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保修多久:校长怎样消除教师的“对立”情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17:33
校长怎样消除教师的“对立”情绪
刘中平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在一所学校,由于内部管理的不断强化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教师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引起部分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与校长产生“对立”;由于校长与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也可能使教师对校长的决策和做法不认可、不赞同,产生“对立”;由于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或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不够,或在考核评价、升职晋级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慎重不够,也可能使教师与校长产生“对立”。
如何消除教师“对立”情绪,作为校长,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做到以身作则
现代学校处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中,各项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种观念和思想的碰撞分外激烈,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不容易,校长只有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才会有生气。如果满足于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校园内外走马观花,工作上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检查,在教师中“和稀泥”,搞平衡,那无论如何是做不好工作的,更不说要开创工作局面。因此,校长应“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成为师者之师,哪里工作繁重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矛盾突出就出现在哪里,始终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发扬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会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事业新业绩。我想,看到校长一心为了学校,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计辛苦、不计得失,即使教师对校长的一些做法有看法,有“对立”情绪也自动消除了。
二、加强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最大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理诚信等二十字的《公民道德规范》,全国教育工会和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爱岗敬业、依法治教等8个方面的要求。作为校长,要采取措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扬光大,使《公民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任务和神圣使命,认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白学校的发展和前途与教师的发展和前途息息相关,理解校长的决策和做法的出发点和目的,从而自觉消除与校长的“对立”情绪,主动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全力支持校长的正确决策。
三、支持专业发展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教师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但是,有的校长认为,只要是爱岗敬业、发扬时间+汗水的教师,就能够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出参加学习考察是游山玩水,没有实际意义。个别校长也担心一旦教师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就会“孔雀东南飞”,从而提出限制条件,设置种种障碍。长期以往,教师就会与校长产生“对立”情绪。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校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教师的前途和进步,就应该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要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促使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执着的敬业精神、广博的学识修养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二要积极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既要开展好常规科研,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能够事半功倍,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又要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科研,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充分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同时,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使他们能够施展才华,尽快成长成熟,成为教学骨干,成为管理栋梁。
四、解决个人困难
教师和其他人群一样,工作、生活、家庭、个人等方面都面临一定的自己解决起来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多关心、主动关心教师疾苦,理解他们政治上的追求,帮助他们事业上的进步,体谅他们工作中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便利。要通过会议、谈话、家访、联欢等多种形式,不仅增加与教师的密切联系与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师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教师还没有提出甚至不知情的情况下予以解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校长对教师的关心,必然消除教师的对立情绪,激起广大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的热情。特别是在推行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本着“无情制度,有情操作”的原则,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善于疏导,细致关心,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行。
五、严格民主决策
教师与校长对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校长的很多决策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的,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剥夺了教师的民主参与权和建议权,因此,产生“对立”情绪,要么软拖,消极执行,要么硬抗,拒不执行。因此,校长必须具有民主意识,做到民主决策。不论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还是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都要注意吸收广大教师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决策过程要民主化。在做出决策前,要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使决策正确科学。其次,监督机构要完备化。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团委(支部)、学生会都必须健全起来。再次,监督过程制度化。教代会作为对校长工作有力的监督机构,必须组织健全,定时召开会议,讨论学校大事,听取教职工意见,正确履行权利,包括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建议权,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的决定权,学校内部出台的有关教职工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的通过权,学校领导德、勤、能、绩的评议权等。
六、实施科学评价
目前的教师考核与评价,从表面看,内容全面,德、能、勤、绩都包括;形式多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想结合,因此,许多校长都认为是“科学”的,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升职晋级、评先选优甚至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等直接利益挂钩。但是,考核和评定下来,得到教师认同的时候不多,更多的是牢骚、怨气,是“对立”。如何实施科学评价,成为困扰校长的一个管理难题。一些学校校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教师评价中,围绕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对教师实施“五维”评价,就是由家长——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学生——教育服务的享受者,同行——教育服务的协作者,领导——教育服务的管理者,自我——教育服务的实践者来进行评价,并用满意、喜欢、信任等间接评价指标,代替品德高、能力强等直接指标,将价值判断权交给评价主体;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这些等级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定性评价;给不同的等级指标赋分,将评价结果量化汇总,实现“定性评价,定量统计”;评价结果反馈对象是相关教师个人(体现发展性)及其上级领导(体现奖惩性),对其他人严格保密;对评价满意率特别高的教师进行公开表彰,对满意率低的教师进行单独交流。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庞荣瑞在实施教师基本评价的同时,着力于教师评优的辅助性机制的校本建设,包括师德评价、班主任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科研评价和教育绩效评价,积极营造多元化的评价氛围,促进教师发展个性,扬长避短,形成多主体、多侧面、多层次的评优机制。不管哪种评价,最关键的是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让每个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样的机遇条件下,比工作、比成绩、比贡献,这样不仅能够消除教师的对立情绪,而且能够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
用好权力 深挖潜力 焕发魅力
曾本友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摘 要:校长为了不断扩大自己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明确形成这种影响力的要素,以便按照正确的路径与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关键词:权力;潜力;魅力
校长影响力是校长言语指令和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作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质上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校长为了不断扩大自己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明确形成这种影响力的要素,以便按照正确的路径与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一、全方位用好权力,增强校内影响力
对领导工作的大量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影响力形成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制约,主要有:职权的合法性、领导者的个性条件、被领导者的相关性。
遵守“三性”,不断增强职权影响力。校长行使权力是有条件的,必须做到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才会得到下属的尊敬和佩服,从而产生职权影响力。首先,要合法。校长在从事教育管理实践中较多的是常规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依法治教是非常必要的,不能越过组织法规和团体规范滥用职权。其次,要合理。由于教育管理实践的极其复杂性,例外情况随时可能出现。而要直接行使职权,似乎没有针对性强的依据。面对这种情形,校长多半将相近的依据拿来作为行使权力的理由,使行使权力合理化。最后,还得尽可能合情。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做许多事情,要按程序、规则和标准进行,但事情做得好坏关键在于人,而人的认识、感情、态度、能力、责任心又是很难直接地、标准化地进行管理的。这样,对某些特殊地位或者特殊功能的人,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管理程序、规则等。在这种情形下,就得依靠校长的权变,要求校长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讲究合情性,追求“在当时情形下的最好管理”。
用关爱的真情,浇灌出信任的幼苗。教育管理的难点不在于是否能够处理好复杂的问题,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者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师生的信仰和追求。校长要让师生相信他想的和说的都是真的,更关键的是相信校长在明里和暗中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好、做得对。首先,校长自己就要相信这是真的、对的。教育管理就是要改变师生过时的观念、错误的信仰和价值观,构建出新的管理逻辑,使师生相信你是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是全心全意为学校教工和师生谋利的。为此,校长需要用真情和体贴入微的关怀抚平受伤的心灵,让师生为你动情,打心底里信你、服你。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积极性。校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挫折及表现。对受挫者的不佳表现要豁达大度,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创造解决问题的气氛。其次,创造条件让受挫者将情绪释放出来。可以通过私下交谈,让他们诉说自己的不满;可以通过开会,让其当众表达,也可以暂时回避让其发泄。再次,针对受挫原因,改善受挫者的处境,尽可能消除那些引起挫折和冲突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要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不畏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动了师生员工的校长,才能让师生员工对其产生信任感,并愿意模仿和服从校长的领导。
以心换心,用心灵筑起影响力的文化长城。校长的关爱,苦心经营学校的成果,一开始不一定都能被师生员工理解。开始时,师生员工对校长的为人、管理和关爱的认可,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甚至还有人怀疑校长是在笼络人心,利用师生员工为自己挣业绩以便往上爬。校长对这些想法和议论应该采取宽容态度,站在教职工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一方面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校长要同教职工多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让他们也理解你。校长应该坚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道理。长期的相处之后,教工之间,学生、家长之间就会相互交流,逐渐地在许多方面就会有相同的感受,对校长的很多方面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果师生员工相同并且较稳定的认可占据优势,那么实际就形成了一种校长影响力文化,它可能长期对校长影响力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校长在领导过程中,对与此有关的影响力文化必须给予高度关注,以便因势利导,并作为改进领导工作的一面镜子。
二、准确定位新时代校长角色,深挖社会影响潜力
准确定位 一般认为,学校是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校长是基层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校内扮演决策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同时由于受到上级部门的管辖,他们又扮演着上级命令执行者的角色。由此,传统上将校长的职责定位于贯彻上级方针政策,组织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对于学校的管理转移到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学校被赋予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资源配置方式也由单一的国家供给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承担,而且配置的机制更多地具有竞争的因素。在这种环境下,校长们的工作价值取向更多地融进了“创业”的因素,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在不同程度上自主地办学,因而他们的角色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根据这些新变化,有人将校长的角色总体定位于“学校经营家”。根据这个定义,校长首先是教育战略家,其特征是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与思路,有较强的成就欲望,追求开拓和创新;其次是作为联系上级与学校工作的中介,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协调与上级关系的能力;最后,校长既要娴熟地把握学校全部复杂工作,又要较为超脱地运筹帷幄。这个定位重点在于强调,校长不仅要有较强的内在适应性,还要有对环境变化的外在适应性,善于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开辟道路。
深挖社会影响潜力从“经营家”的角度看,校长在实际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止一种。校长受国家的委托管理学校,要在根本大政方针上服从国家的政策,完成各种“规定动作”,所以是“挂名首脑”;但校长又是自己学校的主宰,在学校范围内他要能动地出击。不仅对内要影响自己的下属,而且要影响外部力量,尽一切可能推动学校日常工作开展,并时刻准备抓住时机进行必要变革,争取更大成就。这一来,校长首先就应内外结合,做好学校的战略规划。为此,校长要有战略意识和开拓精神,敏感于社会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善于做出独立的决断并推进其实施。其次,组建好一支领头实施战略规划的干部队伍,要在选、用、养三方面苦心经营。最后,实施战略规划中校长自己要科学决策,统筹好全局。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其经常性工作就是“拿主意”,除了对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外,还要对日常工作中的特殊事情及时决断,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运转。
三、成为追求自我完善的领跑者,焕发出影响他人的魅力
扬长避短,增强人格魅力影响。校长可从三方面增强人格影响力。一是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要能
正确地理解、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学校的有关政策;有事业心和成就感;尊重人,关心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际利益:办事公正,以身作则。二是专家素质。这是指校长要具备为专业工作者所认可的管理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管理能力方面,校长除了应具备一般所提到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外,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要作为一个特别的能力范畴加以关注。这是因为,如果校长能迅速获得和传递新的信息,就可以在校内作为思想的旗手,影响和转变教师的观念,更新其行为,真正起到变革发动者的作用。三是心理素质。校长应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思维敏捷,头脑清晰;应有主见,理智性强,意志坚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尽管我们要求所有校长都应按理想标准努力,但实践表明由于管理环境和校长自身个体差异,最终形成的管理类型与展示的个性是大不相同的。每个校长都应该反思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上已经形成或需要形成什么风格。美国学者布莱克(R.R.Blake)和莫顿(J.s.Mouton)在《新管理方格》>一书中,按照关心业务的程度和关心人的程度,各自划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把关心人的程度和关心业务的程度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81种管理者类型。每个校长都可以从管理方格图上找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管理者。仔细对照,一是明确自己距离理想的管理者还有多远;二是根据自身人格特征形成的实际管理类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
规划校长职业人生要真正追求校长影响力的最高境界,就得把当好校长作为一种人生职业来追求,因此统筹规划校长职业人生就显得非常必要。规划校长职业人生,重在把握好校长职业人生坐标:1.确定好坐标原点,做好校长人生职业规划。2.坐标轴一:确定发展方向,明确校长职业与自己兴趣——找到事业成功之基点。3。坐标轴二:确定管理风格类型,明确校长职业与自己人格类型的关系一一增强适应性,打造自己的优势,形成领导风格。4.坐标轴三:时间轴上分阶段规划,明确跃上每一新台阶的高度和周期,定位每一个新台阶的亮点。5.做好持久努力的心理准备和行动计划。在整体规划上,藐视发展阶段中的困难;但是在阶段规划中,要重视困难的组成部分,将其放大、分解,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
选好监督者,制定规范自我成长的制度。克服自身缺陷,战胜自我,对谁都是一件难事,没有外人的监督和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是很难持久的。要想真正改变、完善自我,就必须为自己设立一套精简高效的制度约束,并请身边具有监督能力的人员,比如教师代表、秘书、学生、朋友、亲人等,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对于违犯条规的事必须按规定处罚或自罚。请求周围的人帮助想出下一步的改进办法,形成可持续的自我发展、完善机制。这样,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实际上校长也就成了引领师生员工,向着追求完美境界冲刺的榜样。其职业管理形象和人格魅力,在师生员工心中将会日渐高大;它将像核能一样,不断辐射出影响师生心理的能量;越过学校的围墙,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校长必备的“五度”素养
石兆胜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校长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和学校发展的导航者,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养。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就必须具备认识有高度、思想有深度、专业有厚度、视野有广度和落实有力度的文化素养。
一、认识要有高度
校长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决定了校长在认识问题上必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一是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作为校长,就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考、研究教育问题,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努力使学校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是要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民族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校长,必须以广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来思考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办学育人,坚决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思想要有深度
“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有灵魂的学校。作为校长,必须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所谓思想有深度,主要表现为:一是分析问题有深度,二是提出见解有深度,有主见。衡量一个校长有没有思想,思想有没有深度,关键是看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凡优秀的校长,都能理性地思考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深刻地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善于学习与研究,精通教育原理,拥有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明确的个性化的办学主张、办学目标、办学举措,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思想理念,从而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并被人们普遍认同且为之奋斗。二是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办学的灵魂,是学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凡优秀的校长,不是从“过去”来推演“现在”,而是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以“未来”的要求去设计、规划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敢于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办学思想的束缚,采取一系列改革、创新的行为,表现出敢为人先的志气、标新立异的勇气、与时俱进的锐气和唯实求是、开拓创新的品格,最终探索出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教育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己成功的办学之路和独特的办学风格。
三、专业要有厚度
校长专业有厚度主要是指教学有高度、专业有深度、文化有厚度。首先,校长应该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是教学的能手和旗手,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又能够直击学科前沿,追踪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不断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学科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改进发展自己的教学,能站在学科教学的“制高点”上,引领本学科、本领域健康发展。其次,校长应该是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具有专业化领导的深厚知识和高超艺术。校长的专业深度既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实践中。校长在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深度的同时,要加强专业实践的探索和应用,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双向建构中,挖掘和推进自己的专业深度,提升自己的专业厚度,推动自己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真正实现专业化领导。再次,校长应该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质彬彬的文化人。作为校长,应该善于读书,博闻强记,积极拓宽文化视野,努力积累文化底蕴,培养自己的书卷气和学者风范,使自己的言谈举止能显示出学校的气度和风采,从而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同时,校长应该把自己的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学校管理的生产力,依托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实施智能化、人文化、艺术化的文化管理,努力营造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提升学校管理的文化品位,用优良的学校文化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团队和卓越的成绩,真正成为学校的文化领导者。
四、视野要有广度
宽广的视野是一个优秀校长的必要条件。首先,一个出色的校长必须具有宽广的认知视野,因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校长工作的对象是动态变化的,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情况,校长就必须具有宽广的认知视野。为此,在工作中,校长就应该把认知视野努力拓展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更广阔的领域,切实做到既能精教学、懂管理,又能善感知、会调研,力求掌握更多的“沟通语言”和思维方法,使工作得心应手。其次,一个出色的校长必须具有宽广的学习视野,要牢固树立全方位、全天候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既要向大师、学者、老师和学生学习,又要向书籍和网络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有关校本培训、考察学习、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再次,一个出色的校长应该具有宽广的发展视野,要树立远大的职业志向,具有做专业权威和管理专家的气度和境界,为此,在工作中,就应该关注名校、名校长的成长历程及其背后的职业思想,加强自我历练,潜心钻研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积极主动地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经验,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提高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推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使自己在专业领域和职业生涯上不断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努力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专家或优秀校长、名校长。最后,一个出色的校长应该具有宽广的办学育人视野,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确立指向基础和未来的教育价值观,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在学校管理上,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课程建设上,加强课程领导,建立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不以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教学质量,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教师的指标,不以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来换取“政绩”,不以强调尖子生培养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能够公平地对待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把眼光聚焦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如何在学校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上,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和潜能发展,追求多元化的教育成果。
五、落实要有力度
落实要有力度是一个优秀校长的重要标志。首先,一个优秀校长必须做到唯实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的落实中去,努力解决师生关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切实做到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其次,一个优秀校长必须做到深入一线,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教学实际,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力求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任务在一线落实”。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承担教学任务,与工作“零距离”接触,把握工作主动权和决策发言权;二是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听课、评课、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手段,了解学情、教情,研究教师、学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三是进行督查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常规和教师的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和后勤服务等各层面的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通过重心下移、指导前移,随时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提高工作效能;四是解决疑难问题,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召开研讨会共同研究,运用集体智慧,商定解决办法,给以妥善解决。再次,要抓好细节,要深谙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提高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正视学校管理的几个“效应”
王秀彩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当前,有关学校成功管理的报道很多,笔者也有幸对一些名校作了考察,发现尽管各校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管理措施各式各样,但是他们至少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一一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借鉴了下面几种“效应”。
一、热炉效应一一制度的权威性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相对完善的一整套规章制度,这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根本。而在执行过程中能否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则是一所学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是实行“人治”还是“法治”的一项硬性指标。成功管理的学校无不借鉴“热炉效应”强化制度的权威性。
1.警戒作用。一个热炉往那儿一放,就会让周围的人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我触摸了它,我就会被灼伤,因此,我应该敬而远之。学校的制度也应产生这样一种效果,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警醒,是为了让学校的每位师生员工始终怀有一种“一旦我有触犯它的行为,就会受到它的惩罚”的戒意,从而能够按照它的要求去规范地工作、学习。
2.即时效应。热炉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旦你触摸了它,马上就会被灼伤。学校的制度执行也要如此,只要有人触犯了校规校纪,就要即时对之作出相应的惩罚,要雷厉风行,而不能优柔寡断,更不能拖拖拉拉。
3.公平效应。无论是谁触摸了热炉都会被灼伤。这就是热炉所产生的公平效应。反映在学校的制度执行上面,就是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绝不能因为某人的身份特殊而对其网开一面,也不能因为某人的地位平庸而对其罪加一等,这一点是强化制度权威性的核心。
二、羊群效应一一选好领头人
强化了制度的权威性,就为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根本保证。但是要想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正确、高效地开展,根据“羊群效应”选好各个部门的领头人就显得至关重要。
羊群是一种相对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后来,一只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鲜嫩的野草,后来的羊群就一哄而上,你争我夺,甚至看不到不远处还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告诉我们: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因此,如果在学校的每个部门都能够选出一名优秀的“领头羊”,将会起到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从而在每一个“头羊”的周围就影响着一批人,这批人的周围又分别影响着另外一批人。这样相互影响、层层带动,很快就可以在整个学校范围内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和工作氛围,而这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所产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南风效应一一重视管理的人文关怀
通俗地说,“管理就是让人做事”。如果一名管理者能够让人愉快地做事,则他的管理就可以上升为一种艺术了。那么怎样才能让人愉快地做事呢?南风效应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
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脱去外衣。北风鼓足了劲向行人猛吹,结果行人将外衣裹得更紧;而南风将暖意向行人徐徐吹送,于是行人自动脱去了外衣。这就是南风效应,它给每一位管理者指明了道路:要想让你的员工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必须对之施以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学校管理也不例外,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需要,学校领导要针对他们各自的优势需要,启用各种激励机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鲇鱼效应一一引入竞争机制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上岸。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由于它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而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就会拼命游动,从而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最终活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鲇鱼效应”,其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起内部的活力。
竞争无处不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竞争对手,他就会盲目自大或甘于平庸,久而养成堕性,最终庸碌无为。因此,学校领导在安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诸如校际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乃至学科之间的竞争,努力在整个校园内促成一种“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良性竞争氛围,充分激活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自的学习与工作。
五、木桶效应一一抓好薄弱环节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这一定律告诉我们: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它在学校管理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每一个环节的松懈都会影响到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因此,学校在抓好毕业班教学管理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起始年级的基础教学;在抓好名优教师成长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在对学生“培优”的同时,还要注重“补差”……要知道,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一薄弱环节,最能折射出一所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抓好薄弱环节、打造团队精神是每一所学校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和学校领导者永远的使命。
六、马太效应一一学校管理的前瞻性
上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学校管理同样印证着它的神奇。
当今社会,许多名校在享受着“马太效应”的同时,一些普通中学正深受其苦:没有好的待遇,引不来也留不住优秀的师资,招不到优质的生源,自然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然后继续优秀师资与优质生源的流失……如此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那么,普通中学怎样才能走出上述恶性循环呢?我认为,依照“马太效应”,改变游戏规则,找准自身的亮点(再差的学校也总会有成功的闪光点),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领先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有一所农村中学在五年前还是一所三类高中(该县高中共分三类),其生源基础非常之差,学校生存状况堪忧。然而,该校在2002年有一名学生以本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之际,学校管理者适时打出一张“状元牌”,并借助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至全县家喻户晓,学校名声一时大噪,也给后面的学生带了个好头,增强了他们成功学习的信心;及至后来又有两名学生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获得该县高考状元的桂冠之后,学校已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状元学校”,优秀师资纷至沓来,优质生源也蜂涌而至,至此学校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校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效应”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学校管理者心系教育、勤于思考,时刻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在学校管理中实现质的突破。
学校副职与正职和谐相处的艺术
苗夏梅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学校副职能否正确处理与正职的关系,与正职和谐相处,这既是事关领导班子是否团结、领导效能高低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事关学校副职能否正常开展工作,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像人们常说的: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都得垮台。作为学校副职,如何正确处理与正职的关系,做到与正职和谐相处,不仅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
一要摆正关系,配合而不旁观。副职与正职的关系好比舞台上的配角与主角,都是戏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配角的作用在于配合和衬托主角,恰似绿叶扶红花。副职只有和正职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领导班子应承担的使命,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华尔街老板对副手有一个标准:“你要站得比他高,但是你要弯腰行动,让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话虽然说得绝对,但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所有副职领导深思的。副职要摆正关系,就要出以公心,以大局为重,破除名利思想和虚荣心,把自己的角色形象规范在恰当的心理位置和权力位置上,时时、事事、处处维护正职的威信地位,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正职工作,甘心当好“左膀右臂”。正职一时考虑不周的事情,副职要主动拉拉袖子,给予提醒,拾遗补缺;正职在决策遇到困难时,副职要帮助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使其尽可能减少失误;正职在推行决策意图面临困境时,副职要挺身而出,为其排忧解难,起到“保驾”作用。
二要坚持原则,服从而不盲从。正职作出的决定,一般来说都是从大局出发,周密权衡了各方面的情况后,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反映了全局要求和多数人意志,并非完全是正职个人的意见。因此,正职决定了的事,副职一般都应当服从,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副职服从正职,不意味着对正职的盲从。正职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容易重整体谋划,轻具体操作,加之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局限性,即使是正职也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判断都准确无误,在工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副职就不能像薛宝钗那样“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一味附和。副职服从不盲从,就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正从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勇于坚持原则,敢于阐述己见。特别是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集体研究前,要主动与正职坦诚相见,交换看法,共同磋商;在集体研究中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理由,争取班子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执行中,当发现正职拍板作出的决策不符合客观实际时,应积极向正职反映,申述看法,提请正职修正指示决定。当然,副职坚持原则,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考虑影响,注重效果,做到“忠言”顺耳、“良药”可口。
三要大胆负责,到位而不越位。任何领导包括副职,一旦其上级或正职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就应该大胆行使职权。一些副职出于对正职的尊重、维护班子的团结、个人发展的考虑,瞻前顾后的思想包袱很重,“怕”的思想严重:一怕工作中有些问题拿不准,一旦出错承担不起责任,因而过于小心谨慎;二怕出力不讨好,担心别人说自己“越位”,因而工作缺乏主动性。结果导致助手作用发挥不到位,不能独挡一面,不能履行好副职职责,也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副职大胆负责,就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主动想办法,看准拿稳的事情勇于拍板定案,大胆实施;要设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把正职的决策意图贯彻落实好;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要主动站出来,把事情揽下来,把责任担下来,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自己分管工作的范围内。当然,大胆负责,不能抢位置突出自己,超越“主角”,更不能喧宾夺主,该正职讲的话,副职就不要讲,该正职表态,副职就不要表态;特别是在涉及到人、财、物等重大敏感问题时,不能越权,争高低,随便拍板。
四要事业为重,补台而不拆台。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门在配班子时,都是把能力相对强的同志安排在正职岗位上,能力相对弱的同志安排在副职岗位上。但有时也会出现副职能力强,而正职能力比较弱一些的情况。这时,对于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副职来说,容易瞧不起正职,稍不如意就在心理上排斥、反感,埋怨指责。有的甚至利欲熏心,个人野心膨胀,时刻想着篡权夺位,结果把班子搞得一盘散沙。正职、副职都是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经过组织安排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在正职岗位上,还是在副职岗位上,都必须以事业为重,不争职务高低,不争权夺利,使领导班子形成拳头,从而开创新局面,干出新业绩。副职以事业为重,必须真正认工作需要出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于能力强、水平高的正职自然应该服从,对于那些能力不高、水平不高,甚至某些方面低于自己的正职,也应多看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服从领导。要在对正职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量用自己的单项或多项优势,通过能力互补、迭加,团结班子全体成员,共同搞好工作。
五要顾全大局,守责而不排他。副职虽然分管一摊或几摊工作,但离不开领导班子集体的作用和力量。因此,副职固然要守土有责,但也不可为此而不顾全局利益,给正职造成难处,也绝不可过分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而贬低其他方面工作。但副职的地位容易导致观察问题的局限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副职顾全大局,就要求把自己分管的工作作为全盘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既要创造性地独立处置分管工作,该决策时要敢于拍板,出现问题时要敢于揽过,在分管工作与全盘工作发生矛盾的时候,舍得放弃局部利益,甚至牺牲局部利益以顾全大局。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副职分管工作的关系,对其他副职做到尊重不自傲,信任不猜疑,支持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只有坦诚相见、增进了解,才能真正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业务上分、效益上合,执行上分、督查上合,达到工作整体推进的目标。
副校长的“位”与“为”
王世民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摘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有位”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的时空内有所作为,力求达到作为的最大值。
关键词:找“位”;作“为”
副校长和校长虽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意义却相差甚远。如果副校长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事与愿违的事情就会屡屡发生。现在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我补充一句就是有位才能有为。“有位”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的时空内有所作为,力求达到作为的最大值。
一、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找“位”
中华民族有“和为贵”的思想,“和”即和气、祥和、和谐等等。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占一个“和”字,作为副职尤其要看中这个“和”字,特别要在学习和工作中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达到和谐。
说和,不是不分是非无原则的求同,什么你好我好他也好,一团和气,而是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讲情感因素。常常要换位思考,可以办的事情要成人之美,不可以办的事情要解释清楚。不要因为生活上的不愉快、工作上的不顺心而迁怒于别人,即使别人有错,甚至冒犯了你,也不要怒发冲冠,恶语相加。那么,如何才能改进副职工作方法和提高领导艺术,使副职的工作顺达、人气旺盛、亲和力强呢?
(一) 与正职领导交往的艺术
在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中,校长统筹全局,是统帅,副校长是主抓某一方面工作的,属整体工作的分支,是统帅下的将官,正副职的关系是总与分,主角与配角,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作为一名副职,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1.主动争取领导支持
副职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在工作中既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格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主动之中要掌握分寸,严防越权越位。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要大胆做主,该请示汇报的一定要请示汇报。该提请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一定要经大家讨论,应该由自己做的工作不等待“一把手”,应该由主要领导出面的事情,在没有领导授权的时候,不能擅自处理和决定,倘若情况特殊,领导不在,又必须当即拍板,也要征求同级领导意见后,再做决定,事后还应该向主要领导如实汇报。
2.坚持以工作为主进行交往
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是同上级搞好关系的基本条件。上下级关系能否处好,不在于私人交情和来往是否密切,而在于下级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如果干得好,成绩突出,上级领导就会满意、放心,进而形成良好的共事关系。反之,如果下级工作拖拉,不负责任,漏洞百出,长期没有政绩,那样即使下级百般讨好上级,也是难以得到赏识的。与上级交往还要注意疏密得当,交往过于频繁,会影响自己工作创造力,会导致同志有不良看法。
(二) 树立尊重和服务意识
下级尊重和服务上级是组织原则所要求的。作为副职在工作中要体现听从上级指挥,维护领导威信,有矛盾不上交,不给领导出难题,要急领导所急,帮领导所需,当领导工作有困难或出现失误时,要补台,不看笑话,能主动献计献策,帮助排忧解难。正确看待和评价领导,既不低三下四、阿谀奉承,也不故意贬低,提高自己。
(三) 与同级交往艺术
所谓“同级”是指具有相同行政级别的人。这里指的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副职干部。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以肯定地说这句老话表述的未必准确,但你细品一下此话含义确实有几分道理。古往今来同行不能相容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副职之间“同朝为官”,有时工作交叉、利益相争,加之个人的秉性涵养阅历不尽相同,难免产生摩擦碰撞,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内耗,就容易成为“冤家”。因此加强副职的思想修养,提高副职的合作意识,研究副职之间交往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副职应该充分认识到同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讲一个几年前从报刊上看到的例子,供副职们在与同级交往时作为借鉴。北京某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书记李林决心做校长徐天的坚强后盾,支持校长搞好改革,而对于自己从“帅”位上走下来,从“主角”变成“配角”毫不计较。结果,该校成了改革的先进单位,徐天成为新闻人物,李林当选为劳动模范。在这个例子中校长和书记虽不是副职,但是同级,而在实际工作中同级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可李、徐二人把同级关系处理得如此之好真令人叫绝!看来无论改革还是日常工作,“人和”是至关重要的,而领导班子的“将相和”更为重要。
副职要想把握好同级交往的艺术,从心态上、情感上以及追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一致,同心协力。同级之间虽然分工明确,各有各自的工作,但单位的总体计划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不能孤立强调各自的任务目标重要,要以单位大局为重,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好自己分管的工作。
2.团结共事,以诚相处。同级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工作关系,彼此之间如果不相往来或来往不正常是不能完成共同目标的。因此,同级应以诚相处,共进共荣,珍爱友谊和团结,不辱使命。
3.彼此尊重,互不拆台。相互尊重支持,是和睦共事的前提条件。首先,彼此要尊重各自的工作权限,不要越位。其次,彼此之间,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习惯。第三,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当同级之间在工作中需要帮助或出现漏洞时,要主动上前、补位。倘若在工作中无意慢待了对方或在某种场合中忽略了对方也要相互体谅和理解,何况有时是“十礼九不周”啊。同时对同级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只挑有用的交,更不能以邻为壑。
4.根除嫉妒,学会宽容。嫉妒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既影响同事团结,工作、学习、生活,也影响嫉妒者本人的健康。
(四)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何况同级系列不同,各有所长。习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五) 与下级交往的艺术
副职要掌握与下级交往的艺术,首先,要明确所谓“上级和下级”只是职务上和分工上的不同,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更没有贵贱之别。其次,副职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服务和协调。第三,副职要深入实际了解下情,体恤“民情”,把“民心”和单位的工作重心联系一起,把正职的管理思想和员工的工作热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掌握与下级交往的艺术,一般要做到以下五点:
1.平等待人。人无贵贱之分,要一视同仁。要懂得作用与反作用的道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下级既要明确职责,敢于领导,又要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对疏远者不排斥,对亲近者也不偏袒;要做到平等无私,赏功罚过,扬长避短,激扬正气,鞭挞邪气。
2.无私待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副职与同志的交往首先要有正确的目的:首先,应是为了团结同志,为了干好工作,而不是为了笼络人心,也不是为自己谋私“奠基”“铺路”,应是为有助他人而不是为了回报,即“施惠勿念”;其次要讲原则。要秉公不徇私情,要正派,不搞“小圈子”;最后要刚正不阿,不回避矛盾,要敢于表扬,也要勇于批评,不昧人之长,更不要护人之短。
3.诚恳待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成功的副职对上对下要真诚,要说真话,办实事,言而有信,表里如一。遇事总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体谅对方的难处,不勉其难为为之,不亏其心而待之,尽力成人之美。对反对过自己的人要不念“旧恶”,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懂得感恩,但不能拿原则做交易。
4.宽以待人。有位领导同志说“求同真心实意,存异体谅包容;一时分歧不争论,无伤大体不计较;大智若愚,看似糊涂不真糊涂。”作为副职要团结大多数人,要调动更多的人的积极性,必须胸怀豁达,待人以宽,要学会原谅人,理解人,体谅人,如此方能“众而随之”。
5.以理服人。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说“成事在理不在势”。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见理的重要,副职说话、办事情要在理,特别是做思想工作时要以理服人。说理也要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在恰如其分的“位”中作为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其中,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为最高境界。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阶层不同,往往需要的层次也就不同。很显然,如果是一个乞丐,对他来说只要能要来一口饭吃就是最大的满足(生理需要),至于什么脸面尊严那就无所谓了,正像老电影《青松岭》的一句台词说的那样“没肚子哪有脸呢?”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需要理论的五个层次是缺一不可的,当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时期不同需要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作为一个副职不管任职时间有多长,但走的都是上坡路,都是从中层(或中层以下)提拔起来的干部,应该说想干一番事业既使不是现在的想法,也是刚上任时的初衷。特别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踌躇满志,真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志向,可以理解每个新提拔起来的副职谁不想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而有所作为呢?
但副职岗位的特殊性质常常让一个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很快就会冷静下来,甚至裹足不前。难道真的应了“副职副职有劲无处可使”这句话了吗?
其实,正副职是相对而言的两个名词,如果没有副职又哪来的正职呢?可见副职和正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华尔街上的老板这样要求副职:“你要站起来比他高,但是你要弯腰行动,让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这也许是副职如何作为的“技巧”。副职要作为,但不能乱作为,副职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恰如其分的位中作为。
(一)当好参谋
正职和副职搭班子,正常情况下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组织上安排的,无论正职还是副职都应有常人的心态和平和的心理。作为正职不必事事都想超过副职,作为副职也不必事事都不如正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每个人阅历都不尽相同,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副职在领导决策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副职常常怀有这样的心态,只有正职肯纳谏,副职才能敢于直言,只有正职充分信任以诚相待,副职才能鞠躬尽瘁,遇事上前,否则副职只有待命听令。在这个问题上主要矛盾可能取决于正职,但可以不考虑正职如何摆布,我们试着推断副职从自身角度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从中作为。副职要当参谋,就像盖房子立顶梁柱子时周围要绑好几根支架一样,顶梁柱就是正职的工作,几个支架就是副职们的作用,如顶梁柱向左倾斜,那么就要左顶右拉,向右倾斜,则方式刚好相反,这样才能使顶梁柱不至于偏离方向。“顶”和“拉”都是副手的作为,但又都有犯上之嫌,或许有的正职会感到没面子,不开心,不舒服,甚至有的正职会“龙颜”大怒,当即给你难堪,让你下不了台,但不管怎样,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就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支架”的匡正作用。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支架”是不好当的。副职常常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比如要出台一项政策,主要领导可能从全面考虑,副职则要站在分管工作的角度单项考虑,正职从正面考虑,副职就要逆向思维,多从反面考虑;正职在有利的方面考虑得多些,副职就要在不利方面多考虑,如果你看出问题,持反对意见,但正职可能不容你分辩,或一意孤行。你就要动脑筋想办法,从中斡旋,可以避开“锋芒”,另选时间和地点与正职沟通,使他愿意接受,比如可以选择领导心情好、休会、进餐、闲聊等时间说出你的内心想法。为了事业,矮人一点,不算低气,这可能算“弯腰行动”吧。
(二)当好助手
副职除向正职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外,还要当好助手。当好助手的要诀主要有:
1.要使正职工作得以抽身。正职是一“家”(单位)之长,作为助手,副职就要为正职创造更多的宽松环境。副职分管的条块工作合起来就是正职的整体工作。如果每个副职分管的工作都管理得井然有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那么,正职就可以一心扑实抓大事、抓实事,抓关键环节,就能聚精会神搞研究,抽出时间去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2.要让正职工作不分心。好的副职能为正职遮风挡雨。有时单位内外有意见,有怨气都是对着正职来的,好的副职要主动去化解矛盾,多做一些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把矛盾推给正职,副职应该既要为正职当好一堵坚实有力的“墙”,又要当一座四通八达的“桥”。当“墙”把来自群众的不满都化解在屏障之外;当“桥”把领导的关心爱护送到群众心里,拉近领导和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有矛盾不上交,有功劳不自贪,使正职不为那些懊恼的事情分心。
3.要为正职脸上贴金。副职除了完成好常规工作外,还要创造性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副职在正职面前是助手,但在下级面前又是分管领导,可以看作是他们的“正职”,副职在工作中既要敢抓敢管,求实、求新、求精,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又要突显生机和活力,在同系列评比中又要进名次、得奖牌,为单位争光,也要为“一把手”争誉。
(三) 当好绿叶
作为副职就要有绿叶的精神,要有点胸怀,有些涵养。副职在工作中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靠前指挥,都是整体工作的需要,都是副职应该做到的,副职决不可把取得工作成绩看作是自己的资本,向领导和同志们讨价还价,甚至要荣誉,争说法,特别是当你分管的工作得到了表彰,可能红花戴在了正职的胸前,镜头对准的也可能是正职面庞,此时,你一定要头脑冷静,心平气和,真正当好绿叶。
总之,无论是当好参谋、当好助手,还是当好绿叶,都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有畏难情绪,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工夫不负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调整自我,为自己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明辨自身工作角色,定会在恰如其分的“位”中大有作为。
由“袋鼠出逃”想到的
陈立武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近读一篇名曰《袋鼠笼子》的小文,觉得有趣,便记述下来: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人员发现园里的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管理员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两米加高到三米。可是,加高后的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了。于是他们又决定再将笼子加高到五米。没想到隔天,居然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了,管理员们大为紧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到十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聊天,“你们想,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这则故事,细细品来,它确实道出了我们管理中的诸多弊端。
袋鼠出逃,并非它要所为,而是人们的管理漏洞和失误,是有空可钻。说明我们的一些管理已是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张贴墙上的,写入本本的不过是给人看的。不是吗?现行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无不一套一套的,种类繁多,细节繁杂,名曰量化考核,但多流于形式,很难进行实质操作,有的甚至从未付诸实施。教师们心明亮着呢,那不过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如此规章倒不如没有好;有而不执行,那是说大话,放空炮,只会失信于民,降低管理者的威信;久而久之,所有的制度都会慢慢失去管理效力。许多恶性事件的产生,无不是对规章制度的熟视无睹,慢慢地疏于防范而导致的。“言必行,行必果”已经成为一句空话!
对袋鼠出逃,管理者把其判定为袋鼠自己跳出来的,这是消极晕轮现象在作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竟然不知道袋鼠到底能跳多高。反映了领导者不深入一线和基层,不了解工作实际,不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简单化,想当然。于是,思维定势成了必然,一次次加高袋鼠的笼子,纯粹不得要领,乱决策,瞎指挥,花钱费力,做无用功,造成财产的浪费和损失。
难道真的不知道袋鼠何以出逃?非也!国人还没愚笨至此。“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导致袋鼠出逃,怎么可能?要么思维停滞,脑袋灌水,要么心中有话,不愿说出。“一致”肯定是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的!民主一旦沦陷,谬误便可能成为真理,指鹿为马便大行其道。不用说,这是“老板”发话定论,大家鼓掌附和。
直接管理者害怕承担责任,隐瞒自卫,逃避处罚,初次尚情有可原,但失职后因为领导的晕轮误判,侥幸过关,竟然不警觉起来,依旧我行我素,忘记关门,一而再,再而三,屡错屡犯,已毫无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可言。这样的人还有多少价值,竟然还能坐享其成?温床孳生堕落!“蝼蚁之穴,可以决堤”!于是,无数恶性事故发生了,一件件接踵而至,触目惊心。
制度规章我们从不缺乏,缺的总是贯彻执行的不到位,责任意识的淡薄,检查、督促的乏力。而这正助长了一些人的懒惰心理、蒙混心理。反正工作无所谓好坏,泥鳅黄鳝一般长。旁观者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恼一人不如好一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哪里还有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财产成为一句空话!不愿实话实说,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这可是我们根深蒂固的陋习了。
但这陋习并不是国人天生的,而是在现实中慢慢体悟总结出来的人生处世哲学。这种哲学透露出管理的强制强权化,民主精神的缺失,官本位意识的严重,也透露出草民的自安和无奈。
管理者有没有想过,袋鼠的连续出逃,到底要干什么?当笼子已经加高到五米,快两层楼高,袋鼠为什么还能继续外逃?不从管理客体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律强制加压,也会失去管理的弹性和艺术,物极必反,百姓怨声载道,矛盾尖锐突出,成了如此管理的必然结果。可悲呀!
权力高架导致权力真空,真言不出,任意晕轮,人人自保,不求上进,危害事业,祸国殃民。哪里还有管理?哪里还有效益?如此管理当可休矣!
对校长的十条忠告
牛秀君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笔者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常接触到基层学校一些“民告官”的信访信件。从信件反映的问题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校长自身原因引发的。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校长们提出十条忠告,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忠告一: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教师去做。
案例:“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位年轻校长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是规定全校教师必须7点到校,考勤一月一公布。刚开始,校长还能按时到校,谁知一个星期之后,校长就开始迟到,并且迟到的频率递增。到月底公布考勤时,却没见校长的名字。
点评: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校长定下了考勤制度,你本人就应该带头遵守。定下的制度连自己都遵守不了,如何去要求教师?要知道,正人先正己!
忠告二:批评教师,千万别指名道姓、“零存整取”。
案例:某学校一教师平时疏于课堂管理,对学生放任自流,引起校长不满。一次校长在教师例会上,不但对其点名道姓地进行了批评,而且还“老账新账一起算”,把该教师批评得一无是处,最后该教师忍无可忍,与校长当众拍起桌子来。
点评:人要脸树要皮。批评针对的是事儿,而不是针对做错事的人;在公共场合对教师批评万不能指名道姓,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公众场合下,你把教师批评得“体无完肤”,他不跟你拍桌子、瞪眼睛才怪呢!人有尊严,教师更是如此。
忠告三:人无完人,千万别拿教师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案例:某学校教师有口吃的缺陷。一日校长在办公室和教师闲聊时,一时兴致,竟模仿那位口吃教师说话。后来这件事不知咋得让这位教师知道了,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他,从此之后便处处与校长较起劲儿来。
点评: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对生理上有明显缺陷的人,他永远不希望别人去揭其“伤疤”,更不希望别人以此去取乐。你当校长的,明知道教师有自尊心,还拿教师的口吃缺陷去“鹦鹉学舌”,这不是明摆着羞辱人吗?
忠告四:教师求助,千万别推卸责任。
案例:某教师因体罚学生被学生家长告到区教育局。该教师想让校长去协调一下,看能否宽大处理一下。找到校长后,刚说明来意,便被校长一口拒绝:你自己犯的错误与学校没有一点关系,自己的事自己去处理。最后,该教师虽说没受到什么处分,但工作热情锐减。
点评:如把学校比作家的话,校长就是家长,教师就是家庭成员。教师有难,校长当竭力帮助,万不能简单粗暴地一脚蹬开,显得自己对教师没有一点人文关怀——要是自家的孩子犯了错误,自己能不管不问吗?
忠告五:该自己干的事,千万别让教师代劳。
案例:某学校校长,平时最怕动笔,像工作总结、讲话稿、请示报告,甚至是个人的年度述职报告都让教师代劳。时间一长,教师们都背地叫他“嘴皮子校长”。
点评:校长忙,不可否认;但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能动不动就让教师代劳。让教师代劳的多了,会让教师在看出自己“懒”的同时,更看出了自己的“肤浅”与“无知”。
忠告六: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千万别乱许愿。
案例:某学校两名教师都该评职称了,他们私下里都找校长说出了自己的意愿,校长也都当面给他们拍胸打包票:要是有指标,就是你的。谁知到评职称时,上级只给了一个指标,校长未按程序就把指标给了其中一人,另一个教师大为恼火,以“生病”为由,在家休息了一学期。
点评:像评先、评优和晋升职称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校长一定要按规定办事,公平、公正、公开,切莫打包票、乱许愿,厚此薄彼,让教师心里不痛快!
忠告七:用人不疑,千万别“独家专政”。
案例:某学校校长手下有3个副校长、6名中层干部,还有1名工会主席。按理说,学校的工作应该井然有序,但实际上是,校长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他人却无所事事。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私下对校长都颇有微词:该我们干的、管的,你都揽在身上,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点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校长工作能力再强,但“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既然把别人放在副校长、中层干部的位置上,就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把自己腾出来干一些大事,避免出力不讨好,还落一身不是!
忠告八:洁身自好,荣誉千万别往身上揽。
案例:某学校校长为晋升职称,去年把上级分配给学校的先进个人指标全揽在自己身上,到年底评职称公开证件时,教师才从校长展示的证件中看到了猫腻,都私下里说校长功利性太强,不地道!
点评:对名利之类的东西,校长不应看得太重,能“让”给教师的千万别往身上“争”,否则,你会在荣誉面前栽了跟头——荣誉属于大家,你一人不能独占。
忠告九:平等相处,千万别培植亲信
案例:某校长为站稳脚跟,到学校任职不久,便和自认为关系不错的几名教师称兄道弟,几个人一到晚上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时间一长,其他教师对校长及其“亲信”有意疏远,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点评:作为校长,你亲近了一批人,就意味着疏远了一批人;你拉拢了一批人,必定失去了另一批人。凭个人好恶去亲近部分教师,必然造成其他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给自己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忠告十:激励教师,千万别对物质奖励太吝。
案例:某学校校长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如学生成绩优秀率在全乡排第一名奖励50元等。可到年底兑现时,校长却把这物质奖励免了。时间一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不说,背地里还说校长是不讲信用的“周扒皮”。
点评: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离开了经济工作而谈教育、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教师不仅需要精神鼓励,适当给点物质奖励也不过分,校长不能太吝啬。
教育的视角
林高明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我喜欢阅读苏子,从苏东坡身上颇受启悟。纵观苏子一生,颠沛流离,困顿艰辛,依然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乐常人之不能乐。即使被谪贬海南依然自得其乐,诗文不改豪放超然,生活更加旷达逍遥。究其缘由,是人生心态与生活视角使然。
独特的生活视角可以化解苦难、点化人生,艺术也因其独特的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别具情态。推而广之,教育也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艺术。一个顽皮的学生,于拘泥的庸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于创意的大师则认为是孺子可教;一出偶发事件,于常人视为惹祸捣乱,于真正的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契机……关键在善于转换视角。
大凡成功的教育者无不历练敏锐的灵心慧眼,秉持独具一格的教育视角。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便精于此道。一次,陶行知去朋友家,朋友正被五岁的儿子闹得心烦意乱、无计可施。一见他,朋友的太太就滔滔不绝地诉苦,这孩子昨天把我的怀表拆了,气得我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陶行知听后叹息道:可惜了,你“杀死”了一个爱迪生呀!那太太不解地瞪着两只大眼睛望着他。他解释道,你的儿子五岁就能拆怀表,说明他很聪明,也很能干。当然他还没有聪明能干到可以再把怀表组装起来的程度。他的聪明灵气让你给打跑了,他的双手和大脑让你打得不敢动了,岂不是打杀了有可能成为爱迪生一样的科学家吗?“啊呀!那我该怎么办?”太太急切地问。陶行知不慌不忙地说,你应当鼓励他,同时,带他一道把表送到钟表铺去修理,让他留心察看钟表师傅是怎样把表装起来的。平时,你可以引导他玩些科学游戏,培养他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将来或者真能成为科学家哩。
将怀表之类的东西拆开,寻常眼光认为是“破坏”,而教育的视角则以为是“创造”。教育视角的转换是基于对人的发展与完善的体认,从心灵深处尊重生命、尊重人性。陶行知另一广为流传的“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打了人居然还奖他四块糖果,多么深刻的教育理念,多么独特的教育视角!
教育是蕴蓄希望、酿造明天的过程。教育的视角转换过程就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冀及对学生当下境况的深切理解,它赋予微不足道的教育事件以闪亮的人性光辉,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常的“错误”活化为教育资源。也许,面对孩子最后一名的成绩,教师无法心平气和,家长有可能暴跳如雷,但台湾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对此别有机智。他对垂头丧气的儿子鼓励说,从现在开始,你不用怕再退步了,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将是进步!这就是教育视角,它善于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开拓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
独树一帜的教育视角来源于对教育旨趣的独到领悟,从而生发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它涵蕴着以怎样的心态审视教育以及教育何为的命题。显而易见,智慧的教育视角着眼于教育的人性化并积极倡导教育的生命学意义。
论学校德育本土化的三种创新方法
周先荣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摘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们的成功经验,但对德育经验的“移植”需要走本土化之路。学校德育本土化可以采取三种创新的方式:“去伪存真法”,强调在方法认知上,需要辨别、改造、借鉴;“滚雪球法”,是立足于已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充实和发展;“孵化器法”,是结合本土特色创造德育新模式,是从无到有,大面积培植、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学校德育;本土化;创新方法
学校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工作。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充分借鉴并发挥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对德育经验的“移植”需要走本土化之路。无论是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还是国内非本地成功的德育模式,只有本地化乃至本校化后,才能适应时代和区域的大环境及条件乃至学校的小环境和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德育成效。此外,在借鉴、学习外国、外地、外校德育经验时,必须要处理好“对外吸收”与“立足本土”的关系,即在对外来德育经验移植式的借鉴和引进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实现内源性的生长。简言之,学校德育本土化对我们的要求有两条:批判的吸收、创造性的思考。
学校德育本土化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创造性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三个行之有效的本土化方法:一是“去伪存真法”,主要强调在方法认知上,需要辨别、改造、借鉴;二是“滚雪球法”,是立足于已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充实和发展;三是“孵化器法”,是结合本土特色创造德育新模式,是从无到有,其后大面积培植、推广的方法。
一、学校德育的本土化创新方法之一:“去伪存真法”
“去伪存真法”指的是对于非本土的德育成功经验,首先要辨明其是否真的适合本土;其次要看这样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或者有多少合理性的成分适合本土,这个过程就是“去伪存真”。这样一来,非本土德育经验的精华被保存下来,不合理的成分则被剔除了。也就是说,“拿来”的成功经验一定要先辨别其可本土化的真伪,其次再结合本土条件及本土需要进行改造,逐渐形成适合本土情境的德育模式。
每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存在和发展的,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本地文化的影子,而本地与国外、国内其他地区的差异不仅仅是地域的远近差别,也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差异,更主要的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因此,本地学校在借鉴吸收国外、国内不同地区德育课程或德育模式时,应该采取“去伪存真法”。
我国实施的德育是“大德育”,德育通常是相对于智育、美育和体育来划分,不仅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包括政治、思想品质及法制观念的培养等,提倡的是全员育人。而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德育专指伦理学体系中的道德教育,提倡德育老师专业管理。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历史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道德教育的界定就存在相当的差异,这是德育概念内涵上的很大区别,由此导致的中外德育课程在内容、范围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则属外延上的区别。鉴于国内外德育在内涵和外延上如此大的区别,在借鉴国外的德育理论、德育教育模式时应该慎之又慎。
国外的德育概念与我国大相径庭,虽有许多成功的研究成果,但在本土化移植过程中,需要辨明可本土化的真伪并改造和借鉴。现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德育实践活动记录卡等德育方法,正是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升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在引进吸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切不可纯粹“拿来主义”照搬照抄。
同样,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成功的德育经验时,应该真正吸收其适合我地区实际的精髓部分为我所用,剔除其不适合本地的部分,做到去伪存真。学校在选择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外地先进德育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移植国内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以及民情等相对接近的地区以及选择这些地区中与本校实际情况相似的学校。譬如,对于笔者所在的苏州地区而言,国内范围优先考虑江浙沪,特别要考虑上海。上海特色的理解教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借鉴效仿。
二、学校德育的本土化创新方法之二:“滚雪球法”
“滚雪球法”就是学校的德育课程、德育模式在己有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部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跟踪外地理论与实践经验发展情况不断地吸收与补充。
滚雪球法是在去伪存真法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前者是渗透“为我所用”的精华,后者是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把本土特点“发扬光大”。深入剖析滚雪球法,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必须有自己富有本土特色的小雪球,这个小雪球也许比较稚嫩也很不完美,但它却是本土特有的;其次,是在推行过程中不断吸收外部精华将雪球越滚越大,最后使本土的德育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和完善。
结合笔者所在苏州市吴中区(以下简称我区)的实际情况,以德育的“三位一体”模式为例:我国中小学普遍确立的“大德育”体系是传统的“三位一体”模式,即道德、思想、政治“三位一体”。在这点上,我区学校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有认同感,并注重借鉴吸收应用于本区的学校德育实践中。但目前我国德育理论研究者对“三位一体”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在德育内容上,仍坚持道德、思想、政治“三位一体”,其中道德占基础和主导地位。其次,把德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终把个体接受的道德教化、进行的道德修养融合在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中。第三,中国传统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多倾向于在“自然、社会、人”的循环关系中确定其内容。现代德育则依据三维建构的设想,实现德育目标在社会、自然与人三者的整合,从单纯的德育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的发展观转向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自然发展的统一。①
显然,对于我区学校来说,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是本土特有的小雪球,它提倡的是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力量,做到资源共享,以期待实现德育社会化、社会的德育化的“大德育”体系,在推行过程中“德育、思想、政治”三位一体、“德育、社会、人”三位一体、“自然、社会、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理念,就是本土的小雪球赖以滋养和壮大的外来营养,采取滚雪球法会让本土的德育工作少走弯路并且更加卓有成效。
学校德育本土化滚雪球法的应用,还可以举“理解教育”在上海等地的成功实施为例。在理解教育实践中,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实施了“四个一工程”。该校尝试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唤醒学生的家庭意识和劳动意识,进而体会父母持家的不易,并增进对父母的感恩和作为子女的家庭责任意识,让他们体悟到生活的艰辛和快活;每周与父母交谈一次,让子女与父母这种天然纯美的情感突破生疏和冷漠的重围走向和谐与融合;每月到社区服务一天,感受社会的纷繁与和美,体悟民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丰富感情;每年走访一户贫寒家庭,寻找幸福与责任的真正含义,懂得“铁肩担道义”的荣耀和沉重。建平世纪中学层层递进的四个德育作业可以说是结合本校实际巧用滚雪球法的一个成功案例。理解教育比较适合于我区的德育工作,我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发达,几乎所有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视一切待遇于自然俗成,普遍缺乏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崇高品德,将理解教育引入本土的德育课程,结合本土的实际将其发扬光大是大有裨益的。
三、学校德育的本土化的创新方法之三:“孵化器法”
“孵化器法”是将德育新理念、德育新模式引人本土部分学校加以试点,孵化出适合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德育模式方法。与滚雪球法相比,孵化器法是从无到有,结合本土特色借鸡生蛋,再以蛋孵鸡,然后大面积培植,以点到面推广到全区,少走弯路,减轻风险。
若以我区推进生命教育为例:生命教育是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曾经掀起过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和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也较早提出生命教育,2005年6月17日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苏州市也正准备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中去,使之成为新课程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柱。本区一些学校德育教育中已在渗透生命教育,但是无论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还是实施途径都缺乏深入的理解,生命教育尚处在萌芽状态。所以对于我区来说,可以考虑选择条件较好的一所或几所学校试点,积累经验推广全区学校。
再如,在中学任教的老师都有这种感受:现在的德育工作真是太难做了,辛辛苦苦教了很长时间,可只要学生在家过一个假期,甚至只过一个周末,就被负面因素全抵消了。学生无法建立起真正的道德认知,更无法实现知、情、信、义、行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以考虑积极搜寻国内外的先进德育理论,寻找适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道德教育方式,寻找比较切合本土特色的优秀理念加以孵化。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就很值得深思和借鉴: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它法,就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由此引出的德育话题是:你认为海因茨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人生无非是一串串故事的连线,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了解儿童的生活故事,给儿童叙述故事 ——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无论是自己的,抑或他人的;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构的;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在的,都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教育形式。一切道德观和价值观实际上都已经内在于那些具有丰富开放性的美德故事中了。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可以促进学生领会道德知识,发展学生道德评价能力(道德判断能力),产生良好的道德信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为抉择能力,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应用这个方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学校为数不多,可以尝试。借鉴国内应用道德两难法教育成功教育经验,选择或新编适合本土吴文化的两难故事,激发学生思辩,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另外,将深奥的道德知识寓于浅显的德育故事之中,让学生明事理是在德育实践中应该时刻关注的好方法,它胜过千万遍的说教与训斥。
以上三种学校德育本土化的创新方法正是对新形势下的德育所做的实践探索,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尝试,其核心是结合本土实际,善于利用国内外优秀的德育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去伪存真,而后为我所用,并最终发扬广大,在摸索和反思中形成具有本地域、本学校特色学校德育模式与方法。只有本土化的学校德育才能更切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学校德育才能更具实效;只有走学校德育的本土化之路,学校德育的创新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做好副校长,请从协调开始
于建宏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协调得好,能人尽其才,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否则就会出现“内耗”和“离心”倾向,形不成合力,即使个体能力不弱,也会成为一个软散的班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作为联系校长和下级的纽带,副校长更应从协调做起。
一、对待校长:不亢不卑
对于校长来说,副校长是被领导者,必须尊重校长工作,努力完成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不卑不亢,与校长坦诚相处,积极争取校长的支持。要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敢为同志讲话,多在校长耳边吹群众风,多出利于推动工作的金点子,从而谋求校长的理解和支持。不要一味地言听计从、巴结讨好,对于校长工作上的不足,要毫不推辞地委婉指出,对于学校整体工作上的失误,要与校长一起分析研究,主动承担责任,原则问题要和校长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摆正自己位置,遇事要主动向校长请示,和校长达成共识后再处理,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搞先斩后奏。
只有不卑不亢,才能赢得校长的信任,同心协力把握好学校工作的方向盘。
二、对待下级:不即不离
副校长直接代表校长执行学校工作计划,既不能凭个人力量单枪匹马地进行工作,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班子的团结。要充分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严以律己,不图名利,树立自己在班子中的“领导”地位,为便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对所有下级要一视同仁,用“工作”这把尺子去量他们,但决不搞拉帮结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分歧,要通过集体协商和个别交换意见的方式去解决,切忌到群众中去造舆论,或者直接找校长打“小报告”,造成下属工作上的被动。要严以律己,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切忌做“二传手”,把校长交给任务一股脑儿地“贩”给下级。同时要善于采纳下级建议,共同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
只有不即不离,才能赢得下级支持,始终占据学校管理的制高点。
三、对待教师:不偏不倚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在学校工作中具有直接进行教育教学和接受管理的双重地位。副校长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作用。要与教师交朋友,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取得相互间的理解。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直到他们最希望得到什么,并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发自内心地相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该让他们自己做的事,就一定要放手,不必事必躬亲或包在领导班子手里做。在发挥教职工积极性的同时,要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人尽其才,同时也不能过分苛求,造成教师工作上的心理负担。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考评方案,并注重过程管理和终端考核,充分肯定教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过程的不足和困惑,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赢得同志们的理解,形成不令则行的愉悦的工作氛围。
在协调好校长、下级、教师三方面的关系时,副校长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互相尊重。和其他领导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权力和权限,不随便干预对方职权范围内的事。如有不同意见,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对方,而要通过互相沟通最终达成共识。
2.互相支持。和同志们相处时应互相支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时,不要互相推诿,更不能互相拆台,而要勇于自责,最终共同解决困难。
3.互相弥补。和其他同志要在性格、个人素质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弥补对方不足。在工作上要相互补台,想对方所想,补对方所缺。
说故事:校长不可或缺的能力
赵建华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我们来看这样两个场面:
例一:一个男孩骑车总爱耍本领,父母非常担心,回来总是唠叨不停,“必须注意交通安全,因为统计数字显示车祸的发生率很高”,可是他们的孩子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例二:一个男孩不到法定年龄,就折腾着骑车逛街,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给孩子讲起了他们亲历的故事:在他们上高中时,因为一场车祸丧失了一名好朋友,好朋友的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丧子之痛伴着好朋友的父母直至他们离开世界。故事很动情,这位男孩再也不闹着去骑车了。
这就是说故事的魅力。故事有无穷的感染力,第一个场面中,做父母的只是陈述“不注意交通安全容易引发事故”这么个道理,孩子置之不理;第二个场面中,做父母的告诉了孩子一个故事,引起了孩子感情上的共鸣,父母取得了孩子的认同。美国资深管理顾问在他的作品《故事的要素》中指出,故事可以借事实点缀丰富的细节,再加工后具有情绪影响力,往往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及共鸣,可以帮助你激励、影响和说服他人。
优秀的故事中往往隐含着许多的智慧和经验,具有无形的“转变力量”,它不只是大人讲给小孩子听的。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如果校长能做有心人,有一个“故事头脑”,注意收集书面、口头的成文故事,善于发现生活、工作中的“活”故事,掌握故事中蕴涵的知识、哲理和管理术,努力培养自己说故事的习惯和能力,把故事与管理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挥故事潜在吸引力、影响力,增加管理工作的情商,那么,管理工作就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点石成金的功效,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说故事,它更多表现的是校长的一种管理机智、管理智慧。
说故事可以达到哪些管理目的呢?
传承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她体现在每个教师身上,孕育在组织和个人的每一个精彩的故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就是一本主题鲜明的故事集。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就是要把“故事集”当作资源持续运作,把承载学校文化的故事说给一批又一批教师听,让他们再去“续演”故事,以此丰富学校文化。
阐释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用说故事的方法去解读,教师们容易接受。教育家的故事、身边教师的教育故事、课堂中发生的故事、国内外的教育故事……都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做校长的就是要善于挖掘其中隐含的先进的知识经验,放大这些经验知识,让教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愉悦地分享它们。分享这些故事,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反映:“听到这个故事,我懂得怎样做了!”“噢,这些我能做到,今后注意。”
化解棘手问题。在教师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化解分歧。例如,学校中有一些教师,不喜欢看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背后议论、诋毁,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把它也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出得去。”
有时,学校领导对某些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可以通过故事表达校长的观点。看到学校领导中有的不能和教师保持亲密关系,有的丧失了原则,在学校领导组会议上,我讲了《两只刺猬》的故事:“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我就是用“刺猬法则”告诉领导组成员们与教师们交往应保持合适的距离。
有时,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会遇到教师询问中隐藏着陷阱的问题,校长可以用故事解围。例如,我在跟老师们进行有关“诚信”话题的对话时,有教师抛出问题:“校长,你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说实话?”这时,我没直接回答,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第一次登台做报告,临上台前,他问我他的准备是否充分,虽然我认为他还有许多需要加工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因为告诉他实话,反而会让他失去自信。”听完我的故事,提问题的教师使劲鼓掌。
激发教师行动。对教师精神的激励,绝对不是靠口号和空洞说教的,是要触动内心的。例如,我发现青年教师工作中怕苦畏难的情绪比较多,在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上,我就说了一个《歌德的比喻》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4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巅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歌德的回答就这么简单。推石头上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能推过一个坡地,再推一个坡地。无数坡地的连接,才能构成一条闪光的轨迹。教师明白了我的用意:能不能“把石头推上山”,没有什么奥秘。首先是有没有“把石头推上山”的志向,然后才是敢不敢“把石头推上山”,人的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鼓励团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如果运用说故事的方法,更有说服力。如,我讲《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故事,与教师就“孙悟空是个好队员吗?”“猪八戒是那么可恶吗?”等话题开展“深度会谈”,在有趣的背景中,教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调节和谐气氛。幽默、富有哲理的故事,是调节各种关系的润滑剂,一个故事可以使沉闷的气氛转而充满阳光,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让烦恼烟消云散。一个教师陷入班级管理的矛盾中,不能自拔而生闷气,我送给他一个《快乐的兰花》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却在肃然起敬之余,更加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讲完这则故事,我饱含激情地演讲了几句: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我们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你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你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与快乐、宁静与安详。听着这些,这位教师眼前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很快调适好了自己的心境。
勾画美好未来。这类故事大都是要校长展开合理想像创作的,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教师描述一个远景、让教师相信这个远景、在想像中熟悉这个远景并行动起来去实现这个远景。例如,我们学校在搞二期建设前,我把全校教师带到“新校区整体效果图”前,指着教学楼憧憬起在大楼里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情景,沿着图上的曲水回廊和老师们“享受”着嬉戏的快乐……教师们很快认同了这个目标,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我们终于圆了故事里的“梦”。
当然,校长说好故事还有很多技巧,如:故事的选择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你自己必须相信你的故事,注意引起教师的好奇心;借助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丰富故事;必须充满激情,如同讲述自己亲身经历那样陈述故事……我想,要说好故事,关键还是校长要有强烈的说故事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故事,才能首先领悟这些故事,这是校长提高说故事能力的保证。
追求讲话的艺术
李拴伍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校长讲话,历来都用“水平”、“品位”或“逻辑性”等来衡量,讲话只能代表校长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可能代表一位校长真正的管理水平,有的校长健谈,有的校长不苟言语。但作为一名校长,面对教师和学生,还是要追求一种讲话的艺术与高度。学校所有的管理指令都是从校长的口中发出的,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也都是通过谈话进行的,民主与公平的声音是从校长的口中传出的,说话的声音不在大小,而在于艺术,他凝结着校长的思想智慧和管理经验。
一、瞅准时机,精神饱满,寄予厚望深情地讲。一个教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报到工作的第一天,校长给他们新来的教师开了一个短暂的欢迎会,对他们的年青有为赞赏后,不但讲了学校当前的现实情况,更重要的讲了学校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宏伟前景,由于校长的讲话,分析透彻,站的高,看的远,把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勾画得使人很羡慕,他们的心被吸收住了,多年来,他们目睹了学校的变化,一直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都在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地工作着。我们不难看出,在开学典礼、师生表彰大会上,校长就要精神饱满,高瞻远瞩地讲,在树立典型和模范会上就要大张旗鼓地讲,使榜样深入人心,使典范家喻户晓。
二、选好场合,顾全面子地讲。一位校长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当着全体教职工用刻薄的语言批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正好那位受批评的教师的女儿(与父亲同在一所学校工作)也参加会议,老教师在会议室当场与校长骂起仗,女儿哭着跑出了会议室,那件事在学校造成极大影响,民怨沸腾。教师违反了纪律,或是违反了学校的某些制度,带有普遍性的要在教职工大会上讲,批评通报,对于一两个人来说,如果不是很严重,可选择合适的地方谈话,指出错误、提出意见和建议与要求,让教师有“面子”地接受领导的批评;不要当着学生的面,数说教师工作不到位,数说班级工作很差等,这些都会伤到教师的面子。
三、带着感情,理解关爱地讲。情感能沟通人,也能感动人。校长讲话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讲。谈工作,对于青年教师, 要用关爱的口吻,对于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者,可带着协商和请教、交流的语气讲。批评、处理教师之间的纠纷等,要从心里发出一种善意的批评和认真的负责的态度。避免尖刻的语言,避免以权压人的语气,以资历压人的语气等,要充分显示民主、和谐、人文化的管理氛围。
四、有所准备,珍惜时间地讲。校长讲话一定要有准备,因为教师的时间是宝贵的。该短的时候一定要短,该长的时候,一定要向教师说明,以便让教师安排好班级、处理好教学上的事情。重要文件可以一字不差地念,一般了解性的文件,摘其要点讲明就可以,教师最关心的也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有什么标准要求等。如果想起什么说什么,半个小时的会开了一个小时还没完,后半个小时的效果就收效甚微。
五、有责任心,心中存着诚信地讲。开学初大会上讲了,期末了却没有遵照执行,开学初给教师的奖励政策,期末却不去兑现,如开学初规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写教学反思论文,期末每篇奖励60元,到期末一看,教师写的篇数很多,每篇就降为30元;说者无意,听者却有意,这个会议上讲了,表态赞成,另一会上又推翻了或忘却了,或不兑现;会上口气很硬,会后又不了了之;会上雷声大,下去执行雨点小,时间一长,校长的讲话就会失去诚信,有些时候可能会成为耳边风,教师重视的程度会降低。因此,校长讲话一定要负责任,讲诚信。
讲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风格,更是学校管理的直接体现,不刻意去追求,但一定要遵循管理的原则和教师的心理接受程度,这样,不自觉地就形成了自己的讲话艺术,有了一定的高度,让人品出其中的味道,无形中,把自己的管理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
学校中层领导不可患的六种“眼疾”
严卫林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层领导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大小,对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学校的中层领导没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表现出令人作呕的丑态,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和睦团结,削弱了整个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妨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1.势利眼
症状:势利眼的中层领导惯于趋炎附势,擅长见风使舵,善于见机行事,“看人下菜碟”。他们精于察言观色,喜欢围着上司,摇尾乞怜,鞍前马后地效劳,直到满意,以讨领导欢心,博得上司好感,活脱脱一只“哈巴狗”。对于有权有势,有利用价值的人他们万般殷勤,百般讨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时,为了蝇头小利,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甘愿让教师在背后“戳背脊”。对于普通的教职员工,则立即判若两人,对你冷眼相看,盛气凌人,“鸡毛当令箭”,有时要求他办点事,也得好话说尽,嘴皮磨破。而对于有背景、给好处的教师和学生则表现出另外一副嘴脸,他们竭尽全力给予关心和照顾,甚至可以低三下四。势利眼的中层领导,是权力和金钱社会的产物,说到底是金钱和权势的魅力在作祟。
友情提示:
中层领导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想,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要淡薄名利,对人对事一视同仁,对于上一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对于普通教职员工也要给以关心照顾,做好热情服务,不能世态炎凉,眼睛向上,一切向钱看。
2.小心眼
症状:小心眼的中层领导,气度过于狭窄,不够宽宏大量,经常猜疑他人,容易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件事生闷气,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有时甚至会无事生非,“庸人自扰”。这种人往往过于敏感,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有时,别人明明为你做了一件好事,却偏偏在脑海里问一个为什么,他们喜欢从不好的方面算计他人,似乎他人总是别有用心,办事往往容易钻牛角尖,容易犯片面性,容易走极端。小心眼的中层领导往往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怀疑自己,怕其他中层领导或普通教师超过自己,从而想方设法打击报复,甚至散布谣言,捏造事实,中伤他人,以使自己处于安全有利的地位,赢得继续向上爬的资格。
友情提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中层领导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有宰相之肚量,而不能斤斤计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事处处多往好的方面想,而不能总是打个人“小算盘”,勾心斗角。为人处事要正大光明,而不能阴谋诡计,居心叵测。
3.红眼
症状:红眼病的中层领导,往往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其他中层领导和教师心怀怨恨和嫉妒,对他们的长处或成绩采取抵触、贬低、厌恶、排斥的态度。一旦看到他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觉得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他们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这样的中层领导往往“多做不行,少得更不能”,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越多越好,其他教师得到的越少越好。一旦其他中层领导或教师在名利上超过他时,就想方设法,处处为难,甚至百般阻挠。
友情提示:
中层领导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和价值观,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因为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宽容是嫉妒的克星,明智的自知之明可以冲淡嫉妒的邪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优点,用自强不息去争取自己的进步,远离嫉妒这片不幸的土地。作为中层领导,要肯为其他教师“做嫁衣”,热心扶持和帮助普通教师,让他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上层楼”,甘做“人梯”,乐做“陪衬”。
4.偏心眼
症状:偏心眼的中层领导缺乏正义感,没有公正心,办事喜欢感情用事,凭个人的喜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他们周围往往有比较稳定的一个小团体,对于自己圈子里的人和看得上眼的教师关爱有加,即使他们所教班级的成绩低一点,课上得逊色一点,班风班貌差一点,也总是睁一眼,闭一眼,轻描淡写,百般袒护;而一旦有什么好处或荣誉时,凭着“八仙桌”上有一席之地,有讲话的资格,尽量优先对待,极力为他们争取好处。对于自己看不上眼的教师,则另眼相看,更多的是责备和找刺,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将“芝麻小的事情看成西瓜大”,危言耸听;对于优点则视而不见,忽略不计。
友情提示:
中层领导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干事;要抛开一切私心杂念,秉公执法,廉正办事;要尊重客观,根据事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要以一颗公正心,客观地评价每一件事,合理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位教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心理都有一秆称”,偏心眼的中层领导必然咎由自取,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们将失去更大一部分教师的拥护和支持,导致其政令不畅,分管工作举步维艰。
5.近视眼
症状:近视眼的中层领导鼠目寸光,看问题不够透彻,浮于表面,办事只顾眼前。分管工作没有主见,缺少先见之明,等到操作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于是“亡羊补牢”,工作显得十分被动。他们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不会深谋远虑,不善于学习借鉴,做“井底之蛙”,往往认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看问题,办事情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过得了今天不管明天,更不会展望未来,导致政策朝定夕改,问题重重。
友情提示:
中层领导要在教师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广泛阅读各类书刊,为自己充电加油,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用广博的知识武装自己,处理问题和采取决策时才能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对自己的分管工作,要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超人的胆识和勇气,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只满足于现状,只顾眼前利益,要以敏锐的眼光,“千里眼”的本领,洞察现实,科学决策。
6.色盲
症状:色盲的中层领导往往是非不清,好歹不分。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对于教师的好言相劝,反倒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处处为难设障,打击报复,给人“穿小鞋”。而对“溜须拍马”的教师宠爱有加,使其权利兼得。他们看问题不善于看清实质,把握问题的结症。“轻贤丞,近小人”,最后落得“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友情提示:
中层领导要明眸善睐,善于看清问题的真相,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能头脑简单,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一叶障目,从而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中层领导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明察秋毫,对于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善意的劝导,要虚心接受,积极改进,使自己的工作日益完善。
“四粒糖果”与“三记耳光”
古木春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在我国新课改大张旗鼓地推行“人文管理”“人文关怀”的浪潮下,英国教育界却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不再拿学生没办法——英国教师将获明确惩戒权。”2005年10月21日,英国政府承诺将出台法律,对教师惩处不规矩学生的权利作出明确规定。
这使我不禁又想起教育家们演绎的“四粒糖果”与“三记耳光”的故事来——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男生用一块石头砸同学,便立刻上前制止,并要这位男生过一会儿去他的办公室。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那名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粒糖果给男生,说:“这粒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还没等那男生从惊异中反应过来,陶先生又掏出一粒糖说:“这粒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老师。”那男生正想开口,陶先生再次掏出一块糖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打抱不平,说明你有正义感,所以这一粒也给你。”男生感动得流下了悔过的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这样去制止他。”陶先生面带微笑,拿出了第四粒糖果,说:“应该再奖你一粒糖,因为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高尔基教育学院当校长时,一群学生让他伤透了心。他非常苦闷,终于有一次,他“从教育绳索上失足跌下来了”,失手连抽了最难对付的学童扎陀罗夫(他可是个一拳就能把马卡连柯揍扁的大高个子男孩)三记耳光!扎陀罗夫竟然从此收敛了,学生们也奇迹般地变得听话多了……
可以说,“四粒糖果”与“三记耳光”是教育史上关于赏识与惩戒的典型案例。它们手段不同,却殊途同归,都达到了教育目的。两位大师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教育,即在复杂丰富的教育领域,四粒糖果与三记耳光都有它们存在的要义。
马卡连柯不会让每一个违纪学生都消受“三记耳光”,正如陶先生也不会总用“四粒糖果”来送违纪学生一样。事实上,大凡在基础教育这块领地里耕耘过十年八载的教师,又有多少没有向学生送过“四粒糖果”与“三记耳光”的呢?只是我们更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糖果”故事,因为它使人听起来感觉更温馨。而且,事实上,在教育生活中,我们送“糖果”的时候肯定总比使“耳光”的时候多,“糖果”是教育的主旋律,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是,舆论媒体看到“糖果”就歌颂、听到“耳光”就开枪的作为似乎也大可不必。
再回到文首提到的事例。英国是个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为什么要以法律条文来明确教师的惩戒权?因为他们发现了惩戒的必要。英国政府1989年对学校纪律进行的调查显示,全国40万名教师中有2%遭受过来自学生的身体攻击。据英国校长协会与女教师工会的调查,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遭受攻击。英国中小学总督学大卫•贝尔今年2月份公布的年度报告里显示:教师因在课堂上面临持续的干扰破坏而身心疲惫。那么,其它国家又怎样呢?美国国家教育学会曾经对全国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9/1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干扰了他们的教学,而其中25%的教师则认为受到了严重的干扰。我国对这种情况也有过区域性的调查,在上海某地区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投入50%以上的注意力来维持课堂秩序。农村中小学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教师拿学生没办法,教学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教师因课堂干扰而身心疲惫,爱岗精神肯定要受到冲击。英国率先用法律明确教师惩戒权,这应该是教育的进步。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国家的教师都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这一法律武器。
“四粒糖果”也好,“三记耳光”也罢,目的都只一个,就是为了培育好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热爱“四粒糖果”的同时,也能宽容“三记耳光”的无奈,因为它们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
做有思想的校长
葛建芳 周建国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校长是一所学校教师团队中“平等中的首席”,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师生幸福生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处在教育教学改革风口浪尖之船上的舵手,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怎样当好校长呢?依笔者之陋见,当好校长关键是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
思想之一:校长要当好特殊乐队的指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作为校长,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这个乐队是用一些精细的‘乐器’一人的心灵来演奏的。你的任务就是要听到每个演奏者(教师、教导员、班主任)发出的音响,你要看到并从心底里感觉出每个教育者在学生心灵里留下了什么”。校长作为特殊乐队的指挥,一定要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对演奏者的演奏存有开放而敏感的心,始终不懈地用心去指挥,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在校长的引领下,每一位演奏者都努力用心去演奏,将幸福与智慧的音符播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们的心灵在这些美妙音乐的熏陶下日益坚韧、成熟、美丽,演奏者也因为这种美妙的体验而幸福一生。
思想之二:校长要成为校本教研“集体无意识”“平静湖面”的“荡漾者”。尽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可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依然是“集体无意识”,教师读书学习仍旧是“集体无习惯”,教育理念上承诺教师要成为“反思性研究者”,可在教学行动上继续扮演着“涛声依旧”的“教书匠”。面刘这一尴尬局面,校长要勇敢地充当“大石块”的角色,去抛向这一“平静湖面”,讣教学研究“集体有意识”、读书学习“集体有习惯”的冲击波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起来,引领骨干教师和读书爱好者”走在前列”,让“一部分教师先读起来”,让—部分教师的思想先激荡起来。通过读书沙龙和论坛,让先读者进行脑力激荡和思想碰撞,激荡出学习、研究的冲动“浪花”,并让这一“浪花”所产生的“波面”渐渐地延伸,让先读者带领后读者,吸纳更多的教师加入读书学习、教学研究的行列。校长要善谋划、巧经营、设好摊,办好校内的“读书吧”,把更多的“咖啡”、“蛋糕”、“钙片”、“壮骨粉”……“奖励”给师生。
思想之三:校长要做师生的“精神领袖”。社会要求学校能尽快驶入均衡教育、和谐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群众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老师们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们盼望学校是他们一生都幸福快乐的精神家园。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校长务必成为师生的“精神领袖”。校长既要当好设计师,精心设计特色兴校的宏伟蓝图,又要当好导演,善于调兵遣将,打好学校每一天的发展牌,更要当好生产队长,和师生一起“下水游泳”,上好教学研究的“示范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到师生中去吸取学校管理的智慧和“良方”,和全体师生同进步、共成长。在打造师资队伍中,要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把笑脸多迎向于弱势教师,把转化弱势教师放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多“蹲下来”和弱势教师说话,多把外出考察培训、学习取经的机会提供给他们,多把校内上研究课、探讨课的任务施压给他们,多为一般教师、弱势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提高、成长的平台。校长要少做教练员,多做运动员,少一点官气,多一点学究气和书卷气;只有校长的“棋高一着”,才能更胜老师一筹;只有校长的德艺双馨,才能赢得老师们的心服口服,只有校长的“实际行动”,才能“此时无声胜有声”。
思想之四:校长要做教师的“心理调适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既要求教师以课例为载体引领专业发展,又要求教师以实施新课程为核心人人都必须有研究课题,今天是教研组的学术沙龙,人人都要发言,明天是教研组的公开周活动,听课者都必须参与评课发言,人人都必须有与众不同的独立见解,后天又要上交读书心得……面对纷繁复杂、应接不暇的继续教育、学科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老师们不但没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有许多困惑、迷茫,甚至有厌倦之感。做“心理调适师”,校长必须做开明人,不能在老师们烦恼之时“雪上加霜”,而应善解人意,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换位思考,“上半夜多想学校的工作,下半夜也想一想教师的生活琐事”。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提高固然是大事,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们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更是学校发展之盛事。只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提高才会有更大的潜力和后劲。欲速则不达,一口气吃不下一个胖子。一切工作都应有个“度’,要以绝大多数教师对工作的可接受性为底线。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刻板的说教;多一点幽默和民主,少一点严肃和专制:多一点沟通和商量,少一点架子和独裁:多一点聊天和虚心,少一点训斥和霸气,多一点情感相融,少一点“高高在上”,多一点“零距离”,少一点“远距离”。校长要体谅教师的疾苦和工作辛劳,杜绝形式主义,提倡高效务实:多下教师的办公室,在和教师的说笑、聊天、喝茶中布置、研究、沟通工作,碰撞出决策的思路和管理的智慧。所以,校长要当好教师的心理调节师,在心理相融、心心相印中出色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思想之五;校长要乐做“问题学生”的“再生父母”。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校教育确实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尽管“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和教育责任。有一位贤人曾经说过:“教育挽救一批‘问题’学生,就可以少办一座监狱”,稳定一批“问题学生”,就能稳定一所学校,推而广之,就能稳定社会,进而能够和谐地发展社会。又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人家的孩子是神”。当校长就应该做这样的“神”。
校长要教育老师,应该把爱心撒向和偏向“问题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注意点和兴奋点移向“问题学生’,把表扬,鼓励的话语多撒向“问题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提问和让学生发问的“话语权”多授给“问题学生”。管人先管心,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学生”身上,基本点就是要把“问题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当父母的哪一个会嫌弃自己的子女呢?校长和老师如果把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子女,爱心的力量、耐心的毅力、恒心的动力“十八般武艺”样样都用上,何愁教育和转化不了“问题学生”呢?
校长要为老师作表率,在百忙中多和“问题学生”交朋友,用更多的耐心和他们谈心,交心,尊重他们,倾听他们心中的烦恼,内心的困惑,多给以宽容之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反复,要不断创设载体,在活动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改革惟分数为重的单一评价机制,让文化成绩不怎么好,而有其它特长的学生也有表现的舞台,也有施展成功的机会。当校长和老师的要切记:“人人都是可塑、可用之材”,“每一个人都有其施展才华的天地、舞台和能力”。要把转化“问题学生”作为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鼓励老师们参与实验研究,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案和长期的跟踪研究。让校长和老师们都能成为“问题学生”的“再生父母”,让学校教育也能给予他们成功、快乐的空间和天地。
论学校管理艺术中的四种“力”
戴兰香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21世纪已经来临,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坚持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中诸多因素的作用,在诸多因素之中,学校管理者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四种能力,谈谈笔者的拙见:
(一)亲和力 学校就是一个团队,学橙管理者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能否使整个团队形成一股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处使,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多个环节的合作与支持,为了能使整个教学团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作为学校领导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应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发展,既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骨干起好“传、帮、带”的作用,又要不断发掘教学新秀,培养教坛生力军。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当前比较普遍的作法有?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笔者认为学校领导应该在情感留人上多下功夫,适当运用情感投资,往往可以收到既经济而又意想不到的效果。1.校务工作民主、公开、增强透明度。学校管理应建立一整套严明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具有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部门的职责做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既有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2.工作上公正、不搞特殊化。举个具有普遍性的例子,有一所学校在校级领导办公室一律装空调,而教师的办公室还是那种老式吊扇,甚至教师办公室摆放的几台空调基本断电,从而形成鲜明的遇差别,结果造成许多教师心里有意意,心理不平衡,心理上的对立一旦形成,比收入上的差别可能更难消除。在这个问题上,就要求部门领导不能以权谋私,在待遇问题上不能只为自身考虑,心里时刻装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搞个人本位主义,很多人为的隔阂自然可以消除。3.生活上平等对待。中国有句古话:“不患贫,患不均”。知识分子的天性决定了心理上清高和甘于清贫的职业特点,看不惯社会不公平现象。我曾经听过一位省级先进教师的事迹报告,他在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当校长,到任之时学校各项工作百事待兴,学校的教室和食堂正在建设中,这位校长平时和学生一样在学生食堂排队打饭,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没有玻璃的平房内居住,每个周末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一道去山上挖坑种树。这些行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带动了全校教师和学生,忘我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第二年中考,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由过去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攀上该地区所有中学之首。这个事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一位领导的人格魅力,可以深深地在广大师生心中扎根,一次简单的发自内心的举动胜过无数次的会议与说教,必然会结出成功的硕果。
(二)决断力 现在许多学校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经济权、人事权、行政管理权一手抓,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使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学校的发展尽责尽职。作为单位领导,良好的大局观不可缺少,对于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应该有宏观上的把握,一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学校的全局出发,为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利益着想。我所在的单位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直在努力申办省级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在申办过程中不遗余力,亲自督导各项准备工作事宜,从学校的卫生工作、教师师德,学生纪律、教育设施建设等人手,层层实行责任制,领导重视,教师参与,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真正把它作为关系学校未来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敏锐的观察力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者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好点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毛泽东同志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决策基于正确的信息,要保证学校各种信息渠道的畅通,管理者要善于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与重要性,明察秋毫,深入基层,不摆架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三)协调力 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机关单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 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同时作为教学上的骨干,以自身优良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作为感染力,带动年轻老师的发展。管理者能够参与一线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更能够做到“以己服人”。管理者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是短时期能够树立起来的,培养融洽的上下级人际关系必不可少,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掩盖缺点,不偏袒亲属,直面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管理者还需要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少想“人人为我”,多想“我为人人”,少想“你要为我做什么”,多想“我要为你做什么”。当好服务员的角色,既充当老师们的服务员,又是学生们的服务员。积极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教学后勤和总务后勤部门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校办企业和第三产业,改善教师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运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四)创新力 当前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民办教育近十几年的日益兴起,一场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民办学校一流的办学条件,高规格的硬件建设,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给学生、家长非常强的吸引力,民办学校运用现代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在人才选拔上唯才是举,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民办教育的这些优势给公办学校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公办学校来说,必须走出目前的困境,挺立于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在竞争中敢于胜出。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学校管理者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实施教育管理改革;1.加大学校开放力度,经常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一些名校建立长期联系,沟通信息,互通有无;2.聘请一些教育专家、知名教师来校开设讲座,采取引进来的办法,让学校教师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动态有所了解;3.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参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内部的教学评比活动,4.创建“名校名师优生工程”,抓好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培养一批事业心强、师风师德高、业务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并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留住这些骨干人才,在招生工作上多投入,在生源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5.大胆开展课题实验。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教研部门申报教研课题,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民族需要创新,一个学校也需要创新。
作为学校领导,思想要开明。学校工作时常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管理者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
校长,请把好自己的“度”
严卫林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理论一有深度 作为校长,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和经营好学校,就必须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有前瞻的管理思想和思念。有的校长虽然说起来前头头是道,但由于没有理论“支撑”,肚子里没有“货色”,所以,经不起别人的考量,让人觉得肤浅,“绣花枕头,一包草”。
校长要驾驭和管理好学校,就要学高为师,以“理”服人。要通晓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为自己日常管理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给人以学识渊博,“大师大气”的感觉;也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依托着自己的“才气”,在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思想上有高度 作为校长,其言谈举止都要与校长的身份相匹配,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时时处处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致力子集体,奉献于事业,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着想,而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愤愤不平,志在必得。其言行举止一旦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就会让人耻笑,给人留下把柄。
工作上有力度 校长的威信来自于工作上大刀阔斧的执行力。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工作上要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更不能唯唯诺诺,六神无主。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以战略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超凡的胆识,创新的意识,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剖析,根据问题的症结,及时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和部署,使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地发展。政策上不能“朝令夕改”,一天一个主意,优柔寡断,给人以“懦夫”的感觉。
管理上有尺度 校长管理既要有刚性,又要有人性,要刚柔相济。要重视原则上的坚定性,不折不扣,“寸土必争”,在大事大非面前毫不妥协,决不退让;也要注意决策前的作风民主和策略上的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不同情况,设身处地地进行人性化管理。
教学上有尖度 校长作为管理者,首先是教师,所以在教学上必须“棋高一招”,要精通所教学科,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灵魂,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至少是学校教学上的一面“旗帜”和教学上的骨干。试想,如果校长不通教学,自己的教学业绩平平,甚至还不如昔通教师,那么他的话还有多少说服力?还有多少可信度?
见识上有广度 校长作为管理者,他不仅是“专才”,还应是“通才”。要博览群书,虚心好学,见多识广;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一问三不知,目光短浅,做“井底之蛙”,让人贻笑大方。
形象上有亮度 “打铁还得自身硬”,校长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得讲究和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有自己的突出“亮点”,要有德行,有品位,德才兼备,各方面在教师中处于领先地位,树立“高大形象”。要站得高,看得远,喊得远,让人肃然起敬,望而生“威”。时时处处给人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有教养的公众形象,不能混同于一般群众,否则会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待人上有气度 校长不能迷信自己的权力,不追名逐利,计较个人得失。要眼睛明,耳朵硬,心地静。要有经受误解委屈之肚量,不搞小动作,不以势压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容不顺耳的话,不顾眼的人;不打击报复,抓别人的“小辫子”,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要用人不疑,宽宏大量,有气度。校长要想成“大器”,必须要“大气”。
心态上有宽度 校长的管理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校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事要沉着冷静,而不心浮气燥。要宠辱不惊,自我调控;要有怒不形,遇喜不亢,善于克制自己,驾御自己;切莫感情用事,武断处事;要胜不骄败不馁,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校办学理念的定位与实践
吕会清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教育与学校的转型性变革是社会转型同期互动的基本过程之一。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个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自主进行理性的转型性变革,追求和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教育组织,要实现体制性的生存和特色化的发展,就必须使自己成为自主发展的系统。而一所学校要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其核心理念的厘清及定位是极为重要的起始环节。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理念的准确定位是一所学校走向自主,走向特色的必由之路。
根据教育学立场,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软环境建设的总目标,它来源于学校教育传统的积淀,是一所学校校风凝练的文字表达。基于此,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座右铭”,对他们能起到规范、引导、激励和内聚的作用。教育理念的确立关系到作为整体的学校的根本性改变,关系到学校内部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学校文化型塑的核心,是学校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我们通过长期的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实践总结和理性反思,结合农村高中发展的实际,把办学理念定位在:“激励成才,张扬个性,顺势育人,全面发展”。
第一,“激励成才”是总的教育原则和出发点。它体现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和本质思考。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励,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外在的教育活动通过“激励”内化为学生的生命运动和心灵建构。
第二,“张扬个性”是在以整体激励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心理学原理,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来展示教育的丰富内涵,以传统的因材施教和现代多元智能开发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身心的发展。
第三,“顺势育人”是依据学生个体的发展倾向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多元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和教育。
第四,“全面发展”是指既着眼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既着重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掘,启人心智,扬人所长,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种教育理念的确立必然依靠一定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全部内涵就在于“人”的解放,使人成为主体的人,成为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有追求的人。这就规定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理解人,唤醒人。必须通过激励的方式,尊重人的发展的规律,才能生成现代的、主体的人。所以,要“激励成才”。
教育理念的确立还必须依据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学规律。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表明,教育要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倾向和多元的心智结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发展特点,充分发掘人的个性潜能,才能使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有个性、有气质的新人。据此,我们提出“张扬个性”。
教育理念的确立还必须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农村高中既要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又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近年来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深入,农村高中的生源构成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立足于“顺势育人,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四个方面内涵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激励成才”是基础,“张扬个性’、“顺势育人”是过程,“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和归宿。学校理念的科学定位,标志着我校育人观念的革命性转变,是素质教育纲要的基本思想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办学目标确定为:“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地区一流、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农村基础教育学府”。为践行这一理念,向既定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在实践中,我们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定期对发展规划进行评估、调整。设计开发了德育系列化工程、课程改革工程、研究性学习工程等主体教育活动,进行了管理模式改革尝试和示范功能改革尝试,并逐步构建起以“突出实验特色,积淀校园文化,突出责任教育、强化科技特长、实施科研兴校”为内容的办学特色,较好地促进了学校动态、良性,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充分体现了自主发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校的现时变革与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们提出的永吉实验高中的教育理念一一“激励成才、张扬个性、顺势育人、全面发展”是在长期坚持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理性反思的智慧的结晶,密切结合了农村高中发展的实际,充分反映了学校决策者与全体师生员工自主发展、特色创新的精神旨趣。其显著特点在于:
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一个中心指导思想,教育理念中的四个关键词——“成才”、“个性”、“育人”、“发展”均全面表征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人员戮力改革创新的信心、勇气及其长远眼光。
第二,教育理念切实践行了“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国家意志。教育理念的确立须在党的教育方针下进行,必须着眼于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一一教育质量的提高,永吉实验高中“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彰显了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厘定了逻辑严密的行动指南。
第三,教育理念以全新的视角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永吉实验高中所提教育理念的4个方面具有比较深刻的内在联系,“激励成才”是基础,“张扬个性”、“顺势育人”是过程,“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和归宿。这一定位是在深入理解素质教育思想,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突出反映了学校全体师生对教育事业认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更突出展现了一线教师为振兴中国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第四,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开阔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高中教育的新视野。永吉实验高中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学校教育目标的方向性、时代性、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农村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内容、过程和原则有机地构建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指针的深刻领会,极大地丰富和开阔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高中教育的新视野。
第五,教育理念以全新的高度科学阐释了当代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向和坐标。永吉实验高中的教育理念是在深刻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明晰了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和主体地位,切实反映了当代前沿性和先进性的教育思想观点和理论认识。
教育理念如果能进一步体现内涵的科学性、逻辑和严密性、语言和凝练性和创新的超越性,或许能进一步扩大认知度和认同率,进一步增强示范性和操作性。
综上所述;我校的教育理念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刻认识,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完全符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向,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改革成果。概言之,其教育理念对于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范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立足工作创新 注重过程细节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始建于1927年,1944年创办高中,1956年成为河北省重点中学,目前是河北省示范高中。学校在校生总数近4000人;教职工总数为315人,其中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20名。2003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单位。两年来,我校认真开展文明单位争创活动,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成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河北省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艺术教育十佳单位”。
一、目标感召,外化理念,强化素质,细化制度
2004年年初,学校通过科学的论证,细致的分析,广泛的征求意见,最后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正式出台了《唐山市开滦一中十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分三步走,强调“精品意识”,努力打造“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示范高中。目前,我们已顺利实现厂第一步的前期目标,并且,落实中、后期目标的措施也已相继出台。我们深信:常看前路才有前路,常想明天才有明天。
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我们整理出了《开滦一中十大教育理念》。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内心世界,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一一领导尊重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越是严管,越要尊重。为了使“十大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特意举办了“唐山市开滦一中贯彻十大教育理念青年教师风采大赛”,要求教师在理念的导引下分析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案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曾举办“无愧职业生涯”的系列讲座,由校长主讲,引导全体教职工将自我定位为“做一个出色的职业人”。学校采取“外引内联,研训结合”的方式,通过聘请专家、播放光盘、举办论坛等多种方式为教师充电。学校先后组织了“话说高考”“话说会考”“课后反思展示”“多媒体备课经验分享”“外地学习考察经验分享”等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利用暑假期间进行“校本培训”,训后要求人人都上交心得体会。另外,学校还为每位教师邮购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并指定了《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国际教育新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一决定成败的关键》等学习书目,让教师与书结伴,在阅读中提高学养。
学校的中层干部是连接领导和群众的“颈项”,是体现一个学校管理优劣的重要角色。为了使中层干部更好地助推学校的发展,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的4月份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将原有的24名中层干部缩减到了15名,而在15人当中,有6人是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唐山市教育局2005年第日期《教育信息》以《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在中层干部调整中大胆实行竞争上岗》为专题,介绍了我校成功的经验。新的中层干部正以空前的热忱和干劲,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展才能。
在企业管理中流行一句话叫做“制度就是消灭不自觉”。完善合理的制度,可以使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更好地履职,进而实现其人生价值。一年间,我们制定、完善了《唐山市开滦一中各工作岗位职责》《唐山市开滦一中工作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唐山市开滦一中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教务处常规管理制度》《德育处常规管理制度》等共计30多项、1100多条的规章制度。制定制度的过程是繁难的、劳心的,但一旦制度得以实施,它所带来的效益却是十分喜人的。有人将我校的“事故界定和处理办法”称为我们的“顶天大法”,这部“顶天大法”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上课接打手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都做出了详明的界定。这一经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六易其稿、长达万余言的《办法》,自出台至今,已为我们界定了各级事故共计10余起,虽说被处理者既丢“面子”又丢“票子”,但仍能心服。2005年5月份,4位高三教师同时被界定为三级事故,有人为他们求情,说他们都是骨干教师,并且高考在即,处理了他们可能使学校蒙受更大损失。针对这样的意见,学校召开了由9名教师代表参加的特别会议,让大家充分发表看法,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唱票的结果显示,大家的意见倾向于维护制度。结果,4位高三的老师接受了三级事故的相应处罚。尽管我们在情感上多有不忍,但是,至高的制度是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亵渎的,这才是民主的真谛,这才是公平的体现。
二、立足活动创新,注重过程细节,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工作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以德促教”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立足活动创新,注重过程细节,以新鲜、新颖,内容充实,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德育工作体系。具体做法是:
(一)传统活动常抓常新。多年来坚持对初一、高一进行军训,每年举办运动会、校园艺术节、金秋合唱节、元旦联欢会。这四大盛会在唐山开滦一中已经坚持15年,成为检阅学校德育成果的名牌活动。近几年的军训活动,学校加入励志教育的内容,办成励志的军训,人文的军训。校园艺术节、合唱节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并配以班旗制作比赛、班歌评比、文明文化衫设计大赛、学生美术作品展等展示学生素质、才能的活动样式,增强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开办“女生课堂”、“人文课堂”、“文学课堂”,给学生“精神骨髓”增添钙质。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组织开展的以三个课堂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活动有新意、有成效。学校把女生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教育女生就是教育未来,教育国家”,每年10月份都要对高一女生进行“怎样做一个好女生”的教育。张丽钧校长倡导成立的文学课堂——“蓝雪文学社”,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短期内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捉高,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学校确立每年的5月18日为“成人日”,在这一天为步入成人行列的学生们举办成人庆典,唤醒同学们的成人意识,让他们为自己生命的成长感到骄傲和自豪。“青年志愿者行动”、“人生动力课”、“爱心鲜花病房”、“阳光男女生”等励志教育的拓展活动,从新生入学那天起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从同学们的周记中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可以为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有效地“补钙”,唤醒沉睡的人性,培育崇高的品质,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学校教育的针对性与连贯性。
(三)开展“流泪教育”。面对独生子女情感的缺失,学校努力培育学生的善感的心灵。多年来,学校以“母亲节流下感恩的泪,毕业典礼流下惜别的泪、教师节流下理解的泪”为内容开展情感教育。我们利用母亲节进行亲情教育,让“永不让母亲失望”这句朴素誓言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利用“毕业典礼”进行爱校教育,在高三师生依依惜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铭记,我们利用“教师节”进
立足工作创新 注重过程细节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行尊师爱生教育,通过“我和我的学生”“我和我的老师”的师生同台演讲拉近心灵,沟通情感。《中国教育报》、《中华文学选刊》都曾在显要位置用较长篇幅报道了我校的“情感教育”经验;《中国教育报》的主任编辑鲍东明还亲自撰写了“编后语”,称我们的活动有“三贴近”的特点(即“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贴近他们的情感,贴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四)让墙壁说话,让草木动情。我校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走进校园,抬眼望去,一句句励志的标语映入眼帘:“让生命的相遇充满惊喜,让神圣的课堂充满智慧’、“送走一届学生,铸就一座丰碑”、“做家之骄子,校之精英,国之栋梁”、“谦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胸怀广阔的象征”、“你并非因美丽而文明,而是因文明而美丽”……这些充满哲理的警句无时无刻不在碰撞着学生的心灵。我校西门树立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宣传牌上6个光辉形象全都是我校的师生,宣传牌上的标语传达的是我们真实的心声——“让生命的呵护更精心,让生命的准备更充分,让生命的质量更绚烂”。在开滦一中还有一项“认养花木”的活动,学校的每一株花,每一棵树上都悬挂着一个别致的小黄卡,上写花木名称、认养人和认养警示语。“爱花护花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你付出一点爱,我回报一片情”,“青青园中藤,为你搭凉棚,常在园中坐,祝你早圆梦。”小诗配花草,警语挂树梢,提醒养花人,草木也劝学。这便是开滦一中环境育人的魅力所在。
(五)抓住细节,实施“心教”。开滦一中德育处起草的《开滦一中学生道德细节50问》其中所设计的问题均为学生每日必须面对的生活琐事。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引导学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暂时回答不出的(例如长辈的生日等)就为学生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允许他延时完成。校园里没有围栏的5棵山植树结出累累硕果,红透了都不曾丢掉一枚,收获山楂后,大家在食堂里幸福地品尝到了爽口的山楂汤。2005年暑假前出现了潮热难当的“桑拿天气”,有一个学生给校长写信,恳求在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给老师安——台电扇,学校很快落实了这件事,并将那个学生的来信和校长的回信一并展出,使每一个教师都深受感动,他们说:“教这么懂事的孩子,再热再累也欢心!”
(六)实施“助学行动”,让贫困学生感到学校的爱心与温情。学校成立爱心助学基金和校长特别基金,每年为6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3万多元。学校在学期初、过年前为晶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捐款献爱心,到贫困学生家中慰问,送去新衣和慰问品。同时我校党员还捐款资助遵化等省内4位贫困女童完成中学学习。2005年教师节,校长特别基金收到党员捐款9090元,学校拿出5500元捐给11名学生。2005年3月,高二·8班学生张清亮遭遇车祸,学校德育处向师生发出倡议:“关爱生命,共享阳光,救同学于危难之中”。仪一天时间捐款30180元,在捐款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表现令我们意外,高一的同学在捐款单上写道:我们现在帮你的虽然很少,但我们的心相牵,我们会用真情拉你回到校园!高三的同学并不知道张清亮是谁,但他们知道青春年华似流水,—寸光阴一寸金,他们不忍心让青春在病床上多停留,高三·3班捐了1066元,有一个女生将手头240元现金全捐了,很多同学都是倾其所有。高三·9班一名男生因有病请假没赶上班里捐款,下午拉着班长到德育处补上。高二的同学最懂张清亮的彻骨疼痛,高二·16班为表达美好的心愿,将捐款锁定在1399.99元。有一个班为了将捐款凑成一个整数,同学们不断地往里续钱,目的是凑够他一天的费用。高二·8班捐款3778元,同学们听说学校要派人去探视张清亮,赶制了几百个小星星和平安鸽,希望照亮张清亮平安回来的路。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将捐款和师生们的心愿及时送到天津医院,令学生、家长和医护人员感动。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我们将捐款情况作为升旗讲话的内容,高度赞扬了师生的义举。很多人至今还记得回荡在操场上的声音:“三万零一百八十元钱对巨额医疗费来说也许是杯水车薪,但全校师生对你的爱终将成为你生命回归的动力,张清亮同学,我们要你回来,你一定能回来!”高中所有班的班级日志上都记下了这次活动。同学们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更加懂得了珍爱生命。《唐山晚报》、唐山电台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被市文明办评为唐山市精神文明2005年3月份十件好事之一。
三、改变形象,美化校园,蕾造良好育人环境
如何尽快真正实现校园的“小而精”,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工作学习环境,努力将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有美感、有品位、有情调、有色彩”的校园,成为我们2005年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划转地方的有利时机,先后斥资200多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初步改造。主校两个大门更新加宽,便于上下学人流畅通;前院铺设了广场砖,变得豁亮宽敞,拓宽了学生活动的空间;重新修整的三个体憩园区,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课余休息交流的场所,而且也提升了整个校园的晶位;教学楼,办公楼装修后焕然一新,西厅厕所整体改造后,彻底改变了跑冒滴漏和脏乱差臭的状况。有高架篮球场和地下艺术中心,扩大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2005年暑假又投资近百万,改善了学生食堂、宿舍环境。经过初步改造,我们的校园面貌和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开滦一中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美好的环境也给师生员工带来了美好的心情。
近两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突出成绩,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706人,学校成为“唐山市高中工作先进学校”。许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开滦一中来,不仅是因为这里教育教学质量好,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够学会如何处事、怎样做人。许多毕业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子,想念母校,想念老师,感激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学校越来越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认可。凤凰山下的菁菁校园,正以“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书卷气息,优质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入际关系、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着立志在这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教师和学生,师生员工正在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示范高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