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宣传打广告怎么做: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05:28

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作者:福建省上杭一中 钟金清  时间:2008-3-13 10:02: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56   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高二的选修课程,为老师的自主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较广阔的空间。同时选修课在教材、教法和学法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怎么开好选修模块的课程,怎么能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选修课里既学到知识,又全方面提高素养,是我们在开设选修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高二上学期教完必修五以后,面临着选修模块的教学,很多教师心中都没有底。为了更快更好适应选修模块的教学,除了暑期接受培训外,我还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发现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系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是为了增加个人的文化底蕴;“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解读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根据这些教育目标,我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了“诗歌与散文”选修模块教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及高二年级的学习要求,我将选修课定位为:必修课的延续拓展,审美鉴赏能力的综合提升,备考前的有效准备。 
  一、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的教学的点滴做法。
  在“诗歌与散文”选修模块(先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以“漫步诗海,沐浴馨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收到一定成效。 
  首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修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选择,要让学生真正有兴趣。以下的做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的兴趣。①以浓郁的诗味,引领学生走入诗的国度。如欣赏《唐之韵》、电视诗歌散文、“新年新诗会”,就能让学生在感性与激情之中,认识唐诗的发展过程、整体风貌、名家名篇……更重要的,是拥有了阅读的渴望。 ②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底蕴类”的高考高分作文、名家对诗人诗篇的精彩评点等。 如:阅读了余光中的《寻李白》,欣赏了《独上高楼》这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学生就为“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文字叫绝,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透彻形象地理解李白,这样将李白的精神、文字融入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之中,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再有:林语堂、余秋雨等对苏轼的理解评点,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认识苏轼的兴趣,听了介绍之后,还有同学马上去购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其次,整合教材,渗透知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采用了分单元的结构,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三个单元来欣赏。名家名作编为基本阅读课,将分类赏析编为拓展阅读课,体现了大家和群体、点和面的客观存在。这样的设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在具体实施上,我们是两者并重的,并调整了一下顺序,以更适合我们定位的选修课程作为“必修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备考的准备”的要求,形成有序、系统的教学;在讲课篇章上,我们是选择典型精讲,其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练习、交流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教法上,也是精讲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指导泛读其他诗。有些还可以重组在一起讲,如将李白杜甫放在一起学习,开设了“一代诗仙李白”“儒之圣者杜甫”“牵动长江万里愁——我看李白杜甫之愁”“各领风骚展风采——我看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等课堂教学。有些还需要老师作补充,如《将进酒》一诗,一下就激情了学生“阅读李白”的激情,但更多的,是让学生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自主拓展学习。 同时,也注意不断渗透诗词鉴赏的知识。如每首诗在强调诵读品味、审美鉴赏的同时,也重点讲好一至两种表达技巧,归纳一至两个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等。在学生在细水长流式的学习中,构建诗歌的知识网络,积累较为丰富的鉴赏知识。      最后,以各类写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写作很吃力,在改卷时,也发现学生素材单调、无话可说。其实,教材就是很好的写作素质、写作范例。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与欣赏诗歌,要求学生对对诗歌的诗意进行描述,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但内容丰富,许多景物呈现在诗人的笔下,而更多的景外之意、蕴涵之情却藏于诗作的背后。通过用散文诗的语言再现诗句意境,把一首诗歌改写成散文等形式,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更美的意境,在感受创造美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的教学再思考 
  经过了一轮选修课的教学实践,重新再来学习和思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体会可供参考。 
  首先,更新理念,追求实效 。选修教材的难度大,容量大,若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来教,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所以上选修首先就要克服“不敢选”,“怕落下必要知识点”的思想。其实大家都知道,高考并不依据某一种版本的教材,怕漏知识点是怕不完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举一反三地应对考试。所以教师担心的不应该是教不完教材,而应该是通过教学,学生是否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是否懂得用什么方式去思考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不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取舍,不要为了实现“探究”的目标,勉为其难。毕竟高中不同于大学,专门化的深入的研究并不适合大部分学生。在某个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即可。如果不顾学生语文基础的实际,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只顾赶进度,以教完教材为目的,又或者好高骛远,只会成倍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其次,研读教材,用好教参。研读教材首先要有整体意识,要通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如可以由 “前言” “单元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 得到对单元的深入认识,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具体为,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参”即是教师教学用书,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通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仔细读它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中明确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探究的启发。但是教参的资料太多,教师在使用教参上的资料时,必须要进行筛选和整合,将相似的观点归类,将精华之处凸显出来加以吸收。例如第一课《湘夫人》后的“有关资料”,介绍《九歌》及其散文的资料足有六页纸,上万字,匆忙备课的老师不一定有耐心看它。这时采用快速阅读和跳读的方式,你会发现《〈湘夫人〉简析》后半部分关于课文的赏析是值得细读的,它也许能启示你引导学生做相关的探究, 另外教参上的资料多半是摘自专业的学术研究书刊,其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学术研究者,所以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并且有些表述是云里雾里的。对此教师就要将其重新措辞加以呈现,使之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使学生好读易记。 
  最后,因材施教,自主合作。就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学习任务的差异,课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选修课学生有所“选”,才能有所修,否则这个学习就没有什么特性了。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相结合。这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选择。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文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主权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多样化了,主动性起来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总之,一个学期选修课的教学,我感受着自己变换着角度与同学们一起走进文学作品里去的那种幸福或忧郁,更体会到同学们因为语文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带来的喜悦。高中课改后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认同与传授,而是一次次审美体验与情感美熏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