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痴汉 漫画:纪念垮掉的一代教父杰克-凯鲁亚克逝世三十五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51:0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由青年人组成。“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形成了独有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的正统文化发动冲击。垮掉派文人多数来自东部,1950年J.凯鲁亚克与W.巴勒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和《吸毒者》。受其启发,霍尔姆斯在小说《走吧》中专门体现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并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同伙。1956年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出版,轰动全国。1957年,凯鲁亚克的流浪生活纪实小说 《在路上》出版,使大批苦闷青年为之神往,奉为生活教科书。该流派人物诺曼·梅勒用存在主义观念解释其人生哲学,强调通过感官欲望的满足来把握自己。斯奈德等人则借用东方禅宗,以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在艺术上,他们“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凯鲁阿克发明“自发式散文写作法”,奥尔逊宣扬“放射诗论”,大量的垮掉诗歌具有大众化自由抒情特征,广为流行。在美国文学史上,垮掉派文学虽然昙花一现,却反映出一代青年反抗资本主义物化趋势和创新实验,其中有些作品试图继承和发扬马克·吐温、惠特曼的诗文传统,寻求人性复归自然,语言贴近生活。 ((H^2KJn  
"垮掉的一代"人亡曲尽 ~ksi5eLtCsHz  
PQy4{0 _  
  纽约曼哈顿地区有个格林尼治村。那里没有这个城市常见的摩天大厦,只有一些老式低层楼房。在这些有点古色古香的楼房里,居住着形形色色的作家和艺术家。在美国文坛上名噪一时的"垮掉的一代"诗人和作家大多居住在这里或附近街区。三年前,我曾去那里,希冀采访他们之中一些人,但因地址欠详,未能如愿。今年4月初,我再度访问美国,事先打听到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的确切住址。4月6日,我飞抵洛杉矶,随手翻阅当天的报纸,不由一惊:金斯堡已于前一天因肝癌去世。时隔不到四个月,我在电脑上调阅外电,不由又是一惊:这个流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巴罗斯于8月2日因心脏病发作而亡。而早在1969年10月,这个流派的另一位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因酗酒中毒而死。这样,"垮掉的一代"作家群的三根台柱均告崩摧,这一文学流派从此烟消云散,成为一个只能供人们研究的历史现象。 ;Y 00TGU  
GZEc l'h*  
T.}1/S"m  
文学的畸形儿 PRx8I .  
.CL[_;}  
  "垮掉的一代"发轫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祸仍象梦魇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同时,由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峙,热战甫停"冷战"又开始。美国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弄得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这种情况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作为反传统主流文化现象的"垮掉的一代"的出现。 FtpK)9/4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首倡者是一批青年学生。他们或正在大学学习,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身着奇装异服,不修边幅;他们放浪形骸,乱搞两性关系,甚至同性恋;他们寻求刺激,酗酒吸毒,终日沉湎在幻境之中。这样做,他们还觉得不足以宣泄心中的积愤,就以嚎叫当歌,以涂鸦为画,以记述自己怪诞经历的文字充作小说。这伙文学青年的代表人物最初是巴罗斯。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结识了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凯鲁亚克、金斯堡、路西安房ǘ⒛岫卡萨迪等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鼓吹性解放和"开放的人生",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随意挥洒个人的胸臆。他们提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社会正统及社会禁忌的挑战与反映。 ( Z619w  
  1956年,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旧金山出版。翌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再过两年,巴罗斯的小说《赤裸的午餐》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震动了美国文坛。人们或许是考虑到他们的诗作特有的跳动(英文字beat)节奏,或许是综观其作品"颓废"(英文字beat也有这种含义)的思想倾向,就以"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来称呼这一新出现的作家群落。 V\>K]mwD  
lNz7u:U3  
vleS2-]|  
文学怪杰金斯堡 C ;;Sih5  
/sUYU (3  
  从成就和影响来说,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翘楚。金斯堡1926年6月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路易斯当中学英文老师,崇尚传统文化,时而写点诗。母亲诺姆.列维是俄国移民,信奉马克思主义,患有歇斯底里症。父母对儿子后来激进思想的产生和对文学的爱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1943年,金斯堡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初学经济学,意在将来"为劳工运动说句话"。但他对诗歌兴趣更浓,不久即改学文学。父亲得悉,担心他走向斜门歪道,警告他决不要写任何"有实验倾向"的诗歌。可是,他自有主张,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他很快结识了高年级同学凯鲁亚克和从哈佛来的巴罗斯。他们意气相投,又都是同性恋者,就在格林尼治村合租一套公寓同居,整天谈论新的文学创作问题。他后来回忆说:"自从结识凯鲁亚克和巴罗斯之后,我才认识到,我以前只是用一个空脑壳在讲话,没有想自己所应想,写自己思之所得。"1945年,他因受卡尔的一桩杀人案的牵连被迫退学,先后当过电焊工、厨工、搬运工、船工,广泛接触下层社会。1947年春,他重返哥伦比亚大学,着手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小说。他父亲看到小说的部分章节后非常生气,认为主人公干的那些事情太缺德。金斯堡则认为,整个美国社会都腐化堕落,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掩饰。1948年,他大学毕业,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就到处打零工。他因撞车坐过牢,因言行异常接受过精神治疗。无论在何种艰难、窘迫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诗艺的探索和诗歌的写作。 P9GN}GN%v  
  1955年,金斯堡辞去在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离开正统学院派势力较大的东部地区,前往西海岸"呼吸更自由的空气"。他在旧金山结识了一些有相似思想倾向的文学青年。他们在一起酗酒吸毒,并由此找到"新的诗的灵感"。他的一首有13个打字页的诗作在一次聚会上朗诵后,由意大利裔诗人劳伦斯.弗林格蒂办的城市之光书店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这首题为《嚎叫》的诗一开始这样写道: ?~l6K(*2  
  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饿着肚子歇斯底里 赤身裸体,黎明时分拖着脚步走过黑人街巷寻找一针来劲的麻醉剂,头脑天使一般的嬉皮士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繁星般的发电机发生古老的天堂式的关系...... /'Ass(=6  
  这首诗以松散的形式、毫无藻饰的粗卑语言,对美国社会视为圣洁的一切进行了无情的讥讽与揭露。它一出版就在美国文坛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斥之为"淫秽之作",甚至就此告到司法当局。旧金山警方和海关将这部作品扣留。出版商弗林格蒂受到传讯。但是,一些开明的评论家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嚎叫》是"对社会的一种严厉批评,具有拯救社会的价值"。一年后,法院将此案撤销,宣布弗林格蒂无罪。这样,这场在美国轰动一时的文案,不但使名不见经传的金斯堡立时名闻遐迩,也使他及其朋友们的同类作品出版合法化。这不啻正式宣告了"垮掉的一代"作家堂而皇之地登上美国文坛。 Ar%%}Gx /  
  《嚎叫》一诗后来被一些评论家称为"美国新崛起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印行近40万册,风靡美国和西欧。金斯堡深受鼓舞,诗兴一发而不可收。1961年,他发表长诗《祈祷》。据说,这首献给母亲的挽诗是他在注射吗啡陷入幻境时所作。他在诗中追忆自己的童年、描述母亲的病痛、申说家庭的无奈,隐含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罪恶行径的谴责。这首诗以意识流手法写成,想象丰富奇诡,被称为金斯堡的"最优秀诗作"。从此,他跳出自我,扩大活动范围,诗界进一步开阔。他到美国和世界各地漫游,并到处朗诵自己的作品。有时,为表示自己的率真,他在成千上万人的集会上赤身裸体进行朗诵。他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和反对越南战争的大游行,成为美国群众运动中一名活跃人物。同时,他信佛参禅,耽于幻觉沉思,鼓吹性解放,宣扬同性恋。他说,他"把自己的这一切经历、一切信仰、一切失望、一切激忿都倾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了"。他先后出版有诗集《现实三明治》(1967)、《星球消息》(1968)、《飞机上的梦》(1968)。1973年出版的诗集《美国的堕落》中,有不少反对美国侵越战争的诗作。次年,这本书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他本人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通过这些作品,金斯堡进一步奠定了他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地位,受到美国和国际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S{Kiy#ltWc  
b[sx_b  
p?{Xu4(  
"垮"透了的凯鲁亚克 nii A7Ux  
!lREaSM  
  受到文艺界广泛关注的另一位"垮掉的一代"作家是凯鲁亚克。他于1922年3月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一个印刷商家庭。父亲破产后长期患病,哥哥夭折,母亲被迫到一家鞋厂干活以养家糊口。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创伤。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1939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文学。但是,他厌倦那里的学院式教学,未毕业就离校而去。他当加油员、体育记者,模仿爱尔兰意识流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写小说。不久,他到一艘商船上当厨工,后又报名参加美国海军。为时不长,他因不遵守军纪被开除。他因患精神病三次住进医院。1944年春,他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久就同卡萨迪一道横穿美国去浪游。他阅历增加,创作激情勃发。1950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小镇与小城》,但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XpIklL7  
  此后,他多次在美国和墨西哥漫游,一路上吸毒、酗酒、偷窃、嫖娼、赌博、大搞同性恋。1951年,他将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与同行者的谈话用打字机胡乱打在一个长达250尺的纸卷上,一行挨一行,没有留空格,也几乎没有打标点符号。他认为,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地"写下来,才能反映事物的真面貌。而任何修改都是伪装,都是真诚的丧失。金斯堡后来称赞他说,这是用新颖形式记录真实思想的新尝试。凯鲁亚克仅用了三周时间即把他这部新作写完,作为小说送到海盗出版社。书稿被压了6年,最后经编辑大加斧削,加上标点,于1957年秋天以《在路上》为题出版。作品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后美国一部分青年人不满现实、精神苦闷的心态,同金斯堡的《嚎叫》一样,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经典。评论界起初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它没有情节,不讲究结构,显得杂乱无章,根本不是什么小说,只不过是一篇胡乱涂抹的旅行记录。但也有人把它捧得很高,认为作者堪称"新体小说的圣手",作品"信手写来,浑然天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大胆创新的成果"。 G[B=>Cy  
  褒也好,贬也罢,凯鲁亚克反正从此一举成名。他备受鼓舞,一连又写了17部小说。其中,《达摩游民》(1958)是他在失意的年月潜心研究佛学后写成,描写主人公追求禅宗境界,到美国西北部深山老林寻找"达摩"法理的经过。《地下人》(1958)是又一部描写"垮掉"青年流浪生活的作品。《在巴黎悟道》(1966)则记叙主人公在巴黎参禅悟道的逸闻趣事。所有这些作品都带有自传成份,内容和风格大同小异。这一切说明,写完《在路上》之后,凯鲁亚克就逐渐文思枯竭。但他一直自视甚高,同评论界的普遍看法形成较大反差。因此,他感到抑郁愤懑,1969年因酗酒而死。 8& ;UO{  
f"B3,6m  
~ {?_p@&n  
"垮掉"文学教父巴罗斯 ,368d9,rDz  
Y}@&h!  
  "垮掉的一代"作家中,资格最老、活得时间最长的当属巴罗斯。他于1914年出生在圣路易斯市一个园艺之家。父亲种植花卉,母亲爱好戏剧,并出版有三本花卉种植学著作。巴罗斯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法朗士、纪德、波德莱尔的作品。1936年,他在哈佛大学获英语博士学位,后来一度研究人种和人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无心从事研究工作,投笔从戎。不久,他因为心理素质不佳被迫离开军队。他来到芝加哥,当起酒吧侍者、私人侦探,浪迹社会底层,有时与盗贼为伍。1943年,他移居纽约,同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结识,倡导"实验性"文学,成为他们思想和创作上的启蒙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1946年,他带着情妇琼.沃尔莫移居得克萨斯州,在那儿置地开办农场。他认为,战争已使合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消失。因此,他不但吸食而且公开种植毒品。1949年,他受到当地警方的警告,不得不移居墨西哥。1951年的一天,一向喜欢摆弄枪支的巴罗斯吸毒后沉湎于幻境,开枪误将沃尔莫打死。他因此受到指控和审讯,被宣布为"行为邪恶的外国人"。他后来在自传《文学歹徒》中回忆说,这一事件是"我人生的转折,它促使我踏下心来认真开始文学创作"。 <i  1953年,巴罗斯根据自己的吸毒经历写出"垮掉"风格的小说《瘾君子》,开始引起美国文学界的注意。此后,他先是到摩洛哥的丹吉尔一家男妓馆隐居,不久又跑到南美洲几个国家搜寻毒品。1955年,他重返丹吉尔,租住一间民房,一年不洗澡,不换衣服,潜下心来写小说。他边写边扔,边扔边写。4年之后,他将一箱子乱糟糟的手稿交给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作品原题《赤裸的情欲》(Naked Lust)。金斯堡阅读原稿时,因字迹太潦草,误读为《赤裸的午餐》(Naked Lunch)。他俩都认为这个题目"更惬意",就定下来了。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也是作者漫游、吸毒、性爱、同性恋等经历,内中充满肉体虐待的描写、猥亵不堪的细节、卑俗下流的语言。有的批评家将它斥为"一堆不知所云的垃圾","一片精神病态的呓语"。波士顿等城市一度以"淫猥"为名禁止这本书出版和发售。但是,另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以幽默的形式抨击社会的伪善,探寻人们心灵荒唐的一面","富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是一部古怪的天才之作"。这样,争论了近两年时间,这本小说才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随后被译成16种文字出版发行。 lNNv|YiL  
  巴罗斯从此名声大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通俗期刊和廉价小报纷纷向他约稿。他顺势推舟,"毫无计划、毫无准备地进行创作","优哉游哉,信笔所之,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他有时还采用所谓"剪接法",即一边写,一边将手头的报纸、期刊、书籍上的大段文字剪下来,打乱顺序,重新拼接,胡乱塞到自己的作品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搅乱个人、社会、政治之间的界限,才能表现事物的真"。1964年出版的小说《新星快车》描写银河内各个派别为控制地球和宇宙而争斗,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是"一大堆怪诞联想的堆积"。后来出版的小说《柔软机器》(1966)、《爆炸的火车票》(1967)等,采用现实与梦幻相混合的手法,表现作者对社会厌恶情绪,脉络也相当混乱。巴罗斯这时说,他已写尽胸中的一切,江郎才尽。 ?M$.+V{a  
FK6[>(QO  
m%rd0=}57  
"垮掉的一代"的余韵 c~6>1w7SZ4  
|].pDwgt  
  作为一个流派,"垮掉的一代"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短暂而奇特的文学现象。它滥觞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兴盛于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前后只不过三十多年时间。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生活情况的变化,凯鲁亚克的逝世,巴罗斯移居伦敦,"垮掉的一代"渐趋衰微。1981年,巴罗斯返回美国,又写了小说《死路之地》(1984)、《西域》(1987)、《机会渺茫》(1991),但采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手法,因为这时他已觉得"垮掉"手法不时兴了。他同金斯堡在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到演艺界,同美国一些流行乐师和歌手合作,创作了不少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通俗歌曲,推动了整个流行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巴罗斯晚年还演过电影,作画出售,显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0,r}o  
  "垮掉的一代"被文学史家称为"以扭曲的心理反映扭曲的世界而产生的扭曲的文学现象"。这个群落的作家们对美国社会不满,就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但因缺乏正面的理想,他们的不满只能是一任自己的感情毫无节制地宣泄,他们的抗争只不过是个人的一些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行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中含有大量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但他们的作品大胆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面,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的。他们在艺术上敢于冲破一切传统的羁绊,大胆创新,对后人还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他们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作家,在美国文坛上还是留下了一定影响的。1995年,金斯堡的最后一本诗集《世界的迎迓》获得普利策诗歌奖。1996年,他终生创作的结集《诗选,1947-1995》出版,受到书评界的好评。 ot @|!V  
  据报道,金斯堡始终不忘记他的读者,直到逝世前三天还在写诗,并一口气写了10首。其中,有一首题名《名声与死亡》,成为他不平凡一生创作的绝唱。得悉他的死讯,许多读者前往曼哈顿吊唁。在那里的一个寺院,住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焚香鸣钟,按佛教仪规为他举行了葬礼。巴罗斯也没有忘记他的读者。去世前一天,他写下毕生最后几行诗: b6W2^tr-  
ktI/3Mb@  
    爱?什么是爱?纯天然的止痛剂。 cbeLu'DWB.  
    世间有什么?爱。 BLN^7:A x(El  
  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城举行的葬礼上,他终生的莫逆之交威廉.西尔弗伯格将这几行诗散发给250多位悼念者。他慨叹说,"巴罗斯逝世后,美国再也没有几个称得上’伟大’的作家了。"悼念者闻此无不鼓掌表示赞同。他的话当然带有不少感情成份,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对巴罗斯及其为先导的"垮掉的一代"的追怀。   ^Y<|F!0  
3VuW#m#j  
*J$=.fF1  
ccKN$=gd  
世间再无这一代 Kk(9O06j  
Z-8Yd6 4  
cZH-"  
  纽约曼哈顿地区的格林尼治村,那里没有这个城市常见的摩天大厦,只有一些老式低层楼房。在这些有点古色古香的楼房里,居住着形形色色的作家和艺术家。在美国文坛上名噪一时的"垮掉的一代"诗人和作家大多居住在这里或附近街区。几年前,我曾去那里,希冀采访他们之中一些人,但因地址欠详,未能如愿。1997年4月初,我再度访问美国,事先打听到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的确切住址。4月6日,我飞抵洛杉矶,随手翻阅当天的报纸,不由一惊:金斯堡已于前一天因肝癌去世。时隔不到四个月,我在电脑上调阅外电,不由又是一惊:这个流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伯罗斯于8月2日因心脏病发作而亡。而早在1969年10月,这个流派的另一位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因酗酒中毒而死。这样,"垮掉的一代"作家群的三根台柱均告崩摧,这一文学流派从此烟消云散,成为一个只能供人们研究的历史现象。 GM  "垮掉的一代"发轫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祸仍象梦魇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同时,由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峙,热战甫停"冷战"又开始。美国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弄得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这种情况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作为反传统主流文化现象的"垮掉的一代"的出现。 B;R.#^@/  
  "垮掉的一代"文学的首倡者是一批青年学生。他们或正在大学学习,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身着奇装异服,不修边幅;他们放浪形骸,性关系混乱,甚至同性恋;他们寻求刺激,酗酒吸毒,终日沉湎在幻境之中。这样做,他们还觉得不足以宣泄心中的积愤,就以嚎叫当歌,以涂鸦为画,以记述自己怪诞经历的文字充作小说。这伙文学青年的代表人物最初是伯罗斯。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结识了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凯鲁亚克、金斯堡、路西安、卡萨迪等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鼓吹性解放和"开放的人生",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随意挥洒个人的胸臆。他们提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社会正统及社会禁忌的挑战与反映。 6'kS_Zu{<  
  1956年,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旧金山出版。翌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再过两年,伯罗斯的小说《裸体午餐》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震动了美国文坛。人们或许是考虑到他们的诗作特有的跳动(英文字beat)节奏,或许是综观其作品"颓废"(英文字beat也有这种含义)的思想倾向,就以"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来称呼这一新出现的作家群落。 28/A  DZ  
  作为一个流派,"垮掉的一代"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短暂而奇特的文学现象。它滥觞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兴盛于50年代中到70年代末,前后只不过三十多年时间。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生活情况的变化,凯鲁亚克的逝世,伯罗斯移居伦敦,"垮掉的一代"渐趋衰微。1981年,伯罗斯返回美国,又写了小说《死路之地》(1984)、《西域》(1987)、《机会渺茫》(1991),但采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手法,因为这时他已觉得"垮掉"手法不时兴了。他同金斯堡在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到演艺界,同美国一些流行乐师和歌手合作,创作了一些歌曲。伯罗斯晚年还演过电影,作画出售。 hq:&wN 7Q  
  "垮掉的一代"被文学史家称为"以扭曲的心理反映扭曲的世界而产生的扭曲的文学现象"。这个群落的作家们对美国社会不满,就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他们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作家,在美国文坛上还是留下了一定的影响。1995年,金斯堡的最后一本诗集《世界的迎迓》获得普利策诗歌奖。1996年,他终生创作的结集《诗选,1947-1995》出版,受到书评界的好评。 UPc  金斯堡直到逝世前三天还在写诗,并一口气写了10首。其中,有一首题名《名声与死亡》,成为他不平凡一生创作的绝唱。得悉他的死讯,许多读者前往曼哈顿吊唁。在那里的一个寺院,住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焚香鸣钟,按佛教仪规为他举行了葬礼。伯罗斯去世前一天,他写下毕生最后几行诗: ,h{A^[yl  
' zEI;v  
   爱?什么是爱?纯天然的止痛剂。 T;diNfgg  
   世间有什么?爱。 Fhv2V,nZ<  
9D 0dg(  
  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城举行的葬礼上,他终生的莫逆之交威廉·西尔弗伯格将这几行诗散发给250多位悼念者。他慨叹说,"伯罗斯逝世后,美国再也没有几个称得上’伟大’的作家了。"悼念者闻此无不鼓掌表示赞同。他的话当然带有不少感情成份,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对伯罗斯及其为先导的"垮掉的一代"的追怀。 R#n%cXc|  
'~ 4pl0TWc  
8ZcU[8r  
9p@C4oen  
金斯堡:对着时代嚎叫 "PH6e bm  
]lS@}W\  
99OD= pxQ  
  从成就和影响来说,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翘楚。金斯堡1926年6月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路易斯当中学英文老师,崇尚传统文化,时而写点诗。母亲诺姆·列维是俄国移民,信奉马克思主义,患有歇斯底里症。父母对儿子后来激进思想的产生和对文学的爱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1943年,金斯堡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初学经济学,意在将来“为劳工运动说句话”。但他对诗歌兴趣更浓,不久即改学文学。父亲得悉,担心他走向斜门歪道,警告他决不要写任何“有实验倾向”的诗歌。可是,他自有主张,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他很快结识了高年级同学凯鲁亚克和从哈佛来的巴罗斯。他们意气相投,又都是同性恋者,就在格林尼治村合租一套公寓同居,整天谈论新的文学创作问题。他后来回忆说:“自从结识凯鲁亚克和巴罗斯之后,我才认识到,我以前只是用一个空脑壳在讲话,没有想自己所应想,写自己思之所得。”1945年,他因受卡尔的一桩杀人案的牵连被迫退学,先后当过电焊工、厨工、搬运工、船工,广泛接触下层社会。1947年春,他重返哥伦比亚大学,着手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小说。他父亲看到小说的部分章节后非常生气,认为主人公干的那些事情太缺德。金斯堡则认为,整个美国社会都腐化堕落,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掩饰。1948年,他大学毕业,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就到 处打零工。他因撞车坐过牢,因言行异常接受过精神治疗。无论在何种艰难、窘迫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诗艺的探索和诗歌的写作。 {hqAnZ@]vr  
  1955年,金斯堡辞去在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离开正统学院派势力较大的东部地区,前往西海岸“呼吸更自由的空气”。他在旧金山结识了一些有相似思想倾向的文学青年。他们在一起酗酒吸毒,并由此找到“新的诗的灵感”。他的一首有13个打字页的诗作在一次聚会上朗诵后,由意大利裔诗人劳伦斯·弗林格蒂办的城市之光书店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这首题为《嚎叫》的诗一开始这样写道: \ Aq;Q?  
  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饿着肚子歇斯底里赤身裸体,黎明时分拖着脚步走过黑人街巷寻找一针来劲的麻醉剂,头脑天使一般的嬉皮士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繁星般的发电机发生古老的天堂式的关系…… 3gfimD$_E  
  这首诗以松散的形式、毫无藻饰的粗卑语言,对美国社会视为圣洁的一切进行了无情的讥讽与揭露。它一出版就在美国文坛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斥之为“淫秽之作”,甚至就此告到司法当局。旧金山警方和海关将这部作品扣留。出版商弗林格蒂受到传讯。但是,一些开明的评论家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嚎叫》是“对社会的一种严厉批评,具有拯救社会的价值”。一年后,法院将此案撤销,宣布弗林格蒂无罪。这样,这场在美国轰动一时的文案,不但使名不见经传的金斯堡立时名闻遐迩,也使他及其朋友们的同类作品出版合法化。这不啻正式宣告了“垮掉的一代”作家堂而皇之地登上美国文坛。  5)+F(  
f\ "`7  
  《嚎叫》一诗后来被一些评论家称为“美国新崛起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印行近40万册,风靡美国和西欧。金斯堡深受鼓舞,诗兴一发而不可收。1961年,他发表长诗《祈祷》。据说,这首献给母亲的挽诗是他在注射吗啡陷入幻境时所作。他在诗中追忆自己的童年、描述母亲的病痛、申说家庭的无奈,隐含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罪恶行径的谴责。这首诗以意识流手法写成,想象丰富奇诡,被称为金斯堡的“最优秀诗作”。从此,他跳出自我,扩大活动范围,诗界进一步开阔。他到美国和世界各地漫游,并到处朗诵自己的作品。有时,为表示自己的率真,他在成千上万人的集会上赤身裸体进行朗诵。他积极参加民权运动和反对越南战争的大游行,成为美国群众运动中一名活跃人物。同时,他信佛参禅,耽于幻觉沉思,鼓吹性解放,宣扬同性恋。他说,他“把自己的这一切经历、一切信仰、一切失望、一切激忿都倾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了”。他先后出版有诗集《现实三明治》(1967)、《星球消息》(1968)、《飞机上的梦》(1968)。1973年出版的诗集《美国的堕落》中,有不少反对美国侵越战争的诗作。次年,这本书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他本人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通过这些作品,金斯堡进一步奠定了他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地位,受到美国和国际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  
rFXSO=P?Z  
/)1v9INLf#  N  
杰克·克鲁亚克:早夭在路上 pv$tTWk  
&,uC9$  
9H$g?';  
  杰克·克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洲劳厄尔镇一个工人家庭,法国-加拿大血统,所以在学英语前他说一种叫"joual"的法语方言。他是家中三个孩子的最小一个,九岁时他哥哥Gerard死于rheumatic fever,让他很伤心。他是个热情又严肃的孩子,爱他的妈妈Memere,和许多男孩子建立了珍贵的友谊。很小他就爱编故事,常听一个叫"阴影"的神秘色彩的广播节目,后来又喜欢上了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这影响了他一辈子,他所有的小说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N\6h(**wy  
  劳厄尔曾经作为新英格兰的纺织中心而兴盛过。但当克鲁亚克出生时,它已经萎缩变得很穷了。克鲁亚克的父亲是个印刷业者,在当地还有点名气。他也开始遇到资金困难。年轻的克鲁亚克希望通过获取橄榄球奖学金来上大学。他如愿以尝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因为在中学他是橄榄球明星,曾获取过不少辉煌的战绩。他父母也随他到了纽约,住在Ozone Park, Queens。 wG:$6  
  在哥大事情变糟了。克鲁亚克与他的教练发生了矛盾,因为后者不让他上场。他父亲的事业也完蛋了,成了个酒鬼。年轻的克鲁亚克很灰心很迷茫从哥大退学了。二战开始了,他参军但不能适应军队的生活。开始跑船,不在船上时与一帮人在纽约闲荡:哥大学生艾伦·金斯堡和露西安·卡尔,住在市中心的年长一点的古怪而有学识的威廉·伯罗斯,和一个来自丹佛的快乐的路痞尼尔·卡萨迪。那时克鲁亚克已经开始在写一本小说,风格象托马斯·沃尔夫。小说讲他的疯狂的城市生活与他的传统的家庭观念的冲突带来的痛苦。他的朋友们喜欢它,金斯堡要他哥大的教授们帮忙找地方发表。这本成为克鲁亚克的第一部小说,是他唯一的一部传统的小说,《小镇与城市》。这虽然确认了他作家的身份,但没有给他多带来多少名气。 ,^+#M{Z  
  再一次发表作品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有段时间他一边写小说,一边和尼尔·卡萨迪一起横穿了几次美国。当他试图把这些旅行写下来时,开始尝试一种更自由的形式,这部分受卡萨迪书信的启发。Jazz乐也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喜欢JAZZ乐,喜欢它的随意性,在他的小说里到处有JAZZ场景的描写。这就象六十年代青年沉醉于摇滚乐一样。该怎样就是怎样,不做修饰,甚至不停下来想,后来他把这种方式称为"自发写作"。当他把《在路上》手稿,一长卷纸,交给他的编辑时,编辑并不象他一样感兴趣。 AFtCqq #[  
  五十年代头几年他写了一部又一部没能发表的小说,背着它们在北美大陆来回漫游。后来他跟金斯堡和卡萨迪到了伯克利和旧金山,在那儿他与年轻的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读一首他的诗?)成了好朋友。克鲁亚克跟着他习禅,好象还从中得到了启示。他也需要通过佛教来解他满腔的沮丧。 +QupM  
  他的落魄的同伙慢慢地开始引起大众的重视,被称做"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是他几年前和小说家约翰·霍姆兹聊天是"创造"的)。1955年举行了"第六画室诗歌朗诵会"后,金斯堡和斯奈德成了旧金山的地下知名人物。由于他们和他们的朋友们常常提起,克鲁亚克是他们中最有天分的,出版商开始对克鲁亚克背包里的手稿表示兴趣。《在路上》终于在1957年发表了。 [,\i[[<  
  突如其来的成功让克鲁亚克很不适应。多年的闷闷不乐,一下子成了大众明星,但他比人们期望的要老得多,伤感得多。评论家们嘲笑他的作品,认为垮掉派只是一种时髦,克鲁亚克觉得他的作品不是。他变得很忙,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里,给杂志写文章,还录了三盘专集。但他再不能象一个严肃的作家那样工作了。他养成了酗酒的习惯,这可能是为了与他在《在路上》中的疯狂形象保持一致。跟不久前的柯特·柯本一样,他在他的艺术里直露地表达了他的不快乐,但没人认真看待。 s9:%s*$u  
  他离开旧金山到长岛与他母亲一起住,以后再也没有离开他母亲。他还写一点东西,虽然常常酒醉,但心智还清楚。大部分时间他呆在屋子里,玩一种自创的游戏:用纸牌玩棒球。他喝廉价的葡萄酒,Tokay或者雷鸟,就跟酒鬼一样。他越来越信仰天主教,带点佛教味的天主教。虽然头四十年他一直没能与女人维持一种较长期的关系(他曾结婚两次,但都是几个月就结束了)。六十年代中期他又结婚了,与家乡劳厄尔的旧相识,Stella Sampas,(比他年长,跟母亲一样),为了当他妈妈年纪大后有人照应。他的身体喝酒喝坏了,1969年死在家中,47岁。虽然他是个"垮掉派",但政治上是很保守的。当五十年代的垮掉派让位与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时,他以反对嬉皮士的观点为乐趣。他支持越战。 CMKhS,,o  
ylT6h_z1[Y  
b e_C>v  
威廉·伯罗斯:无**主义者的一生 A@\qoS[  
^$8Vh =D  
L;nZ0)@@l  
  "垮掉的一代"作家中,资格最老、活得时间最长的当属威廉·伯罗斯。他于1914年出生在圣路易斯市一个园艺之家。父亲种植花卉,母亲爱好戏剧,并出版有三本花卉种植学著作。威廉·伯罗斯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法朗士、纪德、波德莱尔的作品。1936年,他在哈佛大学获英语博士学位,后来一度研究人种和人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无心从事研究工作,投笔从戎。不久,他因为心理素质不佳被迫离开军队。他来到芝加哥,当起酒吧侍者、私人侦探,浪迹社会底层,有时与盗贼为伍。 } =xI3;7  
  1943年,他移居纽约,同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结识,倡导"实验性"文学,成为他们思想和创作上的启蒙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1946年,他带着情妇琼?沃尔莫移居得克萨斯州,在那儿置地开办农场。他认为,战争已使合法与犯罪之间的界限消失。因此,他不但吸食而且公开种植毒品。1949年,他受到当地警方的警告,不得不移居墨西哥。1951年的一天,一向喜欢摆弄枪支的威廉·伯罗斯吸毒后沉湎于幻境,开枪误将沃尔莫打死。他因此受到指控和审讯,被宣布为"行为邪恶的外国人"。他后来在自传《文学歹徒》中回忆说,这一事件是"我人生的转折,它促使我踏下心来认真开始文学创作"。 ,uKs>T^  
  1953年,威廉·伯罗斯根据自己的吸毒经历写出"垮掉"风格的小说《瘾君子》,开始引起美国文学界的注意。此后,他先是到摩洛哥的丹吉尔一家男妓馆隐居,不久又跑到南美洲几个国家搜寻毒品。1955年,他重返丹吉尔,租住一间民房,一年不洗澡,不换衣服,潜下心来写小说。他边写边扔,边扔边写。4年之后,他将一箱子乱糟糟的手稿交给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作品原题《赤裸的情欲》(Naked Lust)。金斯堡阅读原稿时,因字迹太潦草,误读为《裸体午餐》(Naked Lunch)。他俩都认为这个题目"更惬意",就定下来了。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也是作者漫游、吸毒、性爱、同性恋等经历,内中充满肉体虐待的描写、猥亵不堪的细节、卑俗下流的语言。有的批评家将它斥为"一堆不知所云的垃圾","一片精神病态的呓语"。波士顿等城市一度以"淫猥"为名禁止这本书出版和发售。但是,另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以幽默的形式抨击社会的伪善,探寻人们心灵荒唐的一面","富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是一部古怪的天才之作"。这样,争论了近两年时间,这本小说才于1962年在美国出版,随后被译成16种文字出版发行。 DBLA%{05  
  威廉·伯罗斯从此名声大振。美国和西欧的一些通俗期刊和廉价小报纷纷向他约稿。他顺势推舟,"毫无计划、毫无准备地进行创作","优哉游哉,信笔所之,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他有时还采用所谓"剪接法",即一边写,一边将手头的报纸、期刊、书籍上的大段文字剪下来,打乱顺序,重新拼接,胡乱塞到自己的作品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搅乱个人、社会、政治之间的界限,才能表现事物的真"。1964年出版的小说《新星快车》描写银河内各个派别为控制地球和宇宙而争斗,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是"一大堆怪诞联想的堆积"。后来出版的小说《柔软机器》(1966)、《爆炸的火车票》(1967)等,采用现实与梦幻相混合的手法,表现作者对社会厌恶情绪,脉络也相当混乱。伯罗斯这时说,他已写尽胸中的一切,江郎才尽。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生活情况的变化,凯鲁亚克的逝世,伯罗斯移居伦敦,"垮掉的一代"渐趋衰微。1981年,伯罗斯返回美国,又写了小说《死路之地》(1984)、《西域》(1987)、《机会渺茫》(1991),但采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手法,因为这时他已觉得"垮掉"手法不时兴了。他同金斯堡在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到演艺界,同美国一些流行乐师和歌手合作,创作了一些歌曲。伯罗斯晚年还演过电影,作画出售。 xYT#!K1*  
T_(qN;_  
《垮掉的一代》之绝响 # q0Ub-  
'd|Q4RE+W  
2VoEQ  
e>])m3xvn  
我在人群中寻找艾伦 0)6i~MglY  
cuV8#: i  
T/Wm S?  
一 ]Jq k C4|  
  艾伦得意地对我说:“看,我这件西服五块钱,皮鞋三块,衬衣两块,领带一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 +GYI2  
  提起艾伦·金斯堡,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位美国的“垮掉一代”之父,自五十年代因朗诵他的长诗《嚎叫》一举成名,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英雄。他在六十到七十年代席卷美国的反越战抗议浪潮和左翼造反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这半个世纪的美国历史就会像一本缺页的书,难以卒读。 |0%4G k);  
  前车之鉴,艾伦不吸烟不喝酒,除了偶尔有个把男朋友,他过着近乎清教徒的生活。但他是个真正的工作狂。他最忙的时候雇了三个半秘书。他们忙得四脚朝天,给艾伦安排活动。艾伦反过来对我说:“我得拼命干,要不然谁来养活他们?”这纯粹是资本家的逻辑。艾伦告诉我,他是布鲁克林学院的终身教授,薪水不错,占他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版税和朗诵费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来自他的摄影作品。和他混得最久的秘书鲍勃跟我抱怨:“我是艾伦的脑子。他满世界应承,自己什么也记不住。最后都得我来收拾。” ?D~SHcBaN  
  从艾伦朗诵中,仍能看到他年轻时骄傲和野蛮的力量。他的诗是为了朗诵的,不是为了看的。有一次在新泽西的诗歌节上,艾伦和我一起朗诵。他读我的诗的英文翻译。他事先圈圈点点,改动词序。上了台,他就像疯狂的火车头吼叫着,向疯狂的听众奔去,把我孤单地抛在那里。以后我再也不敢请他帮我读诗了。 dE}b8|  去年他过了七十岁生日。他身体不好,有心脏病、糖尿病。医生劝他不要出门旅行。最近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常梦见那些死去的朋友,他们和他谈论死亡。他老了。我想起他的长诗《嚎叫》里的头一句:“我看见这一代精英被疯狂毁掉……” (E1>}  
mN'9|`>V>  
二 i{FC1tVeL_  
9c;lTl^4;  
  下午有人来电话,告诉我艾伦今天凌晨去世。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脑子一片空白。傍晚我给盖瑞.施耐德打了个电话。盖瑞的声音很平静。他告诉我最后几天艾伦在医院的情况。医生查出他得了肝癌,还有三五个月可活。艾伦最后在电话里对他说:“伙计,这意味着再见了。” ^$Io;*N4  
  我记得曾问过艾伦,他是否相信转世。他的回答含混,几乎是否定的。他信喇嘛教是受盖瑞的影响,东方宗教使他那狂暴的灵魂安静下来,像拆除了引信的炸弹。他家里挂着西藏喇嘛教的唐卡,有高师指点,每年都到密西根来参加禅习班。他和盖瑞不一样,信仰似乎不是通过内省获得的,而是外来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他的禅习班离我当时的住处不算远,他常从那儿打电话,约我过去玩,或溜出来看我。我叫他“野和尚”。 F+$@3[Q`N  
  在安那堡(Ann Arbor)有个喇嘛庙,住持是达赖喇嘛的表弟,艾伦的师傅。在喇嘛教里他是个自由派,比如重享乐,主张性开放,受到众多喇嘛的攻击。我想他的异端邪说很对艾伦的胃口。艾伦请我去听他讲道。这是我有生头一回。说是庙,其实只是普通的房间布置成的经堂,陈设简朴,地板上散放着一些垫子。艾伦是贵客,我又是艾伦的客人,于是我们被让到显要的位置,席地而坐。听众四五十,多是白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住持方头大耳,一脸福相。他先介绍了艾伦和我,然后开始讲道。那是一种东方的智慧,讲的都是为人之道,浅显易懂,毫不枯燥。艾伦正襟危坐,双目半闭。 S,tVOxs^  
  东方宗教有一种宽厚的力量,息事宁人。再说对像艾伦这样西方的造反者来说,只能借助基督教以外的精神力量才能向其传统挑战。而艾伦在东方又恰恰选择了一种边缘化的喇嘛教,把自己和一块粗犷而神秘,充满再生能力的土地与文化结合起来。  H 6JMN1#t$  
  艾伦的眼睛里有一种真正的疯狂。他眼球突起,且不在同一水平上。他用一只眼看你,用另一只眼想心事。他送我一本他的摄影集。在这些黑白照片里,你可以感到他两只眼睛的双重曝光。其中多是“垮掉一代”的伙伴们,大家勾肩搭背,神情涣散,即使笑也显得很疲倦。在艾伦试图固定那一瞬间的同时,焦点显得游移不定,像他另一只想心事的眼睛。声音沉寂,色彩褪尽,他让人体验到消失的力量,一种真正的悲哀。有一张是艾伦自拍的照片。他赤裸地盘腿坐着,面对浴室的镜子,相机搁在两腿中间。他秃顶两边的浓发翘起,目光如炬。这张照片摄于二十多年前。他想借此看清自己吗?或看清自己的消失? x[>_I1TJ  
  艾伦是我的摄影老师。1990年在汉城,他见我用傻瓜相机拍照,就嘲笑说:“傻瓜相机把人变成了傻瓜。”他建议我买一个他那样的手动的Olympus微型相机。他告诉我,这种相机轻便小巧,便于抓拍,而且一切都可以控制,你能获得你想获得的效果。但现在已不生产了,只能买到二手货。他警告说,千万不要用闪光灯,那会破坏空间感,把景物压成平面。最好用高感光度的胶片解决曝光不足的问题。第二年春天在纽约重逢,我真买到了一个那样的相机。艾伦问我在哪儿买的。这位二手货专家在手里把玩着,对新旧程度和价钱表示满意。接着他教我怎样利用光线,以及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夹紧双臂,屏住呼吸,就这样——卡达卡达,他给我拍了两张。 'sQO0611S  
  艾伦总是照顾那些穷困潦倒的“垮掉一代”的伙计们。据说他多年来一直接济诗人科尔索(Gregory Corso),买他的画,给他生活费。我在艾伦的公寓里见过科尔索。他到来之前,艾伦指着墙上几幅科尔索的画,一脸骄傲。科尔索很健硕,衣着随便,像纽约街头的建筑工人。我们坐在方桌前喝茶。艾伦找来我的诗集,科尔索突然请我读一首我的诗,这在诗人之间是个奇怪的要求。我挑了首短诗,读了,科尔索咕噜了几句,好像是赞叹。艾伦坐在我们之间,不吭声,像个证人。然后他请我们去一家意大利餐馆吃午饭。路上科尔索跟艾伦要钱买烟,艾伦父亲般半信半疑,跟着他一起去烟摊,似乎怕他买的不是香烟,而是毒品。 8B t-  
  艾伦极推崇科尔索的诗歌才能,建议我把它们翻成中文。他专门带我到书店,买了本科尔索的诗选《思想场》(Mindfield)送给我,并把他认为重要的作品一一标出。我与朋友合作译了几首,发表在杂志上。艾伦很兴奋,让我马上寄一本,由他转给科尔索。 s]% !  
  走在街上,艾伦常常会被认出来,有人就近在书店买本诗集,请他签名。他只要有时间,会几笔勾出有星星和蛇神陪衬的佛像,佛爷还会发出哈的一声,不知是祈祷,还是愤怒。艾伦对我说:“我签得太多了。有一天我死了,每个签名也就值两块钱吧?”两年前,艾伦以一百万美元的高价,把他全部手稿和来往信件卖给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成了一大新闻。艾伦告诉我,如果把他的每张纸片都算上,平均最多才值一块钱。再说这笔钱缴税后只剩六十万,他打算在附近买个大点儿的单元,把他的继母接过来。 3L]^x9Cu)  
  艾伦曾在安那堡搞过一次捐款朗诵会,四千张票一抢而空。这件事让我鼓起勇气跟艾伦商量,作为我们的顾问,他能不能也为我们一直入不敷出的杂志帮个忙。艾伦痛快地答应了,并建议除了施耐德,应再加上佛林盖第(Lawrence Ferlinghetti)和迈可勒(Michael McClure)。朗诵会订于去年十月初,那时“垮掉一代”的干将云集旧金山,举办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没想到艾伦病了,没有医生的许可不能出门。盖瑞转达了艾伦的歉意,并告诉我,医生认为他的病情非常严重,随时都会死去。 H.[&gm}p>  
  说来我和艾伦南辕北辙,性格相反,诗歌上志趣也不同。他有一次告诉我,他看不懂我这些年的诗。我也如此,除了他早年的诗外,我不知他在写什么。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让我佩服的是他对权力从不妥协和戏谑的态度,而后者恰恰缓和了前者的疲劳感。他给我看过刚刚解密的五十年前联邦调查局对他的监视报告。我想这五十年来,无论谁执政,权力中心都从没有把他从敌人的名单中抹掉。他就像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作战,这残局持续了五十年,而对峙本身就是胜利。 j  此刻,我端着杯酒,在纽约林肯中心的大厅游荡。我来参加美国笔会成立七十五周年的捐款晚宴。在客人名单上有艾伦,但他九天前死了。我感到那么孤独,不认识什么人,也不想认识什么人。我在人群中寻找艾伦。 q.QYn.CBZz  
ZL@DD(S-/  
J<*Mk  
他们走了,她还在 w&cyGd D5  
Z_~DTO2Qg  
  卡罗琳·卡萨迪现年75岁,隐居伦敦郊区的布莱克尼尔。20世纪40至60年代,命运将她和“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纠缠在一起。她是尼尔·卡萨迪的第二任妻子,是杰克·凯鲁亚克的情人,而杰克是尼尔最好的朋友,是“垮掉派”代表人物。卡罗琳可算是20世纪美国文坛“垮掉”传奇的最后见证,恐怕也是最有益的见证。 _-\{kJ  
  1947年初,杰克·凯鲁亚克25岁,正是浮躁的年纪。是他首先在纽约发现尼尔·卡萨迪,尼尔比他小四岁,是来自西部的流浪汉。卡萨迪偷汽车,旅行,读书,研究玄学,他勾引女人,对男人也不放过。  #p`7gFl  
  艾伦·金斯堡立刻就对他着了迷。凯鲁亚克对他的感情略有不同,但同样强烈。1947年,为了赶到科罗拉多与尼尔见面,他首次“在路上”,乘长途车和搭便车横穿美国。尼尔是他《在路上》和《科第的幻像》的主人公。他自此放弃古典文风,转入自发的写作。狂野的西部、冒险的漫游、调情和毒品使《在路上》大获成功,影响了几代少年作家。 ]qHO{b4k  
  1947年,卡罗琳22岁,在丹佛上大学。她出生在保守的南方,父亲是教师。一天她的朋友比尔·汤普森领来一个金发、塌鼻梁的年轻人,她从此就上了路。这时的尼尔·卡萨迪刚从纽约回来,向单纯的姑娘炫耀他的种种劣迹。“我呆呆地看着他,觉得神话化作肉身。我感到他的蓝眼睛从头到脚地打量我。尼尔总是斜睨地看人,每次他都是不发一言的走过我身边,递给我用打字机写的情诗,我感觉一种磁力让我窒息,让我身上发潮。”伴随着诗歌,激情诞生,他们共同生活了。不久,卡罗琳就发现尼尔其实已经娶了一个叫露安娜的小女孩。 X6 '&X  
  尽管尼尔答应尽快解决,但却等了几个月。他们的性生活也很糟。尼尔是糟糕的丈夫,在床上像“发狂的野兽”,卡罗琳痛得大叫,尼尔却认为她很快活。更有甚者,有一天夜里他竟邀请金斯堡来旁观他们的床戏。但尼尔仍然是无法抗拒的,是“唯一愿意为之完全付出自己的人。”尼尔的魅力,他的智慧和修养,还有他作为作家的才华仍然吸引着她。他可以不花一文钱而横穿美国,他可以轻而易举的赢得台球赌博,而且他还能随时引证康德和叔本华。在争吵中,他们有了孩子。尼尔是好父亲,但他乱花钱,找情妇,找男朋友,吸毒。最后,杰克·凯鲁亚克搬来跟他们一起住,两个男人一同外出听爵士,吸毒,留下卡罗琳洗盘子,照顾孩子,终日以泪洗面。后来,尼尔到铁路上去做扳道工(可怕的美国铁路),卡罗琳和凯鲁亚克才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凯鲁亚克向她谈起自己的生活,而卡罗琳也被他的细腻的感情打动,两人有了精神与肉体的结合。随后便是三人行的故事,三人共同外出游乐,讨论文学和玄学。此时的卡罗琳犹如“他们太阳系里的太阳”。但平衡终会打破,卡萨迪受不了嫉妒的折磨,生活无法继续。杰克·凯鲁亚克回到母亲身边。卡罗琳开始独立生活,抚养三个孩子,其中男孩杰克·艾伦·卡萨迪更是因他的名字集“垮掉一代”于一身了。离婚后,尼尔继续游荡,因贩毒入狱,后又投入嬉皮士运动,1968年死于吸毒过量,时年42岁。几个月后,杰克死于内出血,时年47岁。在死前杰克与卡罗琳一直保持通讯联系,起初是一些情信间及一些佛学,后来的信中则是良心的不安,犯罪感,愤怒和咒骂。   qW>J-,61/  
  卡罗琳只能远远地看着这位作家在酒精中堕落。 li P{Mu/LO  
  卡罗琳在她的回忆《不在路上》(Off the road)详尽的披露了她与“垮掉一代”的关系。 h8Si,W 3o  
GqxK|G1  
Sn&%epi  
最后的见证 &,7(Wab  
3)\qt s5  
  卡罗琳·卡萨迪现年75岁,隐居伦敦郊区的布莱克尼尔。20世纪40至60年代,命运将她和“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纠缠在一起。她是尼尔·卡萨迪的第二任妻子,是杰克·凯鲁亚克的情人,而杰克是尼尔最好的朋友,是“垮掉派”代表人物。卡罗琳可算是20世纪美国文坛“垮掉”传奇的最后见证,恐怕也是最有益的见证。 /p"R}&z  
  卡罗琳在她的回忆《不在路上》(Off the road)详尽的披露了她与“垮掉一代”的关系。最近,由法国德诺尔出版社出版了法译本,并由《解放报》发表了爱德华·温特洛普对卡罗琳女士的专访: 9~IWGj?  
  ?:您是什么时候写作这本书的? 7Y:s6R|  
  ——是在70和71年。一家出版社与我联系,我就同意写写我同尼尔和杰克的经历,因为媒体对凯鲁亚克说了许多不友好的蠢话。于是我写了几百页,加进了杰克的许多信。但我们没能取得斯黛拉·桑帕斯同意(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随后,我删去了几百页,1986年我收到一个英国出版社的信,1990年出版了这个删节本。 ZrS!R[  
  ?:您对时下“垮掉派”作家的传记怎样评价? BW 7[JD  
  ——总的看,没有好的。比如,有些人认为杰克·凯鲁亚克的问题全在于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同性恋,我对此就不能同意。我以为杰克的问题也是尼尔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罪恶感过于强烈。他不能安然享受生活中好的东西,总是事后自责,觉得有罪,然后自我惩罚。哈,这就是基督教。杰克在佛教中找寻的正是对真实的逃避,这只是表面文章,是一种掩饰。杰克倒真希望现实并不存在。 Nl _J p:8s  
  关于“垮掉派”的书,我比较喜欢《二流人物》,乔伊斯·约翰森对杰克的描写很传神。在写书的时候,乔伊斯没有利用自己与《在路上》作者的短暂交往作文章。 pp jrm  
  但这段历史的真正专家是英国的戴夫·莫尔。他正在苏格兰出版一部严肃研究著作。他把杰克的信和他的小说作了系统比较。有些发现是惊人的,他发现卡萨迪的一些话被原封不动地引进凯鲁亚克的书里。大家知道他在文学上欠朋友一笔债,但没人想到会在书信和小说中找到相同的句子。还有大卫·桑迪森的凯鲁亚克的传记,有些幽默感。 {r)M@@[  
  ?:在您的书里,您说过您不喜欢《在路上》。 C7PiuL?  
  ——如果我没有认识杰克和其他人,我不会读这类书。实际上,我不是杰克和威廉·巴罗斯小说的热心读者。我对年轻读者在书中找到的所谓垮掉传奇很反感。尼尔和杰克都没垮掉,他们有道德原则,那是由儿时教育建立起的苛刻想法,他们在政治上不是进步主义的。 RJSgts "F  
  杰克讨厌混沌。他们只是在对生活的探寻中走得很远。   u6+  
  ?:20年前,好莱坞改编了您的书。拍了《心跳》,一部约翰·白罗姆的电影,演员有西西·斯派切克和尼克·诺尔特。 L  z  
  ——诺尔特是好演员,但跟角色不配。约翰·白罗姆很有魅力,他借用我的书,但他的电影仍很荒谬。其中有一幕,大家看着我们,我和杰克当众接吻。我们永远也不会这样。我们俩都太爱尼尔了,不想让他难过。事实是白罗姆在做梦,梦想着做特鲁佛,拍摄《北滩的于勒和吉姆》。完全的误解。 {PKER$C  
  ?:您和艾伦·金斯堡的关系如何? B|&<  
  ——杰克和尼尔活着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尚好。然后就糟了。可能他怨恨我有一次把他逐出家门。后来我道歉,我们又和解了,还通过许多信。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死后,我去纽约看他的朋友,有人给我看他最后一首诗。第一句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恨卡罗琳?”这让我很难过,因为对我来说艾伦就像家庭成员,而且孩子们,尤其我儿子杰克·艾伦一直很敬重他。我想艾伦就像他的朋友尼尔和杰克,总是觉得不自在,时刻准备自我诋毁。他们都没有好好享受过人生。 N.?Wev{  
  ?:您为什么离开美国? vKeK]  
  ——为了躲避汽车文化和篮球—棒球—橄榄三重压迫。而且,美国人心中还有冰球,太糟了! u(R`}C?P'  
nL? B  
bQ%^l#H_n'  
他们并非主流 IYWD_}_ $  
ZD/!C9:&.0  
  “垮掉的一代”是不是年轻人的“宣泄和活力”的象征? d={}a,3?  
  中国是不是也需要“垮掉的一代”? )J PcSy*  
  “垮掉的一代”英文为“Beat Generation”,最早出现在1948年杰克·克鲁艾克与小说家约翰·克莱隆·赫尔墨斯的一次对话中,后者在为《纽约时报》写的一篇文章里采用了《这是垮掉的一代》的标题,此后,“垮掉的一代”的称谓才借助各种媒体流传开去。实际上,“beat”这个单词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好的含义,当美国人感到非常疲倦的时候,常会说:“I’m beat”,意思是“我累坏了”,因此,“beat”其实包含的是“失望、失败、放弃”的意思。   XxIUB(.QI  
  “垮掉的一代”指的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批美国人,他们既没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又没能成为成功的商人;他们感到“beat”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任何诚实的工作,但又不得不维系自己的生活,于是只有住在肮脏的公寓里,靠贩卖毒品等犯罪的勾当营生;他们在这个国家里四处飘泊,并非因为他们喜爱旅行,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平静的环境。 w*+rBp,f  
  “垮掉的一代”实际上是“迷惘的一代”的对照。海明威在小说《太阳依旧升起》中塑造了“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这个称谓来自美国著名作家斯泰因为《太阳依旧升起》题的一句辞——“你们是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指的是一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在内),他们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失去对人性的渴望。“垮掉的一代”则不同,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用“垮掉的一代”作为称谓也表达了公众对他们的失望和不满。 5XhV+t g.  
  由此可见,“垮掉的一代”并非代表着年轻人的“宣泄和活力”,相反,将其比喻为“死亡的一代”或许更为贴切。有人将甲壳虫乐队也归入“垮掉的一代”之列,实在是有失公允,甲壳虫乐队的成功在于它的健康,它的真诚,它的热烈而奔放的爱,它对人性的无条件的信任,在人们心中,甲壳虫乐队是“健康”而非“颓废”的象征。 &~j"3G;e  
  总之,是否“垮掉”并非以是否留长发或是否行为怪异为标准,与是否玩游戏更是毫无关联。仅从中文的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垮掉的一代”,片面地赋予它各种离奇的想象和迷幻的色彩,有百害而无一利。 eRGip2^cq+  
  我不清楚“垮掉的一代”是否真的成为了西方社会的支柱(实际上,“垮掉的”并非“一代人”,而是“一批人”),但我清楚,西方社会的是否垮掉同“垮掉的一代”并无任何直接的关系,因为他们并非主流,他们代表的是“反主流文化”(Counter-Culture)。 cIgF]My*D@  
  在中国,我知道的确有“迷惘的一代”,他们成长于一场大规模的动荡之后。至于“垮掉的一代”,中国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新生代摇滚人?对不起,从他们的歌声中我只能听见肤浅空洞的喧嚣。我能理解卢新华的“伤痕”和老崔的“愤怒”,却无法理解这些摇滚人的“垮掉”。 = *sP, 6  
*mYec~  
AIE)q]'Q  
一场漂亮男人掀起的文学运动 39OZZaWL  
TPkm~>zD.  
  VIKING出版公司出版了"垮掉派"文学运动的领头羊之一JACK KEROUAC和他的情人JOYCE JOHNSON的来往情书《书信里的垮掉派爱情1957-1958》(A BEAT LOVE AFFAIRS IN LETTERS),书前还冠以乔伊丝的序。 Abj`0\  
  1983年在她动人的回忆录的结尾"次要人物"章节里描述与日后对美国文学产生大影响的两个人的一些行踪:一个是她的情人杰克.凯鲁亚克,另一个是诗人艾伦.金斯堡,她的朋友。乔伊丝日后又在回忆录中把"垮掉派"运动描述成一场漂亮男人掀起的文学运动。此言倒也不差,除了两三个人日后有文学成就外,这场运动的大部分参与者都在酒精和时尚中消耗掉了青春。 ?^yZVmAo]  
  乔伊丝初遇杰克是在1957年初,几个月后后者因《在路上》的出版而享有国际声誉。其实这时凯鲁亚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生活和写作都不顺畅,这些都反映在他写给乔伊丝的信中。  Jl}$) '  
  1957年,乔伊丝在众人眼里是比凯鲁亚克好的作家,她的文字力量与日暮西山的凯氏形成对照。这种情况不仅暴露了凯氏和以男性为主的"垮掉派"以一时的阳刚之气取胜的秘密,同时也说明美国文学重视经验甚过知识。 5H<rI?  
  凯鲁亚克既不机敏也不坚强。商品的机器一转悠,他就找不着北了。酗酒严重影响了他的写作。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尽管他自己声称《在路上》是一气呵成的,但还是能看出编辑的痕迹。 H*l8,*M}  
  文学家的书信多少能给我们提供些比文学史更真实的史料;这也是出版、阅读这些东西的意义所在。(潘小松) `/ #6k>  
  摘自《纽约时报书评》 rQ/S|gG  
垮掉的一代》之金斯堡诗选 NKd8XQ=%  
c,e 0+  
9!PJLI=D  
H+-9R  
嚎 叫 c^I_~OwaE  
'%kk&&3'  
致-卡尔-所罗门 p.&FK'&[0  
Hb IRE  
I e<>(c7bF  
=((#kDrN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拖着自己走过黎明时分的黑人街巷寻找狠命的一剂, sZ7{_}B  
  天使般圣洁的西卜斯特渴望与黑夜机械中那星光闪烁的发电机沟通古朴的美妙关系, 4Rp2  
  他们贫穷衣衫破旧双眼深陷昏昏然在冷水公寓那超越自然的黑暗中吸着烟飘浮过城市上空冥思爵士乐章彻夜不眠, {088j?[hzk  
  他们在高架铁轨下对上苍袒露真情,发现默罕默德的天使们灯火通明的住宅屋顶上摇摇欲坠, +hqsIx  
  他们睁着闪亮的冷眼进出大学,在研究战争的学者群中幻遇阿肯色和布莱克启示的悲剧, :dLfM)8}  
  他们被逐出学校因为疯狂因为在骷髅般的窗玻璃上发表猥亵的颂诗, 2mWW0txil  
  他们套着短裤蜷缩在没有剃须的房间,焚烧纸币于废纸篓中隔墙倾听恐怖之声, -P^6b(  
  他们返回纽约带着成捆的大麻穿越拉雷多裸着耻毛被逮住, Jo1n>Mo-j  
  他们在涂抹香粉的旅馆吞火要么去"乐园幽径"饮松油,或死,或夜复一夜地作贱自己的躯体, mvyqCOp 0  
gT 22!  
 用梦幻,用毒品,用清醒的恶梦,用酒精和阳具和数不清的睾丸, uhz:G~x!  
  颤抖的乌云筑起无与伦比的死巷而脑海中的闪电冲往加拿大和培特森,照亮这两极之间死寂的时光世界, =X'i^ Q  
  摩根一般可信的大厅,后院绿树墓地上的黎明,屋顶上的醉态,兜风驶过市镇上嗜茶的小店时那霓虹一般耀眼的车灯,太阳和月亮和布鲁克林呼啸黄昏里树木的摇撼,垃圾箱的怒吼和最温和的思维之光, >gtKyn]  
  他们将自己拴在地铁就着安非他命从巴特里到布隆克斯基地作没有穷尽的旅行直到车轮和孩子的响声唤醒他们,浑身发抖嘴唇破裂,在灯光凄惨的动物园磨去了光辉的大脑憔悴而凄凉, o}C|N)'  
  他们整夜沉浸于比克福德自助餐馆海底的灯光,漂游而出然后坐在寥落的福加基酒吧喝一下午马尿啤酒,倾听命运在氢气点唱机上吱呀作响, {+_ pyL  
  他们一连交谈七十个小时从公园到床上到酒吧到贝尔维医院到博物馆到布鲁克林大桥, HS=qK  
  一群迷惘的柏拉图式空谈家就着月光跳下防火梯跳下窗台跳下帝国大厦, q-P$\":  
  絮絮叨叨着尖叫着呕吐着窃窃私语着事实和回想和轶闻趣事和怒目而视的对抗和医院的休克和牢房和战争, |r[yMI|VR  
  一代睿智之士两眼发光沉入七天七夜深沉的回忆,祭祀会堂的羔羊肉扔在砖石路上, o7' cC?u  
  他们隐入新泽西禅宗子虚乌有乡留下一张张意义含糊的明信片,上面引着亚特兰大市政厅的风光, c%%r  
  在纽华克带家俱的幽暗房间里忍受药力消褪后的痛楚,东方的苦役,丹吉尔骨头的碾磨和中国的偏头痛, Nn5z  
  他们徘徊在夜半的铁路调车场不知去往何方,前行,依然摆不脱忧伤, c |OIUc  
  他们在货车厢里点燃香烟吵闹着穿过雪地驰往始祖夜色中孤寂的农场, !4cO]wh5  
  他们研究着鲁太阿斯、艾仑·坡和圣约翰之间的精神感应研究爵士乐中犹太的神秘学问因为在堪萨斯宇宙正在脚下本能地震颤, *T\- iICw  
  他们孤独地穿行在艾达荷的大街小巷寻找爱幻想的印第安天使因为他们是爱幻想的印第安天使, Ej\EuX  
  他们只觉得欣喜万分因为巴尔的摩在超自然的狂喜中隐约可见, ~RGZY/4  
  他们带着俄克拉荷马的华人一头钻进轿车感受冬夜街灯小镇雨滴的刺激, AW3\>WC  
  他们饥饿孤独地漫游在休斯敦寻找爵士乐寻找性寻找羹汤,他们尾随那位显赫的西班牙人要与他探讨美国和永恒,但宏愿无望,他们远渡非洲, )vVt{g  
  他们消逝在墨西哥的火山丛中无所牵挂只留下粗布工装的阴影而壁炉芝加哥便散满诗的熔岩和灰烬, s *$ Re)}S  
  他们出没于西海岸留着胡须身穿短裤追查联邦调查局,他们皮肤深色衬得反战主义者们睁大的双眼十分性感他们散发着费解的传单, pGEYkeNU  
  他们在胳膊上烙满香烟洞口抗议资本主义整治沉醉者的烟草阴霾, F ^& Rg  
  他们在联合广场分发超共产主义小册子,哭泣,脱衣而洛塞勒摩斯的警笛却扫倒了他们, `;Qw/xl_N  
  扫倒了墙,斯塔登岛的渡船也哭号起来, i oCoFj  
  他们在空荡荡的健身房里失声痛哭赤身裸体,颤抖在另一种骨架的机械前, ie4keVlXc  
  他们撕咬侦探的后颈,在警车里兴奋地怪叫因为犯下的罪行不过是他们自己进行了狂野的鸡奸和吸毒, P(OgT/7A  
  他们跪倒在地铁里嚎叫,抖动着性器挥舞着手稿被拖下屋顶, 8vFt  他们让神圣的摩托车手挺进自己的后部,还发出快活的大叫, `m2e *  
  他们吞舔别人自己也被那些人类的六翼天使和水生抚弄,那是来自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爱的摩挲, &0B< iO  他们造爱于清晨于黄昏于玫瑰园于公园和墓地草丛,他们的液体欢畅地撒向任何哪个可以达到高潮的人, }$DLa#\-  
  他们在土耳其浴室的隔墙后不停地打嗝试图挤出格格傻笑最后却只有哽咽啜泣,而金发碧眼的裸露天使就扑上前来要一剑刺穿他们, ]3.Un,F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爱侣全因那三只古老的命运地鼠,一只是独眼的异性恋美元一只挤出子宫直眨眼另一只径自剪断织布工匠智慧的金钱, uK6_HvHuy  
  他们狂热而贪婪地交合手握一瓶啤酒一个情人一包香烟一只蜡烛从床上滚下,又在地板上和客厅里继续进行直到最后眼中浮现出最后的阴门昏倒在墙壁上在意识消散的最后一刻达到高潮, ogN/zIU+VA  
  他们使一百万颤抖在落日下的姑娘享受甜蜜的时刻,甜蜜的双眼在清晨布满血丝但仍然准备着领略日出时分的喜悦和谷仓里一闪即逝的屁股以及湖中的裸体, |~'D8g:Ak  
  他们浪荡于科罗拉多在偷来的各种夜车里奸宿娼妓,尼-卡,是这些诗句的主角, 1d4 9z9F  
  这位丹佛的雄鸡和阿东尼-他的往事令人愉快,他放倒过无数的姑娘在空旷的建筑基地和餐车后部, Vp3 9`m-W  
  在电影院东倒西歪的椅子上,在山顶的洞中,或者在熟悉的幽径撩起憔悴的女侍生的衬裙,尤其在加油站,在厕所还有家乡胡同里的主观论, -ya0!D  
  他们渐渐消失在巨大的肮脏电影院里,在梦幻中被赶了出来,惊醒在突然出现的曼哈顿, u3{gX{so  
  冷酷的葡萄酒和第三大街铁石之梦的恐怖驱散了他们地窖里的宿醉,既而一头跌进失业救济所的大门, ibDMhW$n  
  他们鞋子里渗透鲜血彻夜行走在积雪的船坞等待那条东方河流打开屋门通往一间贮满蒸气热和鸦片的房间, AF{k^^|H  
  他们攀上哈德逊河岸绝壁公寓的楼顶在战乱年代水银灯般的蓝色月光下上演惨痛的自杀悲剧而他们的头颅将在冥府冕以桂冠, z1\G,mJK  
  他们食用想象的烧羊肉或在包瓦里污浊的沟渠底部消化螃蟹, oo\0X  
  他们扶着装满洋葱和劣等音乐的手推车对着街头的浪漫曲哭泣, Peha{]U  
  他们走投无路地坐着吸进大桥底下的黑暗,然后爬上自己的阁楼建造大钢琴, QZufQRfr{  
  他们头戴火冠咳嗽在哈雷姆的六楼,结核的天空被神学的橘园围困, f~Dl;f~H_;  
  他们整夜信笔涂鸦念着高深的咒语摇滚为卑怯的早晨留下一纸乱语胡言, 4!lbwqo  
  他们蒸煮腐坏的动物肺心脏蹄尾巴罗宋汤和玉蜀黍饼梦想着抽象的植物界, {]Z Z]  
  他们一头钻进肉食卡车寻找一枚鸡蛋, 7BCCQsz <  
  他们把手表从楼顶扔下算作他们为时间之外的永恒投下一票,从此之后闹钟每日鸣响十年不得安宁, Gy[;yLnX  
  他们成功不成功三次切开手腕,洗手不干又被迫橇开古玩商店他们在店里自觉苍老暗自悲戚, 9vL`|`Vau  
  他们在麦迪逊大街披着天真的法兰绒西服备受煎熬,目睹低级诗会的狂欢和流行的铁汉们醉生梦死的笑闹和广告仙子们硝化甘油的尖叫和阴险而睿智的编辑们的芥子气,还被绝对现实的出租车撞倒在地, U{D?1tF  
  他们纵身跳下布鲁克林大桥这确有其事然后悄悄走开遁入雾蒙蒙的窄巷和水龙忘在唐人街的精神恍惚里,甚至顾不上一杯免费的啤酒, 9\*xK%T+  
  他们在窗台上绝望地唱歌,翻过地铁窗口,跳进肮脏的巴塞克河,扑向黑人,沿街号哭, 1?HUXN#,  
  在破碎的酒杯上赤脚舞蹈,摔碎三十年代欧洲怀乡的德国爵士乐唱片喝光了威士忌呻吟着吐入血污的厕所,小声地叹惜而震耳欲聋的汽笛忽然响起, io cr  
  他们沿往日的大道风驰电掣前往彼此的破车殉难地牢狱般孤独的守候或伯明翰爵士乐的化身, D0PP   
  他们一连七十二小时驱车不停越过田野看看是你是我还是他发现了美景,他们要寻找永恒, )8&Q.? T  
  他们旅行到丹佛,他们死在丹佛,他们回到丹佛徒劳地等待,他们守望着丹佛沉思和孤单在丹佛,最后离去寻找时光,如今丹佛却因为失去了自己的英雄而孤单寂寞, 3P/T`)V  
  他们跪倒阿无望的教堂为彼此的解脱为光明和乳房而祈祷,只求灵魂得到暂时的启迪, %-]j;'6}cX  
  他们在监牢里焦躁不安等待着金发的恶徒,等待着他们对着鹈鹕鸟吟唱悦耳的布鲁斯和内心现实的魅力, }K;@$B6,@  
  他们隐居墨西哥修身养性,或去洛矶山皈依佛陀或远涉丹吉尔寻找故友或去南太平洋寻找黑色机车头或去哈佛寻找那西塞斯或去伍德龙寻找雏菊花环或坟墓, [ x!T  他们要求公正的审判,控诉麻醉人的无线电,而无人过问他们混乱的神志,他们的双手和悬而不决的陪审团, -O~WHi5}  
  他们投掷土豆色拉驱赶纽约市的达达主义演说,继而自己踏上疯人院的花岗石级表演光头和自杀的滑稽演说,请求立即实施脑叶切除, /j -LW1:N  
  而他们反被施以胰岛素痉挛强心剂电疗水疗信疗职业疗这些实在的虚空,乒乓和健忘症, x:;8U i"&B  
  他们愤怒的抗议仅仅掀翻了一张象征性的乒乓桌,暂且罢手因为精神紧张, &Z=}H0y q  
  多年之后卷土重来光秃秃的只剩下一头血样的假发,泪水和手指,回到这东边的疯城, jY>KF'y  
  这病房中疯人们无法逃脱的恶运, bLu6 |YB  
  朝圣者之州的大厅罗克兰的大厅格雷斯通的大厅腐臭难闻,他们跟灵魂的回响互相争吵, #k)G1Y[c  
  孤独-长凳-石屋,午夜的摇滚在爱的王国,人生万事恰如恶梦,肉体变石头沉重一如月球, I$qL=  
  最后跟母亲--,最后一本天书扔出窗外,最后一次门关闭在临晨四点,最后一部电话甩在墙上回答最后一间布置好的房间清洗一空,只留下扭在壁柜铁丝钩上的黄纸玫瑰这最后一件精神家俱,就连这也纯属想象,整个房间空空如也之存一线幻觉的希望--啊,卡尔,你不安稳时我也不安稳,而你如今可真正困入了时代的杂烩汤--因此他们奔跑过冰冷的街道梦想炼金术的光芒突然闪现,为他们寻找省略,排列,韵律的用法和震颤的平面指点迷津, 7_#v_A^  
  他们用并置的意象实现了梦想,让活生生的沟壑横亘于时空,在两个视觉意象间逮住了灵魂的天使长,他们联接基本动词,将名词和意识的破折号合在一处,欢跳在万能之父永恒的上帝感觉里, 9]NsWd^^  
  以改造人类贫困的句法和韵律,他们站在您面前无语,睿智,羞愧得发抖,被拒绝但表明心迹,他们光裸而深邃的头脑适应思维的节拍, jE 2ziK  
  疯狂的浪子和天使压着点子敲击,鲜为人知,但仍要留下死后来生可能想说的话, P|HY=RM a  
  脱胎换骨站起在爵士乐的奇装异服里在乐队号角的阴影下,并吹奏出在美国袒露着心灵求爱所遭受的苦难,吹出萨克管中以利以利拉马拉马萨巴各大尼的哭喊,这哀鸣捣碎了城市直至最后一台收音机, U0jq.]P  
  从他们自己身上剜出的这块人生诗歌的绝对心脏足以吃上一千年。 lt,x(2  
+qsdA#2  
II   T'Jw\u>"R  
1RRvNZW  
  是什么水泥合金的怪物敲开了他们的头骨吃掉了他们的头脑和想象?火神!孤独!秽物!丑恶!垃圾箱和得不到的美元!孩子们在楼梯下的尖叫!小伙子们在军队里抽泣!老人们在公园里哭泣!火神!火神!火神的恶梦!得不到爱神的火神!精神的火神!惩治人类的判官火神!火神这无法理解的牢狱!火神这骷髅股骨自由化没有灵魂的监狱这忧患的会合处!火神他的高楼是审判!火神这战争的巨石!火神这不省人事的统治!火神他的思想是纯粹的机械!火神他的血液是流淌的金钱!火神他的手指是十支军队!火神他的胸脯是吃人的发电机!火神他的耳朵是冒烟的坟墓!火神他的双眼是一千扇堵死的窗户!火神他的摩天大楼沿街矗立像数不清的耶和华!火神他的工厂沉睡在雾中,喊叫在雾中!火神他的烟囱和天线耸入城市上空!火神他的埃是不尽的油料和石头!火神他的灵魂是电力和银行!火神他的贫穷是天才的鬼魂!火神他的命运是一团无性的氢气!火神他的名字叫意志!火神我孤独地坐在其中!火神我梦想天使在其中!在火神中疯狂!在火神中放荡!在火神中丧失爱情和男性!火神他钻入我幼小的灵魂!火神在其中我是没有形体的意识!火神他吓跑了我天生的乐趣!火神我抛弃他!在火神中觉醒!光明泻出天空!火神!火神!机器人寓所!隐形的郊区!骸骨宝物!盲目的资本!魔鬼工业!幽灵国家!不可救药的疯人院!花岗岩阴茎!怪兽原子弹!他们累断了脊梁送火神上天!砖石路,树木,无线电,吨位!把城市举向无处不在的天堂!梦境!凶兆!幻影!奇迹!狂喜!没入美国的河流!梦想!崇拜!光亮!宗教!一整船敏感的谎话!决口!泛过河岸!翻腾和十字架上的苦刑!倾入洪水!高地!显现!绝望!十年的动物惨叫和自杀!头脑!新欢!疯狂的一代!撞上时光的岩石!多么神圣的笑声在河里!有目共睹!那圆睁的眼睛!神圣的叫喊!他们摇手道别!他们跳下屋顶!奔向孤独!摇手!带着花儿!沉入河流!没入街道! u{6*}6@fi  
qY14LdC}~  
III cE]tvL:g  
/tt  
  卡尔-所罗门!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比我更疯狂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一定坐立不安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摹仿我母亲的阴影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谋杀了你的十二位秘书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嘲笑这无从察觉的幽默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我们是伟大的作家敲打同一台糟糕的打字机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每况愈下收音机上有你的病情公告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大脑的机关不再容忍感觉的蛀虫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饮那尤提卡老处女们乳房上的茶水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一语双关戏弄护士的身体她们是布隆克斯的女人岛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捆在疯人衣里乱叫唤怕是要输掉这局深渊里真实的乒乓球赛了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您敲打那患紧张症的钢琴灵魂是天真的长生不老它永远不会荒唐地死于那武装起来的疯人院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再休克五十次也不能将你远往虚空中的十字架朝圣去的灵魂还给肉体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控诉医生们神智不清并对法西斯国家骷髅地策划着一场你那希伯莱式的社会主义革命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你将劈开长岛的天空从那超人类的墓穴中挖出你那活着的人间基督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一共有二万五千发疯的同志唱着《国际歌》最后的诗节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我们躺在床单下拥抱亲吻美利坚合众国那整夜咳嗽不让我们入睡的美国我跟你在罗克兰在那儿我们从昏睡中惊醒被自己轰鸣在屋顶上的灵魂飞机所震撼他们飞达此地要投下天使炸弹那医院照亮了自己想象的墙壁纷纷倒坍啊星光灿烂火花飞溅的安死奇袭那永恒的战争已经来临啊胜利忘掉你的内衣吧我们自由了我跟你在罗克兰在我的梦中你身上滴着海上旅行的水珠在横跨美国的大道上噙着泪水朝我沐浴在西方夜色中的茅舍之门走来 II~D66bF  
[xI@)5Xk  
  圣弗兰西斯科1955-1956 ;! CQFJ=  
G e~&Ble  
  《嚎叫》脚注 7J>n;8{%?  
C'5i>;  
  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神圣!这世界神圣!灵魂神圣!皮肤神圣!鼻子神圣!舌头,阳具,手和屁股神圣!一切神圣!人人神圣!各处神圣!每个人都在永恒中!每日尽在永恒中!人人都是天使!浪子与六翼天使一般神圣!疯人与我的灵魂一般神圣!打字机神圣诗神圣声音神圣听众神圣狂喜神圣!神圣彼德神圣艾伦神圣所罗门神圣路西安神圣克鲁亚克神圣汉克神圣伯罗斯神圣卡萨迪神圣那被蹂躏和受难的乞丐神圣那些丑恶的人间天使!神圣我在疯人院的母亲!神圣堪萨斯祖父们的阴茎!神圣那呻吟的萨克管!神圣那爵士乐的启示!神圣爵士乐队大麻爵士乐迷和平和海洛英和鼓点!神圣摩天大楼和砖石路的孤寂!神圣人如潮涌的自助餐馆!神圣街底下神秘的泪河!神圣孤独的黑天大神!神圣中产阶级巨大的羔羊!神圣那疯狂的反叛牧人!谁发现了洛杉矶谁就是洛杉矶!神圣纽约神圣圣弗兰西斯科神圣皮奥利亚和西雅图神圣巴黎神圣丹吉尔神圣莫斯科神圣伊斯坦布尔!神圣永恒中的时光神圣时光中的永恒神圣空间中的闹钟神圣四维神圣第五国际神圣火神中天使!神圣大海神圣沙漠神圣铁路神圣机车头神圣梦幻神圣幻象神圣奇迹神圣眼球神圣深渊!神圣仁慈!恩惠!怜悯!信仰!神圣!我们的!肉体!苦难!宽容!神圣那超自然的无边无际的睿智的灵魂的仁爱之心! ~@sx}u  
,GR(y^S  
  伯克雷,1955年 M>T#MDK\(  
-?e~S\JH  
/- kMzL  
在阿波里奈墓前 eKLxNw5  
WJJ!No P  
……总会有一天人们将会认识 Vw) \#6FL  
未来而不必为此认知而死 qe\j$Cjy  
wmT3 >  
1 fT'A{&h|U  
"w_(p|cm=  
  在美国总统出现于法国参加各国首脑会议那天我参观了拉雪兹公墓拜谒阿波里奈的遗骨就算是在蓝色奥利的机场吧,那个春日的清澈笼在巴黎的天空艾森豪威尔从他美国的坟场飞过来而在法国人的拉雪兹公墓上空升起浓如大麻烟的虚幻迷雾我和彼得·沃洛夫斯基缓缓穿行在拉雪兹公墓, flmcY7ZV  
  知道彼此都有死去的一天因此我们在城市一样的微型永恒中轻挽着手, My5X%)T>P  
  公路和大街的标识岩石和山坡以及各家各户门前的宅名寻找那虚空中著名法国人失踪的地址向他无望的史前柱石敬以我们小小的罪行将我那昙花一现的美国《嚎叫》置于他无声的《卡里格拉姆》上让他同诗人的X光眼睛阅读这些诗行因他奇迹一般朗诵了他自己在塞纳河上死亡的抒情诗但愿某个狂放的小和尚会把他的册子放上我的坟墓让上帝在天堂寒冷的冬夜阅读我的诗我们的手早已经从那个地方消失我的着只手在巴黎的一间小屋里写着, @zPWu}&m  
  啊威廉姆你的大脑里装满了何等勇气什么是死亡我寻遍了墓地可还是找不到你的墓在你的诗中你说那奇异的头颅绷带是何用意呵庄严恶臭的骷髅你要说的一切是乌有而这根本算不得是个答案, KXdls(ROP  
  无法开着汽车进入着六英寸的坟而这宇宙却是座大得足以装下一切的陵寝这宇宙是个坟场我独自徘徊在这里缅想五十年前阿波里奈就在这同一条街上他的疯狂就要到来而热内与我们一起偷窃书籍西方又一次陷入战争而谁的明智自杀会矫正一切吉约姆吉约姆我多么羡慕你的名声你对美国文化作出的贡献在你的墓区周围环绕了有关死亡冗长的牛屎疯话从墓中走出来通过我思想的门交谈吧创造一大串新意象海洋的俳句莫斯科蓝色的出租车和佛陀的黑人雕像在你以前生存的留声机唱片上为我祈祷吧用那绕梁的伤心嗓子和深沉甜蜜的颂神乐音容悲伤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沙沙作响我已吞下你从墓地和凡高的耳朵以及阿托德的疯人魔根里送出的罗卜我会披上法国诗歌的黑色斗蓬行走在纽约的大街上临场吟颂我们在巴黎拉雪兹公墓的对话还有未来的诗歌,它们的灵感来自血流一样渗入您墓中的阳光 '9RHwKu&s  
ok[R`99  
2 LWIU7dw  
gE8>5_R|  
  就在巴黎,在这里,我是你的客人,呵友好的阴影马克斯·雅各布未到场的手青年时代的毕加索为我担来一桶地中海我自己参加了卢梭的古老红色宴会我吃下他的手提琴在巴多拉伏瓦举行的盛大聚会没在阿尔及利亚的教科书中出现布瓦德布罗的查拉解释着机关枪的炼金术他哭泣着把我译成瑞典语蓝紫色的领带和黑色的裤子穿戴整齐甜蜜的紫红胡须从他脸上生出像挂在无**主义的苔藓他不断地唠叨与安德列·布鲁东的争吵而他却在某一天帮这人梳清了金色的胡须年老的布莱兹·松德拉请我进了书房他疲惫地谈起漫长无边的西伯利亚雅克·瓦谢请我参观他可怕的手枪收藏可怜的科克多被一度了不起的哈迪约弄得伤心他最后的念头让我昏眩雨果写了一封给死神的介绍信而纪德却赞扬电话和其它伟大的发明他们大体上达成一致可他却喋喋不休地说到欧薄荷内衣无论如何他深深地喝下了惠特曼的草还被所有名叫科罗拉多的伤者弄的心碎美国的王子们捧着子母弹和棒球而来啊吉约姆世界如此容易就陷入战争好像这么容易你知道吗伟大的政治古典主义者们曾准备入侵蒙帕那斯没有一枝先知的桂枝为他们的前额铺上绿色他们的枕上没有一丝绿色因为战争之后没有了桂枝--马雅可夫斯基来了他在呕吐 f5`exfdHE  
beO*|  
3 Yz{UP)TC  
7(wY4T  
  回过头来坐在你的墓前凝视你粗糙的柱石一块薄薄的大理石如一尊未完成的阴茎一只十字架褪成了岩石的颜色两首诗搁在石上一是《倒置的心》另一首是《你预备像我一样迎接我所预言的天才吉约姆阿波里奈德柯斯托威茨基吗?》有人用果酱瓶装满菊花放在墓前还有一枝5或10美分钱超现实主义大字员的搪瓷玫瑰插满鲜花和一颗倒置的心的小小快乐的坟墓在一棵布满密密苔藓的树下,我坐在弯弯的树干下夏日的枝叶伞形覆盖在柱石之上这里空无一人这猫头鹰的叫声何等凶险吉约姆你近来可好?他的邻近是一棵树在那里在地底堆积的交叉枯骨或许是黄色的头颅下还有我口袋里这些印好的《酒精》诗他的声音在博物馆如今中年的脚步走在卵石路上一个男人凝视着这个名字并向那座有焚尸炉的大楼走去同样的天空在云间翻卷像战争期间在河上的地中海的日子在恋爱中饮酒的阿波罗偶尔饮用鸦片他吸入了光当他出来时我们一定感受到了圣日尔曼的震惊雅各布和毕加索在黑暗中咳嗽一条绷带打开而头颅还留在床上伸开的臃肿手指神秘和自我已经远去街上教堂的塔尖上钟声呜响栗树上鸟儿做成的肿块布勒蒙家族躺在附近基督在他们的墓中悬着宽敞的胸脯十分性感我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