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流量调节器:美国构建主导未来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0:53
新合纵连横:美国构建主导未来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体系
TPP:未来的资源版图和信用体系
、TPP衔枚疾进 APEC或临拐点
从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起,至2011年已是中国加入APEC 20年。在这20年间,APEC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曾经在华社采访时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面临复杂国际环境的情况下,加入这一组织为中国打开了与外界沟通对话的渠道,这对中国随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APEC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其宗旨是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以使这个地区的成员能够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如今,这个拥有21个成员的多边机制已成为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
然而,在2011年11月的APEC会议上,美国等国高调推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计划,奥巴马总统亲自拍马上阵,在会议期间强力推销,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5国宣布拟加入谈判,中国则未获邀请。
一时间,美国用TPP架空APEC,从而以达到主要制衡中国目的的分析与评论蜂拥而起。仔细分析,如TPP能够在美国的强力主导下被顺利推行的话,那么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APEC也许在鲜花和掌声中走过20多个年头后,迎来了它的拐点。
笔者认为,TPP是美国布局未来资源版图的重要战略步骤。面对美国的强力攻势,中国不可不谨慎分析,切实以对。
、美国的新合纵连横
从历史沿革上,TPP可以说是脱胎于APEC,它最早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本来这个由四个地区小国发起组织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各种自贸条约满天飞的全球化时代,几乎注定是只能出现在各种财经媒体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但是在 2008年以后,事情起了变化。当年2月,美国正式宣布加入TPP,地球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加入使得原来小国创立的小组织TPP立即影响力大增,并且成为了美国主导的地区性组织,并于同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议题举行了3轮谈判,这标志着TPP协议正式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谈判。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澳大利亚和秘鲁同意加入。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自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使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
如果TPP的扩张脚步仅止于此的话,人们还可以认为这不过是美国人的独角戏,对使世界经济的大格局还不至于造成太猛烈的冲击。然而2011年11月在檀香山召开的APEC领导人峰会上,TPP变成了美国人重炮轰击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重磅炸弹。会议上美国力邀日本和韩国加入TPP,中国则“出人意料”地未获邀请。
11月13日上午,日本横滨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日本将与有关国家开始协商谈判“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据日本《朝日新闻》11月14日报道,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也在考虑之中。李明博表示:“(加入TPP)虽然会有相对的效益,但目前还不很清楚是否会有实际效益。”
继日本之后,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宣布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使参与这项协定谈商工作的经济体增至12个。加拿大总理哈珀表示,加拿大是在奥巴马的鼓励下参与的,“我们看了协定的条文,加拿大可以轻易地符合有关的要求,所以,我们有兴趣参与。”墨西哥经济部长费拉里同样表示“有兴趣”,并认为协定为墨西哥提供了推动经济成长的机会。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对此评论道,日本、加拿大与墨西哥的加入说明了协定扩展的动力,也显示协定在太平洋两岸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努力获得了热烈的回响。随着日、加、墨等国驶入通往TPP的快车道,TPP也进入了快速扩容和发展的阶段,实力迅速增加。
反观欧洲,欧盟开始达成一致,要建立严格的财政纪律。欧洲的紧缩长线而言,势必将压缩欧洲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在其执行过程中必然矛盾重重。欧洲协议的达成,也对美国的减债带来巨大压力。而美国为转移矛盾,必然会予以回应,欧美之间的博弈还将进行下去。
为了跳出这个博弈的圈子,美国重视欧洲以外的市场就显得更为重要。美国在APEC会议上高调推进TPP即是这样一个举措,如果亚洲的日、韩入伙,再加上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墨西哥等资源国家,TPP的影响力势必要高过欧洲。欧洲在欧债危机下逐步衰落已经难以避免,而TPP就很有可能成为欧盟衰落后,取代北约联盟的一个新的世界利益集团。
美军重返亚洲
11月16日,奥巴马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宣布,美国将从2012年中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部署200~250名海军陆战队员,并计划在5年内将驻澳美军总人数增加近13 倍,最终建立一个规模为2500人的海军陆战队员军事指挥中心。风景如画的澳大利亚北部港口城市达尔文一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美澳进一步加强军事合作的协议内容还包括:美国海军将增加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岸的行动频率,预计有更多的美军战舰将使用位于珀斯市南部的斯德林海军基地。美国空军计划增加进出澳大利亚的美军军机架次,包括B- 52远程战略轰炸机、FA-18战斗机、C-17运输机以及空中加油机等,它们将驻扎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廷达基地。部分相关协议还需最终确认。
军事基地的增减是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分类,美国军事基地一般分为三类:小型军事设施、主要军事设施和军事基地。履行单一职责,仅有少量军事人员维持军事设施运转的基地为小型军事设施,比如通信站、雷达站等。凡是面积大于100英亩,驻军超过250人的被称为主要军事设施。凡是驻军超过1000人,能够为一个陆军师或一个空军联队提供支持的综合体,则被称为军事基地。此前,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唯一驻军地点是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松口联合情报和通讯站,只有178人,相比在夏威夷的4.2 万人,驻日本的4万人,驻韩国的2.8万人,驻关岛的4000多人,驻澳美军是亚太地区美国驻军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部队。
此次美澳两国将美国驻军点从小型军事设施升格为军事基地,说明美国对其军事战略做出了重要调整,是美国军事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的重要举措。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背靠南极洲,同时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距离中国南海很近且有一长串群岛作为缓冲。澳大利亚往东北可以跟美军关岛基地呼应,往西北通过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则很快就可以进入南海。
达尔文是澳北地区首府,被澳大利亚视为通往东南亚的大门,离印度尼西亚帝汶岛仅一海之隔,离中国南海也很近,约2000公里,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海军和空军基地,也是澳大利亚唯一经过战火洗礼的城市——1942年2月19日,日本联合舰队对达尔文发动了突然袭击。日军以4架飞机的代价击沉或重创近30艘盟军舰船以及22架盟军战机。这次袭击被称为“澳大利亚的珍珠港事件”。同样在1943年,达尔文又成为盟军反攻日本的跳板,美军轰炸机从达尔文港起飞攻打日军占据的印度尼西亚。
3、TPP的资源版图
分析TPP对于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战略意义,要害在于未来资源版图的划分。在当今信息爆炸和交通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对于地缘政治的认识应当全面刷新,所谓“国家版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和扩展。笔者认为要深入理解各国的博弈,应着眼于资源的占有和归属。把资源的占有及归属与版图结合起来,引入资源版图的概念,将有助于大家认识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博弈格局。
何为资源版图?当今世界与百年前已有了极大不同,各国的领土不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领土在国家关键资源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降低,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利用国际游戏规则占有他国资源,甚至是占有他国大量土地的产权进行粮食生产,起到与本国土地资源一样的效用。由于用武力占领别国领土的方式由于会遭到激烈反抗,遗患无穷,反而变成了“不够经济”的手段。尽管在过去60年,世界保持了相对和平,只有局部战争发生,但事实上,世界各国对于资源的追逐不是降温,反而是加剧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权和生存空间是依靠资源维持的,包括国土资源在内的资源版图是任何国家民族的生命线。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建立以资源控制为核心,超越传统主权国家领土和版图概念的广义生存空间,这就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版图”,
一个国家疆域内的资源版图包括该国的领土和领土上的资源,但是要扣除被外资和外国人控制的权益部分。在一国国土内能够被该国控制和支配的资源才是自己的资源。如在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由外方控制,但企业注册在中国,中国也有一定的权力,其占有的资源权利是中外共享的资源权利,其中国家权利大小与国家对待外资的政策有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外资越优待,我们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版图也就越小)。同时一国的资源版图也应当加上该国在海外拥有和控制的资源、海外资产、可以换回资源的外汇。
借助资源版图概念,有助于看清我们的资源形势、生存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
从总产值上看,上述TPP国家(包括拟加入谈判的国家)总产值26万亿美元,现有成员为1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4.66万亿美元,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23%。比较而言,中国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工农业总产值占比57%。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与全部TPP现有成员国家相当,且中国工农业从业人员的工资远低于国际标准。如果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恢复到世界正常水平,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还要大幅上升。
从工农业总产值上看,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就可抗衡于整个TPP;但是,如果我们将 TPP放到资源版图上,结果就会大为不同。TPP现有成员国包括: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文莱和澳大利亚,此外是拟参加谈判的日本、韩国、墨西哥、加拿大。在TPP的相关国家当中,美国自身资源丰富不开采不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都是传统的资源国家,有广袤的国土或者金属矿藏资源,而其他国家也有丰富的资源潜力,这里分别介绍一下: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国,矿产丰富,石油自给有余;智利是拉丁美洲最主要的工业国和最大的原材料出产国,它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矿,有“铜之王国”之称,此外智利还有石油,天然气和不同的宝石,智利的农业、渔业很发达,控制的太平洋东南海岸线,由于铜价上涨,2010年智利人均GDP位居南美洲第一,第一个成为位于南美的发达国家。
文莱在东南亚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文莱石油已探明储量约为14亿桶(预计可采至2020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预计可采至2035年),其石油产量在东南亚居第三位,天然气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位,而人口只有40万左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194.9亿桶,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还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而越南和菲律宾是美国在南海方向上遏制中国的重要国家,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已经实际窃取了中国南海大量石油资源,而且越南和菲律宾都与美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煤、铁、铝储量较大,最关键的是越南拥有稀土资源,虽然储量数据没有公开,但可以部分抵消西方对于中国稀土出口的依赖,日本等国已经大力在越南投资开发稀土了。此外,美国还在菲律宾留下了英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同。
在TPP里面(含拟加入国家),韩国和新加坡都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键点,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全球战略的核心节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韩国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地理中心,朝鲜半岛就是东北亚的火药桶和巴尔干。
最后说一下日本,日本看似资源缺乏,但是日本利用当年日元升值的机会,在全世界收购资源和购买矿藏,实际控制的资源数量非常庞大,这些都属于日本的资源版图,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白益民先生在《瞄准日本财团》一书中写道:“日本这几十年凭借财团模式的发展,在海外掌握了大量的矿山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镍、有色金属。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金银铅和铟的资源国,其铜、铂、钽也位居世界前三位,这个数据是对于日本国内积蓄的可回收金属总量计算得出的。” 其中“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元素,在发光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中都离不开它,是发展新能源和新兴产业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是铟的最大产地,但是日本对于铟的拥有量却排名世界第一。
进一步观察还可以发现,TPP国家很多是环境保护良好的,如发达工业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因此TPP所规定的环保条款也有特别的意义,在环保主义者设计的碳排放和碳交易模式当中,很多国家可以给美国这样的高碳排放国家提供碳资源。因此考虑到环境的资源因素,TPP的整合同样具有巨大资源版图价值的。
综上,从资源版图的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TPP存在的意义,也有助于了解其未来的博弈规则。
、日本将交出生存命脉
令TPP成为世界舆论焦点的,是日本的准备加入。没有日本这个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加入,TPP是美国一家独大,而且其他小国和资源国原本就是美国的盟国,很多还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他们与美国的国际贸易量是有限的。日本则不同,美日之间贸易量巨大,且在美日贸易中美国逆差很大。同时日本在原来的WTO框架下没有开放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保持了粮食自给率很高的独立地位,而TPP协议将使得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对美国开放,日本的粮食安全被美国控制,实际上是把日本独立生存的命脉绑定在了美国的战车上。
正因此,在日本野田政府高调宣布决定加入TPP谈判的背后,是国内强烈的反对意见。农林水产省认为2010年3月政府出台的新农业补贴政策不足以弥补日本农业因加入TPP可能遭受的损失;日本民主党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仔细研究和多次协调后表示,“政府将在决定是否加入TPP前继续进行谈判收集信息。”日本能否加入TPP将最终取决于其国内政治斗争及TPP是否最终放宽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标准。
甚至对于是否加入TPP,严重对立的日本政界出现再次重组的趋向。2011年10月 25日,日本全国农协向众参两院提交反对加入TPP请愿书,签名支持的国会议员多达356名,国会全部201名自民党众参议员中166人署名,408名民主党众参议员中124人署名。在执政的民主党内,野田佳彦、前原诚司、菅直人、仙谷由人等人极力推进加入TPP谈判,而鸠山由纪夫、渡边恒三、原口一博等则明确反对。自民党内的河野太郎、中川秀直等赞成,而森喜朗、大岛理森、町村信孝等则公开反对。其他政党中,除“大家的党”外,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都公开反对。
地狭人稠、精耕细作是日本农业的主要特征,但也导致了农业成为日本经济的软肋,长期依赖财政补贴和贸易保护。而TPP原则上要求各成员取消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商品进口关税,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显示,加入TPP会导致日本农业损失 7.9万亿日元,粮食自给率也将从目前的40%陡降至13%。因此农业团体认为加入TPP将给日本农业带来灭顶之灾。根据TPP规定,如果日本加入 TPP,将取消10个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从而进一步打开日本价值480亿美元的农业市场。
菅直人政府原定于2010年年底宣布加入TPP,但是遭到国内农业部门的激烈反对,不得已把宣布决定的时间推迟到2011年6月,原指望利用这一段时间,加紧舆论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农业改革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因加入TPP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忙于抗震救灾和处理福岛核危机,此事暂时搁置,但是经过一年时间,当前日本国内反对TPP的声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反对派与支持派旗鼓相当。在这种情况下,为何野田政府逆势而上,决然宣布此项决定?
对于日本而言,TPP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美国。在TPP多边框架下,日美经济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仅会给日美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会在政治及安全上制造足够的信任价值,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美国,而且农业占日本GDP比重很低,仅为1.2%,比起庞大收益来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经济利益与国家粮食安全孰轻孰重对于政治家而言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其中的要害是日本对于自身农业的未来展望非常悲观。据统计,目前日本农业人口仅为260.6万人,平均年龄竟高达65.8岁,必将使得未来日本精耕细作型农业模式走到尽头。以日本目前的农业成产率,要使种地收入能够与工业生产率可比,本国产的农产品价格早已经是天价了,在农产品进口的压力下降价压力巨大,更关键的是日本已经是没有年轻的农民了,日本农民平均年龄65.8岁的背后,就是再过10年这些人将达到75岁,对于农业生产这样的体力劳动是根本无法胜任的,而日本年轻人根本就没有种地的,也不会种地,而种粮食的精耕细作其实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活和经验活。日本多山,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也使得日本的大片农田受到影响,日本的东北部渔业受到影响,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日本农业的未来,日本的农业命脉在本土实际上已难以维持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日本可以把农业放到海外,在海外租地发展农业生产。然而,海外租地需要足够的军事实力做保障,更何况在粮食危机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报告称,人口快速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和水资源退化可能使世界更易遭受粮食安全威胁,并对到2050年养活全球人口构成挑战。
此外,要把粮食运输到日本离不开海运,海运离不开海军的保护,而在海上没有谁能够与独霸天下的美国海军抗衡,所以要在海外建设自己的农业,就离不开美国海军的保护。如果这个离不开美国,那么何不如把整个粮食安全就交给美国呢?美国有广袤的耕地和廉价的农产品,农产品增产的余地也很大,因此就不难理解日本能够在此时开放农产品的决定。
日本的政治家不是傻瓜,但是同样的农产品开放,却是中国所不能承受的,因为满足13亿人的粮食安全与满足日本1亿多人的粮食安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个所谓“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条件带有天然屏蔽中国的作用,对此日本的政治家心知肚明。
、美国的控制力在哪里?
TPP已明显成为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框架,其制度安排、规则制定、机制建设等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及政策,换言之,美国就是TPP的主导力量。
笔者认为美国主导TPP的目的是要在亚太地区重建其控制权。欧洲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美国自身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其东海岸的传统产业和中部的汽车工业均受到巨大冲击,美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在西海岸的硅谷,加州的GDP已经占全美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西海岸的气候还属于最宜人的地中海气候,美国国内经济重心也必然继续西移。
而在太平洋西岸,中国快速崛起,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也发展迅速,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必定要从大西洋沿岸倾斜到太平洋沿岸,TPP将是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展现其超级大国霸权的“非战争武器”。
有分析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在于以TPP为基点,数年后逼迫亚太发展中国家更加开放其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并通过所谓知识产权保护肆意寻求“赔款”。笔者认为,这是美国的利益诉求之一,但不是主要方面。因为TPP的主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本来就不错,日韩等国也有不少先进技术,这些国家与美国原来就有类似的协议;而美元本来就是金融霸主的地位,在TPP里面只不过是再发展和重申一下,最多是锦上添花,不是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在哪些领域中控制力最强,也就是美国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里。笔者认为,美国对粮食和石油的控制由来已久,且控制能力强大。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对于TPP国家来说虽然也有一些东南亚的石油出口国、资源国,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国家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而石油匮乏,石油的安全和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还有分析认为TPP会成为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身。笔者认为,世易时移,当今世界军事手段已经退居二线,况且美国与日、韩、澳、新等国早就有军事条约,TPP自然更多主要地是以经济手段来达成战略目的。而美国的军事能力更多地集中在TPP国家之外,集中在世界各大洋游弋的航空母舰战斗群。TPP内部主要的历史军事强国日本已经在二战战败后被强制解除了武装,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军力不张,而美国是绝对不愿意让日本重新发展军力的,就如在北约冷战时代不会让西德成为军事强国一样。如果日本不重新武装,那么TPP成为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就没有。至于其他小国,军事力量的差距太大,难以成为美国有力的军事盟友,所以其他TPP国家的军事力量只不过是美军的附庸,断不会形成欧洲那样的英法军事伙伴。
美国最需要的就是控制石油的海上通道和石油的最大产区中东。美国纵容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背后,是降低自身恐怖袭击的压力,同时将中东问题从阿以矛盾转化为穆斯林的教派矛盾。同时,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还是中俄内部分裂势力的源头之一。而美国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TPP主要制造业国家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命脉,而这些制造业是TPP体系内财富的发动机,美国的金融机器则是财富分配者。
对于TPP内的产油国,其石油供给在TPP内部原本就不足,而且他们的石油也是被长期协议绑定的,这些协议同样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权所主宰,定价权受到美国严格控制。
在石油之外,TPP关于农产品的贸易协定使得粮食成了更重要的武器。对于TPP里面人口密集的国家,粮食安全是主要的安全压力,在工业化时代,东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劳动生产率是无法与工业生产相比拟的,TPP的整合必然导致大量农业人口向工业转移,尤其是美国广袤的土地可以搞石油农业,其农产品的价格足以摧毁其他国家的传统农业生产,而其他国家却难以搞石油农业,因为既不控制石油,也不具备美国这样的土地优势,难以搞大农业。更重要的还有,美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单产降低为代价的,美国一个人种上千亩土地可以不在意亩产少了 20%~30%,总体计算下来生产率仍然非常高。但是对于亚洲国家粮食如果减产20%~30%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口主要以稻米为主食,世界上的稻米贸易总量才3000万吨左右,按照中国人均900斤的粮食消费量,也只够五、六千万人食用,这个贸易量与东南亚和东亚的人口数量相比完全不对称。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是非常紧张的,如果被美国控制,那就意味着国家的权就要听命于肚子,而饿肚子是难以独立自主的。这就如当年的朝鲜,朝鲜1980年粮食产量950万吨,1995年跌落到仅为350万吨,减少65%以上。2005年粮食生产水平有所恢复也仅为470万吨左右,不到80年代的一半。
朝鲜的饥荒以制度说事是说不通的,因为1980年以前粮食高产年代的朝鲜施行的依然是现在的制度,朝鲜的问题就是农业机械化以后,机械、石油和化肥等受制于人。苏联解体才是危机真正的来源,朝鲜是通过向前苏联出口农产品并进口石油等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朝鲜单一依靠苏联造成其外汇储备主要是卢布,苏联解体,卢布恶性通胀,同时断绝了对朝的石油供应,朝鲜才陷入到粮食危机中。
粮食危机就是国家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做法就是如此,非洲在西方援助前是粮食自给的,但是在西方援助以后,反而因为西方粮食的低价倾销,摧毁了本国农业,结果被西方死死卡住了脖子,稍有他念,西方停止供粮,这些国家就因为本国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而饿殍遍地。亚洲国家人口密度较大,实际上更难以抵抗粮食倾销的冲击。而TPP的一个核心恰恰就是农产品的开放,以往各种贸易协议中粮食问题都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一般予以回避。所以笔者认为,TPP的农产品开放政策,才是最吸引美国加入一个未由它创办的组织的最大动力,美国一直在推进农产品的开放,就是要为其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出口,有了农产品的控制权,也就是如基辛格所说的控制住了TPP国家中的所有人。
、劳动力资源再均衡
TPP协议中关于劳动服务的内容是不同于一般贸易协定的,这也是认识TPP协议的关键。这样的协定是对于各国劳动服务的再均衡,是保障美国制造业发展和金融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很多民主党议员将责任归咎于过去的自由贸易协议。面对国内的反对声音,奥巴马表示,与先前的协议相比,TPP协议号称将对美国的工人和环境提供更强大的保护。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声称谈判目的之一就是开创21世纪贸易协议的新标准:更加关注工人、中小企业、农民和环境。
笔者认为这个美丽的说辞背后,真实目的之一是要限制美国工会势力的过度膨胀。美国强大的工会组织历来是选举的票仓,由于政客的选票需要,使得工人工资和福利过度膨胀,在2008年危机时蓝领工人已经达到人均14万美元的年薪,远超大学教授,过高的工资使得美国丧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现在美国要恢复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就一定要让制造业大国日本的工资涨起来、美国的工资降下来,二者拉平才可能,因此所谓“更加关注工人”是对日本人说的,更是说给美国工会的,就是要以此倒逼美国工会。更关键的是美国要通过这个协定,完成其势力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重新布局,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顶点的劳动力资源均衡格局。
美国的今天让人想起17世纪的荷兰,这个只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历史上是曾经垄断了全球远洋贸易的强大海洋国家,成为世界最富庶发达的地区。然而荷兰的强盛却是昙花一现,被后来的英国迅速超越取代。著名历史学家伯克提道,荷兰“统治阶层……只从他们的房产、土地和证券(公债)上攫取收入。”从1618年到1758年,荷兰的无职业者增长了一倍多,而有乡间别墅的人增加了三培。在17世纪的最后25年里,商人们传统、朴素、节俭的生活方式让位于铺张的风格、乡间别墅以及高官贵族的生活。荷兰发达的金融市场确实令荷兰政府和人民获得了大量财富,全民都变成了食利阶层。在这种背景下,荷兰越来越远离生产经济而蜕变为食利者经济。
美国的经济目前就与之类似,美国失业率高企的同时华尔街照样纸醉金迷,美国本土的中低端制造业正在逐步走向枯萎。美国要从危机中走出去,避免荷兰的历史重演,就必须重振制造业,如果不能立即振兴制造业,也要控制足够多的制造业国家、人口和劳动力,扩充自身的资源版图。
TPP协议的达成将促使服务业的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贸易政策委员会举行的TPP谈判征求意见会议上,美国服务业联合会( Coali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CSI)提出服务业应该是TPP谈判的重点。因为美国服务业占据GDP的80%,吸纳了80%的就业人口。在TPP谈判中美国应该重点关注快递服务、金融服务、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电讯服务、视听服务、知识产权和能源服务等服务部门的市场准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问题。而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是需要制造业的人口劳动创造来支撑的,把服务业就业提高上去的前提,是要把足够的制造业人口控制在体系内。美国要控制制造业,最关键的是要控制制造业核心人口群。在整个世界当中,真实创造价值的就是制造业人口,从事服务业的人口主要是对于价值的再分配,金融虽然是食物链的最高点,但是它的财富来源依然是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中农牧渔业等所占比例都很小,生产率也很低,现代社会的发达依仗的是工业生产,尤其是使用机械制造等大工业的生产,是高端制造业的生产,这些生产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在参与TPP协定的各个国家当中,仅仅有资源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高端制造生产能力,资源就只能维持初级产品的低价格。就如中国没有稀土分离能力时,中国的稀土就是廉价的;中国拥有世界80%的钨,但还要进口高纯度的钨,而高纯度钨的价格是中国钨砂的上百倍,中国出口钨的所得抵不上进口钨的支出。因此具备高端加工能力和制造能力是必须的。
而要培养能力,资本问题容易解决,劳动力很难解决,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算培养新劳动力也要等孩子长大,这个周期很长。因此美国要保持自身的实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高端制造业人群,这些人群就是有足够技术的工科工程人员,尤其是以男性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科男”,这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对于这些高端制造业人群,日本和韩国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日本人口1.28亿,韩国人口5000多万,在日本和韩国的外向型经济当中,日本人和韩国人的人口结构中都有大量受到良好训练的产业工人,尤其是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和员工自身都非常注意职业能力培养,这也是日本制造高质量的根本保障。同样,德国工业制成品的高质量也来源于德国家庭,德国的孩子小时候在家里就进行各种机械加工了,德国一个家庭里经常是备有机床的。这些人口的工业素质非常关键。而日、韩未来的粮食还要依赖美国,一旦这些国家的人口彻底受控于美国,那么这些国家的“工科男”,也就被纳入了美国的资源版图之中。
因此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将日本和韩国拉入TPP内,因为在世界财富和资源的资源版图再分配过程中,高端制造业人口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高端制造业人口是可以带来巨大利润的,就如苹果手机,苹果掌握产品研发和渠道物流,一部iPhone为苹果创造了多大价值?360美元。掌握关键零配件的为187美元。我国纯粹做制造、组装,价值只有6.54美元,如果要是以其利润来计算,差距就更可观。我们可以以苹果的全球化生产的利润分配的例子看一下:
由图可见,虽然苹果公司赚取了暴利,但在其利润构成当中,提供配件的韩国所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中国。这就说明,韩国的高端劳动力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制造业的低端,辅助性的劳动力补充也很重要。在这方面,东南亚其他国家具有潜力。菲律宾人口9400多万,越南人口数量为8700万,马来西亚人口2700万,墨西哥人口1.12亿,总人口数量超过了美国,这些人口在TPP协议实施后农产品涌入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收入低下将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成为城市工业发展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本身对于中国的农民工有很强的替代作用,尤其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这些人口将成为美国需要的低端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他们的发展既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提供了工业品市场,其市场规模以人口论是不少于欧洲的,因此这些人口也是美国主导的TPP体系内重要的工业化资源。美、日等发达国家要保持着 “后工业化”的奢侈生活,就必须有世界其他地方足够多的低端工业人口为之打工。
、TPP构建危机后信用体系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信用体系造成了颠覆性的破坏,货币问题是国家金融信用问题,债务问题也是国家信用问题,社会保障泛滥还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问题,在危机后原有的世界信用体系难以维持,美国急需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危机后信用体系。
对此,笔者认为TPP更关键的战略意图就是建立危机后新的全球信用体系。美国希望 TPP成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借此可以提升与亚太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创造出一个美国主导的适合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的高标准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该平台涉及的经济体将占据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贸易份额,即便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TPP国家的GDP也占到全球GDP的1/3。
从表面上看,美国主导TPP的目的之一,是将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纳入到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来,从而制衡中、日、韩等区域大国的经济影响力。但是,考虑到日韩与美国之间的紧密政治关系,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次主要是针对中国,意在削弱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
笔者认为,针对中国只是美国的战术目标之一,美国积极推进TPP的根本战略目标,就是在摆脱危机的过程中,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资源版图,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新构建危机后的信用体系,达到在危机后重新瓜分世界资源和财富的目的,继续持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从TPP的金融开放等协议,可以看到TPP建立的是一个以美元为主导的核心金融系统,以此来保障未来美元信用不发生坍塌,未来这些国家的金融资本将在TPP的框架下深度整合,从而互相绑定力量大增,这也是TPP协议对于金融等领域开放的规定比一般的国际贸易协议走得更远的原因。
以前世界各国对于自己的金融均视为核心利益,对外的开放都是有限的。因此TPP整合各国的金融就成了关键问题。有人认为,TPP出台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但问题来了:如果美国成功遏制了中国,中国经济垮了,中国哪里有那么多钱进口美国产品?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美国制造业的出口又在哪里?
美国能够向中国大量出口的前提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有足够的购买力来进口美国的商品。所以,美国当前的战略是绝不是放手中国崛起,也不是搞垮中国,而是抑制中国的崛起,保持“世界工厂”的低端制造业地位,继续为西方打工。因此TPP的作用更关键的在于要把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压制在低位,压低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美国就要降低对于中国世界工厂的依赖,即便是现在中国的出口产品利润很低,但是如果形成对于中国制造的依赖,中国产品的利润提升是迟早的事情。更进一步的是,中国企业的利润可能很低,但是在中国的工资处于上涨周期,如此一来,进出口博弈的不只是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更大的部分是本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本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也是重要的部分,在创造的价值分配里面,中国的工资增长才是关键,涨出来的工资在国际贸易当中是要西方买单的。
因此美国建立TPP,是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日韩结盟压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在低端上扶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以他们的低人力成本压低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而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等国拥有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最需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石油紧缺是世界各国都类似的,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的紧缺却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必然的结果。
综上,美国主导的TPP在资源上对于中国的控制也是有特色的,这些因素通过TPP整合,是要在整体上控制中国的根本信用,也就是中国产业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和金融能力,把中国控制到“血汗工厂”的水平,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主导TPP,在亚太区域上看是针对中国,放到全球上来看也是对付德国和俄罗斯的手段。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德国有过人的制造业。在欧洲衰落以后,欧洲留下的经济空间是要被人填补的,从当前趋势来看,这个空间的得利者很可能是德国;而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的暴涨使俄罗斯成为得利者。因此,美国强势主导TPP的野心,不仅仅在亚太遏制中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遏制所有最强的对手,建立危机后全球的信用新秩序。
在TPP中关于环境的约定也是重要的方面。环境保护已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环境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信用体系,甚至有人提出以碳交易为背景建立碳本位,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在这个议题里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欧洲人,其集大成者就是美国拒绝加入的《京都议定书》。而TPP的建立和未来对于环境问题的讨论,很可能将架空《京都议定书》,等于是借助TPP建立一套新的环境信用体系的。其中关于环保的协定,其愿景是要抗衡欧洲主导的以碳排放为主的环保信用体系。TPP把日本拉进来,日本在环保等问题上的立场也必须符合TPP的要求,也就是要与美国的立场保持一致了,这样与欧洲抗衡的太平洋环保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未来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围绕环保信用的大博弈。
TPP这个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后,不但是要架空原有的APEC这样松散的区域性组织,还要在环保问题上架空欧洲主导的绿色力量和《京都议定书》,还要与欧盟、俄罗斯、中国等整个欧亚大陆国家竞争,因此认识TPP,要站在全球高度来认识,这是美国的一个全球战略而不是简单的区域性战略,是美国在危机后继续主导全球新信用体系的雏形,在这个信用体系下进行全球财富和资源的再分配。对此中国应当有更深入的认识,应当早日着手建立应对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