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制度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8:26:43
“领导干部如何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大家谈” 制度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 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  董兵团  叶萍 2010年06月10日10:1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制度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增强了党的活力,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反腐败这个问题上,虽然出台了不少制度,但总的情况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一些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制度却得不到认真执行,好制度也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对于制度为什么会失效的问题,人们已经作过大量精辟的分析。在笔者看来,制度失效的原因除了大家所公认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因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人性的弱点。

  制度要产生效力,关键是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有效地执行。但严格的制度又会与人们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从而受到抵制,导致制度的失效。我们必须看到,贪婪自私、虚荣自尊、随波逐流、缺乏真诚的信仰、不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怕得罪人,这些都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也是数千年来人类在自身发展进程中还无法完全摆脱的一种自然属性。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虽然比一般的群众有更高的思想觉悟,但由于这些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薄弱,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上述的弱点,而这些弱点正是影响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比如说强制性是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制度一经制定,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必须自觉遵守,不能超越其外、凌驾其上。而今天有些制度之所以会失效,一个首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十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制度只是管别人、管下级的,自己是领导就可以超然于制度的约束之外。正是由于这种虚荣自尊的“特殊党员”心理,给他们不遵守甚至带头违反党的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础。然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领导干部可以不遵守制度,又怎么能教育和要求别人呢?因此党内严肃的规章制度会形同虚设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更有甚者则是极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强烈的贪婪自私欲望,挟权力以自重,视党内的规章制度为儿戏,买官卖官,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对敢于坚持原则、遵纪守法的干部则排挤打击,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极大地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他们正是破坏党的制度建设的罪魁祸首。

  传统的包袱。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由于经济规模的有限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些比较熟悉的人,甚至仅仅是家庭成员,因此协调人们利益冲突的就往往不是法律和制度,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人情味的伦理道德观念。曾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孔子就把“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看作是父子感情的自然流落,并公然称之为“直”,其实这与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刚直之德差之甚远。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人情大于王法”便成为了根深蒂固、很难消除的传统观念。今天,当我们不管是建设法治国家也好还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也好,都毫无例外的要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强烈干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制定了一批严密而具有针对性的制度,以希望解决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某些领导者眼里,只要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信赖的下级违反了制度,往往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公开到纪委监察部们替那些触犯纪律的干部“说情”,全然不顾党的制度的严肃性。更有甚者则是或明或暗地怂恿下级破坏制度,自己则隐居幕后,既当保护伞,又坐享其“成”,却不必承担任何责任。而那些想通过违反制度来谋取私利的人也不是那么傻,他们总是要想方设法挤进那个“熟人”的小圈子里,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求得到庇护。因此,首先有胆量违反制度的总是那些有来头、有背景的人物,因为他们“有恃无恐”,并不害怕被真正追究责任。只要有更多的人来效仿他们的行为,而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法不责众”,于是再好、再严密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改革的“代价”。

  在研究制度为什么会失效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改革本身所带来的某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众所周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首先就是从冲破传统制度的束缚开始的。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是甘愿冒着“杀头”的风险进行包产到户,此后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无不是以制度的转变与革新为其根本的特征。所以,没有对传统制度无情的怀疑和大胆的破除,就没有今日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遇到绿灯赶紧走,遇到红灯绕道走”的现象,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其成功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当一旦不严格遵守尚未明令废除的制度又能取得成效并成为一种惯例的时候,任何新制度的建设都必然会受到严峻的挑战。一般说来,能认真遵守制度的人都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而不太愿受制度约束的人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又比较强,人们很难期望这两种品格能同时在某一个人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因此,只有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改革的任务不那么艰巨的时候,那种老老实实、一丝不苟、认真遵守制度的言行才能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

  因此,要解决制度失效的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首先消除使制度失效的种种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一是要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什么是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人们对此有多种解释,也推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这里,我们想强调指出的是,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离不开对人性特点的把握和互动。其实,邓小平早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文章中就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公认的好人,也都有其人性的弱点。制度“不好”之所以会使“好人”走向反面,并不是制度“有意”去提倡人们犯错误,而是不科学的制度无法消除甚至助长了人性中所固有的弱点。因此,科学的制度设计必须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人性中各种弱点对执行制度的干扰,另一方面则必须有利于倡导人性中最本质的、最理性的东西,如正义、良知、尊重他人利益、遵守社会秩序等道德价值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把制度的设计目标与执行者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有学者曾经以二战期间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当时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只有99.9%,而军方要求达到100%,因为即使是0.1%的不合格也意味着人员的伤亡,但生产厂商却不以为然,认为很难达到这个目标。于是军方便着手改变检验制度,决定随机挑选一件降落伞并且要厂商负责人亲自试验,结果合格率马上达到100%。由此可见,只有当任何既使是权高位重的人如果不遵守规则也会受到惩罚时,这个规则才能被人们去认真执行,人性的弱点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就是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二是要把握制度建设的长期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数千年,人情、面子观念几乎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因此在在执行制度上,中国人往往是先情后理,而不像西方人那样是先理后情。但是,要彻底消除这个历史的包袱,不是三年、五年甚至也不是三五十年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情、面子观念对制度建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像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最近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规定,“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不准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或利用自己的职权影响谋取利益,发现他们有违纪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切实做到不为情所误、不为情所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对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不要抱不切实际的期望,要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有效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三是要提高制度建设的时效性。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形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历史阶段。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在这里,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改革开放对制度建设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回避它带来的某些消极后果。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近八十年来党的制度建设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反思,对那些经过历史检验证明是好的、并且现在还适应的制度,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加以执行;对那些过去是正确的并且起过十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又缺乏执行的条件的制度,就应该努力加以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那些明显已不合时宜的制度,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废除,以免使人无所适从。
(责任编辑:秦华)
相关专题 · 领导干部如何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大家谈”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