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系统施工规范:殷旵说易经--变化之道管理之道,两道合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1:04
殷旵说易经:变化之道管理之道,两道合一

 

 


      易学研究专家殷旵说,认识易经的精华就能找到好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

  文/羊城晚报 孙朝方 实习生 区文静 图/实习生 陈文俊

  他的语言,一如他给人的感觉,行云流水,风淡云轻。他几乎是唱着讲学两个多小时,“唱腔”是他的招牌。 
 
                   


 
    有人说,在中国如此讲学者,他是第一人。

  他自学成为国内知名的易学家。他要给广东的企业家讲现代企业管理之道,《易经》是中华早熟的伟大经典,是中国思想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殷旵说,以“平常心”的体悟之路,才能把《易经》的源头活水引入现代人的心田,才能由之唤醒人们被压抑的原创联想力。

  嘉宾简介:

  殷旵,易学研究专家。《中国民族》英文版特邀“汉文化”专栏主持,中国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易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大学易学社指导老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培训教授,中华老子研究会学术委员。

  近几年来,殷禙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高校,中科院“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北京、上海、天津、宁波、泉州、大连、台商等大企业,先后开讲《易经》、《老子》500多场,每次均坚持即兴演讲,受到广泛欢迎。

  主要作品有:《易经的智慧》(经部、传部)、《老子为道》、《中和之道》、《在北大讲易经》等。

  最难管理的是你个人的心态

  时刻看到变化就能举重若轻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易经的变化之道与现代管理之道,两个“道”实际上是一个道,一个道又能生出多少道呢?那就看我们今天听的悟性,你的境界能够提升多少层次,你就能得到多少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万物就是厚德载物。

  但是到了时候,你又会说,我得到什么东西了吗?我都看不到,当你认为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似有非有的时候,你就真正悟到了道可道,非常道。这时,你做管理的时候,再也不需要什么魔术,什么一二三,凭着的是智慧,凭着的是你的悟性,凭着的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今天讲的:变易、不易、借易,然后是心态的管理,最后回归到一个道。

  变易就是变化,不易就是变化中也有不变的规律,借易也就是说有阴爻和阳爻来代表万事万物而已。那么这么讲起来,似乎太简单,太肤浅了,还有我要问一句,这三个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当然从《易经》里面归纳引义出来的。

  不易,则能举重若轻,如何到举重若轻呢?当你能够跟着变化走,你能看到变化的苗头、先机,那你就是心有天下。他人只看到突变,就会惊慌失措,而你始终关注着渐变过程,你就胸有成竹。这就是处变不惊,当人家看得很重的时候,你又看得很轻了,举重若轻了。电视剧《大染坊》里面那个陈书亭,为什么能够独树一帜?为什么面临一些变化的时候,很多人束手无策,唯独他处变不惊?因为每一种变化他都事先预料到了,所以他有主动权。

  当你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做到了举轻若重、举重若轻的时候,实际上你的方法也得到了,《西祠传》里面有一句话:动静有常,刚柔淡以判断。你遇到的这些问题无谓一刚一柔,是刚中带柔,还是柔中带刚,是以柔克刚,还是以刚制刚,用起来很简单。

  再说心态管理。我们的管理,最关键的是心态管理,去年我在北大讲了九讲,就要求太乙自主管理———最难管的不是你那个地区,也不是你那个企业,也不是你管的那么多人,最难管的是你自己,而你自己最难管的是你这个心。天底下种种的变化,变化再快没有人的意念变化得快。所以我们要管好心态,怎么去管呢?还是围绕变易,不易,简易。

  心态管理,一种是忧患管理,还有一种是快乐管理,最后是自娱自善。

  什么叫忧患管理?刚才讲到你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事事物物、方方面面,你就能捕捉到变化的苗头、变化的先机,种种变化都在你的心中,为什么你能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要有忧患的意识,正是你有了忧患意识,你才有种紧迫感,你的紧迫感在你的心里,从心里发出,你就不会感到外部的压力,你就不会对外部的紧迫不适应。当你心里很懒散、很懈怠、很松驰,而外面本来节奏不快,你还感觉到快,这就是内外的感觉。坐火车,坐飞机,很多人你能感觉到快和慢?这就是你心态和外在环境的反差。

  要让孩子多感受大自然

  羊城晚报:是什么让你如此执着地进入到易经的世界里,又有怎样的感悟?

  殷旵: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不同步,国家的大政方针下去了,但是落不到实处,所以我们最关键要做的:如何让我们的中层以上的人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梳理。从哪里入手?我觉得关键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母语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优势。

  羊城晚报:为什么这么说?

  殷旵:打个比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些哪个小学生不会读?但是又有哪个大学教授能真正讲好?为什么这么大的落差,原因就在我们的教育,把最基本的东西丢掉了。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所学的东西有多少是我们的母语?有多少是西方的东西?其它的不说,一本语文书,古代的东西能占多少呢?都是支离破碎的,孩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造成了现代社会的浮躁、迷惑与愚昧。有时间我们要让孩子多感受大自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

  算命是糟粕风水是科学

  羊城晚报:《易经》有占卜的功能吗?

  殷旵:社会上对《易经》有太多的误解,因其有占卜功能,就把它当作迷信、糟粕,是说不通的。举个例子,有人用菜刀杀了人,最后走上审判庭的是人而不是菜刀。有人今天用《易经》去占卜,不能把《易经》拉出去审判,我觉得这里有点误区。

  算命先生用的不是《易经》,而是由其演绎出来的怪胎,也就是糟粕的那部分。

  羊城晚报:您否定了民间的算命先生,那怎么看当前流行的看风水?

  殷旵:风水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了。这个东西,不能与江湖术士等同而一概抹杀。风水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生存环境,人、动物、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些都讲风水。国外没有风水这个词,也没有风水理论,但西方同样学风水,叫现象学。其实说白了,风水就是环境。只不过人对于这种环境有一种主观的认识,也就是说人有欲望,有无止境的追求,就是因为有这种需要,一些人就把本来自然的东西神秘化,要神秘化就必须加进一些神秘难懂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糟粕。

  羊城晚报:曾有人建议在大学设立风水专业,你觉得可行吗?

  殷旵:我觉得应该设立,它的主要目的是为风水学正本清源。现在社会很多人歪曲风水,很多人由于不理解才会相信那些神秘的东西。风水专业教的应该是当代科学风水学,是人类、动物、植物生存环境的风水。

  要以感恩的心对待时代

  羊城晚报:批评《易经》的声音一直有,其中不乏名家,你怎么看?

  殷旵:一位学者用易经的原理和西方数学的东西,预测到有第10颗行星,得到了国际认可,巴黎大学给他授予博士学位。一位地质学家用八卦的原理预测到两次大地震,国家都认可了。但就是因为他用了一点八卦的原理,方舟子就说他是伪科学。凭什么说人家是江湖骗子?我们说话要负责任,把一个东西判了死刑,会误导年轻人。

  还有,一本古代的虚幻小说里面讲到一些《易经》的东西,何祚庥就以此来批评《易经》。从古到今那么多关于易经的论文,你怎么都不用,偏要用虚幻小说里的东西作为论据?

  羊城晚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对《易经》有尖锐的批评,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殷旵:杨振宁教授是善意的批评,他从科学家的思维高度给《易经》学者提醒,《易经》本身是一门学问,如今对它的运用方向、方法不对,就会阻碍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http://www.zgfsxy.com/web/viewarticle.asp?userid=545899&lanmuid=4515224&contentID=1308054 

  羊城晚报:您觉得,《易经》能给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带来什么有益的东西?

  殷旵:我一听到有人搬弄负面的东西,就保持沉默,你怎么老是看到那些阴暗的东西?孔子说,邦有道怎么做,邦无道怎么做,邦是什么呢,邦就是指国家。那无道和有道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读圣人书,就是要知道一个国家有道、无道的时候怎么做。这个社会这么好,你不去好好享受,反而把那些小小的负面不断地放大再放大,那是做人的最可悲的东西。所以,我一再用《易经》讲心态,要以感恩的心对待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