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广告合集:潮汕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黄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2:31
    在讨论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时候,对地理环境及其变迁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某一个地域的人群,总需要努力调适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总是在所处地理环境的制约下,尽量利用环境资源,在这一个过程中,掌握最有效的生产技术,选择最优越的生活方式,建构最合理的社会组织,并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在这一个过程中,该地域的地理环境因人为而变迁,在景观上呈示着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面貌。

    这一节,我们将向读者介绍潮汕的地理环境,着重讲述它在各历史时期里的变迁,让读者了解,这一地理区域的环境是如何影响潮汕文化的生成的。

    一  潮汕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

    
    ■潮汕(汕头-揭阳-潮州)地图

    位置  潮汕位于东经115'06’~117'20’,北纬22'53’~ 24'14’之间,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潮汕面对滔滔大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在这里交接。潮汕与台湾南端,相隔一衣带水。

    地形地貌  潮汕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东南面海,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区域内部,多丘陵台地;韩江和区内的几条江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大海,沿江分布着被低丘陵隔开的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平原。

    山地和丘陵约占本区总面积的70%。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7%,1000米以上山峰有20余座,分布在本区北部和西北部边缘。莲花山脉横亘本区西北部,从揭阳北部开始,经过普宁、潮阳,进入惠来和陆丰沿海,是本区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山脉分派,主要有南阳山、大南山、大北山,主峰都在海拔1000米上下。北部的凤凰山区,峰峦重叠,绵延百余里,成为本区的屏障。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8米,是本区最高的山峰。丘陵台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3%。其中海拔200米以上的高丘陵,有大北山的余脉小北山和桑浦山。小北山在潮阳棉城,大南山在潮阳、惠来沿海,山势渐降,成为高度在200米以下的低丘陵。韩江三角洲中的三列岛丘,也属于低丘陵地形。在丘陵与平原之间,主要在韩江三角洲北部和榕江平原南部,有海拔20—40米、覆盖着红壤的花岗岩台地。

    本区水网密布,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韩江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也是本地区最大的河流。它的上游分汀江和梅江两支。汀江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和宁化县交界的治平木马山北坡,汇众山之水,过长汀,奔上杭,出永定,迤逦南来,入广东境。梅江的上源琴江,发源于广东紫金县白山岽,北流过五华,至兴宁水口,始称梅江,转东北流,过梅州,有石窟河、松源溪来汇,至松口又折向东南,入大埔。汀、梅两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合,称韩江。南下直出丛山峡谷,在潮州城下,分北溪、东溪、西溪、梅溪、新津河几道支流出海,这是韩江下游。韩江在本区流域面积约1740平方公里,大概为流域总面积的5.8%。榕江是本地区第二大河。其干流南河发源于陆丰县百花园,由揭西入普宁,集合横江、龙潭、石肚、钱坑等十来道小溪水,径流渐大,绕揭阳城南,到双溪嘴有一级支流北河汇入。北河发源于丰顺县猴子岽的南麓,东南流经县城汤坑,有石湖等水注入,过揭阳境,又有发源于蛮头山的新西河注入,绕揭阳城西,折向东北,到曲溪又折向东南,合源出潮州笔架山的二级支流枫江,至双溪嘴与南河汇合。南北两河汇合后,流经牛田洋,由汕头港出海。榕江在本区流域面积约3512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0%左右。榕江和韩江的分水岭是桑浦山;练江发源于普宁大南山白水漈,汇大南山诸坑水,向东流入潮阳,又有众多小水来注,迂回渟(氵蓄),至龟头山拦河闸,入海门湾。练江和榕江的分水岭是小北山。此外,黄冈河发源于饶平西北部山区,由北而南,纵贯全县,汇集境内小溪水,到黄冈城分两支入海。龙江发源于峨嵋嶂北麓普宁境内,流经陆丰,蜿蜒入于惠来,汇集同样发源于普宁大南山区的南洋仔溪、高埔水和崩坎水,东南流入龙江平原,从神泉港出海。

    流贯本区这五条江河在河谷和河口冲积成大大小小的平原,另外,还有一些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分布于沿海。本区平原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面积最大的平原是韩江三角洲平原,地处韩江下游,由韩江几道支流与南海交互沉积作用而形成,面积近900平方公里,在南方仅小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榕江平原以揭阳榕城为界,西北部的榕江中游平原,展布于大北山与小北山之间,主要因河流冲积作用而成,东南部自渔湖至榕江口是海相沉积较强的下游三角洲平原。练江平原位于大南山与小北山之间,由练江搬运泥沙沉积而成,下游三角洲发育程度较低。韩江平原和榕江平原由桑浦山阻断,榕江平原和练江平原有小北山分隔,但这三个平原在两山之间,仍然有接合处,一般统称它们为潮汕平原。黄冈河上游和中游分布着狭长的河谷平原,下游在黄冈分两汉出海,冲积出黄冈河三角洲平原。惠来中部龙江出海口,有龙江三角洲平原。

    本区海岸线长278公里,东端在饶平县东界镇上东乡,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西端在惠来县神泉港南海边防哨所西侧,与广东省陆丰县交界。本区海岸线曲折蜿蜒,有众多的天然良港。沿海岛屿丛礁密布,最大的岛屿是南澳岛。南澳岛面积约107平方全里。岛岸线长77公里,大小滩头61处,主要港湾有前江湾、后江湾、青澳湾、深澳湾和云澳湾。

    气候  潮汕地区位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北回归线恰好从本区中部穿过。许多学者把本区划归南亚热带。但是,由于北部凤凰山和西北部莲花山脉的屏障作用,本区气温比区外同纬度地区稍高,终年日平均气温高于10℃,基本无霜雪,香蕉、芒果、木瓜等热带作物广泛种植,甘薯可以安全越冬,具有热带气候的特征,而且,1987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召开“世界气候变化及其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时,将纬度低于24'的地区归属热带,按此标准,将本区划归热带地区更为合适。本区的气候有两大特点:

    1.日照充足气温高,夏长冬暖春来早。本区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约6小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1'C~22'C之间。本区夏季长达半年以上,一般在4月份开始,到10月中旬方见秋意。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本区夏季气温高而无酷暑,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气温28℃左右,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每年在3天以内。本区冬季时间短,一般在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份。这一段时间里,本区受冷空气控制,降水量小,气温相对较低,但极少有严寒。最冷的1月份,日平均气温仍>13℃,高于气象学以日平均气温≤ 10℃为冬季的标准。到2月份,雨季开始来临,气温回升,草木萌发,虽然仍有寒流的威胁,但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南国早春景象。

    2.降水集中雨量多,台风频数雨势猛。本区年降水量在1300-2200毫米之间,雨量丰沛。受地形影响,区内降水量分布稍有差别,沿海少于内陆,平原少于山地。沿海的南澳、饶平、澄海年降水量1400毫米上下,潮汕平原中心的潮安、潮阳、揭阳年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而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迎风坡的揭西、普宁年降水量接近2200毫米。暴雨是本区常见的降水形式。本区一般年份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沿海6天,山地近11天。普宁县曾经有过日降水量619毫米的强暴雨记录(1965年5月5日)。本区的降水,明显集中在夏季,4—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其间,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在初夏的五、六月份,常常有久雨不晴的龙舟水;盛夏的七、八月份,又常常有来势猛烈的台风汛。台风在本区登陆的频率不大。根据中央气象局统计,1949—1978年这30年间,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共276次,其中在广东登陆88次,平均每年2.9次;而在本区登陆的台风,根据王琳乾《潮汕自然地理》的统计,这30年中只有15次,平均每年0.5次。但是,对本区有影响的台风,每年都有3~4次,有些年份,如1961、1971年,多达5~6次。龙舟水和台风雨给江河带来两个汛期。由于雨量年际变化比较显著,加上榕江、练江和进入本区之后的韩江,河床比降小,多雨年份,汛期容易决堤;如果遇到潮水顶托,又会造成沿海平原的涝灾。不过,伴随台风而来的暴雨,也使本区在夏天能够缓解酷暑,消除旱情。

    二  一万年来潮汕地理环境的变化

    上面一节,我们对潮汕的自然地理作了简要的描述。这种地理环境的状貌,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这种演化有一个数十亿年的相当悠久的历程,而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大约从距今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才具有真正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全新世以来自然界本身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着。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加速了自然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改造着自然地理环境的面貌,促使人类自然环境的形成。在这一节,我们将从这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描述1万年来潮汕地理环境的变化。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后者,因为正是人类活动,在自然界演化的背景上面,添加了或浓或淡的文化的色彩。
   
    气候的变化  全新世自然环境的变化,气候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在这个时期,最后冰期已经结束,全球气温回升。根据韩江三角洲典型剖面的孢粉分析,距今9000—6000年,本区气候由温干变暖湿,大约在距今5000年达到高峰,年平均气温比现代要高2℃~3℃,气候热湿,与今天热带常绿季雨林相似。这种热湿气候一直到距今3000年前才结束。其间也有幅度不大的波动。距今5000年后,气温有所下降,到距今4500年前后,温干气候特征明显,本区沿海有贝壳堤生成;在距今3500年前后,又有较热湿的气候;接着,气温再次下降。距今3000~1900年(西周中期一东汉初),气温较前期稍低,但分析显示,木本花粉中热带树种占50%,可见气候仍然相当温暖,但比较干燥,气温大概略高于现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潮湿热带自然保护网之一的广东鼎湖山,现有1291个种的植物中间,热带植物占56%)。其间,西周时期(距今3000~2800年)在我国出现的第一冷期,对本区的影响似乎并不大。距今1900—1500年前后(东汉初到南北朝),全国进入第二冷期,孢粉分析显示木本花粉中热带树种只占32%,说明这一段时间里,本区气温比现代略低,不过仍然是暖湿气候。距今1400—1040年的隋唐时期,本区的气温回升,稻谷可以再熟,鳄鱼野象活动见诸记载;雨量也多,公元819年韩愈刺潮,6月因为“淫雨将为人灾”,有《祭城隍文》,年底又因为淫雨妨害稻蚕收成,有《祭大湖神文)。当时气候,比现在要湿热。北宋初开始,本区气温下降,雨量比前期少。咸平三年(1000),陈尧佐以潮州通判权知惠卅教州民种麦,获得丰收。元丰间(1078—1086)欧阳直卿任惠州推官,还因河源县盛产麦子,让百姓用实物输赋。惠州与潮州毗邻,可知当时,本区气候较今干冷。到南宋初(距今700年左右),本区气温仍偏冷,雨量偏多,比较潮湿。这一时期韩江三角洲孢粉分析的结果是,喜湿的蕨类占孢粉总量的86.7%,而热带树种只占木本孢粉的10.4%。不过,这时本区还有野象出没,(宋史·五行志》记载,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潮州野象数百食稼,农设阱田间,象不得食,率其群围行道车马,敛谷食之,乃去”,可见还是温湿气候。宋元之间,气温稍高于现代,但时间较为短暂。明清两代,潮汕长期温暖而比较干燥。在明代正德嘉靖时(16世纪前期)、清代顺治康熙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和光绪时(19世纪后期),有三个冷期,地方志上记录;着本地陨霜降雪的气象,大体与世界性的“小冰期”相应。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略低于现代,降水量也较少。

    海岸线与江河的变迁  海岸线与江河变迁受构造运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构造运动在这一时期变化的绝对幅度不大,对本区地貌的变迁影响力较后两者要小。

    唐代以前,本地区人口不多,人类活动仍不足以使本区的地理环境发生太大的变化,海岸线与江河的变迁,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最后冰期结束后,海平面发生世界性的迅速回升。距今10,000~8,000年,海平面仍低于现代海面11米,本区许多沿海岛屿,包括南澳岛在内,此时都与大陆相连。南澳象山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与距今10,000年上下的闽南漳州文化,属于同一类型,当时两地交通,应未有海洋的障碍。在距今6000—5000年时,和气温的高峰相应,出现高出现代海面3—4米的最高海面。本区海岸线逼近凤凰山、桑浦山、大小北山和大南山边缘,现代的潮汕平原,还是波光粼粼的海湾。潮安陈桥贝丘遗址,以及年代与之接近的潮安石尾山、澄海内底、梅陇等贝丘遗址,就分布在离海岸不远的低丘台地上。此后随着海平面的升降波动,本区的海岸线也有推进和后缩的变化。例如,距今5000年前后,海面下降较快,距今4500年前后,在现代韩江三角洲中部第三列岛丘前沿有贝壳堤形成。到距今3500年左右,出现全新世第二次高海面,海岸线内缩,年代与此相当的潮安梅林湖贝丘遗址,就位于贝壳堤内。这一次海侵的时间比较短,在距今3100~2500年,海岸线又重新回到先前贝壳堤的位置。由于气候较热而湿,江河的径流量滂湃,给韩榕练三江的三角洲平原带来大量的泥沙。经过距今2000年左右的第三次海进之后,韩江三角洲平原的面积有了较大的扩展,海岸线已经推进到贝壳堤外的南畔洲、涂城、槐泽、澄城一带。榕练二江三角洲大致已经扩展到接近于现代三角洲的范围,河口的海岸线则仍在桑浦山和小北山边缘的低丘台地附近。但是,此时三角洲的还比较低,江河在三角洲内泛流,河道尚未定型。在距今1900~1000年(东汉初到唐末)的较热湿气候阶段,本区及韩江中上游山区雨量丰足,洪水经常泛滥。旺盛的泥沙堆积,加快了三角洲的成长,原来的沼泽低地淤高成为平原,开始出现定居点,河流在多次分汊改道之后,河道两旁发育了天然堤。三角洲前沿海岸线向前推进的速度减慢,海水沿河上溯,可以深入三角洲的腹地。公元819年韩愈贬潮,诗人贾岛《寄韩潮州愈》诗中有“海浸城根老树秋”之句,可见当时潮州城下,仍是感潮区。在练江口,潮阳东山和海门山之间,还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内海湾,被称作“大湖”。

    宋代以后,本区人口迅速增加。在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叠加着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两宋(大约距今1000~700年)前期,气温低于隋唐,气候也比较干燥。江河径流量不及隋唐时期,河床开始淤积,有一些支流因为流量不足而干涸,例如韩江平原上部的古潮州溪,就是在北宋前期湮塞的。但是,汛期的洪水仍然足以冲决天然堤,引起泛滥,在三角洲上部形成较高的冲积扇平原。特别是到了南宋,气候又变多雨潮湿,河水泛滥更加频繁。这一时期,定居于韩榕练三江平原的居民开始兴建堤围,束水归槽,大量泥沙被洪水输出河口。韩江三角洲前缘海岸线有较大幅度的推进。榕江河口开始出现滩涂堆积。练江河口的“大湖”缩小,练江的径流量增加,湖水变淡,海潮上溯能力减弱。到南宋末,和平桥下的蚝场因为水质淡化而废弃。明清时期(距今600年以来),与气温降低的长期趋势相一致,气候也明显比两宋干旱。由于本地人口剧增,潮汕平原得到大规模的开垦。而气候干燥,江河径流量减少,河床的泥沙沉积加剧。榕练二江挟沙量小,对河道影响不大。韩江上游开发程度较高,毁林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河道逐渐淤积。洪水为害日见严重,防洪堤岸的修筑也日益牢固。在人工堤围的压缩下,更多的泥沙被冲到河口,沿海堆积。气候因素加上人类活动,使得韩江三角洲平原的河流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潮汕平原前缘的海岸线又向前延伸。到清末,韩江口的海岸线已经推进到北溪口的月窟、银砂,东溪口的北港,外砂河口的南港,新津河口的吉贝陇一带。海岸线之前在低潮期还有大片滩涂露出。榕江口自炮台、灶浦以下至地都光裕、西胪桑田,牛田洋东西两侧已经围垦成田。练江口内海湾收缩得更小,北岸在梅花村、金浦、古帅一线,南岸在古埕、平湖、凤洲、古汀一线。乾隆以前,潮阳东山还多登临观海的石刻,到清末,东山前方,沧海已多变为桑田了。

来 源: 《潮汕文化源流》

------------------------------------------------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卷。她东连福建省,北接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和惠州市,南濒南海。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

  在地球上,北回归线通过的陆地多是沙漠,而汕头却同华南的其他地区一样,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由于南海这个无比巨大的天然“空调器”的作用,全市方圆10346公里,到处是良田沃野,四季如春。
  
  一、秀丽的山川
  
  潮汕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东边境多山地,属莲花山系,峰峦迭翠,绵延成串,中间为桑浦山、小北山等山地构成的粤东南丘陵,南部沿海地区有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形成的几个冲积平原。沿海冲积平、原共3000平方公里,约占本地区总面积的1/3。其他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占本地区总面积的2/3。平原上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水源充足,光热丰富,十分适宜农作物的栽培。

  源远流长的韩江韩江原名员水,后为纪念韩文公而改今名,全长470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为本省笫二大河,江南笫三长流(仅次于珠江、闽江),是孕育潮汕平原的干流。它的源头是两条支流。一为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西侧南端长江上坪山;一为梅江,发源于紫金县七星山东。两江在大埔三河坝会流。始称韩江。三河坝以上为上游,三河坝以’厂至潮州竹竿山为中游,有凤凰溪等大小支流廿余条汇入,竹竿山以下为下游。韩江到竹竿山后,分成3支:即西溪、东溪和北溪,均进入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江面开阔,多超过500米,西溪最宽处达900米。但坡降小,河床浅,水流缓慢,泥沙堆积,沙洲丛生(大者如江东镇,类似长江的崇明岛或湘江的桔子洲),河道分散,呈扇形等距离入海。西溪上段在潮州境内南流,下段象树枝一样,又分成梅溪、外砂河和新津河,分别在市区和特区东侧入海。外砂河为韩江本流。东溪在仙美村,溪口又分两支:一南行为莲阳河,一偏北行为东里河,分别于北港和东里港入海,北溪则入澄海,后汇东里河入海。韩江下游水流分支,河道末段变窄,泥沙淤塞。50年代以来,多次修堤,浚河、引韩,开排灌渠,形成自流灌溉,脉络四通八达。处其核心地带的潮州、澄海及汕头市郊,为潮汕最富庶之区。

  河深水清的榕江榕江:是汕头第二大河,长210公里,流域面积4700多平方公里。以南河为主干,与北河分绕榕城(两河近处开运河贯通),至炮台双溪嘴会流。中秋潮涨,此地现双重月影奇景。榕江是丰顺、揭阳、普宁、潮阳渚县的水运要道,也是滋润两岸农田主要水源。

   南河发源于陆丰县百花园,经径脚抵河婆,绕钱坑东行,由鲤湖至双溪嘴。北河在丰顺县境内称汤溪,源出峥岩峭壁、流飞湍急的猴子蛛。南流至汤坑,经新铺入揭阳县境,再东经曲溪后至双溪嘴。汇流后的榕江向东南流至汕头港入海。榕江水量丰富,深度超过韩江等其他各河,如榕城北河水深6米,曲溪水深达9米,故航运极便,船只往来如梭。榕江流域水渠纵横,灌溉便利,两岸农田如织。

  曲折似练的练江练江贯通普宁,潮阳两县,长92公里,流域面积1336平方公里。上源为普宁县境内的寒妈水,经大坝西南流注入白坑湖,再东南流至桥柱石港山下分二支;一东出潮阳溪口,一东北流至玉窖会桂江折入潮阳,于流西渡会溪口之水。东行的一支横贯潮阳中区至和平出石龟山,会南北备支流成为巨泽,称龟头海,已筑堤围田。江水续流至龙津,绕沧州南流,从海门入海。过去自龙津沿江而上至溪口,迂回曲折,状如白练,故名“练江”。练江中下游流域地平如镜,平畴万顷,蔚为壮观。

  除韩、榕、练三大江外,还有饶平的凤江(黄岗河)、惠来的龙江、揭阳的卅岭水、灰寨水、潮州的中离溪、峙溪、凤凰溪及普宁的洪阳河等很多中小河流。由于受东北、西北两构造线影响,遂构成了叶脉般的水道。且为山势、地势制约,多单独入海。总之,汕头地区河流众多(共30多条),这些河流具有流量大(因雨量多)、含沙量少(因岩石坚硬,植被较好)、汛期长(因季风影响,夏半年多水)、水力资源丰富(韩江170万千瓦,榕江31万千瓦)等特点,可以发挥灌溉、养鱼、航运,水电等多种效用。

  凤凰山耸立于饶平县和潮州市,丰顺县的交界处,纵横千里。主峰凤髻位于潮州北境,高1497米,为潮汕最高山峰,比五岳之首的泰山仅低几米,比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高。山顶状如凤冠,故有此名。凤凰山跟福建武夷山同一走向,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挤压扭动隆起而生成。山多花岗岩、流纹岩,但不象海岸丘陵那样裸露,山坳土层发育较深厚,利于种植和耕作。

  大北山大北山屹立于揭阳、揭西、丰顺、五华等县境,东北断续接凤凰山,西南逶迤连小北山,主峰北山嶂位于揭西北部,高1300米,山顶平缓,似高原状,呈多层地形。与凤凰山一样,大北山北坡挡住寒流,南坡迎风蓄雨。每年冬季风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侵时,秦岭首阻其锋,南岭再截一程,至此又被这堪称“笫三梯队”的凤凰山、大北山所阻,便成为强弩之末了。

  大南山大南山处于潮阳、普宁、惠来三县之交,大致与海岸平行,属折皱型的海岸山,因相对于大北山而得名。主峰望天岭,高972米,位于普宁南部。大南山虽属低山,然雄视广汕公路,俯瞰练江平原,显得英姿挺拔。大南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边缘有大断裂,属断块低山,岩石裸露,隘口众多。惠陆边境之南山径,曾狭不容车;双山对峙之北山门,旧日曾垒石成堡,十分险要。

  桑浦山该山是韩江、榕江南段之分水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潮州、揭阳及汕头市郊的交界处,大部绵亘于潮州西南部,长30多公里,最高峰大尖山海拔484米,属丘陵地。曾为海水浸漫,后地壳上升,河流冲积,遂使孤岛成山丘。有多处海蚀地貌出现,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蘑菇等等,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山上花岭岩裸露,有狮子岩、灵泉岩、玉简峰等峰岩。历史上曾产茶,北麓种桑,故名。东山湖一带有超过100℃的温泉,远观烟雾弥漫,近看湖水翻滚,又有优质矿泉水,已建有疗养院。西山下临梅林湖,是—“海迹湖”,大约万亩,湖光山色,令人心醉。

  此外,饶平、福建边界,丰顺、普宁、揭西边境等处,均有一些高度超过千米的山峰,如饶平的西岩山、大质山,揭西的李望嶂、畚箕石以及普宁西南边境的峨眉嶂等。

  纵观潮汕诸山丘,地质年代久远,,多是距今1亿4千万—年至9千万年前,即中生代侏罗纪末到白垩纪期间燕山运动所形成,主要呈华夏式构造,因久经侵蚀,高度不很大。花岗岩石裸露,可成为就地取材的建筑原料。至于利用山区开发矿产、水力,种植林木、果树、橡胶、茶、竹,发展畜牧业和其它多种经营,更是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丰富的资源
  
  潮汕地区不但山川秀丽,而且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气候资源、水产资源、土壤植被、能源矿物等项,都相当可观。

  气候资源潮汕地区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故常年气温较高,夏长冬暖,春秋相连。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年均温21.3℃。七月均温28.2℃,极端高温37.9℃;一月均温13.2℃,极端低温0.4℃,霜期仅数天,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

  常年降水丰沛,市区内年雨量达1555毫米,北部山地迎风坡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市区月均达339毫米,故农谚有“五月龙须水”之称。因这时各种类型的降水如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以至锋面雨均可产生,又是在全国雨带移动的范围内,所以4至9月雨量超过全年80%,是高水期。高温多雨同步,作物长势旺盛。

  但雨量的年变率颇大,最多的1973年达2410毫米,最少的1933年仅有516毫米。最大的日雨量达:297.4毫米(1953年7月21日)。故暴雨季节固然水足,但需注意防涝。此外,夏秋多台风,冬春有霜冻阴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风,这都是美中不足之处。

  至于风向,夏季多西南风,其余时间多东北风。

  土壤和植被潮汕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红壤、水稻土、沙质土、盐碱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有机质含量并不丰富,但经人工改造后,可种植果树或热带经济作物,黄壤多分布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宜种茶树、油茶或常绿针叶林。水稻土分布于潮汕平原和河流谷地、山区谷底,它是河流的冲积土,也是人工长期耕作的产物,土层厚,土质肥,酸度低,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沙质土多分布于高亢地段及山边、海滨,原本瘠薄干燥,但修水改土施肥后,能改善土质,可种植水果或蔬菜。盐碱土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经过引淡冲咸,多方努力,充分利用,也是宝地。

  潮汕地区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常年青绿,花果期长。现状植被为次生的南亚热带草坡,人工栽培的针叶树在偏北山地也能成长。引进适生的茶、油茶、油桐、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黄竹等树种也能自成群落。平原谷地间有水稻、甘薯、玉米、麦类、豆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蔗、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橄榄、杨桃等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更是优质多样,终年不断。还有为数不少的本地中草药。无霜或轻霜地区的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等的栽培情况良好,橡胶种植突破北纬17度线,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之一,而且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很有帮助。

  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跟全省一致,高于全国12%、全球22%的平均水平,多分布于北部山地,以杉树、桉树、马尾松、木麻黄为多。村边路旁也有零星树木,村边以榕树、槐树为主,路旁多桉树、木麻黄、台湾相思。全区有山地802万亩,比耕地多一倍半,但有林面积仅占60%,发展林业的潜力很大。

  水产和养殖动物资源方面除普遍饲养猪、牛、羊、兔、鸡、鸭、鹅、鸽外,水产资源也占重要地位。捕捞养殖地域宽广。海岸线东起饶平上东乡,西至惠来岐石华清村,长277.8公里,加上岛岸线123.7公里,全长401.5公里,形成了14个大小渔港。海上有大小岛屿37个,最大的是南澳岛,面积107平方公里。海区陆棚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全省四大渔场中最有开发潜力的一个。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饲料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陆地河湖塘众多,水域辽阔,有约15万亩的江河水面及28万亩的宜鱼池塘、水库。淡海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不下百种,如龙虾、石斑鱼、鱿鱼、江瑶、沙虾、马鲛、泥蚶、鳗鱼、鲨鱼、黄鱼、带鱼、墨鱼等等。近年养殖膏蟹、石斑、龙虾、对虾、鲷科鱼类、紫菜、昆布等藻类和蚶、蚝等贝类很有成绩。传统的淡水养殖则以鲩、鳙、鲢、鲮、青、鲤六大种为主,其次为鲫鱼类,塘虱、鳗鱼等无鳞类和生鱼、甲鱼等的养殖也收到极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沿海有取之不尽的盐产,提供了丰富的食用、医药和工业用盐。

  能源和矿物能源首推水力。年平均径流总量150亿立方米,加上外区来水,超过300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0多条。上下游天然落差大,一般有200至350米,最大落差是986米(潮州峙溪水),可开发的水力能发电约15亿度。现在已兴建中小型水电工程874宗,拥有北山、龙颈、南窖,凤凰、汤溪等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水电站,已开发的水力资源约占总蕴藏量的40%。

  生物能源也占重要地位,全年累计相当于250万吨标准煤。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来源:稻麦薯豆蔗等的茎叶;薪炭林,每年约有300万担柴炭供应,人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

  本地煤炭资源缺乏,理论藏量100万吨,可供开发的约80万吨,主要分布在惠来境内,其次是普宁。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尚未发现,但据国外卫星遥测,发现惠来一带有天然气和石油,但必须进一步探测才能证实。不过珠江口盆地东缘临近我市,南海海域蕴育着很好的含油构造,因此在本区进行较大规模的石油开采有一定的希望。

  此外,区内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非常规能源倒很丰富,只是造价昂贵,目前未能普遍开发利用。

  矿产以锡矿最多,在李四光教授的亚州地质图中属南岭成矿带。以潮州古巷厚婆坳最有名,其中伴有铅、锌、金、银、镐等金属。还有惠西岭硫铁矿、万峰山的铍矿,澄海莲花山的钨矿、钻矿,揭西的稀土矿,铙平磁铁矿和惠来隆江的沙金。西部沿海还有锆、钛等稀有金属,使沙滩常呈一片墨绿色。南海中也有大量金属矿产。

  此外,潮州、饶平有丰富的优质瓷土,意溪储量达3000万吨,可为陶瓷等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同时,沿海至三角洲腹地因系古海湾沉积,故有丰富的贝,烧灰建屋,十分方便,韩江沙又是制造玻璃的极好原料,可生产大量建筑材料。
  
  三、宜人的风光
  
  潮汕地区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象凤凰山之高峻清爽,大北山之巍峨磅礴,桑浦山的温泉,大南山的幽洞,韩江奔腾,梅林清丽,真是山河竞秀,妩媚动人,诚为旅游疗养佳境,而且更有众多的历史胜迹和人文景观。

  汕头市风光区汕头市内主要有以假山亭榭、园林胜景著称的中山公园,有涧洞秀美与风光宜人的岩石山,有峰峦叠翠、山径曲折的达濠青云岩,宜于海滨游泳、观日的妈屿岛和一些革命纪念地,还有近年新建的特区龙湖乐园、新津河海滨渡假村和东湖游乐园等游览胜地。

  潮阳区有大颠和尚创建的灵山寺,花岗岩成景的东岩、西岩、大小北岩,可俯瞰棉城全景的文光塔,远近闻名的海门莲花峰,峰上成片的摩崖石刻,记载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可歌可泣事迹。

  南澳雄镇关与猎屿铳城,记录着保卫海防的战绩,领略着海上风光。

  潮州市风光区潮州有重修一新的佛教名刹开元寺,纪念唐朝政治家、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宜于沿江赏景的凤凰塔、凤凰台,堪称书法宝库和历史见证的西湖摩崖石刻,革命胜迹涵碧楼,桑浦山群峰、温泉,梅林湖及逶迤挺拔的凤凰山。

  揭阳市风光区有惠来神泉港,附近海上每数年出现一次海市蜃楼奇观,在岭南是仅有的。那里的海角甘泉尤具特色。揭阳学宫,历史上是科举考场,本世纪为革命纪念地,东征和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和叶挺等革命前辈均曾在那里办公。革命圣地大南山、大北山,留有多处革命标语和其它遗迹。洪阳,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逝世之所。

  总之,潮汕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位置优越,资源丰富,风光宜人,人文昌盛,实为岭南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