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报读者生活馆:国学大智慧3-翟鸿燊(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04:57
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孝顺的孝加上一个文化的文字就是教育的“教”不孝不教
人世间最不能等的是什么?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比尔盖茨
我不相信一个在父母身上都不舍得花钱的人将来你会做善事。我不相信一个和兄弟姐妹都不和睦相处的将来你会成为一个慈善家.。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可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孔子(君子应该追求立身根本,有了根本就会悟出道。孝悌,是仁爱之术,也是根本啊)
老人一封信:当我们老的时候,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对我们有一点耐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还不都是为你们好,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我们吃饭漏嘴的时候,把饭菜留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其实你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手给你们喂饭的。当我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弄脏了衣服,不要埋怨我们迟钝,请你们想一想你们小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擦尿的。当我们说话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你在旁边让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孝敬并不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常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陪我们出去散散心,和邻居聊聊天。等你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带回家常让我们看看就开心。当看着我们渐渐的变老知道弯腰驼背直到老眼昏花的时候,不要悲伤这是子让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领你们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请你们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我们会回馈你感激的微笑,这微笑凝聚着我们对你无限的爱。老猫尿房辈辈往下传,这句谚语可否改一下,是否辈辈往上传一点。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孝。孔子说:今天的人们都认为能赡养老人就是孝顺。就连狗、马这类的动物都能够赡养,不从心里尊敬还能有什么孝顺)
~第一孝道~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赶紧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所以老人的老字下面是一把刀,把这把刀换成孩子的子那个字就念“孝”
一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很困难的一个事情。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经》老子说了,知道别人,你是智慧。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 圣人孔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我们讲的沟通对象是多样性的,那么你想想你跟刚才你记的那些人他们互动的好吗,包括你的爸爸妈妈。有些人到寺院去磕头,你的爸爸妈妈就是你的活菩萨你尊敬他们吗?
有人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孔子说不要以为能养老就叫孝,他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其实一个人孝不孝敬在态度上,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愉色,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
还有一次他的弟子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孔子说色难。这个色是指面色的色,脸色的色。~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发怒的时候要避开,如果有事情,弟子或儿女可以代替自己去做;有了好酒好饭,由年长者向父母呈上,说这样做是孝是有典故的啊。
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了,你能不能谁给你讲了人生第一堂课,你的启蒙老师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上了中学你的班主任是谁,你记得他吗,给他打过电话吗,问候过他吗,你为人好吗?上了大学之后你的导师是谁。走向社会之后你生命中的贵人你还记得吗,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你的人,给你提供事业机会、工作机会、发财机会这些人,你对他们都汇报过吗?你对他们好吗?想一想反省自己的为人。你单位的领导和你一起创业的同时,跟你共同托起事业的员工,以及那些让你成长壮大了你的客户。你对他们都好吗?如果我讲这些你都淡漠了那从基础开始吧。(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以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总不能连你自己的父母都不行互动沟通孝敬吧。
一个对父母都不好的人怎么把团队沟通好。一个和兄弟姐妹都处不好的人,你怎么能把你的团队带好,好好反省自己的为人,把对父母的爱扩大到兄弟姐妹,把对兄弟姐妹的爱扩大到团队,在扩大到企业,扩大到国家,扩大到天下。这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角色就是人格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凡是能做大事的人都比较讲究,比较仗义。
“利者义之和也”---易经(要真正的得到利益,就要讲求道义(每个行业的道德准则),而不可陈州粜米一样,损人终损己!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
合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庸者聚合,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溶和,以求大家和和气气。在这样的群体中,伤和气是大忌,会离心离德,会因小事难脱大祸,这样的群体是短命的。)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道德经(《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另解:均和大怨,必然有余怨不能销解。这怎么算是善呢?所以圣人持有把柄而不向人发难,有德的人才能掌管这种借据啊,无德的人总是拿着称盘斤斤计较。天道没有什么亲疏,只是看上去更偏爱善于利用的人罢了。)
“玩索而有得”---孔子(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
应该游山玩水,应该有学乐精神,好的团队应该是法喜充满,学乐融融。
沟通包括三个方面:1.自我沟通2.与他人沟通3.。。。
上面阴爻底下阳爻,上面三个阴爻为坤,底下三个阳爻为乾。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挂和乾卦放在一起如果是复卦的话就变成了泰卦。
从虚无创造万有用一足够了---莱布尼茨(德国,注册二进制)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窥牖可以见天道---老子(《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湛兮似万物之宗,渊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中而用之或不盈:每事都在该事的道理之中去指导自身的行为而实践,你难道不觉得已知的道理不够用或者已知的道理不太深入<肤浅、不够用>的问题吗?渊兮,似万物之宗:明白一切要用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故此,能遵守这行为的道理,岂不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这是面临万事万物之根本<宗>啊!湛兮,似或存:一切要用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这种清楚明白的道理,岂不是那样清澈无暇,一目了然,显然你将会清楚地看见它们存在万事万物之中。【译文】面对某一具体事物,必须进入该事物的道理之中去。面对该事物之行为时,用道理去指导自身的行为,这显然会使你感觉到,你知道的道理太少了,太肤浅了!只要你有这样的认识,你不会放松你对该事物的道理的探讨,去“玄之又玄”<认识再认识>,这才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能把握住自己行为之根本;你同样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去把握、去实践而具有现实意义。这样简单的道理是谁派生出来的呢?它是谁的儿子,它是帝之“母”啊!)
谋之于阴 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如果你竖着年的话,谋成一件大事必和合于阴阳故曰神明)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
读完了《易经》、《老子》我才知道了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钱挣到一定的时候他就出事,有的人官当到一定的时候就出事。就是他的德行承载不了这样的财富地位和荣誉。
“重积德”---《道德经》(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老子》五十九章)
“德之不修吾之忧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 忧道不忧贫”---孔子(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谋求好的方法而不谋求食物,种地的人常常挨饿,做学问的人有钱,君子担心的是方法对不对,不担心是否贫穷。)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色:一切物质)
好色~谁不好色呢,但是你能不能做到好德如好色。(不但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不但要追求物质文明而且要追求精神文明。)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赶路两天两夜没吃东西、没喝水,正在饥渴难耐的时候,爬到一个上山包上,正好看到远处有炊烟。所以他就疯狂的跑到那个地方,用尽最后的力气跑到那个地方。用砸的方式把门敲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妇女。他说:我已经生命受到威胁了,跟你掏碗水喝行不行,这个女同志就拿了瓢,一瓢水端给他的时候,看看他,顺便就在前面喂驴的簸萁里抓了一把喂驴的草放到了瓢里面。他那过来刚想喝,一看一把喂驴的草,他就很生气但是还是一般吹这个草一边慢慢的把水喝了下去。喝完了之后他还是充满了感激,他说谢谢你救我一命但是本人东风水,我可你帮你指点个地方,你在这盖房子一定家丁兴旺,事业发达。于是他就开始帮这个女同志找风水。大家知道找一个风水好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啊,找着找着,他就起坏心了。我都渴到那种程度跟你要碗水喝你还放一把喂驴的草,我这会也不给你好好找地方。用他的观点就找了一个不是太好的地方,就只给了他,他说你在这盖房子吧,将来一定过的很好。十几年过去了当他再次路过这个地方,果然发现一个大的宅院,张灯结彩一看就家丁兴旺、事业发达。他就进去了,没想到正好跟这个妇女同志走了个对面,两个人都认出来了,这个女同志千恩万谢把他请到屋里,然后盛情款待,感谢你当初给我找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但是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人就说真话了,他说:说实话我当初给你找的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但是我纳闷的是你为什么过的那么好,这个女同志说:你为什么这么坏,我救你一命,你为什么还那么坏。他说:那,你为什么那么坏,我渴成那样了跟你要碗水喝,你还往里扔一把喂驴的草。她说:我是看你跑得气喘吁吁,脸都发紫了,你说你两天没吃东西了没喝水了,我扔了一把草的意思是让你慢慢地把里面的废气吐出来,一边吹气一边喝水,这样对你的身体有好处。我怕你把肺喝炸了我是好心。讲到这的时候这个人流泪了。因此写了一句话后来流传了很久: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一德 万事德为先德者,得也,万宗之源。“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无德之人,妄求福禄,何以得来?”二命 人命关天命者,命也,一字定乾坤 试问,何人能知命?孔子说,人到五十知天命 人不闭眼,何以知命?三风水 风水在三,人力可为也。风口,气场,磁力线。风为来,水为去,气在藏风水,风水,过近而伤,过远则荒。四积阴功 阴功者,善。富家子弟可为也。人穷,志即短。阴功,荫及子孙。五读书 读书者,不为利,为理。古圣先贤,皆由书。读书,明是非。无大过,无大祸。)
“德高鬼神惊”
最求功名利禄没有错,但是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自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这叫内圣,修身是本,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外王(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译文: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一个领导人不好好修身,修养不够,不仅缺心而且缺德,缺老德了,缺八辈子德。给你个项目你会祸国殃民,给你个团队你会把团队带到万劫不复,所以请各位一定注意,修之以身其德乃真。”---翟鸿燊
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恭己正南面就是修身)
到过少林寺请你看看这张图叫“三教合一图”如果打个比方佛教比喻成莲花的话,那么儒家文化就是枝叶,道家文化就是藕就是果实就根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清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学东西不要有局限性,殊途同归。懂得虚极静笃(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 含义: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从来没有聚精过你就不知道怎么会神,从来没有虚极过你也听不懂庄子讲的虚实生白。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绝笔字。他悲悯的是什么呢?世人都被功名利禄所迷惑最后都不追求解脱。
《道德经》开篇让你体验的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理解: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根源都是最虚静的,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然的常道。合乎这种自然常道的,是为明智,不能合乎这种自然常道的,常会范来祸端。知道常道的人,对事情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一切都能包容的,才能大公无私,能够大公无私的,才能作到全然不偏颇,全然不偏颇,才能得天命,得天命才能合乎大道,合乎大道才能永垂不朽,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危难。祸福无所,唯人自取。人类原本只是“生存”着,并没有什么权利和野心。但生存的人便有行动,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便需要权力。权力原本是为了让自已有更大的自由,但人却很少去珍惜这个权力的自由,而希望用权力来影响或指挥别人。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便有了欲求,有了欲求便很难完全满足,难以满足,便有了不安,有不安便想拥有更多的权力,要有更多的权力便很容易和人冲突,和人冲突便会带来生命的危机。)
你没有心斋坐忘过怎么读得懂《庄子》呢,儒家的慎独(真诚的面对自己)你不了解你怎么看得懂《论语》怎么能读懂《大学》《中庸》《孟子》,《易经》易传没有看过,你有什么资格评价孔子呢。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孔子五十之后才给《易经》做的注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就是说:吾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左右学习而初成,有自己的立场。四十岁时对事情不再疑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五十岁时能看透世事,知道什么是自然而然。六十岁时耳与心相通,能理解一切所见到,所听到的事。七十岁时能顺从自心心里的想法,而又不失规矩。)
伏羲画了八卦,周文王演绎了八卦,孔子给八卦插上了翅膀叫十翼。
一个不会自我沟通的人,你很难建立起高品质的沟通,一个境界低的人怎么会讲出来高明的话呢,一个格局小的人怎么会讲出来大气的话呢,一个生命取向很低的人怎么会讲出来高明的话呢?
看完《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一个年轻人美国人,开始进行运算,假设阳爻=A阴爻=B的话,A+B的立方,打开把阴爻和阳爻带进去就是《易经》的八卦,如果是六次方就是六十四卦。美国人看到这个公式以后就设置了一套营销体系,然后导入一些文化,然后找一些生活用品。就开始在美国实验最后向全世界推广,后来发现在中国干得最好,而且取得了合法的经营权,一年拿走两百多个亿。
“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丈”朱熹做了一辈子学问最后说了一句话:“问渠水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鲁迅写了一辈子文章最后说一句话:“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
07年开始已经汉学热了,1988年那些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聚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最后他们回去晚上商量了一下,派了个代表第二做了个宣言(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和孔子这样的大圣人寻找生存智慧)
当时的语言已经彻底破产,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代替手工,人会有大量的时间修身养性、修心开智、寻找心灵的家园,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今天是科技发展了钱挣得多了,物质条件改变了但是各位幸福吗,快乐指数好吗?今天人们的心灵空前的烦躁,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今天的人生活的非常的脆弱,今天的人已经具备了消灭自己足够的能力和科技。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老子》80章《老子》第八十章:“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小国寡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在没有我们天人合一的文化去拥抱西方的科技了,人类很快就结束了。
牛顿当了一辈子科学家最后该信神学,他发现自己无家可归,我指的是心灵的家园。很多人移民,你移出去有什么用呢,你把肉体移出去,你的心灵移到哪里去呢?中国已经毫不费力的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个引擎,这已经是铁的事实了,但是反而是外国的这些人对中国的文化特别了解。
“民持难治 以其智多”---《道德经》(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译文: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中国经典文化,已在强调要把电子眼、监控器装到人的心里。自省-儒家 自知-道家 观自在-佛家,懂得自省自觉自察,那才是究竟的管理。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汉语已经成了美国第二外语。
读《道德经》人在虚极静笃的时候大脑就呈现阴阳状态,达摩的老师告诉达摩赶快到中国去到中土去,那里的人有大成气象,那里人几千年形成的大脑,和那里的文化大成气象,最后实践也是这样的,佛教诞生于印度,最后昌盛于华夏然后名扬于四海。如果你继续反观内照,就回归到无极甚至回出现光明。所以你重来没有出现过光明的人,拿什么照见,你怎么能读懂《心经》呢?“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心经》
有没有花过七天的时间做过自我沟通,有没有花过七天的时间认识过自己,有没有去花三天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朝闻道 夕死可矣”。---《论语》
“寸田尺宅可治生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教
“道”本身含有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另外一个人觉悟的方法一个字叫做“观”
“道通天地有形外 时蕴阴阳无影中”---周文王,到少林寺如果你没看着这块石头,少林寺你就白去了,周文王用这块石头找到了天地的中心,有了这块石头就有了中州,有了中州才有了中原,有了中原才有了中国。所以达摩非常会选场地,这个人也是天人合一的他从函谷关过来让后到了登封,到了少林寺那个地方,一坐九年最后得悟了把禅宗传到了全世界少林寺叫禅宗祖亭,大乘圣地。所以说到少林寺不仅仅是看拳而是去参禅、去问禅、去学禅。
“玄”唐朝之所以有贞观之治是因为整个的唐朝的皇帝以及下属把道德文化导入运用,连唐朝皇帝的名最后都改成《道德经》里的名,唐太宗、唐玄宗...连佛教协会会长都叫玄奘,那个时候是包容文化:“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哀大莫过于心死”---孟子
“贫穷”不仅仅是讲没有钱的人,而且是指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的人。生活本身就是财富,可是有多少人一辈子被钱累死,你有生活吗?
挣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花。钱少是自家的,钱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了一定是国家的,再多了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
“最傻的人就是把钱存银行的人,银行就把不爱花钱的人的钱拿来,给爱花钱的人去花”
三不眨眼俱乐部:我发誓从今天开始,我花钱三不眨眼,第一不眨眼:在父母身上花钱连眼睛都不要眨。第二不眨眼:在铁哥们身上花钱连眼睛都不要眨。第三不眨眼:在学习成长商投资连眼睛都不要眨,最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
生活本身就是财富,很多都活反了的,你花钱买东西,是你享受它,而不是成为它的奴才。被钱累死了,成为功名利禄的傀儡。“知止而不殆”“知足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