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教练销售方案:毛邓三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23:48:46
西华师范大学关于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                                                                西华师范大学已于2007年春季学期开设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了开设好这门课,我们首先明确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确立课程的主题与主线、构建教学内容的体系和创新教学方法。     一、开设好“概论”课的基本思路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实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如何开设好“概论”课,需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成才意识和创新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设“概论”课,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课通过系统地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与时俱进,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必须明确“概论”课的主题和主线根据《意见》及其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这次“概论”课的显著特点,绝不是原来高等学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整合,突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主题,突出这三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的逻辑主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但作为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价值取向、理论品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构建“概论”课的内容体系必须要体现“四个围绕”与“一个结合”的基本思路。    首先,将“四个一”作为构建“概论”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框架的基本思路。第一是围绕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其全部观点的精髓。第二是围绕一个主题。始于毛泽东探索的、由邓小平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对这个问题的先行探索,邓小平的全部理论活动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第三是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概论”课程的一条主线。第四是围绕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它初步回答了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概论”课的内容应内含三个要素:历史、理论、现实,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历史,从历史的分析开始,构成课程内容的一个基本线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对理论必须进行历史的论证,才能有说服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离开了历史的视野、历史的思考、历史的经验,就失去了牢靠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时代的变迁、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着手,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和历史根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了理论视野,就没有了灵魂,历史也会变成一堆散乱的资料。理论要素主要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在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时,应力求避免从概念、原则、结论出发,而是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事实出发,研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揭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其本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现实。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根本方针。这里的现实是指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现实会使历史鲜活起来,使理论丰满起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特征是实践性。它的本质是紧密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又直接指导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果脱离了现实,就失去了任何价值,理论只有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有用。    二、开设好“概论”课程的主要措施    新课程方案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反映了“98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又结合新形势、新情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开设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需要有新的精神状态和新的思维,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新举措。    (一)以专题讲授构建授课内容,正确处理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一般而言,理论都有体系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例外。但作为本科生的一门公共课,重点解决的是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问题,如果过于注重课程的理论体系,势必影响教学的实效性。为此,需要正确处理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强调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可采取专题讲授的方式。专题讲授是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相关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的专题教学形式。根据“概论”课教学大纲和国家统编教材的要求,结合同学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在哪里?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私有制的存在与发展?实行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看待对外开放与民族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那样的多党制等问题,我们准备设置十个专题。(1)导论:为了21世纪的发展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三大理论成果;(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4)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8)全方位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在专题的设置上,必须突出教学重点,要着重把握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即“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握好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以及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导精神。按照以学生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调整教学内容,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避免空洞的说教,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文件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我们认为,讲好“概论”课必须将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利用上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和训练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构筑“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各部门的重视,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为此,对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设想,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持之以恒开展实践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探索了具有 自身特点的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育有了进一步新的发展。但在主观认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没能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把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工作”,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应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化、拓展和延伸,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实践教育,必须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之中,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明确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并规定学时学分。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数,并明确了“概论”课的学生实践成绩占两个学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与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由于受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一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根据新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每门课都应有实践环节的精神,“概论课”不仅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已经形成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还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准备建立若干个较为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长期受锻炼。    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加强实践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改革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改革的真正贯彻者、落实者和执行者。教师丰富的社会阅历,对国情、世情的深入了解,高度重视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普遍缺乏。现在,课堂教学已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政策,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如何切实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在全体教师中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水平,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计划,准备在二至三年中,至少保证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准备把参加和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像组织课堂教学那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实践教学,努力把实践教学推向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由于考核成绩是目前衡量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检测手段,因此,考核方式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实际上它还直接和间接地左右着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诸环节。自1999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开设以来,我们就进行了“小组论文+小组答辩”的新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式,同学们在协作精神、动手能力、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的责任感也增强了。可以说,这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指导“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和学习。今后我们不仅继续坚持和完善这种考核方式,而且将在不同的班级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的创新。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现在承担“概论”课教学任务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政治素质,要求教师对三大理论成果有系统的整体把握。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适应新的课程设置要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一定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首先,要求教师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工夫。因为教材是在编写组反复讨论修改、逐级审议的基础上审定的,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其次,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深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学期我们按照新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已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秋季学期我们将继续采取这种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三要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上下工夫。本次新课程的设置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提升和二级学科的设立同时进行的。这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学科平台,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在科研上下工夫,以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去支持教学工作,才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