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河南兰考南马庄:合作社铺开生态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41:06

河南兰考南马庄:合作社铺开生态路

【 2011-11-15 15:3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记者 杨大勇) 秋日的阳光洒在沉甸甸、金黄色的稻穗上,在这散发着稻香的田间,河南兰考三义寨乡南马庄一些村民正忙于收割水稻。

  南马庄有个响亮的名字——中原第一生态合作村。这里是生态农业基地,产出的大米、莲藕等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以其优良的品质备受青睐;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经济,为社员提供多层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这个以“合作社”和生态农业而闻名的南马庄。这里的村民们正忙着秋收,有的在田间收割,有的在晾晒稻谷,有的在挖莲藕。

  村民唐双云穿着胶鞋忙着收割水稻。唐双云告诉记者,她家种了4亩水稻,每亩地的产量能达到1000近,由于这里的水稻都是用黄河水浇灌,使用的肥料是有机肥,产出的水稻品质好,无污染,卖价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马庄靠的是水,是黄河之水。在“合作社”的作用下,发展规模生态农业,设有水稻、莲藕等农作物生态基地。合作社下属藕蟹混养基地、快乐猪养殖小组、有机耕作大米实验基地等。

  在南马庄生态莲藕基地有100亩,除了种植莲藕外,还养有螃蟹。一位看管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莲藕不但颜色好看,而且口感好,用得肥料是有机肥,没有化肥的污染。每亩地纯收入可达到近2000元。

  南马庄“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曾得到“三农”专家温铁军等一批专家学者的支持,得到中国农业大学的指导。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砚斌介绍,南马庄“合作社”成立后,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凡是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农资由合作社统一供应,不合规定的农资一律不准使用,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今年村里种了月1100亩水稻,莲藕约800亩,这些都是无公害种植。目前南马庄“合作社”已经有了小杂粮、黄金晴大米等几个生态农产品。

  南马村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并不像南马村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产品要走向市场,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张砚斌说,由于市场开拓经验不足、人才的匮乏等因素,产品的销路虽有一定客户,但是还远远不够。

  谈及南马村的发展和变化,张砚斌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看村民的富裕程度,村民的幸福指数。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南马庄的村民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没有变,出外打工的省吃俭用,留守在家的勤俭持家,这些其实焦裕禄精神的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尤其是,在南马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有一种精神,需要焦裕禄精神的鼓舞。(完)
传统农业村:从“订单生意”到“农产品合作社” 见到西粉营村41岁的村书记张卫星时,他正猫着腰从自家的塑料大棚里钻出来,布满尘土的鞋子和西装显得不太协调。

  指着“杂草丛生”的大棚,他有些羞涩地说:“别看我这几个大棚了,乱得都成了‘种植实验室’。村里的流转土地要种什么,我都得先在地里给老百姓做实验,然后让大家来参观。”

  河北霸州南孟镇西粉营村是中国北方一个传统的农业村,面积不大,但耕地多、土质好,地下水资源充足。长期以来,全村一直以种植黄瓜、西红柿等传统蔬菜品种为主。张卫星在这里当了11年的村委会主任兼书记。他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他一直在做让当地村民将自家土地“撒手”的工作。

  “任何一次土地变更,中国老百姓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土地流转,是想把农民攥在手里的土地‘收’上来,很多村民的想法不是那么容易就扭转的。”张卫星说。

  1980年,中国正式告别人民公社,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土地“下放”到农民手中。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生产积极性大增。

  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包产到户的不利因素也同时显现出来。“2000年我开始当村委会主任,发现农民种地就和‘押宝’一样,无法预测作物价格的变化,经常出现丰收反而赔钱的现象,”张卫星说,“包产到户是让老百姓和整个市场单打独斗。有时我请农业专家给大家讲授农业知识,由于生活方式和种的作物不同,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

  从2003年开始,张卫星经河北省农业专家的指导,开始琢磨在村里发展订单农业。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在支部会议上公布后,已经习惯传统蔬菜种植的当地村民立刻提出质疑,害怕承担风险。

  “当时,我跟有些见识的村民讲订单生意的好处,告诉他们以后种植作物就没有后顾之忧。熬了几个晚上,总算有部分人愿意参与。”张卫星说。

  2004年初,张卫星以西粉营村村委会的名义与北京新发地特菜厅签订了200亩以日本南瓜、美国西芹为特菜的农产品供货合同。6月,西粉营村的村民迎来丰收年,日本南瓜亩产8000斤,美国西芹亩产达15000斤,产量与价位同比该村的黄瓜、西红柿等传统蔬菜品种增值1-2倍以上。

  同年,中国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2007年,西粉营村成立了公司制的“农产品合作社”,开始正式进行土地流转。

  62岁的村民杨克勇介绍说,最初参与的成员只有十几人,这部分人将自己的土地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开发。同时,成员们也可以参与土地管理,收入为保底工资加地里收益的20%。

  正在地里收小白菜的杨海洋说,他现在有两份收入,租地挣的钱,以及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资。记者看到,刚收好的小白菜被精心捆绑后,码放得整整齐齐。

  “我每天就负责管理好地,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样偷偷卖菜的情况了,因为自己的土地已经租给合作社。现在我的年收入比一般农户多2000元-2500元。”杨海洋说。

  目前,农村合作社的成员已经发展到107名,共有420亩流转土地,尽管只有全村耕地的五分之一,但据张卫星透露,由于其他村民看到了合作社成员参与土地流转得到的实惠,几乎每天都有一两户人家表示愿意参加合作社,村子里能够连成片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现在只是起步阶段,等到全村的土地都参与流转,我就联系厂商在这里建大型冷库、搞观光采摘、生态饭店,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那时,农民对土地和生活的热情一定会更高。”张卫星站在地头笑着说。(西南商报记者任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