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淘宝售后客服:华尔兹故乡的旋律——欧洲游记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17:13

 

离开法国巴黎,我们回到德国驻地Moerfelden-Walldorf,稍作休整后,于3月初的一天前往“华尔兹的故乡”,开始我们欧洲之行的第五站——维也纳之旅。

常说音乐很容易触动心灵深处的感动。相信很多人,特别是懂得或者爱好音乐的人,一说起维也纳,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被血脉中的一整力量激动着,仿佛《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蓝色多瑙河》那熟悉的旋律就在耳边流淌……

维也纳真是一个充满跃动音符的城市,在全世界也许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她那样沉浸在浓厚音乐气氛中的城市了。她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多瑙河穿城而过,整座城市依山傍水、绿荫环绕、景色秀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被冠以“多瑙河的女神”、“音乐之都”、“华尔兹的故乡”的美誉。

我们的导游很熟悉维也纳,也很了解国内游客对维也纳之旅的期冀。我们乘坐的大巴刚进入城区,就在一个公园门口停了下来。导游说道:“今天我们游览的主题是‘追踪音乐大师的足迹’。这是第一个景点,维也纳市立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全市最著名的景点,‘小金人’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这个公园是1862年建设的维也纳第一家市立公园。1912年落成的施特劳斯塑像被安放在一座凯旋门中央,大理石拱门四周是一群仙女组成的群体雕塑。施特劳斯悠闲自得地拉着小提琴,也许是受其琴声的感染,仙女们忘情飘荡。

小约翰·施特劳斯出生于维也纳一个著名的音乐世家,“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他的父亲。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数百首维也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以三节拍的圆舞曲维也纳华尔兹而闻名于世,其中《蓝色多瑙河》一直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公园里的另一座全身塑像是舒伯特。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贫穷的教师之家,虽然上帝只给了他三十一年年轻的生命,却创作了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以及《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等六百余首歌曲,被称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公园里有一个经常举行音乐会的小广场和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音乐厅前有一座小亭子,据说是施特劳斯当年拉小提琴的地方。每年4月至9月的旅游旺季,这里每天会有三场充满激情的音乐会,穿插了轻音乐、华尔兹和轻歌剧的表演,游客可以和主持人互动,伴随着华尔兹舞曲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释放激情,在音乐声中感受这个音乐城市的魅力。

公园的南边是贝多芬广场,在广场中央有建造于1880年的贝多芬座像,周围围绕着九个小天使,象征他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等九大交响曲。贝多芬虽是德国人,但他自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后,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在维也纳众多的音乐家塑像中,还有一个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中心,建造于1895年的莫扎特塑像。莫扎特6岁的时候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其短暂的36年音乐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维也纳,先后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有“音乐神童”之称。

走出充满音乐气息的市立公园,我们又乘兴游览了一条以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海顿街。约瑟夫·海顿也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乐,是世界公认的交响乐创始人。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大师,把他居住过的街道更名为海顿街,并把他的故居建成了一座海顿展览馆,陈列着这位伟人的书信、手稿、个人物件和两架钢琴。

维也纳是奥地利政治家的首都,但同时是全世界音乐家的都城,是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在这里,无论是遍布全城的音乐雕像、音乐公园、音乐广场、音乐大街、音乐故居、音乐礼堂、音乐博物馆、音乐歌剧院,抑或是各类建筑物的屋顶、房檐,大街和道路的门牌、路标,各种各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甚至她的水流、空气、花香、草坪、树梢和满城的葡萄藤蔓,仿佛都布满着音乐的符号,飘荡着音乐的气息,诉说着音乐的故事,演绎着维也纳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

我还要说的是,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华尔兹的故乡”,她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的歌剧院、电影院、音乐厅。而一睹它们的风采,便是我们第二天游览的主题。

一早,我们来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它建于1869年,是世界公认的一流歌剧院。从落成的那一天起,它就成为音乐圣殿的象征。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都以能够在这里演出为荣。在这座最显赫的国家歌剧院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几乎囊括19世纪欧洲古典歌剧的所有剧目,但没有一天是重复的。1869年5月25日,剧场的首演式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堂璜》,从此揭开了国家歌剧院百年辉煌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歌剧院未能幸免炮火袭击,重建工作持续整整十年。1955年11月5日,整修一新的国家歌剧院以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为首演曲目,庆祝歌剧院的第二个春天。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年春天,来自是世界各地的的人们都要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巴罗克式建筑里举行一次盛大的通宵舞会,很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为宏大的舞会。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它建成的时间仅比国家歌剧院晚了一年。它还是一座音乐博物馆,贝多芬交响曲的手稿就收藏在这里,这里也收藏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贵乐器。从1939年开始的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已是传统,成为它年年更新的“馆藏珍品”。对指挥家来说在这里指挥一场新年音乐会,对歌唱家来说在这里举办一场专场演唱会,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音乐厅落成之後,这里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了。“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演绎了一场又一场令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大餐。

也许是维也纳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尚未结束,一路上行人稀少,大有“万人空巷”之感。当我们去参观这两座世界级的音乐圣殿时,大门紧闭,谢绝参观,只能望而兴叹。听了导游的又一番讲解,拍了几张照片后,不舍地离开了。

但接下来的美泉宫一游,让我们大开眼界,领略了奥地利独特的建筑的风格:大手笔、错落和谐、中轴对称、精美雕塑、宽阔后花园,稍稍弥补了此前的遗憾。

美泉宫的美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1617年马提阿斯皇帝到这里狩猎,偶然发现了一个泉眼。而更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喝了这里的泉水,人会长得更漂亮。美泉因而得名。七十九年后,烈奥波特一世皇帝命令当时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费舍·冯·埃尔拉赫在此地设计一座皇帝的游乐宫。动工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1730年美泉宫落成,其规模与豪华程度都可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媲美。美泉宫的前面是气势磅礴的宫殿,共有1441间房间;后面是皇家花园,园内有超过30万棵树,矗立着44座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像。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统治盛世时,年仅六岁的神童莫扎特曾在这里为女皇演奏了钢琴名曲,喜欢东方文化的女皇还在宫廷里观看了中国元朝大戏。

从美泉宫出来,导游安排了两个小时“自由行”。我漫步维也纳街头,凝望那一栋连着一栋的古典建筑,抚摸遍布全城的音乐大师们的塑像,不仅突发奇想,建筑和音乐难道有着某种神奇的关联?

答案是肯定的。据载,德国19世纪哲学家谢林和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波兰著名音乐家霍夫曼心有灵犀,后来补充了一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贝多芬也深有同感,曾经说过:“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他在创作著名的《英雄交响曲》时,曾从巴黎圣母院等建筑中寻找灵感。

音乐大师们从古典建筑中得到音乐创作的启示,说明建筑与音乐两种不同的艺术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难怪那些爱好欧洲古典音乐的国内游客从欧洲回来后,常说:“再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的脑子里总会浮现出欧洲那些中世纪的古典建筑。”

其实,在维也纳,当你在街头、公园漫步,在国家大剧院、金色大厅、美泉宫流连忘返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听到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优美的曲调传遍了街头巷尾,美丽的音符凝固进了形形色色的建筑。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的音乐和建筑已经融为一体。这就是维也纳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真谛。

黄昏时分,我们来到维也纳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多瑙河畔。

这一条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一部罗马尼亚黑白电影《多瑙河之波》风靡国内,影片中多瑙河两岸美丽的风光,船长米哈依与安娜被战争破坏的婚礼场面,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主题曲旋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八十年代复映时,中央电视台有一期综艺节目还放映了托玛排水雷的片断,让观众猜这是世界上哪条著名的河流,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多瑙河的记忆。后来交谊舞流行于华夏大地,《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无数次在我们的耳畔响起,又一次激荡着我们的中年情怀,对多瑙河的“异国之恋”愈发强烈。

如今,我们真的来到维也纳多瑙河畔,激荡的心情此时此刻反而平静了许多。

多瑙河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夕照下轻柔翻动的水波犹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弦乐徐缓的震音,只是此时的多瑙河并非“蓝色”,而是有些发灰。也许,当年施特劳斯创作这首圆舞曲时,多瑙河是“蓝色”的。

一艘白色的游艇静静地停靠在附近的码头,翘首等待着来自远方的客人,此时却是无人问津。售票亭前一位白皮肤的年轻男子告诉导游,因为游客寥寥,游艇已经好几天没有出港。

不远处,一桥飞架。对岸有一处极具现代化的巨大建筑群,是“联合国城”。维也纳老城区没有新修的高层建筑。1979年,奥地利在这里建成了占地18万平方米的国际中心,由7幢大楼组成。建筑群中心是一幢高56 米的圆柱型会议楼,会议楼周围是3组6 幢高度不一的“Y”型塔楼,驻有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一些国家常驻维也纳联合国机构的办事处。维也纳同纽约、日内瓦一起,并称为联合国的三大活动中心。

暮色中,我们带着挥之不去的音乐气息,带着些许遗憾,伴着《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流畅华丽的旋律,踏着《蓝色多瑙河》轻松明快的节奏,离开了华尔兹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