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找不到主机 ip正常:特色学校创建:概念透视与模式重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31:54

特色学校创建:概念透视与模式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楚江亭

 

  摘 要:近年来,创建特色学校成为我国中小学改革的热点。就目前国内实践状况来看,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出基本概念模糊、理念欠缺、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与方法缺乏等问题。特色学校创建应强调对学校的整体改善,关注自下而上、内在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运用,通过强化学校的优势领域等逐步形成学校共同愿景,实现师生认知、行为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特色学校创建;概念;模式

 

  科学、合理地打造学校特色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学校的师生员工自觉围绕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开展各项工作,并通过定期的反思和评价等完善创建方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目前,创建特色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认同。[1]然而,国内许多所谓的特色学校研究实际上是一些办学经验或学校历史发展的总结,呈现出基本概念模糊、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与实施方法缺乏等问题。本文试图对特色学校的概念、基本特征等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启示。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

 

  “特色学校”一词在我国官方正式文件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该文件指出:“中小学要走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对于“特色学校”内涵的理解,一些学者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指出,“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产物。特色应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追求的,努力形成一套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2]一些学者从特色学校特征的角度认为,“特色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有特色的学校。它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检视。”[3]还有一些学者则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指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保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另外增设了新的课程或是加大了某些课程教育内容的量;在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上,提高了某些教育的标准;在某些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购置上超过了中小学的一般要求,使学校在某些教育方面形成了特有的优势。”[4]

  “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区分也是理解“特色学校”的重要突破点。从总体上看,学者们认为,“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并培养出具有特色人才的学校。而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色。”[5]也就是说,“学校特色”是学校比较单一的某个方面,“特色学校”则是从整体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学校特色”往往是可以不断变化的,“特色学校”则是相对稳定的;“学校特色”是初级形态的,“特色学校”则是高级形态的;“学校特色”是较低层的概念,“特色学校”则是较高层次的概念,是“学校特色”的提升。

  不难看出,尽管不同研究者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概括起来,学者们的观点具有一致性,即特色学校的建设既注重学校的整体性,又在学校某一领域有独特性;既注重规范办学,又注重特色创建;既强调稳定性,又强调发展性。特色学校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学校背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总体上看,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果,不仅办学成效突出、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其独特性也体现在学校的某个领域,并形成了一套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认知、文化行为模式。

  从国外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看,英国的成效最为突出,其特色学校(Specialistic School)是指在办学中突出打造特色课程的学校,它们既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又能向学生提供富有特色、均衡的课程内容,并实施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了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ic School Programme),该计划是为提升中等教育质量而专门制订的一项具体措施,用于帮助学校在自己选择的领域获得长足发展。英国的所有中学都可申请成为特色学校,涉及的领域包括:艺术、企业贸易、工程学、人文学、语言、数学、计算机类、音乐、科学、特殊教育、体育、城市技术、职业教育等。据英国教育与技能部2005年底提供的数据,英格兰地区共有384所艺术特色学校、201所商科特色学校、41所工程特色学校、60所人类学特色学校、214所语言特色学校、206所数学计算特色学校、15所音乐特色学校、12所特殊教育学校、270所科技特色学校、333所运动特色学校、572所职业教育特色学校、14所城市技术特色学校等,部分学校还同时拥有两门特色课程。[6]尽管世界各国“特色学校”一词的名称存在明显差异,但在内涵和特征上均大致相似,如澳大利亚的“未来学校”、美国的“蓝带学校”、我国香港地区的“杰出学校”等。

 

  二、特色学校创建的基本特征

 

  特色学校创建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特色学校创建是一种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特色学校仅仅是学校某一方面具有特色,且常常不涉及学校管理方式的改善以及其中有关技术的应用,但真正的特色学校创建是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且注重管理更新、责任分享以及把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于那些可实现的重点领域,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等,使人们重新认识特色学校,领悟其全新的含义,关注学校整体结构的调整、教职员工行为的改变,由此确定学校在未来时期特色创建的目标、策略、内容及途径。

  第二,特色学校创建是一种系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它不仅包含传统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绩效管理等,还重视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和特殊性,不仅关注学校特色发展的愿景、过程与成效,而且重视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追问各种管理方式的适切性和合理性,由此真正寻找到适合特色学校创建的管理方式,群策群力地探索学校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方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也表明,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有效的学校管理方式。[7]

  第三,特色学校创建是持续行动的过程。特色学校创建不仅仅是提出学校发展的目标、设想或仅仅创设一种学校发展的未来蓝图,而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价的系列活动与过程,激励并联合校内外的各种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发挥学校的突出潜能,将学校的特色愿景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第四,特色学校创建注重主体性,强调内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上过分依赖外在因素和力量的模式,强调如果发展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它就不可能模仿任何一个外部的模式,必须采取学校人员所自主选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一个激发社会大多数成员创造力的过程,一个释放社会大多数成员个体作用的过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8]这种模式要阐明的是:“人不能被发展,他们只能发展他们自己……一个人,只能通过他的所作所为……通过做出他的决定,通过增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的理解力,通过增加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他自己全方位地参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生活而获得发展。”[9]因而,特色学校创建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尽管外在的帮助是必要的,但这种帮助不能演变为对学校人员思想、能力以及积极性等的制约或限制,唤醒教职员工的自主性以及相应的意识、责任和能力,才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所在。

  第五,特色学校创建强调自下而上、广泛参与。尽管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的意志必不可少,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发展意识与能力,重视学校教职员工、社区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一些特殊利益群体,如协会、党团组织、工会、非父母群体等都应在其中占有一席地位。其实,特色学校创建正是通过发扬民主、广泛采纳相关利益群体的建议来改善学校管理、实施创建活动的,并由此调适学校组织内部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获得广泛认同,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共同发展。[10]

 

  三、特色学校创建的模式重构

 

  就目前国内特色学校创建的现实问题来看,特色学校创建并没有科学化和系统化,以经验为基础的方法和比较省事的上级管理要求在具体的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成了最常用的模式。目前我国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创建方案实际上是一种对学校发展的一般性描述,其本身并没有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分析方式和目标框架。第二,很多学校的特色创建方案并没有清楚地展现或分析当前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以及其所在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状况。第三,特色学校创建的定位存在误区,包括:定位片面,呈现领导或专家意志;定位过高,以想当然代替科学;定位忽视根基不从实际出发、空洞泛泛;等。第四,特色学校创建的程序不合理、参与者有限,参考者仅局限于有关领导或专家,没有教职员工、家长、社区、学生等代表的参与,忽视弱势群体的声音。第五,众多学校的特色创建方案缺乏有关评价或检验方面的内容,缺少具体衡量特色学校创建实施程度和水平的有关指标。第六,弹性过强、刚性不足,同时还缺乏与地方政治、经济乃至有关教育政策的相关性,不能及时应对社会或社区教育环境的改变。第七,不少学校的特色创建没有具体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也缺乏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社会资源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实施措施。因此,对特色学校创建的认识必须深化,其模式也必须得以清晰地阐明与重构。

  西方国家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以及侧重点等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主要包含以下共同之处:共同评估学校目前所处的位置;建立共同愿景,描述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基本策略;把目标、策略以及相关指标细化、具体化;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特色发展方案和途径;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出选择,[11]等。具体而言,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学校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可采用SWOT分析法,即分析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或采用雷达图分析学校的硬件、软件,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生源等方面的状况。其次,进行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分析,可采用PEST分析方式,即从政治(包括政策)、经济、社会(包括社区)和技术四个维度来进行,也可采用社区地图、资源九扇屏等方式。第三,查找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问题树、问题归类、优先排序、特色活动发展线等方式,由此明确学校的目前状况、所处位置,确定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在概括学校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未来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困难,描绘学校的特色发展方案、基本途径,通过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使目标的达成有层次性,同时调动校内外的各种支持力量,为特色学校创建不断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借鉴国外有关理论研究和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还应强调:以学校的现实状况为基点,克服“左”与“右”的思想影响;注重内在的、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广泛参与,在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等代表的参与,做到群策群力;制订、实施和评价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要合理、公开;不断进行集体反思、讨论和改善,并在每一个细节高度重视教职员工自身所具有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实际问题;重视各种潜在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教育政策、学校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式等的改变;不断进行自然、人力、社会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从本质上说,特色学校的创建要调适学校组织内部、学校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校本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的参与程度,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进而达到学校办学绩效的不断提升与改善。[12]

  特色学校创建方案的制订程序主要包括:第一,广泛征求学校所在社区、教职员工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弱势群体的声音。第二,确定参与制定特色学校创建方案的有关人员,不仅包括有影响力的人群,如上级主管领导、社区成功人士、学校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家长、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等,也应包括处境不利人群,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的教辅人员等,这是能否形成合理特色学校创建方案的基本点和关键。第三,通过共同参加的沟通活动,动员相关人员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可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沟通游戏”等方法。第四,将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把学校存在问题和对特色学校创建的意见和建议分门别类地呈现给参与制定方案的每一位成员。第五,明确制订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关会议的目标和活动程序,确定会议安排、活动内容、基本要求、具体方法等。第六,在上述步骤基础上,描绘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建立共同愿景,明确工作任务、行动计划、评价方案及指标等。第七,撰写、讨论并向有关部门报批特色学校创建方案;第八,成立学校特色创建管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方案,同时对总目标及子目标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

  一般来说,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包括两个部分:学校总体特色创建方案与某一领域的特色创建方案。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总体特色创建方案决定、统领、制约着某一领域的特色创建方案;某一领域的特色创建方案既服从于总体特色创建方案,又影响、反作用于总体特色创建方案。同时,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又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学校现状分析、特色创建目标展望、创建要素确定和设置保障系统。现状分析是对学校自身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地梳理,明确在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色是什么。目标展望是陈述学校在某一时段的特色创建的水平和程度,即要办成什么特色的学校,需要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确立大家共同认可的特色目标。创建要素确定是方案的主体部分,即学校要选择创建特色的重点领域或项目。保障系统是指为服务于特色创建目标和创建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配置,及其相应的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制度等的设置。

  要科学、合理地制订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还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学校发展机遇分析,也称社会背景分析,就是要从国家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发展的走向来把握学校特色创建的未来趋势。[13]其前提是要对学校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与其他学校相比,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敏锐地发现并把握学校特色创建的契机。对于特色学校创建而言,发展机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学校优势分析,就是要认识到学校在地理位置、课程建设、公共关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生源、社区关系以及硬、软件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或长处,并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以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当然,在认识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劣势与不足。第三,学校历史传统分析。历史传统是一笔无形的重要资产,不仅要认真研究,还要分析这些传统能多大程度地得到学校师生和社区的认同,尤其是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学校管理模式及方法等能否有助于特色学校创建目标的实现。第四,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分析。对于特色学校创建而言,所涉及的利益群体范围很广,包括与学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群体,既可能是受教育者,也可能是学校的投资者;既可能是学校的教师,也可能是学生的家长;甚至是所服务群体之外的其他民众;抑或是一些看起来极不相关的群体。无论这些群体与学校的相关程度如何,只要是与学校目前存在联系或将来有可能发生关系的群体,都要对其给予充分重视,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将其合理的要求纳入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之中。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学校按照正确、合理的方向前进,不会有所偏失;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学校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为特色学校创建储备潜在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4]

  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的是:第一,特色学校创建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创造与构想。鉴于以往中小学创建特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创建应该是多方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创建过程是不同群体之间观点达成一致的过程,也是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确定共同价值观、目标、途径的过程。特色学校创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而在整个过程中,应注重集思广益,特别是重视弱势群体的声音。第二,特色学校创建不求完美,只求更好。创建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学校发展蓝图,亦或呈现一个结构合理、体系严密的研究成果,而是一个追求更为有效的、真正发挥作用的行动纲领,由此更新管理理念、凝聚力量、民主办校。在整个过程中,大家不断认识学校的现状、思考出现的问题,不断发现新的思路,一步步达成共识,同时也是学校在修正不足的基础上逐渐进步、获得发展的过程。第三,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不求逻辑严密,但求实效。创建方案是在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特色目标而制订的,要注重规范的操作、程序的合理,以及日后创建方案的真正落实、评估和督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效果及其对学校所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特色学校创建还应处理好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应使两者目标一致、功能定位清晰,共同为特色学校创建贡献力量,而不是权责不清,约束过重或放任不管。在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管理者应起主导作用,争取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政策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特色学校创建理论、模式及方法研究”(AHA07123)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Lynch, K.. Research and Theory on Equality and Education[A]. M. T. Hallinam(eds.).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 New York: Kluwer/Plenum,2000,85-102.

  [2]鲍玉琴.关于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

  [3]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研究,2001,(4).

  [4]邢真.学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学校[J].中小学管理,1999,(1).

  [5]辜伟节.特色学校与校长个性[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31.

  [6]英国基础教育动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2).

  [7][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续集)[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7.

  [8][9]Ribes, Bruno. Domination or Sharing?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M]. Paris: Unesco Press,1981.65.

  [10]教育部人事司.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6-48.

  [11]Brent Davies and Linda Ellison.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td,1992.41.

  [12]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8,(2).

  [13]王璞.战略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3-109.

  [14]教育部人事司.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