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orzx.mi:关于提高市县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益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11:06

2006年1月21日,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简称《干部教育条例》)。《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精神,更好地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以问卷、走访、座谈、查资料的方式、对当前干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念及目的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认识

效益就是效果和收益,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常用术语,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体现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效益反映了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后来被广泛引申和运用到其他各个领域。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投资,同样存在着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也即效益问题。从效益的角度审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进一步深化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效益就是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所取得的培训效果和收益。对干部教育培训效益可以从以下五种角度来理解:

一是从干部教育培训效益产生的途径来看,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指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以及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的效果;间接效益指经过教育培训,对于本职工作的促进程度。

二是从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期限来看,有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长期效益指一些理论性、基础性的培训,收效较慢,但对税收工作的长远发展十分必要;短期效益指一些操作性、应急性的培训,收效较快,对当前税收工作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三是从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体现方式来看,有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

显性效益指显而易见地发挥作用、容易被直观感受到或量化的效益,如干部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等;隐性效益指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不易被直观感受到或量化的效益,如依法治税理念的树立等。

四是从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范围来看,有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

宏观效益指全系统或某个单位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情况;微观效益指部分干部群体或某些干部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是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环节来看,有培训管理效益、教学效益和学习效益。

培训管理效益指培训管理者通过目标制定、制度建设、培训实施、培训考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将既定的培训理念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情况;教学效益指教师借助现有的培训设施环境,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培训对象的情况;学习效益指领导干部通过参与学习培训,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上述五种角度,为认识干部教育培训效益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问题时,我们只有综合分析,统筹兼顾,才能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干部教育培训要抓出三种效益

曾庆红同志强调,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大幅度地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和建设中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地履行职责。这就明确地指出,干部教育培训要抓紧、抓好,抓出效益。因此,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就必须要抓出三种效益。

1、以净化干部思想为首要任务,抓出教育培训的政治效益

只有讲政治,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而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关键是要讲究政治效益。

首先,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要增强党员干部讲政治的自觉性、政治方向的正确性、政治立场的坚定性、遵守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其二,要帮助党员干部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在胜利面前不骄不躁,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在风云变换之际不随波逐流,在压力和威胁面前不卑躬屈膝,在金钱关、权力关、名位关、人情关、色情关等严峻考验面前不败下阵来。

其三,要增强干部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

培养干部要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处理问题,善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的结合中找到最佳位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得到不断发展进步。

其四,要提高干部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自觉性。

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与低,政治洞察力强与弱,执法为民的宗旨服务意识浓与淡,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通过干部教育培养锻炼出一支德才兼备、政治素质强、科学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健康素质优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2、以减少经费投入为衡量标准,抓出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益

衡量干部教育取得实效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少投入出大效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下投入较少的经费而达到扩大产出效益的目的。

一要不花冤枉钱。

一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师资等资源要进行整合。克服分级分类管理体制下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配置、重复投入等弊端,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集中指导,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与监督,将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原则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培训投入最小化,资源共享最大化、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在高校、企业、革命老区等处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基地、干部实践锻炼和党性教育基地甚至境外培训基地,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减少教育培训食宿及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培训网络。

另一方面,建立培训需求反馈制度。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培训对象所在单位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对培训内容及方法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工作,保证培训效果。要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办班申报制度,凡各部门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研修班,必须于年初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申报计划,经审核平衡后,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规范干部教育培训秩序,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问题,避免重复投入。

第三方面要以适度市场调节方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改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划拨方式,可以把培训经费划拨给培训机构,由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也可以根据培训任务,选择培训机构,再划拨培训经费,发挥资金对教育培训的调节作用;对干部的中长期培训、高学历教育,主管部门可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拉动市场化运作。

二要少做无用功。

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所有问题来自学员,研讨分析依靠学员,最终答案和成果来自学员。既要有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也要有具体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培训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枯燥说教,脱离工作实践。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员为中心,切实提高学员的参与意识,使学员全方位地展现自己,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贡献思想;培训的组织者要引导学员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觉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轻授鱼而重授渔,把重点放在激活学员思维,引导学员运用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上面。以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为主线,通过典型案例,引发学员的思考,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放开视野,拓宽思路,各抒己见,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

在培训实践上采取外派、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方式,把他们“逼”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寓教育培训于干部培养锻炼中,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使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

三要多算产出帐。

首先是抓住宏观管理的重点,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干部培训任务落实的情况下,撤销、合并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

其次是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评估计算体系,是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教育培训宏观管理的重要方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和体系,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产出值制定科学的评估依据,使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更加明显,改进方向更明确,措施更有力。

3、以强化干部素质为根本目的,抓出教育培训的社会效益

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干部教育培训造就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能征善战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生力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大社会效益。

一要推行“公平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其他类型干部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与城市的基层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因此,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要扩大范围,在教育培训上体现社会公平。不管哪一级哪一类的干部,“人人都是实施培训的对象,个个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要求培养人才,尤其要注重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要实现“终生教育”,倡立学习风尚。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干部。”按照这个指示精神,要克服把干部教育培训当作间断性、临时性应急措施的思维,确立系统、长期乃至终身教育培训观,把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调动起来,将终身学习理念根植于干部头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干部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干部示范作用的辐射,定能倡立起“崇尚知识、全民学习”的社会新风尚。

三要突出“荣辱教育”,标树时代精神。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干部教育培训要把“八荣八耻”的论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塑立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崭新形象,促使广大干部肩负起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责任,努力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在思想上明辨是非,在行动上一身正气,真正树立崭新的时代精神,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三)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党校干部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衡量干部培训是否取得成功和取得多大成功,干部培训的满意度是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应纳入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视野。

1、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主导方面

培训内容是干部进党校后最为关心的焦点。干部脱产到党校接受培训,在现有运作模式下是组织调训的方式。干部们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和企业单位,虽然有相同的一些培训需求,如理论热点问题、领导能力提升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相同相似的问题,但由于文化层次、行政级别、经历资历的不同,会形成干部自身需求的较大差异,党校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照顾到每个人的具体需求。这就使得在培训内容上干部的需求与党校培训内容的安排发生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于党校而言,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评价的结果。

培训形式是能否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现代培训理念告诉我们: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这一理念强调要根据内容来确定形式和搭建学员参与互动的平台。党校众多的培训方式中传统的讲授方式虽然有其便于深刻讲解的优点,但干部更愿意接受如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新的培训方式。能否充分考虑培训内容并根据培训内容恰当地安排多种培训方式,能否在培训中让更多的干部积极地参与,培训教师能否和参训干部一起观察一起思考一起分享,决定着干部对内容理解和汲取的多少,决定着干部参加培训的热情的高低。

干部培训模式也是影响干部对培训评价的因素之一。全国各地现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党校+外出考察”、“党校+异地培训”、“党校+本地现场教学”、“党校+高校”等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安排的内容、组织的方式、经费的多少等情况差异,也使干部对整体培训的评价呈现出差异性。

培训教师的培训技艺是干部评价培训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不同的培训教师处理下,会出现不同的培训效果。教师培训理念的新旧、知识积累的多少、培训内容的布局、培训时间的掌控、培训中学员参与的调动、培训语言的技巧高低等要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干部参训情绪和状态,从而决定了干部在培训课堂上的主观感受。

2、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辅助方面

对参训干部的管理是影响干部评价培训的必备要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干部进入党校学习要接受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目前在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党校其管理制度并不一致,远远没有达到规范化的水平。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虽然要求脱产,形式上也是脱产,但相当部分干部本身的工作并没有彻底脱离,仍然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始终存在。管理制度是否公正严密合理,管理方式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果,从而影响干部对培训的评价。

党校为干部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间接要素。党校对参训干部服务的内容包括了报到、临时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培训资料提供、费用缴纳、住宿安排、餐饮服务、课余活动、体育用品的借用、图书借阅等内容。党校若干个部门在为干部提供以上各种服务,而服务的效率、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水平会给干部留下不同的印象,这些印象会自然成为干部评价整个培训的考虑要素。

对干部的关怀程度也影响着干部的感受。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进入全新的集体生活,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关怀。党校的领导、教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否真心关怀干部,干部之间能否在短时间内形成团结友善的团队,都会决定着干部能否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对培训的评价。

培训时间的长短也能影响到参训干部的满意度。虽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条例》没有规定各种班次的培训时间,但党校在三十多年的干部培训中已经掌握了各种班次时间合理性安排规律。时间过短,不仅使干部不能有机地融入参训集体,而且还会使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干部学习收获会受影响。而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更多的工学矛盾。所以能否按照成人培训规律确定培训时间,也构成了干部评价培训的要素。

3、影响干部培训满意度的基础方面

要标配好培训设备。就教室内的培训设备而言,一个标准化教室应该具备带有电脑的讲台、投影设备、音响系统、无线话筒、移动式领夹话筒、供干部研讨时用的移动式白板、单人课桌等。此外,由于模拟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的需要,还需配备摄像机、定向话筒、照相机等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设备是否齐备,运用是否恰当,也影响着干部对培训的看法。

党校的住宿餐饮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培训的满意度。培训期间,参训干部大多在党校食宿。《条例》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的同时,也提出要努力改善党校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干部宿舍是否有基本的设施设备、是否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通讯条件和安全条件,寝室中是否有电脑网络线接口,干部餐厅的硬件条件是否符合宽敞、通风、明亮及卫生的要求,都会影响干部对党校的好感程度,进而影响到对培训的满意度。

党校其他配套设施也是构成干部培训满意度的要素。《条例》规定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学校就应该有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必备的相关配套设施,使干部在学习之余能够锻炼身体,调节身心,同时也为干部参加党校参加各类活动提供基础的条件。这些配套设施是否具备和合理利用,也构成干部对培训评价的要素之一。

概言之,要提升党校干部培训质量和水平,需要高度关注参加培训干部的满意度,并以此来倒逼各个环节的工作,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模式、师资配备、管理服务、人文关怀、设施设备等方面全方位地改进,并形成一整套制度机制,从而切实地发挥好党校作为干部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二、调查与分析

 (一)“十一五”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已初步形成

1、基本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型的干训工作体系。

一是以市委党校为核心,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是以部门、行业干训机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辐射,坚持走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之路。

三是以基层党校为支点,着力形成开放式、多层次工作格局。一个着眼全局、统一协调、竞争有序、优化组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网络体系在我市初步构建。

2、基本形成了规划合理、制度健全的干训工作机制。

一是以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充分发挥了宏观管理职能。

二是以科学的中长期规划《2006——2010年湘潭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指导,统揽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以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为抓手,规范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四是以加强协调、督察为重点,引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有序健康发展。

3、基本形成了重质量、求实效的干训工作模式。

一是在干训内容上,突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

二是在干训方法上,突出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为重点。

三是在干训目标上,突出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

四是在干训对象上,突出以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为重点。

(二)县处级领导干部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趋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虽然较前有了较大提高(调查对象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3%,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1.5%,分别较1995年提高25.1和29.2个百分点),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仍然很高,希望提升自身素质的要求非常强烈。他们的需求趋向是:

1.在知识的需求方面,迫切需要学习包括法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内的新知识新技能。

调查问卷中,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目前需要掌握的知识列出20门学科,选率在10%以上的有11门,其余9门学科的选率低于10%。

县处级领导干部对知识的兴趣大小的趋向是:法律知识→计算机原理→现代科技→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社会心理学→政治思想工作→城市管理→财经→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上述情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的逐步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对包括法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内的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了;相对而言,由于绝大多数县处级领导干部在中学、大学和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都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政治理论课进行过系统学习,因此,对“老五门”课程的选率偏低;而现代农业管理、现代工业管理、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程,因专业性太强,选率亦相对较低。

2.在提高能力的需求方面,迫切需要提高创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调研能力和应变能力。

调查问卷中,共列出了10种县处级领导干部需要增强的能力。

县处级领导干部对提高能力的需求趋向是:最迫切的是提高创造能力(选率超过40%);较迫切的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调研能力、应变能力(选率超过30%);迫切的是提高交往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选率超过15%);一般的是提高表达能力和其它(选率低于10%)。上述情况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和迅猛发展的科技变革,面对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县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提高创造能力,提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复杂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同时,由于工作的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对提高包括交往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在内的组织领导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对培训机构的需求趋向

县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机构的需求反映在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方法、授课教师等几个方面。主要的趋向性要求是:

1.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认为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

认为培训应以领导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选率为24.3%,应以业务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选率为21.2%,均超过问卷数的五分之一;认为培训应以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以党建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问卷数都比较少,选率分别为11%、7.5%和3.8%。

2.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认为应以交流研讨、参观考察、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多举办一些业务专题培训班、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班和省内外的实践考察活动。

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交流研讨的选率为26%;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参观考察的选率为24%;主张课堂授课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选率为22%;实践锻炼、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的选率较低,依次为14.7%、8.8%和2.5%。根据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问卷调查,认为班子成员参加培训班最有效果的为各种业务专题培训班(选率35.4%)、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班(选率30.7%)和各种形式省内外实践活动(选率21.3%);国(境)外培训、各种政治理论培训班选率偏低,分别为7.9%和6.3%。

3.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认为应以专家、学者为主。

县处级领导干部认为最喜欢的授课者是专家、学者,选率为88.3%;认为最喜欢的授课者是各级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的选率较低,分别为6.1%和4.3%。

——对组织的需求趋向

县处级领导干部对组织的需求反映在培训时间、培训频率、培训机构、培训经费、培训与使用结合、领导重视等诸多方面。主要的需求趋向是:

1.在时间安排上,认为应该每届至少轮训一次,每次以三个月为宜,最佳参训时间在第二季度。

据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卷调查,认为班子成员每届至少应参训一次的选率为70%。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求每两年培训一次的占39%,要求每三年培训一次的占29.6%。要求每年培训一次的占26.1%,要求每五年培训一次的占4.6%。对于培训形式的要求,68.1%的领导干部认为以短期脱产培训为好,脱产一至两年、脱产两年以上、在职业余学习的选率较低,分别为18.7%、4.1%和9.2%。对于每次培训时间长短的要求,35.3%的领导干部认为每次培训时间以三个月为宜,20.9%的领导干部认为每次培训时间以半年为宜,19.2%的领导干部认为每次培训时间以一月为宜,每次培训时间为一年、两周、一周的选率较低,分别为11.8%、6.1%和4.8%。对于最佳参训时间的选择,52.5%的领导干部认为第二季度参训最佳,其余依次为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选率分别为29.7%、12.6%和5.2%。

2.在培训院校的选择上,主要要求到管理干部院校和党校参加培训。

调查中,55.6%的领导干部要求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29.6%的领导干部要求在党校培训。要求在高、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和通过电视、广播、函授等阵地培训的选率较低,分别占11.7%和3.1%。

(三)面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市干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央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证。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和效益的社会,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必须树立效益观念。但从当前实际来看,干部教育培训目标与效果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内容设计的同一性与领导职位多样性的矛盾

随着社会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愈来愈强,领导职位分类也愈来愈细,不同的领导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要求干部培训部门要针对不同的职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但当前干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还比较粗放,表现在:

一是偏重于政治理论、形势、通用专业培训;

二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职务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

三是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党校的教学内容趋同性比较明显;

四是不同阶段培训内容变化不大,等等。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文化层次的干部在培训中吃“大锅饭”。

这与培训对象的多样性特征产生了矛盾。

一是不能与职位特征相适应。

不同层次、类型领导职位对技能和知识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没有对不同领导职位提出不同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就难以根据不同受训对象确定内容,致使不同专业职位的领导干部听同一堂课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难以满足个人能力提升要求。

干部培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通过扬长补短,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质。当前干部队伍的绝大多数有一定的文化科学专业知识,但这种知识与从事领导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还有一定距离,干部培训的目的就是要缩短和消除这一距离,但由于社会分工繁多,党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因而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只能从同一性来考虑,致使学员想听的教师没有讲或讲不了,教师讲的学员听得多而不想听,需要的知识没学上。

三是与重大理论问题和形势教育结合不紧。

在党的理论、执政理念等出现重大突破或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上,领导干部对此非常关注和重视,并能在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学习、理解,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节拍。因此,党校培训就必须比干部自学掌握的要更新、更深,但现实是培训讲授的大多是领导干部已经耳闻目睹的“大路货”。这种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干部培训效益的主导性因素。

2、师资队伍素质的有限性与干部期望的扩张性的矛盾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对新知识具有一种饥渴感,他们不仅坚持平时的自学,更希望通过有限的培训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干部的这种对知识的期望具有无限的扩张性。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党校专任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部培训的收益。但目前党校师资队伍无论从知识结构上看,还是从知识水平上看都是有限的:

一是党校专任教师队伍知识专业结构难以适应干部对新知识的期望。

由于党校组织结构制约以及现有人事政策的限制,党校专任教师队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导致党校能够开设的课程也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

二是教师知识更新方面存在差距。

由于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接受过省级以上党校或到区域外接受过脱产培训的教师十分有限,致使教师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万金油教师比较多,对某些问题有专业研究的、有成果的不多。

三是党校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造诣难以达到应有水平。

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临时拉夫凑数的比较多。

四是在培训课程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党校考虑本校教师有事做比较多。

只要不是十分专业的课程或培训举办单位要求不强烈,一般尽量选择校内专任教师,当要讲授某些内容时,教师往往东抄西抄,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见地。这样的培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培训价值取向上组织的多元性与干部个人的单一性矛盾

价值取向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事物属性的功能和意义的认同和追求。培训干部是一种组织行为,也是一种个体行为。在判断培训工作的价值上,如果组织和个人的取向是同向的或一致的将有效地提高培训工作的效益,如果差距过大,甚或有矛盾将会降低培训效益。从组织上讲,培训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力图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领导能力、个人修养等等。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理论成果,干部通过培训提高了思想理论素养、形成了思想创新的成果;

二是工作实践成果,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和促进领导工作提升领导水平;

三是培养能够在组织内担任更重要职务的干部。

但少数干部对待培训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片面理解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认为培训就是为了职务上的提拔,因而把培训当作提拔的前奏和桥梁。从党校讲,在对培训成果的判定上也有一些偏颇,很少去追踪考察了解受训对象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以此来改进培训内容,而把职务上的提升作为一种重要培训成果。因此,干部对提拔性的培训积极参与,对岗位职务培训不够热心。

4、培训资源的稀缺性与闲置性的矛盾

培训资源是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和载体,也存在着稀缺与闲置并存的矛盾,从稀缺的角度来看: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师资力量的专业结构与专业造诣达不到干部要求;

二是教学手段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

三是内容容量有限,培训对象有选择的接受培训比较困难;

四是培训经费紧缺,制约着党校的全方位发展。

从闲置的角度来讲。

一是由于党校培训容量有限,有一些需要培训的干部得不到及时有效培训;

二是培训资源布局不合理,部分培训机构为各系统或行业的培训机构,系统内垂直下达培训任务比较多,培训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运行效率低;

三是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杂乱。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的覆盖面小,结构不平衡。

四是参加培训的人员结构不均衡,领导干部培训得多,一般干部培训得少,培训还有空白点。

五是不同层次间的党校培训对象缺乏统一规范,上级党校与下级党校争生源,下级党校的发展生存受到制约。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我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始终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的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又提出了大规模培训高素质党政干部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思路,创造性地完成新任务,是各级干部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1、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干部教育培训理念是组织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向和成效,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至关重要。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人是主体,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充分尊重人.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干部培养的需要,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起点和归宿。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教育培训则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发展新理念和素质教育观念,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广大干部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树立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干部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涉及学员众多,培训需求不同,种类、行业、职级各异等特点。所以,既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第四,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立足高远的思维,是干部教育培训长盛不衰的保证,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统一。要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可持续性,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建设,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承担起现实发展的责任,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内容创新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培训、其内容一定要精要管用。要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教学课程的设置要跟上时代步伐,以社会需要、学员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级各类参训学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多选择面对现实、贴近生活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的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导向性和适用性。

根据全面发展的理念,应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岗位技能的整体素质培训。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引导广大干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教育、加大市场经转载请注明佳阳范文网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使学员能够做到基本理论深学,本职业务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精神境界,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理解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感,使学员真正获得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从而进一步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和干部的自身成长。

3、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培训要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注重学员的主体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建立与学员需求相符的培训方式。

要从接受性教学为主转变为研究式教学为主,以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广泛组织学员开展研究讨论,使学员在研究中深化学习,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将教学过程变为一个激活思想、自由互动、分享成果、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次,要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重点,建立与培训内容相符合的培训方式。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选择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事例,进行专题研讨,引导干部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拓展教育培训空间。采取参加实践、外出考察、加强与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训换训等手段.使学员创新性地获取知识,增强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宏观决策的能力。

第三,要以增强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为目的.建立与学员成长相适应的培训方式。

不断加强理论培训与实训相结合,促进学员“学”与“用”的结合。要引导学员带着工作和思想实际问题参加教育培训,运用所学内容思考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和个人思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将学员置身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等场景中,让学员分析事件,体验事件,从中得到启发。要加大挂职培训力度,让干部到基层、到西部、到边远地区挂职锻炼,使干部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真正获得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4、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第一,量化培训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由专业评估机构对教育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估,确定资质等级,并颁发资格认证书,确保资质好的培训机构能平等竞争、公平进入,组织部门还可以根据等级分配培训任务。这样不但能够激励培训单位努力提高各项工作水平,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有益于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学分制度、督学制度、考核制度等。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系统.并与于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对干部培训期问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品德修养等进行综合鉴定,放入个人档案,作为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评估、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既能充分调动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第三,建立培训后“追踪问效”机制。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就要保证培训工作的良性循环。要定期对各类培训机构及其培训情况进行测评,对干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培训方式是否科学、师资是否胜任等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员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员反馈信息.结合评估内容,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培训质量,以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持续、稳定、科学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

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更好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任务。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些新要求和新举措,首要的是必须牢固树立并扎实推行需求至上质量为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把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

1、树立需求至上理念

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是组织、岗位和个人三方面需求的统一体。所谓需求至上,就是视培训对象为顾客、当作上帝,把按需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能否满足三方面需求作为衡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标准。不能满足三方面需求的培训项目,就没有设立的价值。在当前,满足组织需求,应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即各行各业各类产业对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满足岗位需求,应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职务职级对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中心任务对干部知识储备和更新的特殊要求,分级分类适时培训。满足个人需求,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干部的主体地位,根据干部自身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需要,区分性别、民族、年龄、经历、知识结构、人文修养等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培训。

要做到三方面需求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供需关系。

把满足三方面需求作为干部教育工作的立足点,认真做好需求调研、预测和分析工作,根据需求提出培训计划、设定培训专题、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师资、改进培训方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切实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二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针对干部数量多、个体差异大,即便按需培训也很难做到一对一量身培训的实际,探索用共性搭建框架、用个性填充模块的方式,设计共性与个性兼容的培训方案,实现三方面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是处理好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的关系。

在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提高党干校轮训工作质量的同时,加大自主选学工作力度,凡是必要且又具备自主选学条件的培训专题,都应当把选学的权利交给培训对象,以拓展领域、扩大范围、优化资源,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培训供需链条。

2、突出质量为本原则

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强调质量为本,就是干部教育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端意识和前沿意识,把保证质量作为教育培训的宗旨。没有质量的教育培训班,不如不办,免得浪费投入,浪费参训人员的宝贵时间。

要保证教育培训高质量,必须做到六优选

一要优选培训时机。

坚持超前谋划、超前培训,为组织选人用人做准备、为干部上岗就职做准备、为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做准备,提高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

二要优选培训机构。

以保证和提高培训质量为导向,对培训专题项目特别是自主选学培训项目,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党干校和优质的社会培训机构招投标,择优选定培训机构,建立起参训人员跟着培训项目走、培训经费跟着参训人员走的干部教育机制。

三要优选参训人员。

选调最具有培养价值的干部参加培训,应该培训的能及时得到教育培训,做到本级管理的干部、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和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优先培训,以提高培训实效。

四要优选培训内容。

根据形势任务需要,适时开发培训项目、调整培训专题,开设最急需、最实用、最优秀的课程,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为参训人员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套餐。

五要优选师资力量。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优质师资库,组建培训项目教师团队;建立专职教师准入制度、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扩大兼职教师的授课比例,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要优选培训方式。

改革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进由按级别设置为主向按类别设置为主、由一般轮训为主向专题培训为主、由中长期学制为主向短期学制为主的转变。大力推行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先进有效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干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标

经济学上的效益最大化,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样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追求显性效应和潜在效益,实现教育培训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不能只知道花钱举办培训班,不算教育培训的成本账和效益账。所谓追求显性效应,就是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实施,都能够成为精品、形成品牌,受到干部普遍欢迎,使参训人员感到培训内容新颖、方式灵活,收获大、效果好,能调动干部主动要求参训的热情,这就是商界里的回头客效应。所谓追求潜在效益,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并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效能,为科学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实现教育培训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在思想理念上,要把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项战略性投资,树立抓培训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观念。

其次在实际操作上,要用最合理的投入、最精心的设计、最严格的管理、最有效的检验,来实施教育培训工作。

一要向培训资源整合要效益。

充分发挥党干校资源优势,取缔并转不具备发展潜力和办学条件的培训机构。建立干部培训市场准入制度,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统筹开发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端化,形成开放的、科学的、优质高效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

二要向不断创新要效益。

根据不同时期科学发展的需要,把握规律,积极创新培训思想和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行为改变和能力提升,缩短培训成果转化周期;创新培训手段,积极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三要向强化培训管理要效益。

加强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督查评估,提升全省教育培训水平;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各类培训的跟踪管理,以严管求实效;加强对参训人员学习情况的考评,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营造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成果的运用与转化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重大抉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育培训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使干部的学习与应用、干部的培训与任用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用结合、训用一体”发挥最大的叠加效应,赢取干部培训工作的最大效益。

(一)学用结合——即是指学以致用,运用培训成果提高工作水平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的实用性工程,能有效地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引导各级干部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有效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古语有云:“知贵在学,学贵在用,用贵在活”,就是这个道理。

1、根据工作需求进行干部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干部队伍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各层次各类别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程度和工作能力等情况,根据工作需求科学制定干部培训规划。重点突出“三个结合”:

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

干部素质的高低,关乎着政府的执政水平,关乎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前途。为此,干部的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发展”这个核心,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如针对素质提升的要求,可开设了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等课程;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可开设国内外形势分析和我国经济发展重点、本地区产业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区域竞争力等课程。

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设计好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在培训中,要精选培训内容,逐步形成了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和现代知识三个固定板块。

三是形式多样,突出灵活性与实效性的结合。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的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把培训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注重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上升为理论,并用新的发展理论来指导本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要注重结合当前工作重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要注重深入分析比较,活学活用,辩证地学习借鉴;要注重调查研究,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大胆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并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供其他同志吸收借鉴,实现学习成果运用与转化的最大化。

一是用措施制度保障培训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通过“三个一”制度来巩固培训成果。即:

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要求每位学员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个人学习心得,回顾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指导今后本职工作的思路性意见;

汇报一次培训情况,每位学员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就培训情况作一次汇报,让单位领导全面了解培训的内容,了解学员的学习成果、收获、经验以及下一步对工作的想法、打算等;

交流一次培训体会,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将自己所学、所感、所悟、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让大家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借鉴运用学习成果。

二是用经验分享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为使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尽快地得到转化和运用,在对培训成果跟踪调研的同时,可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适时召开干部培训经验分享座谈会。通过搭建平台,让学员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一些创新理念、改进意见、合理化建议要及时汇总整理,并向有关单位及领导进行反馈,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二)训用一体——即是指才位相符,运用培训成果提拔任用干部

才位相符,即个人才能与职位需求相符合。两者是相互相承,不可分割的。同样地,干部培训与干部任用也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干部培训就是“增才”,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干部任用就是“配位”,根据岗位特点安排适当的人选,根据个人素质安排适当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增才”与“配位”紧密联系,干部的培训与任用有效结合,才能构建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培训成果最大效益化。

1、教育培训效果影响了干部的选拔任用。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不好,直接影响到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同时也会影响到干部的使用效果。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成为干部成长的阶梯,成为干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加油站,使干部在教育培训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

一是建立跟踪培养考察制度。

干部培训学习结束后,分短期、长期分别对参训人员的思想和工作表现,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通过个人总结、群众反馈、领导评价等方式,对其思想表现、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和工作实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检验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情况,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提拔任用时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干部在年终考核述职时也要进行“述学”,以便随时了解参训学员学以致用的情况,为正确使用干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建立择优而用激励机制。

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实践中,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

三是建立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探索建立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拟任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要逐步推行资格考试。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可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考试一并进行。

四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详细录入干部人事档案当中,包括干部中长期需要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未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每一次参加培训干部的学习报告、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等;同时将此信息与其他干部科室共享,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进一步延伸干部考察的途径和空间。

2、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体现教育培训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不仅要提升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要解决干部队伍思想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使他们能够认清当前形势和工作大局,强化发展意识、提高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干部教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各项建设事业的思想动力。参训人员通过培训后,视野开阔了,理念更新了,能力增强了。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探索建立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质量考评方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干部的综合能力,及时把在实际工作中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较好、工作实绩较突出、素质和能力确有明显提升的干部提拔或交流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扩大培训成果的运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