此获得不小的曝光率。他刚接手大阪府时,它作为日本面积第二小的行政区域,却有着880万人口,又背负着庞大的财政赤字,为此桥下彻不得不四处奔走,呼吁为大阪府募捐。    2010年4月,桥下彻建立“大阪维新会”,提出大阪必须变革,整顿财政,并提出要终结大阪府大阪市的双重行政规划,那就是“大阪都构想”。   桥下彻称,取消府市双重体制,可达到削减三成员工,节省4500亿日元财政支出的效果。此外,大阪内可分成几个特别自治区,将它打造成关西的重镇,拓展发展空间,减少选举和行政管理成本,把现在的“府—市—区”体制,简化成东京都那样的“都—区”体制。

  桥下彻的“大阪都”构想,一直只被人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在日本,艺人出身的政客,惯用标新立异的手法来推销自已;二、利用历史名词,就是“维新”作为政治口号,可扩大宣传效果,甚至因此取得历史高位;三、是桥下彻没有更深的政治信仰或理念,甚至缺乏现代政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即使成功取得地方政权,最终的政治命运不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是以身败名裂告终。过去,东京都有过名噪一时的青岛幸男知事,大阪府则有过最后锒铛入狱的横山诺克(山田勇)知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曾经是以著名谐星、职业艺人等身份作为进入政坛的捷径,利用电视等现代媒体,再乘搭直升机降落繁华政坛,最后再摇身一变成为首都东京或经济重镇大阪等巨大城市的行政首长的。

“英雄待望论”的出现

  步入政坛前的桥下彻,先是以律师身份,再以谐星、人气演员身份,参加日本的脱口秀。他染发、他戴太阳镜,他穿奇装异服,极端和一针见血的言论,既给一般人带来官能刺激,也给观众带来乐趣,因此他又是一个能一炮而红的政坛谐星兼政客。

  近年,日本社会还流行所谓“英雄待望论”。一、日本经济不景,使人对前途丧失信心;二、天灾人祸频繁,增加人们对政党、政治人物的绝望;三、社会充满失望之后,人们的无力感激增,就产生对领袖魅力人物的期待,这种期待别人能来拯救日本的渴望,就给野心家、极端分子乘机粉墨登场的机会。历史上不乏先例,如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德国的希特勒崛起,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桥下彻为了拯救大阪常年的财政赤字,建议解除大阪府与大阪市的叠床架屋体制,确是一建设性的建议,虽然不是他的发明,却也是目前一个具体可行方案。但因此形容这就是“大阪维新”又似乎是在做小题大作的宣传,为其“平成维新”运动打基础而已。因为,“大阪都构想”能实现的话,也只是行政结构的简化,并不能保证行政效率就此成正比提高,大城市的行政膨胀规律会就此自动嘎然而止。

  迄今为止,由于桥下彻的“敢说敢做”作风,加上中央政坛民主党 “少壮派”又崛起,日本政坛确有一些变化,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但是,桥下彻当政后的“独裁”作风,包括他公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 ”,立法严罚不向日本国旗致敬的教师等等行为,又提醒人们在历史上,曾经出现所谓 “时势造英雄”的人物或事件,这一现象也许就跟当前日本右翼极端渴望 “英雄待望论”正相吻合吧。

311助长“大阪副都论”

  今年,日本东部发生311 大地震,它不仅引发空前规模的海啸和灾难,更因为最靠近首都东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辐射,使日本陷入空前的危机中。倒不是地震海啸让日本人丧失信心,而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时期的核电站灾祸,让日本人吓破了胆,迫使他们必须在“脱核”和“天灾人祸”之中作一抉择。

  日本人对“核”一直抱持矛盾又侥幸的心态。他们虽有对应地震海啸的自信,却无对广岛长崎核子教训的真正反思,就是一直没法把内心深处的渴望“拥核”的意识加以消除,也许是侥幸心理,或是对科学的过信,不仅在首都边沿,还在沿海遍设核电基地。之前,当局也许有考虑过,战时可用导弹防御体系保护这些设施,却没有计算到天灾+ 人祸的侵袭,会暴露日本的宿命弱点,就是日本国土太小,而不能经受核子灾害的任何打击。

  311带来的具体教训是,不仅海啸至今没法应付,核电人祸更是眼前的现实。日本至今只想到“建副都”的对应办法。很明显,日本不“脱核”是没有安全捷径的。但建副都论却给提倡“大阪维新,朝向副都”扩展方向的桥下彻一派锦上添花,甚至使他如虎添翼,使他这次不仅在府市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还硬把“大阪维新,大阪副都”的地方口号,提升为全国性的政治口号,日本将因此加速中央政坛的分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