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科塔角磨机9558:易医时间诊疗之东方易乐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31:45

易医时间诊疗之东方易乐疗法

摘要:《东方易乐疗法》是由易医科技咨询机构会同中国易医研究院、山西省中医药学会易医专业委员会诸多专家,根据易学哲理:九宫八卦、阳九阴六、复姤交替;根据黄钟大吕、旋月为宫、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根据中医理论,十二正经、盛衰开合,奇经八脉、阴阳五行;依据人出生的生命时间信息,对人体进行准确的诊断,再根据诊断结果,结合生命时间信息找出其生命音阶和病理音阶,谱写相应的易乐,并用不同质之乐器演奏发声,依据 “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原理和脏腑引起谐振,运用“削其太过,补其不足”的医理,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一种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富有东方特色的音乐疗法。

乐者,意也——音乐、情志、脏气共鸣互动

《乐记》认为仅“知声”是动物、“知音”是众庶,而“知乐”才是君子,明确提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这里的“情深”、“气盛”、“化神”就是音乐、情志、脏气三者共鸣互动的过程。音乐“入人心也深、化人也速”,聆听中每每令人留连忘返、物我两忘、如醉如痴、荡气回肠。嵇康《琴赋》称:“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过于音声也”;白居易《好听琴》诗曰:“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音乐治疗的基础来自于乐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医者意也,药者瀹也”(隋·王通《文中子》,意即医通其意,而用药之道在于疏通),我们同样有理由说:“乐者,意也”。

乐者,药也——用乐如用药

“乐”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解字》:“象鼓鼙木架之形”,为“五声八音之总名”。可见,“乐”字的本意是“音乐”。药是从乐得声,樂、藥、療三字同源,先人早就认识到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揽天地精华、借万物灵气,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具有调治之功。用乐如用药,朱丹溪就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

首先了解一下五音: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征、羽。“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那么,宫、商、角、徵、羽和脏腑又有何对应关系呢?

宫——脾胃;商——肺和大肠;角——肝胆;徵——心和小肠;羽——肾和膀胱。

毫无疑问,人体脏腑和音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古代哲人早有察觉,并进行了研究。古人将律吕数按五行原理,将“五音”与“五脏”气化现象结合起来,用以测知、调理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形成了音樂养生疗疾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闻角声,莫不恻隐而慈者,闻徵声,莫不喜养好施者,闻商声,莫不刚断而立事者,闻羽声,莫不深思而远虑者,闻宫声,莫不宽和而温润者也。”

这就是说,听不同音有不同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一种情志的感觉;而七情六欲又是影响身体强弱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律吕和身体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管子·内业》篇中更明确提出“止怒莫如诗,去忧莫如乐”,清代名医吴尚光说:“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药者”。可见,古人对音乐对人体情志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素问》说:『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它有两种理解,第一说明人体内有一定的生理运动节奏,此节奏是有规律的,故又称节律,与昼夜十二时运动对应联系着;第二是根据律吕相感而声音生,天地万物之情,即自然界的节奏或节律,与空间有关系。遵循阴阳二气升降运动变化的节律。由此可知,如果外界阴阳变化旋转运动致使人体内阴阳变化失调,可通过外界乐声波振动的节奏,影响体内生理波动节奏而发挥治疗效果。

在乐律方面,古人早就有了分类:把音乐分为天簌、地簌和人簌。古人以天地之气发出的声音来解释,而且规范出十二律吕音韵学(古代用管径相同,长短不同的竹管列成校正乐律的器具。从低到高,奇数六管叫律,偶数六管叫吕,六律六吕合成十二律)。《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的乐师伶州鸠在回答他的询问时曾说到,十二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天射”为阳,是为阳六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是为阴六吕。

司马迁在《史记》中律书篇说:“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这意思是说:统治者在立法时,在定度量衡标准时,要遵守六律产生规则。因为六律是万事根本。在十二月中,从黄钟到应钟,单数为律,双数为吕,六律、六吕合为十二律。上面指的六律,实际上包含着六吕、六律。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书曰是指尚书曰,七正指北斗七星,二十八舍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二十八宿,律历指音律和年历,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八正之气指八风:西北的不周风,北方的广莫风,东北的条风,东方的明庶风,东南的清明风,南方的景风,西南方的凉风,西方的闾阖风。天所之承受万物也,是说:天下万物受天的影响而成熟,在成熟过程中,是有若干过程和阶段。

 

 

 

 

 

 

 

 

 

 

 

 

 

 

 

 

 


八风、十二律、二十八宿图

 

律吕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是阴、阳之气矛盾斗争的过程,它和万物一样,经历了生、长、收、藏的过程。因此,音律对人的身体有着深刻的影响。

《类经图翼》云:

故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藏;天有十二会,人有十二经;天有十二辰,人有十二节;知乎此,则营卫之周流,经络之表里,象在其中矣。以藏象之言之,则自初六至上六为腑为脏,知乎此,脏腑之阴阳,内景之高下,象在其中矣。

其对应律吕为:

上九无射                     上六应钟

九五夷则                     六五南吕

九四蕤宾                     六四林钟

九三姑洗                     六三钟吕

九二泰簇                     六二夹钟

初九黄钟                     初六大吕

 

 

 

 

 


如果我们把乾、坤两卦,横排合卦成既济相重,产生的十二律则与现代音乐不谋而合,一脉相通。

 

人体生命时间信息是提供人体生命音的重要依据,通过人的生命时间信息诊断疾病,其准确率较高,通过我们对近千名咨询者的调查,其准确率达90%。只有通过对人体生命信息的分析研究才能准确找出其生命音阶和病理音阶。生命时间信息不准确,或者年月日时中有差错,就会大大影响准确率。但仅有人体生命信息还无法确定其生命音阶,还必须根据卦相,列出六亲世应,找出该卦的变爻,再根据卦相才能准确找出生命音阶和病理音阶。

 

例1  庞某, 1953年1月24未时生人,他的生命时间信息是:

 

癸巳年      水火       肾   脾

 

甲寅月      木木       胆   肺

己未日      土土       脾 小肠

辛未时      金土       肺小肠

通过庞某的生命时间信息诊断其肾虚腰疼,心力衰减。其卦为艮卦:

 

 

 

 


其变爻卦为剥卦

 

 

 

 

配上相应的律吕,就是本人的生命音阶:大吕、夹钟、姑冼、蕤宾、南吕、无射,根据虚其补、泻其实原则,其病理音阶是黄钟、泰簇、姑冼、蕤宾、夷则、应钟。把这个黄钟音阶谱写成相应的易乐,经常听,就能对其疾病的治愈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2  安某,1999年7月初6卯时生人,其生命信息为

己卯年      土木       脾大肠

 

壬申月      水金       膀   胱

庚子日      金水       大肠 胆

己卯时      土木       脾大肠

通过安某的生命时间信息诊断其肾虚,且有痔疮,其卦为天风姤:

 

 

 

 


其变爻为为天水讼:

 

 

 

 


其生命音阶为大吕、泰簇、仲吕、蕤宾、夷则、无射。病理音阶为黄钟、夹钟、姑冼、林钟、南吕、应钟。常听此音阶和相应易乐对其强身健体大有益处。

例3  郝某,1993年7月16下午6点生人,他的生命信息是

癸酉年      水金       肾    肾

 

庚申月      金金       大肠膀胱

丙戌日      火土       小肠心包

丁酉时      火金       心    肾

根据郝某的生命时间信息诊断其肝胆弱,眼近视,胃弱,其卦为天火同人:

 

 

 

 


其变爻为天山遁:

 

 

 

 


郝某的生命音阶为大吕、夹钟、姑冼、蕤宾、夷则、无射。其病理音阶为黄钟、泰簇、

仲吕、林钟、南吕、应钟。通过经常听此黄钟音阶和谱写成的相应易乐,其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成为当下人们的重负,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你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吃药、打针似乎已是亡羊补牢。能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享受又益于身体健康不失为明智之选。所以,大力提倡东方易乐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作者:

任得泽  中国易医研究院  名誉院长

山西中医药学会易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明  易  中国易医研究院  执行院长

山西中医药学会易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