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人nico颜出:释迦牟尼佛的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4:05:20
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一位迦毗罗卫王国的悉达多太子,以无比坚定的信心、持续不懈的毅力为动力,最后悟出宇宙万物的真理,成为「觉者」—佛陀。而佛陀当初贵为一国之尊的太子,享尽优渥生活的同时,为何能毅然决然舍弃一切,走上布满挫折、诱惑的出家解脱之道?获得解脱后,又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在人间说法四十五年不断度化苦海无边的众生?
亟欲探求解脱生死之道
生性沉静、好思考的悉达多,在父亲净饭王的刻意安排下,从小于王宫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心中仍常出现一丝莫名的忧愁,他心想:「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为何无论物质如何丰厚无缺,仍会有心灵的空虚、种种烦恼的产生?」悉达多急欲探求烦恼的根源及解脱之道,他清楚心灵的问题绝对不是物质的满足所能解决。
几次的出城,太子看到了身心痛苦的老人、病人,以及送丧的队伍,回想童年曾随同净饭王参加春耕祭典,看到农田里虫蚁、青蛙、鸟类等众生弱肉强食的残酷景象。仔细思考后他了解到,就算身为太子,仍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及痛苦,他心想:众生总是身不由己的自相残杀,谁也不能免除病痛、衰老、死亡,像这样不断轮回的人生,若不设法求得解脱之道,实在是太可怜了!
最后,他遇到一位出家沙门,那位沙门神态安详、心无烦恼的仪态举止,使他领悟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就是修行。此时,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在他眼中如浮云,随时会消逝,唯有彻底断除烦恼,从四大苦难的轮回中解脱,才是人生的最终意义与目的。因此,求自我烦恼解脱的动力,支持悉达多毅然决然从家庭出离,走上艰辛的出家修行之路,他清楚唯有自己找出烦恼的根源及解决方法,才能帮助自己与无边众生获得永久的解脱。
聪明过人的悉达多,先跟两位大师学习禅定,很快的就达到老师的禅定境界。禅定的宁静喜悦虽然可以满足某些人,使人误以为已达解脱的境界,但悉达多极富观照、思辩能力,他认为禅定的解脱只是暂时的,出定后仍受苦于热恼、贪欲、渴爱,但他修行的动力就是追求不受烦恼所羁绊的永恒解脱。因此他尝试另一种修行方式—苦行,毅力坚定的悉达多六年来将苦行达到极至,瘦得不成人形,仍然充满痛苦及烦恼。
然而,为何在经历多年苦修不得解脱之道,悉达多仍未放弃修行重返优越的王子身分?在于他对人生百态的透彻观察,他知道如果不寻得出解脱方法,将永远在痛苦的轮回及无尽的烦恼中浮沉。因此,一切的挫折打击及享乐诱惑,都无法阻挡他求烦恼解脱的决心。菩提树下,悉达多以自己的力量通透世间宇宙的真理,终于,人间的佛陀就此诞生。
悲愿是传法的动力
当悉达多成佛之初,也曾想遁入涅盘的寂静,不受人间侵扰,但梵天劝请佛陀为人间说法,带领众生消灭我执和贪欲,得到永恒的涅盘。佛陀内心亦不忍众生在无边苦海中受苦,因此佛陀决定投身众生的烦恼世界,发愿毕生演说他所悟得的解脱真理。四十五年中佛陀不断在市集、精舍各地说法,给予众生解除烦恼的佛法智能,就算遇到提婆达多的恶意分裂教团等挫折、打击,都未曾动摇他帮助世人的决心,因为佛陀知道,佛法是让众生调伏身心,到达无所烦恼的清净境界,而发无上菩提心的悲愿,利益一切众生,更是支持他发扬佛法的动力。
佛陀的一生从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子,走向成无等正觉的佛陀,途中佛陀内心也曾有亲情的牵绊、修行的挣扎,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看清世间欢乐背后的真相,一切皆是烦恼的根源,为了真正获得身心的自在清净,他选择一条辛苦却正确的道路。更因悲愍众生受无明表相所蒙蔽,在痛苦的人世间不自觉地轮回,而不断游化各地,以佛法利益众生,这无比的愿心毅力,无私的奉献自己乃是佛法的最高表现。因此,可以说佛陀不但是众生求解脱的导师,他的一生更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设定目标而毅力不懈,这不间断的动力也正是每一位佛教徒所应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