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不知道神仙的烦恼:牢记党的历史 做好群众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23:56:42

牢记党的历史 做好群众工作

刘业发
2011年第8期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走过90年光辉历程,在漫长岁月里,党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群众路线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史的宝贵镜鉴。在当代中国,党执政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如何始终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探索和把握为人民服务的规律,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与途径的创新。

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的历史。
   1、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人类的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尊重实践必然要尊重群众。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对人民群众的建议和经验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和概括,并通过深入考察广大群众的实践,检验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关于党的群众观点,刘少奇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这个表述全面概括了党的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当时作为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党与人民群众应当保持的基本关系。掌握全国政权以后,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依靠人民群众的理论又有了提升,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正是由于在90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善于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几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50余名党员发展成现在拥有8000余万党员、领导着全国政权的大党。
  2、人民群众是我党的执政根基。对执政党而言,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没有群众就没有党,党的最根本的危机是群众不信任,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民心向背,决定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合法与否、稳固与否、持续与否。延安时期,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1945年他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968年,毛泽东再一次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党夺取全国政权根基在于人民群众。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又迎来了如何解决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并将新的实践经验概括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思想。这种具体化概括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党建原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夯实和拓展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核心。
  3、人民群众福祉是我党奋斗的终极目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任何政党的活动都是为所代表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目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群众观点中的具体体现。1956年,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2008年9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的讲话中说:“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4、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宝贵历史经验。群众路线是我党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我党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从毛泽东开始的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群众工作的总结。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1968年,他在讲话中明确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1979年,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 2000年10月,江泽民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其成效已经为我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不断成熟和深化的历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像张闻天表述的那样:“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党最容易犯的错误、错误中最危险的和致命的错误,是脱离群众”。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一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和领域不断扩展。目前,新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加速流动,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而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社会需求、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都会相应滋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以往的群众工作往往是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现在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往往居于中心地位,人民群众在政治、思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
  二是群众的权益观念和自主意识日益增强。随着法制的完善,人民群众的权益越来越以明确的形式和规定表现出来,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权、争取利益的意识逐步增强。再加上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基层以村民委员会选举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三是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兴起,手机短信、QQ、微博等,成为社会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得社会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一方面能拉近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通过电视、网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很多地方政府也借助互联网平台实行政务公开,甚至直接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这些举措丰富和发展了群众工作方式。但另一方面,一些虚假信息也在大量传播,一些负面报道也给群众的思想带来混乱。如何与日渐商业化的媒体进行协调,实现双方对信息资源控制和干预的良性互动,在群众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是少数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意识逐步淡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是各级干部的基本功。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很多群众工作的好机制、好方法还没有被很好的总结和利用,一些干部不仅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做群众工作的意识逐渐淡薄,“重物轻人”、“重经济建设轻群众工作”的思想在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当中还有一定影响。有的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工作简单粗暴,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从目前的干部队伍现状看,一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但年轻干部缺乏基层的长期锻炼,与群众的感情不深,不了解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也是个普遍问题。

三、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明显加大的现状,我们必须适应形势,把握特点,创新方法,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一,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我党90年的历史表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宗旨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党员干部离开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与群众没有感情,不愿意围绕群众转,说到底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而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学习教育是法宝。要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上来。
  第二,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党员干部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二是要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我党历来重视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力量。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无论是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对群众利益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作目的为了群众,工作过程依靠群众。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要审慎对待,争取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组织群众的工作合力,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群众自觉投身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三是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意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要位置,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认真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尤其要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三,在突破重点上下功夫。一是要着力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解决民生问题同样要突出重点,要下大力解决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和社会稳定等领域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要创新社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齐抓共管的理念,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管理主体上,实现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从重管制控制向重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实现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通过这些举措,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新模式。三是要建立健全机制。重点是建立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行权力阳光化、公平化、透明化运行,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建立群众意见诉求机制,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使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能在第一时间直达党委和政府;建立矛盾化解机制,把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重视利用网络。网络具有快捷化、大容量、跨地域、交互性、大众化等传播特征,现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和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现在我国的舆论生态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要培养官员适应“网络化生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官方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网络沟通平台,及时、主动、准确发布信息,争取舆论主动权,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争取民众支持,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第四,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切实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切实把群众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突破。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群众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二是要完善评价体系,突出民主、民意和民生三项标准,委托非官方的第三方机构来考核评价群众工作。三是要总结推广典型,通过典型推动来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参与群众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抓好治庸问责,通过媒体披露典型案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富有奉献精神、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群众工作队伍。■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