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game仿q友乐园:在中国稻田中寻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9:51
在中国稻田中寻宝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指出,农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整个运输业所占的比例。对埃里克•雷(Eric Rey)来说,这其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最近,雷脚登胶靴跋涉进一片泥泞的稻田,他希望在那里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尽一份力,并为自己刚起步的生物技术公司带来滚滚财源。

雷现任美国阿凯迪亚生物科学公司(Arcadia Biosciences)总裁兼首席执行长。他来到中国北方宁夏这个鲜花烂漫、稻田葱郁并零星点缀着清真寺的偏远地区,向当地农民推销转基因稻种。他说,这种稻种现仍处于开发阶段,培育成功后能减少氮肥施用量,而氮肥占当地水稻种植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并且还是温室气体的一大来源。他的目标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中,出售因减少施肥量而获得的碳排放额度(carbon credit)。

现年51岁的雷身材瘦削,他一边用手指抚过稻穗,一边眉开眼笑地说,这不但可以让农民致富、公司赢利,还可以改善环境,是个“三赢”的好机会。

全球各地的企业家们都在争相涌向300亿美元的碳排放额度市场。碳排放额度使企业不必真正减少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可以合乎减排要求。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激发了这一市场的崛起。根据该议定书,除美国之外的大部分工业国都同意至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5%。

通常的交易情况是,一个难以减少碳排放的工业企业可以从另一个企业购买碳排放额度,后者因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而减少了自身的碳排放,不但满足了排放要求,还有剩余额度。很多早期的碳排放额度项目都是围绕工业设施的减排,包括垃圾填埋场释放的沼气量。然而,像雷一样的企业家们窥见了农业中的巨大商机。农业是世界上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行业。

IPCC指出,农业大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这一比例低于能源使用、林业和工业的碳排放量,但要高于运输业。雷可能通过中国的水稻而找到一个聚宝盆。农业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氮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使用国,也是最大的产稻国。

然而,雷将中国水稻变成碳排放额度的探索之路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他的公司需要在中国进行实地试验,以便确保转基因稻种能在此茁壮成长。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而且中国农民墨守成规,这使生物技术公司在探索从中国农业获利的道路上只能蹒跚而行。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是进军中国市场的先驱,但是已经无功而返。

最难的是,雷还必须说服中国政府批准公司在中国销售转基因水稻等转基因粮食作物。虽然转基因作物种子在美国已经很普遍,但欧洲和亚洲国家对此仍持谨慎态度。

雷是一位生物技术研究人员,他喜欢冒险,比如进行特技飞行或是在坦桑尼亚跟踪狒狒。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说,条条框框只是有些人在自己的头脑中虚构出来的东西。

雷曾在Calgene供职15年,该公司开发出的“Flavr Savr”番茄是首个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转基因生鲜食品。1997年Calgene被孟山都公司收购,同年雷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2000年的某一天,雷接到了约翰•史伯林(John Sperling)的电话。史伯林曾因创办了网上大学菲尼斯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而成为亿万富翁。作为一位投资于包括克隆和人类长寿研究等生物技术项目的投资者,史伯林正在为厄立特里亚的一个项目寻求帮助,该项目尝试培育能在咸水中生长的作物。项目失败了,但两人却发现彼此兴趣相投,他们都希望能利用生物技术消除饥饿、帮助农民。

史伯林说,他们的蓝图是培育出耐盐硷、氮肥施用量低、抗干旱的作物,那将是农业工程的天堂。

2002年,雷在史伯林的资助下,创立了阿凯迪亚公司。现如今,该公司的75名员工在各大研究机构中物色新技术,希望将它们开发出来并最终颁发许可证。目前,该公司有9项技术正在研发之中,包括耐盐硷作物、添加了Ω-6脂肪酸的红花油及保鲜期更长的番茄。该公司预期将于2008年把它的第一个产品推向市场。

在阿凯迪亚成立的当年,其研究人员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参与氮肥使用效率的研究。艾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本来是想培育出耐盐硷作物。可是,在一位实验室主任忘记给其中的一批试验种子施肥后,他们却意外地培育出一种无需肥料也能茁壮生长的作物。阿凯迪亚公司在2002年对外颁发了这项技术的许可证,但是没有披露金额。

雷说,到目前为止,阿凯迪亚已经在氮肥技术方面投资数千万美元,用于研制只需一半氮肥就能生长的转基因种子或作物。他说,研究费用还没有超过4000万美元,但是目前的投资增长率相当可观。

2005年,雷的公司与孟山都公司签订协议,授权孟山都公司开发和商业化菜籽油高效氮肥技术。双方没有透露协议的具体内容。

其他公司也在努力开发这类种子。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农作物生理学教授弗雷德•毕娄(Fred Below)说,实际上所有生物学技术公司都有一些同氮肥使用相关的项目。他说,发展中国家将成为这一技术的受益者,因为它们很难负担得起肥料费用。

2006年1月在与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Industry)研究人员的一次谈话中,雷首次意识到水稻种植是中国空气污染的一大罪魁祸首。

几周之后,他在伯克利离家不远的健身房一边进行锻炼,一边看一篇关于发电厂碳排放额度的文章。他想,如果发电厂能产生碳排放额度,那么稻田为什么就不能呢?

于是,他开始查找资料,对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有了更多的认识。他发现农业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是氮肥。这是因为施用的氮肥大约只有一半被作物吸收了;剩余的氮肥或是渗入土壤,成为主要的水污染源;或是以氮氧化物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几乎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2006年10月,雷会见了到美访问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研究人员。他们解释说,作为世界最大的肥料使用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肥料流失问题,很多江河湖泊里的动植物已经绝迹。不断上涨的肥料价格也令贫困农民苦不堪言。

宁夏位于中国北部山区,面积不大,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为使作物更好地生长,农民们向田里倾倒大量肥料,该自治区成了中国单位面积施肥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宁夏的研究人员邀请雷到当地参观,看看他的氮肥技术是否能够帮助解决该地区的问题。

雷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一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中国赚钱?

中国农民习惯于将收获的种子在下一年播种;还有些农民会把种子攒起来,经过重新非法包装后,在黑市上出售。这两种方式都排斥生物技术公司所依赖的主要收入来源──使用的种子必须是当年购买或获得许可证的新鲜种子。

生物技术公司还必须费尽心力了解中国为数众多的农户。中国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不到1英亩,而美国却高达440英亩。

孟山都等曾经进入中国又不得不退出的公司也曾遭遇过这样的难题。孟山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一批将转基因棉种引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之一。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布莱特•贝格曼(Brett Begemann)说,公司自那之后就缩减了在华投资,并限制将最新种子技术引入中国,原因之一是无法有效控制技术的非法传播。

对雷来说,随着他所谓的“碳皱纹”(carbon wrinkle)的出现,解决方法的线索也开始显现。雷摒弃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农民不必支付转基因种子的高额费用,而只需按普通种子的价格付费,但同时他们需要把因肥料使用减少而获得的碳排放额度的一半左右缴纳给公司。

这就会激励农民不再钻空子:他们种植的转基因稻种越多,施肥量就越少,获得的碳排放额度就越多,因此赚的钱就越多。

今年1月份,雷来到宁夏这个据他称自己一年前绝对无法从地图上找到的地方,并会见了当地政府官员。宁夏农林科学院(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院长刘荣光说,减少施肥量对农民和当地经济都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当地人提出的问题之一是贫困农民该如何支付转基因种子的费用。雷解释了“碳皱纹”的想法,当地人的兴趣也随之提高了。他还说,宁夏现在已有其他一些碳排放额度项目,其中大部分与大型风力发电厂有关,这也有助于该项目的实施。

他的想法还需要至少5年时间才能完全实施,部分原因是由于碳排放额度计算方法还需要得到联合国相关部门的批准。

为获得联合国批准,雷最近到距银川100英里的地方与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中方研究人员一起考察了一片普通稻试验田。他和研究人员进入稻田,用一系列装有塑料试管的黄色金属盒收集田里释放的氮氧化物。研究人员用注射器把氮氧化物气体抽出来,再注射到可延展的金属袋里。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对于不同的施肥量,传统稻的氮氧化物释放量。这些资料将成为提交给联合国审批的碳排放额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基础。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允许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以及番茄和甜椒等次要作物,但仍禁止玉米、大豆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商业化。

中国科学院主任黄季焜说,中国一些政府机构仍对这类作物的安全性有保留看法。但是他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这种情况终将改变;中国把生物技术作为今后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据估计,中国预期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雷认为几年后当他的技术成熟时,中国届时将已经接受利用生物技术来造福环境的想法。

雷说,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