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和苏有朋:推介新词——本儿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7:10

推介新词——本儿逼

2011年11月27日 23:07:56分类:未分类

  北京方言俚语中,已有傻逼、牛逼两个词。我建议再增加一个新词——本儿逼。
   “本儿”是对户口簿的蔑称。在口语中,发音正是“户口本儿”,而不是“户口本”。“本儿逼”则是指那些热爱、拥护以户口簿为标志的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人。
   本儿逼们很得意于自己拥有北京户籍,并经常抱怨外地人太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破坏了他们原本宁静祥和的生活。带点小资情调的本儿逼还会轻摆莲花指,说什么痛心于地域文化的消失。还有一种本儿逼,貌似善良,苦口婆心劝外地人回家建设家园。总之,就是想要外地人离开。
   本儿逼们观点中的漏洞,一抓一大把。比如,到底什么是外地人?高官巨商中,外地人比比皆是——其实很难在这些人中找到北京本地人。但本儿逼们对这些外地人从来都很驯服,不敢说半个不字。
   再比如,本儿逼们往往声称,北京是我们的。可实际上,外地人来了北京,住酒店、下饭馆、进歌厅,从来无须向本儿逼们支付一分钱。相反,如果酒店饭店歌厅是外地人开的,本儿逼们去消费,一分钱都不能少花。实在不知道“北京是我们的”表现在哪里。
   本儿逼们臆想的外地人到来以前的宁静生活也从来没有存在过。1949年以前,北京没有目前这种户籍制度,人员自由往来。外地人来北京的很多。1949年以后,外地人更是大批涌入北京。许多今天被视为北京文化标志的人和事,其实都来自外地。
   瑞蚨祥创始人孟鸿升是山东济南人。全聚德创始人杨全仁是河北人。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天津人。当代北京文化的代表人物王朔生于江苏南京,父母都不是北京人,其实只是第二代移民。冯小刚倒是出生在北京,是不是第二代移民不知道,但娶个媳妇徐帆,是武汉人。
   一直到1950年代,自由迁入北京才被新中国的户籍制度阻止,但“组织上允许的”、通过户籍迁入北京的,仍然人数众多。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新建工厂、部队等等,都带来了大量外地人。实际上,许多高声痛骂外地人的本儿逼,自己就是外地人的后代。不知道他们幻想的没有外地人的、宁静祥和的北京,到底何时出现过。
   对本儿逼荒谬逻辑的直接驳斥,我在“北京户籍人口,呸!”一文中已经写了不少。本文的重点并不在此,本文想要面向更广泛的读者。
   实际上,真正态度恶劣、冥顽不化的本儿逼并不多。某本儿逼在微博上发起号召,要抵制外地人,结果遭到一片痛骂,几乎无人支持他。毕竟,权利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对户籍制度的反感,对迁徙自由的支持,已渐成主流观点。
   但是,我相信,尽管大多数人不会公开声称支持户籍制度,但是,对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的疑虑,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这种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疑虑是缺乏根据和毫无必要的。打消这种疑虑,正是本文的目的。
   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坐地铁,拥挤异常,甚至都挤不上去;找工作,人头攒动,连个简历都塞不进去;开车,到处堵车,因为频繁踩离合器,回家时脚都酸了。这时,你很可能会想:人太多了啊!少一些多好啊。如果再想到这些太多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你多半会想:如果外地人都走了,就该清净了吧。
   当然,你是有教养的人,你不会像本儿逼那样跳出来破口大骂;你也知道,支持户籍制度不得人心,你会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但你的真实想法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和本儿逼一样的。
   这种想法是错的。
   你看到了“看得见的”——拥挤的人群、大量涌入的外地人、公共资源供应不足、竞争更加激烈,但你没有理解这些短缺现象的真正原因,更重要的是,你没有认识到那些“看不见的”——涌入的外地人创造出了财富,你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你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发达更富裕,你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你的生活愈发便利,各项服务设施越来越丰富完善……
   就连你的房子的价格(或租金)越来越高,也是因为这个城市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是因为外地人大量涌入,对住房的需求高涨。否则,你那越来越旧的房子,本应年年贬值才对。
   我来分别论证这两个问题。首先,来看看一些公共资源短缺的真正原因。
   道路拥挤、水资源紧张、空气污染、房价高涨……表面看上去,这些公共资源的紧张确实是人多造成的。但我要问的是,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公共资源都紧张?
   如果翻看1980年代的北京报纸,会看到大量关于“吃饭难”“住店难”“装电话难”“买煤难”“买菜难”等种种棘手社会问题的报道。现在,这些“难”都不存在了。但是,另一些“难”却一直存在下来,比如“看病难”和“入学难”。
   稍一思考就会意识到,所有不再难的,都是因为政府放弃国营,交给市场自由竞争,于是就供应丰富,或者价格自由浮动,消费者不再难。那些继续难的,都是政府坚持国营甚至垄断经营的领域。在这些领域,虽然消费需求高涨,但供给不能相应提高,价格也不能随行就市,于是,大家就只好难下去。
   外地人大量涌入,你下饭馆却比以前更容易了。因为外地人本地人开办了大量新饭馆。你不出北京,就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美味。本来,上学看病什么的,也都应该更容易,因为会出现大量新的学校和医院——就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但现在,政府不允许人们自由开办学校医院,结果自然是供不应求。
   你想让外地人留下来只给你开饭馆,做川菜粤菜,炸油条烙烧饼,捏脚倒茶,但却不想让他们去医院看病,不想让他们的孩子在北京上学。你和提出房子汽车限购令的北京政府官员一样蠢!
   可见,某些公共资源的短缺,和人多人少无关,和政府对市场的管制直接相关。管制不除,无论人多人少,这些资源都会永远紧张。管制一除,人越多,供应越丰富,公共资源越充裕。
   接下来,说说那些外地人大量涌入的“看不见的”结果。
   大多数城市,都出现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港口、重要铁路交叉口、大河与其支流的交汇点。即使是那些起源于政治的城市,后来也往往变成了交通汇集点,比如北京。至于那些伟大的商业城市,则全都位于交通枢纽点上。
   这不是偶然的。
   城市本身,就意味着人来人往,就意味着远超乡村的高密度高水平分工和交流。世上本没有城市,四方来人,汇集在一起,人多了,便也有了城市。城市天生就等于开放,就排斥封闭。想自我封闭的人,为何要在城市生活呢?这不是自找别扭吗?
   商业城市,更是如此。商业,就是交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益的交换。交换的范围越大,选择面越广,参与各方的收益越大。因此,市场天然就有不断扩张,把越来越多人纳入其中的趋势。一个商业城市,兴旺发达的表现就是,吸引到来自四面八方越来越多的人。
   在城市这个不断扩展的伟大进程中,忽然插进来一个户籍制度,由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官员来决定什么人可以进入城市,什么人不可以进入,这是对城市发展动力的最根本破坏!一个城市居民,欢迎这种愚蠢邪恶的政策,简直就是和自己的事业和钱包过不去。
   幸亏那些自行其是的外地人不服从官家的指挥,继续“盲流”到北京,北京才得以实现持续的发展。如果户籍制度百分百落实,北京只能迅速衰败成一个规模大一些的村庄,或者在官僚指挥下,变成一个兵营甚至牢房。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中吗?
   确实,外地人会和你挤地铁,但你公司的客户却也是外地人。你这个月销售任务的完成,就指望着那个广东人来和你签合同。外地人会和你抢着租房,但也是外地人给你千里迢迢运来粮食蔬菜。你办一个工厂,只招本地人试试?你开一个饭馆,厨师伙计都只用本地人试试?
   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大大得益于城市发达的分工体系。分工体系越发达,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但需要参与其中的人也就越多。反过来的道理也成立,参与其中的人越多,分工体系越发达,生产效率越高,产品越便宜,消费者越得利。
   城市之所以比乡村发达,就是因为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口,可以发展出更复杂的分工体系。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城市的生活费用其实更低。同一种商品,沃尔玛的价格,一定比大脚超市便宜。所谓城市人生活压力大,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欲望更多,想要的更多。
   从来没有哪个城市因为自由移民的大量涌入而陷入衰败。正相反,好几个这样的城市都一跃成为发达的大都市。香港、迈阿密,都曾经经历过数百万难民人口的突然涌入。他们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从此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本儿逼们或许会嘟囔着说: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外来人口,但我们不想看到那些低素质的外来人口。
   如果所谓低素质是指违法犯罪,那这无异于一句废话。没人欢迎犯罪分子。但到底是否犯罪,要经由严格的司法体制事后裁判,而不能由某些官员根据出生地事先判断。那太荒谬了。
   如果所谓低素质是指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高级技术,那么,这么说的人不懂市场。市场不仅需要乔布斯,也需要富士康的工人。仅仅有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你并不能用上iPhone和iPad。经济体系,既需要精英人才,也需要众多实现精英设想的普通劳动力。而且,对后者的数量需求当然更大。
   还有一些本儿逼说什么地域文化在快速改变。他们为此而痛心。对此的回答还是,城市,注定就是变化中的事物。城市的文化,也正源于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城市文化,并不需要静止封闭的环境才能出现和保持。1949年以前人口的自由流动,并没有妨碍京派、海派等各地文化的迥然不同、争奇斗艳。
   事实上,反倒是官僚管理城市、控制人口流动以后,各个城市才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样子:同样的居民楼,同样的大广场,同样的笔直大马路,同样的机关大院……一言以蔽之,同样低劣的官僚口味。同样的模式、同样的风格,被接受同样领导的官员在各地复制和强行推广。人民根本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难道不是碰撞、融汇之后的文化才最迷人吗?难道不是那些各色人等自由来往的地方才最有创造力吗?难道官僚指定生产的什么“几个一工程”值得一看吗?难道政府人为打造的什么商业街有什么文化可言吗?
   城市,一个开放的城市,是宇宙间最迷人的事物之一。在这里,人们彼此合作,互相激发,自由竞争,互相欣赏,也互相抨击谩骂,间或互相爱慕,既创造物质财富,更创造精神财富。伟大的城市,从来都对世界奉献巨大。白日熙熙攘攘的人群,晚间闪烁照耀的万家灯火,象征着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力——无中生有创造秩序和财富的能力。
   我们应该放弃最后一点对人们自由迁徙自主发展的疑虑,转而热情地投入生活之中,投入和其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之中。逻辑和事实都表明,我们所有人都将在这自由的洪流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放弃了一些好东西,一定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替代物。只要你努力,你就将越来越好;即使你不努力,别人也会拖着你慢慢变好。
   如果你是强者,就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功。如果你不幸是个弱者,在自由的人群中,你也将找到指引者和帮助者。相反,如果你和一群孱弱自闭的家伙躲在角落里,试图以逃避竞争来换取安宁,你能得到的只有奴隶的安宁和伴随而来的痛苦奴役。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