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考试培训网:败落的制陶迷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7:03

   

 到现在为止,我仍不能确定这个名叫小塔则村庄的具体方位,虽然我是在一位当地向导指引下,沿着凸凹不平的山路亲自开车去的,事后,我搜遍了许多网络,也没有查到这个村庄的准确地图。只知道它属山西省西北的临县招贤镇,西临黄河,据闻名遐迩的碛口古镇东15公里,曾经有着“黄土第一陶村”的美称。
  小塔则村处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相传在隋朝年间这一带发现了大量的陶土矿,加上山沟里还算充足的水源,具备了烧制陶器的条件,于是从元代时就已有生产陶瓷的记载。(图文/朱垣)
 

 

小塔则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黑釉粗陶缸或当地人称的“瓮”。原来小塔则村村民祖祖辈辈都在做瓷,是家家有瓷窑,户户都做瓷活。从黑陶大盆、大瓮,小到面盆、油瓶。当时的黑陶大盆、大瓮需求量很大,所以生意很好,所以,当年这一带热闹非凡。

· 小塔则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黑釉粗陶缸或当地人称的“瓮”。原来小塔则村村民祖祖辈辈都在做瓷,是家家有瓷窑,户户都做瓷活。从黑陶大盆、大瓮,小到面盆、油瓶。当时的黑陶大盆、大瓮需求量很大,所以生意很好,所以,当年这一带热闹非凡。白天从沟口到沟里面全是来这里拉瓷器的骆驼和骡马车,这条窄小的沟里最多时有过五十几座瓷窑,上百人在干活。明、清和民国年间,碛口水旱码头的繁荣带动了小塔则村的陶器市场,一批批陶器从小塔则村运送到碛口码头,然后通过水运将陶器运输到陕、甘、宁、蒙等地销售。当时的碛口镇上有多家专营招贤陶瓷的商铺。据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生产出了雨点釉,又名“油滴釉”,是我国传统名釉之一,其釉面漆黑油亮,不规则地散布着小星点,产品还远销至日本。

   

用废瓮建成的山坡围栏.

小塔则陶窑生产历史上都是家族式经营,经过悠久的陶器生产历史,小塔则村住宅与陶窑紧密结合,陶窑陶缸等制品它们或者位于住宅侧旁,或者利用山坡地势设于住宅下方或上方,陶缸等制品或半成品则更是遍布上峦。随着漫长制陶历史的岁月积累,小塔则村的窑院建筑常常利用残次陶制品作材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如一些外墙通常用高度1米多的大缸排列而成,这些缸大多数是烧制不成功的残次品或卖不出去的积压货。在村里四处走走,你会发现你仿怫置身于一个个瓷瓮的迷宫里,无论是从切墙到切房,还是大门、大烟囱、门脸,再到村民家里放粮放面的粮仓、院子外的桌椅、烟囱等等,陶制品簇拥的窑院,反映了小塔则村陶窑的生产历史背景,成为少有的历史生产生活印迹。

 

 

曾经的制陶人家院落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逐步变迁,以及传统的落后经营方式,小塔则村生产的传统陶缸制品,市场已越来越狭小,现在小塔则村保存的老陶窑大部分或停产或破败,许多村民也再不从事制陶生产了,过去那种大规模的制陶场景,再也没有了,村里的后生也大都出去闯荡了,留下的以上岁数的人居多,这个堆积着许多废弃陶制品的村庄,没落而孤寂。喧嚣的制陶声音归于沉寂;烟火弥漫的瓷窑湮没于杂草丛生的山坡,数千年的时光仿佛断裂了,破碎的陶品犹如历史的遗迹,偶尔才跌落在我们的回忆之中。
  现在的小塔则村,像一种传统生活谢幕后的舞台;犹如一段民族手工业变迁后留下来的轨迹;他既像一位面容越来越模糊的老者;也如一曲令人哼唱但又找不着调的老民谣。

 

这个堆积着许多废弃陶制品的村庄,没落而孤寂。

 

曾经的制陶山沟。过去那种大规模的制陶场景,再也没有了

 

陶窑废弃制品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