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校招:【苗族民情】昭通苗族整体贫困落后状况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6:08

作者 文成端 2008年9月19日

           在昭通,少数民族无论社会经济,还是教育文化都比较落后。而分民族看,昭通境内的苗族从整体上讲,落后状况更为突出。现集中收集、整理几组反映昭通苗族整体贫困落后状况突出问题的数据,供有关方面和人员研讨使用时参考。

          一. 社会经济状况

         1.苗族人口增长缓慢。据2007年底统计,在昭通的23种少数民族543405人中,苗族人口178073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2.77%;回族177669人,占32.7%;彝族172908人,占31.82%;其他少数民族14755人,占2.72%。与1953年比较,当时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180516人,其中苗族68207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7.8%;彝族62312人,占34.5%;回族44127人,占24.4%;其他少数民族5870人,占3.3%。时隔44 年,三个主体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间的人口数量悬殊加大,且按人口数量的民族排列也发生了变化。44年间苗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

          2.2007年底全市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为全市1704元的81%、为全省2364元的58%、为全国4140元的33%。民族乡中的苗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市标准。最低的是马楠苗族彝族乡只有881元、林口苗 族彝族乡952元。

         3.2007年全市民族村的农民人均收入1105元,为全市水平的65%、为全省的47 %、为全国的27%。全市苗族村或以苗族为主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民族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500元的12个村全都是苗族村。凡经济状况排列在后的,都是苗族村。最低的是镇雄堰沟苗族村,只有218元。其次是纸槽村400元、冷家坪410元、树草420元、以堡431元、六井450元。

          4. 据统计,在全市未解决温饱的极端贫困人口46.81万人中,少数民族有22.4万人,其中,苗族有12.2万人,占全市的1/4;在全市丧失生存条件,需要转移安置的45540户中,少数民族15180户,其中苗族近12000户,占全市的1/4;在全市房住极端困难的188319户中,少数民族43725户,其中苗族不低于20000户,占全市的1/9。

           5.  2007年昭通市民宗局组织调研了高寒山区的50个民族聚居点,其中有41个是苗族聚居点。所调研的这些地方,普遍存在“一低、三少、八多”的贫困状况:“一低”即农民收入低。只有414元。昭阳区小河边、彪水岩、彝良石板沟等16个点不到300元。“三少”即一是饲养牲畜少。平均要1.6户人家才有1头牛,要2.6户人家才有1匹马。1户人家只有1只羊、1.7头猪;二是外出务工的少。每2户人家才有1人外出务工。且外出打工者平均每人找回净收入不到2000元,只为全市水平3080元的2/3;三是杀猪过年的少。“八多”即一是极端贫困户多。有100余户人家,使用家具全是杈杈床凳、破锅碗、烂衣被之类,全部家产不到200元;二是住茅草房、杈杈房的多;三是缺粮户多。点上有25%的人家缺粮;四是欠债多。户均欠776元,人均欠186元;六是水、电、公路“三不通”的多;七是大龄难娶的“单身汉”多;八是烧煤改烧柴的多。

          二.基础设施状况

          6.通过对全市1780个民族聚居点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目前,有987个点未通自来水,其中苗族聚居点共526个,占总数的53.3%;有222个点未通电,其中苗族聚居点共141个,占总数的63.5%;有724个点未通公路,其中苗族聚居点485个,占总数的66.98%。

          7.2007年在全市抽了50个少数民族聚居点搞抽样调查,其中,苗族聚居点41个,在50个聚居点中,饮水困难的有38个,苗族聚居点就有35个,占92.1%;不通电的20个,苗族聚居点就有18个,占90%;不通公路的31个,苗族聚居点就有24个,占77.4%。其中属水、电、公路“三不通”的有15个,苗族聚居点就有14个,占93.3%。

        三.教育状况

           8.2007年市民宗局抽查调研了41个苗族聚居点,点上学龄儿童总数 2821人,入学 1770人,入学率为 62.7%。入学率最高的是彝良县的树么底、木瓦和谭炉,均为88%。最低的是昭阳区盘河乡彪水岩苗族寨,全寨13名学龄儿童均未入学,入学率为0(调研后引起重视,现孩子开始入学)。入学率特别低的这些点分别是:威信县扎西镇的黑丙岩,15名学龄儿童,入学3名,入学率20%。黄金坳苗族寨,82户310人中72个学龄儿童仅入学19人,入学率为26%;巧家县东坪乡的华石苗族聚居点37名学龄儿童只入学12名,入学率为32.4%;鲁甸县水磨马脖子苗族点20名学龄儿童入学8人,入学率为40%。

           9.据统计,全市1780个民族聚居点中,地处山区,不通公路,距校3公里以上,住户30户以上,现没有学校,需新设或恢复校点的有155处,这些地方多数是苗族村寨。

          10.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2007年度全市苗族有在校小学生27849人、在校初中生5232人、在校高中生732人,苗族学生占人口比例,小学生为15.6%(全市少数民族为16.4%)、初中生为2.93%(全市为5%,少数民族为4.3%)、高中生为0.41%(全市为0.94%,少数民族为0.82%)。可见苗族学生、人口比例状况是:学历层次越高,比例越低。

          11.昭通市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平衡。回族最高,达到7.5年,彝族次之,为5.2年,苗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4年。

          12.据“五普”资料,每10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昭通市苗族为312人。全市彝族为637人、回族为827人、汉族为774人、全市为760人、全省为2013人、全国为3611人。可见受大学教育水平,苗族只为全市的1/2(不到)、全省的1/7、全国的1/10。

         13. 据“五普”资料,每10万人口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数,昭通市苗族为1476人。全市彝族为3132人、回族为3587人、全市为3425人、全省为6563人、全国为11146人。可见受高中教育水平,苗族不到全市水平的1/2、全省水平的1/4、全国水平的1/9。

         14. 据“五普”资料,每10万人口 中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昭通市苗族为6015人。全市彝族为11108人、回族为10844人、全市为11920人、全省为21233人、全国为33961人。可见受初中教育水平,苗族只为全市水平的1/2、全省水平的1/4、全国水平的1/6。

        15.据“五普”资料,昭 通 市 苗 族 人 口 文 盲 率 为33.2 %。全市为16 %、全省为11.39%、全国为6.72 %。

       16.据2007年度统计,全市五所民族学校共有在校生500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69人,民族生占45%。其中苗族生只有852人(高中生仅有155人)。

        17.据2007年度统计,昭通市民族中学只有苗族学生100人。全校共有在校生120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31人,民族生占61%。民族生中,彝族100人、回族527人、其他少数民族4人。

        18. 昭通市民族中学在2007年的高考中,全校只有7个苗族学生升大专(全校168人参加高考,少数民族只有94人。全校升大专132人中,少数民族只有61人,其中:回族45人、彝族9人)。

        19. 昭通市民族中学在2008年的高考中,全校苗族生41人参考,20 人上线,上线率48.78%。上线率为全校分民族排列最低(全校为81.46%;全校少数民族为62.81%。即121人参考,76人上线;全校回族为73.77%。即61人参考,45 人上线;彝族为61.11%。即彝族只有18人参考,11 人上线)。

         20.镇雄县有苗族人口30343人,2007年,镇雄民中仅有苗族生85人。高考中只有1人上线。

         四.干部、人才状况

         21.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以前苗族干部数量是占首位的。1956年时,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1322人。其中,苗族干部数514人,排列第一;回族干部392人,排列第二;彝族干部343人,排列第三;其他少数民族干部73人 。直到1977年,苗族干部队伍仍然维持排列首位的状况。1977年时,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1914人。其中,苗族干部数664人,排列第一;回族干部611人,排列第二;彝族干部524人,排列第三;其他少数民族干部115人。

         22.恢复高考后,苗族干部补充困难,苗族干部队伍数量减少,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的排列也发生了变化,逐步下滑到末位。1978年,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2268人。其中,苗族干部734人,排列第二;回族干部779人,排列第一;彝族干部612人,排列第三;其他少数民族干143人 。时隔11年,到1989年,苗族干部队伍数量大减,排列位居末位。1989年时,全地区有少数民族干部4347人。其中,苗族干部数1029人,排列第三;回族干部1708人,排列第一;彝族干部1373人,排列第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237人。以后苗族干部队伍曾一度出现负增长。如1991年达1240人,1992年只有1200人,减少了40 人;1994年达1244人,1996年只有1194人,减少了50人。近年来,苗族干部队伍不但维持排列位居末位,绝对数量的差距更再加大。到2001年,全市有少数民族干部5467人,其中,苗族干部1243人、彝族干部1588人、回族干部2390人、其他少数民族干部246人。

          23.从2002年到2007年,全市新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164名,其中苗族只有26名(彝族66名、回族60名、其他少数民族12名)。

         24.从2002年到2007年,全市新招录的少数民族公务员中,市直部门共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57名,其中苗族只有5名(彝族18名、回族27名、其他少数民族7名)。

         25.从2002年到2007年,全市新招录少数民族事业单位人员747名,其中苗族只有88名(彝族231名、回族350名、其他少数民族78名)。

         26.从2002年到2007年,全市新招录的少数民族事业单位人员中,市直部门共招录少数民族50名,其中苗族只有6名(彝族11名、回族26名、其他少数民族7名)。

        27.到2007年底,全市有少数民族干部1735 人,占干部总数18300人的9.48%,低于人口比例0.47个百分点。其中苗族干部只有  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社会招收,现都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特别说明:少数民族干部数,2001年以前的统计包括教师、医生等事业人员。2007年数单指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

         28.在11县区的四套班子成员中,共有少数民族51人,其中苗族11人(彝族26人、回族14人)。

         29.据2007年7月统计,昭通全市有少数民族处级以上干部139人,其中苗族干部只有26人(彝族49人、回族50人、其他少数民族14人)。

         30.在挂苗族乡牌子的马楠、伍寨、柳溪、洛旺、奎香、树林、坡头、林口、以古、上高桥等10个民族乡乡机关中,只有苗族干部31人,占此10乡干部总数456人的6.8%,占此10乡少数民族干部数93人的1/3。

          31. 镇雄县有苗族人口3万余人,县的四套班子成员中没有苗族。苗族中的正科级干部只有3人,副科级干部只有8人。     

         32.彝良县柳溪苗族乡全乡有干部46人,其中苗族干部仅有3人。全乡108名教师中,苗族教师只有5人。

          33.威信县有苗族人口41899人,是我市苗族中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状况位居第一,人口数量位居第二的县。而在2002年至今的六年中,全县新招公务员37人,其中苗族只有2人。2003年至今的五年中,全县共招教师625名,其中苗族只有35人,占5.6%(该县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0.3%)。

          34.彝良仙马、镇雄发达、威信牛坡坎、永善大坪子、昭阳区五星寨上10来个苗族寨子,以前肯出苗族干部(甚至是处级干部),近十年来再没有出干部、教师了。

          35.在我们 所调研的这50个民族聚居点中,至今无大学生的点有38个,其中36个是苗族聚居点;无高中生的点有24个,其中22个是苗族聚居点;有6个点解放以来无一人参加工作,其中5个是苗族聚居点。这5个民族聚居点分别是威信黑丙岩、半河、煤炭沟,昭阳区彪水岩,彝良县石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