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尚红酒 商城 金六福:1.端正自己,正己则能正人,己不正,如何正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31:44

1.端正自己,正己则能正人,己不正,如何正人?

【原文】制断五刑1,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2之、饰3之,必严其令,而民则4之,曰政。如四时之不忒5,如星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6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7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绝其欲,毋使民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8;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9,必循其理。致10刑,其民庸11心以蔽12;致政,其民服信以听;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罪人当名曰刑。出令当时曰政。当故不改曰法。爱民无私曰德。会民所聚曰道。

立常行政,能服信乎?中和慎敬,能日新乎?正衡一静,能守慎乎?废私立公,能举人乎?临13政官14民,能后其身乎?能服信,此谓正纪。能日新,此谓行理。守慎正名,伪诈自止。举人无私,臣15德咸16道。能后其身,上佐天子。

【译文】制定判断五种刑罚,要各与罪名相当,使犯罪的人不怨恨,善良的人不惊恐,这叫做刑。端正之,服从之,承受之,整饬之,必然要严格执行命令,而民众就会效法之,这就叫做政。就像四季不会有差错,就像星辰不会发生变化,就像夜晚就像白昼,就像阴像阳,就像日月那样明亮,这就叫做法。爱护之,生育之,养活之,成就之,利民而不表现出恩德,天下人都来亲附,这就叫做德。无恩德无怨仇,无喜好无厌恶,万物终归于一,阴阳同样法度,这就叫做道。刑罚要善于决断,政事要发出命令,法律要遏制,恩德要养育,道路要辨明。刑罚要善于决断,不要失去民众性命;只是让他们断绝贪欲,不要使民众走邪路;遏制是为了断绝他们的非分之想,不要使民众有侥幸心理;养育是为了教化他们的恶习,必从自身开始;辨明道路是为了他们能察觉自己的禀性,必然要遵循道路的原理。控制刑罚,民众就会用心庇护;控制政事,民众就会服从诚信听从;控制恩德,民众就会和谐平安宁静;控制道路,民众就会付出而不争夺。判罪与罪名相当就称之为刑罚。发出命令与季节相当就称之为政事。合乎已有的规定而不改变就称之为法。爱民而无私心就称之为德。会合民众所聚集的就称之为道。

树立常规行使政事,能使民众信服吗?心中平和慎重敬肃,能日日更新吗?端正平衡专一守静,能坚持谨慎吗?废除私心树立公心,能推举人材吗?治理政事管理民众,能先人后己吗?能使民众信服,这就称之为纲纪端正。能日日更新,这就称之为按理行事。坚持谨慎端正名份,虚伪奸诈自然禁止。推举人材无私心,民众就会臣服并共同称颂。能先人后己,就可以辅佐天子了。

【说明】本篇《正》,即言端正自己,正己则能正人,己不正,如何正人?端正自己,就是要判断五种刑罚,就要严格执行命令,就要利民而不表现出恩德。就要无恩德无怨仇,无喜好无厌恶。法律是遏制人们行为的,是为了使人们断绝贪欲。恩德是养育人们的,养育人们则是为了使他们改变恶习。辨明道路是为了使人们能察觉自己的禀性。所以,刑罚要控制,政事要控制,恩德要控制,道路要控制。端正了自己才能当官,才能辅佐天子、君王,才能管理人民。这是三千年前的人物,想想如今当官的,有几个能这样?

——————————————————

【注释】1.五刑:指墨、劓、刵、剕、宫等五种刑罚。《书·吕刑》:“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2.胜:(shèng剩)《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管子·侈靡》:“未胜其本,亡流而下不平。”《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尔雅》:“胜,克也。”《韩非子·二柄》:“妄举,则事沮不胜。”《说文》:“胜,任也。”这里用为承受之意。

3.饰:(shì士)通“饬”。《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管子·权修》:“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荀子·荣辱》:“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韩非子·说难》:“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贾谊《过秦论》:“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这里用为整饬、整治之意。

4.则:(zé责)《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孔传:“皆法壤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鲁颂·泮水》:“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管子·法禁》:“则生之养,私不死。”《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礼记·中庸》:“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史记·夏本纪》:“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这里用为仿效、效法之意。

5.忒:(tè特)《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大雅·抑》:“昊天不忒。”《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管子·弟子职》:“执箕膺揲,厥中有帚。”《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易·豫·彖》:“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韩非子·主道》:“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说文》:“忒,更也。”《广雅·释诂四》:“忒,差也。”这里用为差误、差错之意。

6.崇:(chóng虫)通“终”。《书·盘庚中》:“高后丕乃崇降罪疾。”《书·酒诰》:“矧曰其敢崇饮?”《诗·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荀子·赋》:“周流四海,曾不崇日。”《三国志·凉茂传》:“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这里用为终、尽之意。

7.弊:(bì毕)《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管子·揆度》:“贾人出其财物,国弊之少分廪于贾人。”《史记·范蔡传》:“弊御于诸侯。”《集韵·祭韵》:“弊,断也。”这里用为断决、判决、决定之意。

8.幸:(xìng杏)通“倖”。《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荀子·王制》:“朝无幸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这里用为侥幸之意。

9.生:(shēng升)通“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诗·大雅·緜》:“文王蹶厥生。”《周礼·地官·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管子·法禁》:“则生之养,私不死。”这里用为资质、禀赋之意。

10.致:(zhì志)《管子·君臣下》:“民用,则天下可致也。”《易·困·象》:“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孙子·虚实》:“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荀子·尧问》:“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11.庸:(yong雍)《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

12.蔽:(bì币)《书·汤诰》:“尔有善,朕弗敢蔽。”《周礼·巾车》:“蒲蔽。”《管子·牧民》:“毋蔽汝恶,毋异汝度。”《管子·乘马》:“其蔽五。”《韩非子·存韩》:“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入则为席荐。”《韩非子·内储说上》:“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说文》:“蔽,蔽蔽小草也。”《广雅》:“蔽,障也,隐也。”这里用为庇护之意。

13.临:(lín林)《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14.官:(guān关)通“管”。《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管子·幼官》:“攻之以官,发之以力。”《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荀子·君道》:“大夫擅官,士保职。”《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15.臣:(chén尘)《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管子·法法》:“富人贫人使人相畜也,贵人贱人使人相臣也。”《老子·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战国策·秦策》:“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这里作为动词使用,为臣服、归顺之意。

16.咸:(xián闲)《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大雅·崧高》:“徒御啴啴,周邦咸喜。”《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