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承诺函是什么:专家热议新《三国》:欣赏历史还是欣赏演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40:19
2010年06月21日 11:43:07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创新才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里站住脚
拍摄者一方面应谨慎,一方面不能过于拘泥,公众也要有平常心,名著改编有成功有失败,优胜劣汰,最终都不会影响名著在历史上的经典地位。
我给新《三国》打80多分,它在精良程度上远远超过老版三国,还创造性地添加了一些对人物的思考,如曹操等,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对于过去尊蜀汉的正统观念是个超越。《三国演义》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怎样做到有新意,是个难题。
既要吸引观众,又要适度,不能超过观众的承受范围,现在看,新《三国》还是达到了这个目标,不过不失,它在一些情节的把握上稍大胆,但大胆是有必要的,老版的《三国》不如老版《红楼梦》那么成功,给新《三国》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空间。
我认为87版《红楼梦》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对于历史剧的翻拍,我的看法是,首先脉络不能差别太大。观众的选择很多,可以看原著,也可以看电视剧,还可以看小人书,这种超级经典的名著,大家有不同的解读,但一定要掌握“度”。在人物性格、人物判断方面可以有自己的考虑,如新《三国》对曹操正面化的处理,引起了一定争议,但是它并没有造成很大冲击。其次必须有新东西,吸引人关注,吸引年轻人去看原著。对于历史剧、名著的拍摄是常态化的,过几年可能就有新的作品出炉,必须有创新才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里站住脚。
拍摄者一方面应谨慎,一方面不能过于拘泥,公众也要有平常心,名著改编有成功有失败,优胜劣汰,最终都不会影响名著在历史上的经典地位。
二月河 作家:
历史剧改编应尽量尊重原著
打打闹闹的戏说剧我们暂且不论,历史剧对于年轻观众除了吸引还应该引导,而不该一味取媚。应该想一想,我们希望年轻观众关注历史剧,究竟让他们欣赏什么?是欣赏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还是欣赏我们的改编?
我并没有完整地看过这部剧集,相信编剧费了很多心思。就目前很多舆论看来,大家对这部剧的主题格调有一些看法。但是作为翻拍剧来说,珠玉在前,按照一般规律,除非剧集比老版好出很多才能为人接受,这也是翻拍剧的压力所在。
目前越来越多的经典名著被重新搬上银屏,一方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历史剧改编不是十分严谨,对于新版《聊斋》的改编,我就不能接受,比如里面的人物对于一夫一妻制竟然十分认同。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不可能的,编剧对于当时的制度理解十分偏颇,也会误导观众,削弱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意义。
历史剧改编尤其是名著,应当尽量忠实原著,除非在不得已时、原著有巨大漏洞时再做适当改编,但应该标明。目前历史剧改编的随意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但显示不严谨,更说明原创能力的薄弱,混淆读者对历史的感受。
剧中展现的当时的历史、人文、社会生活,都应该更多遵照原著、遵照历史原貌诠释,让读者对那段历史有完整的了解。有人认为这样可能不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打打闹闹的戏说剧我们暂且不论,历史剧对于年轻观众除了吸引还应该引导,而不该一味取媚。应该想一想,我们希望年轻观众关注历史剧,究竟让他们欣赏什么?是欣赏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还是欣赏我们的改编?
我认为,历史剧要做到两条,一是历史真实,二是艺术真实,要尊重历史原貌。但是比如杨贵妃平时梳什么发型,如果历史上没有记载,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创作。在《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电视剧中,观众之所以对《水浒传》认同较多,原因就在于《水浒传》十分重视原著,尽管大家对于宋江招安有些不满,但也是对《水浒》后传的不满,与电视剧无碍。
对于历史剧说“现代话”,如果让我来编,可能亦不能完全避免,我们对明清后语言有些了解,对于汉前后语言的了解不多,且都是从史、传、文言转过来的,生活中对话不会像君子国一样,“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高澄骂北魏孝静帝“朕,朕,狗脚朕!”这是鲜活的例子,但是太少了,没有参考。一方面应不走大意,让现代人看明白,另一方面,要尊重历史,掌握史实,现代的观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那个时代,越是历史的就越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