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ot table怎么做:批驳周有光“汉字必须拼音化”的谬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3:26:09

批驳周有光“汉字必须拼音化”的谬论

标签:

周有光

文字

汉字改革

拼音化

杂谈

文改专家周有光先生,在香港《语讯》第88期上,发表题为《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的文章,意在说明人类文字有共同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不会有例外,汉字必须拼音化。

此文拜读后,没有立即表达意见,想看看下期《语讯》有无不同意见。《语讯》第89期收到后,未见有不同意见,看来是大家都赞成周先生的高见了。我却不以为然,想表达点儿不同意见,不知《语讯》编辑先生是否能予刊出?内地刊物受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太深,维护权威的自觉性特强,不会刊出表达不同意见的文章。我想,香港和内地不会一样吧。

人类文字从来就没有共同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人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的,有人类就有语言,语言至少已有几十万年或十几万年的历史,而文字只有万年左右的历史。人类各氏族创造各自的氏族语言用于交际,随着各氏族的发展,人数增多,活动范围扩大,各氏族有了接触交往,在长久的接触交往中,氏族语言融合成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国家语言。这种融合经历了几万年或十几万年,至今也没有完成,现在仍有处于氏族语言融合阶段的,有处于部落语言融合阶段的,有处于民族语言融合阶段的,多民族国家有国家共同语和少数民族语并行,大幅员国家有通语和方言并行,就表明尚未完成国家语言的融合,而单一民族的小国家,早就完成了国家语言的融合。人类语言的历史分期就无法分,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就更无法分了。

人类大概是在万年之前的远古之末,创造了一些能表示某种意义的图形和符号,这些图形和符号,可用语言解说其意义,但不能当文字阅读转化为确定的语言,语言也不能用它来作准确的记录,因为它没有和语音挂钩,只能说它是图形和符号,不能说它是文字,但它能将某种意义传到将来和远方,有的让人看见就明白,有的听人解说就明白,具有超越时空传之久远的文字功能,虽非文字,但可叫准文字。

周先生将文字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是原始(形意)文字时期(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二是古典(意音)文字时期(丁头字、圣书字、汉字、马亚字、云南彝文等)。三是字母(表音)文字时期(音节、辅音、音素)。第一时期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丁头字和圣书字最初成熟,共4500年。据研究,中国人在公元前8000年或稍后,就创造了阴阳鱼图(太极图)和阴阳系统符号(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还创造了河图、洛书的阴阳点圈十数符号。这些图形、符号都有丰富深刻的意义,属于以形表意的准文字范畴。丁头字、圣书字是不是能记录语言,其他人又能通过阅读转化成所记录的语言,似乎尚无定论。如果不能互相转化,也只能叫准文字,不能叫文字,或者叫丁头符号,圣书图形。

周先生的原始文字时期(准文字时期)具体的只提到丁头字、圣书字(丁头符号、圣书图形),没有提到中国人创造的图形、符号,可见周先生的文章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周先生也似乎是了解外国的多,了解中国的少。

周先生的古典文字时期(丁头字、圣书字、汉字、马亚字、云南彝文等),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共2400年,只提到最初成熟的丁头字、圣书字和已被释的辅音字母文字,没有再提汉字。公元前1100年是中国的商殷时代,商殷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已发现的单字约4500个,可认识的单字约1700个,已能记录当时的简化精练语言。其中有些单字不认识,所以不能完全阅读转化成当时的简化精练语言。文字能发展到这种规模,结构是那样完美,没有两三千年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以前的过程没有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不能肯定而已,其实伏牺、神农、黄帝及尧、舜、禹等历史传说是可作佐证的,有以前的历史才会有商殷,有商殷的成熟文字必然有它的发展历史,以史为证,并不荒唐。如果认为商殷时代是中国文字的开始,一开始就如此齐全完美,反而荒唐了。

在伏牺氏前的远古之末,中国人创造了可以超越时空传之久远的准文字。接下来必然要继续努力创造可以超越时空传之久远的正式文字,办法当然是在准文字的基础上改进为可以记录语言和语言实现互相转换的文字。准文字中已有圆、方、圈、点、长短横竖、左右旋转、上下倾斜等图形、符号的基本元素,利用这些基本元素变化改进,穿插组合,结构成语言所指事物的图形或符号,赋予图形或符号相应的语音、语义,就是正式文字了。

中国文字,凡能和语言所指事物构成相似图形者为象形字,其余为符号字。每个象形字即图形字,图形字和符号字都是字形、字音、字义三结合的整体。由于中国人的语言绝大多数基本事物用一个语音表示,极少数基本事物用两个语音表示,非基本事物用加音区分种类表示,故在中国人的语言中,单音单义词占绝大多数,双音单义词占极少数,单音单义词和双音单义词的总数不超过三万个,而词组数从理论上讲是无限多,实际上至少有几百万个。前人为语言造文字,先为单音单义词造字,既造同音字,又造多音字,还造多义字,同音字以形别义,多音字以音别义,多义字以位别义。双音单义词则借用两个同音的单音单义词字加相同的表义符号以示单义。这样,就将不超过三万的词所需要的常用字降至四千左右,所需要的各时期的通用字降至一万左右,人们学记四千左右常用字就等于学记了两万多词,几百万词组,学记了一万左右通用字就等于学记了三万词,无限多词组。一般人只须学记四千左右个常用字、两万左右常用词(一个字有几个词性就是几个词)。因为学记单元比其他语文少,故是学记效率最高的语文。因为词、字单音单义占绝大多数,双音单义占极少数,组合成词、字组表达任何事物和思想都比其他语文自由灵活简洁明快,故是表达效率最高的语文。

语文只要在表达一切事物和思想中足用好用就是好语文,好语文没有优劣之分,是许多人的共识。我认为好语文也有优劣之分,标准是效率高低,学记效率因受学记者的智力因素和教学记者的教育方法的影响不好评定,但表达效率很好评定,用中国语言和其他语言表达相同的内容,中国语言用三分钟,其他语言要用五分钟,常见的中、外语讲话翻译大致都是这样。记录成文,字体大小相同,中文用三张纸、外文要用五张纸,联合国会议记录也大致都是这样。中国语文的表达效率比其他语文的表达效率高五分之二,即约高70%,节省五分之二的时间、精力、物资,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就节省时间而言就有重大意义,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节省时间就是节省生命和财富,意义不重大么?把少费时间的语文改为多费时间的语文,是改优为劣、改先进为落后的倒退行为,多数人不愿改,少数人用尽全力推行改,推行了半个多世纪,汉字仍是中国人的主要交际工具,没改了,改不了。

世界上的文字有三种,第一种是图形文字,第二种是符号文字,第三种是图形和符号并用的文字。图形文字表示抽象事物有困难,符号文字只能明表音,暗表义,只有第三种文字是直接表示语义,间接表示语音,也就是语音来自语义,语义来自事物,图形是象事物之形直接表示语义,故图形字又叫象形字。表示语义的语音是在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漫长历史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语音无形可象,只能用符号表示,简单的图形也可当作符号用,有些符号也可和图形配合成字表示某种语义、语音。因此,中国文字——汉字是图形和符号并用的综合文字。

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把自己的语言——汉语分析到绝大多数为单义单音词,只为单义单音词造单义单音单形方块字,单义双音词,用两个同音单义单形方块字加相同义符表示,称为联绵词、字,统一词、字概念,后来实行字本位,全都说字不说词,因此,对外国语文的单词也译作单字,近几十年来才有人把外国语的单字译作单词,目的是要把本来是词的单个汉字说成是“词素”或“语素”,把汉语的词组、短语、成语等(辞)说成是“词”,目的是为了解决搞汉字拼音化,单音单个拼音字不能区分异义同音词的难题。必须多音连写成词才能避免同音词,但这样就严重降低了汉语的自由灵活性和简洁明快性及表达效率。

周先生说,汉字型文字的发展,有从表形到表意、从表意到表音两个阶段。钟鼎文中有很多象形字、非常逼真。推想在甲骨文以前有一个以象形为主的表形文字时期。甲骨文中形声字占20%,进入表意兼表音时期。因此,甲骨文后的中文是意音文字。由于中文中的形声字不断增加,形声字的声旁是表音符号,就是表音化的发展。汉语多音节化,汉字大多数成为表示音节的“词素字”,就更是表音化的发展。严格地说、表意应作表义,义者宜也,称谓相宜的客观事即义,客观事物是有义无意的,人才有意,文字不能只表人意。故中国传统讲形、音、义。

前面说过,能表事物之形,即已表语言指称事物之义、不表称说事物的语言之音的图形只能是准文字,不能是文字,因此表形文字时期之说不能成立。从图形既指所象事物之形,亦指图形本身之形。本身之形即字形,其形所象之事物即字义,赋予语言指称该事物之音即字音,形、义、音三者齐全才能记录语言成文字,阅读文字成语言,实现语言文字的互相转换,使语言、文字都能超越时空传之久远,实际上是使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活动和经验传之久远,供后人参改借鉴,谋求发展与进步。如果说周先生连这些基本常识都没有弄清楚,是小看周先生了。周先生大概是为自己的文字必须拼音化的信念而故意歪曲事实和历史、常理和规律的吧。

形声字先秦文献中已占多数,又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还是只占多数,并没有向拼音文字发展,怎能算更是向表音化发展呢?拼音文字也是形(字形)、音(字音)、义(字义)三结合的整体,不同的是字形由拼音字母组成,字音由拼音字母拼发,字义由单音、多音词、字所指内容提供,语音是由字音明表的,语义是由语音暗含的。学汉字在字形中多数提供了音、义两种信息,学拼音字在字形中全都只提供了音一种信息,义是要另作了解和记忆的。因此,学汉字并不比学拼音字难。拼音,中国早已有之,汉代的反切注音就是拼音,中国人早就知道自己语言的一个音是完整的、独立的、可任意短长高低的、可任意曲折延缓的音。一个单音词字的音一般由声、韵两母构成,有的只有韵母,没有声母,这个词、字音就叫零声母词,字音。汉语言有多少声母、韵母,古代的不说,现代汉语有声母21个、韵母35个,如果声母、韵母都不用音素、音位字母来分析,就用选定的表音汉字来固定表示所有汉字音声、韵母拼发汉字音给汉字注音,对中国人认读汉字是很方便的,过去反切用字不固定,有的用字没有学过,不知其音,无法拼读,所以不很方便。当然,这样做只是方便了中国人,没有方便外国人,能都方便就更好。

上世纪80年代,有人按声、韵双拼的原则将26个拉丁字母既用作声母也用作韵母,实行条件变读,进行声、韵双拼,叫双拼方案,许多人都学会了,我相信外国人也能学会。如果中国人、外国人都学会双拼方案,给汉字注音,每字只用两个拉丁字母注音,对中国人、外国人都是很方便的。由文改会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据说能方便外国人学中国语文。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发音和其他拼音语文的字母发音并不完全相同、字母形态也不完全相同,发音、拼音规则及书写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就算外国人全学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认读和书写,也不能说他学会汉语文了。他只会认读书写,却不知其意义,就是不会汉语文,不懂汉语文。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推行了半个世纪,仍只起给汉字注音和转写人、地名的作用,不可能成为取代汉字的拼音文字。尽管有人以编大词典的方式来规范汉语拼音的连写法,期望它有朝一日能成取代汉字的拼音文字。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不可能实现。汉字的形、义多数依据客观事物,虽然历代有为方便而简化、为区分而繁化,简化多于繁化的改变,但形较稳定,有轨迹可循;义更稳定,有道理可通;音随方言自定,字形字义不随语音改变,故有超方言的特殊功能,语不同音,书能同文。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过创造图形、符号综合利用表义表音融于一体的非拼音文字的初始历史,但走通这条道路的只有中华民族,其他民族都改走了符号拼音文字道路。非拼音文字形、音都单个独立,组合自由灵活简洁明快,书写、表达效率都比拼音文字高很多,这样好的语言和文字不知道珍惜爱护,却想破坏它、抛弃它,实在让人不可理解。

周先生最后说,文字的自然演化都有人力的参预,“书同文”就是古代学者创议和推行的,汉字历代的整理工作都是学者们的功绩。在“自然演化”的轨道上进行加工、是“自然演化”的延长。文字改革跟自然演化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这段自我粉饰的话,真有水平,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不愧是语文学者、文改专家。但语言文字并非纯自然的,而是人类创造的,纯自然的演化虽然总的趋势是进化,但也有退化的实例。凡是人类创造的东西,都是不断追求进化的,没有追求退化的。中国人创造的语言文字,表达效率最高,就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整理、简化、规范、统一文字,提高文字的书写效率,扩大文字交际范围,都是追求进化,趋向先进的举措。这方面的工作周先生也参预了,简化大量汉字、提高了汉字的书写效率,有功劳。但不一对一的简化,合并了一些前人分化了的异义同音词、字,造成岐义和繁简转化出错,有过失。要搞拼音文字,硬把汉语中等于词的字(汉语自汉代实行字本位后,语言中就只说字不说词了。“词”字就用作“辞”字的通假字、有些当用辞的地方就用了词)说成小于词的词素或语素,大于词的辞的部分说成词,也就是钻了“词”简“辞”繁,避繁求简,“词”可作“辞”的空子。结果把传统的汉语理论搞乱了,词和非词的界限没有了,几十年出不了正词法,拼音文字分词连写,怎样分?怎样连?没有客观标准,意见无法统一,就只好用编大词典来逐个硬性规定了。几百万“词”(词组)的硬性规定,谁也无法记住,说话可以不管规定,著文就要不断翻典了。语文词、字单位由绝大多数的单变为绝大多数的连,组合的自由灵活简洁明快丧失大半,表达效率大幅下降,就不是进化,而是退化,就是把先进变成落后。这是语文的自然演化吗?这是语文“自然演化”的延长吗?参预者必须承担把先进变成落后的罪责,还有什么功劳可言?杜撰历史必然、发展规律、自然演化,也掩饰不了客观存在的过失,都是杜费心机。

 

于重庆

  
分析入情入理,有根有据,佩服!现在很多所谓学者缺少这种深入研究的态度,加之本身的修养和积淀的局限,想当然就言之凿凿,贻害不浅啊。政府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甄别,以正视听!

 

周先生想为自己辩护,保住“学术泰斗”的虚荣。这位学兄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佩服!正直、勇敢、科学、、、、、、,面对自己的“成就”,周先生及其同伴们就缺少这种精神。他们酿下的苦果我辈吃得最多。谢谢博主说出了我辈想说的话:文改“参预者必须承担把先进变成落后的罪责,还有什么功劳可言?杜撰历史必然、发展规律、自然演化,也掩饰不了客观存在的过失,都是杜费心机。”
新浪网友2011-01-07 16:26:03[举报]
  • 说得好,中国人最大的凝聚力来自与于书同文。
    如果施行拼音化,实际上就是去汉字化,那将造成汉语的分裂。
    试想广东人和陕西人、闽南人和东北人,如果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都不能顺利,又能如何认同???
    汉字拼音化必将造成中国的分裂,民族的分裂,谁施行汉字拼音化,将成文中户民族的历史罪人!!!!!
    秦始皇统一文字,但是没有人能统一口音,认为汉字拼音化能使全国人方便的使用同一文字而不发生文字撕裂的人,如果不是幼稚,就是别有企图。
    要想亡其国、灭其族,必先去其文化,中国人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字--汉字文化,将是一盘散沙.(越南部分地区说的实际上越南版的汉语,放在国内也许该叫方言了,但是现在是越南版本的汉语发音,用越南版本的拼音文字书写,试问谁能认得这些"汉字")

  • 新浪网友2011-01-07 16:35:45[举报]

    说“东亚诸国去汉字化,是文字走向拼音化的必然规律”,这纯属胡言乱语。东瀛小国去汉字化是民族“自尊心”在作怪。
    汉字类似数学符号,可同形同义不同音。若将数学符号改用拼音文字表述,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呢?如果周先生再活100岁,定会将数学符号改为拼音字母。这才是其逻辑的必然结果。(修改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