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l away 歌词:3D电影中国内地历险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8:02
  《地心历险记》是第一部在内地上映的3D电影,三年过去了,3D电影也经历了高潮和瓶颈。图/CFP

  2011年8月10日,《蓝精灵》登陆中国内地的4326块3D银幕,而2008年引进第一部3D电影《地心历险记》时,只有86块。三年过去了,如今一方面观众的猎奇心态不复存在,抱怨和要求日渐增多;另一方面是世界名导乃至整个电影工业继续在3D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说:“别担心,3D电影会找到恰当的位置,就像当年的彩色电影、有声电影出现时一样。”中国内地的业内人士又是怎样评价过去的三年,并勾勒未来的前景?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影院、院线、3D设备商、电影导演和投资人。

  1.《地心历险记》开启3D潮

  3D电影的历史很长,但最初的胶片技术因为太过繁琐而昙花一现,数字电影的发展才让3D电影迎来春天。3D设备商Real D公司东亚负责人陈永文告诉记者,2003年Real D就开始开发3D电影,迪士尼正是在该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于2005年拍成第一部全数字3D电影《四眼天鸡》,在北美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功。当时,IMAX在3D方面的研发也在进行中,譬如《超人归来》《极地特快》等IMAX3D电影曾在内地上映,但由于IMAX影厅实在太少,于是革命性的任务落到了2008年《地心历险记》的肩上。

  现任中影集团发行公司负责人程阳曾参与《地心历险记》引进工作。据他介绍,引进该片时,内地数字放映厅数量已超过800,但只有10%的影厅愿意尝试。最终全国86块银幕安装了3D设备,其中北京有9家影院成为试点。9月29日影片上映,8天竟取得2000万人民币的票房,二十多家影院向中影数字院线要求加装设备,最后影片在139块3D银幕上取得6700万票房。

  《地心历险记》热映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譬如几乎每家影院都要收取3D眼镜押金100元,损坏赔偿最高700元,眼镜佩戴不舒服也成公害。北京百老汇影院的负责人姜伟告诉记者,当时因损坏赔偿和观众有过争吵,到《阿凡达》上映时他们更换成Real D的设备,并不再对这种相对低廉、轻巧的眼镜收取押金。陈永文告诉记者,Real D的眼镜目前已开始在万达院线和百老汇影院等地售卖,不仅分大人和小孩,还有变形金刚版、哈利·波特版各种个性造型。杜比实验室大中华区高级市场经理周惠也称,为适应市场变化,杜比3D眼镜已推出成人版、儿童版,更为近视眼观众设计了特别装置。

  由于3D银幕上映的分账大片被划为特种片,不占用大片名额,3D电影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内地。2010年初《阿凡达》的上映让3D电影彻底赢得了观众和影院的心。

  2.《阿凡达》救活了巨幕

  对于普通电影观众而言,三年来最好的3D观影体验无疑是《阿凡达》,以至于每当人们开始怀疑3D时,《阿凡达》就会被提起。姜伟也认为,这样“真正指标性意义的3D电影”还是太少。

  程阳透露,为了《阿凡达》的引进,中影数字公司专门去过美国,和卡梅隆本人都有过商谈,当时对方一直问及中国内地的3D设备数量。在《飞屋环游记》时内地3D银幕数已超过330块,《阿凡达》上映后不到两周,迅速增加到981块。

  《阿凡达》的成功除了让3D电影深入人心,也让IMAX3D这一技术重获生机。2006年6月,IMAX这一巨幕电影格式随着《海神号》进入中国,但由于片源有限,扩张速度相当慢。华星UME的IMAX影厅之前一部电影也就200多万票房,《阿凡达》则收获2300万。在程阳看来,数字3D对内地市场主要贡献还不是IMAX,而是加快放映终端数字化的发展。据他透露,内地数字影厅的普及率超过80%,总数从2008年的800块增加到如今的7000余块。很多进口片的胶片拷贝如今只发行几十个,“我相信全数字放映时代很快就会实现。”

  3.《诸神之战》引转制危机

  3D电影遭热捧,但《阿凡达》之后迟迟未迎来第二个高潮,倒是2010年春天一部《诸神之战》让这个新鲜技术遭遇不小的非议。该片借助3D高票价和阿凡达主演的宣传噱头,全球拿到近5亿美元的票房,由于转制时间太短,观众斥其为“假3D”。这个负面效应让华纳公司痛改前非,取消《哈7(上)》转制3D计划,延长《哈7(下)》转制时间,并推迟到2011年暑期上映。

  然而转制3D电影名声一直未得到改观,《雷神》《纳尼亚传奇3》等片也被安上“假3D”的名号。不只是观众在抱怨,詹姆斯·卡梅隆最近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我个人不喜欢那种2D后期转3D的电影,那只能叫2.5D。后期转换的3D电影会让眼睛看起来更累,而且没有深度。”但好莱坞并未停下转制3D的步伐,今明两年要上映的3D电影中,有60%是转制而成。除转制3D,即使用3D摄影机拍出来的作品,也开始被观众怀疑,比如暑期上映的《加勒比海盗4》就令观众大失所望。对于这种状况,Real D公司的陈永文认为,整个3D电影的品质,需要从制片方、3D设备提供商和影院三方联动,大家共同提供最好的放映标准,才能给观众最好的享受。

  对于观众的质疑,程阳的看法比较独特:“我一直不赞成‘真假3D’的说法,3D只有好坏之分。很多制片方并未掌握好这项技术,只为高票价而上马,被抱怨很正常。观众也有误区,认为3D电影就是要有跳出画面的感觉,如果90分钟都是这种镜头,观众会非常疲劳,生活中也很少有这种情况。3D电影已不是看马戏,它追求的是空间感。”至于3D转制技术,程阳认为无论是好莱坞还是世界各国,一直在提高这项技术,比如计划2012年北美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就在进行3D化转制,内地也有引进这部电影的想法。

  百老汇影院的姜伟认为,观众的抱怨可以理解,但他对这项技术还是持乐观态度“3D设备商在改进产品,影院放映方面也在灯泡、银幕、甚至放映机前段光纤玻璃上做文章。当然最重要的是拍摄技术的提高,如果再出几部《阿凡达》这种将3D技术体现得完美的电影,我相信抱怨会越来越少。”

  4.华语3D发力争夺银幕

  虽然部分观众和媒体开始唱衰3D,但好莱坞重量级导演还是纷纷投入到3D怀抱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年底上映,他表示3D技术提高了观影体验的“身临其境”感,并希望3D电影的票价能适当降低。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3D奇幻电影《雨果·卡布里特》将在今年11月登陆北美,他接受采访时称:“当年我拍《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时,要有现在的3D技术电影会更加完美。”此外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也被卡梅隆彻底“说服”,称以后不会再执导非3D的电影,其3D处女作《普罗米修斯》正在热拍。连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新片《此刻与日出之间》也有部分场景采用了3D技术拍摄,乔治·卢卡斯计划将《星球大战》转制成3D格式。

  华语电影导演和制片方也未放弃。3D电影《唐吉可德》的出品方星皓娱乐较早介入这个领域,公司负责人王海峰告诉记者:“拍《唐吉可德》时我们用欧洲技术,效果还是不行。《大闹天宫》我们请来参与《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的美国人手把手教我们,也为将来华语3D拍摄培养人才。”

  对于3D拍摄的投资,王海峰透露一般要比纯2D拍摄高出30%左右,但华语片不能缺席,必须迎头赶上,不然内地4326块3D银幕就会都被好莱坞占据。

  徐克和博纳影业年底的《龙门飞甲》是目前最大的华语3D项目,目前影片除了普通3D,还携手IMAX公司进行IMAX3D转制。对于3D发展徐克告诉记者,“3D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的工业很快要变成普遍的技术。过去胶片3D技术有障碍,现在数字3D后期可以调整,有利于我们拍摄。华语导演们要赶快尝试,掌握这项技术,你不理它,它肯定也不会主动来找你。”

上搜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