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协会面试:从各国文化特点等看其造车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01:12

 

近年来随着汽车进入家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生活,围绕选车的争论也是十分激烈,但依我说,选车还要看的是造车所在国家的文化特点,尽管随着跨国并购的日益增加,多元文化的因素造就了多元造车理念的融合。还要说明的是我的观点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偏见,其中也会有车托的嫌疑,但欢迎争论,拍砖,但谩骂者请自重。

 

先说德国,有人说德国人天生就有工程师的基因,而时间的准时和厨房中的各种量具和工具也说明了这个国家人们的准确性了,瑞典这些具备工程师文化基因的国家,造出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沃尔沃、萨博、大众这样的车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小国瑞典也有类似我国歼十战机的鹰狮战机,要是可以发展航天,他们多半也会有所作为,但人家美英法等不带他们玩这是另说的,但小国也玩不起大国游戏,瑞典还是工程机械的故乡,北欧以人为本的理念造就了被誉为最安全品牌的沃尔沃,而萨博的操控性也为安全提供了一枚重要砝码。这两个国家十分强调动手能力,所以不要奇怪,他们的学徒工、大专生会比其他国家的大学生、甚至博士生在工厂和设计院这一领域里更具竞争力。顺便说一下,再往前追溯,大家可以考究一下四轮马车的发明也会有一个历史的视野。还有,如瑞士也有良好的师徒传统,并且十分重视工业文化的传承,这一点都是我们国家值得学习的。

 

工程师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严谨,不冒险,设计出的车低调、务实,豪华车也多数很低调,只是豪华得无法低调而已,所以前段时间丰田刹车门事件,不大可能发生在这些车厂上面,因为在电子学上“冒险”的概念有时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他们有“刹车是爷”的机构(德国人最爱说system,但他们的这个system用中国话来说更应该翻译成机构,而不是美国人的真正的系统,他们的真正的系统还不知道用的是啥大词呢,有会德语的朋友请教一下,嘿嘿),我想日本人从电子学上也懂这个道理,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油门踏板的材质机械问题,祸及人命,这一点也反映了其他国家和日本、南韩在机制上的差异。当然日本和南韩的等级观念成就了高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技术团队因为不够民主或过度相信领导而造成的隐患。从日本二战中集体犯下滔天罪行、对美军的顽强抵抗、到兵败如山倒的集体投降就不难看出他们从武士道传承下来的团队精神,而南韩由于曾长期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文化上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

 

刹车门冰冻三尺,这与日本人不爱面对现实的鸵鸟态度是密切相关的,日本人从不愿承认侵略历史,慰安妇的存在,甚至日本老人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儿堕入风尘也会当做没发现,而不会像我们中国的父母去进自己的本分。这与德国人对二战的态度有着强烈的反差,当然这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价值观等也是密切相关的,这里不再展开了。再插一句,德国人似乎对西藏问题近乎混蛋般的执着,其理性中的感性有点让人费解,德国人对西藏的种族情节鲜为人知,大家可以参照郎咸平的论述,就可以有个大致深入的了解了,至于这一问题中的法国人,纯粹为了表现自己,吃饱了撑的,让美国人当枪使。

 

英国有的是贵族的气质,劳斯莱斯、捷豹等都是名车呀,劳斯莱斯还是著名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MINI也很有品位和品质(已被宝马收购),品质是可以超越的,但品牌不是仿得出来的,关于品牌的故事,大家可以参考郎咸平的文章,很值得一看。上海汽车收购罗孚和MG,移植过来是有益的尝试,而北汽收购萨博技术是另一种有益的尝试,萨博的涡轮增压技术的先进性不输大众,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不需要停车怠速,关发动机就可以立马走人。

 

说说法国,法国有火箭上天,也有空客和先进战机,高速铁路核电也先进,服装设计是强项,汽车也不差,只是我老土,有点接受不了他的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设计,而且法国人对自己文化,包括语言有种偏执的,近乎自恋的执着,这也一定程度是造成当初广州标致的破产的原因之一。法国的殖民地一个比一个穷,这一点比不上英国绅士,但英国人的谋略也可以,一条马克马洪线就牵制了中印两国,而美国人更是把英国人的谋略和中国的孙子兵法研究得很透彻,布局的能力和视角更宽广,好,打住,咋就不扯远了。

 

意大利人呢,脾气火爆,有激情,设计一流,但没有耐心,所以汽车好的多是跑车,而民用车口碑不好,美国早年封杀了菲亚特,所以美国没有菲亚特品牌的汽车就是因为当初质量稳定性差,这点上我们的要走出去的车企也要引以为鉴。

 

曾几何时,中国大地跑的苏联车和东欧车早就成为历史,而俄罗斯现在如果不算军事就已经是二三流国家了,靠吃老本和买资源度日,但我要说的是工业的基础,俄国军工依然强大,你在俄国如果发现爷爷辈的苏制车在狂飙也没啥可奇怪的,人家的重工业也是有基础的,其航空发动机技术也不是中国、日本说仿制就可以仿制的,傻大黑粗的火箭技术就是厉害,而日本精致的火箭却屡屡失败,相反飞机汽车造得都不咋地的印度的火箭却可以成功,这不得不说明玩系统,玩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俄国要重振汽车业,除了合资合作比较可行,要是生产跑车和军车还行,性能可以肯定,但内饰和舒适性等会比较糟糕。这一点上,荷兰等不是汽车强国的国家的世爵跑车也是他们可以效仿的,所不同的是世爵跑车是有历史传承的,从梅赛德斯、保时捷和世爵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名车的历史渊源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红旗车在品质上的出类拔萃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时间的历练。

 

东欧的捷克也有十分良好的工业传统,从大家小时候就看的鼹鼠的故事看,当时他们的理念都是十分先进的,这也不奇怪为啥德国人收购斯柯达了,我小时候70年代,海淀的货场跑的都是傻大黑粗的斯柯达卡车,据说是五十年代进口的,十分皮实,后来又进口了太拖拉开车,油耗高是它致命弱点,但它的车桥和大梁技术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德国人收购斯柯达也是情理之中。

 

巴西、西班牙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基本是发达国家汽车业的布局国,不说也罢。

 

再说日本,这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国家,日本车省油,借助石油危机腾飞,内饰好,外观投其所好,这一点与德国人不同,德国人的车到哪里都一个模样,也没咋见到越做个头越大的车型,所以美国人不认大众车,而日本车在美国是一个样,在中国又是一个样,连按钮都会根据当地情况重新设计,比较贴心,为啥凯美瑞卖的那麽火,就是因为中国人求大求全,你看它一代比一代大,但重量是否有多少增加请网友考证吧,毕竟车身轻量化是有限度的,要是歼击机要玩出航模的花样来,立马就会空中解体,材料上如果不改变,同样会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德国多数公路无特别的限速,所以当初德国捷达原装进口的车身就比后来国产化的厚,俗称德国楼子。日本人的团队也表现为纪律性上,他们国内的交通事故率很低,大家都开本国车,互相吸能、溃散也没啥大危险,而南韩人脾气急,大家可以查查它的事故率和死亡率,他们也是开本国的车多,但数据只适用于南韩,而中国是各国车都有。

 

日本车在使用年限内可靠性很高,已经超过德国人,但是过了使用年限,修理起来都有点不划算,因为他设计的使用年限到了,坏的地方太多,就像他们所谓的智能电池,设计的就是到了充电次数就要换新的,由于换型快,配件都不好找。日本车往中东等地销售的二手车多办是走了五、六万公里的车,很好开,故障率也不高,有着很好的口碑,人家也不开到中国的报废标准,而在中国大家看看十年以上的老车,少皮掉毛的是啥车,修车找不到配件的是哪些,依然风风火火的老爷车又是哪些,大家就知道那种车更保值了。

 

日韩是出口导向型国家,说白了就是商人文化,他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您喜欢啥他就做啥,就像三星手机,技术是买来的,但是功能设计贴心,可靠性也还行,不像诺基亚一样皮实,但不影响它一样很火,但汽车不是手机,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南韩,从文化上和日本极为近似,连语言结构到用词上都很相似,他们对日本的态度远不是中国人想象的仇视,对中国出兵朝鲜倒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自卑加自大,当初进入中国时质量很差,现在的情况咋样我还真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身土不二的做法使得他们在使用日本的产品时也要抠掉其商标,换上自己的,不使用外国的优质配件造成韩国车小毛病多的通病,注重外表,整容风行的传统使得韩国车拉皮车多,外表光鲜,内心脆弱,当然车是不会主动自杀的。顺便还要说一下,有的中国人开国产车而郑重其事地挂外国车标的可笑做法令人鄙视,要挂您也山寨一把呀,再挂个高档车的标的恶搞也有,但显得就没那麽自卑、恶俗了,而且不乏创意。

 

当初上海汽车收购双龙就是一个文化的陷阱,虽然南韩属于儒教文化圈,但其历史经历造就了不同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个性,而美国人的收购虽然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南韩人的心态显然不同。他们在美国人面前还是比较乖的,前一阵被沉船也不敢多言就说明了一切。

 

再看看美国,这个系统、平台的大玩家,技术先进就不说了,现在底特律都已经成为设计中心,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中心了,当初的高清电视落后于日本,日本人领先于模拟技术,但美国也后发制人,在数字技术上反超,可见其创新精神是国家的动力,现在我们在想着利用电动车技术弯道超车的时候,美国人也在发力了,拯救通用的同时用刹车门事件封杀丰田,用行贿门事件恶搞奔驰,卖给李书福沃尔沃以对抗和遏制奥迪和宝马等在华高端车。其资本运作的手法是基于国家优势的,当美国资本家微笑着在收购协议上签字,并毫不留情的把不赚钱的优秀产品一笔勾销的时候,德国工程师们也只有暗自神伤的份儿,而自己的设计师如果不是被其纳入麾下,就是被扫地出门。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小心,从运十的下马就说明市场换技术只是一厢情愿,小三就是小三,想当家可不易。

 

从语言特点上看,中国的方块字也许是早就中国技术这一先天优势的原因,中国和谐中庸的文化精神也造就了优秀的厨师和中医这一系统科学,而德国人、法国人精密的语言系统早就了技术上的成就,别忘了瑞士人大部分人说德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法语,但法国文化却是另一种风格,哥白尼、布鲁诺的的宗教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的科学精神,但宗教还是少说为妙,另外德国人、日本人据说多A型血,大家也可以演绎一下,八卦一下了。

 

最后说说国产车,中国汽车业现在够大了,但不够强,而且传统车已经有产能过剩的倾向,而电动车又显现出各自为战的格局,体现出了国人的浮躁心理,这方面看看郎咸平的产业链阴谋就会有个更清楚的认识。

 

中国从四大发明到今日的神舟飞船,除了时代和机制造成的问题,中国从古至今几乎从不缺少技术和人才,尽管科学精神还有所欠缺,现在学术造假、教育改革比较失败,官本位现象都是影响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现在汽车业进入跨国并购和联盟的时代,同时新能源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在中国弯道超车是可行的,关键看胆识和技术实力,光靠狗掀门帘的官场八股和任人唯亲的太监式误国,外行领导内行的瞎指挥,纸上谈兵的做法是要全军覆没的。

 

如果中国的企业摒除官本位的思想、脚踏实地、不好大喜功,把产品做实,中国车还是大有希望的,毕竟中国人多,大家多支持,我们不缺资金、技术也越来越强,缺的就是机制,只要人心齐,重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作用,发扬铁人精神,我们一定能行。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识货,也不是都死讲面子的,也是讲实惠的,我总想建议中国的车企建个展示售车中心 ,所有的车身都是散件,让消费者看到实物,车身那块做了加强,进而使人信心。毕竟信心最重要,大家相信你造得出好车,但大家就怕你不使好料,甚至偷工减料,最要命的是再添点三聚氰胺,那就啥也别说了。

 

最后强调一下,在路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车,两车相撞看车,也要看部位和时机、以及速度等诸多因素,大家别在潜意识中形成别人的车是易拉罐,自己的车是土坦克,这可不像两枚鸡蛋相撞总有一个是完好的你们简单,所以大家还是谨慎驾驶为妙。