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计算机原理:中国茶(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45:56
中  国  茶(四)

19、龙神茶

甘肃:康县出好茶 龙神茶更香

    康县具有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中康县南部的阳坝、两河、铜钱、三河、白杨5个乡镇,是我国典型的北方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2001年以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整县核桃,南茶北蚕,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特色兴县战略,在继续搞好传统产业的同时,把特色产业开发的着力点集中转移到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产业上来,茶叶产业的开发以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为努力方向,确定了进一步把基地做大、把龙头企业做强、把品牌做优、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努力,使全县茶叶产业开发向经营集团化、企业市场化、加工自动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机械化方向迈进。

    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坚持按国家无公害和有机茶基地建设标准建设茶园,部分茶园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有机茶基地等认证。20033月,2万亩茶园通过了省认定委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同年9月,大沟村500亩茶园再次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与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康县龙神茶叶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审批。每年按照新增5000亩茶园的发展速度,通过有性茶苗栽植、茶籽种植等方式方法不断壮大基地规模。截至目前,全县无公害茶园面积累计达到6.5万亩,投产面积2.8万亩。

       20028月,县上将原国营裕康茶厂和龙神茶厂等国有企业合并,组建成立了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性质属国有资产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是全县茶叶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从生产设备、技术力量、规模等方面来说,是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之一。公司占地20多亩,其中茶叶加工厂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有加工机械113(),其中名优茶加工机械50多台(),精加工茶叶机械15(),年加工能力10万公斤。公司现有职工100人,其中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0人,内设办公室、生产科、质计科和销售科,公司严格按照企业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结构模式运行,内部管理按照IS 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模式运作。先后荣获原陇南地区行政公署授予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甘肃省消协推荐的“诚信单位”和首批“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全国扶贫龙头企业”、“中国有机茶加工龙头企业”等称号。20039月获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与研究中心的有机茶认证,阳坝镇大沟村500亩茶园被认定为有机茶原料生产基地。2004年获国家质量部门计量保证能力“C”认证和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的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9001-2000标准认证,2006年获甘肃省名牌产品。

    公司自组建成立至今,生产规模、产量产值均以每年10个百分点快速递增。目前,年产量达65000多公斤,产值近1000万元,上缴税收60多万元。生产的“康阳”牌龙神系列绿茶共有“龙神翠竹”、“龙神翠峰”、“龙神银毫”、“龙神阳坝毛尖”、“龙神绿茶”、“龙神炒青”等6个品种和11个不同级别产品。其中“龙神翠竹”先后获第三届“国际名茶银奖”和第四届“国际名茶金奖”、“中国知名品牌”等荣誉,也是我省茶叶行业惟一品牌茶。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公司还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已开发了“绞股蓝茶”、“银杏茶”等产品。“龙神翠竹”、“龙神翠峰”、“龙神阳坝银毫”、“龙神阳坝毛尖”、“龙神绿茶”、“龙神炒青”等6个品牌11个级别的龙神系列无公害和有机茶叶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备受市场好评。目前,阳坝镇茶叶面积达到了25767.4亩,人均茶园2.2亩,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公斤,总产值达1234万元,农民人均种茶收入达106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阳坝成为全省第一个无公害茶叶基地和有机茶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茶叶发展第一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古筝演奏《采茶曲》)茶乃中华民族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品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茶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各地文化互相渗透,关系至深,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既富于精神文明的体现,又彰显意识形态的延伸,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入一种更高境界。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外在表现形式的茶艺,是人们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凝炼而成的饮茶礼法。也称其为茶道或茶礼。康县阳坝茶礼便是由此而生。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连秦陕,西接汉水,南通巴蜀,北邻成徽,处于川、陕、甘金三角地带。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西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康南重镇阳坝,素有“陇上江南”和“陇上西双版纳”之美誉。这里是地道的西部茶乡,分布着全县三分之二的茶园。河谷浅山,处处森林茂密,终年云雾缭绕,溪涧回环,无污染,光热水土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属中国最北界高海拔优质茶叶培植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民们不仅从事农耕和茶叶培植繁衍生息,而且对茶的品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阳坝人就有“客来敬茶”之礼俗,“客坐设茶”、“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行道”便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与客之间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康县阳坝产茶历史悠久,其文化引三秦之风,承仇池之象,纳巴蜀之灵,接伏羲之脉,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200多年前,阳坝太平就已生长着老鹰茶树。从那时起,先民们就已经种茶、制茶、饮茶。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康县茶叶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康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思路,积极实施“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特色兴县战略,建基地,强龙头,推科技,创精品,求发展。现有无公害茶叶基地4.08万亩,有机茶园500,年产优质茶叶45万公斤,产值1071万元。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品牌,组建了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康县茶叶协会,已形成“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制定并执行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生产标准5项,积极开展“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战略。注册茶叶商标9个,通过了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2万亩,有机茶产地认定500亩,“康阳”牌龙神茶被国家认证为有机茶。2006年,“龙神”系列茶又通过国家质检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纯天然,无公害,高山云雾茶,是康县阳坝茶叶的品质品位。专家曾盛赞阳坝茶叶“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水土资源,孕育了阳坝茶叶卓越的品质”。倍受消费者青睐,享誉省内外。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阳”牌龙神茶曾获“中国知名品牌”、“中国畅销品牌”。规划到2010年,全县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将达到6万亩,茶叶年产量将达到50万公斤,产值突破3000万元。

    阳坝所产茶叶是制作高中档茶的上乘原料,尤以明前茶为极品。清明时节采新茶。三月的阳坝,梅园河畔,沟沟岔岔,一垄垄碧绿的茶园,处处流淌着极富诗意的绿茶清韵。“碧峰雾坡把根扎,石泉竹溪才发芽。清明还待素手采,心存山水始知茶”。康县在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发掘和积淀茶的人文艺术,丰富和拓展茶产业开发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阳坝茶文化,在建设“生态康县,和谐康县,文化康县,富庶康县”中绽放异彩。今天,适逢陇南市首届采茶节暨康县阳坝旅游节隆重开幕,我们为大家献上阳坝茶礼,愿与各位嘉宾共赏。

    雅具奉贵宾。阳坝所产茶叶属高山有机绿茶。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品饮茶具和饮用方法。茶质丰腴醇厚,茶具玲珑雅致,观之,意兴盎然;饮之,幽香满怀;二者互映成趣,相得益彰。现在为大家介绍品饮阳坝有机绿茶-----“龙神翠竹”所用的茶具。

    茶海:红木制成,用以摆放茶具。

    茶壶:以能容水3---4杯的宜兴紫砂壶为好。

    玻璃杯:能清楚地观赏到茶叶冲泡后的茶形、汤色和叶底。

    茶道组:茶匙——拔干茶用。

             茶则——为取茶入壶之用具。

    公道杯:供均匀茶汤之用。

    闻香杯:嗅闻茶汤香气。

    品茗杯:供品茶之用。

      荷:供观赏干茶时用。

      托:托闻香杯、品茗杯、奉茶时用,也称赏茶盘。

     现在为大家逐一演示阳坝茶礼的全部程序:

    第一道:仙子沐泉浴。茶至清至洁,钟灵毓秀,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必须至清至洁,即所谓“洗杯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将茶杯温洗一遍,一则可以清洁茶具,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二则可以提升茶具温度,为下一步润茶冲泡做好准备。(动作)先烫玻璃杯,用回旋斟水法,沿杯壁冲入。再温洗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

    第二道:香茗初识人。(主泡师用茶则取出一壶量的干茶叶,置于茶托中,助泡接过茶托,让客人鉴赏干茶,解说员介绍所用茶的特点)现在请大家欣赏的就是阳坝所产的有机绿茶——“龙神翠竹”。与此同属一个系列的阳坝明前茶品种还有“龙神翠峰”、“龙神银毫”、“龙神毛尖”等。皆因阳坝名胜龙神沟而冠名。其原料采自有机茶园,选用清明前一芽或一芽一叶上品鲜叶,加工工艺集龙井与名优烘青茶之精华,采用“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一系列独特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紧结细嫩,挺直微扁色绿,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醇厚清爽,栗香馥郁持久,叶底黄绿显芽。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银奖,“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中国国际茶博会“四星级茶王”等殊荣。

    第三道:香茗入玉盏。也称“乌龙入宫”、“清宫迎佳人”。佳茗如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拔茶动作)即用茶匙把干茶叶拔入已温洗好的玻璃杯中。投茶量因人而异,因杯而宜。

    第四道:春雨沁素心。也称“甘露润莲心”。极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清乾隆皇帝曾把茶叶喻为“润心莲”。“春雨沁素心”(润茶动作)即在开泡前先向玻璃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湿润茶叶、使叶质柔软、营养物质初步外溢的作用,故也称“润茶”。

    第五道:香茗逢甘露。茶具雅洁,茶佳水好,二者不可或缺。沏茶之水尤其讲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沏茶一定要用活水,说到“活水”,当然最好是山泉水了,正所谓“清泉烹佳茗”。今天,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龙神山泉。为了不损伤茶的嫩度和内质,冲泡水温断不能过90度,否则不仅会将茶叶烫老,带了腥气,茶汤亦不明亮。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

    下面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冲泡(动作:凤凰三点头)。品饮香茗,令人心驰神往;观赏冲泡,更是一种享受。“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香满怀,云尧艳潋”。水入杯中,茶叶舒缓开展,或沉或浮,叶影水光相映成趣,似“刀花云集”、“飞花欢舞”,若琛出浴。转动杯身,使茶汤更加均匀,此时的茶香最是浓郁。待茶叶稍稍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称为“春波展旗枪”。好似神龙探爪舒腰,眼见茶叶徐徐沉落于杯底,色泽清明碧绿,杯中情形甚是美妙,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只轻轻一嗅,茶未入口就已心醉其中,茶之“色、香、味、形”四绝立现。

   “凤凰三点头”其含义:一是以高冲水冲破绿茶,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如春波荡漾,茶叶有效成分迅速浸出;二是在冲水时茶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似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有谦逊真诚、以礼相敬之意。

现在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动作)。公道杯具有均匀茶汤浓度的作用。(动作:关公巡城,倒转乾坤)然后循环低斟入闻香杯中。茶壶似巡城之关羽。低斟是不让茶香过多散失。

    第六道:观音捧玉瓶。茶有十德:一曰提神益思;二曰消食去腻;三曰清热解毒;四曰生津止渴;五曰去痰治痢;六曰利尿明目;七曰防龋去臭;八曰修身养性;九曰防癌祛病;十曰延年益寿。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第七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主泡师演示品茗过程:先闻其香,轻旋闻香杯至鼻端,深呼吸)绿茶与其他茶相比,茶香更加清幽淡雅,须用心灵去感悟,方能闻到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八道:淡中品至味。佳茗如佳人。赏其汤,“龙神翠竹”茶汤色嫩绿,清澈明亮,犹如佳人的眼眸,令人神往。品其味,茶汤入口,不要急于下咽,用舌尖细细品味,滋味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九道:自斟乐无穷。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人独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有朋自远方来”,相对品茗,无须多言便心有灵犀,或推心置腹,互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同样是一大乐事。

阳坝茶礼演示到此结束。在品过头道茶之后,请各位精斟细饮,品茶之神韵,感悟自然给予我们的丰厚馈赠,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愿我们以茶结缘!真诚欢迎各位嘉宾来阳坝观光旅游,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洽谈,一品香茗,共商茶事,同谋发展。                 201056日整理

 

 

20、庐山云雾茶

云雾醇香益寿年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的庐山而得名。始于中国汉朝,中国国十大名茶之一,宋代列为“贡茶”。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素来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享有盛名。茶汤清淡,宛若碧玉,味似龙井而更为醇香。“匡庐奇秀甲天下,云雾醇香益寿年”。庐山云雾茶由于长年饱受庐山流泉飞瀑的亲润、行云走雾的熏陶,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醇香品质:叶厚毫多、醇香甘润、富含营养、延年益寿。

 

目录

背景

种植历史

产地环境

一、茶树对生态条件的要求1、茶树喜温喜湿

2、茶树喜光耐荫

3、茶树喜酸性土壤

二、优质茶的物质基础

三、高山茶园生态条件的特点

形状及特点

制作方法

获得荣誉

相关传说

其他传说背景

背景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相传,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他曾以自种自制的茶款待好友,常话茶吟诗,通宵达旦。宋代,庐山名茶已成“贡茶”。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南倚鄱阳湖;群峰挺秀,林木茂密,泉水涌流,雾气蒸腾。在这种氛围中艺植熏制的“庐山云雾茶”,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庐山云雾茶树叶生长期长,所含有益成分高,茶生物碱、维生素C的含量都高于一般茶叶。它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滋味浓厚,香幽如兰。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即4月下旬至5月初。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汗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

种植历史

据史载:庐山种茶,起于汉代。北宋时,一度列为贡品。1951年,庐山云雾茶进入国际市场试销后,深受欢迎。

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一举扬名中外,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庐山北临长江,东毗鄱阳湖,平地拔起,峡谷深幽。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年雾日195天之多。由于高升温迟缓,候期迟,茶树萌发须在谷雨后,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造就云雾茶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由于天候条件,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

《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又称钻林茶。钻林茶被视为云雾茶中的上品,但由于散生荆棘横生的灌丛,寻觅艰难,不仅衣撕手破,而且量极少。过去,庐山云雾茶的栽培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是他们清苦的汗水培育、浇灌了一茬又一茬的茶树。庐山云雾茶,规模种植,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但与佛教仍然有关连。如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便自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购进茶籽,开辟茶园10余亩。但在此前,庐山云雾茶的栽培与制作,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正如陈三立在诗中所说,是“山僧往来踝胫穿,猩啼号虎豹前”的结果。庐山云雾茶是茶禅相通的佳作。

相传,庐山种茶始于汉代,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便结舍于庐山。当时全山梵宫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崖登峰,种茶采茗。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领徒众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树。唐宁两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 而居,亲辟园圃,植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宁代诗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来,明太祖朱无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朱无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匡庐之山,真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产地环境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是茶区人民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比平地茶好,内山茶比外山茶好,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如闻名全国的“黄山毛峰”、“庐山云雾”、“霍山黄芽”都是产于海拔500—1000米的高山上,其品质优异,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高山云雾之所以出好茶,是受高山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所致,这是茶树的生物遗传学特性所决定的。

   一、茶树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1、茶树喜温喜湿

   茶树喜欢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的云南,那里四季如春,在夏天,因海拔高,气温低,7月份平均气温在22℃以下,盛夏而无酷署,到了冬天,在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一般较弱的寒流不能到达。1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在10 以上,隆冬而无严寒。那里的年降雨量在1000—2000mm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由于茶树长期生活在这种温暖而湿润的生态条件下,因而使茶树形成喜爱温湿的特性,与高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研究,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日平均温度在15—25℃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茶树不但生长快,而且茶叶品质也好,日平均温度超过25,虽然生长快,但茶叶易老化,品质下降。茶树生长良好的地方,年降雨量最好在1500mm以上,而且雨量分布均匀,在茶树生长的季节,月降雨量要求在100m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最好。

      2、茶树喜光耐荫

   茶树喜光,但它具有很大的耐荫性,它既能在强光下正常生长,更能在弱光下有效地利用漫射光,生长得更好,而且品质也可以大大提高。茶树耐荫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茶树的祖先长期在光线较弱的生态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耐荫的遗传特性。茶树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b,叶绿素b对蓝紫光的吸收率特别高,而漫射光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3、茶树喜酸性土壤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树生育和茶叶品质。茶树对土壤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但要茶树生长好,品质优,就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含有机质丰富,呈酸性反应,PH值在45—55之间。

二、优质茶的物质基础

    茶叶品质是由鲜叶质量和制茶工艺决定的,鲜叶通过一定的制茶工艺,使内在的化学成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形成茶鲜叶化学成份是氨基酸、咖啡碱等;形成茶叶香气的主要物质是芳香油。蛋白质是茶叶中含氮的结构物质,它的含量高,意味着茶叶的嫩度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茶树生态条件优劣,深刻地影响着茶树的代谢活动,因而改变茶叶的化学成份,左右茶叶的品质,在气候温和调匀,雨量充沛,光照较弱,慢射光较多的气候条件下,在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物理性状较好的弱酸性土壤中,有利于茶树氮代谢,可以使茶叶积累较多的有效成份,提高茶叶品质。

    三、高山茶园生态条件的特点

    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和数量的积累经常受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影响而有显著的变化。高山茶园由于周围峰峦叠嶂,溪水纵横,森林茂密,覆盖度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形成独特的生态条件,茶园又多分布于群山环抱的山坞之中,终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漫射光多,茶树常年生长在荫蔽高湿的自然环境里,朝夕饱受雾露的滋润,生长良好,因而芽叶肥壮,叶质柔软,白毫显露。高山茶园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大,早晚凉,中午热,白天温度较高,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夜晚温度较低,因呼吸作用减弱,降低了有机物质的消耗,糖类的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这就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的积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份的含量,因而茶叶嫩度高、品质好。霍山黄芽之所以成为中国名茶,就因为生产该名茶的茶叶品种“霍山金鸡种”,长期生长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生态环境里,故所产茶叶鲜叶品质优良,再辅之独特的制作工艺,“霍山黄芽”由此而成为名茶。

形状及特点

庐山云雾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庐山山好、水好、茶也香,自古就有“峰奇山秀茶香”之说,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 焙茗,其滋味更加香醇可口。

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风味独特的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制作方法

1、鲜叶采摘:4月底或5月初开采,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严格做到“三不采”,紫芽不采,病虫叶不采,雨水叶不采。采回鲜叶置阴凉通风处,薄摊45小时,含水量降至70%左右开始炒制。

2、杀青:每锅投叶量为350400克,锅温150160℃。主要手法双手抛炒,先抖后闷,抖闷结合,每锅叶量较少,锅温不高,炒至青气散发,茶香透露,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为适度。时间约67分钟。

3、抖散:为了及时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黄变,刚起锅杀青叶置于簸盘内,双手迅速抖散或簸扬10余次,这样可以使香味鲜爽、叶色翠绿、净度提高。

4、揉捻:一般用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滚揉,但用力不能过重,以保毫保尖,当80%成条即为适度。

5、初干:揉捻叶放在锅中经过初炒,使含水量降至3035%,锅温80℃左右,以抖炒为主。

6、搓条:是进一步紧结外形散发部分水分。初干叶置于手中,双手掌心相对,四指微曲,上下理条,用力适当,反复搓条,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略为显露、含水量减少到20%左右时即可。搓条温度应控制在60℃左右,时间1015分钟。

7、做毫:通过做毫使茶条进一步紧结,白毫显露,茶叶握在的手中,两手压茶并搓茶团,利用掌力使茶索断碎。温度控制在40℃左右,时间约10分钟。

8、再干:锅温上升到7580℃,茶叶在锅中不断收堆,不断翻散,至含水量减少到56%,用手捻茶可成粉时即行起锅。再干手势要轻,尽量减少碎断。干茶起锅后经适当摊放,经过筛分割末即可。

  产品特点:茶芽肥壮,柔嫩多毫,条索紧细,色泽青翠。内质香气鲜爽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而甘,叶底嫩绿匀齐。

获得荣誉

2006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庐山云雾茶被评为金奖。这是庐山云雾茶自2005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得金奖后再获殊荣。

庐山云雾茶的庐山、庐山云雾、大寺脑、益君、松柏、海会等10余家茶场参加了这届茶业博览会,会上有来自日本、美国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著名茶叶商参展。通过国内外茶叶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封闭式评选,在300余种参展茶叶中,评选出金奖10个,其中庐山云雾茶、九岭九云白茶被评为金奖。

相关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其他传说

 从前,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老和尚憨宗移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了一大片茶园,茶丛长得极为茂盛。有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这儿茶叶几乎全被冻死。浔阳官府派衙役多人,到宿云庵找和尚憨宗,拿着朱票,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把憨宗逼得喘不过气来。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连夜逃走。九江名土廖雨,为和尚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题《买茶谣》,对横暴不讲理的官府控诉。官府却不理睬。和尚逃走后,这些衙役更是肆无忌惮。为在惊蛰摘取茶叶,清明节前送京,日夜击鼓擂锣,喊山出茶,每天深夜,把四周老百姓都喊起来,赶上山,令其摘茶。竟把憨宗和尚一园茶叶,连初萌未展的茶芽都一扫而空。憨宗和尚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在憨宗悲伤的哭声中,从鹰嘴崖、迁莺石和高耸入云的五老峰巅,忽然飞来红嘴蓝雀、黄莺、杜鹃、画眉等珍禽异鸟,唱着婉转的歌,不断从云中飞来。它们不断撷取憨宗和尚园圃中隔年散落的一点点茶籽,只只鸟儿把它从冰冻的泥土中啄食出来,衔在嘴里,“刷“地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很快长起一片翠绿的茶树。憨宗看得这高山之巅,云雾弥漫中失而复得的好茶园,真是心里乐开了花。他是多么感谢这些美丽的鸟儿啊。不久,采茶的季节到了。由于五老峰,大汉阳峰奇峰入云,憨宗实在无法爬上高峰云端采撷,只好望着云端清香的野茶兴叹。正在这时,忽然百鸟朝林,还是那些红嘴蓝雀、黄莺、画眉又从云中飞过来了,驯服地飞落在身边,憨宗把这些美丽的小鸟喂得饱饱的,让它们颈上各套一个口袋,飞向五老峰、大汉阳峰的云雾中采茶。憨宗猛抬头仰望高峰云端,只见仙女翩舞,歌声嘹亮,在云雾中忙着采茶。之后,这些山中百鸟,将采得的鲜茶叶经憨宗老和尚的精心揉捻,炒制成茶叶。这种茶叶是庐山百鸟在云雾中播种,又是它们辛苦地从高山云雾中同仙女一起采撷下来的,所以称为“云雾茶”。

 

 

21、南山白毛茶

    南山白毛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山,属绿茶类名茶。条索紧细微曲,身披茸毫,色泽银白透绿,香气清高,伴有荷花芳香,汤色绿而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绿匀整明亮。

目录

简介

品质特点

生长特性

产地介绍

制作工艺

历史文化

主要功效

鉴别方法

简介

南山白毛茶,因茶叶背面披有茂密的白色茸毛而得名,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山,属绿茶类名茶。   南山白毛茶的工艺特点:白毛茶焙制方法精细,上品茶只采一叶初展的芽头,其他则只采一芽一叶。遇有较大的茶荃和叶子尚须撕为2-3片。加工过程系用锅炒杀青,扇风摊晾,双手轻揉,炒揉结合,反复三次,最后在烧炭烘笼上以文火烘干。

南山白毛茶的品质特点:色泽翠绿,条索紧结弯曲;香色纯正持久,有荷花香和蛋奶香;茶汤清绿明亮,滋味浓厚,回甘滑喉,叶底嫩绿。

南山白毛茶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的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二等浆。之后,产地扩大到凌云、乐业等县。然前者(南山)为中叶种茶树,以芽叶白毫丰盛故称「白毛」;凌乐为大叶种茶树,因树种名称即名「白毛茶」。《广西通鉴》称:「南山茶,叶背白茸如雪,萌芽即采,细嫩类银针,色味腾龙井,饮之清芬沁齿,天然有荷花香气,真品也。

制法:分为杀青、揉捻、炒青、炒干四道程序。炒制过程特重「保持不脱白毛」。采制上,制特级茶采一芽一叶,制一、二级茶采一芽二叶。

品质特点

   白毛茶焙制方法精细,上品茶只采一叶初展的芽头,其他则只采一芽一叶。遇有校大的茶荃和叶子尚须撕为23片。加工过程系用锅炒杀青,扇风摊晾,双手轻揉,炒揉结合,反复三次。最后,在烧炭烘笼上以文火烘干。成品茶色泽翠绿,条索紧结弯曲;香色纯正持久,有荷花香和蛋奶香;茶汤清绿明亮,滋味浓厚,回甘滑喉,叶底嫩绿。

生长特性

   南山白毛茶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南山。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达3m以上,叶长11.1cm,叶宽4.8cm,长椭圆形,叶端渐尖,叶面隆起,叶肉较厚,叶质柔软,栅状组织单层,3月中旬发芽,4月上旬开采,芽叶肥壮,茸毛特多,多为紫色。花冠短径为27mm,长径为29mm,花瓣7片,花萼有毛,抗性较弱。制红茶,毫色金黄,汤色红亮,滋味强烈,香高,叶底黄铜色。制绿茶,白毫特多,香气清,汤色浓绿,外形紧结,味带微苦而后苦醇,适宜于华南茶区栽培。

产地介绍

白毛茶产于广西横县的南山。茶园主要分布在南山寺及南山主峰一带,海拔高约8001000米左右,这里山色秀丽,松木翠竹,绿荫浓郁,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茶树多为中叶种品种,芽壮毫密,叶薄而柔嫩,是适制白毛茶的理想原料。

横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以南山白毛茶最为著名,相传为明朝建文帝避难于南山应天寺时,将自带的七株白毛茶种于此地,故亦名“圣种”。南山白毛茶产于横县的南山,主峰海拔高约564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云雾弥漫,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树为中叶种品种,芽壮毫密,叶薄柔嫩,是加工白毛茶的理想原料。一般于春分至清明期间采摘,特级茶为一牙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初干、足干五道工序方完成。除了白毛茶外,校椅镇六凤细茶也颇为有名,横县民谚:“卜基六凤好细茶”。此外还有莲塘的“圣山茶”、陶圩的“尖固茶”、马山的“壮岭茶”等等。近年来,横县引进“福云六号”、“水灵一号”、“南山白毫”和“福鼎大白”等新品种,贺桂茶场、校椅花茶厂茶场、圣山茶场、那阳榃逢茶场、南山茶场等逐步形成规模,其中校椅花茶厂茶场面积1000亩,生产纯天然、不受化学物品污染的有机茶。2004年,横县共有茶园1634公顷,年产茶叶533吨。

制作工艺

白毛茶的工艺特点:白毛茶焙制方法精细,上品茶只采一叶初展的芽头,其他则只采一芽一叶。遇有较大的茶荃和叶子尚须撕为2-3片。加工过程系用锅炒杀青,扇风摊晾,双手轻揉,炒揉结合,反复三次,最后在烧炭烘笼上以文火烘干。

白毛茶采于春分至清明期间。采摘标准是,特级茶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12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通常,制500克特级白毛茶需采4.5万个左右芽叶。鲜叶进厂后及时进行拣剔,剔去紫色叶、病虫叶及其他杂质,保持芽叶大小和色泽均匀一致。主要的工艺分摊放、杀青、揉捻、初干、足干五道工序。

杀青和揉捻:杀青在斜锅内进行,当锅温达180℃左右,投入摊放叶500800克,以抖炒为主,结合闷炒,后期降温,继续翻炒,达到杀匀杀透的目的。当叶质柔软,折梗不断,起锅散热,揉捻成条。

初干和足干:初干是白毛茶紧条显毫的重要工序。初干开始锅温120℃左右。当干度达五、六成干时,降低锅温至7080℃,开始做形。先将茶叶理直成条,再将茶叶置于双手掌心用力搓揉、抛散。如此反复数次。当茶条紧结,有刺手感,干度约七成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至60℃左右,轻轻地搓揉,使茶条间,茶条与锅面之间相互摩擦,促使茸毫显露,色白如银。当干度达八、九成干时起锅摊凉,摊凉后再行足干。

历史文化

白毛茶南山白毛茶产于广西横县南山,据《中国茶经》记载,此茶乃明朝建文帝卓锡(惠宗)下江南避难时,携白毛茶七株种于横县南山应天寺,故名“圣种”,南山白毛茶因此也称圣种白毛茶,传种至今近六百年。建文帝在南山应天寺隐居十五年,南山白毛茶和应天寺亦因此驰名于史学及宗教界。

圣种芳泽,缕迹世间。《广西通鉴》中载:“南山白毛茶,叶背白茸如雪,萌芽即采,细嫩类银针,色味远胜他茶,而又兼有荷花香气及蜜味,饮之香滑而有余芳,真异品也。”清嘉庆十五年(1810)被列为中国24种名茶之一。《粤西植物纪要》称“南山茶色味胜龙井。清道光二年(1822)于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展览会上获银质奖章;这是在国际博览会上最早获奖的中国名茶之一。民国四年(1915),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巴拿马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南山白毛茶再次荣获银质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省政府给南山白毛茶题匾称:“品胜武夷”。

新中国成立之后,圣种茶酣伏几十载光荫,而今盛世欣萌:2006年,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圣种”商标注册成功。公司茶叶基地南山白毛茶场和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及横县科技开发中心共同实施《有机茶标准化栽培关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南山白毛茶场成为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63月,以南山白毛茶为原料研制成功圣种红茶。该茶甜醇馥郁,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是不可多得的佳茗。5月,茶场又用传统工艺成功制出风味独特的圣种乌龙茶,应了“品胜武夷”之说。圣种茶,与帝王有根,与佛家有缘,历经近600年的岁月沉积,干净绵长,底蕴深厚。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书法大师刘艺先生为圣种茶题“南山白毛茶”,笔势雄沉浑厚,纯朴如茶性;少林寺第三十一代接法传人、少林武僧团团长释德慈禅师亦为之题写“圣种”及“韵源圣种、味出南山”十个大字,茶史、茶人、茶事、古今风味,尽蕴字间。

主要功效

美国科研人员指出:人们在进食高脂肪饮食后,血管会出现硬化现象,如果同时或在食后饮用绿茶,可使血管软化,使血液流量改善。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儿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动作用,在防止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中有一定效用。绿茶中的茶氨酸水中的溶出率与水温和时间有密切关系,实验结果显示:5℃的冷开水浸泡30分钟,可使茶氨酸溶出61%左右,效果较好;90℃的水浸泡1分钟溶出率为39%5℃冷开水浸泡24小时仅溶出50%左右。

一般绿茶的嫩芽,含茶氨酸较丰富,适应于冷开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使其茶氨酸溶出,常服对防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效果满意。绿茶的老叶,采摘在生长后期,日晒时间长,价格也低廉,含儿茶素较多些,而儿茶素溶出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多,适宜开水冲泡饮服。儿茶素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对癌症防治有益。日本蔬菜茶业研究所研究证实,绿茶不但防止癌细胞的生成与增殖,还有一些抑制癌细胞转移的效应。最近日本长崎大学研究指出,在饮用绿茶时,加入苹果片或碎粒,会产生一种有效物质,它在防癌和抗老化方面效用更加好。

鉴别方法

南山白毛茶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泡出的茶汤味涩,叶底质硬,叶脉显露,夹杂铜绿色叶子。秋茶外形条索紧细、丝筋多、轻薄、色绿;泡出的茶汤色淡,汤味平和、微甜,香气淡,叶底质柔软,多铜色单片。

高山茶和平地茶:高山绿茶外形条索厚重,色绿、富光泽;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叶底明亮,叶质柔软。平地茶外形条索细瘦、露筋、轻薄,色黄绿;泡出的茶汤色清淡,香气平淡,滋味醇和,叶质较硬,叶脉显露。

 

 

22、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系产自四川蒲江县境内,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秉承千年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特征。200810月,蒲江雀舌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912,“蒲江雀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蒲江雀舌是中国名优绿茶中的一枝奇葩,特色明显:

一、蒲江雀舌是一个历史名茶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古属[临邛]管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汉晋时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其中雀舌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名扬四海,据陆羽(公元733—804年)撰写的《茶经》记载: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等号临邛数邑即指临邛郡管辖的临邛(今邛崃市)、蒲江、大邑等县。火前茶指清明节前两天的寒食节(禁止用火)之前采摘的嫩芽,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很细小,称为雀舌。蒲江雀舌便由此而得名。

    据记载,蒲江雀舌早在宋代就开始入贡,主要产于白鹤寺及大塘铺一带。(《巴蜀文化》329页)(白鹤寺位于今县城北、大塘铺即今大塘镇),相传南宋学者魏了翁入朝为官,喜爱蒲江雀舌茶,此后蒲江雀舌选为贡茶。他所著的《邛州先茶记》后被载入《中国茶经》,特别赞美蒲江雀舌茶。

乾隆年间编撰的《蒲江旧志》,在其卷一物产篇记载了蒲江出产蒲江雀舌,其中写到蒲江雀舌,春取茶芽如雀舌所造

    清代,蒲江雀舌产销两旺,品质提高,据记载,蒲江吡邻蒙顶、东南诸山茶产亦亚之。其采于春日:雀舌,俗称细毛尖,味甚细、味甘芳,煎如碧乳(光绪《蒲江县乡土志》)。

    民国时,有34家茶厂产蒲江雀舌,其中陈家营(今成佳镇)17家,大塘铺13家,寿安3家,西来1家。

    新中国成立后,蒲江茶业得到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名优茶市场需求扩大,蒲江雀舌产销两旺,并成为四川名茶,进入21世纪,蒲江雀舌实现清洁化流水线,规模化生产,质量更加稳定,市场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可见,蒲江雀舌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

二、独特地域条件造就蒲江雀舌质量特色

 (一)独特温暖气候使蒲江雀舌成为早市名茶

蒲江气候特征为:常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4℃,10℃以上年积温5119℃,无霜期302天),日照少(≤1122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1280毫米),浅丘山(海拔550—630米),早春有效积温高。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蒲江为全国闻名的商品性早市名茶最适产区,同时也奠定了蒲江雀舌的品质特色及商品优势,蒲江雀舌茶分别比蒙顶名茶龙井碧螺春早上市10—15天和20—35天。

   (二)良好土质奠定了蒲江雀舌优越自然品质

蒲江土质的宜茶性强,以黄紫壤为主,保水透气,土壤结构好,矿物质丰富,酸碱度适宜(PH=4.5—6.5),腐殖质层达15厘米,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5g/kg,有效氮含量≥120 mg/kg,有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磷含量≥20mg/kg,微量元素镁、锌等含量丰富。以上良好土壤条件奠定了鲜茶叶具有持嫩性强、香味物质丰富的优良品质,对蒲江雀舌香气馥郁高长、汤色碧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等独特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良好栽培规范确保了蒲江雀舌的质量安全

    蒲江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茶园远离都市,无任何污染。茶园地貌特征为浅丘、低山,森林覆盖率达49.16%,生态条件优越。蒲江地势差异明显,林茶交替,形成了对病虫害的生态阻隔。茶园集中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茶园生物防治、绿色栽培和统一管理,从源头上确保了蒲江雀舌的质量安全。

四、严格的采摘标准,确保蒲江雀舌品质一致

    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五、继承传统工艺,创新加工技术,确保蒲江雀舌品质特色不变

    蒲江雀舌传统制法为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逐步探索开展了部分工序的机械化加工,目前已实现了机械加工和关键工序人工作业相结合的独特加工工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质量更加稳定,同时,传承手工提香技法、手工精制技法,确保其独特的品质特征不变。

 

延长蒲江雀舌产业链 建川西最大茶叶交易中心

20100826

    今年5月,第一批成都造有机茶上市,其中,有机蒲江雀舌平均价格高达5000元一公斤。这是蒲江茶产业继蒲江雀舌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认证后,又一重大标志性事件。据了解,蒲江今年首批向市场提供500公斤有机蒲江雀舌;明年,该县已经取得有机茶基地认证的多家企业,都将推出有机蒲江雀舌。

      “雀舌茶是采集早春嫩芽为原料,由于茶叶扁平挺直,形状如鸟雀的舌头,故得名雀舌,为绿茶中上品,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即名扬四海。蒲江宜人的自然环境成就了雀舌的品质特色及商品优势,素有早春第一茶的美誉。随着蒲江雀舌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认证,从此雀舌这一中国名茶有了蒲江姓,其产品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蒲江雀舌价值7.19亿元

   茶叶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茶叶品牌是品质的体现。200810月,蒲江雀舌以其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特色和全国商品性名茶最适宜产区的独特地域优势,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正式批准为成都市茶界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该县农发局介绍,目前,蒲江全县已有9家茶叶企业通过审查,获准使用这一专用标志。

      200912月,蒲江雀舌入选“200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单;2010年,蒲江雀舌品牌价值已上升到7.19亿元,位列“2010中国茶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单第28位。“‘蒲江雀舌是蒲江名优绿茶的代表,也是蒲江茶产业共有的宝贵资源。蒲江雀舌名优绿茶占全县名优茶产量65%,占茶叶总产量26%,已成为蒲江茶叶的支柱产品和特色品牌。蒲江县农村发展局局长赵武斌如是说。

   打造中国高端绿茶生产基地

赵武斌告诉记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严格的采摘标准,传承千年的独特工艺,确保着蒲江雀舌的高品质。

据了解,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为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据了解,早在2005年,蒲江茶叶生产企业在全国首创了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打造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基地茶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在基地统一采用黄板、灭蛾灯等物理防治以及喷施有机肥料等方式,从源头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嘉竹茶业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生产的成品茶都能追查到是产自哪个茶园、施过哪些肥料、哪一天采摘、什么时候加工的。

    而有机蒲江雀舌则从生产基地的有机改造到茶叶的生长、采摘、加工、包装和运输,都必须按照国家有机标准进行规范操作,从而达到无污染、纯天然,成为茶叶中最高品质的代表。当前,蒲江县正全面实施茶叶标准化、科技化生产,健全茶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预计到2012年,该县茶叶标准化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其中有机茶叶基地2万亩。

   茶乡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实践证明,蒲江雀舌品牌的打造实现了发展一个品牌、带动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据统计,蒲江雀舌获得地理保护标志后的两年,全县茶叶产值足足比获得认证之前翻了三番,直接促进茶农户均增收1300多元。茶叶经济拉动全县旅游收入近4亿元,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农户户均收入过万元。

    据悉,蒲江规划打造以成佳镇为中心,总面积10平方公里,以生态茶园观光、茶事活动体验、乡村美食品尝、现代农庄经营、茶文化感受等内容为主的川西茶文化旅游区,推进茶文化旅游发展。蒲江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建设蒲江雀舌茶文化观光休闲区。大力发展以茶园休闲观光、体验农事为主题的生态茶园和乡村酒店,发展特色餐饮农家乐,通过引会办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提升蒲江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蒲江雀舌茶文化旅游活动、中国采茶节等,集采茶制茶、茶园观光、论茶品茗、特色餐饮等内容为一体,吸引周边城市居民观光旅游,目前已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旅游规模。

    建川西最大茶叶交易中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茶叶交易的旺季早过,但是来蒲江成佳镇参观、洽谈来年鲜叶收购的各地茶叶商人,还是络绎不绝。这让成佳镇党委副书记罗大清对自己负责的川西茶叶交易市场项目信心更足了。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是对产品品质和产地品质的认可,使蒲江茶走向品牌建设。我们下一步就是延长产业链,提高蒲江茶在四川乃至国内的行业话语权,这对做大做强产业,让茶农持续增收至关重要。按照罗大清的理解,建设川西茶叶交易中心就是蒲江做强产业的破题之举。

    据了解,蒲江计划投资逾2亿元在成佳建设200亩的川西茶叶交易中心,包括5个仓储保鲜库、产品交易区、鲜叶收购区。罗大清告诉记者,川西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是,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九个中心功能的、能够辐射全国的茶产品的交易中心。具体来说就是要:整合西南地区资源,立足西部,以茶叶为拳头产品向全国辐射,最终形成中国最大的茶产品信息中心、需求中心、供给中心、企业风险防御中心、茶产品安全中心、茶叶精深加工加工中心、茶叶期货交易中心、国际茶产品贸易、展览中心,建成中国规模最大,技术、理念最先进的茶产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