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阳光国际户型图:谈骨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9:02:44
  

吴晗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是一篇以阐发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人民团结奋斗为主旨的具有鲜明战斗性的议论文

写作背景:

  《谈骨气》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其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②摘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第19页。。也就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在这个发生重要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为此,就需要大声疾呼,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暂时困难。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同志没有动摇,他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他想到了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他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以毛主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为中心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当时,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骨气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在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从“四人帮”的严重残害下复苏过来,困难很多,但前途无限灿烂。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在西方国家的所谓文明和繁荣面前,应当保持自己的骨气,有决心、有毅力凭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去克服困难,夺取四化建设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谈骨气》一文的现实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初中课本原文: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课本原文与真正原文的区别

  《谈骨气》原文共十二个自然段,选入课本时略去了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和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原文是:“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现存的十个自然段,在阅读时可以分为三层。即:第一层(包括第1—4自然段),这一层首先直接申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第二层(包括第5—9自然段)引述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层(第10自然段),这一层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加深一步,指出“骨气”在今天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在当前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的意义。这三层紧密衔接,互相照应,层层深入,首尾贯通,对什么是有骨气,怎样做才算得有骨气,为什么要提倡有骨气等问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阅读指导

  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理解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对“骨气”这一概念的阐述,有什么特点?本文题为《谈骨气》,那么,什么是骨气,就必须给予明确的阐述。可是,由于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样,在阐述时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一般说来,有两种不同的阐述方法:一种是逐一说明“骨气”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含义;另一种是抛开对这些不同特点的说明,集中去挖掘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骨气”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在本文中,作者选择了后一种方法。他首先引用并解释了孟子的三句话,指出这些被人们传诵了数千年的,被大家所公认了的话,正说出了“骨气”的含义。接着话题一转,提示读者应注意“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会形成对“骨气”的具体含义的种种不同理解,然后,用“但是”转回到对“骨气”的基本含义的阐述上来,提出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作为取得共同认识的基本点,最后谈到在今天无产阶级对于骨气一词的理解。作者这样来阐述“骨气”的含义,有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这样做有利于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作者在1961年那样的历史环境中来谈骨气,是有着鲜明的目的的。那就是要号召我国人民在遭遇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发扬我们中国人“有骨气”的传统,努力奋斗,振兴我们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就要把议论的重点放在对传统精神的挖掘上,而不必对“骨气”在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中的具体含义去一一加以学术性的考证与说明。其次,这样作也有利于读者接受。本文发表在1961年春天,当时为了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加强团结,求同存异,形成统一意志,共同奋斗。如果作者把精力放在区别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骨气”的不同理解上,那就会使人们在思想上造成分歧和隔阂。作者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阐述“骨气”这一概念时,也就着重在求同上下功夫。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阐述有利于突出中心。本文虽然以挖掘我们民族“有骨气”的传统为主要内容,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今天发扬这一传统。因此,在谈及孟子的话“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时,自然地摆出了无产阶级对“骨气”的含义的理解。这样,就在前文阐述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突出了中心。如果是一一去介绍各个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骨气”的不同理解,那就很难收到本文所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所选的三个例子互相有怎样的关系?用充分的事例来阐发深刻的道理,这是本文在议论问题时表现出的突出特点。作者在文中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从这一点来说,这三个例子都与议论的中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三个例子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天祥是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不食“嗟来之食”的黔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穷苦平民的代表;民主战士闻一多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从表面上看,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就表现出了我们民族自上至下、从古到今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从而具体地说明了“有骨气”是我们民族可宝贵的精神。第二,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分别针对着孟子三句话中的一句。文天祥是高官厚禄收买不了的,虽然“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但拒不投降却是他精神品质的核心。黔敖在贫困中不肯放弃做人的尊严,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侮辱。闻一多藐视特务分子的威胁,他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以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指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揭露了他们靠暗杀来威胁要求民主的人民群众,靠强暴武力来镇压人民的罪行。这三个人物所处时代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恰好从三个侧面,十分具体地说明了怎样才算有骨气这个问题。第三,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文天祥在民族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穷苦的黔敖在富人的施舍面前,矜持不苟;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面前慷慨激昂。但他们又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由此看来,作者引述的三个例子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着的;既是各有特色的,又是具有共同本质的。这正说明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别具匠心。  第三个问题是:对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应该如何认识?本文题为《谈骨气》,怎么谈法?这首先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紧密相关,同时,又必须遵循所谈的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在本文里,作者并没有对“骨气”做一般的论述,而是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入手,引用充分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民族历来是有骨气的,从而达到激励人民群众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目的。但是,同时,作者又不能忽视“骨气”本身所需要涉及的内容,例如:什么是骨气?怎样做才算有骨气?提倡骨气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必须在“谈”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答。这样一来,本文就在实际上承担了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通过议论,阐述作者的见解,又要通过说明,讲清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必须考虑的问题。仔细阅读本文,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对上述问题做了十分得体的处理。本文是按照议论的需要来安排文章的基本结构的;开头第1段用一句话摆出议论的中心──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下去,作者并没有直接引出事实来证明中国人怎样有骨气,而是用了三个自然段,对什么是骨气及这种精神在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做了简要的说明。这样,既能使人对议论中心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又完成了对“什么是骨气”做一番必要的说明的任务。在接下去的五个自然段中,作者用实例来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判断,但同时由于作者选例适合,又达到了从不同方面,对“怎样做才是有骨气的”这个问题进行生动具体的说明的目的。最后,作者又把话题引回开头,这不但做到了首尾照应,而且在议论上自然地由追溯传统过渡到号召发扬传统,使议论既前后贯通,又深入了一步;同时,对于在今天提倡“要有骨气”的意义,也做了必要的说明。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这种精到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应该认真体会。

作者

  吴晗:(1909~1969年) 中国历史学家,教授、现代作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县苦竹塘村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大学。一年后之江停办,考入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颇受校长胡适赏识。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吴晗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期间,吴晗写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学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主要著作有:《胡应麟年谱》、《江苏藏书家小史》、《十六世纪前期之中国与南洋》、《由僧钵到皇权》、《明太祖》、《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皇权与神权》、《读史札记》、《投枪集》、《海瑞的故事》、《灯下集》、《春天集》、《明史简述》、《朝鲜〈李朝实录〉中之中国史料》、《江浙藏书家史略》,传记《朱元璋传》,新编历史剧剧本《海瑞罢官》,杂文集《三家村札记》(合作),《吴晗文集》(4卷)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吴晗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1946年8月,吴晗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  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主持了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以及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吴晗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亲自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  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专栏,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是在“为彭德怀翻案”。诬陷吴晗“攻击毛主席”“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等。接着,《三家村札记》也遭到批判。后来又给他扣上“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于1968年3月被捕入狱,  1 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他的妻子袁震也于1969年3月18日被迫害致死;养女吴小彦于1976年9月23日在狱中自杀身亡。  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吴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1979年9月14日,北京市委在八宝山公墓礼堂为吴晗及其夫人袁震举行追悼会。

关于谈骨气的名言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约翰·高而斯华馁  3: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4: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罗素  5: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苏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伊·谢·科恩  8: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需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  ―――汤因比  9: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陈家琪  1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蒙田  11: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谈骨气   文 / 高士卧     自然界鬼斧神工,絢丽多姿,不乏风情万种的植物。然而那些有骨气树木的更令人羡慕。人们对他的称颂已超越了事务的本身,赋于他们的以灵性,揭示他们精神风骨。不想说“凌寒然后知松柏后调也”的松柏;不想说“扎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劲竹;也不想说“沙漠地带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的胡杨,我由衷敬佩那些有骨气的人。他们是人中的精品,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们是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骨气,有骨气的人是令人敬佩的,能够万古流芳的。那些没有骨气的人,被人们所不齿,猪狗不如,留下千古骂名。
  骨气首先是正气。文天祥的《正气歌》名垂千古: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正气就终归要压倒邪气,尽管有时候,也有乌烟瘴气的时候,要相信“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雷。”
  骨气其次是志气。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少年时志当高远,发奋图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贫穷中应坚守气节秉承。”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绝不能人志短,马瘦毛长。中年要有所作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老年要善始善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即使一无所有,就那一身傲骨也不会被人看不起。人穷志不穷,就是为了那一口气,我们要活出个样来。现实中,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摇尾乞怜,不乏其人。
  骨气要有义气。自古英雄多侠士。《水浒传》中“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传为美谈;鉴湖女侠秋瑾“不惜买宝刀,狐裘换酒也堪豪”,是女士的楷模令人羡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知恩图报的义气;“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朋友的义气。
  骨气要有勇气。学习古代侠客敢于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勇于面对一切的困难和挑战。身有傲骨,可杀而不可辱。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你可以杀死他,可以要他的命,但是你不能侮辱他,不能伤害他的尊严。文天祥尽管被拘囚在地牢里,受尽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这就是有骨气的杰出楷模。头可破,血可流,就是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骨气要有和气。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处世能心平气和,该维护正义时,又能正气凛然。毛泽东说过,共产党员要有松树的坚强,柳树的灵活。古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学会包容,理解,但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和人格。我欣赏鲁迅先生的性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个人处事要做到做到和中有刚,刚柔相济。
  要做到有骨气,就要正确对待死亡。
  万物兴衰皆自然,人有生就有死,没有谁会长生不老,但死的意义不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自己利益,甚至损害别人利益而死就比鸿毛还轻。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死的虽死犹生。正如臧克家《有的人》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它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骨气的人不能够选择生,但可选择死。李大钊:“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与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在悲凉的韵调;高崇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张溥《五人墓碑记》写到: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现实中的许多人苟且偷生,虽然尽其天年,但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要做到有骨气,就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人们进取的强大动力。有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的信仰,马克思放弃经济的高收入,甘于家庭的贫困,选择“我的事业虽然不显赫一时,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面对我的骨灰,将洒下热泪的事业”。
  有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才使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不为寻常床责死,英雄含笑上刑场”的恽代英。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烈士,视死如归。有了“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为民信仰,才有了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奋斗历程和骄人业绩。有了对我党坚定信仰,才涌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
  人应该有自己的崇高理想,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通向理想的彼岸。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紋川地震有不少不吃不喝10多天存活的人,他们超乎生命极限主要是因为——要活着,这个信仰的力量支撑的结果。
  要做到有骨气,就要正确对待名利。人们都说,名利是身外之物,但世上能够抛开名利能有几人?淡泊名利,不是不要名利,我们反对的是不择手段的取得名利。古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典型的名利观体现。我们现在“以人为本”就是体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要做金钱的主人。“金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多少人为你走错了路。多少人为你去坐牢”。改革开放已来,孔方兄的魅力最大。父子恩情断绝、朋友反目成仇、道德丧失、犯罪猖獗。不用说普通人,就连成克杰、胡长清、陈希同等高官也难以抵挡你的诱惑。毛泽东真是高瞻远瞩,据说他曾经想消除货币,那样人们就没有私有观念了。
  要做到有骨气,就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特别喜欢央视《心理访谈》里的一段话: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戒备心灵的煎熬;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战胜自我,拥抱健康!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左右生活,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刻意间往往失去最多,不经意间往往得到最多,以积极的心态立即行动,便可获得充实向上的人生。持有积极的心态,你就可以达到原来无法企及的目标,冲破你原来以为难以跨越的藩篱。
  有骨气就要正确对待困境。自古祸难谁能免?在灾难和困境面前,许多人用自己的骨气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正因为有骨气,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正因为有骨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正因为有骨气,朱自清至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正因为有骨气,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
  对待困境和挫折我们要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因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要常想一二。赫尔岑说:会在快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苦难中微笑。因为笑,就是春天的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我喜欢一个微笑的女孩——因为有你的微笑,我生命的旅程中才有了春天。因为你的的微笑,我才这般潇洒自如。
  骨气,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做人的基本,更是支持人的巨大力量。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不卑躬屈膝,不唯唯喏喏,挺起腰杆做人,赖活不如好死,绝不苟且偷生,这样我们才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抬起你的头颅,挺直你的脊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谈骨气

 吴晗

(引用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谈骨气 文 / 文海觅踪 .entryBody .body p {overflow:visible;}

 

骨气就是我们的民族气节,有骨气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巾帼女杰的这类人。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有骨气的人:不为淫威所屈的苏武,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杖汉节而牧羊,始终不向匈奴屈服,苏武是有骨气的;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畏生死折磨的文天祥,坦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气概面对敌人的屠刀,从容就义,文天祥是有骨气的;北宋时期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专门惩治做奸犯科,无恶不作之徒,包拯是有骨气的;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一身正气,不畏权贵,为民请命,谱写了封建时代正气之歌,海瑞是有骨气的;救国救民的孙中山先生是有骨气的;抗日名将冯玉祥是有骨气的;靠拳脚叱咤影坛的李小龙是有骨气的……他们都是繁星点点,闪耀在中国的历史篇章里。

然而,没有哪个时代,有战争年代中国**领导的军队和人民这么有着群体的骨气,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一个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他们舍生取义,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是有骨气的群体,所以董存瑞用身体扛起了炸药包,所以老大妈用自己的孩子换下了红军的后代。

建设年代,我们的人民是有骨气的,我们靠手拉肩扛树起了一个个国营企业,我们靠自己的硬啃精神,放上了两弹一星,我们的民族是有骨气的!

现如今,我们有钱了,我们有地位了,我们经受住了名利的考验吗?我们身上还有骨气吗?我们的中央政府是有骨气的,它敢于向自私和懒惰开刀,敢于向自己身上的毒瘤开刀;我们的“中国制造”是有骨气的,他们敢于和世界品牌比高低;三利的董事长说:我是一个农民,我就不信中国人造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他带着三利人以苛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无负压给水设备,三利人都是有骨气的;我们的普通城管是有骨气的,他们违反“多罚钱就可以进空调屋子凉快地呆着”的不成文规定,而宁愿冒着酷暑高温在街道巡查;我们的军人是有骨气的,在抗洪一线、在地震之时、在雪灾面前,到处都是他们铮铮的铁骨;我们的老百姓是有骨气的,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拿人家东西,不要随便吃人家东西,因为,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我们都一直恪守着……

追求名利的人一般都是没有骨气的,你看那个叛徒蒲志高之流,不都是为了名利出卖同志的?!因为名利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当你想要得到它时,就必须交出自己的灵魂,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没有精神的,没有骨气的,是动物的境界,他的眼睛是浑浊没有神采的,他的脸色是黯淡没有光泽的,他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择手段的;

一个有骨气的人,他可以住在低矮的小屋而吟出高亢的诗篇;他可以面对死亡唱出希望的心声;他可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可以守着一堆集体的粮食而自己饿死;他还可以舍去自己的财产,去打造世界的品牌;他也可以不计较自己的官位而要替老百姓说出一句真话……他的身板必定是直直的,他的头颅必定的是昂得高高的,他的眼睛必定是清澈的、睿智的,他的心灵是简单的,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大家伙儿的,他的浑身上下都是透着一股精神气的。

而这才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民族振兴的希望!

去听听我们的国歌,去看看我们的升旗;去奏响我们的军歌,去升起我们的国旗;去走走我们的军步,去练练军队的方阵;去踏踏实实工作,去兢兢业业上班……骨气就在这一点一滴中凝聚而成,你的人就会透着精神,你的生命就会绽放异彩了。

不信,你也可以试试哦!

不为权势写作,不为名利写作,我想这就是我的骨气了!钢钢的!

一个开了14年军用飞机的朋友问我:当你面对死亡时,什么感觉?当你知道自己要死亡时什么感觉?

我说:当我为一个我值得的人或是我值得的事业而死时,我义无反顾!

他说:你不明白的!

我想我可能真的不明白,因为我还没有真正地经受过死亡的挑战。我说:你害怕吗?

他继续说道:当你的飞机无法控制,从高空冲向地面时什么感觉?我们有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们那架飞机!七个人。从五千米坠毁!你能知道他们最后的几十秒在想什么啊。

我说:你害怕吗?

他说:我不害怕!

我说:为什么?

他说:选择了,就不会后悔!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人的坚强!这就是人性的伟大 !这就是战胜自我的勇气 !军人是伟大的 !他们需要直面死亡的挑战 这也是人的胆魄的较量 !这就是骨气 !

我说:他们的死会更激发你们的斗志!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他才会成为精神的丰碑 !

朋友说:军人!要没有勇气!胆气!就不是。

这就是骨气!钢钢的!

这就是当代中国军人的骨气!钢钢的!所以,我们才有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国家防线,就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来的。

站直了吧,只要你还是中国人,就要像军人那样屹立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我们的民族魂魄才会更加的坚强,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的坚不可摧!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要铸就我们的中华魂!
谈骨气

时间:2007年08月31日  00时12分   作者: 方文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闲时翻书,又读到唐朝诗人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诗,脑海里尘封多年的那匹美丽骏马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李贺吟马本是借喻,寓意在人,一个有骨气的人,也一定会展现美好的形象。

骨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也是勇敢地维护有正义感的自尊心理素质。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就是骨气含义的精解。骨气有性灵会选择,不在乎职位高低、年龄长幼、知识多少,只钟情自尊自重的人,并且“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在最艰难考验中体现最鲜明。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受伟大民族精神的陶冶,涌现无数铁骨铮铮的英雄儿女。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文天祥的《正气歌》也讴歌了历史上众多的脊梁们,他也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员,他们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给我们历史的天地带来光明,引领了民族发展的方向。这种风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精神财富,也是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数千年历经磨难而凝聚不垮的民族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土壤中,产生了骨头最硬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血腥镇压压不垮,困苦艰难难不倒,失败挫折折不断,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伟篇章。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来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的执著情感,来自对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和顽强追求。历史证明,有骨气的国家、民族和政党,充满希望和前途,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士有节气,而后有事功”,成就事业就需要硬朗的骨气,这样就能不畏权贵,不畏淫威,不畏困难,不讨好谄媚,不人云亦云随风倒,而立定脚跟洁身自好。这种人,骨头硬,腰板直,胸怀坦荡,勇敢坚强,人前无愧,身后无悔,面对浩瀚时空,他敢说能说:我效法大道自然,对得起天地人生!

做人没有骨气,享受不到人格尊严带来的愉悦,会被无聊窝囊的声息笼罩,错过美好光明的精神生活。当然一名普通人选择这种生活态度,是自由权利,只要不损害他人,别人无权干涉。但对那些手握公权却丧失骨气的官员,就绝不能允许,因为在这种位置上,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不是私事,直接影响权力怎么行使,关系到大众利益。有权却没有骨气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为两面人,长于作秀,明里气壮骨硬道貌岸然,暗里私欲膨胀贪恋权势、金钱,狗苟蝇营行为卑劣,是软骨病患,在时间的检测下,迟早丢人现眼,露出精神渺小人格猥琐的本色。对他们讲骨气纯属对牛弹琴,就像庄子所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类人在古代是“佞臣”,当代必定是“腐败分子”,只配千夫所指绳之以法,列名历史耻辱柱。

骨气来自对价值的正确判断,以明辨是非善恶为基础,与社会需要相符,所以没有天生硬骨,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代价逐渐培养,艰苦磨炼是不能舍弃的必经过程,并且不能一劳永逸,保证始终如一。不少人年轻时胸怀美好理想,以做有骨气的人为目标,然而,不知不觉,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逐渐志气消磨,风骨渐挫,成为随遇而安,没有追求,只知享受的平庸之徒,等而下之的甚至成为不择手段攫取私利的社会蛀虫。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和事例还不胜枚举。

维护人们选择骨气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他们因此实现善良生活目标的是法律,而什么人行使执法的权力,其后果大相径庭,唯有讲骨气才可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所以执法者必须懂得骨气三昧,敬畏和保护好自身骨气这个做人、执法的至宝。有骨气就能严格自律,刚直不阿,秉公执法,顶住物欲诱惑和人情压力,不改做人做事的道德操守,成为法律的勇敢捍卫者。

祖国大地,一定不能让瘦骨铜声的不凡骏马成为稀有物种,如果有大批李贺笔下的不凡骏马当先,自然会万马奔腾,那将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将产生一股多么雄奇的力量!相随意转,于是想象的画面中,已不只是一匹高大硬朗的美丽骏马。

 

谈骨气

(2006-07-17 19:58:38) 分类: 生活感想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是吴晗说的,吴晗在《谈骨气》中举了三个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想证明了咱们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是有骨气的,我怀疑这个论断,首先从逻辑上来看这个论断是以偏概全的,这三个人有骨气,难道全中国人就都有骨气了?我可以举出三百个没有骨气的中国人,不,何止三十个,在日本人投降后,国民党枪逮捕\枪毙了几十万“有档次的”汉奸难道不都是中国人?如此说来,我岂不是可以更有说服力地归纳出一个结论:我们中国人是没骨气的。

从逻辑上看,吴晗的归纳的完整的论点应该是:咱们中国人中曾经有三个人是有骨气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我想知道,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是没有骨气的?哪个国家人民会说自己的民族是一个没骨气的民族,既然没有哪个国家的人会承认他们的民族是没骨气的,那么,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依我看简直就是废话,就像说“王大妈是个女的”那样。

中国人并不比谁有更多的骨气!如果单从二战时的汉奸的数量来看,咱们中国人中的没骨气人数倒是应该算是世界之最了!

为什么作为历史学家的吴晗会看不到这段历史?没什么奇怪的地方,吴晗是故意看不到的,就像他写这篇《谈骨气》的文章那样,鼓励人民发扬精神力量渡过处于自然灾害的年月,吴晗不研究那些人祸胜于天灾饿死了三千多万人的责任,而是掩饰转移,当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无法说真话是悲哀的,但他们最低程度也可以以保持沉默,不选择助恶为纣为虎作伥吧,吴晗本身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有一天也会轮到我们自己”,我当然更愿意理解成吴晗是一种时代无意识。

即使是和政治不太沾边的科学家也似乎是挺愿意和政治沾边的,比如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中的结论也和吴晗如出一辙:中国石拱桥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桥匠李春真的是中国人的代表吗?怪不得现在某些人喜欢说:我代表……来……,怪不得有人说一些不懂政治的演员成为政协代表后说:我代表人民中一部分不懂政治的人。如果真的是可以代表的话,我家门前的那一座破烂的桥是不是代表着中国人民愚蠢的结晶呢?我相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歌功颂德。更可笑的是在一篇《北京立交桥》写了解放后北京立交桥日新月异发展,结论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看了觉得这样的马屁也拍得也太赤裸裸没水平了吧,不知作者看了美国雄伟壮丽的旧金山大桥的时候,会不会高声赞美说:旧金山大桥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的表现。

在许多种类人当中,文人是最没有骨气的。“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可杀不可辱”这些狂狷之文人还会找到几个,所谓的精英多是汲汲于富贵,不甘于寂寞,热中于写论文之徒,这些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我认为基本上是代表中产阶层的声音,从属于高层的一条走狗,只要一个官职、一句肯定、一点鱼饵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一个认可,马上让他们由一个愤青变成了摇尾乞怜之徒,而且马上表示不再愤怒。有一个教授大发感慨,叹息这个世道豺狼当道,他的儿子一针见血得说,不要说人家是贼,你只不过是上不了贼船,如果你有机会挤上的话,我看你会支着撑杆往船上跳,恐怕贼得比谁都凶。这就是陈丹青可贵的地方,这也是陈丹青出走清华大学后,清华大学依然波澜不惊的缘故——大家都是利益的既得者,吵来吵去只不过是吵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不是吵这些利益能不能分问题,谁愿意为了某些虚无飘渺的骨气放弃现实的利益!

我借用黎宛冰的话来看现在一些所谓的精英:如果把一些基本的人类生活原则也如此边际效益化了,如自然律,如真假、善恶观念;平等自由的理念等等也任意伸缩曲展,就会产生一个整体上人格鄙陋的社会。我所定义的“鸡贼”就是人格、智慧上的狭小格局,一切以利益为准绳,而为了利益可以无视一切原则。所以“有权者有理”“暴力致胜”就成为鸡贼人士从不予以怀疑的真理。说白了,鸡贼人士的泛滥使得丛林原则盛行,鸡贼的人是不会尊重个体尊严的,更不会为信念信仰牺牲。这不是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精英分子的概括吗?

我想这些精英分子不说不是中国的脊梁,我看往少里说脊梁也是有些病变,有些弯曲了。有些甚至弯曲到侏儒了。这些侏儒的精英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高尚?

骂人的人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占领了什么高尚道德的制高点,而是他没有获得作恶的机会。当然,这些人中也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