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怎么买大车库:例说“铺垫”与“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52:32
例说“铺垫”与“伏笔”  2010-4-13

关键词     铺垫    打基础        伏笔    作暗示
如今,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中,常常设有“作用类”试题。从行文结构上看,或有铺垫,或有伏笔。它们之间的选择,动辄令考生头痛。
铺垫和伏笔,确实容易混淆,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但其服务的重心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如果能借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来理解、识记,面对新的语境时就不愁不能融会贯通,实现迁移,给出准确答案。
概念俗解
通俗地说:铺垫是“打基础”,伏笔是“作暗示”。
铺垫时,所用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是“显性”的。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甚至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但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其“铺叙”是为“主要人物或事件”“作衬垫”、“打基础”的。
伏笔时,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往往是“隐性”的,甚至貌似“闲笔”。使用时,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经典例析
其实,铺垫和伏笔的经典运用,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频频出现;学生自己平时也都已有所接触。只要我们善于回忆,调用积累,便可以形象、透彻地理解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而不至于混为一谈。现各举一例剖析。
ⅰ、“铺垫”例{节选自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人教版)}:
……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作者对这“帘子里面出来”的“姑娘”铺叙笔墨挺多,可谓浓墨重彩,惟恐读者不见;但她却是“次要人物”)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用“旁坐”两人问答和“满园子”里的“人声”继续“渲染”“衬垫”)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经过层层铺叙衬垫、“打基础”之后,“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又出来”的这位姑娘才是“主要人物”——白妞)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这时“少年人”和“旁边人”对白妞说书艺术的评价才能让人感到合理;人物形象才更鲜明)
    【解析】 文章主要想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先写了黑妞的演唱。黑妞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这其实是用次要情节“打基础”,从正面衬托主要情节,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ⅱ、“伏笔”例{节选自莫泊桑的《项链》(人教版)}:
……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

过了一个星期,他们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了。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决然说: 
“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第二天,他们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里面的招牌字号找到了那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 
“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夫妇俩借钱买了一挂同样的项链)

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以上横线句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也许根本不会引起我们阅读者的注意,因为它貌似“闲笔”)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得五百法郎!……”(对这儿出现的“原先项链是赝品”的事件,有了前文的“预作暗示”,可以说前有了“呼”,后面的“应”,才不会让读者感觉突兀;当然,小说也显得情节连贯、结构紧凑)                      
【解析】 ①借项链时,女友相当大方,丝毫没有犹豫:“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② 买项链时,老板查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③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借时佛来思节夫人轻轻松松又随便的言语,赔买时店老板道破天机的一语,还时佛来思节夫人看也不看的举动,都为后文项链显“假身”作了“暗示”。如此,有了处处不经意的“貌似闲笔”的“暗示”, 文末点出那是一件赝品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
                            综合分辨
铺垫是铺叙衬垫,是为了衬垫主要的人或物而先铺叙另外的人或物。它是为了蓄“山雨欲来”之势并突出主旨。一般来说,铺垫下面要写的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它会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
伏笔则是在文章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作某种暗示,在后面再作回应、说明。它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回应,就不得而知了。它的最大特点“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