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的售后客服好做吗:2010-08-05 12:15 星期四 晴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六七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2:05:09

2010-08-03 22:26 星期二 晴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六)
           
           第六讲  李煜(下) 晏殊
    一、天才问题
  侯宝林晚年曾和人说,艺术这个东西,还是要有天赋的。这真是让一些希图通过勤奋而在艺术上上一个台阶的人士感到沮丧。
  作为一个天才的词人,既要有“一颗不死的心来体会宇宙之间的一切现象”,而且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敏锐的感觉,来体会文字的特色”,而这两点,对于词人李煜来说全部不成问题。他能够用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语义是那么的丰赡,带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与追思,非但如此,更难得的是他还能做到声情合一。这一切,在李煜而言又完全是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并非刻意雕琢而为之。
    二、主观的诗人与客观的诗人
  叶嘉莹先生将诗人分为主观的诗人与客观的诗人两种。主观的诗人重感性,如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这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这样,完全凭着自己敏锐的感性来写,他是放任而恣肆的,没有节制,没有反省。客观的诗人重理性,如晏殊,重理性的诗人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他的感情是蕴藉的,圆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后,他会紧接着来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于哀伤惋惜中自己找到排遣的办法。
  三、词中贵族
  不同于李煜,在晏殊的词中你是读不到大悲大痛的,你能读到的只是一种含蓄蕴藉,端庄优雅的。小园香径间,他独自徘徊;歌筵酒席间,他怅然若失;西风高楼上,他倚栏望远。他的词,是贵族的词,词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
  当然他的词中也有一种明显的身份上心理上的优越感。这个不难理解,叶嘉莹先生说,一个人在写词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一种修养、品格、感情流露出来,使之带有很强的个人的印记。晏殊官至宰相,一生中生活优裕,没有什么大的波折。他的主业是做官,填词有时候只不过是闲暇时的遣兴之作而已。在这一点上,他不像温庭筠、柳永们那样,因为仕途不顺,而要靠填词作赋名于世,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传说有一次柳永来见晏殊,晏殊讥讽柳永竟然会写出“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句子来。是的,晏殊不会像身为国君的李煜那样不会有任何顾忌,不知节制,不知反省。也不会像风流不羁的柳永那样直白、坦率。
  叶嘉莹先生这样评价冯延巳和欧阳修:冯延巳是执着的热情,欧阳修是遣玩的义兴至于晏殊,是圆融的观照。
  附晏殊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10-08-04 13:59 星期三 晴           《2010-08-05 12:15 星期四 晴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八)
            第八讲  柳永(下) 苏轼(上)
    一、人生“失败”的柳永
  中国的传统,读书人要致仕才能谈得上人生的成功和圆满。至于文学,那只是一块敲门砖,或者只是仕宦生涯中用来遣兴的玩意,没有哪一个读书人真正把它当作自己的主业的。尽管有些人最后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偏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并不太重视的诗文,而不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当人们被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所感动的时候,谁还会记得他的政治主张呢?当人们被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片赤诚所感动时,恐怕也没有谁会关注杜甫曾经当过什么官儿吧?
  同样,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柳永也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何况他们家也具有这样的光荣传统——他的祖父、他的父亲、他的五个叔叔、他的两个哥哥,都是仕宦的,都是有功名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要想不走仕宦一途还真不可能。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柳永风流浪漫、狂放不羁的性格早就注定他不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他的本质就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才子,历史上那一个才子不是落拓的呢?在中国,风流浪漫、追求自由的性格是和政治格格不入的。所以,尽管柳永孜孜以求,一生都想在仕途上有所突破,却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只能去“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过这样也好,“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史上少了一个或许平庸的官吏,却多了一个杰出的诗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谁说不是呢?没有冗杂的公务来打扰,加之又精通音律,使得柳永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研曲调,专注创作。而且他落拓不得志,总要为生活而奔波的人生遭际,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的创作风格。
  柳永开启了词的发展史上慢词和长调的先声,同时在词的意境上也有重大突破,为词的发展史上的黄金季节的来临做好了铺垫。
  在仕途上,柳永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柳永是成功的。
  二、具有“唐人高处”的柳永词
  柳永词在许多方面与前人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词的形式上,他开启了慢词和长调的写作;在词的抒情主人公上开始了以男子的身份口吻来写相思离别了。但是柳永最杰出的成就还是体现在词的意境上的突破上。
  苏东坡曾夸奖柳永词:“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苏轼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苏轼如此高评柳词,柳永也算是无憾了。
  所谓“唐人高处”,就是唐诗特别能把大自然景物和内心的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表现得开阔高远。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很好的例子。
  正因为柳永仕途不畅,一生都辗转在道路之上,羁旅行役之中,每每登高临水,登高望远。于是不自觉地就把“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的感慨写进了自己的词中,把景物描写与相思离别以及自己人生的感慨结合起来了,打破了“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闺房气象,走向广阔的开阔博大的境界,从而造就了柳永词的一种开阔意境,在词的诗化路途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附柳永词《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七)
          第七讲 欧阳修(下)  晏几道 柳永(上)
  一、冯延巳下的两颗蛋
  叶嘉莹教授说,欧阳修和晏殊同是属于冯延巳着一个系统、这一个风格之内的。他们的词,在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表现伤春悲秋相思离别的,但是隐约之间都透露出作者的修养和襟抱。
  虽然欧晏同属冯延巳下的两颗蛋,但他们的风格是不同的。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
  晏殊的词是一种理性的词,他在词中的感情是内敛的、含蓄的。他的词是一种封建士大夫的词,是贵族的词,充满着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份地位上的一种优越感。从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晏殊的一种优雅的风度,一种矜持的气质,这是为许多人所激赏的。
  但是与同是做过高官的欧阳修相比,我更喜欢欧阳修一点。
  晏殊在把词锻造得珠圆玉润的同时,做人也难免失之世故,缺少一种朴实、俊朗的真性情和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明确的政治态度。但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做得不错。
  二、真正的优雅
  欧阳修也做过高官,一度官至枢密副使。但他该发声时就发声,从不苟且。所以他在仕途上当然就波折较多了,多次被贬。
  叶嘉莹先生说,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欧阳修遣玩的意兴,是在他的苦难之中表现和完成的。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留下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两个名篇;出颍州期间,写下了一组十首《采桑子》。在这些于被贬期间写下的诗文中,欧阳修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慨之中。相反,他能够对于大自然的美好的一面,人世之间美好的一面,保有一种欣赏的感情。
  这才是真正的优雅。
  三、澄澈的智慧
  尽管晏殊在感伤、哀悼之后通过自己的思索,会有所安慰,有所排解,这当然是一份豁达的智慧。但是与欧阳修相比,这样的智慧仍嫌小气。正如当初晏殊嘲笑一些词人是穷儿装富相一样,真正碰到波折,还是欧阳修来得豁达。而晏殊则无论则么修饰,总还是显得有点勉强。尽管在“满目青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时候,晏殊会以“不如惜取眼前人”来安慰自己,体现了一种思致的智慧,但是这种安慰终究是不彻底的——他也会在遭遇不公待遇后发出“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的激愤。
  欧阳修则完全不同,他的那种思致,是彻底的、通透的,不含任何矫情雕刻的成分的,体现的是一种澄澈的智慧。他虽然“认识了人生的可悲慨的一面”,但是他“仍然能够看到人世之间的那些可欢喜的可赏爱的一面,自其美好者而观之,天地之间有不少美好的事物。”就像上面所说的那十首《采桑子》,欧阳修抱着一种“欣慨之心的感情”来写的,“而他这种遣玩的意兴,是要使你的悲哀、你的痛苦——遣,把它排遣了,把它遣走了,排去了;玩,你能够取一种欣赏的,就是赏爱的的心情来观赏”。
  “芳草斜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何等的悠远洒脱。“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又是多么的情趣盎然。“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又是何等的彻悟与潇洒!
  附:欧阳修《采桑子》十首
  其一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三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2010-08-05 12:15 星期四 晴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八)
            第八讲  柳永(下) 苏轼(上)
    一、人生“失败”的柳永
  中国的传统,读书人要致仕才能谈得上人生的成功和圆满。至于文学,那只是一块敲门砖,或者只是仕宦生涯中用来遣兴的玩意,没有哪一个读书人真正把它当作自己的主业的。尽管有些人最后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偏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并不太重视的诗文,而不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当人们被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所感动的时候,谁还会记得他的政治主张呢?当人们被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片赤诚所感动时,恐怕也没有谁会关注杜甫曾经当过什么官儿吧?
  同样,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柳永也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何况他们家也具有这样的光荣传统——他的祖父、他的父亲、他的五个叔叔、他的两个哥哥,都是仕宦的,都是有功名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要想不走仕宦一途还真不可能。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柳永风流浪漫、狂放不羁的性格早就注定他不会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他的本质就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才子,历史上那一个才子不是落拓的呢?在中国,风流浪漫、追求自由的性格是和政治格格不入的。所以,尽管柳永孜孜以求,一生都想在仕途上有所突破,却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只能去“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过这样也好,“国家不幸诗家幸”,历史上少了一个或许平庸的官吏,却多了一个杰出的诗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谁说不是呢?没有冗杂的公务来打扰,加之又精通音律,使得柳永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研曲调,专注创作。而且他落拓不得志,总要为生活而奔波的人生遭际,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的创作风格。
  柳永开启了词的发展史上慢词和长调的先声,同时在词的意境上也有重大突破,为词的发展史上的黄金季节的来临做好了铺垫。
  在仕途上,柳永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柳永是成功的。
  二、具有“唐人高处”的柳永词
  柳永词在许多方面与前人相比都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词的形式上,他开启了慢词和长调的写作;在词的抒情主人公上开始了以男子的身份口吻来写相思离别了。但是柳永最杰出的成就还是体现在词的意境上的突破上。
  苏东坡曾夸奖柳永词:“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苏轼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苏轼如此高评柳词,柳永也算是无憾了。
  所谓“唐人高处”,就是唐诗特别能把大自然景物和内心的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表现得开阔高远。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很好的例子。
  正因为柳永仕途不畅,一生都辗转在道路之上,羁旅行役之中,每每登高临水,登高望远。于是不自觉地就把“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的感慨写进了自己的词中,把景物描写与相思离别以及自己人生的感慨结合起来了,打破了“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闺房气象,走向广阔的开阔博大的境界,从而造就了柳永词的一种开阔意境,在词的诗化路途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附柳永词《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