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 就业好吗:清蒸汉朝 (6)-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3:29:20
31.张子房狙击博浪沙
公元前218年,这一年秦始皇42岁,这已经统一全国后的第3年,秦始皇再一次出巡东方。
这一年张良不过20出头的小青年,韩国灭亡之后,他变卖家产,浪迹天涯,寻找可以帮助他复国报仇的人物。
走到淮阳一带,张良遇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江湖人物,人称沧海君,两人叙谈下来,真个十分投机,尤其是说起秦皇暴虐无道,俱是慷慨叹息,愤眦欲裂。
说到此时,张良忍不住将胸中所思,向沧海君倾诉。
沧海君低头想了一会,便带张良去见一个人。
一见面,张良由衷赞道:
“好一个壮士!”
如施瓦辛格般强壮的大块头力士听了张良的来意,欣然答应。

就这样,张良与力士携带一个重约120斤的大铁椎,昼伏夜行,来到一处所在,名曰博浪沙,这个地方在今河南省阳武县境内,这里在年前已经修建了驰道,所以一般人家,都被强行拆迁,闲散行人,也不敢打此过路,所以幽静得很。
驰道高出两侧地面不少,又有青松种植在两边,两旁低洼处,正是藏身的好地方。张良与力士观察良久,找了一处便于逃匿的处所。
张良的情报相当准确,不久便望见尘头大起,大秦皇家卫队簇拥着数十辆装饰华丽的车辆,长蛇般逶迤而来。
张良看了,又惊又喜。眼看着御车渐近,只是不知道这许多车,哪一部是皇帝所乘?
就在此时,力士已经飞奔向前十数步,将袖中铁椎掷出一个抛物线,落向帝车。那些个卫士,将头抬起看时,只得哗喇喇一声响,一辆御车已经被打得粉碎。
力士一将大铁椎掷出,便转身放开脚步,如风驰电掣一般,逃遁而去。
藏匿在较远处的张良见状,也从隐蔽处离去。

读史闲话:
领导人中有一种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类型,秦始皇就是那一型,特别是在统一以后,总以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绝来者的大人物,从他给自己拟定的“皇帝”这个称号看,秦始皇几乎把自己定位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君主。呵呵,或许秦始皇自己也想不明白,朕这么伟大,为什么还有人老想刺杀我?当年被荆轲扔了一匕首,今年又被砸了一铁椎,秦始皇却始终没有突破自己的统治思维盲区,而这一点,恰恰正是秦朝政治失败的原因所在。

一日后,在附近的城关,张良遇上正在严密稽查的秦兵,细皮嫩肉、模样俊俏如女子的张公子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当然没有太大麻烦。倒是不少屠宰的、打铁的汉子,无端遭受许多盘问,更有不幸的被无辜地捉进牢狱,受了些皮肉之苦。
张良从此再也没有遇见这位力士。后来他听说被铁椎击中的只是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真是可惜,秦兵大索十日,也没找到掷铁椎之人。
此后张良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隐姓埋名,居住下来。
说起来下邳这个地方离刘邦的家乡沛县丰邑,还真是不远。
 32、刘亭长的交际圈
刘邦这时也快奔四的人了,秦朝废除封建,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每十里设一亭,亭设亭长,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征丁征粮和调停民事纠纷等事务,基本上是个基层干部,但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拿村长不当干部,刘邦这个亭长干得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他跟县里的干部和公务员们混得很熟。譬如人事局的萧何,还有公安局的曹参、交通局的夏侯婴。
刘邦的交际圈并不局限于官场,说起来,他的哥们还有屠狗的樊哙、丝绸店老板灌婴、编席工匠兼丧事吹打乐手周勃……
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在这些人中,刘邦的地位没有任何的特殊,众多文人所鼓吹的所谓刘邦的天生领袖风范,以及萧何们对他的拥戴,完全是莫须有的阿谀之词。
县城里的老板娘,也不会主动请刘邦吃免费大餐。看到刘邦,说得最多的话是:
“刘三,你欠本店的酒资,也该结清了吧!”
而刘邦每当此时,都会突然的公务繁忙,急急忙地抽身而去,或是问屠狗的樊哙借几文支账,而樊屠夫每当此时,也会突然地睁大了豹眼喝道:
“刘三,上次拿去那半只狗腿的钱还没付清呢!”
     
萧何是个好人,刘邦曾经奉命到咸阳出差服徭役,同事朋友都来送行,刘邦拱手离去,途中刘邦拆开他们送的红包,其他官吏是三百,唯独萧何一人送了五百,刘邦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以后发达了一定要好好报答老萧的这份厚意。
刘邦这一次出差收益很大,在咸阳恰巧碰到秦始皇出巡,破例开恩不清场,准许老百姓在旁边观看。
刘邦挤在人堆里,亲眼目睹了皇帝的威风和排场,不禁由衷羡慕:
“哎呀,大丈夫就该像这个样子啊!”
秦始皇正在得意,哪晓得眼皮底下这些草民中杵着一位老弟,将来要把他老赢家数百年打造的江山轻轻放倒。
不过自从在博浪沙受了惊吓,皇帝已经减少了外出次数,他的神精也更加脆弱敏感。
33、在张耳家里混了好几个月
从咸阳出关向东,有一个县城叫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六十里),刘邦在这里逗留了很久,这里有他的一位老朋友,姓张,单名一个耳字。
张耳是大梁人,当年做过“战国四公子”之一魏毋忌的门客,在江湖上也算是个名人。外黄有个富人家的女儿,貌美若花,虽然结过一次婚,仰慕的人还是趋之若骛。但都是凡夫俗子,美人哪瞧得上眼?
我的第一任丈夫是个庸奴!这一次,我要找个英雄来嫁。
介绍人听了说,那只有这个人了!
谁?
张耳!
美人也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
名人嘛,可不是有点熟?
于是安排他们见面,张耳的相貌,自然是仪表堂堂,(他儿子张敖,也是个美男子,所以会被吕雉相中,做了皇帝的乘龙快婿、鲁元公主的驸马。)美人的花容月貌,更不用说,两下一对眼,介绍人一看,乐了,好,这事成了!
不日拜堂成亲,张耳得了美人又得老丈人的资助,当时还是战国晚期,张耳当上了外黄的地方官,广招门客,因此更是名声在外。
张耳有个朋友兼同乡,叫陈馀,岁数比张耳整小了一辈,但是两人却意气相投,做了忘年之交。
古有左儒为友而刎颈,你我二人也要做那刎颈之交,名垂青史。切不可为了些许蝇头小利,坏了兄弟义气!
所谓刎颈,就是抹脖子,据说左儒是周宣王时代的大臣,他有一个好朋友杜伯,因为劝谏周宣王,触怒龙颜,用韩非的话说,是犯了君主的逆鳞,将要被处死。左儒却不惧君威,劝阻周宣王。但杜伯仍然被杀,左儒于是刎颈自杀。

魏国灭亡后,张耳辞官回家,做起了民间活动家和知名赞助人。刘邦正是慕名而来,在张耳家里混了好几个月,白吃白喝之余吹牛侃大山,这对于刘邦来说,简直是神仙般快活的日子。
但是张耳的名气太大,不免传到朝廷的耳目里。皇帝想,我大秦扫灭六国,拯救百姓于水火,德泽天下,你张耳、陈馀有贤人之名,为何不出来做大秦的官吏却窝在家里,莫非有不满之心?
于是官府张贴了悬赏文告,张耳1000金,陈馀500金。(这里的金,实际上是铜)
早有人透露消息给张耳,张耳和陈馀隐姓埋名,一溜烟逃到陈县做门卫去了。
张耳一跑,家里也就树倒猢狲散,刘邦一看,得,我也回沛县吧,要不然让官兵捉了去,可不好玩!

读史闲话:
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情,总是要经历风雨,可是能共患难,就能同富贵么?张耳和陈馀这对忘年交,能不能如愿地做那刎颈之交,还要等待那岁月流逝和造化弄人的考验。

说起来刘邦也三十好几了,婚姻问题却迟迟未能解决,这在古代可是绝对的大龄青年。
野百合也有春天,何况刘邦好歹是个干部,怎么会没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呢?其实刘邦有一个相好的曹小姐,这位曹小姐还为他生下一子,叫肥。
如果不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件发生,刘邦也许就会和曹小姐结婚了。
34、天上掉下个吕妹妹
但是那天偏有个姓吕的富豪在沛县城里为庆祝新居落成而大摆宴席,据说此人是县令的故人,所以县里的一众官吏和乡绅豪杰们都前来为他捧场。
萧何可就成了接受贺礼和招待客人的主持人,他说:
“贺礼一千钱的请上坐,不足此数的只好委屈坐在堂下了。”
有好吃好喝的,自然少不了刘邦。但刘邦岂止没有一千钱,简直是不名一文。不过既然萧何在里面管事,仗着脸熟,刘邦就想虚报个数字蒙混进去大吃一顿。
“老子送一万!”
嘿,这下萧何可罩不住了,因为财迷老儿吕公,一听说有人一开口就送一万,乐颠颠地就出来迎接了。
这老儿迷信,不久前在地摊上花几百钱买了本江湖出版社出版的《相术大全》,研究相面之术,这时忍不住技痒起来,要给刘邦相面。
这一相不得了,原来刘邦的面相正是《相术大全》第13页所画的大贵之相啊!
吕公年老的心一下子澎湃激动起来,酒阑人散后,他把刘邦单独留下,当时就提出要把他最疼爱的二姑娘吕雉嫁给刘三。
天上掉下个吕妹妹,刘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额的神啊!

婚后刘邦和吕妹妹感情还算融洽,吕妹妹虽然出身大富之家,却也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在老刘家下地干活,毫无怨言。刘邦和曹女士却是藕断丝连。
到前210年,吕雉为刘邦生育下了一个儿子,刘邦给这个儿子起名叫盈,就是后来的汉惠帝,这个孩子品性善良,这在基因遗传上说来,不知道究竟父亲多一点,还是母亲多一点。
不久再生一个女儿,即后来的鲁元公主。
刘邦携儿抱女,享受天伦之乐,也收心了许多。
据说吕雉带着孩子在田里锄杂草,有个老人家过来讨水喝。
吕雉见老人家似乎走了很远的路,显得疲惫不堪,连忙给他倒大碗茶喝。
老人家喝了水,口渴问题解决,腹中却是空空如也,他瞧了瞧吕雉带来准备在劳动间歇食用的午餐,又瞧瞧吕雉的面相,忽然赞叹道:
“夫人之相,可是天下奇贵之相啊!”
吕雉又惊又喜,请老人家也相相两位儿女。
老人家一拍肚皮,欲言又止的样子。
颇体人意的吕雉明白,立即将自己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老人实用。
老人家狼吞虎咽一番,看看刘盈的面相,说:
“依此儿面相看来,夫人之奇贵,正是来自这位公子之福荫啊!”
吃完说完,老人家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话说那一个时辰后,当亭长的刘邦来探望妻儿了,吕雉将事情一说,刘邦道:
“莫非高人,就是骗吃骗喝的老混蛋,我去看看!”
追赶过去,到底乡镇干部的脚头,一溜烟赶上了老人家。

老人家回头一看,好强的气势,连忙先发制人说:
“阁下之相极为尊贵,非寻常人也!莫非你就是刚才那位公子的父亲。难怪难怪,刚刚我看到夫人和公子的贵相,正大惑不解,原来都和您有关啊!”
刘邦大为惊喜,立刻拿出几个钱给老人家:
“如果真如老先生所言,有发达之日,绝不敢忘记您的恩德!”
老人家心说,你还是将我忘记了吧。

读史闲话:
人家不就吃你几口饭,说几句好话作为报答么,刘邦你何至于如此激动。刘邦你倚仗亭长身份,常去商户白吃白喝人商户也没跟你计较。可笑御用文人,有意无意地,就将这段插曲描绘成刘邦是真龙天子的预兆,这也是司空见惯了!
35.秦始皇漫游神州,到处做秀!
前215年,奉命到海上为他求仙问道的卢方士给皇帝带回了一句话:
“亡秦者胡!”
皇帝认为“胡”就是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便任命蒙恬为主将,率领号称30万的大军讨伐匈奴。
所谓的匈奴,当时生活在阴山一带茂密的树林里,他们的首领叫头曼,头曼是什么意思呢?据司马路所知,是“万”,但司马路认为,这个“万”和汉人的“九”一样,只是形容多而已,当时的匈奴人应该是处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繁荣时期。
匈奴并不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家伙,在战国时代,他们多次侵扰赵国,只是在遭受了李牧的重创之后,才有所收敛。
头曼有好多老婆,匈奴人叫做“阏氏”,阏氏,就是美丽的意思。
因此,头曼自然也有很多儿子,最大的一个,后人叫他做冒顿。
本来,头曼很喜欢冒顿,把他立为继承人。但冒顿的母亲死后,头曼的心意转移到新的阏氏上,对冒顿也就改变了看法。
似乎头曼想废除冒顿,另立太子,但又下不了决心。
当时西北一带,还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叫做月氏,头曼打发冒顿去月氏做人质,然后故意攻击月氏,激怒月氏首领杀害冒顿,这是教科书式的借刀杀人之计,头曼没读过《三十六计》,可谓无师自通。
未曾想这冒顿也了得,不但从月氏的刀下逃生,更偷得一匹好马,献给老爹。
呵呵,这是头曼怎么也想不到的,这草原上,强者最大,冒顿这么强悍,老爹头曼生起了怜惜之心,慢慢地就把杀儿子的念头放下,任命冒顿做将领,统领一支骑兵。
但恶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阻止它生根发芽,长出果实。冒顿把对父亲的极度不满,埋藏心中,慢慢地成为仇恨,终于有一天杀死父亲自立,不是这是后话了,暂且不提。因为此时秦修了直道,30万大军已经直扑匈奴而来。
在黄河南岸的战斗中,轻装的匈奴骑兵被秦军的弩箭射得体无完肤,一路溃败,终于到黄河北岸的阴山一带,又是一场恶战,匈奴人失去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向北遁逃入大漠地区。
蒙恬在河套驻扎下来,修补赵国从前的长城,建设边疆,忙得不亦乐乎。
国内,皇帝也忙得很,求仙、焚书、坑儒、移民、修大大小小的宫殿,又派遣一支大军到南方去讨伐百越部落,打完了再移民50万到岭南去。长子扶苏给他提了意见,皇帝正忙碌着,不高兴了,觉得这个儿子给自己添乱,打发他去了蒙恬那里帮忙。
但是百姓不领情,有人在一块陨石上写了六个字“始皇死而地分”。有关部门查了几天,没有认帐的。皇帝大笔一挥,把陨石周围的人家都诛灭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又出来玩了,这一次陪同他出巡的有左丞相李斯、最喜欢的小儿子胡亥。
秦始皇先到从前楚国的著名风景区云梦游玩,然后从长江顺流而下,一直到钱塘江口,观看钱江大潮。
当大潮来临,秦始皇望见巨浪汹涌澎湃,潮声震天动地,真个排山倒海涌若蛟龙斗,雷霆万钧奔如雪雹惊!
皇帝看海潮,百姓瞧皇帝。项羽这一年已经22岁,项梁为他先后请了家教老师教语文、击剑,但这个好动的少年都有始无终。最后项梁亲自教授他兵法,但这次秦始皇出巡到钱塘,项羽便偷偷溜出来看热闹了。
项梁发现侄儿不在书房读兵法,急忙出来寻找,在人群中听见这小青年说:
“彼可取而代之!”
项梁大吃一惊,急忙将卤莽的侄儿带回住处。
小心祸从口出,你晓得自己的身份吗!我们可是楚国的亡国奴。
秦始皇同样没能发现人群中这位大胆的青年,他可是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真正的掘墓人。

读史闲话:
秦始皇的自信,与后世躲在后宫见不得人的某些皇帝不同,他喜欢到处作秀,炫耀自己的尊贵。秦始皇蛮以为这样就能震慑住那些怀有二心的人,让那些草民服服帖帖,未曾想恰恰是他的炫耀,引起了有志青年们取而代之的念头。
36、神山的传说
秦始皇接着向北方去,到了琅邪,这地方就在今天山东青岛附近,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有名的港口,还曾经是越国的都城。
皇帝登上琅邪台,吹着微带咸味的海风,看着浩淼无际的海面,不觉浮想联翩,那海的极东面,不晓得是什么所在?据说那不晓得几万几亿里的海洋深处,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壑,名曰归墟,百川归海,而海水归于此壑。
照方士的说法,归墟里有五座神山,名曰岱舆、员乔、方壶、瀛洲、蓬莱也。那山住着的,自然是神仙。(神仙的模样,从汉代画像石来看,似乎长着一对小翅膀,与后来的神仙形象不太一样,倒和西方的天使相似)。
这五座神山,原是无根的漂浮岛,有神龟背着,后来被贪吃的巨人钓去吃了几只,结果搞得岱舆、员乔可就漂去无踪影,只剩下方壶、瀛洲、蓬莱三座神山,偶然有海上的渔民,也会飘到神山上,得到神仙的热情款待,再吹一口仙气,把他们送回老家。
于是神山的传说就在山东和辽东两个半岛传播开来,以致于传到齐王和燕王耳朵里,说山上的神仙收藏着长生不死之药。
齐王和燕王都派人去海上找过长生不死之药,但似乎仙人不给面子,拒绝招待。
这一年,秦始皇已经50岁了,享受极致人间富贵的嬴政,更加迫切地渴求传说中的长生不死之药。
但是负责为皇帝寻找长生不死之药的徐福(徐市)却说:
“仙山,的确臣是看到了,但是海中有凶恶的大鱼,总是阻拦臣的船只,不让臣到岛上去,所以不曾得到长生不死之药。”
秦始皇恨极了这大鱼,于是挑选了臂力好、擅长射箭的武士,驾起御舟,从琅邪出海,一直向北,海上波涛汹涌,皇帝虽然真龙天子,也头晕呕吐,食欲全无,但是为了得到长生不死之药,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在海上数日,茫茫大海中也不见有什么大鱼、仙山,皇帝不由对徐福的叙述怀疑起来。
船到山东半岛附近一处名胜,曰之罘岛(之罘岛,烟台市区北部海面上东西横列一岛,长约9公里,又称芝罘山,当地人则通称为“北岛”,三面环海,向南有一沙埂通岸。)
就在这之罘海面,突然海波汹涌,一条大鱼,破浪而出,张开大口,露出白森森的牙齿,似要将船只吞没,御舟上众多弓弩手突见此鱼,各齐立船头,将箭如雨般向鱼射去。
大鱼看这些人不是善辈,搞不好反而被他们做了鱼翅羹,甩动尾鳍,拍起一个巨浪,悠悠的沉下水去。
众人一看水面上似乎有血水漂流,欢喜踊跃,报告皇帝,已经将大鱼射死。
(这条大鱼,有说是鲸鱼的,也有说是鲨鱼的。黄海一带,的确有所谓白斑角鲨和姥鲨的存在。) 37、山有扶苏
秦始皇听说射死大鱼,面有喜色,回过头去对徐福说:
“阻挡你的大鱼已被射死,你可以放心去仙山求药了。”
徐福无奈,再无推托之辞,只好带了童男童女,入海而去。
从此皇帝再也没有见到徐福,因为徐福再也不曾踏上大陆的土地。据说他到了东方的平原广泽之地,就在那世外桃源安家落户,倒不必再忍受皇帝的暴政。一部分日本人干脆说徐福到的地方,就是日本,他登陆日本的地点,便在日本的九州或关西。
而因为三大仙山有个瀛洲,后来大陆上的人,又把日本叫作东瀛。这更增添了几分遐想。到五代时期,有个义楚和尚结识了来自日本的宽辅和尚,聊天谈吐,很是投机。后来义楚和尚写道:
“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
(但也有人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韩国或东南亚的,最夸张的说法是去了美洲。)

读史闲话:
徐福东渡的传说,寄托了古人的一种理想,那就是逃避现实中的苛政,寻找那世外的桃源。而日本对于徐福东渡的认真,则是文明边缘对于文明自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的一种认同。由此看来,真实的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其实倒是无所谓了。

秦始皇有个妃子来自郑(属于韩国,原为郑国,被韩所灭),这个妃子喜欢给皇帝唱一首叫做《山有扶苏》的家乡情歌。
既然你这么喜欢这首歌,咱们的孩子,就叫扶苏吧!
扶苏,是树木枝叶茂盛的意思。
作为长子,秦始皇对扶苏显然寄托了太多希望。
作为帝国的接班人、将来的二世皇帝,秦始皇希望这个儿子和自己一样坚强刚毅,做一个铁腕的独裁者!一样笃信法家学说,将阴戾深刻、少恩寡义的秦之水德发扬光大!

读史闲话:
秦始皇根据阴阳家的五德循环学说,推断秦为水德,崇尚黑色,幸运数字是六,史书记载说水德的特点是:“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就是说要严刑峻法,搞高压的威权统治。

然而流着郑人血液的扶苏这孩子却偏偏柔弱得象个小姑娘,秦始皇坑杀那些儒生的时候,他居然说什么“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大意是乱杀无辜,迫害读书人,会引起天下的不安定。)
秦始皇怒了,小儿之见!这些罗罗嗦嗦唧唧歪歪的儒生,才是我大秦的不安定因素。自从活埋了这些儒生,你不觉得世界清静了许多么!
于是把扶苏送到北方长城蒙恬军中去,让他到部队大熔炉中去接受锻炼,为人生积累更多的历练,才配做帝国的接班人。

扶苏到蒙恬的军部所在地上郡报到,是在前212年左右,他的正式身份是监军。除了蒙恬之外,这里还有一员虎将——王翦的孙子王离。
秦始皇其实是把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扶苏,蒙恬、王离这两员虎将作为辅佐。其中深意,其实非表面上下基层锻炼那么简单。
韩非子的术、势学说,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帝王的威势,威势是帝王之器,不可随便借给人玩。军队就是帝王的威势所在。
对韩非学说理解很深的秦始皇,把帝国最强大的部队之一长城军团交给扶苏,让他和主要将领蒙恬、王离培养感情,就是为了将这支部队掌握在手,以防备万一。
什么是万一呢?
38、秦始皇没有放弃扶苏,扶苏却放弃了自己!
深不可测的宫廷,随时可能有阴谋来制造万一。
秦始皇不能预料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很显然,他给了儿子扶苏应付万一的武器,这就是长城军团30万大军。

徐福出发后,秦始皇便起驾回都。或许是在海上受惊的缘故,皇帝走到平原就生病了。
这一病病得不轻,看来长生不死之药也是等不来了,皇帝又忌讳说病啊死啊这些字眼,到了河北沙丘,秦始皇想起这是赵武灵王饿死的地方,突然有所觉悟,把宦官赵高喊过去,写了道圣旨给远在边境的长子扶苏。
这份圣旨的内容是让扶苏负责料理他的后事。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扶苏将继承皇位,成为帝国的二世皇帝。
然而赵高却扣下了圣旨,7月20日,皇帝咽气后,赵高与李斯在阴暗的房间里密谋,终于说服李斯,废黜扶苏,拥戴胡亥当皇帝。
赵高和李斯策划伪造了一份假圣旨,宣告立胡亥为太子,并谴责扶苏无德无能,埋怨慈父,大逆不道。责备蒙恬辅佐不当,命令二人自裁。

呵呵,这就是万一,秦始皇虽然不能推测出死后会发生什么,但所谓阴谋,无非就是诬陷诽谤、狐假虎威,扶苏完全不必害怕,皇帝给了他蒙恬,给了他30万大军,难道这些还不能让扶苏掌控局面,九泉之下的秦始皇只能无语了!)

假圣旨送到上郡,扶苏和蒙恬接到圣旨,还不知道秦始皇已经驾崩的二人,一时都懵了。还是蒙恬脑子转得比较快,他对扶苏说:
“皇上把30万大军交给我,又派大公子到这里监军,这是托付重任的意思。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者,带着一份不知真伪的文书,就自我了断呢!”
蒙恬建议先查明真相,再作出反应。

蒙恬的建议绝对是良策,扶苏只要声明这个使者是假的,挥师进击,赵高所直接掌握的护卫兵力,简直不堪一击,只要一万骑兵,就可以将赵高、李斯,斩落人头,然后安葬始皇帝,公告天下,顺利继位。

但是扶苏身在权力风暴中心却天真不知权势斗争秘诀,流着眼泪说:
“父亲要儿子死,做儿子的还有什么办法,何必查证!”
拿佩剑一抹脖子,自杀了。
扶苏一死,蒙恬失去抗争的王牌,如果扶苏在,他可以拥戴扶苏起兵,响应的秦人绝不会是少数。但扶苏已死,如果他起兵,就完全是叛乱了。
胡亥、李斯、赵高听说扶苏自杀,如释重负,尤其是身为权力场上老手的李斯,完全明白自己这一边并不占绝对的优势,想不到手握重兵的扶苏会如此乖乖地自杀,真令人意外地轻松。
于是胡亥、李斯、赵高,乘胜追击,毫不留情,斩杀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然后用鲍鱼的臭味掩盖秦始皇的尸体腐烂异味,从高速公路直道赶回咸阳。
回到咸阳之后,李斯、赵高正式宣布皇帝驾崩,太子胡亥,继承皇帝大位,成为帝国的二世皇帝。
这个帝号,本是秦始皇预备留给扶苏的。

读史闲话:
秦始皇即使复活,也要被这脓包儿子气死。权力争夺,是你死我活的厮杀,哪怕是情同父子,也没有授柄与人的道理。秦始皇当年可以毫不留情地逼死吕不韦,扶苏却因为一份莫测真伪的圣旨自我放弃,别的不论,单就权术、魄力而言,扶苏与他的老父亲,实在相差太远太远。
有人质疑说,秦始皇不喜欢扶苏,所以在临终前下令诛杀这个儿子,这不是很正常么?司马路回答说,如果真的讨厌扶苏要杀他,就应该把他关进小屋子,用一条绳子把他勒死。为什么要把帝国最强大的长城军团交给他,这绝不是要杀这个儿子的意思。秦始皇的确对这个儿子不满意,但父亲对长子不满,是因为期望值太高,担心他不能顺利继承家业。从事实来看,秦始皇对扶苏过于软弱的担忧是何等正确,即便艰苦的边境锻炼也不能将他磨砺成刚毅的帝王接班人。既然不能坚强地站起来,扶苏便只能软弱地倒下去。
39.刘亭长落草芒砀山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刘邦戴上他那顶用竹皮自制的个性十足、略带夸张的帽子,他对老婆吕氏说:
我要出趟远门。
皇帝在骊山的陵墓,需要大量的工人,沛县也要出若干劳力,在诸多亭长之中,刘邦被县令看中,做领队带着全县五百多号人去咸阳报到呢!
老刘,这是县上对你的重托,你可要打起精神来,这件事干好了,前途无量啊!
县里的干部如是说。
刘邦寻思,这到底是提拔重用还是借机打击报复啊,我刘三一定得罪什么小人了!
从到咸阳有数千里之远,途中万一逃跑了几个,刘邦便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可是没办法,刘邦还是得上路。但走了不久,便发现缺少人员,想是乘他不注意溜走了。走得路程越远,逃亡的人越多,刘邦一看,完了,死路一条了,这样下去,到咸阳恐怕剩不下几个,到时候责问下来,他刘三脑袋搬家,家里人恐怕也要抓去当奴隶了!
于是在丰的西边一个大湖边,刘邦把剩下的路费全部血拼,把大家伙喊到一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刘亭长这是有喜事?
屁喜事,只管喝酒,一会老子有话要说!
喝得差不多,刘邦醉醺醺地宣布:向右看齐,立正稍息,全体——解散!
劳力们糊涂了,刘邦说: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什么意思,反正死路一条,不如大家散了吧,或许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劳力们感动得都哭了,刘亭长真是仁义啊,可以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要不你就带兄弟们落草当山贼算了,刘亭长你就是我们的带头大哥了!

读史闲话:
刘邦的个性魅力,或许在于他的豁达。倘是钻牛角的人,或许就会一条胡同走到黑,带着劳力愣是走到了咸阳,然后很冤枉的被砍了脑袋。刘邦放了那些劳力,其实也是给了自己一条生路,尽管暂时还看不到光明。

从此刘邦退出秦国的公务员行列,落草在芒、砀的山林沼泽中,成为一名官府通缉告示上的山贼刘三麻子。
但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刘邦逃匿山林的消息很快传回沛县,县里的干部对于刘亭长辜负政府期望、自甘堕落的行为一致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一干衙役就气势汹汹的奔丰邑中阳里刘家而去!
把刘三交出来!
三儿不是出差去了么?
出差个屁!刘三把苦力放了,自个儿也藏起来了!好了,既然他不在庄上,各位就县里走一趟吧!
把刘邦的老爹、二哥以及老婆吕氏全拷了,就关进了沛县看守所。
吕雉想,不是说大富大贵之相么,怎么就成罪人了呢?
大牢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一个弱女子,更是容易被人欺负,吕雉在牢里头吃了不少苦,幸好有一个任敖的狱卒,是刘邦的哥们,挺身相护,吕雉这才没吃太大的亏。后来萧何出面,终于获准将吕雉保释出来,
虽然如此,官府对刘邦的通缉,可是一点没放松,刘邦等几十人在山里风餐露宿,与猿猴抢果子吃,与豺狼同行,担惊受怕。这让游手好闲、享受惯了的刘三,还真是度日如年,更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
看来今年提拔为乡长的愿望是达成不了了,当不成乡长,做县令的伟大理想也只好推迟了。那老头说我面相极为尊贵,我原以为至少可以混到个县官什么的,唉,人生啊人生……
40.项梁官司缠身
其实刘邦不必哀叹,不顺利的人不止他一个。楚国流亡贵族项梁这时也被仇家陷害,官司缠身,被关在栎阳县的大牢里。
项梁认识一个朋友,在蕲县做狱掾,姓曹名咎,这位咎兄也有个朋友,恰好在栎阳县做狱掾,姓司马,单名一个欣,当下咎兄写了一封信,寄给司马,说:
“这位项兄乃是一个君子,决无做非法勾当的道理,官司起因,纯粹是仇家陷害,仔细检阅定罪的证据,必定发现并不充分。”
司马欣得了友人书信,明察秋毫,果然发现问题,项梁得以无罪释放。

读史闲话:
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后来项羽得志,分封诸侯,便将司马欣封为塞王,与章邯等并列三秦,可惜不久就抵挡不了刘邦的攻势,丢了领地。

转眼到了秦二世元年,黩武暴虐的秦朝,全国人口不过2000多万,却动员了30万大军攻打匈奴驻扎河套,50万攻打百越驻守岭南,50万人修长城,150万人修阿房、骊山及其他宫殿陵墓,军事行动数量如此集中、工程建设规模如此宏大,连现代国家都难以承担的重负,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而严酷的刑法,更将个天下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中原的黔首,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这年秋天,帝国朝廷终于下令,征发闾左適戍渔阳。
什么是闾左?闾,就是里巷的大门,古人以崇尚右,所以富贵之家驻在大门右边,贫苦人家就只好住在左边。所以通透地说,闾左就是贫民窟。
河南人陈胜,也应征入伍,他的这批人,共计900人,陈胜和另一个河南人吴广,被任命为队长。呵,这上司够有眼力的!

读史闲话:
按理说,保家卫国乃是每一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人实在没理由埋怨,前文讲过,罗马人就以当兵为荣。但世事无绝对,被武力吞并的六国人民,认不认同秦这个国家为自己的祖国,要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好。更何况义务是和权利相匹配的,这道理,古人也懂,虽然未必这样表达,但视百姓为猪狗的朝廷,实在难以想像会得到百姓真心实意地拥护。所以,这900人,完全是强制被迫去边疆,抗拒的情绪,虽然被朝廷的强制力一时压迫下去,却会在合适的时机来个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