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手机越狱软件: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4 中国地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55:29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4 中国地理  

1.选择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1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11.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答案:C  

【解析】该地为亚热带,且为调水的水源地、谷地。选C,汉江谷地。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11题)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11.若该旅行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并欣赏到“雷峰夕照”,那么这时期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                       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判断季节的能力。“月到中天”、“雷峰夕照”同时出现,是判断季节的关键所在,初夏。“油菜花开”初春、“稻谷飘香”夏末、“瑞雪迎春”冬季。选A

(09年北京文综第1,10,11题)  

1.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知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依据图示经纬网,定位区域;联系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区域特征。关联考点:太阳辐射总量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众多:地形、气候(降水)、纬度(太阳高度角),图中两区域的辐射总量差异的关键在于地形和降水天数。  

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下图回答问题。10.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省份(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            B.北           C.东          D.西   

11.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答案:10A. 11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区域内交通运输的线路进行分析。由坐标图提取解题信息:输出货运量依次为:湘、豫、赣、陕、皖、渝; 输入货运量依次为:豫、陕、湘、赣、皖、渝;  

(09年福建文综第3,4题)  

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3.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

4.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

(09年山东文综第5,6,7,8题)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图3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解析】本题主要借助1万多年来艾丁湖的变迁示意图,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横向比较区域生态环境变迁。5.看清图例运用等深线及相关知识判断分析,从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深线都在-100m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干海平面;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所以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6. 艾丁湖又名觉洛浣,湖水面海拔-155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此题突破关键在于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由于时间跨度大,所以得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由于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则为气候变暖。答案:5.A  6.D

图4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 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8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借助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纵向比较分析能力。7.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 解答此题关键词是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
 答案:7D.  8.B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9,10,11题)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 10.C 11.B 

(09年浙江文综第10题)  

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荒漠化分类、成因及其地域差异【解题思路】:荒漠化分为: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此生盐渍化【答案】:10.D   

(09年四川文综第7,8,9题)  

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7. 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解析】四省区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的是江苏;耕地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水资源总量最丰富是四川;因此选A。【答案】A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解析】城镇人口加乡村人口是总人口,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小,乡村人口比重就大。其他的不存在这个关系。【答案】D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①省西部是横断山区,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②省为黑龙江,纬度高,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棉花。③省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二熟。④省是河西走廊,依靠地下水和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答案】D

(09年江苏地理第2,7,8,21,22,25,26题)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2选B。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据此,第7题选A。第8题对应第7题选项如下:①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内蒙古大草原,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故第8题选B。  

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1~22题。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答案:AB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答案:AC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河谷地带,故较Q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故21选AB。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故22题选AC。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13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25~26题。25.前30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26.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区认知及中国西北地区环境、资源的综合认知。第25题要求考生将各组合中前30名城市个数计算出来后再做选择,A各省共有1+5+1即7个,B各省共有5+2+1即8个,C各省共有1+2+3即6个,D各省共有1+5+0即6个,故选AB。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故第26题选AD。  

(09年广东地理第3,4,5,16,18,25,26,27,28,29题)  

3.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解析】水稻生长对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引起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的改善,故本题选择B。

4.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毁林开荒极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主要目的是为保持水土,故本题选择A。

5. 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 地质条件     B. 水文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气候条件  

【解析】立交桥的坡地直接影响其排水能力,北京较广东降水少,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 故本题选择D。

16.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解析】据题干信息“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判断为准静止锋,故选择B。

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解析】据图少儿人口抚养比贵州>广东>江苏>北京>上海,老年人口抚养比上海最大,广东最低,故选择A。

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9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5~26题.25.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                    B.山西大于江西  

C.天津大于重庆                    D.湖南大于海南  

26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                  B.市场化程度较高  

C.企业规模较大                    D.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政区的认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天津大于重庆、湖南小于海南,故25题选择AC。我国沿海地区科技较内陆地区发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使其平均劳动生产率高,故26选择BD。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10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27.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8.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认知。据图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高、煤炭最低;福建省薪柴最高、秸秆最低;江苏省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煤炭最大、薪柴最小,故27选择AB。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故28选AC。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解析】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显著直接原因是城市与郊区间的温差增大,城市气温上升。城市消耗能源增加,排放出更多废热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城市化发展使市区绿地水域等面积缩减导致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也导致城区气温变高,故选择BC。

(09年海南地理第2,3,4,16,17,18题)  

 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答案:2.C 3.C4.D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3)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4)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5,完成16~18题。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18)由(16)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答案】:16.A 17.A 18.B     

(09年上海文综第16题)  

16.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考查台湾地理概况,台湾位于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后台湾暖流即北赤道暖流的影响,阿里山等是台湾著名的旅游圣地.台湾东北基隆降水多的原因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及地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苹果是我们北方水果,台湾不主产.

(09年上海地理第一,九,十,十一题)  

(一)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      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思路】:建国60年,经济发展与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由石油净输出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交通运输得到幅度提高、发展,尤其西部省份,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工业化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比重日益增大;科技、良种等农业要素的不断革新与加大投入,使粮食单产量渐增。故选:D

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    ②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  

    ③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    ④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本区域地理地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特点的了解、掌握、归纳能力。60年间的工业、城市发展,上海港的不断壮大,受水源、用地等的制约,港区布局由沿河(黄浦江)向沿江滨海(长江)发展,宝钢布局日趋集中(宝山区);城市化、工商业的不断发展、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卫星城的崛起等使得周边郊区农业用地日益减少。该时期上海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为:农业比重下降;工商业比重上升。故选:B

 (九)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19.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 智利             B. 巴西           C.阿根廷           D. 秘鲁  

20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    B. 市场需求量不大  C. 水热资源贫乏    D. 农业劳力短缺  

【解析思路】:该题考查考生运用材料进行区域定位、判读的能力,描述分析区域地理事物特征、对比思考的能力。“世界最大的高原”、“鼓励外资进入开发”等都是解决区域定位的关键。19选B 20选A

(十)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2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思路】:该题考查考生对区内环境问题的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交通、生产、人口高度密集,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通风散热而成。长兴岛北侧水库的功效在于:拦蓄水源、蓄存水源。海水对海岸线、滩涂的侵蚀作用可从两方面分析:其一,滩涂生长速度减慢,植被保护,上游来沙量减少;其二,海浪、潮汐、风暴潮、潮差作用使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海岸倒退。21选A  22选D 23选C 

(十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24.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25.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珠海、南昌       B. 南昌、贵阳       C. 贵阳、厦门       D. 厦门、珠海  

【解析思路】:运用相关原理阐释生活实际问题,是该题的命题考查点。我国气候为显著的季风气候,冬季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经常南下入侵;季风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地,是我国冬季偏冷的根源所在。根据题设条件:10—20度适应冬季避寒,则南昌、贵阳纬度、地形等原因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不适宜避寒。24 选B  25选D 

(09年广东文基第38,39,40,48,53,54题)  

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答案:D 【解析】温度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沼气发酵的产气率也随之提高。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图1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39.图1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40.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39.A 40.B  【解析】靠近居民点的甲区域地价高,应种植蔬菜,乙为过渡地带,混作种植比较适宜。结合题干信息,该村种植春小麦,所以位于东北平原。

48.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答案:B 【解析】相比较而言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 

    图6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3~54题。     

53.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54.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答案:53.D 54.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H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其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